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学习之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医院感染学习之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医院感染学习之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医院感染学习之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

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

戴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一、隔离 (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 (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 (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及 措施 一、压力蒸汽灭菌监控1、工艺监控(程序监控) 2、化学指示剂监测使用卫生部许可的3M公司指示胶带、卡带,贴在每一件物品上监测。大手术包、敷料包中心置指示卡进行监测。 3、生物指示剂监测每月监测。在炉内3个弱点位 置轮流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片进行监控。即上层中、中层前、排气口3个点。如生物指示剂呈阳性情况,贝卩寻找原因,并停发物品及重新灭菌。二、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监测每批从库房领入的输液器注射器,用于注入血管的器具,每一个批号抽取三件进行热源监测(内毒素)试验、细菌培养及微粒监测。三、无菌物品监控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提倡使用小包装。高压消毒无菌物品七天过期;手术室无菌持物钳(干钳)及器皿一手术一更换。每月手术室、供应室自行对各类无菌物品抽样进行细菌培养。四、抽真空试验(BD) 每天用BD试验包置于灭菌器下层、中间进行常规灭菌,检验灭菌器的抽真空效果及灭菌器的密封程度。五、紫外线灯的监控 1、 日常监测:保持紫外线灯管的清洁,每一周及作空气消毒前用75%

乙醇棉球擦拭。紫外线灯安装高度应距地面 1.5?2米。 照射时间30~60分钟,使用后记录照射时间及签全名,累计照射 时间不超过1000小时。2、物理监测: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0uw/cm 2,新安装的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不低于 90uw/cm2 六、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生物监测:①各种使 用中的消毒剂及消毒后的内窥镜及其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各种使用中的灭菌剂及灭菌后的内窥镜、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监测。 ②手术室每月对常规器械、术野皮肤、消毒后物品等抽查取样监测。 2、化学监测:每日用XC型消毒浓度测试纸对各类物品初步消毒浸泡液(含氯消毒剂)进行监测。七、环境卫生学(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监测手术室、ICU室、各病区治疗室、注射室、移植病房、血库、复苏室、中心配药室、内镜室、口腔室、血液病区、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等重点部门每月做环境卫生学监测。八、常用器械、物品消毒使用标准。1、氧气湿化瓶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湿化瓶用含氯消毒消毒液浸泡或环氧乙烷消毒。2、雾化器、罐、口含嘴(面罩)螺旋管、舌钳、开口器、一人一用一消毒。 3、人工呼吸机:一人一用一消毒,做好 终末消毒处理。4、灌肠筒、肛管、鼻咽冲洗器、妇科冲洗器采 用一次性。5、引流瓶、橡胶引流管:每日更换(一次引流袋每 周更换一?二次)。九、医院监控措施1、各科室自查。根据不同的重点部门每1?3月对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

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最新修订)

1 含山县中医院 康 复 二 科 感 染 管 理 核 心 制 度

核心制度目录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责任度…………………………… 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四、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五、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及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七、医疗废物、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八、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及奖惩制度……………………………… 九、消毒隔离制度……………………………………………………… 十、消毒管理制度…………………………………………………… 十一、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制度……………十二、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十三、手卫生管理制度……………………………………………………十四、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十五、安全注射……………………………………………………………十六、普通病区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管理责任制度

(一)组织建设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监控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2、实行科室感染网络管理:其组成结构及工作运行如下: 兼职监控医师、监控护士 ↓ 住院医生、临床护士 ↓ 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 (二)各级各类组织和人员管理责任制度: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落实各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管理小组活动。 (2)凡住院患者由床位医师负责填写《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控, 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卡》上报感染管理科;出现暴发趋势时应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妥善救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适应症明确;分级分线使用抗菌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切实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 (7)组织和参加医院感染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办公室完成指定的各项任务。 2、科室主任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 (2)开展本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自查和培训活动,并对存在问题主动与感染管理科联系解决,对感染管理办公室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 (3)督促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预防医院感染管理角度改进诊疗技术。 (4)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感染流行,同时立即向分管院长和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3、科室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 (1)督促、检查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的落实,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督促监控护士搞好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指导本科室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指导护士抗菌药物的正确配制。 (3)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监督本科室医务人员做好诊疗操作和护理操作,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正确处置及职工卫生防护等工作。(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趋势,立即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配合科主任采取有效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范本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大纲 全院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院感专、兼职人员培训 一、培训对象 院感部专职人员、科室院感医生、科室院感护士 二、培训目标 (一)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二)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掌握职业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四)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五)掌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六)掌握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 (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院感监控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八)掌握《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九)掌握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范 (十)掌握标本采集方法 三、培训时间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每年度不少于15个学时。 四、培训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一)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三)医院感染监测项目;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监测、上报; (五)基本消毒隔离知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一)手卫生概念; (二)六步洗手、外科洗手;卫生手消毒操作方法;(三)洗手指征; (四)手卫生设施配置; (五)洗手依从性监测; (六)手采样。 【职业防护】 (一)标准预防; (二)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四)职业暴露的院内处理流程; (五)职业暴露的登记、上报、追踪。 【医疗废物管理】 (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转运; (二)医疗废物遗撒的处理 (三)科室医疗废物暂存点的消毒 【掌握多重耐药菌管理】 (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 (二)我院及科室前五位多重耐药菌的情况;(三)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医院感染定义 (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诊断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二)清洁与清洗方法 (三)不同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方法 (四)环境卫生学监测操作规范 五、考核要点 (一)医务人员洗手操作、洗手指征; (二)标准预防,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四)医疗废物分类、转运、登记;

2015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试题(医疗组)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4、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报告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5、医疗废物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6、免冲洗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7、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8、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单间)安置,不能单间时,应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9、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10、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染疾病病人的直接诊疗工作,如必须参加,应(戴双层手套)。 三、单选题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 A.住院病人 B.门诊病人 C.病人家属 D.探视者。 4、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标准预防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来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医院感染整改措施

医院感染整改措施 第一篇:医院xx年度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第二篇: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第三篇:包钢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第四篇: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及处方点评分析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汇报第五篇: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及处方点评分析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汇报更多相关范文 医院xx年度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疗技术日趋发达的当今已成为一门学科,在医院管理中与医疗管理、护理管理步入了同一高度。1月15日下午,本年度第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在五楼会议室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体委员参加会议。会上院感科向委员们汇报xx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管理组织与制度欠缺。首先,表现在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很少过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加上全院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单薄,存在着硬件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落后等问题。 2、各项制度不全面。医院有消毒隔离制度,但各重点部门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欠缺。 3、科室布局。部分科室布局不合理,治疗室、处置室三区划分不明确,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

4、消毒隔离措施。配备了动态消毒机及紫外线灯,但无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 (二)、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的重视。根据xx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100张床位的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或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为感染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目的就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的地位,把感染管理工作提到医院的工作日程上。 2、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管理组织与制度。建立和落实制度是搞好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制度,做到“制定我做的,做我制定的”;建立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责任到人。 3、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体现。感染管理科是全院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而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是科室的专职人员,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责任性,恪守自己的职责,加强监督和指导,在检查中更多协调各科室,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修定制度,并加以落实解决,使各项检查工作更加条理化、规范化。 4、坚持继续教育学习。积极参加院外的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对本院人员进行再培训,尤其着重培训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再由感染管理小组成员随时对科室人员进行指导。 5、全院各环节全程监督。医疗废物的后期处置归于后勤部门,感染科专职人员要进行监督;一次性无菌物品和消毒药械的管理归于设备科,感染科备案、检查;医院关于大型设备的配置及建筑的扩建、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总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总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总结》篇一: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总结 院感科 20XX年5月19日 篇二:医院感染管理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总结 本年度,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实了感染管理委员会及感染监控小组成员,成立了感染质量检查小组,负责每月的感染质量大检查,完善了三级管理体系,将任务细化,落实到人,每周在院周会上及每月的质量控制反馈会上通报一次感染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各科感控组长负责整改,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使院感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二、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一)质量控制: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周随即检查,系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全年编写医院感染信息两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及时通报医院感染动态,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二)环节质量控制 1、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口腔科、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感染管理重点科室,每周不定时检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制定各重点科室感染质量检查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对手术室重点检查手术后各类器械清洗,最全面的消毒及室内消毒效果监测,对新生儿科督查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各种物品的消毒等,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供应室重点督查器械的清洗、干燥、包装、灭 菌程序及灭菌器械的合格率,灭菌器的监测等。对产房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处理,各类器械的用后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口腔科的车针、手机、扩大针等供应室回收处理、制作成纸塑包装等等,使各重点部门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美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 2、无菌操作: 3、飞沫传播: 4、隔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医疗废物的分类为:()、()()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开启的各种溶酶超过()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3、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cm的柜内,过期物品应()灭菌。 4、新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 )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6、进入人体织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7、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不得使用。 8、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消毒剂。 9、()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普通集尿袋为()。 11、能够扎(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锐器物称为()。 12、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12、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就立即()。

13三种隔离标示中,蓝色表示()隔离,黄色表示()隔离,粉红色表示()隔离。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2、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 48小时; E、72小时。 3、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4、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5、终末消毒是指:()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五、回答题:20分。 1、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分 2、医院感染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0分

2018版医院感染诊断实用标准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 (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 (2)婴幼儿及老年人。 (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 (6)住院时间长者。 (7)手术时间长者。 (8)营养不良者。 5、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6、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如何诊断? (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可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病人有原有的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小时以上,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内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加强医院管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