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防灾学

城市防灾学

城市防灾学
城市防灾学

建立绿地网络系统,减少城市灾害

———以新乡市绿地系统为例摘要:21世纪以来,人类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认为和自然的灾害威胁。然儿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灾害形势,并有序的应对城市灾害的威胁,建立和营造城市绿化网络,有效地将城市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成为城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减少,城市灾害

正文: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寓于自然之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对城市产生作用。城市自然灾害种类很多,包括地震、地陷、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灾、旱灾、海啸、风暴潮、台风、龙卷风、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10 多种[1 ]。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大型、特大型自然灾害,而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 —旦受灾,损失十分惊人。例如,1963 年我国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河北省有104 个县(市) 受灾,其中32 个县(市) 被水淹,保定、邯郸、邢台等市内水深2~3m ,33 个县城被水包围;1976 年唐山大地震,死亡24. 2 万人,受伤70. 4 万人,其中重伤达16. 4 万人,这次地震既毁了百万人口的唐山,又使离震中约100km 的天津市和200km 的北京市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96 亿元人民币;1998 年夏,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给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仅湖北、湖南、江西3 省受灾农田就达565. 6 万hm2 ,倒塌房屋320. 9 万间,死亡1160 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 14 亿元。

伴随世界范围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21 世纪人口、财富将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在自然灾害面前城市的安全性,尤其是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心城市的安全性,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要务。城市作为巨大的承灾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及国家防灾减灾的中心和重点。联合国1994 年横滨“世界减灾大会”将面向安全少灾的21 世纪的目标集中在大城市;联合国1996 年“国际减灾十年”确定的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城市化与灾害”。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等作用,同时,还具有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的作用。

一、城市绿地定义及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

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和人工植被为地表主体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括城

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城市绿地以自然要素为主体,为城市化地区的人类生存提供新鲜的氧气,清洁的水,必要的粮食、副食品供应和户外游憩场所,并对人类的科学发展和历史景观保护等起到承载、支持和美化的重要作用[2]

(1) 防洪、抗旱、保持水土。绿地通过截留降水、土壤吸收等途径对径流速度和流量具有明显调控功能。树林的林冠可以截留一部分降水,有关资料显示,东北的红松林冠可截留降水量的3 %~73. 3 % ,福建的杉木林可截留降水量7 %~24 % ,陕西的油松林可截留降水量37. 1 %~100 %。总的来讲,林冠的截留量约为降水总量的15 %~40 %[10 ] 。由于树冠的截留、地被植物的截留以及死地被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并减缓了流速,从而起到减小洪水、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绿地可有效涵养35 %天然降水,无林地只能涵养5 %。在干旱季节,绿地可通过强大的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增加空气湿度,以缓解旱情。此外,由于绿地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它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

(2) 避震。城市绿地可以作为震后的避难场所。一般地震发生后,部分树木不致倒伏,可以利用树木搭建帐篷,创造避震的临时生活环境。1976 年7 月,在唐山地震波及影响中,北京市区的各公园绿地立即成为避灾、救灾的中心基地,15 处公园绿地总面积400 多hm2 ,疏散居民20 多万人;1923 年9 月日本关东地区大地震,东京震后半小时内就有136 处起火,就在这样一次毁灭性的地震中,城市绿地公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东京市内公园绿地挽救了在公园避难的70 %以上的生命[12 ]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调查表明,北京丹东公园躲震下每hm2 可容纳2000 人搭棚,陶然亭公园躲震下每hm2 可容纳1300 人搭棚,天坛公园躲震下每hm2 可容纳500 人搭棚。

(3) 防火。强烈地震除造成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外,一般还会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海啸、山崩地陷等,其中以火灾最为常见,其危害也最大。一定面积规模的城市公园等绿地,能够切断火灾的蔓延,防止飞火延烧,在熄灭火灾、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等方面有独特的贡献。许多绿化植物枝叶中含有大量水分,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如珊瑚树,即使叶片全部烤焦,也不会出现火焰;银杏在夏天,即使叶片全部燃尽,仍可萌芽再生;其它如槐树、白杨、樱花等都是很好的防火树种,在地震产生的次生火灾中能起到阻燃作用。

(4) 防风。北方城市的风沙、沙尘暴,沿海城市的海潮风、风暴等灾害常常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城市的防护林带可以有效地阻止大风的袭击。研究表明,位于城市冬季盛行风上风向的林带,可以降低风速,一般由森林边缘深入林内30~

50m 处,风速可减低30 %~40 % ,深入到120~200m 处,则几乎就平静无风。植物的防风效果还与绿地结构有关。同样条件下,8 行林带与2 行林带的减风效果不同,前者可减低风速50 %~60 % ,后者仅为10 %~15 %。但林带也并非越密越好,多行疏林较成片密林的防风效果好。

二、新乡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及规划

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紧邻河南省会郑州,襟带辐射豫北,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京广、太石(太原—山东石臼所)、新焦和新荷等铁路在此交汇,107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阿(内蒙古阿荣镇)—深(深圳)、济(济源)—东(山东东明)、新(新乡)—陵(山西陵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同时,即将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乡境内长度77公里。

新乡市城市绿地构成表[ 3 ]

城市绿地类型面积所占比例

防护绿地560.19 28.97

生产绿地147.9 7.65

单位附属绿地378.27 7.65

居住区绿地204.04 10.55

公园绿地505.18 26.13

道路绿地138 7.1

总计1933.58 100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公共绿地减少,尤其是城市公园绿地骤减。保护和建设新乡市城市绿地系统是摆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所必须面对的课程。

在新乡市,以人民公园、和谐公园、牧野公园、新乡市植物园以及的森林公园等绿地斑块分布在新乡市,又以平原路,金穗大道、新中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组成的绿地廊道,使得分散的绿地斑块合理的联系在一起。

然而新乡市的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过绿地系统所能承受能力之外,如何规划建设新的绿地系统,使其在城市防灾中起到重要作用又成了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一个新的难题。

根据新乡市总体规划确定中心城的绿地系统为“两带、多廊、网络化”的结构模式,并以此为主骨架,建设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绿化网络,同时积极倡导城市建筑的立体绿化。两带——即城区北部沿共产主义渠和南水北调干渠建设的生态防护林带和中心城区与小店新城之间的生态绿带。多廊——即在城区积极利用河流水系和城市道路建立绿化廊道。网络化——即在整个中心城范围加强各绿地之间的连通性,构建结构完整、机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4](1)公共绿地

新增公共绿地主要结合城市水系布置,加强沿卫河、人民胜利渠、赵定排和孟姜女河的滨河公园绿地建设,沿河渠两岸建设不小于30米绿化带,在城市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需要提供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节点,根据城市景观设计要求局部扩大绿地面积,有条件的区段大力推广生态型护岸建设,提高滨河景观道路的整体环境品质。

城区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应保证居民的方便使用,并注意与城市主干道的联系。街头绿地以“小规模、高密度”为特色,立足于方便市民日常活动、改善城市景观。

(2)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建设可结合城区绿地的总体布局情况,积极利用规划的非城市建设用地中的“生态绿地”布置,满足城市生产绿地的需要,调整苗木结构,丰富苗木市场, 实现苗木自给。

(3)道路绿地

规划力争实现新建道路绿地率主干道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的规范要求;铁路两侧设置30—50米的防护林带;南水北调工程干渠两岸建设250米的防护绿化带;220千伏以上的高压走廊设置30—50米的防护绿带;在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20米以上的隔离绿带;在高速路两侧设置50米绿化带,重点推动沿107国道和京珠高速的城市生态绿化长廊的建设。

(4)防护绿地

加强火车站、汽车站、商业设施等城市窗口地段和窗口单位的环境绿化和美化工作;学校、医院、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40%;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交通设施的绿地率不低于30%;积极推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方式,提高土地的绿化覆盖率。

三、结语

中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战略是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现代化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必须建设和强化城市综合防御体系,要从科技与管理上提高减灾能力和水平。其中,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其实,无论是从城市防灾的角度,还是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系统都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建立一个城市绿地网络,对于将来可能要面临的威胁,比如说城市灾害,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防灾论文

城市防灾学论文 ——从防灾角度浅谈张家口京都花园小区 摘要:汶川地震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哪么大的伤害令人痛心,灾后反思很有必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多的是考虑发展的问题,而对城市的防灾安全问题相对来说不够重视,防灾规划势在必行。 Abstract: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by what big injury distressing, reflection after disaster is very necessar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more about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the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safety issues ar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be imperativ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关键词:京都花园防震防火防雷 Key words: Kyoto Garden shockproof fireproofing protection 河北省张家口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中国河北省西北部,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是北京的北大门,也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 京都花园位于张家口市林园路北段五一大街上行。京都花园住宅小区,占地约69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6栋18层小高层住宅和一万多平米商铺组成。包含有底商、会所、幼儿园等。住宅户户朝阳,南北通透。项目景观采用庭院设计。中心位置1000平方米休闲广场。楼顶采用太阳能集成板二十四小时提供生活热水。 京都花园防震减灾 地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大的特点,科学水平发展到今天,人类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因此,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成为城市防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家口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迫切需要发展、大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就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要提高张家口市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众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和正确识别各种地震谣传的能力,让全民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并自觉参与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来,提高防震减灾 效率,确保社会稳定。 随着高层建筑的越来越多.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不产生过大的和不均匀的沉降;高层建筑不仅垂直荷载大.更重要是水平荷载很大,特别是地震荷载.对地基要求更为严格。 京都花园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主体部分为剪力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项目等级为二级。抗震烈度:7度。外墙三层以下为面砖,三层及以上采用外墙涂料进行装修。 京都花园防火减灾 火灾事故是现代社会危害较大,发生较频繁的灾害。据近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痛定思痛,反思火灾,最主要的教训是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缺少消防安全知识。因此,培养消防安全潜意识,开展全民消防工作,是防火减灾最基础的工作。动员广大群众培养消防安全潜意识刻不容缓。许多惨重灾难的发生并不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而是诸多不安全因素凑到一起而造成的,是人们因缺乏消防安全潜意识而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火灾

2021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精选试题)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1、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定律 2、扩散型城市化 3、就地型城市化 4、超前城市化 5、城市现代化 6、SOD 7、TOD 8、城市经营 9、住宅市场 10、住宅供给

11、住宅存量 12、住宅需求 13、“熟地” 14、“生地” 15、智能城市 16、划分城市的标准主要有:()、()、()、职业和产业构成的标准。 17、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可以分成:()、副省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五个层次。 18、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在《美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将城市分为7类:()、混合城市、()、运输业城市、()、大学城市、()。 19、美国经济学家()在其1973年发表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即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20、()年初,美国城市率先提出兴建“()”。 21、美国未来学家()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 22、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 23、工业化的特殊经济本性包括:“()”、“()”和“()”三项原则。 24、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和()。 25、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将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曲线。 26、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阶段;30-70%为()阶段;70%以上为()阶段。 27、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在()以前为史前阶段;()为起步阶段;()为加速阶段;()为基本实现阶段;()为高度发达阶段;()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 28、城市化主要有()、()和就地型城市化三种基本形式。

城市防灾报告

城市防灾学--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调研报告 一.环境要素设计: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在“将绿色的园林生态型公 园与高雅的雕塑艺术相融合,以自然环境为本,以人 为本”的理念下,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雕 塑主题公园,一个为社会各界所青睐的高品位、国际 化的文化休闲场所,一个北京市标志性的新景观。 1.植被 园内的植被景观以及道路划分分东西两部分,西 面主要体现了现代文化,兼有齐备的应急设施,东面 则是弥漫着一种乡村田园风格的布局,应急用地相对 较少,总体来说植物以乔灌木为主,植物高度大多为 3-4米,种植密度不高,大多地方以草坪和灌木为主, 给与人开阔的视野方便疏散避免迷路。 2.地面 地面大致分为两种铺砖方式一种是左面第三张图 的单一横向铺砖,这种地面铺砖方式结合四周的草坪 凉亭显得相得益彰,另外一种方式是第四张图的这种条状构图方式,多用于大面积广场上的铺砖,植被较少,兼具划分区域的用途,使得区域不致单调。至于盲道这些设施就比较稀缺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看见盲道,其中的无障碍设施也并不多。 3.水体 从第一张图可以看出,雕塑公园内的水系很 丰富,但是面积却不大,方式主要是和道路一起 呈网状交织于园内,东西两部分各有一个人工湖 作为水系的汇集,西面布置较为整齐,东面较为 随意,看右面第一张图可以发现植被是以湖为中 心向四面发散逐步跌落的。 4.建筑物以及构筑物 雕塑公园中最多的便是构筑物以及小品,各类雕 塑设计从视角、空间、尺度上,都与环境有机地融为 一体,从而彰显出创作理念的国际性。因此,游览其 间,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园林环境,更能感受到高层 次的雕塑艺术带来的文化冲击。这也正是北京国际雕 塑公园建园理念的体现。小尺度的雕像可以观赏,中 等尺度的雕像可供人休息,合影大尺度的例如右图的 雕塑能营造出一片光环境以及灰空间,为人行道提供 各种奇形怪状的阴影。

议论文:防灾减灾珍爱生命

议论文:防灾减灾珍爱生命 在那一瞬间,世间的人们不再快乐;那一瞬间体现了人们对防灾减灾的不重视;那一瞬间,也是我们心中抹不去的伤痕。中国的防灾减灾日——5月12号。 让我们再看一下那个万人堕泪的场面! 世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号下午,伴随着刺耳的警笛,一座座楼厦轰然倒下;一条条街道破裂不堪;一支支军队日夜兼程。人们飞奔着,空中传来一声声悲愤的哀嚎,夹杂着黑灰的尘土飘来浮去,放眼望去,百里之间灰蒙一片,碎砖断垣又何处不见?整个汶川被死亡的气息牢牢地罩住了。 这场8级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无辜的人们被砂石无情地掩埋,但也有一些人们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们在无食无水的楼板下与死神抗争几十个小时,难道仅仅在灾难后拼命叫喊就有用吗?我想不是的,那是因为他们在灾难降临时正确躲避,勇敢面对。其实,在遇到灾难时,保存一定的体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场灾难也提醒我们防灾!减灾! 随着科技的提高,人们甚至可以预测地震到来的时间——古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以准确预测;现代科学家可以推算出板块相撞的时间等等。其实,观察一些家禽的反应也可以做出判断,通常它们会做出异常的举动,(在没有人为或其它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如癞蛤蟆倾巢出动;鸡狗们会急躁不安,出现“鸡飞狗跳”的现象;地震前半

分钟内,电器也会使用不稳定,如电灯泡会一闪一闪地等等。 作为我们中学生,不论是遇到火灾还是地震等灾害,千万不要贪恋财物,可能会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遇到有人失足落水,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随意救人。曾有过一个孩子不慎掉入河中,另一个想也不想就伸手去拉,谁知一不小心两个都掉入河中的悲惨事例。所以大家一定切记要及时喊大人来救援哦! 初一的我们大概都是14岁左右,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可是有着一些人轻视自己的生命,跳楼自杀,与其说留给父母的是一张巴掌大的“遗书”,还不如说留给父母一生一世抹不去的巨大伤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如果一个个凋零了,天空也不再明亮,地球也会因为它而失去光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有价值的,一定要珍爱生命!哪怕是情况再恶劣!哪怕是体力再虚弱!哪怕是九死一生!也要抓住机会到来的瞬间,可是有人却偏偏恰恰相反。 古代,一个地方发大水,恰巧,那儿的人都会游泳,他们只要游到高处就安全了。谁知,大家都上了岸,却发现平时最会水的还在水中拼命挣扎,因为他身上有好多钱币,大家劝他放弃,钱可以再挣,谁知他翻翻白眼摇摇头,然后咕咚沉下去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护,珍惜自己的生命为上啊!!!生命是人的根本,有了生命才能工作、学习,可他却为了钱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机会。 人生是一朵花儿,要精心培养;人生是一道彩虹,要经过折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请大家珍爱青春,珍爱自己的生命吧!

城市管理学论文

城市环境管理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发展,在显示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巨大失去作用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一系列由它引发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字: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垃圾收集 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城市环境管理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例如,1973年美国环保局邀请城市管理协会为其做地方环境质量调查,并将城市环境问题进行了排队。1974年日本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法和全国的国土利用规划,并把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之中。我国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入手进行城市环境管理,到1979年成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以管促治,管治结合”的方针,使城市环境管理走上综合防治的轨道。 自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人们对城市环境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由于从系统的角度看,所谓城市环境管理就是通过调整城市环境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城市生态环境得以良好运行。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管理也由单纯的环境污染控制转向综合的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意义: 1.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资源浪费。 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状况 中国正处于城市代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城市环境晋代的趋势在总体上得到了控制,部分城市的环境质量有了改善。但是,城市环境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根据2005年《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管理年度报告》,在全国500多个参加该项评估的城市中,空气质量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达到44%,空气质量少于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占1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29%,178个城市的生活潜水没有任何集中处理设施,占参加该项评估城市总数的35%;130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占参评城市总数的26%。那些没有参加环境综合整治的城市,大多数都没有建立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从全国情况看,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中小城市和县级市的环境基础设施更加滞后。由于环保投入不足,垃圾围城、噪声扰民、机动车发扬、餐饮等城市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一些以工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城市,环境污染已然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006年10月,布莱克史密斯研究所公布的世界10大污染最严重城市的名单中,中国有两个城市榜上有名。该报告排列的3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

城市防灾学论文

西北沙尘暴的防治 蒋锡峰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通过对沙尘暴的研究,提出了对西方沙尘暴防治的思考 关键字:沙尘暴成因保护耕地 前言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1北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1.1自然因素 蒙古高压中心,面对着气候干旱、地面坦荡、植被稀疏而沙源丰富的自然环境,风沙、沙尘暴和特大沙尘暴成为一种突出的多发性天气特征。刘树华等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形成的热力动力过程、天气条件、发生源地和路径的系统研究,对沙尘天气形成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从西伯利亚南下的气流经过沙漠地区是产生沙尘暴天气的必要条件。杨东贞等也通过天气图、气象要素、卫星云图分析,探讨了各例强沙尘暴过程的天气形式,气候背景。 1.1.1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的干旱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和季风气候降水的西北边缘带,远离海洋,四周高山阻挡,区内气候干旱多风。天然降水不足,干旱缺水是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先天不足的一个根本原因。全区有3/4 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50 mm,而蒸发量高达1 000~2 600 mm 以上,是世界上同一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降水量变率大,地区分布不均衡,是西北地区气候的另一个特点。北部耕地面积大降水量反而少,干旱地区往往连续几月乃至半年以上滴水不降,汛期降水又过于集中,7、8 两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 %~50 %,而有时1~2 d 内会骤降全年1/2 乃至2/3 以上降水。 1.1.2 气温高,蒸发损失严重西北地区地表植被稀疏,植物种单一,呈不连续分布,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在这样的地表生态环境和强烈的日照条件下有人估计,西北旱地天然降水在下垫面的分布大致是:20 %~30 %形成初级生产力,10 %~15 %流失,65 %~70 %无效蒸发。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大地气温回升过快,使地面的冰雪迅速融化。冻土层解冻后,大面积土壤变得更加干燥、松软,而此时地表的植物还没生长出来,起不到固定沙土的作用,这是引起风沙的另一个气象因素。 1.1.3 风速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沙漠,由于沙面对日光的反射强,春季气温回升早,易形成以沙漠为中心的高温低压区,与西伯利亚的低温高压区形成了明显的气压梯度,于是

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1213

城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2'=24') 1.以下不属于我国城市行政层级的是()。 A.副省级城市 B.计划单列市 C.县级市 D.建制镇 2.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 )。 A克里斯塔勒 B.奥尔巴克 C.贝里 D.辛格 3.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它是由(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 A.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D.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4.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 )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 A.商业 B.居住 C.制造业 D.农业 5.下列不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是()。 A.餐馆 B.矿泉水企业 C.咖啡店 D.面包房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简明、清晰地6.勾勒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因而成为工业化理论的经典模型。如右图,关于对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表示过剩劳动力 A.L-L31 表示剩余劳动力 B.L-L32点右侧表示边际产值小于最低生存费OF中D C.曲线用。点之间边际产值大于最低生存费用。点与中曲线 D.OFDF拉尼斯和约翰费改进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7.说明城市化明显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如右. 图。关于这一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农业劳动力由L减少至L时,农村中边际产值为零的劳动力213全部出来,内部开始出现一部分剩余农产品,形成对流出劳动力的粮食供给。 B.L-L之间农业劳动力仍然外流,L为粮食短缺点。221 C.L-O之间农业边际产出开始小于制度工资,这时农业人均收入不再取决于边际产值,1而是取决于制度工资。 D.L-O之间粮食短缺进一步加剧,迫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所以L为商业化点。118.关于中间区位定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理论是研究拥有多投入品和多市场的厂商区位时最重要的工具。 B.该理论表明厂商区位选择与每个消费者区位之间距离具有直接联系。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之火灾综述 1.1 建筑火灾案例 建筑的灾害一般指五大灾害,即地震、火灾、水灾、风灾及战争灾害。历史现实表明,这五大灾害造成的建筑损失正在急剧上升,工程师们也正在研究规律,制订标准规范,设计出新一代的建筑,以抗御灾害带来的损失。五大灾害中又以地震和火灾带来的损失为最大。地震虽然发生概率小,但其能量大,一旦击中城市,影响面极大,人 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无法估计。火灾虽然属于点现象,但是由 于其发生概率大,频度高,损失累计相当可观。在现代社会的 条件下,一次火灾,死亡达几百人不为鲜见。 2012 年11月15日14时20分左右,上海静安区余姚路 胶州路一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28层住宅由于4名电 焊工无证违规操作,引燃周围易燃物,脚手架突发大火。起 火公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胶州路707弄1号,高28 层,建筑面积17,965平方米,其中底层为商场,2~4层为 办公,5~28层为住宅。于1998年1月建成,共有500户居 民,住户多为教师,老人居多。在救援过程中,消防车云梯 达不到着火大楼顶部的高度,云梯加上高压水枪只能到达大 楼三分之二的高度,火势太大直升飞机不能靠近,阻挠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导致 58人遇难,70余人受伤,房产损失接近5亿元人民币。 2010年9月9日,吉林省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的两栋32层 高楼发生火灾。当日早8点左右,该楼盘一座高楼的9层至19层 苯板发生火灾。受大风影响,火势蔓延至另一栋在建高楼,导致 这栋高楼的9层至32层过火。由于楼太高,高喷车根本就够不到, 再加上烟筒效应,火势垂直蔓延5米/秒,现场逃生混乱,给救援 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出动,从两栋高楼中成 功疏散31名施工人员,大火共造成42人受伤,经济损失约600 万元人民币。 2009年8月10日下午三时许,香港旺角嘉禾大厦的五级火被 救熄,火警中两名消防员殉职。火警在今早九时许发生,焚烧 了近六个小时。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旺角嘉禾大厦发生5 级大火,已造成4人死亡,包括两名消防员殉职,另有57人 受伤。这起火灾在今早9时许发生,大火焚烧了近6个小时, 期间消防员要升起云梯,将在窗前求救的市民逐一救下,另有 消防员入内拯救,以及自邻近天台入内搜救。香港消防处称, 出事的大厦楼高15层,起火的是阁楼的一间夜总会,消防在 9时25分接报,3分钟后抵达火场,现场已是浓烟密布,消防 在9时45分将火警升为三级,10时23分将火警升为四级, 但在派出逾2百名消防员、40辆消防车救火后,火警仍然未 受控,于是在12时16分,将火警升为5级,直到下午3时

城市管理学论文

《城市管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环境管理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姓名:张 学号: 092520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年级、班组:09 指导教师: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重要的一个标志体现在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然而在一系列的增长的背后,也给我国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在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道路上,应该怎么管理,采取何种对策,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环境问题管理 引言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所承载的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城市环境的内容也更趋繁杂,既包括以自然因素或生物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生产环境,还包括以人们居住、生活为核心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环境管理是对于复杂巨系统的综合管理,在管理方式上是专业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互补,在管理手段上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微观市场调节的有效融合。如何使这一复杂系统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成为城市运行和管理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空气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一般占 80%以上,很多已经超过90%。煤含硫和灰分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严峻。(二)水污染严重 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 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 1 亿多吨,这些污水有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 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 (三)城市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是我国除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的第三大环境公害。在城市,它有上升为第一大环境公害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声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调查证明,地区的音每上升一分贝,该区域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 3%。同时,噪音还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噪音也影响休息和睡眠,造成疲惫和劳倦。因此,控制噪音污染,实际就是在捍卫有声世界的尊严。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处于中等噪声污染水平,全国209个省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处在 43.6~66.6分贝之间。城市噪声污染投诉在各类环境污染投诉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四)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目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状况(几个主要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最原始的乡村城堡阶段(以城为主) 1、时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夏朝初期)的过渡时期,部落联盟阶段。 2、《轩辕本纪》:“黄帝筑城邑,造五城。”《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淮南子》:“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 3、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 4、特点:与一般的村落有某些区别,但其生产与生活状况又与乡村无明显的差异。 二、城、市分离(发展)阶段 1、时间:始于夏,迄于西周前期。 2、城:对外具有防御性作用,对内具有政治中心职能。市:固定的生产物的交换场所。 3、特点:“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单概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其性质、功能等相互有别。 三、城、市合一阶段 1、时间:西周至春秋时期。 2、《周礼·地官》:“大市,日昃而市。” 《韩非子·爱臣》:“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羽虽众,不得臣士卒”。 3、作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中心。 4、特点: a.行政、生产、文化、居住、交通等系统开始在空间统一。

b.城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工肆之人” c.政区的划分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 d.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城市的性质 1.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城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统治阶级用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 ----傅筑夫 2.中国古代城市是“城”与“市”从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的复合体。 3.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 4.城市代表一种不同于乡村生活方式的经济生活。 2)美国城市发展特点 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型性和典型性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很少受外来的、不确定的因素的干扰。 ?美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市场经济对城市化的影响直接而强烈;在国家的每一个经济转型期,城市的作用都非常明显。 ?美国城市发展史说明:新的资源、技术和商业组织即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产物:新的技术、资源、商业组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边疆城市化时期 1、16世纪前北美已有许多小的印第安人聚落。 2、但美国最初那些较大的城镇都是作为欧洲经济前哨站点而建立的。西班牙

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 0.引言 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危害、经济严重损失等,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由于成灾的机理和灾害的载体不同,灾害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土木工程防灾是指针对以土木工程为载体的灾害,通过工程技术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从灾害种类上来区分有:地震、强风、火灾、爆炸、地质灾害、洪水等等;从涉及的学科上来区分,它包括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学科;从其包含的科学问题上来讲,它包括:灾害源的发生机理、灾害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工程结构的抗灾力学分析、工程结构的抗灾性能与现代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的灾害模拟与控制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包含众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防灾,既涉及诸多的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等),又涉及各类科学问题(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拟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同时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

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 1.灾害日趋严重 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一次灾害会导致千百万人乃至上亿人受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惨痛的教训。以我国地震灾害为例,1556年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造成83万人遇难;1976年通海地震,造成1.6万人遇难;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据统计资料,1949~1959年,因灾害死亡人数94 914人,年平均8 629人;1960~196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43084人,年平均5 386人;1978~199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131 511人,年平均6 576人。由此可见灾害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重大自然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和严重性,它往往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中,自然灾害损失占GNP(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比例均很小。如美国灾害损失仅占GNP的0.27%,占财政收入的0.78%;日本灾害损失仅占GNP的0.5%或更低;而我国1949年以来的灾害损失占GDP的5.09%,占财政收入的27%。可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位于灾害频发区。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今后20年,我国将增加城镇人口3.4亿,这是一项人类

城市防灾学论文

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学 (2014—2015第2学期,0153)作业2题目: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及改 善措施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指标分值选题 10分 内容的丰 富度、与课 程的紧密度 20分 基本概念、 理论的应 用能力及 文字表述 能力 25分 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 20分 组织语言的逻 辑性及条理性 15分 对作业的 态度及规范 要求 10分 总分 百分制 教师评分

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 施 摘要: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因此林立的高层建筑,是适应上海的社会发展的必需。然而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救助困难。但其公众防火观念淡薄,高层建筑防火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 关键词:高层建筑;上海;火灾;防灾意识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数目不断增长,建筑高度也不断攀升。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城市繁荣进步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人们工作、居住在高层建筑。但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上升。 而上海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比较稀缺,因此便更倾向于建筑向上发展来释放城市空间。目前,上海是全国拥有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5]中国《高规》(JGJ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据上海统计年鉴,截至2013年,上海市8层及以上高层建筑多达36055幢,建筑面积34678万平方米;11层及以上高层建筑多达31018幢,建筑面积31304万平方米;20层以上高层建筑多达6266幢,建筑面积12272万平方米;30层以上高层建筑多达1463幢,建筑面积4196万平方米。[6]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在上海市中极大建设,但是在享受高层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高层建筑带来的火灾隐患。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和伤亡是触目惊心的。 2上海市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危害 2.1 上海市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2.1.1 细节引发火灾 无论2008年上海商学院女生公寓因热得快引发火灾4人死亡,还是2010年上海静安教师公寓由于工人为建筑安装易燃性的保温层火花溅落最终导致58人死亡的重大火灾,或者2012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侯家路的一栋砖木结构房屋因电气老化引发火灾,最初的原因都是一些细小乃至被我们疏忽的事件。其根本原因是公众防火意识欠缺。 2.1.2 火势蔓延迅猛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等竖向井道多,发生火灾时,容易

城市防灾学思考题

城市防灾学思考题

城市防灾学思考题 1.汶川地震的原因,危害,教训? 答:原因: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危害:一是人员伤亡惨重。截至七月十九日,四川省遇难人数达到六万九千一百九十七人,失踪一万八千二百二十二人,受伤三十七万四千一百七十六人。二是房屋大面积坍塌。倒塌房屋

778.91万间,损坏房屋2459万间。北川县城、汶川映秀等一些城镇几乎夷为平地。三是基础设施严重损毁。震中地区周围的16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6条铁路受损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四是次生灾害多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频发,阻塞江河形成较大堰塞胡35处,2473座水库一度出现不同程度险情。五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64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度停产,其中四川5610个。机关、学校、医院等严重受损。部分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毁,因灾损失畜禽达4462万头(只)。 教训:最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全人类都要根本转变地震预报战略观念”,就是“地震可报,人人有责”,就是群众必须有防灾意识、防灾知识、防灾技能,明白对地震之类强烈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自己应该参与、能够参与、必须参与!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群测群防”。其实应该反思的不只是中国地震局,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从领导到群众都要参与这一反思工作。反思的主题应该是:地震是不能报还是不去报?!地震是可以预报的,这一领域是大有希望的。地震预报问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4

浅谈高层火灾的特点、救援及防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郭樟根 2013-06-08

前言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一直致力于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高层建筑存在的许多隐患,尤其是火灾这方面。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我们在火灾中付出过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消防安全管理供水措施疏散通道 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1.1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容易扩大 1.1.1 烟囱效应 高层建筑向高空发展,竖直高度大,含有较多的竖井,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火势蔓延。我们要知道火势竖向蔓延速度是横向蔓延速度的5倍,所以所有的竖井就像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大楼的火灾形成立体大火。 1.1.2 可燃物多 高层建筑多为办公楼、酒店,其中有大量物品是可燃的,一旦着火,火势迅速蔓延。而且这些可燃物中大部分都为有机物,燃烧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影响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1.1.3 风力作用 高层建筑所承受的巨大风力也是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具实测建筑物在10m处高时,风速一般为5m/s,而在90m高处,风速能够达到15m/s。所以高层建筑高处强大的风力因素会让小火源迅速扩大,成为火灾。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防灾减灾课程论文荆州市潜在自然灾害及其设计上的对应 学生 学号 专业 课程老师 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减灾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摘要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11°15'~114°05',北纬29°26'~31°37'。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荆州市内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在荆州境内沿荆江、汉江、东荆河等大河沿岸,由于河流泛滥影响,使洪水灾害成为其主要的自然灾害。荆州市属于长江中下游江汉地震带,故地震也是潜在的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下文将基于城市防灾减灾的理论基础来阐述荆州市防洪防震的设计上对应。 关键词:荆州市,防洪,防震,城市防灾减灾 1从1998年特大洪灾看荆州市的防洪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这是自1954年以来长江流域的又一次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其特点是水量并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历史最高,持续时间最长.长江中游的荆州市沙市至湖口段,除汉口、黄石两站外,其余各站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很多地段水位超过1954年水位1 m以上,持续高水位(超紧急水位)达70 d之久,为长江洪水历史之罕见。 1.1长江洪患的症结何在 从灾害物理学角度看,洪灾是一种界面致灾,它发生于大气圈与岩石圈交界面上。因此,洪灾是大气圈与岩石圈(当然还有生物圈的参与)相互作用和耦合的产物。气象因素是洪水形成的条件,而地学因素才是洪灾的形成条件,前者控制着成灾的时间,后者决定着成灾的地点。 长江的防洪史实质就是一部筑堤史,直至今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险就险在荆江河段不可逆转的地上悬河局势和洪水位的不断攀升。这一巨大的威胁,正是人们长期筑堤所带来的。2 000 a以前,荆江洪水位一直处于十分平稳的状态;2 000 a BP~1 000 a BP开始缓慢地上升,平均上升速率达1.4 mm/a;1 000~500 a BP 洪水位上升明显加快,速率达4.0 mm/a; 500 a BP以来,加速上升,近200 a以来几乎呈直线上升,速率达27.0mm/a[5]。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2010年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说明:问答题请一定展开,否则要扣分。 1.什么是城市经济?它有哪些特征?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的特征 1.以工商业为主体 2.以地域空间为组织形式 3.聚集性和高效性 4.开放性和网络性 5.综合性的经济。城市的经济门类多、行业全、设施齐。 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其一,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 其二,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核心支柱 其三,加深了社会分工,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四,对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另外,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从今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哪些? 城市化就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比例不断增加,非农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不断集聚或扩散,非农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动态演变过程。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单一测度方法主要包括:人口比重测度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和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 人口比重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采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法,主要是城市成长力系数测度法以及城市度测量法 3.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当代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征? 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特征) ①时间上: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 ②空间上:地域推进——由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③质态上:性状与结构变动——在城市性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④量态上:数量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即,初级阶段:大城市数量较少,中小城市较多; 中级阶段:大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城市较多; 高级阶段:大城市数量稳定,中小城市较多。 二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什么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地方化经济:主要指同一行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的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或者当经济对企业和行业而言都是外部经济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聚集经济的两种类型。其中,地方化经济是一种行业的集聚经济,城市化经济是

防灾规划

第一节 1、灾害的属性分类法(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方法)是如何对灾害进行分类的? ①内乱②干旱和饥荒③地球物理灾害④水文气象灾害⑤5、火灾和传染病 2、什么叫做自然性灾害? 由于自然物质内部的自然运动引起的灾害 3、什么叫做条件性灾害? 必备一定条件引起的灾害。如火灾,即拥有火源、可燃物及助燃气体才会发生的灾害。 4、什么叫做行为性灾害? 人的有意无意引发的灾害 5、人为灾害是如何对灾害进行分类的? 人为灾害按产生原因可分为,失误、不解、故意和战争。按灾害性质分类,可分为,污染、爆炸、火灾和战争。 6、学习“城市防灾学”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除内乱、干旱和饥荒之外的各种灾害,占灾害总数的70.8%,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23.15%。这些灾害是可控的,学习城市防灾学,掌握城市防灾减灾的方法,使人类少受70%的灾害影响,使占受灾总人数4\1的人免于死亡灾害。 7、滑坡是如何分类的? ①按滑坡物质分为土体滑坡和岩体滑坡 ②按滑坡物体积分为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和特大型滑坡 ③按滑移物厚度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和极深层滑坡 8、什么叫做“重大火灾”? 死亡达3人,重伤10人,受灾30户,经济损失30万元的称为重大火灾 9、什么叫做“特大火灾”? 死亡达10人,重伤50人,受灾50户,经济损失100万元的称为特大火灾 10、我国的“减灾原则”是什么? 防火原则: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抗震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减灾原则:防抗救减 11、城市防灾减灾的对象和对策是什么? 城市防灾减灾的对象是:地球物理灾害,水文气象灾害和火灾。 城市防灾减灾的对策是:减少失误,控制条件,研究规律,采取措施。 12、试举例说明人类在灾害面前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灾害具有可控性和可防性。

市政管理学论文

市政管理学论文

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运行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站在新的起点,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在城市化进程十字路口的中国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重新发现城市运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成为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化一度被异化为上工程建设项目、修大楼大桥、建大广场大马路这些最具“显示度”的、以钢筋水泥消耗量为重要指标的外延式城市发展之路。城市发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更多的高楼大厦、广场桥梁,堆砌更多的钢筋水泥。城市发展最终还是为了通过更高效的城市运行更好的服务市民。随着城市运行工作逐步走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城市管理中长期所诟病的“重规划建设、轻运行管理”正在开始得到改善。 二、重新审视城市管理 要更好理解城市运行,有必要对我们所熟知的城市管理做进一步的审视。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三、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运行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建设是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运行就是指与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相关的各项事宜,主要包括对城市公共设施及其所承载服务的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城市运行,服务市民。城市设施在规划、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方能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专业设计及地方立法行为,城市建设是一种以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行为,城市运行则是政府、市场与社会围绕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各要素共同作用于城市而产生的所有动态过程。 城市中就每个具体建设项目而言,从规划到建设完工移交运行管理部门,其时间周期是有限的,管理对象和范围也相对明确和具体。而运行管理从时间上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