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益思想及精益生产的工具介绍

精益思想及精益生产的工具介绍

精益思想及精益生产的工具介绍
精益思想及精益生产的工具介绍

精益思想及精益生产的工具介绍

一、精益的起源

1、精益的形成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根据其在“国际汽车项目”研究中,基于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总结,于1990年提出的制造模式。

精益生产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具体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二战以后,日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但此时统治世界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们是无法与其在同一生产模式下进行竞争的。丰田汽车公司从成立到1950年的十几年间,总产量甚至不及福特公司一天的产量。

因此,以丰田的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的“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们,在分析大批量生产方式后,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步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2、精益的发展

从50年代到70年代,丰田公司虽以这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渐渐形成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在整个西方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即使采用美国相同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也能取得相当规模的生产效果。因此,这一时期丰田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仅仅在丰田汽车公司及其配套商的部分日本企业中得以实施。

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丰田生产方式在日本汽车工业企业中得到迅速普及,并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一时间,整个日本的汽车工业生产水平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在1980年以其1100万辆的产量全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第一大国。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niel Roos等教授筹资500万美元,用了近5年的时间对90多家汽车厂进行考察,井将大批量生产方式与丰田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于1995年,出版了《改造世界的机器》(“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将丰田生产方式定名为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价值流包括物流、信息流和人员流动三个方面。如上图中第一行从右往左看,即从客户向供应商的信息流流转过程。第二行从左往右,即为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流转,也包含人员的流动过程。

分析价值流实际上是为了帮助我们识别三种活动方式。

第一,不增值(non-valueaddingNVA):这是纯粹的浪费,它包含那些不能创造用户所能接受的价值,并且可以立即取消的活动;

第二,必要但不增值(necessarybutnon-valueaddingNNVA):必要但不增值活动是指那些不创造价值,但是产品开发、补充订货、生产系统还需要,因而不能马上取消的活动。为了消除这类型的浪费需要对现有的运作系统作出较大的改变,这些改动不可能马上实施;

第三,增值(value-addingVA):真正能创造出顾客可以接受的价值的行动。

二、精益的定义

“浪费”在精益中专指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活动:需要被纠正的错误;生产了无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由此造成的库存和积压;不必要的工序;员工的盲目走动;货物从一地到另一地的盲目搬运;由于上道工序发送传递不及时,使做下一道工序的人只能等待;以及商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精益思想正是为了消除这些浪费,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定义价值,并按最佳顺序排列生产价值的活动。他的表现的形式是通过提升效率,消除浪费,不断追求完美的流程,并且不增加额外的资源。

为了更加及时的将浪费转化为价值,精益思想提出了五个原则:

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

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

使价值流动起来;

依照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

追求尽善尽美。

3、让价值流动起来

一旦精确定义了价值,精益企业也完整的制定出了某一特定产品的价值流图,消灭了明显的浪费步骤,实行精益思想第三个原则的时机也就到了。流动的意思是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

1913年福特汽车就想某型号汽车的总装转变为连续流的方式,并且尝试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使原材料到成品车发货的整个过程流动起来,大大的提高的生产率。当然这种流动是针对大产量并辅以高速装配线的工程工艺。

大野耐一和他的技术人员,在二战之后,尝试了在少量生产下的连续流——不用装配线,而是学习迅速换磨,从一种产品转产到另一种产品。这样不同类型的工艺步骤可以很快互相调整,使加工保持在连续流中。

可是实际上在目前的很多工艺流程及办公流程中,依然使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其根本问题是流动的思想不够直观。精益对此的方法是重新定义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作用,使它们对创造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说明价值流上每一点的员工真正需要的。因此,使价值流动起来才真正符合员工的利益,以更好的建立精益企业,贯彻精益思想。

4、依照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

价值流动起来之后,最明显的效果是:从概念到投产、销售到送货以及原材料到客户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了。但是我们在之前定义价值时提到,价值是由客户定义的,而当价值流动起来之后,价值流也很容易就可以按照客户需求拉动。

例如说书的印刷,在出版印刷之前并没有研究过流动,因而客户无法拉动产品。生产的方式依然是大批量生产,很容易导致的结果是:如果书并不畅销,那多印出来无法销售的部分就只能被退回;如果书非常畅销,意味着一旦脱销,读者需要等到下一个批量生产出来之后才能拿到书,这个时间往往非常的漫长。

如果我们按照客户的需求来拉动价值流,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客户一需要书,他的书马上就能打印出来,或者要求出版社以电子书的形式进行传输。这样既不存在库存的浪费,也使客户不至于过久的等待,满足了客户的价值。

5、尽善尽美

当各种组织开始精确地定义价值、识别出整个价值流、使得为特定产品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连续流动起来,并且让客户从企业方面拉动价值时,效果就产生了。它表现为,在提供一个比以往都更接近客户的真正需要的产品时,人们也在无止境地不断减少付出的努力、时间、场地、成本和错误。在上述4个原则的良性循环互相作用的时候,总能不断暴露出价值流中隐藏的浪费,从而也就能将他们排除。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尽善尽美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当然,在实际的精益工具的操作中,我们会发现,这五项原则更加像五个步骤,接下来的课程我们会从这五个原则展开。

1、定义价值

精益思想的第一个原则是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价值是由生产者创造的。从客户的立场来看,这是生产者之所以存在的理由。然而,由于许多原因,生产者很难确切的定义价值。

案例1:以一家手机生产制造商为例,从新款手机的概念形成到最终成为消费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一般会经历一下几个过程。

那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有价值的活动是哪几个呢?对于消费者来说,从新款手机被设计到最终被生产出来的过程是他们所关心的,但是零部件是如何周转的,手机生产出来之后是如何给渠道商供货的,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只希望能够最快的看到新款手机出现在柜台上!

从上述案例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解答一个产品价值是什么的关键点在于客户,因此,精益思想必须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客户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从而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知道什么是真正需要做的事。

综上所述,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而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价值只有在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商品或服务,而经常是既是商品又是服务的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

2、识别价值流

精益思想的第二个原则是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包括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材料到达企业,企业对其进行加工后转变为成品再交付客户的全过程,企业内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的信息流也是价值流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价值流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如供应链成员间的沟通,物料的运输,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以及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等。

第二节准时制生产—单件流和拉动

一、什么是准时制生产?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基本思想可用现在已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也就是Just in Time(JIT)一词所要表达的本来含义。理解准时生产,可从四个方面思考,其中包括:①准时生产的客户是谁?②在什么时候提供客户所需?③准时生产的客户的需求是什么?④准时生产的客户的需求有多大?

JIT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获取最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降低成本”就成为基本目标。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标,准时生产的基本手段包括三个方面:

1、适时适量生产

即“Just in Time”一词本来所要表达的含义,“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产量必须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量的变比。否则的话,由于生产过剩会引起人员、设备、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而避免这些浪费的手段。就是实施适时适量生产,只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在劳动费用越来越高的今天,降低劳动费明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

3、质量保证

历来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即要提高质量,就得花人力、物力来加以保证。但在JIT生产方式中,却一反这一常识,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这里所讲的自动化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这样两种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一旦发现异常或不良产品可以自动停止设备运行的机制。为此在设备上开发、安装了各种自动停止装置和加工状态检测装置;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现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依靠这样的机制,不良产品一出现马上就会被发现,防止了不良的重复出现或累积出现,从而避免了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浪费。

二、准时制生产的基本要素

准时制生产的基本要素为单件流、拉式生产和节拍时间。

1、单件流

单件流也叫one piece flow,简称OPF。指的是当产品以顾客需要的速率通过整个生产流程时的一种状况。

单件流包括几个要素:①每次生产和转移一个、或一个固定的小批量(如一箱)零件;②尽可能的连续流动;③上下工序刚刚好的衔接。

和单件流相反的就是量产。虽然许多公司都采用批量生产产品,但是那却导致了流程中的延误。在所有的批量产品都完成流程之前,没有一个产品能够先传送到下一个流程。数量越大,某一单个产品在流程之间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企业把生产过程中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工序或动作尽可能的减少,以此来提升生产效率。单件流生产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品质不良,从而及时去解决问题;而传统的批量生产,当大批量的产品生产出来,这时才发现品质不良,损失的是大批量。

批量生产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公司的效益性:

延长了顾客订单的交期;

需要劳动力、能源和场地去存放以及搬运产品;

增加了产品被损坏或者破坏的可能性;

相反,单件流生产却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允许公司以最少的延误将多种产品交到用户手中

减少了搬运和存储所需要的资源

降低了产品被损坏或者失效的可能性

暴露了其它问题以使其受到重视;

单件流生产实际上就是一种为了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生产同步化的最小批量产品而采取的生产方式,如再加上看板的运用,就能彻底地实行了JIT。单件流以订单为需求,以需求为拉动,以工艺流程为导向,以最小化批次为目标,达到连续生产并实现在线零库存。请注意这里的单件,不要生硬的理解为数量上的一,可以理解为单位一,单位一的大小是可以持续改进的,改进的结果就是成本降低的结果。

2、拉动式生产

拉式生产的定义

拉式生产是丰田生产模式两大支柱之一“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得以实现的技术承载。这也是大野耐一凭借超群的想象力,从美国超市售货方式中借鉴到的生产方法。相对于过去的推动式生产,前一作业将零件生产出来“推给”后一作业加工,在拉式生产中,是后一作业根据需要加工多少产品,要求前一作业制造正好需要的零件。“看板”就是在各个作业之间传递这种信息、运营这种系统的工具。与拉动式生产相对应的是推进式生产(Push Production)。在推进式生产中,每一工序都根据生产计划,尽其所能地生产,尽快完成生产任务,不管下一工序当时是否需要。传统的生产系统一般为推进式生产,推进式生产将造成物品的堆积。

拉式生产与推式生产的优劣

推动式生产(Push Production)是指按照MRP的计算逻辑,各个部门都是按照公司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上工序无需为下工序负责,生产出产品后按照计划把产品送达后工序即可。

推动式生产方式不能满足“适时”生产的要求。如果采用推动式生产方式,同时要保证能够对于所有产品准时交货,那么就必须将所有产品以及产品分解的零部件生产的交货期进行完全的精确计算。这就需要引入大量的数据,比如设备更换模具的时间、每个零部件的精确生产时间。这种计算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如果出现异常状况,则要对整个计划进行重新修正调整,比如安排紧急订货或者加班等,以此保证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但是这些调整措施,也都是代价高昂的。

推动式生产方式的复杂性以及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次品、设备损坏等的影响,制造商为了保证按时交货,必须保有相当水平的安全库存。如果库存水平高将会掩饰很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得问题多得不

到即时的解决,这种高库存水平下的企业就像是一只航行的船,表面看起来一帆风顺,实际上有无数的暗礁,随时可能触礁沉没。

3、拉动式生产的工具——看板

看板就是表示出某工序何时需要何数量的某种物料的卡片,又称为传票卡,是传递信号的工具。看板分两种,即传送看板和生产看板。传送看板用于指挥零件在前后两道工序之间移动。当放置零件的容器从上道工序的出口存放处运到下道工序的入口存放处时,传送看板就附在容器上。当下道工序开始使用其入口存放处容器中的零件时,传送看板就被取下,放在看板盒中。当下道工序需要补充零件时,传送看板就被送到上道工序的出口存放处相应的容器上,同时将该容器上的生产看板取下,放到生产看板盒中。

第三节准时制生产—节拍时间

一、节拍时间的定义

节拍(takt):德语指挥棒的意思。引申为心跳,计时和速度的规律。20世纪,日德结为轴心国,二战后,日本应用节拍概念来构造他的准时生产系统。

节拍时间是单位产品产出的期望时间。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必须生产的周期率。相比之下周期时间,指单位产品计算出来的实际时间。

节拍时间的计算公式R=T效/Q

其中,R:节拍(分/件);T效: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分);Q:计划期制品产量(件)

二、节拍时间的实施要求

执行节拍时间是企业运营应有的节奏,真正的精益操作方式是同步节拍时间和周期时间,并且确定运作的节拍时间符合客户的需求。如果是单纯的鼓励节拍时间容易导致缺陷和争议。

三、节拍时间的测算步骤

第一步,测评现状。计算每一个岗位实际的操作时间。

第二步,设定标准。明确每一个岗位标准操作时间。

第三步,减少人力。通过重新分配所有的等待时间,尽量使每一个岗位的节拍时间一致。

第四节七种浪费

一、七种浪费概述

首先浪费的定义为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活动。浪费被分为1型浪费:虽然不创造价值,但是与现有技术与生产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其他步骤;2型浪费:不创造价值而且可以被立即去除掉的步骤。

二、七大浪费详解

丰田公司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七大浪费,并且在制造管理中得以应用和改善,这七大浪费分别是: 过度加工(多余的加工;超过客户要求以上的精密加工)

多余的动作(没有附加价值的动作)

等待(人员及设备等资源的空闲)

过度生产(在下一个工序需要前就开始生产、且产量超过其需求)

库存(过多的材料、在制品或成品导致提前期延长、产品过时、运输和存储费用增加及交货延误等情况)

转移搬运(对物料的任何移动)

次品返工(任何形式的缺陷,对产品进行检查、返工等补救措施)

这些浪费根据发生的对象还可以被分为人的浪费和物的浪费,其中物的浪费又可分为量的浪费、质的浪费。人的浪费包括:过度加工;多余动作;等待。量的浪费包括:生产过剩;库存;搬运移动。质的浪费包括:次品返工。

三、浪费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1、过度加工

定义:与工程进度及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在制造过程中,为了达到作业的目的,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的。

会造成过度加工的原因:

工艺更改和工程更改没有协调

随意引进不必要的先进技术

没有平衡各个工艺的要求

没有正确了解客户的要求

可能引发的后果

瓶颈工艺;

没有清晰的产品/技术标准;

过分的精益求精;需要多余的作业时间和辅助设备

2、多余的动作

定义:对产品不产生价值的任何人员和设备的动作。

主要表现有:人找工具;大量的弯腰,抬头和取物;设备和物料距离过大引起的走动;人或机器“特别忙”等。

要达到同样作业的目的,会有不同的动作,哪些动作是不必要的呢?是不是要拿上、拿下如此频繁?有没有必要有反转的动作、步行的动作、弯腰的动作、对准的动作、直角转弯的动作等?若设计得好,有很多动作皆可被省掉。

可能导致产生多余的动作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关场地及设备规划的不合理,使人或者设备不得不进行多余的动作,例如在文印室中,将打印机与复印机分置办公室两头,而造成的多余的走动;人员及设备的效率低,不得不增加动作来提高效率。例如一条生产线包装的效率最高为3000件,但是实际每天生产的量需要为3500件,因此需要有500件的产量进行人员手工作业,造成多余的动作;

十二种动作浪费:

两手空闲

单手空闲

不连贯停顿

幅度太大

左右手交换

步行多

转身角度大

移动中变换状态

不明技巧

伸背动作

弯腰动作

重复不必要动作

3、等待

精益中的等待指人员以及设备等资源的空闲。其表现主要有:人等机器,机器等人,人等人,有人过于忙乱,非计划的停机等。

等待产生的可能原因:

生产线的品种切换

工作量少时,便无所事事

时常缺料,设备闲置

上工序延误,下游无事可做

设备发生故障

生产线工序不平衡

有劳逸不均的现象

制造通知或设计图未送达

4、过度生产

过度生产指生产多于需求或生产快于需求。过度生产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企业库存堆积,占用过多的设备,额外的仓库,额外的人员要求,额外场地,开工率过低等。

精益生产方式所强调的是“适时生产”,也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数量的必要的东西。此外都属于浪费。而所谓必要的东西和必要的时候,就是指顾客已决定要买的数量与时间。假设客户只要100个,而每个1元,如果生产了150个,这售价却不会是150元,因为多余的50个并没有卖出去,仅是变成库存,因此利润也就无从产生,换句话说,多做了是浪费。

同样,制造过早也会产生浪费,但为什么有很多工厂会一而在地过多与过早制造呢?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白这是一种浪费,反而以为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减少产能损失,显然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因为真正利润的产生是从销售而来,而不是效率与产能。为了看到更多的效率与产能,制造过多与过早而销售量并没增加,仅是增加了库存量。

引起过度生产的原因

生产能力不稳定;

缺乏内外部的交流;

换型时间长;

生产计划不协调;

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

因此,精益生产方式强调,绝不允许制造过多(早),因为:

它只是提早用掉了费用(材料费、人工费)而已,并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它也会把“等待的浪费”隐藏起来,使管理人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它会自然而然地积压在制品,其结果不但会使生产周期变长(无形的),而且会使现场工作的空间变大,机器间的距离因此加大,要求增加厂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将逐渐地吞蚀我们的利润;

它也会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并使得先进先出的作业产生困难。

因此它是七种浪费中最大的浪费。

5、库存

精益中的库存指任何超过客户或者后道作业需求的供应。库存会导致企业需要额外的进货区域,停滞不前的物流流动,发现问题后需要大量的返工,需要额外的资源进行物流搬运(人员,场地,货架,车辆等),对客户要求的变化不能及时反应等问题。

引起库存产生的原因

生产能力不稳定;

不必要的停机;

生产换型时间长;

生产计划不协调;

市场调查不准确等;

6、转移搬运

物料搬运指对物料的任何移动。大部分人皆会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会认为搬运是必须的动作,因为没有搬运,如何做下一个动作?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默认它的存在,而不设法消除它。有些人想到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这种方式仅能称之为花大钱减少体力的消耗,但搬运本身的浪费并没有消除,反而被隐藏了起来。

过多的物料搬运会导致企业需要额外的运输工具,储存场所和生产场地,需要大量的盘点工作,产品在搬运中容易造成损坏。

搬运的浪费若分解开来,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

7、次品返工(纠正错误)

纠正错误是指对产品进行检查,返工等实施的补救措施。纠正错误导致企业需要用额外的时间和人工进行检查返工等工作,或者由于复查导致无法准时交货等

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之一就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消除、减少一切非增值活动,例如检验、搬运和等待等造成的浪费,具体方法就是推行“零返修率”,必须做一个零件合格一个零件,第一次就做好,更重要的是在生产的源头就杜绝不合格零部件、原材料流入生产后道工序,追求零废品率。

第五节5S管理

一、5S管理概述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所以简称为5S。

二、如何做到5S

1、整理

整理指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需要的物品。通过整理可以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在整理时,应该首先明确需要的物品和不需要的物品。然后在不需要的物品中,哪些物品是可以丢弃的。最后需要的物品中,应该如何重新摆放。

2、整顿

整顿指将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能够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安全。

整顿的要点:①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②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③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3、清扫

清扫指清除现场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流垃圾,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清扫的方法:①区分污渍的种类和程度②看不见的地方也要清扫干净③巧妙的处理垃圾④清扫用具的准备⑤创造便于清扫的环境,对清扫环境进行整顿,为清扫做出改善。

4、清洁

清洁指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的方法:①通过可视化,展示化的方式开展清洁工作;②保持自身的清洁③举办竞赛的方法,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

5、素养

素养指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4s是素质教育的标准。通过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改善工具 1、价值流分析(VSM) 精益生产始终围绕着价值这个核心,关于价值有两个层面: ①客户需要支付的价值, ②客户愿意多付的价值(增值)。 精益生产的价值更趋向于第②个层面。价值流分析就是通过价值的2个层面对产品生产流程中的要素进行界定,首先去除浪费(客户不支付的),进而缩减客户不愿意多付的要素,从而实现设备和员工有效时间的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 2、标准化作业(SOP) 标准化是生产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最有效管理工具。生产流程经过价值流分析后,根据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程序形成文本化标准,标准不仅是产品质量判定的依据,也是培养员工规范操作的依据。这些标准包括现场目视化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生产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精益生产要求的是“一切都要标准化”。 3、5S与目视化管理 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是现场目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员工素养提升的有效工具。5S成功的关键是标准化,通过细化的现场标准和明晰的责任,让员工首先做到维持现场的整洁,同时暴露从而解决现场和设备的问题,进而逐渐养成规范规矩的职业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全员设备保全(TPM) 全员设备保全(TPM)是准时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目的是通过全员的参与实现设备过程控制和预防。TPM的推行首先要具备设备的相关标准,如日常维护标准、部件更换标准等,随之就是员工对标准的把握和执行。TPM推行的目的是事前预防和发现问题,通过细致到位的全面维护确保设备的“零故障”,为均衡生产和准时化生产提供保障。 5、精益质量管理(LQM) 精益质量管理(LQM)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流程型产品,在制品质量不合格和返工会直接导致价值流的停滞和过程积压,因此更需要产品过程质量的控制标准,每个工序都是成品,坚决消除前工序的质量问题后工序弥补的意识。 6、TOC技术与均衡化生产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工具讲解| 咱们来聊聊精益生产的这10大工具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精益,说起这个词:精益,也许很多人第一时间先把它的英文Lean搬出来,然后大谈Lean,天花乱坠的到最后还是剑指日本。 其实精益的产生源于对浪费的零容忍,因此精益的整改也都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科学,反而其整改的基础都来源于人们的常识和人们对其生产环境的思考。作为SQE,我们经常会提及一句话“供应商,请把你的改善报告给我”,当我们向供应商要改善报告的时候,我们到底希望供应商干啥?这个问题,SQE你是否思考过? 其实,我们在做供应商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杜绝浪费作为我们唯一的出发宗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项目不能够按时完成,这是一种浪费:你投入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在计划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这是不是浪费?答案是肯定的。 供应商交付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换货,退货,挑选,我们给供应商开事故,让供应商提交8D,最终我们要在8D中看到有效的永久措施:发生原因整改措施,流出原因整改措施,管理原因整改措施。所有的整改是为了预防问题再次发生,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浪费。中国的古人说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就是这个意思。 当我们把工作的终点定义为遏制和防止浪费出现,那么自然而然地将精益思想揪出来,因为精益的核心就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防止错误产生。 一提精益,大家立刻想到日本,我觉得很正常,说明你还是了解精益的,因为如果一提到精益,你想到的是印度,我想说哥们儿你应该不了解精益。 为了防止浪费,日本将精益工具化,思想化甚至生活化。先给大家举个例子,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事情。 我老婆去日本旅游,带回来一袋日本的乌冬面。 一天,我心血来潮想尝尝这日本的乌冬面,于是乎在锅中烧开水,然后撕开袋口将一坨面顺势从包装袋中挤出去了,在滚滚的废水中,我突然看到了调味包在沸水中翻滚,这时候我郁闷了:因为我是从事塑料件供应商管理多年的SQE,职业的直觉让我觉得塑料制品在废水中浸泡会释放出有毒物质,我再深入地联想了一下,有毒物质可能致癌,于是乎提起右手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耳光,大老远飘洋过海的乌冬面我要倒掉啦!!!因为我胆小惜命,面对可疑0容忍。 于是我将火关掉,用筷子将调味包夹起来,正要扔进垃圾桶的时候发现上面用日文赫然写着:如果不慎进入沸水锅中,请不要担心,面仍可食用!艺多不压身啊,多亏我还是懂一点点日文,不然这一锅面就进垃圾桶了。

精益生产管理的十大工具和实施步骤

一、何为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In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二、精益生产的四个特点 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了精益生产对企业的一个重要性,当然精益生产管理企业也是一样的,精益生产在一定的程度上会让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企业的自己的竞争能力,但是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想实行精益管理,但是却没有真正的明白精益生产的一个特点,那么精益生产管理有什么特点呢? 1、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 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2、强调人的作用,发挥人的潜力 精益生产方式把工作任务和责任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直接为产品增值的工人身上。而且任务分到小组,由小组内的工人协作承担。为此,要求工人精通多种工作,减少不直接增值的工人,并加大工人对生产的自主权。当生产线发生故障,工人有权自主决定停机,查找原因,做出决策。小组协同工作使工人工作的范围扩大,激发了工人对工作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更有利于精益生产的推行。 3、零浪费目标 库存是"祸根":高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但精益生产则认为库存是企业的"祸害",其主要理由是:①库存提高了经营的成本;②库存掩盖了企业的问题。

(完整版)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 1、请列举四个现场改善经常用到的精益工具:65 、TPM 、标准作业、均衡生产、价值流。 2、TPM的基本概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基础是5S,对象是全体成员,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生产 效率,以各级领导为中心的小组活动为形式。 3、精益生产的8大浪费分别:人的潜在能力,动作浪费、生产过多、搬运、生产过剩、等待、库存、不良品浪费。 4、精益5项原理中逆向原理:从客户的角度区分增值与非增值,不能从独立的企业与部门角度区分。 5、精益运营的三个方面:运营系统、管理架构、观念与行为 6、一切不增值的行为和活动都称为浪费。 7、流程分析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改善的必要IE手法。 8、精益推行中,人在受改变习惯做法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反抗力,在心理上存在一个:恐怖区 9、精益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 10、5S管理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等生产要素开展 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 11、区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为“要的”和“不要的”是属于5S中的整理。 12、物品乱摆放属于5S中的整顿要处理的范围。 13、整顿主要是排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清扫重在消除现场脏污。 14、5S中“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 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15、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16、生产要素的5M QS分别指:人、机器、物料、作业方法、管理、品质、安全。 17、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式控制系统,两大支柱是准时化和自働化。 18、精益生产追求的7个“零”极限目标零切换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19、标准作业是为了实现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的最优化组合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20、准时化JIT 英文JUST-IN-TIME”,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生产导向,追求生产周期的缩短,杜绝过量生产; 21、SMED意思是单分钟快速换模,Single Minute Exchange Die;是快速和有效切换的方法。 22、快速换模基本方法是,A:严格区分线内换模作业,线外换模作业,B:线内换模作业尽量转变,线外换模作业,C:缩短线内换模作业时间; 23、目视管理看板通常有:自动控制显示器,各种颜色贴纸,良品/不良品样板图,工艺看板(作业指导书),生产指令看板,宣传公告栏等。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施增虎 一、精益生产的起源 精益生产:不多不少,不迟不早,刚刚好,以最少的投入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获得最大的回报,投入里面包括人力、物力、设备、时间、场地,通过你的加工、生产、制造变成了成品,成品质量要好,数量要准确,供货要及时,价格要具有竞争力。 生产资源投入5M:人员manpower,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s,方法methods,测量measuremant. 成品输出SQDCM:安全safety,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期delivery,士气morale. 精益5大原则:寻找价值;认识价值流;让作业流动起来;按客户的需求拉动生产;持续生产,尽善尽美。 -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 -丰田生产方式产生背景及发展 -精益生产的新发展 二、精益生产两大支柱 -核心理论:消除八大浪费,降低成本 -两大支柱:准时化和自动化 三、精益生产要领的应用 精益案例:一、通用加工工厂从濒临破产到精益生产美国第一工厂。 二、从求医进程看医院办理 四、杜绝浪费消除成本(一) 精益生产的思想基础:消除浪费 浪费:一切不为顾客创造价值但却消耗资源活动或行为。 区分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 增值活动:将原料或信息转换,改变形状,第一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浪费:目前是不能取消的动作叫浪费 增值的三个条件:改变形状或形态,第一次做对不返工,客户付钱。 五、杜绝浪费消除成本(二) 七种浪费:过量生产浪费,纠正缺陷浪费,多余工序浪费,过渡库存浪费,物料运输浪费,

多余动作浪费,等候时间浪费 去除过量生产浪费技巧:小批量生产(或单件流),拉动式生产,均衡计划。 去除纠正缺陷浪费技巧:供应商质量保证,防错,减少变差,在线检验 去除多余工序浪费技巧:对比现有工艺和顾客需求,产品设计改进, 六、杜绝浪费消除成本(三) 去除过渡库存浪费技巧:小批量生产,均衡计划,拉动系统,提升设备可利用率和一次合格率,及时处理过期物料,小批量采购,及时生产,缩小仓库面积。 去除物料运输浪费技巧:预设搬运路线/频繁送料,小转运箱/配套,拉动系统,改进工厂布局,单件流。 去除多余动作浪费技巧:工位设计,压缩设备布局和零件呈送(减小转运箱尺寸),设立/标识生产线旁的储存区域。 七、杜绝浪费消除成本(四) 去除等候时间浪费技巧:改进工作分配,操作者多技能培训,拉动系统,频繁送料,缩短换型时间, 员工创造力浪费 八、精益生产十大工具(一)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5S----工作场地有序安排,目视化管理,问题解决,全员生产维护(TPM),标准化作业,现场改善,防错,看板,快速换模,价值流图析 5S----工作场地有序安排: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九、精益生产十大工具(二) 目视化管理 问题解决-----现场、现物、现实 十、精益生产十大工具(三) 全员生产维护(TPM) 十一、精益生产十大工具(四) 标准化作业要素:节拍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存量 现场改善关注要素:安全、质量、成本、交期、士气 防错 看板 快速换模 价值流图析 十二、精益生产推行战略 -树立精益的需求:由需求带动精益的实施 -从5S和VSM入手,二者同时进行:(从现场和流程开始) -看板、拉动、快速换模进行柔性生产和及时生产 -通过可视化、TPM、防错等进行持续改善(十大工具交叉、融合进行) 精益生产改进路线:建立改善团队→精益原理培训→价值流图析→列举问题,明确机会→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标准化体系与连续流→建立节拍/提高效率/缩短制造周期→PDCA 及持续改进。

常用的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常用的精益生产十大工具 1、大野耐一圈 大野耐一是丰田生产模式的重要缔造者,是现代现场改善方式方法和关键指导思想的提出者。其提出的大野耐一圈尤为著名,在国内时常被人提起。那么什么是大野耐一圈呢?在国内外的资料上,最常见到的解释是:“为培养管理人员的观察力,大野耐一会在工厂的地上画一个圈圈,要求他们站在中间,用心观察生产活动,设法找出其中隐藏的浪费,这个圈圈又称为“大野圈”。 追其根本,大野耐一圈不过是一个手段,是让现场管理者学习专注和凝视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体现了大野耐一的智慧,把复杂的说教变得如此简单,确实令人佩服。 2、帕累托图 1906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用他的80/20法则为我们简化了世界,或称为帕累托原则。通常采用帕累托图来表达组织和优先从最高到最低的数据。 3、鱼骨图(石川图) 石川图(又称鱼骨图或因果图)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于1960年代引入,石川馨是川崎钢铁公司质量过程管理的先驱者,从而成为现代管理奠基人之一。用以识别造成特定事件或情况的原因。石川图属于QC的七大工具之一,其中包括直方图,帕雷托图,检查表,控制图,流程图和散点图。 这是一种相当灵活的工具。即可以采用4M(人,材料,设备,方法)或6M(加上环境和测量方法)为制造或生产型流程的进行根原因分析,又可用4P(价格,促销,地点,产品)进行市场和销售的改善。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识别出问题的根原因,下一步准备实施相应的措施。所以你需要一个行动计划。 4、甘特图 甘特图(Gantt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chart)。其通过条状图来显示项目,进度,和其他时间相关的系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L.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 亨利甘特曾是管理咨询顾问,在1910期间以其项目管理工具甘特图而闻名于世。 任何使用微软项目管理软件或使用这个经典项目管理工具的人需要感谢甘特先生。随着甘

精益生产10大工具

精益生产的十大工具 1、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 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单件流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 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3、看板管理(Kanban) 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 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 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 缺货,提高客户对“质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TPM)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 6、 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 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 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SetupReduction) 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设置时间的过程 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精益生产是通过 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降低设置时间是 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10、持续改善(Kaizen) 当开始精确地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使为特定产品创造的价值的各个步 骤连续流动起来,并让客户从企业拉动价值时,奇迹就开始出现了。(以上信息内容由维格管 理教育集团编辑部收集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益生产专家们的十大改善工具 ?浏览:8115 ?| ?更新:2013-05-21 17:54 ?精益管理专家们的十大改善工具

精益生产常用工具术语

精益生产常用工具术语 1、丰田生产方式(TPS) 对于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加以剖析,首先是丰田制造方法。就是在生产现场建立流水作业线。它不象过去那样,把车床和车床、铣床和铣床,都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工艺程序,把车床、铣床、钻床等一台一台地布置起来。按照这种排列,从过去一人管一台过渡到“一人管多台”,准确起说是“一人管数道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看板方式,它是为了做到“丰田式制造方法”的非常及时生产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只得到需要的数量和需要的物品,“看板”作为取件指令和搬运指令以及在生产时的作 业信息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2、准时化(JIT) 如果能做到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取得需要的物品,就能够消除生产现场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生产不均衡化的状态以及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从而提高效率。它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创业人丰田喜一郎创造的。他的继承者发展了这种思想,总结成为生产体系。不仅是适时,而且要适量,这是关键的关键。“准时化”(JIT,Just In Time)和下述的“自动化”思想构成了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 支柱。 3、自动化(Jidoka)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始终强调必须是带人字旁的“自动化”。所谓自动化,是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的意思。“自动化”这种思想的发端是从丰田公司开山鼻祖---

丰田佐吉的自动纺织机开始的。丰田式自动纺织机在经纱断了或纬纱没有了的时候,机器立即停车,也就是装有使机器能判断工作状态好坏的装置。丰田公司,不仅把这种想法用于机器,而且也扩大到流水线上的操作者。这就是说,如果发生异常,操作者可以把整个流水线停车。自动化的优点是,能够防止生产次品,制止过量制造。此外,还能自动控制生产现场发生的异常现象。 4、目视化管理(VC) 在“自动化”(VC,Visual Control)的含义中,包含有这样一种意思,即如果发生异常现象,生产线和机床就立即停车。这种考虑的基础,是非常清楚地知道何处正常,何处不正常。从质量上来说,计划的进度要适宜,这一切都应当做到用眼一看就立即明了的程度,不仅生产线和机床,其它的储如物品的摆放,工序储备量,“看板”的流通状态,人员作业的进行方法等,在这些方面均有完善的考虑。在引用丰田生产方式的生产现场,“目视化管理”是很彻底的。 5、工作指示灯(Andon) “目视化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装置是工作指示灯,这是挂在生产现场的“生产线停车工作指示灯”。拿指示灯的用法来说,在机器开动时亮绿灯,在作业人员要求帮助调节流水线的迟误时亮黄灯,为纠正异常现象需要生产线停车时亮红灯。这样可以彻底排除异常现象,不必担心生产线出现故障而停车。 6、看板(Kanban) “看板”是实现丰田生产方式的第一根支柱--- “恰到好处准时化”的管理手段。多数是在四方形塑料口袋里装一张小纸片,纸片上表明领取“什么”和领取“多

精益生产5S竞赛题库(含答案)

整理篇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增加场地前,先要对场地进行(A) A.整理 B.整顿 C.清扫 D.清洁 2、整理( )都得做。(C) A、每月 B、每周 C、每天 3、必需品的含义是()(B) A.公司高级领导买回来的物品 B. 经常使用的物品,没有就会影响正常工作的物品 C.公司内昂贵的物品 4、整理的流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A) A、“要与不要”的基准 B、“场所”的基准 C、废弃处理的原则 5、整理是指区分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再对()加以处理。(B) A、必需品 B、非必需品 C、必需品与非必需品 6、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区别方法()(A) A.物品的使用频率 B.物品的使用类别 C.物品的使用期限 D.报废品与非报废物品 7、5S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加上()就变成5S。(D) A、安全(Safety) B、节约(Saving) C、服务(Service) D、素养(Shitsuke) 8、每天都要使用的物品的存放地点是()(A) A.工作台上 B.工作台附近 C.二级库存放 D.班长个人工具箱内 9、半年才使用一次的物品处理方法是(C) A. 现场整齐摆放,并定置、标识。 B. 二级库存储 C. 旧物库存储 D. 变卖/废弃 10、整理的目的(A) A. 腾出空间、防止误用 B. 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 C. 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 D. 建立并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 11、整理最主要是针对()不被浪费?(B) A、时间 B、空间 C、工具 D、包装物 12、区分要与不要是属于(A) A、整理 B、整顿 C、清扫 D、清洁 E、素养 13、必须品的处理方法下列错误的是(D) A、现场存放 B、放工作台上 C、随身携带 D、变卖/废弃 14、工作现场有一工具近半年才用上一次,请问该如何处理( C ) A、放置于工作台面 B、工作现场 C、仓库储存 D、变买 15、下面几项中哪项是需要的物品(D) A、有缺陷的或是多余的零件库存 B、过时的或损坏的配件、检测设备、电器等 C、其它班组的物品 D、正在使用的生产设备 16、整理阶段是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的( B ) A、生活用品与劳保用品 B、必须物品与非必须物品 C、工装夹具与模具 D、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17、5S是一切改善活动的基础,()是基础中的基础(A) A、整理 B、整顿 C、清扫 D、素养 18、()是一个循环的工作,要日日做,时时做(A)

精益生产知识竞赛题库

精益生产知识题库(笔试题) 一、简答题 1.精益生产的概念? 答:不断消除所有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是一种减少浪费的准时化生产方式。 2.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 答: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JIT)。 3.什么是5S? 答: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是什么? 答:过量生产、运输、等待、移动、多余的动作、缺陷、库存。 5.什么是TPM? 答:全员参与的工厂全面改善活动。 6.精益生产追求的七个零指? 答:零切换、零库存、零物耗、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7.消除浪费ECRS 四原则是? 答: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8.创造无间断流程的目的是? 答:消除作业流程的浪费。 9.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答: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尽善尽美。 10.什么是标准作业?

答:作业必须遵守的标准,包含生产节拍时间、标准在制品数量、操作顺序三个要素。 11.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答:拉动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并行工程。 12.识别浪费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探究原因:浪费因“不一致”“不均衡”“不合理”因素而不断发生; ②三现原则:到现场、看现物、把握现象; ③5W1H 法:对每个浪费作业反复问为什么,从而查找浪费的根本原因; ④价值流分析:鉴别在设计、订单处理、制造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的价值。 13.精益生产三大重点? 答:Q(quality)品质好、C(cost)成本低、D(delivery)交期准。 14.实施5S 的要点是什么? 答:①三定原则:定物、定点、定量;②三要素:放置场所、放置方法、标识方法。 15.TPM 的两大活动基石是什么? 答:①5S 活动;②小集团活动机制 16.现场问题的处置要点是什么? ①当问题发生时先到现场;②检查实物;③当场采取紧急措施; ④发掘真正原因并予以排除;⑤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17.5W1H法中的5W1H各指何意?

精益生产常用工具术语.

精益生产常用工具术语 1、丰田生产方式(TPS 对于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加以剖析,首先是丰田制造方法。就是在生产现场建立流水作业线。它不象过去那样,把车床和车床、铣床和铣床,都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工艺程序,把车床、铣床、钻床等一台一台地布置起来。按照这种排列,从过去一人管一台过渡到“一人管多台”,准确起说是“一人管数道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看板方式,它是为了做到“丰田式制造方法”的非常及时生产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只得到需要的数量和需要的物品,“看板”作为取件指令和搬运指令以及在生产时的作 业信息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2、准时化(JIT 如果能做到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取得需要的物品,就能够消除生产现场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生产不均衡化的状态以及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从而提高效率。它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创业人丰田喜一郎创造的。他的继承者发展了这种思想,总结成为生产体系。不仅是适时,而且要适量,这是关键的关键。“准时 化”(JIT,Just In Time和下述的“自动化”思想构成了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 支柱。 3、自动化(Jidoka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始终强调必须是带人字旁的“自动化”。所谓自动化,是将人的智慧赋予机器的意思。“自动化”这种思想的发端是从丰田公司开山鼻祖--- 丰田佐吉的自动纺织机开始的。丰田式自动纺织机在经纱断了或纬纱没有了的时候,机器立即停车,也就是装有使机器能判断工作状态好坏的装置。丰田公司,不仅把这种想法用于机器,而且也扩大到流水线上的操作者。这就是说,如果发生异常,操

作者可以把整个流水线停车。自动化的优点是,能够防止生产次品,制止过量制造。此外,还能自动控制生产现场发生的异常现象。 4、目视化管理(VC 在“自动化”(VC,Visual Control的含义中,包含有这样一种意思,即如果发生异常现象,生产线和机床就立即停车。这种考虑的基础,是非常清楚地知道何处正常,何处不正常。从质量上来说,计划的进度要适宜,这一切都应当做到用眼一看就立即明了的程度,不仅生产线和机床,其它的储如物品的摆放,工序储备量,“看板”的流通状态,人员作业的进行方法等,在这些方面均有完善的考虑。在引用丰田生产方式的生产现场,“目视化管理”是很彻底的。 5、工作指示灯(Andon “目视化管理”中具有代表性的装置是工作指示灯,这是挂在生产现场的“生产线停车工作指示灯”。拿指示灯的用法来说,在机器开动时亮绿灯,在作业人员要求帮助调节流水线的迟误时亮黄灯,为纠正异常现象需要生产线停车时亮红灯。这样可以彻底排除异常现象,不必担心生产线出现故障而停车。 6、看板(Kanban “看板”是实现丰田生产方式的第一根支柱--- “恰到好处准时化”的管理手段。多数是在四方形塑料口袋里装一张小纸片,纸片上表明领取“什么”和领取“多 少”,还有“什么东西怎么制造”等。对后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时候向前一道工序领取所需数量的工作;前一道工序再生产相当于领走的数量等信息作为补充。这就是 “准时化”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后一工序到前一工序去取件,那么“看板”就作为一种“取货指令”或“运货指令”而将工序间联系起来,所以称之为“取货看板”或“运货看板”。这是“看板”的重要作用之一。此外,还有在前一道工序为了补充刚取走的工件时,指示生

精益生产个主要工具

精益生产个主要工具

————————————————————————————————作者:————————————————————————————————日期:

精益生产的主要工具 1、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单件流 JIT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3、看板管理(Kanban) 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 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缺货,提高客户对“质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TPM)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 6、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 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 g)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 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 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SetupReduction)

精益生产13个主要工具

精益生产的主要工具 1、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2、单件流 JIT 是精益生产的终极目标,它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单件流是帮助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法之一。 3、看板管理(Kanban) 看板是可以作为交流厂内生产管理信息的手段。看板卡片包含相当多的信息并且可以反复使用。常用的看板有两种:生产看板和运送看板。 4、零库存管理 工厂的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的一环,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就制造业而言,加强库存管理,可缩短并逐步消除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滞留时间,减少无效作业和等待时间,防止缺货,提高客户对“质量、成本、交期”三大要素的满意度。 5、全面生产维护(TPM) 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故障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 6、运用价值流图来识别浪费 生产过程中到处充斥着惊人的浪费现象,价值流图(ValueStreamMapping) 是实施精益系统、消除过程浪费的基础与关键点。 7、生产线平衡设计 由于流水线布局不合理导致生产工人无谓地移动,从而降低生产效率; 由于动作安排不合理、工艺路线不合理,导致工人三番五次地拿起或放下工件。 8、拉系统与补充拉系统 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 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JIT 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而拉系统操作是精益生产的典型特征。精益追求的零库存,主要通过拉系统的作业方式实现的。 9、降低设置时间(SetupReduction) 为了使停线等待浪费减为最少,缩短设置时间的过程就是逐步去除和减少所有的非增值作业,并将其转变为非停线时间完成的过程。精益生产是通过不断消除浪费、降低库存、减少不良、缩短制造周期时间等具体要求来实现的,降低设置时间是帮助我们达到这

推进精益生产的十大改善工具

推进精益生产的十大改善工具 1.大野耐一圈 大野耐一是丰田生产模式的重要缔造者,是现代现场改善方式方法和关键指导思想的提出者。其提出的大野耐一圈尤为著名,在国内时常被人提起。那么什么是大野耐一圈呢?在国内外的资料上,最常见到的解释是:“为培养管理人员的观察力,大野耐一会在工厂的地上画一个圈圈,要求他们站在中间,用心观察生产活动,设法找出其中隐藏的浪费,这个圈圈又称为“大野圈”。” 大野在地上画个圈,其目的是为了让观察者学会专注,如果没有这个圈,观察者就会在车间里到处走动,走马观花,一是不一定能发现问题;二是会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喜好,选择性查看现场,对自己的感兴趣的每次都要查看,会多花些时间;不懂的,或者不感兴趣的会选择性忽视,不去看或者浮光掠影以慰自身。那么有了大野耐一圈,就避免了这种个体的选择,让现场回归事实,这是第一层意思。再者就是让观察者学会凝视,凝视现场,凝视事实,同时也是在凝视自己。没有专注是看不出问题的,这就如同我们每天都经过的街道,你很少能说出街道两旁某个店的招牌到底具体写了哪几个字?版面是什么颜色?因为这么多店面,你以为你都知道,其实你一个都不知道。再者就是凝视,没有凝视,看不出问题的本质,看不出问题间的关系。忽略了其本质和关系,其实观察者看到的或者记录罗列下来的问题,本质上不具备任何意义。一是这些问题基本趋于表象;二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后续效果会与观察者的认为相去甚远,甚至大

相径庭。 追其根本,大野耐一圈不过是一个手段,是让现场管理者学习专注和凝视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体现了大野耐一的智慧,把复杂的说教变得如此简单,确实令人佩服。那么,在大家明白了这层意思以后,同时也要领会其另外一层,那就是,当你开始能够专注和思考的时候,大野耐一圈其实就不存在啦,或者说全厂都是大野耐一圈。这些圈并不实际存在,是存在于管理者的心中。就是你在哪里那里就是大野耐一圈。 今天,“站在圈内”的练习是培训员工识别浪费非常有效的方法,为团队主管的日常改进提供了结构化的方式,也为时间有限的高级主管提供了解现场的机会。 当你花上一段时间站在现场的大野耐一圈内,你会发现实际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这时可采用帕累托原则确定缩小差距的开始区域。 2.帕累托图 1906年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用他的80/20法则为我们简化了世界,或称为帕累托原则。通常采用帕累托图来表达。 帕累托法则往往称为二八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问题是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造成的。帕累托图在项目管理中主要用来找出产生大多数问题的关键原因,用来解决大多数问题。 识别重要的少数会对缩小现状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具有最大的效果,一旦该步骤完成,再转向关注于帕累托图中的下一高点。 为了找出造成影响预定目标的20%因素的根本原因,下一步需要采用

整理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与工具.doc

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与工具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与大量生产方式不同的管理思想,已经在实践中取得巨大的成功。精益生产依据较为独特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是因为它的某项管理手段比大批量生产方式或其他生产方式优越,而且在于它依托所处的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来用了适应环境的管理体系,从而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 精益生产体系结构圈 这样的一个系统既存在管理方式与环境之间相互需求、相互适应的关系,也存在各个具体手段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精益生产管理思想最终目标必然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管理中的具体目标,则是通过消灭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并行工程与全面质量 管理的目标更偏重于对销售的促进。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消灭生产中的浪费。对于不良品的加工只能是浪费,且掩盖了生产中隐藏的问题,造成进一步的浪费。 相对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并非精益生产所独创,但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它们体现了更好的效益。 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则是精益生产在计划系统方面的独创,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在于,既向生产线提供良好的柔性,符合现代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又能充分挖掘生产中降低成本的潜力。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与传统的“推式”原理正好相反。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到生产流程内部,都是采用这样方式:工厂的生产需求由客户决定,而在进行生产时,每一个生产过程如何生产都是由下一个生产过程的需求决定,如果没有需求,一定不生产额外的产品,从而消除额外库存。 精益生产正是通过准时化生产、少人化、全面质量管理、现场现物、并行工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消除一切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精益生产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是,它在组织生产中对消灭物流浪费的无限追求,即对物流环境的需求和内部的分权决

精益管理十大工具

1. 精益六西格玛博客网站中撰写了一系列有关田口方法的文章。 采用这些工具,你需要有数据来证明你的实验是成功的。但你如何激励员工按照新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呢?这时学习人的激励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相当有帮助了。 7. 马斯洛需求层次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以其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而闻名。马斯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激励人去改变奠定了基础。 完成改进后,你需要有方法定期检查和评估以防止流程回到原来的方式,同时新问题会很快显现。奥巴测量是非常有用的目视现场工具用于异常管理。 8. 奥巴量尺 一位身高四英尺(约1.3米)名叫奥巴的日本精益专家,他以坚持目视化工厂中的任何物品不能比他的视线高而闻名。其思路是在你的工厂尽可能防止产生视野阻隔。这又被称为“4英尺法则”或“1.3米法则”。 现场目视化程度越高,越多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流程也就越稳定。但是,我们如何防止自满,保持持续改进呢? 9. 海因里奇原则 海因里奇原则(Heinrich Principle)教导我们如果要找出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必须对最小的安全隐患予以重视。同样的原则也适用5S,消除浪费和增强质量意识。精益管理需要每个人对最小的问题也要予以警惕。持续的教育和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是必须的,同时防止对异常状态形成不良习惯。 恰当地使用上述的九种工具会改进安全、质量、成本和交期。这帮助贵公司拥有更多的能力来生产新产品和提供服务。但哪一种产品和服务会给你带来市场优势呢? 10. 卡诺模型 当我们返回持续改进的起点,我们需要再次询问“什么是顾客所需要的?”. 狩野纪昭教授的模型帮助我们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下图代表顾客之声(可述说的)和被称为顾客之思(隐含的需求)。 质量功能展开(QFD)有效地使用卡诺模型和基于事实的Hoshin Kanri(方针管理或精益战略规划)。C2C有一段长达八分钟的Flash介绍。 你可能奇怪为什么会将一位教授开发的用于产品开发和战略规划中的工具归于精益专家的改进工具呢?如果我们依照帕雷托法则可得知,80%的浪费产生在产品设计阶段而80%的管理浪费是由错误方向或战略所造成的。对于日常改进活动来说,虽然卡诺模型的实践性和通用性排在其他九个工具之后,但从对整体系统的影响角度来说它应具有最大的潜力。 世界上有许多工具存在,知道如何使用它们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个系统来使用,由此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看待事物,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精益生产10大工具

精益生产十大工具如下: 1、价值流分析(VSM) 精益生产始终围绕着价值这个核心,关于价值有两个层面: ①客户需要支付的价值, ②客户愿意多付的价值(增值)。 精益生产的价值更趋向于第②个层面。价值流分析就是通过价值的2个层面对产品生产流程中的要素进行界定,首先去除浪费(客户不支付的),进而缩减客户不愿意多付的要素,从而实现设备和员工有效时间的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概要:消灭无价值动作和误区,从工艺上简洁化,价值最大化 2、标准化作业(SOP) 标准化是生产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最有效管理工具。生产流程经过价值流分析后,根据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程序形成文本化标准,标准不仅是产品质量判定的依据,也是培养员工规范操作的依据。这些标准包括现场目视化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生产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精益生产要求的是“一切都要标准化”。概要:统一作业手法,统一产品品质,以文件传递信息,系统保存,人无技术有 3、5S与目视化管理 5S(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是现场目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员工素养提升的有效工具。5S成功的关键是标准化,通过细化的现场标准和明晰的责任,让员工首先做到维持现场的整洁,同时暴露从而解决现场和设备的问题,进而逐渐养成规范规矩的职业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概要: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公司整体形象,是工具物料清晰明了,便于寻找

4、全员设备保全(TPM) 全员设备保全(TPM)是准时化生产的必要条件,目的是通过全员的参与实现设备过程控制和预防。TPM的推行首先要具备设备的相关标准,如日常维护标准、部件更换标准等,随之就是员工对标准的把握和执行。TPM推行的目的是事前预防和发现问题,通过细致到位的全面维护确保设备的“零故障”,为均衡生产和准时化生产提供保障。 概要:技术资料保存,生产设备全面维护,故障预防和管理 5、精益质量管理(LQM) 精益质量管理(LQM)更关注的是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流程型产品,在制品质量不合格和返工会直接导致价值流的停滞和过程积压,因此更需要产品过程质量的控制标准,每个工序都是成品,坚决消除前工序的质量问题后工序弥补的意识。 概要:控制品质,培养员工品质意识,提高一次良率,减少重工浪费 6、TOC技术与均衡化生产 均衡化生产是准时化生产(JIT)的前提,也是消除过程积压和价值流停滞的有效工具。对离散型产品而言,TOC(瓶颈管理)技术是实现均衡化生产的最有效技术,TOC的核心就是识别生产流程的瓶径并解除,做到工序产能匹配,提升整个流程的产能,瓶颈工序决定了整个流程的产能,系统中的要素不断变化,流程中的瓶颈也永远存在,需要持续改善。 概要:瓶颈问题分析,持续优化改善,不断提升 7、拉动式计划(PULL) 拉动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拉动式计划(PULL)就是生产计划只下达到最终

精益生产管理的主要工具与方法简介

精益生产管理的主要工具与方法简介 精益生产管理的主要工具与方法简介: l 识别及消除八大浪费:找出并消除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显在与潜在浪费。在企业中,并非所有工作都有价值,超过客户要求的任何生产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场地及人工都是浪费。企业通过消除这八大浪费,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l 价值流分析:从用户到供应商跟踪产品的生产路径,在材料和信息流中仔细画出每一过程并询问一组关键问题。价值流分析可以帮助你看到和理解生产过程在整个价值流中材料和信息流动情况的工具。运用价值流图,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系统整体存在的问题,分析生产与计划之间的联系,分析浪费发生的根源,找出改善的优先次序和改善目标的基础数据,在对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改善的同标,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 l IE工业工程:以企业的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对其工作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的目的。简单地说,IE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质的方法科学。其典型的七大手法是: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 l 同步制造与制约理论:一套先进的管理策略,是在能力管理和现场作业管理方面的哲理。它针对企业的制约难题,提提供一系列突破性

的解决方法,找出运作上的瓶颈,利用现有资源,令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运作及盈利上的显著改善。它包含一系列逻辑工具,称为:TOC思维方法及其应用专题系统。 l 生产布局改善:将企业内的各种物质设施进行合理安排,使它们组合成一定的空间形式,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l 单元生产:这是当代最新、最有效的生产线设置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使得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环境下的生产线几乎比流水线效果还好,被誉为“看不见得传送带”。在这种单件流的状态下,产品一次一件的完成流程,而速率则是由客户需求决定的。通过单元生产,企业能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它不仅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提高生产线对于变更的适应性。单元生产通过减少生产过程中耗费巨大运输和延迟,缩短产品交期,节约工厂空间,以及通过迫使公司中是解决高库存问题,来使公司更加具有竞争力。 l 精益质量管理:有效整合精益生产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使得组织流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收益:减小业务流程的变异、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过程或产品的稳健性;减少在制品数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缩短生产节拍、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准确快速理解和响应顾客需求;改善设施布置、减小生产占用空间、有效利用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l 均衡化生产: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产品的实物产量或工作量或工作项目,在相等的时间内完成的数量基本相等或稳定递增。这是拉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