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上海新市镇建设发展研究

新时期上海新市镇建设发展研究

新时期上海新市镇建设发展研究
新时期上海新市镇建设发展研究

新时期上海新市镇建设发展研究*

敬东高世超

摘要:在上海加快创新转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市镇建设意义重大。当前,上海新市镇建设存在发展定位不清、产城融合不够、土地集约不高、基础配套不全、发展能级不强、用地指标紧缺、财政压力较大等问题。分析了当前新市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新市镇的内涵与目标,总结了上海郊区小城镇发展建设历程,梳理了61个新市镇的发展定位、人口规模、经济水平、104产业区块、轨道交通、市级重大项目承载等现状特征、问题及建设制约瓶颈,在对61个新市镇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市镇发展定位、建设思路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海新市镇现状特征发展定位建设思路

1 上海新市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1 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新要求

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报告》,2011年上海城镇化率为88.6%,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但由于人均GDP水平的差异,处于世界城市发展的第二集团,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城市发展水平有待向第一集团迈进。上海新一轮城镇化的重点在郊区新城和新市镇,新市镇的建设将承担上海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重任。

图1 上海城市发展水平在全球发展中的位置

资料来源:吴志强,中国半城镇化思考,第一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2013。

*2013年度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编号:2013-A-11)

1.2 内生发展呈现的新诉求

当前,上海部分新市镇已成为全市产业基地、重要功能区、大型居住社区、郊野公园等市级重大项目的承载区。高铁、轨道交通、市郊快速铁路的建设使部分新市镇发展条件发生改变:闵行华漕镇、嘉定江桥镇部分区域和青浦徐泾镇部分区域纳入虹桥商务区规划范围;2012年浦东新区撤销六灶镇并入川沙新镇,成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承载区;13个新市镇承担全市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新市镇建设的标准已不适应部分新市镇的发展需求,其功能建设早已突破规划既定的目标。此外,远郊新市镇建设存在与新城发展的关系不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强新市镇建设问题研究,优化提升新市镇的建设发展水平,对于深化完善“1966”城镇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 新市镇的内涵及目标

2.1 新市镇内涵

新市镇的概念源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其提出通过在郊区建设“田园城市”来减少市区中的人口,以解决伦敦等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田园城市思想”深深影响战后英国的新城规划建设。1946年英国政府通过的《新市镇法》(New Town Act)指出,在大都市郊区兴建新市镇是为了吸收大都市人口,解决战后住宅紧缺的问题;在衰退地区兴建新市镇则是为了实现产业振兴,导入新产业。《新市镇法》还提出新市镇应具有就业自足性,要注重人口职业、年龄、收入结构的平衡,人口规模为2-6万人(杨裕富,1990)。现代《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将新市镇(New Town)界定为一种规划形式,即通过集中兴建住宅、医院和企业,设置文化、休闲和商业中心,形成全新的、相对独立的社区,从而达到将人口迁出大城市的目的(罗月泓,2006)。

新市镇和新城从城市学来看其本质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仅是翻译上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均源自“New Town”一词,在我国大陆学术界多被译为“新城”,香港、台湾地区则一般译为“新市镇”。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城市除具有城市学特质外,还具有政区类型与行政等级、规模的意义(罗月泓,2006)。张骁鸣(2005)认为新市镇是城乡融合环境下新建或拓展的城市聚落,是一种在明确的目标体系下有意识的通过规划而创建出来的一些社区。新市镇对于工作和居住而言,必须实现“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罗月泓(2006)认为我国当前的新市镇建设是以实现城乡统筹为目标,是在大城市郊区人为规划的新兴城市型社区,它具有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的特性,既是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产物,又是郊区自身城市化的集

聚中心。我们认为,新市镇是规划建设的,在空间上与大都市中心城或郊区新城有一定距离,拥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生产、居住、就业、通勤、游憩、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

2.2 建设的目标

功能上,疏解、辐射、服务。一是针对大都市中心城区或郊区新城,新市镇承担大都市中心城区或郊区新城人口、产业、服务等部分功能的疏解;二是针对大都市农村地区,新市镇集聚农村人口和农村企业,发挥辐射功能,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最终实现大都市城乡一体化。三是大都市边际地区的新市镇还应承担一定的区际服务功能。

形态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综合考虑城镇的功能定位、城郊特点、地貌特征、历史文脉等因素,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镇建设的经验,引进国内外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地塑造特色风貌。

环境上,营造生态人居环境。立足现状,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环境。

3 上海新市镇建设发展历程

1958年的上海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出了规划建设闵行、吴泾、安亭、嘉定、松江5个卫星城。此时,受城市工业发展方针影响,卫星城建设的重点以工业区为主。1986年,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指出为改变城市发展单中心的城市格局,提出构建“中心城、卫星城、郊县小城镇和农村集镇”四级城镇体系,郊县小城镇和农村集镇在上海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得到体现,但这一时期重点是建设金山、吴淞两个卫星城,就近集聚郊区人口、产业,缓解中心城压力。此后,1999版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提出:“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城乡规划格局。规划提出建设中心镇、一般镇,后来成为全市规划建设新市镇的雏形和基础。22个中心镇中,安亭、南翔纳入嘉定新城组团,泗泾纳入松江新城组团,其余的中心镇变为新市镇或新市镇的社区。

2006年1月,《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1个中心城,9个新城,60个新市镇,600个中心村”四级城镇体系。新市镇层面,外环线以外的90个乡镇中有25个镇纳入9个新城规划范围统一规划,余下的65个乡镇(包括62个镇和长兴、横沙、新村3个乡),结合区县功能定位研究和各区县域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规划整合为61个新市镇。新市镇是郊区行政管理、公共配套、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基本载体。在功能上,在市域城乡布局规划中,新市镇和新城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

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在规模上,人口规模在5万人左右的新市镇。对于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足的新市镇,人口规模按照10万-15万规划。

不难看出,61个新市镇的选址布局,是以行政区为主导的静态的、均衡布局思想。由于数量较多,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缺乏分类、分级指导。此外,功能上,强调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产业职能,部分新市镇功能定位与新城相比并无差别,只是规划人口规模较小,相当于具有特色的小新城的概念。同时,没有突出城乡统筹,促成城乡一体化的功能。

图2 61个新市镇分布示意图

4 上海新市镇建设现状特征及制约瓶颈

4.1 新市镇建设现状特征

(1)发展定位相对模糊

通过对61个新市镇发展定位梳理,发现:郊区新市镇发展定位基于区级层面,缺乏在全市层面分类、分级统筹考虑:

近郊地区人口规模大的新市镇仍沿用传统新市镇标准定位,缺乏用中小城市标准定位。此外,部分新市镇与周边市级重要功能区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如:江桥镇与虹桥商务区之间

在功能、基础设施上的衔接,川沙新镇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之间在功能上的衔接等问题。新城周边5-10公里范围内的新市镇,除个别新市镇定位强调与新城之间的关系外,多数新市镇缺乏考虑。枫泾、陈家镇等门户型新市镇城镇能级不强,与临沪地区城镇之间区域关系不明,区域功能较弱。城镇化动力和工业化动力相对缺乏、基本农田和水源保护区、生态任务较重的新市镇发展定位具有相似性:承担生产、生活以及行政区内的配套服务功能,以及全市生态保育的功能。惠南镇、奉城镇、朱泾镇等部分新市镇承担地区性服务职能,但也普遍存在区级层面发展定位不明,产业定位细分不清等问题。

(2)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近郊新市镇产城融合不够,扮演卧城角色。

人均经济总量小,明显滞后于全市、各区县总体发展水平。统计发现(不包括浦东新区12个新市镇),2011年,除个别嘉定工业区北区、泖港新市镇外,其余新市镇的人均经济总量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8.3万元。其中,20个新市镇人均增加值在4万元以下,22个新市镇人均增加值在4-7万元之间。以区县为单位来看,各区县新市镇的人均GDP均低于区县的平均水平。

多数新市镇与全市104个产业区块①分布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据统计,47个新市镇有104产业区块,包括公告开发区、产业基地、城镇工业地块,合计49个。14个新市镇没有104产业区块,分别是:叶榭镇、泖港镇、新浜镇、佘山镇、吕巷镇、航头镇、大团镇、陈家镇、北湖、明珠湖、堡镇、向化镇、庙镇、横沙,这些新市镇主要位于水源保护区及崇明生态岛内。

近郊新市镇产业发展与人口承载的融合不够。通过梳理,江桥、华漕、徐泾、罗店、月浦、新桥、浦江、周浦、曹路、唐镇、川沙等近郊新市镇产业以电子、机械、设备、食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制造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提供高素质就业岗位少,导致近郊新市镇人口与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不够,多数扮演着卧城的角色。

地均产出水平低,存量土地亟待转型升级。49个产业区块中,地均产出高于全市104产业区块平均水平57.4亿元/平方公里的仅有11个。18个城镇工业地块中,高于全市产业区块平均水平的仅有四团城镇工业地块、廊下城镇工业地块两个,分别为110.5亿元/平方公里、77.49亿元/平方公里。23个市级产业园中,有15个低于全市产业区块的平均水平。3个产业基地中,有2个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据有关调查,城镇级产业区块已基本完成开发,平均的增量空间仅约0.5平方公里,存量转型升级将成为未来新市镇建设的重点。然而,调研发现,城镇级104产业区块存量转型方向不明确,转型速度慢。

图3 104产业区块分布与新市镇分布叠加示意图

(3)新市镇人口总数大、比重大,社会服务和管理难度大,中心城外围5-10公里范围内近郊地区新市镇的人口规模较大,中远郊新市镇人口规模总体较小。

根据“六普”数据统计,全市61个新市镇人口规模总数达60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规模近1/4,占中心城以外(外环线以外)郊区总人口规模近1/2。其中20万以上新市镇有4个,依次为:川沙镇、浦江镇、江桥镇、惠南镇,有3个位于中心城外围5-10公里的近郊地区。10-20万之间的新市镇有17个,其中8个新市镇位于中心城近郊地区。惠南、奉城、华新、朱泾、长兴等远郊新市镇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特殊性。

此外,川沙、曹路、浦江、江桥、周浦、罗店、惠南、航头、叶榭、佘山、华新、亭林、凤凰等13个新市镇承担了全市保障住房或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的任务,成为全市重要的人口导入区。川沙、曹路、浦江、江桥等近郊新市镇现状人口规模已达到中小城市标准,大型居住社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剧近郊新市镇的人口集聚功能,突破新市镇建设、管理、服务标准。

表现在:一是,居住、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将突破原有规划城镇

建设用地规模。二是,公共交通、商业、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三是,“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导致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难以到位,形成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真空地带”。

表1 新市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分类

资料来源:根据各区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整理。

(4)空间形态上,近郊地区新市镇呈现出与中心城连绵发展态势

环绕在上海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已形成了5-10公里宽的城镇连绵带,近郊地区新市镇已呈现出和中心城区连绵发展态势,诱发中心城向外进一步蔓延在南北方向上,中心城与北部罗店、月浦镇,与南部浦江镇、新桥镇、周浦蔓延发展的态势逐步显化。在东西方向上,中心城与西部江桥镇、徐泾镇、华漕镇,与东部唐镇、曹路镇、川沙镇蔓延发展的态势逐步显化。受中心城强大吸引力的作用,这些新市镇对郊区新城建设起到“截流”作用,延缓新城的发育壮大。

(5)新市镇建设与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动性不够

梳理发现, 41个新市镇规划设有轨道站点,20个新市镇没有轨道站点。截止目前只有

16个新市镇已开通轨道交通,包括川沙、唐镇、罗店、浦江、华漕、江桥、新桥、徐泾、周浦9个近郊新市镇,车墩、佘山、叶榭、亭林、惠南、新场、航头7个远郊新市镇。此外,新市镇对外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6)新市镇建设缺乏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不高

多数新市镇建设在功能、形态上缺乏特色。生态环境建设上,水环境保护、公共环境卫生、市容绿化等生态环境要素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不高,新市镇建设缺乏品质。

4.2 建设存在的制约瓶颈

(1)政策扶持不够

一直以来,全市建设发展关注的焦点在中心城、新城层面,导致:一是,新市镇与中心城、新城建设的互动性不足,房地产导向开发模式(部分新市镇房地产收入占镇级财政收入的60%以上,替代性产业未形成),市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城镇发展建设水平较低。

二是,推进新市镇建设的政策少、力度小。一方面,自2006年新市镇规划建设以来,只有1项市级层面专门针对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沪府发〔2009〕41号文《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此后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该政策只涉及10个试点镇②,对于其它类型新市镇建设发展指导性意见少。另一方面,与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相比,力度较小。尤其是在行政管理权下放(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建设用地指标单切、财政收入分配倾斜等方面。

(2)空间发展制约

规划问题没有松绑。一方面,规划审批周期长,编制控规的审批时间需1年左右,出现新项目等规划、等用地的情况,项目落地受影响。另一方面,近郊地区部分新市镇人口规模持续增大,原有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标准已不适应其发展需求,将成为制约其建设发展的主要瓶颈。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新市镇建设用地指标的增量少、存量小。以江桥镇为例,目前结余的用地指标仅有130亩,每年增量用地仅50亩左右,存量改造仅30亩左右,满足不了新市镇建设发展需要。

(3)财政压力较大

一方面,近郊新市镇随着大居的导入,在社会保障、社区事务、城乡管理、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日常运作维护管理费用的投入与市级一次性补贴之间的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部分新市镇随着市区级财权、事权下放后,刚性支出越来越大。如市区重大项目统筹、区级道路资金承担等,对镇级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部分区镇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比例不合理对镇级财政收入产生影响,如土地出让单价越高,镇级政府分层比例则越低。

5 对策与建议

5.1 基于空间关系的新市镇分类

根据区域空间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人口规模、产业水平)、区域中心度等要素综合考虑,对全市60个新市镇进行分类:(1)中心城外围5-10公里范围内、与中心城连绵发展的近郊型新市镇;(2)新城周边5-10公里范围内的新城组团型新市镇;(3)毗邻江、浙地区具有重要节点功能的门户型新市镇;(4)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强、区域中心度较高的特殊型新市镇;(5)其余为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较弱、基本农田和水源保护区、生态任务较重的一般型新市镇。

表2 新市镇分类

注:2012年,六灶镇经行政区划调整并入川沙新镇。

图4 新市镇分类示意图

5.2 新市镇发展定位及建设思路

在分类基础上,对60个新市镇的发展建设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

(1)近郊型

发展定位:上海城镇化中最活跃的区域,基本与中心城连绵发展,建议纳入中心城范围,建设成为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新型城区。

建设思路:按照中等城市标准,加强川沙、浦江、江桥、华漕、徐泾、周浦、曹路等新市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转型,重点发展与产业链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商务办公。支持江桥、徐泾等新市镇主动对接虹桥商务区,加快川沙国际旅游度假区配套服务功能研究与建设。开发模式上,建议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以紧凑开发为主,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促进产城融合。

(2)新城组团型

发展定位:积极与新城对接,强调与新城功能的错位互补,打造成与新城之间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特色鲜明的品质型城镇。

建设思路:发挥自身在环境、资源、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优化基础设施、公用设施、

社会事业和产业项目布局,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特色经济(商贸、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如:嘉定新城外围的外冈镇,主动与嘉定新城对接,致力于建设成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嘉定新城的后花园;松江新城外围的小昆山镇,强调建设成为松江新城产业区的配套服务基地。开发模式上,采取集中的建设模式,有效调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3)门户型

发展定位:发挥门户优势,加强跨界合作,提升区域服务功能,打造成长三角区域的综合性节点城镇。

建设思路:发挥区位、交通、特色资源等优势,加快功能性项目引进,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增强区域服务功能。根据地处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探索不同类型新市镇的建设发展模式:枫泾镇、陈家镇分别处在沪杭、沪通发展轴线上,城镇发展能级弱,应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引进符合自身特色的功能性产业、服务项目,增强区域服务功能。开发模式上,建议结合高铁站或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以紧凑型开发为主,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促进产城融合。金泽镇地处淀山湖水域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应加强与江、浙地区合作,加快旅游功能项目开发,探索生态水源保护地区的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道路。

(4)特殊型

发展定位:作为相应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供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商业、办公、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地区整体发展,建设成为片区性综合服务型城镇。

建设思路:加快城镇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协调推进镇区的更新改造,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能级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议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以紧凑开发为主,强调土地的混合使用,促进产城融合。

(5)一般型

发展定位:城镇化动力和工业化动力相对缺乏、基本农田和水源保护任务较重的新市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安宁、配套齐全、出行方便的生态宜居型新市镇。

建设思路:聚焦民生型的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提升以污水处理和交通可达性为先导的市政交通设施建设,适当配置基本生活型的商业和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原则上不安排增量经营性用地和其它产业用地。鼓励通过宅基地置换等途径,引导居民向新市镇集中。鼓励加快土地有序流转,逐步推广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方式,不断增强新市镇的“造血”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开发模式上,采取点状开发模式,严格控

制建设规模。

5.3 推进新市镇建设的政策建议

(1)加大综合改革力度,激发部分近郊型、门户型、特殊型新市镇发展活力

通过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土地保障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途径,探索解决新市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缺权、缺地、缺钱”的问题。建议在分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市级重大功能项目等因素综合判断,激发近郊型浦江、川沙、江桥、华漕、徐泾、周浦、曹路,门户型枫泾、陈家镇,特殊型惠南、华新等新市镇的发展活力。

(2)创新一般型、新城组团型新市镇建设体制和机制

从单纯依赖“土地财政”拓展至多种发展方式并存,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新市镇建设,重点解决居民教育、医疗、就业、出行、居住等实际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此外,通过转移支付、对口支持、培育自身“造血”能力等方式,探索提高一般型新市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办法、新途径。

6 结语

上海新市镇规划建设体现了基于行政区的均衡布局思想,数量较多,发展水平层次不齐,重点不突出,缺乏分类指导。由于区位差异,不同地区新市镇的发展与中心城、新城、门户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关系:中心城周边地区的新市镇与中心城发展联系紧密、新城周边的新市镇需要处理好与新城发展之间的关系、门户地区的新市镇如何加强跨界合作,增强区域联动。基于此,首先从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的视角划分出近郊型、新城组团、门户型三种类型新市镇,其次从城镇化(人口规模)、工业化水平(产业)、区域中心度等角度对其余新市镇划分为:一般型、特殊型两种类型。然后,根据新市镇的内涵与目标、现状特征及问题,明确不同类型新市镇的发展定位、建设思路。最后,根据“分类指导、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原则,针对新市镇建设制约瓶颈提出差异化、方向性的政策性建议,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有待深入探讨。

注释

① 2009年上海在“两规合一”基础上,规划104个产业用地区块,包括公告开发区(国家级、市级开发区)、产业基地和城镇工业地块,成为未来上海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② 200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政策意见》10个试点镇为:崇明县陈家镇、奉贤区青村镇、嘉定区安亭镇、南汇区六灶镇、青浦区金泽镇、金山区廊下镇、松江区小昆山镇、宝山区罗店镇、闵行区浦江镇和浦东新区川沙新镇。

参考文献

[1] 王新军,敬东,苏海龙.新时期上海交通体系变革与城镇体系优化的互动性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0(3)。

[2]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城市规划管理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推进“1966”城镇体系建设规划调研总报告,2006。

[4] 杨裕富.各国都市计划[M].台北:明文书局,1980。

[5] 罗月泓.当前我国大城市郊区新市镇规划探索[J].中外建筑,2006,(4):31-33。

[6] 张骁鸣.香港新市镇与郊野公园发展的空间关系[J].城市规划学刊,2005,(6):94-99。

[7] 张捷,赵民,马梅.新形势下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及新城建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099-1104。

[8] 《关于本市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政策意见》(沪府发[2009]41号),2009。

[9]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 201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11] 上海市各郊区县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2] 上海市各郊区县统计年鉴(2012)

作者简介:敬东,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世超,助理工程师,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由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于2010年7月共同发起创办、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院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 研究院定位于开放的、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紧密围绕国有资本运营,组织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对国有资本运营创新的前沿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的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理论探讨和国企改革的实证研究并举,提升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的运营效率,全面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研究院的宗旨: 配合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国资运营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战略布局、国资保值增值方面的引领作用,探索国资运营创新之道,服务于国资监督管理部门、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广大国企决策者,持续深入研究国资运营未来发展战略和运营之道,为上海和全国的国有资本运营和发展决策贡献理论创新和应用型研究成果。 研究院的任务: 聚焦国资国企领域内的“资本运营与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学术研究,探索国有资本的资本运作,投融资和产业布局之道,多元、中性、客观探讨国资运运营平台的手段创新和效率提升,促进国有资产向优质资本转化,实现保值增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研究院的发展目标: 研究院将在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国盛集团在资本运营平台的探索实践为基础,通过多渠道紧密联系国内外资本运营领域专家学者,网络化整合国内外资本运营领域权威研究机构,并逐步培育研究院自身的相关学科带头人和核心团队,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国内一流、开放式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战略研究和理论创新平台。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Lesson18

新概念第四册课文翻译及学习笔记: Lesson18 【课文】 First listen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听录音,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What would you say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porpoises? There has long been a superstition among mariners that porpoises will save drowning men by pushing them to the surface, or protect them from sharks by surrounding them in defensive formation. Marine Studio biologists have pointed out that, however intelligent they may be, it is probably a mistake to credit dolphins with any motive of lifesaving. On the occasions when they have pushed to shore an unconscious human being they have much more likely done it out of curiosity or for sport, as in riding the bow waves of a ship. In 1928 some porpoises were photographed working like beavers to push ashore a waterlogged mattress. If, as has been reported, they have protected humans from sharks, it may have been because curiosity attracted them and because the scent of a possible meal attracted the sharks. Porpoises and sharks are natural enemies. It is possible that upon such an occasion a battle ensued, with the sharks being driven away or killed. Whether it be bird, fish or beast, the porpoise is intrigued with anything that is alive. They are constantly after the turtles, who peacefully submit to all sorts of indignities. One young calf especially enjoyed raising a turtle to the surface with his snout and then shoving him across the tank like an aquaplane. Almost any day a young porpoise may be seen trying to turn a 300-pound sea turtle over by sticking his snout under the edge of his shell and pushing up for dear life. This is not easy, and may require two porpoises working together. In another game, as the turtle swims across the oceanarium, the first porpoise swoops down from above and butts his shell with his belly. This knocks the turtle down several feet. He no sooner recovers his equilibrium than the next porpoise comes along and hits him another crack. Eventually the turtle has been butted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floor of the tank. He is now satisfied merely to try to stand up, but as soon as he does so a porpoise knocks him flat. The turtle at last gives up by pulling his feet under his shell and the game is over. RALPH NADING HILL Window in the Sea

人教版必修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2017上海应届毕业生落户评分方法

2017上海应届毕业生落户评分方法 这几年上海的外来人口急剧增多,上海户口无疑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那么上海应届毕业生落户上海条件究竟是怎么的呢?下面由知英老师为大家解密: 一、毕业生要素分 (一)基本要素 1.最高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27分 硕士、研究生24分 学士、本科生21分 2.毕业学校 “985工程”建设高校、在沪“211工程”建设高校、中科院在沪各研究 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见附件1)15分 其它“211工程”建设高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上海各高校及研 究生培养单位(名单见附件2)12分 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8分 3.学习成绩 (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专业(班级)综合排名对其等级进行评定)一级(成绩综合排名前25%)8分 二级(成绩综合排名26%-50%)6分 三级(成绩综合排名51%-75%)4分 四级(成绩综合排名76%-100%)2分 4.外语水平 (外语水平证书一般应在所在学校或培养单位考点取得) CET-6级证书或成绩达到425分(含)以上、专业英语八级8分 CET-4级证书或成绩达到425分(含)以上、专业英语四级7分 外语类、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外语课程合格7分 5.计算机水平 毕业研究生7分

理科类计算机高级水平或免予此项要求的专业(本科2013年前入学毕业生: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2013年(含)后入学毕业生:数学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7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或省级二级水平7分 理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或省级二级水平6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初级或省级一级水平6分 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相关课程合格6分 (二)导向要素 1.荣誉称号 (校级及以上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经认定的国家级10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5分 学校级(每次1分,不超过2分)2分 2.学术、文体竞赛获奖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全国性比赛(含地方赛区)获奖) ⑴上述全国性比赛奖项: 一等奖10分 二等奖8分 三等奖6分 ⑵上述全国性比赛地方赛区奖项: 一等奖5分 二等奖3分 三等奖1分 (1.以上奖励表彰仅限在最高学历就读期间获得;2.同类奖励取最高分; 3.荣誉类和竞赛类奖励可以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本市35千伏、10千伏非居民电力用户供电配套工程试行定额收费的通知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 关于本市35千伏、10千伏非居民电力用户供电配套工程试行定额收费的通知 沪发改价管(2012)021号 上海市电力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非居民电力用户供电配套工程(简称业扩工程)收费,提高收费行为的公开透明度,促进用户公平负担,更好地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提高供电服务水平,现就本市35千伏和10千伏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试行定额收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对象 本市区域内非居民电力用户申请新装、增容和变更用电时,采用35千伏和1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包括220千伏和110千伏用户的35千伏或10千伏备用电源)的业扩工程费用试行定额收费。 临时施工用电,35千伏或10千伏电压等级的低压备用电源,以及35千伏和10千伏电压等级之外的其他用电,暂时维持原有收费模式,不实行定额收费。 二、收费标准 定额业扩工程费用按照每路电源供电容量收取,其中:35千伏电压等级的定额业扩工程收费标准为每千伏安955元;10千伏电压等级的定额业扩工程收费标准为每千伏安1130元。 实行定额收费后,除多回路供电容量费仍按市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外,不得再向用户收取其他任何工程费用。 三、业扩工程范围 业扩工程范围为从公共电网联接点至用户受电点之间的所有工程,包括排管、线缆、负控装置和道路绿化开挖等工程。工程费用包括上述工程范围内涉及的供配电设备和材料费用以及勘探设计费用、施工和安装调试费用、电缆排管费用、道路开挖及绿化的修复赔偿费用等。 四、加强定额业扩收费资金监管 市电力公司需设立专门科目,专项管理定额业扩工程费用,专款专用、统收统支、集中管理。同时,定额业扩工程收费应接受价格部门监督,由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审。 五、建立收费标准联动机制 定额业扩工程收费标准与铜价涨跌同向联动调整,铜价每波动一个百分点,定额业扩工程收费标准同向调整0.36个百分点。其中,铜价以上海有色网1#铜为计价标的。 当铜价连续12个月平均上下波动超过30%时,启动收费标准联动机制,联动周期不小于一年。联动调整由市电力公司根据铜价变化情况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报经市价格主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联动机制只考虑铜价波动因素,铜价之外的人工成本等其他因素,由电力公司自行消化。 六、其他事项 1、定额业扩工程收费对农业排灌泵站、非经营性的残疾人学校、社会福利院和养老院等单位实行优惠,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后,收费按照规定标准的90%执行。

前期办赴上海城市建设学习考察心得汇编

前期办赴上海城市建设学习考察心得汇编 上海城市建设调研经验总结 首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城市发展的思想前提 申博:早期的员工需要这种勇于创新的意识。上海长江隧道及桥梁工程施工方案的创新意识,隧道及桥梁施工方案的确定,经过几轮科学严谨的比选,自主创新设计了南隧北桥施工方案。长江口地形复杂特殊,方案设计极具挑战性。施工人员敢于创新突破,开发新技术,设计新方案,实现隧道和桥梁工程的辉煌。我认为这非常重要。我们的早期员工需要这种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意识。如果我们坚持原则,不考虑方案设计的创新,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取得突破。 吉杰:敢于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认为每个展厅的主要特点是环保和低碳。每栋建筑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它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这反映了目前流行的一种趋势,也可以作为我们设计方案的参考:我们应该注意对一些内在事物的追求,而不是只看表面。我们应该大胆采用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 夏: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人文关怀。这一次,我被上海的街景改造、交通组织和世博园处处体现的人文关怀深深打动了。我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始终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城市,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和谐。研究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

提供优质的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这样人们才能诗意地生活。宁波的城市建设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在我办承担的街景改造项目中,可以引入上海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通过一体化、网络化的工作流程,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同时,我们可以加强宣传和引导,减少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工程建设也应提倡节能环保。人文关怀应该在素描创作和景观布局中处处得到体现。 叶琪:在项目建设中,上海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这些创新为项目服务,值得学习。企业或单位的创新力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在学习交流中,我们看到上海实施了综合设计协调等相关管理创新,砂基硬化等技术创新,当然还有工程建设中的许多产品创新。在工程建设中,上海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使创新服务于工程,从而推动工程建设。就这一点而言,它值得思考和学习。 姚博:积极创新各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将功能性与美观性有效结合。在为期三天的短暂考察中,我们目睹了上海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宏伟规划、特色建设和注重有效管理方面的高水平发展。我们也感受到了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浓厚氛围,给了我们深刻的感受和丰富的灵感。第一个是注重领导和整体规划的概念。如在长江隧道桥下预留轻轨线路通道,在各种工程中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将整个区域整合到工程布置中。 细想一下,地块的改造和更新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

2018上海应届毕业生落户评分办法

2017上海应届毕业生落户评分办法 一、毕业生要素分 (一)基本要素 1.最高学位、学历 博士、研究生27分 硕士、研究生24分 学士、本科生21分 2.毕业学校 “985工程”建设高校、在沪“211工程”建设高校、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见附件1)15分 其它“211工程”建设高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上海各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见附件2)12分 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养单位8分 3.学习成绩 (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专业(班级)综合排名对其等级进行评定)一级(成绩综合排名前25%)8分 二级(成绩综合排名26%-50%)6分 三级(成绩综合排名51%-75%)4分 四级(成绩综合排名76%-100%)2分 4.外语水平 (外语水平证书一般应在所在学校或培养单位考点取得) CET-6级证书或成绩达到425分(含)以上、专业英语八级8分 CET-4级证书或成绩达到425分(含)以上、专业英语四级7分 外语类、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外语课程合格7分 5.计算机水平 毕业研究生7分

理科类计算机高级水平或免予此项要求的专业(本科2013年前入学毕业生: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2013年(含)后入学毕业生:数学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7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或省级二级水平7分 理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或省级二级水平6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初级或省级一级水平6分 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相关课程合格6分 (二)导向要素 1.荣誉称号 (校级及以上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经认定的国家级10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5分 学校级(每次1分,不超过2分)2分 2.学术、文体竞赛获奖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全国性比赛(含地方赛区)获奖) ⑴上述全国性比赛奖项: 一等奖10分 二等奖8分 三等奖6分 ⑵上述全国性比赛地方赛区奖项: 一等奖5分 二等奖3分 三等奖1分 (1.以上奖励表彰仅限在最高学历就读期间获得;2.同类奖励取最高分; 3.荣誉类和竞赛类奖励可以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 容及其意义。(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书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审批政府投资项目有关规定(暂行)

附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 审批政府投资项目有关规定(暂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审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有关规定(暂行)》(发改投资[2005]1392号),结合本市实际,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各类政府投资资金主要包括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建设基金、统借国外贷款等。各级政府投资机构投资、并由政府性资金平衡的项目,纳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二、由本市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按照“谁出资、谁审批”的原则划分市、区分工。 市级政府性资金投资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批。市级政府投资机构投资、并由市发展改革委通过市级政府性资金平衡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审批。 区(县)和管委会的政府投资项目,由所在区(县)和管委会负责审批。 三、由市、区政府联合投资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批。以区(县)投资为主,由市级政府投资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的项目,按有关规定办理。 四、列入《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附录《上海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细则》范围内,由市发展改革委

管理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批。 五、党政机关办公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的市、区分工,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沪委办发[2007]13文执行。市级部门和区县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审批;区县党政机关直属单位和乡镇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由区县发展改革委审批。各级党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办公楼建设项目按所属关系,分别由市、区县发展改革委审批。 六、本规定范围以外的区(县)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各区(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审批。 七、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部门,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布局和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 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图片展示: 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 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 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中美建交 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2.史料展示: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3.提出问题:从尼克松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 提示: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4.史料展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5.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提示: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6.教师总结:从中美各自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实现战略上的主动。 7.史料展示: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研究

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研究 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下学界兴起了对改革开放及其历史的研究热潮。开展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应当在阐述“改革开放史”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上,明确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等多种范式共存与争鸣条件下,实现多种研究范式的互鉴融通,乃至构建适合改革开放研究的新的研究范式,促进改革开放研究框架体系的搭建和党史学科体系建设。当下深化改革开放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存史、资政、育人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价值同样体现上海改革开放研究之中。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后来居上,实现了由“后卫”到“排头兵”的飞跃。学界对上海改革开放的研究也经历了萌生与初生、规范与兴盛、全面发展的阶段。新时代,上海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承担和肩负起越来越多的改革试点工作,引领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鉴于上海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现实及其未来中的重要地位,学界对上海改革开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就研究领域而言,从最初的政治、经济领域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契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实践主题的历史定位。就研究现状而言,相较于生态领域改革的研究而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研究是成果较多的领域,其中尤以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为甚,这与上海乃至全国

改革开放从经济领域起步并实现突破有着密切联系;社会领域的改革 建设,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因而对这方面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 焦点,旨在发挥“上海经验”的借鉴参考价值;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起,上海在城市生态建设和体制建设方面的做法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相较于其他领域,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就国内研究而言,学界研究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上海改革开放历史过程与分期、浦东开发开放、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与医疗改革,城市综合治理和党的建设等主要问题。对上海改革开放,海外学者和机构也予以相当的关注,他们研究的问题主要聚焦于上海与全球化 关联,表现之一就是全球化对上海的影响,体现为对外资投资、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与市场等问题的关注;其二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诉求,表现为对上海建设全球中心城市路径、挑战和机遇的研究;除此之外,对上海的移民、就业、教育等社会问题也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研究。整体而言,这些研究问题背后是学界对“怎样发展上海、发展什 么样的上海”问题的关怀,是对新时代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怎样推进地方改革开放、怎样研究地方改革开放的探索与 反思。就研究方法而言,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学界综合各类研究方法的特点,实现了文献研究法、社会史学、口述史学、定性与定量、比 较研究等各类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各类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应当客观公正看待,坚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切忌过分夸大或贬低, 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在研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附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 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投资咨询评估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2015年修订)的通知》(发改投资[2015]1761号)、《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沪府发[2014]81号)、《上海市市级建设财力项目管理办法》(沪府发[2015]11号)、《上海市市级建设财力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5]19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事项的咨询评估(评价): (一)市发展改革委审批或初审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概算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二)市发展改革委核准或转报的项目申请报告(含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市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市发展改革委通过招标投标或政府采购确定若干家咨询评估单位,形成评估单位名录,承担第二条规定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 第四条承担某一事项编制任务、行业主管部门审查任务的咨询评估单位,不得承担同一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承担某一事

项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评估单位,与同一事项的编制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之间不得存在控股、管理关系或者负责人为同一人的重大关联关系。 咨询评估单位在接受委托时,如存在前款规定的情况,应主动进行说明。 市发展改革委委托咨询评估任务时,要认真核查前款规定的关联关系,以保证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 第五条除保密项目外,市发展改革委具体委托咨询评估任务时,应按照以下规则和程序进行: (一)分专业对咨询评估单位进行初始随机排队。 (二)按照初始随机排队的先后顺序,根据第四条有关规定,确定承担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评估单位。 (三)向接受任务的咨询评估单位出具咨询评估委托函,对评估的内容、重点和完成时限等提出明确要求。 (四)咨询评估单位接受任务后,随即排到该专业排队顺序的队尾。咨询评估单位如果拒绝接受任务,应提交书面说明,轮空本次,并排到排队顺序的队尾。 对保密项目、国家有特殊要求项目等,市发展改革委可以通过指定方式确定咨询评估单位。 第六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可以同时委托多家咨询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或委托另一咨询评估单位对已经完成的咨询评估报告进行评价。 第七条咨询评估单位应当按照委托要求,独立、公正、客观、科学地开展咨询评估工作,及时向市发展改革委报告评估进度及其他有关情况,承担相关保密责任,按时完成咨询评估任务,并对咨询评估报告的质量及相关结论负责。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陆慕高中 王静)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 材料一: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新科技革命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某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抓住这一机遇,改良生产关系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70年代以来,时代主题逐步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现代化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而从1956年到1966年十年中,尽管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很大的曲折。经过“文革”,中国同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正在缩小的差距,又重新拉大,使中国在时代潮流面前落伍了。 ——陈锡喜《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 材料二:刚刚粉碎“四人帮”的中国,政局十分复杂……当时的中国,毛泽东去世不久,个人迷信、个人崇拜还有很大的市场……1976年11月华国锋在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上强调说:“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就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977年2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根据华国锋指示向全国发出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张通韬主编《聚焦主席台——中兴伟业(1976--2005)》请思考: (1)综合概括材料一所说的时代潮流(4分),指出这时期导致中国落伍的思想根源(2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两个凡是”思想的实质是什么?(1分)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 材料四: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五: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加以整理: (3)为扭转当时的思想状态邓小平领导党和人民进行了哪些努力?(4分)有何意义?(2分)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试行办法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后评价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投资效益,依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京政发[2005]11号),结合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后评价,是指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或投入使用后一段时间,运用科学、系统、规范的评价方法,对项目投入运行后的实际效果,投资产生的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按京政发[2005]11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方式且市级政府投资在

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以及市级政府投资补助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补助、贴息项目,应按本办法的要求实行后评价管理。 对上述限额以下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认为有必要进行后评价管理的,也应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符合上述第三条规定的项目,申报单位应按时向市发展改革委报送《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自评报告》。其中:区县项目由区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申报,市属项目由其主管单位负责申报,代建制项目由代建人负责申报。 第五条市发展改革委应在上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自评报告》的项目中选定后评价项目,直接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后评价工作。 第六条项目后评价应遵循“客观、独立、科学、实用”的原则。

第七条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及本市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 (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各项事业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建设规划; (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资金申请报告、评估报告、招投标文件、主要合同、工程概算调整报告、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审计或稽察的结论性资料、财务决算资料及其相关的批复文件; (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自评报告; (五)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第八条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项目审批管理、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功能技术、资金管理效率、经济效益、公共效益

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1989.06.22 【实施日期】1989.07.1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发布日期:1995年6月27日实施日期:1995年7月15日)废止 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1989年6月22日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合理调整城市布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市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服从本市城市规划,不得妨碍公共安全、公共卫生、道路交通和市容景观。 第四条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是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区、县规划管理部门负责分管的建设规划管理,业务上受市规划局领导。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章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 第五条进行地区开发建设(含旧区改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须报市规划局或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批准。 第六条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根据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新区开发建设与旧区改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市政、公用工程地下设施先行的要求,制订实施方案,集中成片地进行开发建设。 地区开发建设的地段和规模,由市建委根据近期城市建设计划统筹安排。 第七条地区开发建设应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和建筑群。凡属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法执行。其他应予保护的建筑和建筑群,由市规划局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确定保护范围;因公益需要,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必须报经市规划局批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