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1998年机构改革后,全国各地先后组建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强化了工作职能,细化了工作职责,理顺了工作关系,增强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了国土资源事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体制改革后,进一步理顺了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的干部管理体制和经费预算管理体制,强化了规划管理和执法监察职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资源保障能力、服务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诸如对国土资源的正确保护观树得不牢、国土资源执法手段不硬、征地补偿安置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不仅限于基层,全国各地都是如此,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难点,需引起重视。

一、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困境

(一)对国土资源的正确保护观树得不牢,非法占用土地和违法开采矿产资源问题仍然存在

少数用地单位、个人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保护意识欠缺、发展意识不强、侥幸心理严重等问题,思想和行动与国家法规、政策相驳,致使国土资源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新的违法用地、采矿行为依然存在。

当前的问题,一是“乱审批”、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村组干部“长官”意识强烈,自以为掌控一方大权,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行使权力,时常将国家法律法规置之度外,私自干预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审批、出让,并将其作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满足个人利益的手段;有的领导打着招商引资旗号,对引进的企业献媚,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对企业一路“绿灯”,严重影响了土地、矿业权市场的正常运行,成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存在的一个重要“症结”。

二是“预用地”。《土地管理法》规定: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占用土地的,必须经县、市、省三级政府逐级审批同意;;占用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超过35公顷的耕地及超过70公顷的其他土地还要由国务院审批。由于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条件严格,用地审批时间也相对较长。但用地单位或个人都迫切希望尽快收回投资成本,因而,在未办妥用地审批手续或未收到供地批文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占地开发搞建设,存在边报边用和未批先用的问题

三是“滥用地”。这是近几年比较常见的违法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些村民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责任田一旦承包,就是自己的,无视国家法纪擅自利用承包土地建盖房屋,造成大量耕地乱占滥用,致使土地资源遭到巨大破坏。一些村民虽办理了用地审批手续,依法取得了《建设用地批准书》,但却不认真执行批准书的规定,随意扩大占地面积或批甲地建乙地,造成了土地证书与实际现状不符的违法事实。

四是“乱开采”。一些采矿者为了规避国家税费,减少开采成本,低价采购采、洗矿设备,廉价招聘劳动力,实行无固定开采场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掠夺性开采和随采随走的做法,既影响了正常的矿业开发秩序,又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原本想通过合法渠道获取采矿权的投资者望而生畏,不敢涉入,或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花更大的代价获得采矿权,而直接加入了非法采矿的队伍。

(二)国土资源执法手段不硬,执法难度大

在市场经济体制尚需完善、各种相关法规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执法难、难执法、法难执成了制约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软肋”。主要表现在4个方而:

一是行政执法主体“多元化”,分工不合理。往往存在这种情况,即一项法律出台后,就会随之产生一个执法主体和一支执法队伍。就一个县而言,享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的执法部门和专职机构少则十几家,多达几十家,形成大量权能交叉现象,造成有利可图的执法事项都争相执行,无利可沾的都互相推诿。譬如:仅矿产资源管理一项,就涉及公安、经济、工商、环保、安监、国土资源等近10家部门。在利益面前,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争相逐利,造成“依法扯皮打架”的被动局面,但在执法方而,则又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推诿观望现象。

二是执法主体素质不高,工作中滥用职权的问题仍然存在。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不能充分认识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有的碍于人情关系或为了小团体和个人私利,违反行政执法原则,乱批土地,乱罚款,乱处罚,使办案、发证、收费等执法活动,都带有浓厚的人情关系色彩;有的擅自扩张法定权力,越权办理审批、许可等事项;少数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不亮证或不带证,使执法的力度和可信度降低;有的对法律条文概念模糊,定性不准,而对一宗案件,不能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处理,执法信誉低;有的对违法案件处理不动脑筋,单一粗暴,配合不力,推诿扯皮,大大减缓了办案速度和效率。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形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是国土资源信息员法律意识不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虽然2004年体制改革后国土资源体制上划,不少地方对村组国土资源信息员进行了重新考核聘用,但这些国土资源信息员都是生于斯、长于斯,在当地有自己的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有的信息员碍于情面或迫于人情压力,对一些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变相地做了顺水推舟的人情,致使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

四是执法手段和执法力量软弱,执法保障不足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一方面,有的乡镇国土资源所无独立办公共场所和执法用车,蜗居乡镇一隅,乡镇区域大、地理偏远、交通不便,加上违法信息掌握滞后,管理上常常鞭长莫及,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查处常常是事后补救,充当了“消防员”角色。另一方面,我国法律法规未赋予国土资源部门执行权,对一些拒不配合调查、拒不停止

违法行为的违法者没有强制措施,造成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在案件调查取证、法律文书送达、制止等方面软弱无力,形成“印发停工通知书不管用,强制执行不敢用”的被动局面。申请法院执行,在漫长的申请执行过程中许多违法建筑已完工或接近完工、洗矿设备已安装好,如果拆除房屋、洗矿设备又加剧了干群矛盾,影响了社会和谐。为了减轻或避免这些问题和矛盾,有的地方就无可奈何地采取“批评了事、下发通知了事、补办手续完事”的软办法,以合法的“外衣”掩盖了非法问题,违法者得不到惩处,逍遥法外,影响了执法效果,致使国土资源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三)土地、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不高,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难度大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积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采矿权,极大地显化了资源的使用价浪,促进了土地、矿业权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的实施及改革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出让存在“一高”、“一难”问题。“一高”,即挂牌出让数占有偿出让数比例高。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成片大宗土地出让和采矿权出让中。挂牌出让除了与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一样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根据有关规定,采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采矿权,即使在挂牌期限内只有一个竞买人的,只要报价高于底价,并符合其他条件,挂牌就可成交。虽然这种出让方式增加了政府的可控性,但明显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一难”,即土地收购储备难度大,由于土地前期开发投入大、周期慢,致使国土资源部门无法在短期内收回土地收购储备成本,又没有多余资金实施新的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使小宗土地出让由于供不应求而单价“虚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寻求短期利益,置“可持续发展”于不顾,想方设法为农用地征转用找“缺口”、为矿业权审批找“漏洞”。一些地方甚至将土地的报批数量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内容,采取拆分批地、另立用途等方式为建设用地审批寻路子、开口子,极大地浪费和破坏了资源。

(四)征地安置补偿措施不完善,土地征用工作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各地的建设用地量都不断加大,征地量也随之增多,土地征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补偿标准不一致。表现在:不同时期的补偿标准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致使少数群众误以为是有关职能部门私自截留或挪用了征地补偿费,造成征地安置补偿工作难做、群众思想难通的被动局面。

二是保障措施不到位。一些地方由于财政吃紧,对被征地农民采取的是单一的“货币安置”方式,虽然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但他们的长远生计仍得不到根本保障。

三是群众期望值较高。在征地工作中,大多数地方制定的安置补偿标准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的甚至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政府无法满足群众“漫天要价”的要求,这也是阻碍征地安置补偿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围绕经济建设搞好服务,力求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

在用地需求与供应矛盾突出、资源保护与保障难以同时兼顾的严峻形势下,更应该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及时学习和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新政策,按照“有保有压”的要求,用全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突出供地的针对性。“有保”,就是要优先保证有利于加快发展、有利于城市建设、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切实做好资源供给。结合实际而言,就是要自觉服务于项目带动战略,盯住项目实施提前介人提供服务,对国家鼓励和允许建设的重点急需项目以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投入产出率高的科技型、节能型、生态环保型项目,要优先保证用地需要;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地,要超前思考,主动提前介人,做好用地保障,做到快受理、快会审、快报批,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压”,就是要把违法乱占土地特别是耕地的势头压下去,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要全面落实“一个从严”、“三个不报批”、“五个不准”的规定,严格用地审批,强化批后监督,坚守基本农田这条事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要自觉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并实施,以村庄和集镇规划为依据,加强“中心村”建设,促进“空心村”治理,切实改变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的局面。

(二)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力求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

在土地资源保护方面,一要围绕“规划管地”的目标,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紧密结合实际,科学预测发展趋势,统筹合理地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为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的发展留足空间,做到既能保障发展,又能保证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数量的稳定。二要围绕“节约用地”的目标,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关。严格按照国家的供地目录供地,对各类建设项目用地严格审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防止新的用地浪费,努力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三要围绕“占补平衡”的目标,扎实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置换出更多的建设用地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四要围绕“以证管地”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土地登记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土地登记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土地登记管理流程,建立起以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公开查询和登记代理等为核心的土地登记体系。

在矿产资源保护方面l,一要从全面排查人手,切实刹风治乱。及时查处越界开采、非法转让采矿权等违法行为,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确保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和科学合理利用。二要从规范权限人手,全面加强矿业权管理。要严格执行采矿权审批权限和程序,进一步完善采矿权延续、变更、转让、注销等相关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已有矿山监管和符合开采条件的新建矿山的审批工作。三要从分类管理入手,全面推进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要按照矿业权整合优化的原则,使矿山布局更趋于合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四要从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入手,全面加强矿产开发监管。要规范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登记统计工作,准确掌握矿产资源家底,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审批制度,明确治理责任,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体系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及时报告、及时移交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矿业秩序的稳定。

(三)加大资源市场配置的力度,力求调控资源供应更加规范高效

深化国土资源使用制度改革,不仅是规范土地、矿业权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对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大资源的市场配置力度,将调控土地、矿业权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确保资源保值增值。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矿业权市场管理,在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下,要在继续坚持凡不符合划拨目录的用地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凡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的基础L,进一步扩大有偿使用范围,对工业用地、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对竞争性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对经批准使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必须按照市场价格补缴土地出让金。对改制企业处置土地资产的,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政策,严禁以任何形式减免土地出让金。在矿业权领域,要继续实行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对新设置的采矿权都要采取市场竞争的方式出让,逐步提高招标拍卖方式在采矿权有偿出让中所占的比重,使采矿权的有偿使用由隐蔽走向公开、由随机走向正常、由无序走向规范,确保资源效益最大限度地显化。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钱袋子,农民与土地利益关系是否合理顺畅,不仅决定着广大农民的温饱和富裕,更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各有关部门要时刻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依法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此,一要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征地年产值标准和征地片区综合地价,确保同地同价,防止补偿的随意性,规范征地行为。

二要增加工作透明度。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征地告知、确认、听证、兑付等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对于群众在征地中提出的合理建议,一定要虚心接受并认真研究解决,对于群众提出的“高期望”要求,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认真负责地解释和说明,做好思想工作,提高群众支持和参与补偿安置工作的积极性,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要加强监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补偿安置费分配使用情况的监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防止因补偿安置不到位而引发的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

四要拓宽安置途径。要切实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留地安置”、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等多渠道的补偿安置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确保征地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废弃矿山治理后土地的七种用途

全国需要治理的废弃矿山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以上,在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如何合理利用其中的土地资源,是一个重大课题。从目前的工作情况看,废弃矿山治理后的土地可以有7种不同的用途。

1.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将城镇周边露天开采的、相对平坦且边坡角较小的废弃矿山,开发成为商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建设用地。一些虽然不是位于城镇周边但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露天废弃矿山,只要适宜建设工厂的,也应开发为工业用地。

2.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将废弃矿山整理成为耕地。适合于此种情况的有:砖瓦用黏土废弃矿山及紫砂岩、泥岩、页岩废弃矿山;露天开采的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硅藻土、磷矿和石灰石矿等废弃矿山;相对平坦、面积相对较大的其他矿种露天开采废弃矿山;位置偏僻的废弃矿山的原生活、办公场地等。

3.改造为旅游景观和旅游用地。从浙江省的情况来看,这种改造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采石场变成景观文化,如绍兴东湖洞天、柯岩云骨、羊山石佛等。第二类是在区域范围内独一无二矿种的采矿遗迹,如苍南矾矿在2005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新的旅游景观。第三类是拥有悠久的开采历史,部分采区已关闭,且具有比较完备的开采、加工工艺的矿山,通过规划和改造,成为旅游胜地。如浙江省

遂昌金矿,就已将宋代采空区、现今的采场、选矿厂、炼金厂连成一条旅游线路,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废弃矿山改造为旅游用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分布于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二是非地下开采。

4.仓储用地和废弃物存放地。一些围岩稳定、巷道比较宽敞、适宜于汽车行驶、交通又较为方便的废弃矿山,可以利用其冬暖夏凉的特点,通过工程改造使其成为仓储用地,用于存储水果、蔬菜和其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储藏的物品。围岩稳定、巷道便于运输、远离村庄、又非水源地或水系发育的废弃矿山,特别是采空区离地面距离较大的废弃矿山,经改造后,可用于工业、医疗等行业的废弃物的存放地。离城镇距离不远,且不位于水源上游和城镇上风向,规模较大且低于周边地形的废弃露天采场和地下开采塌陷区,则可作为城镇垃圾的填埋场地。

5.养殖用地。开采平面低于周围海拔的露天开采矿山和矿山塌陷区低于周围海拔的部分,经过工程改造,可成为养殖用地,在符合卫生条件情况下,用于水产物养殖和禽类的放养。

6.军事用地。废弃矿山成为军事用地的条件比较苛刻,但由于矿山的开采工程在一些方面与军事工程比较相似,将废弃矿山改造为军事用地,可以降低军事用地的造价,节省国防开支。可以根据军事用地的不同需要如训练场用地等,改造相应的废弃矿山。

7.绿地。废弃矿山在治理成为上述各项用地后,剩余部分应治理成为绿地。一类是景观绿地。城镇周边的废弃矿山,可将其治理成为城镇公园和城镇绿地。主干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库区以及主要江河可视范围、风景名胜区可视范围的废弃矿山,也同样可以治理成为景观绿地。另一类是森林等植被绿地。除上述情况外,废弃矿山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和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均可植树栽草,恢复绿色植被。

浅析国土资源监察工作现状及其对策

一、国土资源监察工作现状

1、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软肋骨太多,有些条款已经滞后,不适应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新情况的调查取证要求。继人民法院《证据规则》及《物权法》相继出台及实施,人民法

院以及相关权利认定机关对相关证据审查及权利的实现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人民法院《证据规则》已经公布实施了好几年,然而纵观所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中关于监督检查的规定条款都很宽泛,没有深层次实质性的进步,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各地裁量尺度不一,确少有力度的可操作性法律条款。国土资源监察调查取证不及公、检、法办案人员那样有完善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可以具体参照。调查取证程序上具体运用时多半只能参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程序和实体上都较“软”。如《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条规定的处30元以下罚款,该自由裁量权条款尺度太大,调查取证中的各方面因素有时会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起到决定性作用,影响到案件的最终处罚。自由裁量性大,同一地区同样性质的违法用地罚款标准也不一样,造成尺度不一,尺度不一的反差极大的影响了国土资源调查取证工作。

2、随着违法用地项目层次上升,用地者的级别也在不断攀升,级别、职位差形成的鲜明阻力给国土资源监察调查取证工作带来新的难点。如有些国企占用一些土地进行建设,这些国企法人有的甚至达到是正、副部级,地方国土执法监察查处简直就是空。遇到这种情况时,地方国土执法监察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也无实践可操作性的好办法。监察取证工作更显的软弱无力,国土部门在查处与不查处的最终选择结果不言而喻。国土监察和经济效益二者有时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后者,国土资源监察人员有时不得不对调查取证的方式和范围有所变通。

3、国土资源监察执法监察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国土资源监察执法监察队伍建设虽然一直在加强,但执法监察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装备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有些地方执法力量非常薄弱,战斗力差,一些地方国土资源局执法编制只有1-2人,连最基本的两人调查取证都难以做到。如果引发行政诉讼,程序上首先不合法。国土执法监察人员的体制垂直和经费保障没真正实现,导致执法人员的相关政治地位较低,在调查处理较大案件时调查人与被调查人所处级别的反差太大。甚至有些级别高者以行政命令方式对一些用地者予以保护,造成了执法人员腰板不硬,怠慢调查、调查不充分情况普遍。这些都给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调查工作带来不利。

4、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处理不到位带来负面影响。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因种种原因最终处罚不能落实,特别是一些根据《土地管理法》做出的主要拆除、没收条款和做出处分建议的,因国土部门无强制执行权,对需执行的违法案件,法院考虑到案件的数量及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和行政干预等各种因素,申请执行的案件很难以得到受理;国土部门处理人的建议权更是处于软的性质,处理的档次和处理到位情况也都是个极大的考验。

国土部门做出的处罚决定有时成为一纸空文,案件因执行不到位而久拖不决,拒不执行的后果是违法用地者增强了违法用地的决心,“互相学习”,从最初的不执行拆除、罚没的主条款到最后不配合调查取证,甚至设置种种障碍,不配合调查并形成恶性影响。有些公司、个人违规建设一些商业街并对外出售,项目用地没有合法手续,案件查处又没有得到执行,即使给予以补办手续都是问题,更有甚者,钱款到位后,人去楼空,买售者因土地违法,办理不到相关的权属证书,引发社会矛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5、国土系统内部联动机制不健全。国土系统内部还没有一整套关于用地的配合协作约束机制,一方面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在查处用地者的同时,而地政地籍却在的补办有关用地手续,用地规划却得到了调整,有的甚至查处还没有结束,土地使用权证书已经发放。大案要案的查处曝光力度比较弱,处理层次比较低,致使相关案真正性质得不到最终确定,案件难以调查。

6、相关佐证证据难以取得。人民法院受理土地管理部门非诉执行案件难,但是受理行政诉讼门槛要求很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行政机关的审查要求比较高,会全盘考虑到证据的三性,有时有些证据,单靠国土执法人员难以取得,如案件的主要证据违法所得,租赁合同等。

二、改变国土资源监察现状的对策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多方面,领导对土地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依法用地的关系,盲目的把大量使用土地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有的项目没有经过充份论证,重复上马,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的地方因大量占用先期土地,以至于好的项目上马没有指标,造成了用地指标成了新的软黄金。在实际工作中,行政干预多,以罚代管多,削弱了土地执法的力度,同时因无强制权,调查软,申请强制执行难,对触刑律者追究责任更难等多方面原因,一时让国土监察走向死胡同,这项工作必须有所突破,否则如同很多地方一样,耕地实质上已经处于全面失守状态。

当前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期和当前的法治环境下,国土监察当然必须对此做出回应。国土资源执法工作遇到了两难的境地,查不行,不查更是不行。如何解决目前这种困境,从而守护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笔者个人认为在完善机关的机制的同时,更应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强国土监察执法管理工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改变层次差和强弱势地位分明的现状,国土监察执法如果还是处于弱势一方,常常难以收集到一些关键证据,甚至是在正常情况下本来能够取得的证据,由于处于弱势而不能取得;面对凶悍的违法用地者,国土部门如果一味姑息,将养虎成患。建议尽快建立或者重新明确违法用地的查处管辖权限,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职级:如非基本农田外的其他耕地50亩以下县区局查处,市局直接查处占用基本农田20—50亩和50—300亩以下其他违法用地案以及县区局难以查处的案件, 占用基本农田50亩以上和其他违法用地300亩以上或者直接报国土资源部直接查处。这样既可以消除层位差,明确管辖范围,不会出现扯皮,还可以避免基层弱势地位无法调查取证的现象。

2、解除国土执法监察人员的后顾之忧。当前国土执法监察和督察人员不能大干特干,是因为种种机制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体制没有真正的实现垂直,人财物还得服从地方管理。国土执监察人员只所以不能依职权调查,是因为怕丢饭碗情况普遍存在,后顾之忧压力非常大。建议建立执法监察专项列编,人员省直接垂直管理。并加强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等面代化办案工作配备,国土卫士不仅要荣誉上的卫士,要实现真正的保卫国土权利。

3、尽快制定完善修改关于相关土地执法条款,健全协调机制,形成工作的合力。如修改赋予国土部门的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权,在违法用地初期可以实施拆除权等;完善协调机制方面,如15号令一样,实行严历措施,同时加强内部协作规定。要限制违法用地补办手续的数量,违法用地单位要凭结案报告方可进行申请下一步。同时要尽快完善和应用国土资源管理软件,将征地、用地、地政地籍管理方面信息实现全方位的覆盖,实现网络化管理征转用及冻结审批程序,并进行全面政务公开。

4、建立政府督察体制的设想。保住18亿亩耕地不减少,不是一个国土部门就可以做好的事情,这项工作要全民参与。政府部门作为地方保护耕地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将国土管理和政府部门官员的政绩及奖惩机制挂钩,实现双管齐下,并加强法治意识,加大政府部门间土地刑事违法案件的移送查处力度,不搞对人保护主义,真正实现查处一起,震撼一片的效果。

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

六大问题困扰农村宅基地管理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宅基地管理的政策措施,宅基地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秩序明显好转,但目前农村宅基地在用地及管理上,配置效率低下?熏管理粗放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规定滞后,加大了宅基地管理难度。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效力层次低,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民事法律。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宅基地管理办法,但由于各地宅基地管理政策内容上的不统一,且有的地方管理办法不够规范,加上各地管理力度上的差异,宅基地管理效果差异很大。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虽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但以部门意见的形式出台,法律效力低。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滞后,不仅存在大量的法律真空,而且内容比较粗浅。

法律法规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宅基地的管理难度,对土地行政执法和民事司法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据北京市大兴区国土房管局统计,2004年1月~8月,该区发生宅基地纠纷的诉讼案件17例,但行政机关胜诉率仅为15%。主要原因在于现行关于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宅基地流转及登记发证方面的规定滞后,宅基地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较多,法院审理感到无法可依,判决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二是宅基地规划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失控。部分省(区、市)宅基地只有1?誜10000的数字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点和面上,缺乏村镇建设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滞后,规划的引导作用与控制力度不够,未能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及居民小区、中心村的建设,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的失控。

三是“空心村”、空置住宅依然存在,超标准占地现象较为普遍。据2004年对四川省双流县中和镇外缘三个村的典型调查看,村内空闲地总面积260.4亩,占居民点用地总面积的30.8%;空置住宅468户,空置比例为19.4%。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目前相关配套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农村住宅空置现象将较为普遍。

宅基地超标准占地比例较大。中和镇三个村超标准占地总面积251.6亩,占宅基地总面积的42.7%;人均居住用地67.87平方米,是当地宅基地面积标准的2.7倍。北京市青云店镇户均宅基地1.2亩,超标准占地面积占宅基地总面积的59%。

四是宅基地的市场流转面临体制性障碍,隐形交易,产权纠纷多。发达地区的农民宅基地和房屋流转已十分活跃,形成了自发的宅基地隐形市场。据2004年《北京农民宅基地与房产制度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朝阳、昌平和怀柔三个区各选择的1个~3个村的典型调查看,宅基地流转已占宅基地总数的1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以上。

由于有关流转的法律法规滞后,对宅基地流转的条件、范围、方式、期限、收益分配及流转后土地产权关系调整等方面缺乏规范和指导,一方面大量宅基地私下流转,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宅基地隐形交易加剧了土地权属混乱和产权纠纷,增加了土地管理的难度。

五是农村宅基地初始登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一些政策性问题突出。土地登记费的取消,使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失去了经费支持,登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福州市马尾区国土资源局截至2004年年底,宅基地登记发证覆盖率虽已达到90%,但1988年~1993年登记发证率就已达到83.09%,取消收费政策以后,登记发证率仅为7.91%。同时,当前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过程中,对于“超过标准面积”、“一户多宅”等土地登记尚未有明确的政策规定。

六是新农村建设中,盲目推行农宅公寓化。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部分地方未能正确领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一些地方存在盲目推行农宅公寓化、建设农村社区等现象。新的农民公寓化受各村行政界限的限制,各自为政,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

新形势下宅基地管理需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宅基地管理,实行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建立与完善有相关配套制度、政策。

一是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针对目前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滞后且法律效力低,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尽快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及《土地登记条例》等,明晰宅基地产权,明确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及宅基地登记发证等问题。

二是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农宅集聚化建设。根据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科学预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从严控制村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通过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用地,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

对于二三产业发达的县城控制区、乡镇规划区和控制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城中村,宜推行农民公寓化,开发农民住宅小区。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周边的自然村或零星村民住宅,应纳入城镇规划,有步骤地整体搬迁,向城镇集中。对于零星的、未能成片的住宅区及选址不在镇中心区和城镇近期开发建设重点区域,均不宜推行农民公寓化。对于离城镇较远、经济基础一般的村庄及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也不宜推行农民公寓化,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建设中心村。

三是改革宅基地审批制度。省(市、区)对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实行单独核定、单独下达,避免城镇建设挤占农村宅基地用地指标。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重点加强对新增宅基地的行政审批,各县(市)根据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一次性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对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只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应取消审批。

四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可以打破传统的宅基地使用的行政区域界限,推动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考虑到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承受能力差异性,农村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可先在直辖市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推行,待条件成熟时,再在全国实行。

五是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现行有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仅限定为村内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这种规定基本禁止了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宅的流转,不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则。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中

国城镇居民总数要增长3亿人以上,同时,每年将有1500万农民进城成为城市居民。这种趋势将引致不断增加的非农建设用地需求。与此同时,大量农民进城将导致空置住宅的不断增加。在合理的宅基地流转制度下,农民进城后宅基地将会成为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客体,这一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将促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

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参照土地承包权的改革方向,调整农村宅基地的产权设置。确定每一块现状宅基地的长期使用者并依据规划新增或者缩并宅基地面积。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城乡居民内自由流转,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利用机制。进一步开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经济带周边的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探索建立与农村宅基地合法流转相配套的财税体制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等。

六是建立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按照收益的初次分配基于产权的原则,宅基地流转中地的流转收益即绝对地租应归集体土地所有者,这就需要建立地、房分别独立核算体系。因国家投资的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产生的土地增值即级差地租Ⅰ归政府,但从鼓励农村宅基地流转角度考虑,国家不宜直接收取,应以不动产税、土地保有税及土地流转税(土地交易税)等税收形式分享土地级差收益。这种分配方式有利于土地收益分配额度的量化。收益再次分配即级差地租Ⅱ应归宅基地使用权人。

七是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加快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要明确登记发证中的相关政策界限,解决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超占面积、一户多宅等政策性问题,加快农民集体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有条件的市、县,应对农村宅基地进行一次普查,健全宅基地地籍档案。在技术基础方面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确权规定。积极探索“两图一表”(宅基地现状图和规划图,宅基地申请计划表)管理模式,实现宅基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八是立足内涵挖潜,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巨大。

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地区,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收益挂钩支付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资金渠道,缓解土地整理工作的投入瓶颈。

九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体系。目前农村宅基地市场依旧是一片空白。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协调大量潜在宅基地供需,必须建立农村宅基地市场。

湘潭市城市区空心砖厂、养猪场临时用地审批暂行规定

潭国土资发[2008]27号

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市局各分局、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规范本市城市区内空心砖厂、养猪场用地行为,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湖南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区内空心砖厂用地规模在4公顷以下、养猪场用地规模在1公顷以下的小型空心砖厂、养猪场用地,规模化养猪场用地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执行。

二、用地方式

均为临时用地。

三、用地报批所需材料

(一)文字材料

1、用地单位或个人申请用地的报告;

2、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书面意见;

3、用地补偿协议;

4、环保部门书面意见;

5、占用耕地的须提供耕地复垦协议;

6、空心砖厂用地应提交采矿许可等相关材料;

7、在城市规划区内的用地或使用林地的,还应提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二)图件材料

1、用地地形图;

2、临时建筑平面位置图;

3、1:1万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四、审批原则

(一)临时用地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范围

外的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临时用地期限不超过2年,需要延期的,用地者必须在用地期满15日前向原批准机关提出延期申请并重新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三)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林地,特别是水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五、审批权限

在本《规定》适用范围内的空心砖厂、养猪场用地,都须经所在地国土资源中心所报请国土资源分局组织现场踏勘,分局出具书面意见后,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批。

六、审批程序

(一)用地单位或个人持用地申请和相关材料到所在地国土资源中心所申请,再由中心所报请国土资源分局组织现场踏勘,国土资源分局现场踏勘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批。

(二)市国土资源局总窗口受理资料后,移交规划科会同建设用地科及相关业务科室预审并提交市局审批例会会审,会审后,由建设用地科报分管建设用地的局领导审批。

(三)分管建设用地的局领导审批同意后,使用国有未利用地的,用地者与国土资源分局签订用地合同;使用他人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的,用地者与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用地合同;使用集体土地的,用地者与集体土地所有者签订用地合同。

(四)用地者按照协议约定支付使用临时用地补偿费。

(五)市国土资源局建设用地科凭用地合同和补偿凭证核发用地许可文书,划定用地范围。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还应当按照《湖南省土地登记办法》,申请临时土地使用权登记。

七、相关要求

(一)空心砖厂、养猪场用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二)占用耕地、林地的,用地者应当自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内恢复种植、造林条件。

(三)用地者应当按照批准文件和用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使用土地、地上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不得转让、抵押。

(四)用地期满后,用地者必须及时清除废弃物,恢复土地原状;占用耕地的,必须按照规定履行复垦义务。

(五)经批准的空心砖厂、养猪场用地,在使用期限内因国家建设及其他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时,应当无条件退出,相应损失按成本价进行补偿。

(六)临时用地期满拒不归还的,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国土资源局责令归还土地,并处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的罚款。

本暂行规定自二00八年四月一日起执行。

二00八年三月十三日

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涉及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共47部,分别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7.《云南省测绘管理条例》; 8.《云南省测绘项目施测交验测绘资质证书管理规定》;9.《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 10.《云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1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15.《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16.《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17.《土地登记规则》; 18.《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 19.《土地复垦规定》; 2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21.《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22.《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去权规定》 23.《征用土地公告办法》; 24.《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26.《云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7.《云南省荒山有偿开发的若干规定》; 28.《云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 29.《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30.《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31.《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32.《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33.《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34.《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 3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6.《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37.《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38.《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39.《云南省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

64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

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04)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国土资源的宏观调控,强化省级人民政府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央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决定,现就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理顺省级以下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是加强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认真按照中央组织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省级以下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市(州、盟)、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其机构编制仍由同级人民政府管理;地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仍由行署管理。市辖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市人民政府管理,改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县(市、旗)人民政府管理,县(市、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县(市,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体制省级人民政府要依照法律规定严格做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省级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工作,完善对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授权管理体制。经依法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须事先将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土地用途分区图等规定内容,报省级人民政府核定,规划经批准后,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或调整,涉及改变规划规定内容的,必须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做好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确保规划任务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三、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职能实行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要进一步强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责任。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和遵守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地(市、州、盟)、县(市、旗)

国土资源所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所工作总结 XX年国土资源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局中心工作,全所上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觉悟 一年来,我们不但认真学习贯彻土地管理的法规政策,提高自己管好土地的业务素质,严格为土地管理把关,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情为经济建设和群众服务,并且还深入村里大力宣传土地知识和法规,使我们的土地管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预防了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 二、开展土地执法巡查 根据市局关于开展土地执法巡查工作的意见,我所认真建立、制定巡查工作制度,落实巡查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巡查每月不少于15天,建立健全巡查台账,建成了全镇土地执法监督网络,随时掌握全镇违法违规使用土地的情况,及时配合市局执法监察大

队进行定期巡查,将违法用地行为遏止在萌芽壮态。截止目前,我所通过土地定期巡查,共制止违法用地9起,处理土地纠纷12起,拆除违法建筑3起,全镇一年来无大型土地违法案件发生。 三、严把宅基地审批关 为了加强宅基地管理,减少土地纠纷,我所对申请宅基的用户实行严格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坚决不办人情证,不乱开口子,首先,对申请人的申请要求写清座落位置,权属来源、面积及四邻,再由所里人员入村进行权属调查、四邻问询、现场丈量、对审批的每宗用地,由递交申请到批证登记,每个步骤都有记录,调查人与被调查人签字存档等手续,做到一丝不苟,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杜绝了私划乱占宅基的现象。今年以来,我所共受理宅基申请47份,当场查处不符合规划的13户。 四、抓好信访稳定工作 为从源头上加强信访工作的治理,我所在处理信访问题时,提前动手,认真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和掌握信访信息和动态,所

全球治理的理论困境

全球治理的理论困境 吴畏 自罗西诺(James N.Rosenau)和泽皮尔(Ernst-Otto Czempiel)在1992年引入国际治理概念(Rosenau & Czempiel,1992),全球治理正式破题。随着国际关系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等学科基于各自的方法论把全球治理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也就形成了碎片化的格局。从目前关于全球治理的主要理论成果看,全球治理面临着三个主要的理论困境。 一、全球治理能否形成统一的理论形态 如果假定统一的全球治理理论是可能的,那么首先要处理好全球治理的意义漂移问题,其次是如何去解决方法论分歧。 (一)全球治理的意义漂移 霍弗伯思(Matthias Hofferberth)在国际关系研究范围内对全球治理进行了意义分类。他根据主观需要的两个维度来界说全球治理的意义。第一个维度是把全球治理的不同意义归结为“他们想要多少内容与何种方式”,如是,全球治理处于在分析视角和规范观念之间的混合状态。第二个维度是把全球治理的不同意义归结为“假定它有多少内容”,这样,全球治理在被理解为一种新现象,一个新范式,或者一个新领域之间漂移。 全球治理为何会发生意义漂移?首先,这是源自治理所涉及全球对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流变性。这里对不同领域学者所使用的三个概念略做分析。首先是国际治理(international governance)概念。国际在国家关系学当中通常是指国家之间,因此国际关系学者倾向于使用国际治理概念来重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关系,所设定的国际治理主体通常是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国际机构和组织,以及各主权国家。其次是跨国治理(transnational governance)概念,跨国通常是指超越国界,但不一定涉及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跨国治理的主体通常是具有内部严格组织结构、其行为不受国家主权约束的一些经济或法律机构。由于在实践上它更重视活动范围的全球性,在理论上更注重说明方式的整体性,它有着比国际治理和跨国治理具有最大的问题域和包容性。布雷斯(Helena de Bres)认为,完全不受超国家(ultra-state)或全球的规则影响的人类活动领域并不存在,他把跨国治理所涵盖的对象划分为九个核心范畴:经济、安全/军事、交往、交通、公众健康、环境、发展、人道主义援助和人权(Helena de Bres,2015:275-292)。对全球治理而言,至少还可以加入政治、法律、正义、价值观等范畴。 其次,全球治理的意义漂移源自治理概念本身的含混性。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之间虽然存在着模糊的边界,但从基本方法论上可以使之与传统的国家和世界政治模式相区分。对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原因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基本观念和行为模式。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存在的各种全球性问题而言,恐怕没有哪种理论能够做出如下判断:哪些是必需或者只能由全球治理来解决的,哪些是必需或者只能由国家治理来解决的。 再次,全球治理的意义漂移源自行动者难题。全球治理在实践上要突破传统的以政治权力为核心、以国家为主体的行动模式,就始终会面临行动者难题。由于治理概念本身就隐含着多元行动者的预设,这个难题可以表述为,在给定的全球问题和实施方案的情况下,谁是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集OA、MIS、GIS技术于一体,整合空间数据库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监察等功能,实现土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证书发放等全部土地权属管理业务的办公自动化,构架国土资源管理日常办公、业务流程审批的规范化、图文传递电子化、管理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全网络办公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满足国土资源业务办公要求的《国土资源管理审批系统》;满足日常办公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 一、功能模块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如下: 二、技术路线 1、先进的数据结构 (1)、采用先进的B/S数据结构模式,可以实现网上远程报建、审批办公机制。 (2)、系统基于Oracle 9i或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平台,运行快速、安全、稳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行、管理、备份、恢复机制。 2、工具化集成 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系结构,操作简捷,易于掌握。系统提供的维护管理可以完成用户系统自定义的功能,包括增加业务机构、业务人员角色的定义、权限分配、系统使用界面的设计、各种表单及打印表格报表的设计、工作流程的设置定义和修改等。全面实现自制作、自维护、自拓展,使管理工作职能和流程能随着

业务的变化而进行即时调整。 3、OA、MIS、GIS一体化 已建立的OA 、MIS具模块有开放式的程序接口,模块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为未来地籍管理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完整的数据接口。图形在MIS业务办公系统中直接调用GIS系统数据库。 GIS系统采用最适用的AutoCAD Map软件平台,不需数据转换就可以直接调用CAD图形,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土资源业务管理与地籍图形管理一体化,MIS、GIS、CAD一体化,图、文、表、管一体化。 三、功能简述 (一)、OA办公自动化系统 1、公文管理 收文管理:完成单位外来公文的登记、拟办、批阅、主办、阅办、归档、查询等处理。发文管理:完成单位内部或对外公文的起草、审批、核稿、签发、发布、存档、查询等管理。 公文管理操作界面: 2、事务管理 包括待办事宜、日程安排、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规范查询等模块。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文号:皖政[2004]98号 发布日期:2004-12-24 执行日期:2004-12-24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理顺省以下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一)调整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是加强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要认真按照中组部《关于调整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通知》(组通字[2004]22号)和省委组织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通知》(组通字[2004]57号)要求,切实做好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调整工作。 (二)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其机构编制仍由同级人民政府管理。市辖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市辖区的乡(镇)国土资

源管理所的机构编制上收到市人民政府管理。市辖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改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经依法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园区、试验区等)设置的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或国土资源管理所,作为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机构编制由当地人民政府管理。其他经依法批准的开发区(园区、试验区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由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 (三)县(市)所辖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作为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机构编制由县(市)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乡(镇)或区域设置国土资源管理所(中心所)。 县(市、区)所辖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中心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依法履行辖区内土地、矿产资源和测绘等行政管理职能。 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12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省编办《关于乡镇土地管理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皖编办[2003]98号)的有关要求,〖BFQ〗抓紧将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中心所)机构、编制和职能落实到位,并妥善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 (四)强化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增加参与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强化有关规划、耕地保护、执法监察、干部人事管理、纪检监察等方面的职能。按照精干、高效、统一的原则,相应调整省国土资源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

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质量安全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篇一:安全质量工作总结(不错的总结) 分公司安质部工作总结 年安全质量监察部在分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大力 支持及全体安质人员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围绕分公司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有关安全质量工作方面的安排和领导要求。针对分公司北京两个地铁项目均处于前期交通导改、管线改移等前期工作中,在加强现场分包单位安全质量监管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各项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工作。全年安全质量无事故,环境、职业健康管理到位,各项工作全面受控,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安全质量监察部年的工作情况及年的工作要点总结汇报如下: 一、整章建制、强化管理、把安全质量责任落到实处。 今年是整章建制、完善管理打基础的一年,也是安全生产年, 尤其在六月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分公司在建项目全体参建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和宣誓活

动,范文写作并通过悬挂标语、橱窗宣传、放映安全教育警示片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月活动气氛。组织召开了分公司第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及时调整了安委会和稽查队成员,保证了安全质量监察机构执法工作的有效运行。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分公司安全质量奖罚实施办法》,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保证职业 健康安全质量工作受控。针对地铁建筑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收集整理出台了“ 地铁项目安质部资料台账标准清单”共18项41条,为今后安质部门工作标准化起到指导作用。同时针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中依照的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和受控文件多,翻阅不便的特点,通过网络电子书库,整理下发了“ 分公司安全质量管理办法选编”和“ 市安全质量相关标准、规范汇编”共收集相关标准、文件85个。根据集团公司要求,今年共制定出台了安全质量相关办法5个,使安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教育与培训工作。强化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是为了不断提高职工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和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质量月”、“北京市消防二号行动”等活动的良好氛围,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活动主题,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反违章”的良好学习气氛。分公司安质部针对项目施工特点,精品做到培训项目有计划、有审批、有内容、有记录、有考核、有评

(档案管理)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 XX市国土资源局 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V4)

§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档案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信息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国土资源系统将面临越来越多信息资料管理问题。因而,如何将成千上万的文档信息归档保存,如何使办事人员、相关单位、个人快捷地查询到所需资料等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国土资源系统肩负着国土资源规划、管理、开发等重任,拥有大量的国土资料,以往国土资料的存贮介质主要是纸张,辅助的存储介质有磁带、影像带,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和部分电子文档资料。这样管理手段落后,占用大量库房面积,管理成本高,保管查阅时易损坏,档案管理难度很大,而且查询和利用很不方便,从而大大制约了这些国土资料的社会化利用程度,与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是不相适应的。 现在,人们将电子影像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成功地解决了上述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首先,通过先进的高速文档扫描仪或者数码照相机将纸张文档转换成电子影像;然后根据一定的归档机制,建立影像文件的索引数据库,形成一个方便可靠而又完整的电子档案库;最后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档案进行查询、调阅、打印等操作。 采用磁盘阵列、光盘库等存储技术,原纸张档案可以塑封起来集中保管,不必采用柜橱保存方式,避免了档案受潮、虫蛀情况的发生,从而大大减少了档案的占用面积,降低了档案对环境的要求,节省大量管理成本。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完全基于档案的电子影像。用户通过计算机可以从电子档案库中智能地检索到某一档案的详细信息,并且可以多人同时访问相同档案,顺利地解决了档案查询速度、档案共享、人为毁损档案原件等问题。查询系统的应用更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扩展到无限的空间。 总之,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系统,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且能更好的促进我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保障土地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利用。

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10T16:06:31.0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燕全凤[导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国土资源管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广饶县国土资源局山东省东营市 2573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国土资源管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对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得国土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较严重,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环境下,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新形势;国土资源;管理;分析 1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土资源管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地球的环境、人类的居住、人类的饮食安全,还影响着所有企业的发展运行,所以对国土资源实施有效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当前,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国家对于已开发的土地资源,并未明确规划该土地资源的使用,对于已开发土地资源的使用我国现阶段所持有的态度是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并未对该开发的土地资源合理规划,比如该土地资源适合如何使用,以及对后期发展有何影响,对没有明确的土地资源开发商对其使用不当国家也并没有合适的法制法规去约束限制。 1.2国土资源管理力度不强。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执法部门未给予相应强度的管理,造成了国土资源大面积浪费及土地资源违规违法使用开发。与此同时,政府对国土资源的管理,由于执法部门工作得不到相应落实,导致所制定颁布的管理不具备约束性。此外,一些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做不到恪守职责而滥用职权以谋私利,使国土资源浪费很大。 1.3人才匮乏与技术支撑体系落伍。我国由于缺乏大量优秀的国土资源检测人才,旧的国土资源检测人员不论是从文化程度还是知识储备方面都已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造成制约。此外,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信息检测技术相对落后,以至于我国对可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测绘地形地势、地质气候气象灾害防御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所需数据,导致地质灾害频发与人类财产的损失。 1.4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国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愈发明显,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已经关系到了全社会的利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乡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建筑容积率相对较低、多数城市新区粗放建设、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闲置现象严重,对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很大的威胁。 2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2.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要想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的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上日程,要提高相关人员对国土资源的认识,合理规划和配置国土资源;其次,要完善国土资源的审批体系,对土地资源进行审批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公正、公开的对土地进行审批登记,防止以权谋私的行为发生;再者,要全面落实责任制,将国土资源管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将责任追究到人的身上,从而更好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另外,要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健康、有序开展。 2.2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其次,要强化能力训练,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队伍。另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如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来激励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3加大技术的研究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技术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技术保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地质勘测技术,以技术为依托,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 2.4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法 就目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法》来看,其执法力度还不够高,进而使得我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为了提高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完善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法的意义重大。首先,我国政府及相关部分必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颁布全新的法律条令,解决规划功能定位不清晰、任务内容不明确、程序方法不科学、实施监督不有力等问题,进而保障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的合理性、科学性。其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快管理方式转变,强化战略思维和法治思维,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5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和农田使用保护 要不断加大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合理性,对于大型设施建设需要严格手续办理。同时,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针对农民宅基的问题,需要控制住房的自主建设、收回空置的宅基地,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注意建设节约用地。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管理人员还需要积极研究制定农村经济发展及土地合理流转使用的方法,促进生产的发展。在建设项目时,需要保护好农田和耕地,在使用农村土地资源时必须进行相关的规划,尽量不用或少使用耕地进行建设。 结束语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多地少,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01).

浅谈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要

浅谈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当前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谈起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工作,使我们不得不想起国土资源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实施近3年时间了,当初可谓喊得轰轰烈烈,可具体到基层国土资源系统落实得怎样呢?事实求是地说是“雷声大雨点小”,颇领国土资源系统部分干部职工大失所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正常开展。以下,结合实际,浅谈管理体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国土资源系统现状堪忧 国土资源系统虽然刚组建不久,但却发展得很快,目前,各县市国土资源系统人员均在100人以上,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中。但干部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业务能力不强、年龄偏大,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的少而又少,科班出身的更是微乎其微。由于财、物不实行垂直管理,人事垂直管理和机构升格变成一句空话。自2004年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国土资源系统新进人员依然是政府指令性安排和本系统照顾性安置人员,公开招考人员几乎为零。国土系统在表面上一直是经济较好的部门,令社会不少人向往,造成许多局机关及二级机构人满为患。但是,新进、调进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有靠山有关系”,这些人员不少是文化相对偏低又无专业技术,素质普遍不高。而这些人自认为有优越感,平时又不注意学习钻研业务,无论是思想理论水平还是业务素质提高不快,而所需人才又无法引进,致使开展业务工作时几乎都是少数几个业务骨干独撑一面,孤军作战,工作相当被动。土地执法力量也相当薄弱,人员素质低,有的县市国土资源执法大队机构、编制、人员、升格一直没有落实到位,难以应对当前土地违法巡查及查处。再加上乡镇国土资源所由于垂直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致使违法用地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许多县市局还没设有人事股或政工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仍然由办公室人员兼管,由于是兼管不熟悉业务,对系统人员调进调出等人事变动底子不清,造成工作没有连续性,人事底子不清,人事工作也仅停留于一般的年报统计,统计数也只是摸后脑壳估计,更谈不上人事管理了。为此,干部职工抱怨很大。 二、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到位 乡镇国土资源所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整个国土资源系统的基石。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体制改革文件精神已经明确把乡镇国土资源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列为改革的重中之重,xx国土资源厅2006年明确指出要利用3年时间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力争达到“四个一”,即“一栋办公楼、一台执法车、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可地方政府照瓢画芦出台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没有具体明确乡镇国土资源所如何改革,可操作性差。虽然完成县市局领导人事管理上的上收,可大部分县市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乡镇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仍然是2001年政府机构改革时的双重管理体制。作为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目前所面临诸如经费、人事编制、体制、基础建设、队伍建设等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

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修改稿)

射阳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射阳县委 射阳县人民政府 (2012年5月20日) 近年来,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双保”要求,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致力做到“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2011年获全省土地执法先进县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市耕地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县国土局连续多年获县和市国土资源局双料综合奖,是省国土厅建设用地工作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事迹已由省国土资源厅上报国土资源部。 一、致力“增数量、提质量”,高标准落实耕保工作目标 坚持以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实现基本农田和耕地资源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目前,全县耕地面积由2008年末198.77万亩,增至202.35万亩,净增耕地3.5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182.5万亩。一是硬化责任落实。每年初逐层逐级签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严明各镇区要负责人第一责任,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协同、群众积极参与”的耕保责任体系。同时,将耕地保护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考

核,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违法案件较多的镇区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强化项目建设。近3年,全县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9个,总规模14.44万亩,投资2.1亿元,新增耕地7995.6亩;实施“占补平衡”项目库项目50个,总规模2.5万亩,新增耕地2.1万亩,不仅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余,还积极进行易地调剂,为全省耕地动态平衡作出突出贡献。三是刚化制度约束。以制度管长远,坚守用地红线、坚持“占一补一”,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耕地保护问责等十项耕地保护制度,不断提升耕地保护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二、致力“把闸门、稳市场”,严要求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按照“稳中有进”的主基调,加强土地调控,严把土地“闸门”,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规范转征用地。依法报批农用地转用手续,按照土地利用总规、城市总规、村庄和集镇规划要求,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盘子中申报转为建设用地,杜绝“以租代征”等方式,保证用地经得住检验。近3年,共报农用地转征69批次,面积15905.8亩,无一与规划冲突。二是市场运作资源。统筹安排用地出让,无论是经营性用地还是工业用地,都严格执行“招拍挂”程序。近3年,共挂牌出让经营性用地99宗4051亩、工业用地248宗7009.5亩。三是动态更新地价。严格执行江苏省工业用地最低出让标准,出让价格不低于120元/平方米,杜绝减免、缓缴或返还现象。按照规范土地市场的要求,每年及时更新城镇基准地价,公布不同地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篇1 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 成立姚市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姚市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

全球治理困境

碳排放等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中国治理碳排放的困难在于:一方面,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需要长时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而当前人均能源消费过低,以及高碳燃料比例高而替代困难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在可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暂时不参与国际承诺减排,但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从应对全球变暖和对国际环境负责的角度来说,中国又理应减少碳排放的数量。事实上,由于中国碳排量的巨大,国际上要求中国参与减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 造成中国治理困境的原因,既有属于中国自身的技术和产业结构问题,更有由工业化国家开启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问题。从前者来看,由于技术和生产管理落后,特别是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市场发达程度造成的GDP总值差异,致使中国当前能源消费效率低,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工业化发达国家。在此条件下,要实现能耗总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是不可能的。从后者来看,当前由工业化国家领先创造的物质文明和消费模式,是基于大量消耗各种物质材料,包括能源的。由于世界性贸易的高度发展,发展中国家不但在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消费品生产和消费方式上,都在向工业化国家现有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靠拢,否则就难以形成足够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点,它们很难仅靠自身条件和力量单独形成明显区别于现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消费方式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能源消费问题上则体现在人均能耗和人均GDP的关系上。只要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应人均能耗同样上升。除非发达国家在人均能耗上创造出新的模式,大幅度地降低人均能耗,同时保持高度的物质文明水平,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基本上重复工业化国家已经走过的依靠大量消费物质财富的发展方式。 所以,中国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困境其实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能依靠全人类的长期共同努力。但是,要改变人们业已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乃至生存模式,何其难也!这不但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如此,并不表明我们就可以消极以待,任由气候变暖的状况恶化下去。因为,如果今后的发展不能通过实质性降低排放来实现,那么中国繁荣的基础和未来的潜能就会受到威胁。在这方面,西方的一些政治家们正试图强化他们的“绿色政策”,全球则兴起了社会生态运动, 把气候变化所致影响和社会的公正、贫穷及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中国虽然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任务艰巨,防御自然灾害(包括限控温室气体的排放)的经济能力与技术水平都极为有限,但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问题上却是认真负责的。比如,中国不仅在“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而且正在大力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以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可以说,中国对气候变暖这个全球性问题的警惕性日益提高,显示在环境问题的思考上,我们正加速与国际“接轨”。 迄今以来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分别从“软法”和“硬法”的角度对国际气候治理进程加以规范。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历经20余年,达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协议,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但仍未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全面且有实质性的方案。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法文件 《公约》内容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五项基本原则,这将成为今后全球气候治理实践的指导基础: 第一条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即缔约各方应根据各自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责任与实际能力,为保护人类整体利益而付诸行动。《公约》指出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应对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这实际上是为国际气候制度的确立奠定公平性基础。

国土资源局主要业务管理程序

国土资源局主要业务管理程序 一、建设用地报批程序 (一)建设用地预申请和受理 用地单位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建设用地项目预申请,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供地项目预审,符合规划和计划及供地项目的予以受理,并下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用地单位持“预审意见书”到计经、建设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申请用地 用地单位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项目立项批复、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以上材料一式五份。 (三)调查、测绘 县国土资源局派员进行实地调查,出具《调查报告》、《勘测定界报告》并对拟征用地块发布建设用地预公告。 (四)拟定农用转用、耕地补充、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呈报说明书等“一书四方案”逐级上报县、自治区审批。 (五)公告征地方案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县政府向被征用土地的乡(镇)村发布征地方案及征用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公告期限分别为15日、10日。公告期满后,依据《泾源县统一征地暂行办法》由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机构统一征地,并向被征地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 (六)供地、发证 县国土资源局依据区位、用途等条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并向用地单位提供国有土地。工程竣工后,用地单位应申请国土资源局进行用地验收。 二、基准地价公示和标定地价备案制 (一)基准地价公示 县城基准地价评估结果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基准地价的标准、等级,基准地价每两年修改一次。 (二)标定地价备案制 土地使用者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进行上市、入股、抵押和核资注册资金等经有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土地估价报告备案表、土地估价项目业绩清单、单位备案的函等材料,经县国土资源局审核认可并上报备案。 三、土地登记程序(土地变更登记程序)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 1、土地使用者提出土地登记申请,并提交土地权属来源、申请人身份证明等有关材料; 2、土地登记人员对该宗地进行实地勘查,并经土地使用者确认; 3、土地登记人员对该宗地的申请人、土地权属来源、批准机关及批准权限、土地用途、宗地面 积等情况逐一审核; 4、土地登记人员编制土地从事登记卡、归户卡,并经局领导审核,缮制土地证书; 5、土地使用者按规定交纳相关费用后,由县国土资源局发给土地证书。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土地登记人员依据村民建房审批编制土地证书,填写土地登记卡、归户卡,由国土资源局发土地使用证。 四、土地出让、转让办理程序 (一)申请 由转、受让双方向县国土资源局提供转让和用地申请,并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省级以下国土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省级以下国土干部管理体制 改革调研报告 一、20__年以来国土资源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为认真贯/:请记住我站域名/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土资源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国土资源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增强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管理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__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__]XXX号、组通字[20__]XXX号文件精神,昭通国土资源系统根据《__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文件的通知》(云政发[20__]XXX号)、中共__省委办公厅、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办发 [20__]XXX号)、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__实际,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实现了地州、市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正、副职和党组书记、党组成员的考察任命权由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决定; 二是实现了县级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正、副职和党组书记、党组成员的考察任命权由地州、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决定;

三是基本实现了县级国土资源局对乡镇国土资源所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大多数地方实行了垂直管理,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垂直管理; 四是根据职能和事权的变化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撤销或合并了原来不适应的一些机构,增设了比如分局、耕保、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大队)、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等相应机构并调入相关业务人员; 五是人员编制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各地在原有人员编制基础上,随着职能机构的建设,又增加了相应的人员编制数,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 二、改革后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1、改革成效 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管理体制改革后,进一步理顺了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初步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体系,全面加强了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各地狠抓工作职能、职责、职权的落实,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紧扣工作实际,安排部署“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建立了国土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紧紧围绕规范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完善集体会审、实施过错责任追究、加强监督制约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建章立制,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全省改革和创新,初步理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推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2014年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分析总结———人民医院2014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 工作总结 2014年我院在医院党委及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努力下,我院医疗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门诊病人数和住院病人数都比往年大幅度的增加。在病人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医院领导班继续以创建“三级医院”为核心工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始终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断地完善工作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一、加强管理组织,更新各相关规章制度。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院成立并加强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组织框架,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制度及流程。并对全院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度改进方案,持续改进。 二、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学习检查情况。医疗管理 为继续贯彻我院“三级综合医院工作”,院领导统筹安排,医院多次多方式组织学习了“三级医院”的考核标准,并进行分部门、分类别,归类总结,制定了若干

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再次更新了《文山州人民医院制度汇编》,基本覆盖了全院的工作流程。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不定期督导检查发现,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意识较上年度有明显改善。 学习、活动情况 坚持业务学习,规范治疗技术室我院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主要方式。我院每年都派出部分科室骨干到知名院校及医院进修学习,增强了我院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了医疗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及医疗安全,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从业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是医院的首要任务。我院自开展”创建三级医院”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小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不定期的对科室进行督导检查。检查部分环节如下: 1.病历质量书写规范情况。 我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我院2014年1-11月份归档病历进行抽查,共抽查了3856份病历,覆盖全院各临床科室,涉及了病历中的各相关环节,包含病案首页、出入院记录、病程记录、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相关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各种检查化验单、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