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巩固练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巩固练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巩固练习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赫.然()迭.起()迥.乎不同()

潜.心贯注()典jí()独cái ()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载()炯()籍()

裁()迥()藉()

栽()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

(1)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

..而出。

赫然: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群蚁排衙:

4.《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作者____________,近代杰出的_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第一本诗集是____________,曾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了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

5.解释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6.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7.判断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

(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3)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家说了在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3)“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9.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本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C)。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1)“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3)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0.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__________________。

11.冰心说:“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周恩来、邓颖超惊闻闻一多先生遇害,提笔写下这样的挽联:

为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

反独裁反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请同学们也为闻先生写一句墓志铭来表达自己对先生的纪念和崇敬。

12.夹叙夹议就是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如文中就是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以生命的代价追求、反对独裁的高尚人格,从而使文章过渡自然,结构严谨。

请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写一段话。

课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17题。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4)作为争取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

(5)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6)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7)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8)这就是为争取,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政治传单!

(9)在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10)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3.选文第(1)(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选文第(14)段的两句话再次点题以照应题目中的和。

14.选文中有关闻一多“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5.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起先,小声说,只有的青年听得到。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6.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17.“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外拓展阅读

(2011 聊城)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带套袖的犁先生

(1)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2)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克明、顾传菁二位编辑热情地请去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映山嘱我带封信给犁先生。

(3)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克明同志陪同,我终于走进了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犁先生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两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4)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5)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

(6)我再次见到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曲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为衰老的。

(7)我第三次见到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8)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日报”字样的那种。

(9)我相信他对纸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摘自《从梦想岛发》,原文略有改动)

18.“我”三次见到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19.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

20.第(1)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

21.第(3)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

22.第(9)段画线句的含意是什么?

23.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hè dié jiǒng qián 籍裁

2.载zǎi(记载)zài(载重)裁cái(裁判)栽zāi(栽树)

炯jiǒng(炯炯)迥jiǒng(迥异)

籍jí籍贯藉jí(狼藉)jiè(慰藉)

3.(1)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2)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4.臧克家诗人作家编辑家《烙印》《有的人》

运用能力提升

5.(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2)吹嘘,自诩。(3)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6.(1)比喻(2)比拟(3)比喻(4)反复

7.(1)语言描写(2)肖像描写(3)行动描写(4)肖像、神态描写

8.(1)√(2)╳(3)╳(4)√(5)√

9.(1)A a (2)C c (3)C b (4)B c

10.示例:有如向宇宙寻求未知的星球

11.示例:(1)写写写,写出累累硕果;做做做,做出惊天伟业;说说说,说得痛痛快快;行行行,行的人中高标!(2)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大声疾呼,为民请命;言行一致,名垂青史。(3)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12.示例:生活告诉我,一切要快乐地面对。沉浸在亲情之中,我快乐;上新衣服,我快乐;享受着美食,我快乐;取得了好成绩,我快乐。快乐是一种享受,它体现了我们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能给别人带来好心情。快乐能让心灵保持明亮,并且充塞着之重真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明朗,则展现出周遭的环境,都是美好而善良的。因此,对生活中的一切,我们都要快乐地面对。课同步阅读

13.承上启下(过渡)说做

14.宣传,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15.(1)闻一多最初只在的青年中宣传。(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16.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7.“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课外拓展阅读

18.第一次见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第二次见犁,他正和保姆准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第三次见犁,他大约是在写作。“我”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容的理解。首先找到“我”三次见到犁先生时的情形,第一次在(3)(4)段,第二次在(6)段,第三次在(7)段。根据语言、动作描写概括他给“我”的印象。

19.借助“套袖”表现了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人格魅力。

解析:此题考查对主旨的把握。结合文章容,体会“套袖”体现出的犁的精神品质。

20.年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作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那时,“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犁。现在忆起,真是年少轻狂,故称“大言不惭”。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回想起少年时自己的态度而感到惭愧的情感。

21.“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从动词的运用和语言描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22.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家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都是他尊重老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生的写照。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结合犁先生对待劳动的态度体会其人生的品行、价值。

23.徐光耀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犁及他的作品那里谙熟“为文先为人”之大道。其实,不仅“为文”,为人和事,亦应如此。

解析:此题考查对容的理解及感悟。徐光耀老师让“我”读犁而非他的作品,其实是让“我”学习他的人品。可以围绕“如何做人”谈感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