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肾强督疗法

益肾强督疗法

益肾强督疗法
益肾强督疗法

益肾强督疗法---------------------督脉康复散系列

一、专病专方与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疾病,历来重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但同时也包含辩病论治的内容。辨病是根据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病状特点,以辨析诊断疾病,故辨病论治就是针对患病部位特异的病因、病理及症状进行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即辨病反映疾病的全过程的综合诊断,具有相对稳定性。辨证论治是反映疾病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临床诊断,针对该阶段的诊断,确定治疗。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痿症脊髓疾病患者,其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脾气虚弱、痰瘀互结等虚证为主。

二、益肾强督疗法的疗法理论依据

痿症的病因为先天不足与后天亏虚,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脾气虚弱,痰瘀互结。脏腑定位于肝脾肾三脏。故而以补肝肾、益脾气,熄肝风,化痰瘀为法则,标本兼顾。结合河南中医学院优势及中医人体,肝,脾,肾,肺脏器功能,采用益肾强督疗法,从整体入手,补肝肾,强督脉,壮筋骨,生新髓,健肌力,通神经,兴奋,滋养,强壮,修复脊髓神经,平衡阴阳理论,整体康复,辨证论治原则,痿症属临床上的疑难杂症,可见与现代医学中的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截瘫、脊髓炎、肌萎缩、肌无力、脊椎管狭窄症、脊髓肿瘤、脊髓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脊髓压迫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凡是以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者均可以痿症主辅结合论治.。

益肾强督疗法的特点;

1。兴奋(督脉)脊髓神经。

增强脊髓神经细胞的分裂,增强骨骼肌张力。唤醒变性退变的脊髓神经细胞,打通脊髓神经上传下达功能,阻断病情恶化。

2.滋养(督脉)脊髓神经。

强壮督脉脊髓神经,提高机体免疫抵抗能力,改善病变部位脊髓神经,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养的能力,强壮神经,增强韧带组织的柔韧性,使脊髓及其周围神经细胞束,重新连接,重建神经网络。

3.强督脉,建肌力,壮筋骨通神经。

从中医痿症痹症入手,填精益肾,补肝肾强筋骨,益脾胃,强督脉,壮筋骨,建肌力,通神经。修复肝肾机能,激活神经,骨骼细胞活性。增强督脉(脊髓神经)上传下达能力,使筋强骨壮,增强机体神经及骨骼肌的能力,避免痿症痹症的继续发展。

中医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认识

(一)治痿是否"独"取阳明

早在2500年前的[皇帝内经]中就对痿症(脊髓疾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为历代医家辨别治疗痿症奠定了基础.

明清历代医家把痿症分为外感痿症和内伤痿症两大类,现代中医学者有细分出了气虚痿,血虚痿,阴虚痿,阳虚痿,血淤痿等不同的症型,总结出痿症患者中以脾胃,肝肾亏虚最多,均属虚症,虚症的治疗当于补益肝肾,温肾助阳,健脾和胃,滋补肺阴等方法为主,益肾强督疗法---督脉康复散系列是其中的代表及有效方剂,其结合合理化的辩证论证及相关脏腑肝肾肺脾的具

体情况,主辅结合方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现代名老医家经验谈

近代国内众多医家提倡从肾施治痿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用补肾治疗痿症是完全根据其病因病机而设的治疗方法,从补肾角度来治疗痿症是一种方法为主,结合五脏所胜而调之,其代表方剂督脉康复散系列,主辅辩证结合即可达到显著疗效,是目前脊髓病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

在《素问痿论》中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但在临床上"独"字是否指"只"或"单"取阳明,后世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治痿只单取阳明.如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说"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为痿,治痿不独取阳明何哉?"观《内经》原文"独取阳明"源自"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若认为治痿只独取阳明,与后文的各补其"而各通其俞"及"各以其时受用的"各"字不相称.高士棕认为《内经》言:"独取阳明"是针对《灵枢根结篇》中所指太阳、阳明、少阳三者而言的,并不是说痿疾只单独取阳明。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故开析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阳明…”,即治痿非独取阳明之意。中医历来注重整体观,认为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一脏受邪,势必影响它脏而生病变,所以“治痿独取阳明”意是临床在取阳明,还应根据不同情况,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辨别虚实,审察逆顺,因时因人制宜,才知《内经》之旨。

补肾活血化瘀的方法

补肾活血化瘀的方法 最近很多男性朋友的肾功能都不是特别好,肾功能一旦出现了问题,对于我们男性朋友的影响非常大,肾功能可能会直接影响自身的性功能能力水平,成为我们很多男性朋友的一种难言之言疾病,很多男性朋友都在多方的寻求有效的补肾活血化瘀的方法,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补肾的学问其实很讲究。不能随便来吃的,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中医讲究辨症论治,对症下药,补肾需要辨明阴阳活力郎玛卡经过中药提纯后的秘鲁紫云玛卡提取物,复合雄蚕蛹、蛹虫草、茯苓、枸杞、茶多酚提取物及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多种高活性物质。 2.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干

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补肾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选用,一定要依据自身的发病症状以及身体素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 方法。才能够在短期内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帮助他们摆脱这种情况给我们自身带来的难言之隐。

活血化瘀法治疗喘症心得

活血化瘀法治疗喘症心得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关键词】喘症;治疗;活血化瘀 喘症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不得平卧,鼻翼扇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常为某些急性疾病的主要症状,若喘促严重,持续不解,可发生虚脱,《内经》早有“喘息”、“鼻张”、“肩息”等记载,细致地描述了喘症轻重不同的发作情况,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肺病者、喘息鼻张”等。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治以袪邪利气为主 ; 精气内虚者为虚喘,治以培补摄纳为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配合活血化瘀法治疗喘症效果极佳,故总结如下:喘症的病因甚多,包括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病后虚弱等方面,导致肺主气,肾纳气的功能失常,气的升降出入障碍,导致喘症发作,由于气血同源,肺肾之气出入受阻,血行障碍,导致血瘀,所以喘症多挟有瘀症的表现。 喘症的辨证治疗与虚实最为紧要,如误犯虚虚实实之戒,病情极易恶化,如《景岳全书?喘促篇》所说:“气喘之症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

不误人,亦为二症而已。所谓二症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临床辨证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口唇青紫,脉数有力,病势急骤,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活血化瘀,虚 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脉微弱或浮大中空,一般病势徐缓,时轻时重,过劳即甚,面唇青紫,舌有瘀点,脉微弱。治疗着重在肺肾两脏,以培补摄纳为主。佐以养血活血之品。至于虚实兼夹之症,应分清主次,才能权衡标本缓急,适当处理。 1风寒袭肺证 主症:喘急胸闷,伴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初起多兼无汗,口唇青紫,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散寒宣肺,平喘化瘀。方用麻黄汤加苏子、丹参、川芎。 例1,患者女,67岁,素有咳嗽气喘病史,近日因暴感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气喘咳嗽,呼吸气促,口唇青紫,脉浮有力。口吐白色稀痰,苔薄白等症6天余。经服中西药效果不佳,来我院诊治,初诊症候如前,辨证属风寒袭肺。邪实气壅、肺失宣降,故喘促胸闷;寒凝血瘀,故口唇青紫。 治法:散寒宣肺、平喘化瘀。 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12 g,桂枝12 g,杏仁10 g,桔梗12 g,丹参30 g,苏子12 g,川芎12 g,甘草6 g,服药一剂,恶寒发热、喘咳好转,二诊口唇红润,诸症好转,续用原方减麻黄 2 g连服两剂而痊愈。

补肾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2008年第21卷第1期GansuJournalofTCM,2008Vol.21No.1 甘肃中医 抗心磷脂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可引起蜕膜血 管内皮细胞的损害,造成胎盘血管内血栓广泛形成,导致不 良妊娠后果[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受孕后阴道下血,腹痛下坠,腰骶酸楚或屡孕屡堕。中医学认为肾虚是先兆流产的首要病机。肾气虚弱,系胎无力,封藏失职,固摄无权为其病理关键,此外亦与脾虚及血 热、血瘀等有密切关系。实验表明,肾虚血瘀型患者在妊娠 后可出现母体对胎儿的免疫损伤,胎盘的血流及功能障碍, 从而导致早期妊娠流产[2] 。通过益肾活血安胎中药的治疗,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以提高和稳定,进而达到抑制和清除抗体的目的。现将近10年来中医补肾活血法在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补肾活血化瘀 抗心磷脂抗体是母-胎免疫识别过度而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重要自身免疫性病因。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抗心磷脂抗体可能与内皮细胞、血小板上的磷脂发生反应,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或与血管内磷脂发生反应,引起血小 板聚集,形成血栓[3-5] ,有研究表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 疫性流产按中医辨证当属肾虚血瘀型。孟东红[6]以补肾活血化瘀为主,配以清热利湿,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致流产的早孕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药用:菟丝子、泽泻、丹参、杜仲各15g,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茵陈各12g,赤芍、当归各10g,炒黄芩9g,香附5g,甘草6g。袁惠霞等[7]用中药胎儿安方补肾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致滑胎。 药用:丹参12g,当归6g,赤芍10g,三七(冲)3g,菟丝子 12g,黄芪20g。结果:有效31例,占86.11%,无效5例,占 13.89%。楼凯凌[8] 采用滋肾活血祛瘀中药,基本方为:桑寄生、杜仲各10g,菟丝子20g,女贞子15g,白芍12g,柴胡、黄芩各10g,丹参15g,益母草12g。ACA转阴率为47.35%。 叶敦敏等[2]运用自拟经验方归肾活血调经方补肾活血化瘀作为治疗组,药用:菟丝子、丹参、杜仲各15g,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白芍各12g,当归、川芎、桃仁、香附各10g,甘草6g;对照组,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25mg/次,1次/d,连服2个月,经期停服。治疗结果显示:2组ACA转阴率治疗前后虽无显著差异,但各组治疗前后ACA滴度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袁惠霞 [9] 自拟补肾抑抗汤补肾活血为主治疗反复流产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药用:菟丝子15g,熟地黄 20g,川续断10g,枸杞子10g,鹿角片10g,当归10g,白芍10g,丹参10g,茯苓10g,炙甘草6g。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7.22%。2 补肾活血清热 患者孕后阴血下注胞宫以养胎,阴血相对不足,虚火内扰,迫血妄行致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的症状。许多学者依据傅青主“补其气之不足,泄其火之有余”的理论,用补肾养阴清热安胎法治疗肾虚血瘀夹热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的 先兆流产。陆启滨等[10] 用补肾活血,滋阴清热的“安子合剂”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习惯性流产,取得显著疗效。药 用:续断、桑寄生、菟丝子、苎麻根、钩藤、白术、当归、丹参、 山药、黄芩、太子参等。赵翠英[11] 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清热法治疗抗磷脂抗体阳性致先兆流产40例。药用:桑寄生15g,菟丝子15g,杜仲10g,苎麻根30g,蒲公英20g,怀山药15g,黄芩6g,炒白术10g,当归10g,炒白芍10g 等,总有效率达95.00%。刘润侠等[12]将42例ACA阳性RSA 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及其复方清热活血方(药用:生地黄30g,茵陈30g,黄芩10g,大黄5~10g,丹参10g,益母草6g,白芍15g,木香6g,当归10g,生甘草6g等)进行治疗;对照组14例用维生素E及叶酸治疗。结果治疗组ACA转阴率92.80%,妊娠率为92.80%;与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刘锐等[13]用调免1号(药用:杜仲30g,女贞子30g,生地黄30g,知母30g,丹参30g,黄柏15g,桃仁15g,甘草20g等)滋补肝肾,活血清热化瘀 治疗抗生殖抗体(包括ACA)阳性所致的反复自然流产47 例。结果生殖抗体(包括ACA)转阴率达95.70%。3 补肾活血健脾 中医学认为,孕育之根本在于肾,荣养之源泉在于脾,而在论治本病之时,既要重视肾气的调养,亦不可忽视脾气的培补。正如傅青主所云:“补肾而不补脾,则肾之精何以遽 生也,是补后天之脾,正所以补先天之肾也。”孟安琪等[14] 采用著名妇产科专家陈玉琦教授的经验方制成“抗自然流 补肾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王云凤1,陆启滨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的发展状况。方法:对近10年来相关文献进 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分别从补肾活血化瘀、 补肾活血清热、补肾活血健脾、补肾活血益气等方面探讨了不同补肾活血法与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免疫性流产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肾虚血瘀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致免疫性流产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此病的基本大法。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免疫性流产;补肾活血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08)01-0008-02!!!!!!!!!" !" !!!!!!!!!" !" ?研究生论坛? 8

补肾活血法研究

补肾活血法延缓衰老的机理探讨 彭 勇 张荣华 蔡 宇 黄 丰 朱晓峰 杨 丽 杨爱武 暨南大学药学院(广州510632) 摘 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延缓衰老的机制。方法:对传统认识衰老的病因病机、补肾活血法延缓衰老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成果进行复习和分析。结果:肾虚精 亏、血瘀是衰老的主要病理变化,填精补肾、活血化瘀是延缓衰老的有益选择。 结论:补肾活血法是中医防治老年病及延缓衰老的特色之一,其机制在于:1.调 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功能;2.调节自由基代谢;3.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 主题词:衰老 中医药疗法 衰老 中医病因 中医学术发掘 传统理论强调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近年对血瘀致衰开始重视,提出肾虚血瘀是衰老的基本病机之一,补肾活血亦成为延缓衰老的基本治则之一。本文从中医学传统理论及现代研究入手,浅析衰老机理,并探讨补肾活血以延缓衰老的机理。 1 肾虚血瘀与衰老密切相关 传统理论认为,机体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可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脏腑之阴由肾阴资助,脏腑之阳由肾阳温养。肾中精气不足、元气虚损为衰老原因之一,历代医家在论及衰老时亦多责于肾之亏损。元代朱丹溪强调肾阴虚损,虚火妄动,最易致衰。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清代叶天士结合临床实践指出:“男子向老,下元先亏”、“高年下焦根蒂已虚。”等论述都强调肾乃人体寿夭的关键。人群调查1显示,各年龄组肾虚的百分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递增现象,40岁以上男女组肾虚百分率可达70%以上。由此观之,肾之亏损与衰老存在着密切关系。 《灵枢?天年》指出:“其五藏皆不坚,……薄脉少血,其肉不实,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其中的“脉不通”,表明中寿而尽与瘀血内阻有一定关系。血运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循环不休,以供养各脏腑、组织、四肢百骸。而血流一旦瘀阻,不仅不能供给脏腑组织器官的营养,而且会导致机体发生各种病理变化,从而加速机体的老化。人一旦进入老年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存在,如老年斑、皮肤粗糙、巩膜混浊等都是典型的瘀血特征。老年常见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老年性痴呆、肿瘤等,都与瘀血有密切关系,而这些疾病的发生,又会加速机体走向衰老,甚至死亡。因此,血瘀是衰老的病理产物,也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 肾虚血瘀是衰老的主要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一身阴阳之根,肾病多虚证,肾阳虚生寒,寒凝可引起血瘀;肾阴虚血少,阴血不足,脉道枯涩也可导致血瘀;同时血瘀又进一步影响气的生成与运行,导致脾肾功能更加衰退,加速衰老。可见肾虚为病,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都会发生因虚致瘀的病理改变。脉络瘀阻,血行不畅,则有碍于肾阴、肾阳的化生,惟瘀去而新生。此为补肾活血法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 补肾活血法延缓衰老的临床应用 补肾活血法是补肾法与活血法有机结合,通过补肾促进活血,活血助于补肾,两者相互协同,达到改善肾虚血瘀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阴阳平衡,邪祛扶正的一种治疗方法。如:古方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中用丹皮、泽泻即是取其活血散瘀通脉之效,气血津液通畅、旺盛则有助于熟地、山茱萸、附子的补肾功能。“肾虚血瘀论”的产生不仅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中一个基本的病理机制,并通过补肾活血法的临床疗效及理论研究得到反证。补肾活血法在临床上很常用,在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或脑栓塞、冠心病、高脂血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老年性疾病中有更多的应用,取得肯定的疗效。例如,施氏2以健脑化瘀汤治疗老年痴呆69例,患者记忆力、认知功能、情绪行为和生活能力3项改善分别总有效率为58.0%、52.1%、88.

最好的活血化瘀方法

最好的活血化瘀的方法——三棱针刺血!案例精简版 源自腾讯博客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的一位注重实践的医学家,他对祖国医学中的气血理论作出了新的发挥,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治则方面有独特的贡献。他创立了很多活血逐瘀方剂,注重分辩瘀血的不同部位而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他的方剂一直在中医界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实践验证,疗效可靠。 图片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从秦汉以来,活血化瘀法不断充实完善,而以清代王清任的学术成就尤为引人注目。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作出了贡献,而且对针灸临床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最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刺血疗法。用三棱针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或叩刺出血后再拔上火罐以增加出血量。刺后可直接祛除血脉的瘀阻、排除瘀血,疏通经络。监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等症皆可用此法治之,临床应用范围颇广,辩证准确,手法适当则多获著效。 病案举例 1、头痛: 陈××,女,43岁,九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就诊。 头痛已半月,痛势颇剧,以头顶及前额为甚,入夜则头痛尤剧,痛如刀割,夜不能眠。连服中药数剂无效(方药不详),头昏目眩,食少心烦。舌苔少微黄,脉弦。余先针百会、上星、风池、合谷等穴二次后毫无疗效,遂改用刺血治疗。 治疗:在头顶部反复循按,找到三处明显压痛点,皆用三棱针刺之,再以三棱针刺百会、神庭。刺处均出血数滴,针后当即头痛若失,次日仅稍有痛感,再如法治疗二次而愈。 按:风邪上扰清空,邪入头部厥阴阳明二经,而致经络气血壅滞不通,头痛不已。王清任认为:“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为瘀血头痛。⑴逐用刺血法先刺阿是,后刺百会、神庭,百会乃督脉足厥阴之会,神庭乃督脉足阳明之会,血出症减,奏效甚捷。 2、口眼歪斜: 黄××,女,12岁,九六年四月三日诊。 右侧口眼歪斜已十二日,右眼闭之不全,闭则露睛,口唇向左歪斜,饮水时常自右侧流出,笑时口眼歪斜尤甚,经针灸治疗七日后,仅微有好转,脉浮、苔白。

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导语:最近出现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说这并不是一种什么太严重的疾病,但是很多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所以当出现了这种问题,很多 最近出现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说这并不是一种什么太严重的疾病,但是很多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所以当出现了这种问题,很多人都特别茫然,不知道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好,简单的来为大家普及一下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吧。 一,散寒活血化淤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 二,祛湿活血化淤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

最新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通络中药 这类药物具有流通血脉、疏通络脉的作用。络脉可分为十五络、络脉、孙络,由经脉分出,呈网状散布于全身各处,配合经脉网络五脏六腑,以运行营卫气血。如血瘀脉中,络脉不通则会引起疾患,如固定不移的疼痛,包括刺痛、割痛,按之痛剧,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者,以及局部感觉异常、活动不利等,均可用此类药物。 麝香:辛,温,入心、脾经。活血通经,善走窜,内服外用均可使壅闭之络脉开通,亦能促进苏醒。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皆可以之急救。《本草纲目》谓之诸风、诸气、诸血、诸痛、诸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皆宜以此疏导开通。叶天士治顽痹,王清任治上部瘀血,皆以之通络定痛。 马钱子:性苦,寒,大毒,人肝、脾经。消肿止痛,多用于伤、外科。王清任谓之“龙马自来丹”,即以此为主药。近年来多用于癌症,亦有验案。外用能治面瘫,煎服可治乳糜尿。惟此品毒性剧烈,需如法炮制后方可入药。 全竭、蜈蚣:辛,温,有毒,入肝经。具有镇痉、止痛、解毒等作用,二药合用名“止痉散”,吞服能立止头痛,善搜剔经络血瘀,故久病、怪病与血瘀兼有风征者,用之多有效。蜈蚣能促使疮面收口生肌,又可治噎膈。乳香、没药:苦,平,人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能治血凝不通所致之痛经与外伤性疼痛、风湿痹痛,还有通经作用。两药每每相兼而用。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消散血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的证候。近年来用作止痛剂颇验。另有藏红花性寒,兼能凉血解毒。 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临床与红花合用,为活血化瘀的基本药物。桃仁除具有调经止痛、治伤消肿等作用外,还能润肠,可使瘀热从大便排出,肠瘫、肺瘫、肠燥便秘以及血瘀化热者多用之。 王不留行:苦,平,入肝、胃经。临床多用以通利血脉,上能通乳汁,下可通经闭。用其软坚、通痹、消肿之功,颇有疗效。 穿山甲:咸,微寒,入肝、胃经。善走窜,能活血散瘀,通行经络,可消瘫肿。已化脓者,可促其自溃,亦治痹痛、癥瘕。近代用作升高白细胞计数及治疗特发性血尿。 螳螂:咸,温,入心、肝、大肠经。散瘀血,兼能通便。可用于不全性肠梗阻;配全竭、蜈蚣能治癌肿疼痛;又能入心泻热,以治小儿急惊风抽搐。 鬼箭羽:苦,寒,入肝、大肠经。破血通经,用治瘀阻腹痈,风湿痛,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变形、活动不利,有除痹活络之功效。近年又用以治癌肿、糖尿病者,也有疗效。 苏木:甘、咸,平,入心、肝、脾经。功效有类红花,少则和血,多则破血,多用于跌打损伤、瘀阻腹痛。外用治血肿。与人参同用,有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自然铜:辛,平,入肝经。多用于外伤性骨折,瘀滞疼痛。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之效。 活血消癥药 这类药物能祛除瘀血,消散癥积,适用于瘀血结聚的癥结肿块。《医林改错》谓:“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故凡肿胀包块,按之硬痛,固定不移而经久不消者,均为瘀血所致,如肝硬化、肝脾肿大、子宫肌瘤以及各种肿瘤与血肿、包块均是。活血化瘀药物,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故能消除肿瘤。虫类药在这类药物中比重大,叶天士说:“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因其能走窜攻坚,破血逐瘀,消散癥积之力独胜。 廑虫:咸,寒,人肝经。破血逐瘀,消癥散结。用治跌扑损伤、肝脾肿大。因功善搜剔,故久瘀者多用之。人参鳖甲煎丸与下瘀血汤皆有之,单味研末吞服,治腰部扭伤有效。 水蛭:咸、苦,平,有毒,入肝、膀胱经。破血消癥,散瘀之力较强,药理证实其具有抗

什么中药能够活血化瘀

什么中药能够活血化瘀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一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药物: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者,如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热痰的贝母、瓜蒌、瓦楞子、猫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气消痰的莱菔子、薤白、橘红、陈皮等,配合应用,以增加疗效。 三、理气活血化淤 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常用药物: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方剂举例:血府逐淤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加减。 适应证:疏肝行气活血化淤适用于肝郁气滞血淤证,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于病情随情志刺激而变化,或患者忧郁不安者,益气活血化淤适用于气虚血淤证,主要现象为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病久体倦、纳差、气短、心悸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症,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病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静脉炎的后期,同时必须注意,行气太过易耗气,温燥之品能伤阴,临床应用宜慎重。 四、清热活血化淤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合清营汤加减;四妙勇安汤加减。 适应证:清热凉血活血化淤运用于血热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可见皮肤发红,灼热,淤斑色红或紫,舌红绛,脉数等,常见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浅静脉炎,复发性丹毒,红斑性肢痛症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运用于热毒淤滞症,主要表现如上述(除舌脉外),还可伴溃疡,苔黄厚,脉弦滑而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坏疽早期或合并感染时。养阴清热活血化淤法适用于阴虚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证象外,且病程较长,局部发热恶凉恶热,或伴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后期,从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来看,清热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实

活血化瘀和抗肿瘤治疗

活血化瘀中药与癌症的关系 笔者在临床治疗治疗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患者及家属被人误导,认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如穿山甲、红花、三棱、莪术等会导致肿瘤扩散。其实不然,这是典型的用僵化的西医的思维,断章取义,来理解中医药,以致混淆了视听,误导了病人。正好相反,活血化瘀类中药大多对肿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更不用说导致肿瘤的扩散和复发。笔者特此撰文以正视听,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正名,为之洗脱冤屈,并把他们抗肿瘤的功效作一简单讲述,为之呐喊助威。 正本溯源,所谓癌症,中医认为是人体气血运转不畅造成的,气血运行不畅则血瘀,与痰浊等致病因素积聚体内,日久就形成了肿瘤,也即是癌症。瘀血是肿瘤的病因之一,治病要对症下药,因此,针对瘀血而采用的活血化瘀法是肿瘤临床常用治法。活血化瘀法不但能祛邪消瘤治疗肿瘤,亦可配伍它法对瘀血引起的发热,瘀血阻络引起的出血,血瘀经络所致的疼痛等证起到一定效果。这是治本所在,“治病必求于本”。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现在研究也证实了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抗肿瘤及其恶性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概括为:(1)影响恶性肿瘤细胞癌基因表达;(2)直接抑杀肿瘤细胞;(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4)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5)抑制端粒酶的表达;(6)阻断肿瘤血管成;(7)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8)对放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9)改善血液流变学,消除微循环障碍等。 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很多,笔者略举几位有代表性的活血化瘀类

中药,就其抗癌防癌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中药水蛭,俗称蚂蟥,它的提取物水蛭素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解痉、软坚缩瘤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水蛭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凝素,能显著地降低血液黏度,中和凝血酶原,对抗ADP诱导的血栓形成,扩张血管,缓解动脉痉挛。水蛭素的高抗凝作用,非常有利于抗癌药物进入组织杀伤肿瘤细胞,故而对放化疗有促进作用。 “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鹤过往处,良药降苍穹”。这就是药王孙思邈所讲的川芎。它的有效成分川芎嗪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存在的内环境,发挥抗肿瘤转移的作用,对肿瘤治疗是非常有利的。 丹参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历代医家比喻丹参谓“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四物即“四物汤”(由当归、地黄、川芎、白芍四味药组成)。“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作用,而一味丹参就相当于四味药的功效,可见丹参之妙用。药理研究证实,丹参能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坏、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途径改善血液的高黏状态,使肿瘤转移灶内新生的毛细血管退化及提高其免疫力。 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还有很多,可谓兵多将广。比如穿山甲、三七、红花、郁金、元胡、乳香、没药、五灵脂、王不留行、全虫、蜈蚣、斑蟊、水红花子、石见穿、血竭等。这类药物或者单用,或者用于组方中,都表现出很好的治疗和预防肿瘤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抗肿瘤这个阵地上必将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