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修复可行性报告

土壤修复可行性报告

土壤修复可行性报告
土壤修复可行性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土壤修复可行性报告

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土壤修复装备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

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

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

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议书

土壤修复装备项目申请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资金申请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节能评估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市场研究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商业计划书

土壤修复装备项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土壤修复装备项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总论

第一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概况

1.1.1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名称

1.1.2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设单位

1.1.3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性质

1.1.6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土壤修复装备项目编辑依据

1.2.2土壤修复装备项目编制原则

1.3土壤修复装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土壤修复装备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背景

2.1.1土壤修复装备项目产品背景

2.1.2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必要性

2.2.1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土壤修复装备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土壤修复装备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土壤修复装备项目选址

5.1.1土壤修复装备项目建设地点

5.1.2土壤修复装备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篇二:土壤修复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甲级资质

土壤修复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甲级

资质

国统调查报告网(即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拥有10

余年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经验,拥有一批高素质编写团队,卓立打造一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平台为各界提供专业

可行的报告(注:可出具各类项目的甲级资质)。

项目可行性报告用途(企业投融资、国家发改委立项、银行贷款申请、申请进口设备免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政府资金项目申报)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

第一章土壤修复设备项目总论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精心整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小组成员: 一、修复目标 一定区域内植被覆盖率95%以上,蜈蚣草种植2亩、黑麦草种植2亩、向日葵种植3亩、本土植物3亩。 (容量、1 2 1个,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 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 采样、土壤采样样品流转、运输中防损、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制样工具及容器、制样程序、风干、细磨样品、样品分装、样品保存。 五、土壤分析测定 1、测定项目 2 准确称取ρ1.19g/ml15mLHNO3ρ1.42g/ml10mlHF ρ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最后加入ρ1.67g/ml 冒尽。土壤分解物应呈白色或淡黄色) 斜坩埚时呈不流动的粘稠状。用稀酸溶液冲洗内壁及坩埚盖,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定容至100ml最终体积 3 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 六、土壤环境质量 1 I 他保护地区 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2、区块划分 特重污染区:采用淋洗法进行修复试验。 重污染区:采用螯合剂植物修复

一般污染区:采用富集性能好的植物 轻度污染区:采用本土现有植物修复 3、设计方案 4、田间管理 3次打药10 5、植物修复的栽植方案 式分片区开展种植。 1、施肥 2 ①、②、 3 ①、乔木栽植结束后做好管理。②、及 5cm1-2 5-10/m2,35-10g/m2,另早春及早秋应 6-7cm 4-10211月至31

放射性污染土壤的微波固化工艺及其效应评价

目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α污染土壤的来源 (2) 1.2.2放射性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 (5) 1.2.3玻璃固化技术在放射性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6) 1.3微波烧结技术在放射性废物处理及土壤治理中的应用 (9) 1.4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2) 1.4.1研究目标 (12) 1.4.2主要研究内容 (12) 1.4.3研究方法 (13) 1.4.4拟采取的研究技术路线 (14) 2 土壤的微波烧结技术及表征 (16) 2.1土壤基玻璃固化体的烧结工艺 (16) 2.1.1实验原料选取及准备 (16) 2.1.2仪器设备 (20) 2.1.3制备过程 (21) 2.1.4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23) 2.1.5结果分析与讨论 (23) 2.2本章小结 (27) 3 模拟三价锕系核素(An3+)污染土壤的微波固化研究 (29) 3.1模拟放射性土壤的高非晶率 (29) 3.1.1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29) 3.1.2结果讨论 (30) 3.2土壤固化体的高固溶度 (33) 3.2.1样品的制备 (33) 3.2.2表征方法 (35) 3.2.3结果与讨论 (35) 3.3本章小结 (39) 4 放射性污染土壤玻璃固化体的密度及显气孔率测试 (40) 4.1玻璃固化体的密度及气孔率的测试 (40)

4.2结果与讨论 (40) 4.3本章小结 (44) 5 放射性污染土壤玻璃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45) 5.1实验的仪器设备 (45) 5.2土壤固化体的浸出实验 (47) 5.3土壤固化体的抗浸出性能分析 (48) 5.4本章小结 (51) 6 主要结论、创新点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52) 6.1主要结论 (52) 6.2主要创新点 (53) 6.3论文的不足及后续工作的建议 (53) 参考文献 (54) 致谢 (6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2)

土壤修复技术及优缺点

土壤修复技术及优缺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可以通过径流、淋失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可能直接毒害植物或通过食物链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污染,其具体治理措施不完全相同,目前,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工程措施,物理化学方法,植物修复方法以及微生物修复方法。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重金属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从而使农产品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深耕翻土用于轻度污染的土壤,而客土和换土则是用于重污染区的常见方法,在这方面日本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工程措施是比较经典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它具有彻底、稳定的优点,但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破坏土体结构,引起土壤肥力下降,并且还要对换出的污土进行堆放或处理。 物理化学方法是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也是最为成熟工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电动修复技术和电热修复技术等。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通过固态形式在物理上隔离污染物或者将污染物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从而降低污染物质的毒害程度。如通过施加水泥等固化土壤重金属的固化修复技术,或向土壤投入无机或有机改良剂,改变土壤的

土壤修复方法

一、土壤修复的方法 受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修复降低其风险或危害,恢复其功能,但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土壤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一般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3类方法。由于土壤污染的复杂性,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技术。 1、生物修复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点:(1)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环境,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保持不变甚至优于原有的性质。(2)污染物降解完全,可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完全无害的无机物(C02和H20等),没有二次污染问题。(3)处理形式多样,可就地处理,操作相对简单,如受污染土壤位于建筑物或公路下面不能挖掘和搬出时,可采取生物修复技术。(4)处理成本大幅低于热处理及物理化学方法,其处理费用约为热处理费用的1/3-1/4。20世纪80年代末采用热处理(物理法)或填埋处理污染土壤每立方码(0.765m3)需200—800美元,而用生物修复技术仅需75~200美元。(5)应用广泛,

可处理各种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如石油场地、化工场地、农业土地等,无论小面积或大面积污染均可应用,并可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2、物理修复是指通过各种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或分离的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客土法、热脱附、土壤气相抽提、机械通风等。优点是修复效率高、速度快;缺点是修复费用高、修复效果不尽人意、往往成本偏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 3、化学修复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对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氧化还原、鳌合或沉淀等化学反应,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或毒性的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淋洗、氧化还原等。优点是修复效率较高、速度相对较快;缺点是修复费用高、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因添加化学药剂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4、一种新型的生物修复技术-生态堆多进程生物修复技术 生态堆是迈科珍生物公司研发的专门针对有机物污染土地生物修复的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转化,能够低成本、高效率、持久性的修复污染土壤。 本技术是获得专利的多进程生物处理技术,已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包括关键工艺、修复制剂、配套设备等核心

土壤修复方案

长春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原址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方案 吉林省旭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六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项目背景 在长春市政府、长春市卫生局和长春市环保局的共同支持下,由长春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长春市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并于2006年12月正式投产,使长春市成为全国不多的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的几个城市之一。项目的医疗垃圾焚烧设施主要用于处理长春市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用废弃物,解决了长春市现有医疗垃圾焚烧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 该项目原址位于长春市宽城区兴隆山镇西村小梁家屯东2km、兴华村腰黄家烧锅西南2km处。处于长东北核心区内,按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总体规划,原址分别属于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商业用地和城市道路用地,而且800m范围内还有居民,因此,原厂址已不符合长春市及高新区整体规划要求,制约了长东北核心区经济发展。根据《市政专题会议纪要》的精神,2014年启动了迁建选址工作,迁建项目选址位于长春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市北湖科技开发区长东北核心隆北村张家粉房屯,原厂址不再生产。 由于长春市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生产经营时间长,企业迁出后所遗留的场地可能存在重金属、总石油及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其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地下水、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场地正常生产建设活动,防止场地功能置换带来新的环境问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6月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200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号)、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月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2014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及环境保护部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等文件要求,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建设部门,对于拟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企业场地,未按有关规定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 (2)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土壤污染治理 (7) 修复技术 (9) 热力学修复 (9)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焚烧法 (10) 土地填埋法 (10) 化学淋洗 (10) 堆肥法 (10) 植物修复 (10) 渗透反应墙 (10)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 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 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 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 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 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 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 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 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 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 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 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 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 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 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 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容量是针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而言的。它是指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

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4年6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一)工程背景概述 (1) (二)污染土治理的一般方法 (6) (三)重点关注治理方法 (9) 1、换土技术 (9) 2、固化/稳定化(S/S)技术 (11) 3、化学淋洗技术 (12) 4、植物修复技术 (16) 二、项目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20) (一)项目目标 (20) (二)研究内容 (20) (三)关键技术 (21) 三、技术路线方案、课题分解 (22) 四、组织方式及分工 (24) (一)科研项目工作措施 (24) (二)现场组织措施 (25) 参考文献 (25)

一、项目概述 (一)工程背景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和围绕着城市的工业设施健全,城市周边土壤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空气粉尘所携带大量污染物,雨水对城市区域的冲刷携带的污染物最终会汇聚到土壤中和河道中。这些堆积的污染物会很容易地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食物链再一次进入到人体,危害健康。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地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多是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另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毒害性、累积性、长期性、多样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被污染的土壤通过地下水或生物富集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健康。 出于历史原因,中国土壤污染主体大多是各类国有工厂,经过多轮的改制重组,很多工厂产权归属关系已经多次变化,即便产权明晰的,也很难有能力再去支付高额的土壤修复费用。因此,“谁污染,谁治理”这一环保行业的通行准则,在土壤修复行业根本行不通。目

土壤修复

原创:从律师实务的角度解读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上海浦瑞律师事务所胡宏辉合伙人 上海得勤律师事务所李晨合伙人 2009年12月环保部推出了《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今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进行了铺垫,并指明了场地修复产业和市场的前景。本文作者作为长期关注和从事建筑房地产及其有关环境修复的法律工作者,对该暂行办法进行了研究并从律师实务角度提出解读意见,以供已进行或将进行土壤修复的相关企业参考。 1、对污染场地的定义:该办法规定的污染场地只有三种,关键词其一是“有毒有害物质”,其二是“有害废弃物”,其三是“矿山开采”。也就是说一般的工厂企业可能不包括在污染场地内,房地产开发商在受让有关土地使用权时可能对土地使用权的来源和历史情况需要作更为深入和谨慎的调查。 2、适用范围。该法确定的需要进行土壤修复的情况是指土地使用权变更或者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因此可以理解为在土地进行流转时才需要对土壤污染进行管理。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使用权人没有变更的情况下,污染治理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原厂区内建办公室、宿舍或者食堂等,因此将来的立法和修法过程中可能对土地使用权和利用方式未发生变更时的有关人体健康的新建扩建工程也需要做相应的场地污染调查和修复。 3、污染责任人是污染人或土地使用权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在可能污染场地转让前没有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估的情况下,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调查和修复费用,在此需要提醒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的是,在受让可能污染的场地时需注意两点,其一是对转让土地进行环境尽职调查,其二是对场地污染的后续治理、费用承担以及违约责任等在有关合同中作出合理的、详细的约定,必要时还需在合同中专门制定环境修复的章节。

土壤修复主要技术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目前理论上可行的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综合修复技术等几大类,部分修复技术已进入现场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污染土壤实施修复,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促进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主要集中于可降解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两个方面。 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类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不同分类。 (1)按修复位置分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指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治理的过程,对土壤没有太大扰动。优点是比

较经济有效,就地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减毒,无须建设昂贵的地面环境工程基础设施和远程运输,操作维护较简单。此外,原位修复技术可以对深层次土壤污染进行修复;缺点是较难控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异位修复技术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修复的过程。异位修复又分为原地处理和异地处理两种,原地处理指发生在原地的对挖掘出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异地处理指将挖掘出的土壤运至另一地点进行处理的过程。异位修复技术优点是对处理过程的条件控制较好,与污染物接触较好,容易控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排放;缺点是在处理之前需要挖土和运输,会影响处理过的土壤再使用,且费用通常较高。 (2)按操作原理分 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污染物或污染介质的物理或化学特性,以破坏(如改变化学性质)、分离或固化污染物,具有实时周期短、可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等优点,但均存在处理成本高,处理工程偏大的缺点。微生物修复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脂肪酸和生物体等无毒物质的修复过程。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自身对污染物的吸收、固定、转化和积累功能,以及通过为根

福岛事故后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及启示

54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EXPERT VIEWS 专家论坛 土壤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之后,有多种修复方法,如铲土去污法、深翻客土法、悬土移除法、植物修复和农业化学法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放射性土壤污染修复方法特点,还就福岛事故后所采取的土壤修复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就对我国的放射性土壤污染修复的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福岛事故后土壤放射性污染修复及启示 文/环境保护部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张 琼 陈金融 张春明 王亮 在我国,由于核工业的发展和核技术在工业、农业、能源、军事、交通,医疗卫生等领域内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性核素污染成为当今难以治理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放射性核素进入土壤后,不仅通过食物链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也给人们清除这些核素造成困难,尤其是土壤中大面积存在,其清除工作更为困难。本文将对这些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简介福岛事故后所采取的修复措施。 放射性土壤修复方法 放射性土壤修复方法较多,如铲土去污法,即移去表层土;深翻客土或者覆盖客土法,就是在污染土壤上面覆盖新的未受污染的土壤,重新建立生态系统;农业化学法,用钾盐来阻止核污染中的铯-137的吸收;除此之外还有悬土移除法、植物修复法、膜剥离法、电化法、磁化法、 沉淀法、土壤清洗、离子交换法、螯合剂浸取法、絮凝技术法、反渗透超滤法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有的是技术不太成熟;有的通常需要巨额的花费,成本太高;有的不太适用大面积低剂量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容易破坏污染土壤的结构和土质,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成本低,无污染,但存在去污效率低下等特点。在选用过程中必须分析土壤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或者几种方法并存,争取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获取最大的去除效率。在此简要介绍几种放射性土壤污 染后的去污方法。 (1)隔离限制 对暂不具备清污条件且对人类生活有严重影响的污染地区,使用隔离栏和栅栏与外界隔离,以限制人员进入和防止人员进入并受到放射性危害。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且隔离的土地无法进行再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17页]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编制指南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信息表 (2) 二、项目概述 (3) (一)项目背景 (3) (二)立项的必要性 (3) 三、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4) 四、土壤污染调查和污染问题识别 (5) (一)土壤污染问题识别 (5) (二)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 (5) 五、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目标 (5) (一)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目标 (5) (二)土壤治理修复范围 (6) 六、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方案 (6) (一)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6) (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比选 (6) (三)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程方案 (7) (四)质量控制 (8) 七、项目管理组织与实施 (9) (一)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9) (二)组织与进度安排 (9) (三)项目招标 (10) (四)项目监理 (10) 八、经费估算及资金筹措 (10) (一)经费估算 (10) (二)经费使用计划 (11) (三)资金筹措 (11)

九、效益分析 (11) 十、项目风险分析 (11) (一)政策风险 (11) (二)技术风险 (12) (三)资金风险 (12) (四)项目管理风险 (12) 十一、编制附件、附图 (12) (一)附件 (12) (二)附图 (12)

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修改稿)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和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通知》(环发[2013]46号)的要求,各地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为指导各地编制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规范《实施方案》的内容、格式与编制深度,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已被污染的耕地仍继续作为农用地的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案 小组成员: 一、修复目标 一定区域内植被覆盖率95%以上,蜈蚣草种植2亩、黑麦草种植2亩、向日葵种植3亩、本土植物3亩。 二、修复必要性 随着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的大量排放,污水的农业灌溉,土地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农作物的生产物,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由于重金属对植物危害的表现常常现象不明显,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且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治理也比较困难。 三、实施内容 根据区域内重金属污染区的地形地貌因子(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容量、分散系数、初始入渗速度、孔隙度)、土壤化学性质(酸碱度、水溶性钙含量、氮磷钾含量)、生物因子(酶活性、微生物总量、呼吸强度)等指标判定影响区域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及相关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研究技术等相关资料确定总体思路。 四、方案具体实施调查 1、现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图 针对示范区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测量:确实示范区地形、地貌、面积、形状、地面坡度、覆土厚度、土层物质组成、灌溉条件、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生物因子等指标。绘制示范区草图。 2、现状监测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将示范区划分为近乎等面积的四个区块,在每个区块中心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采样点1个,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3、采样器具准备

工具类:铁锹、铁铲、圆状取土钻、螺旋取土钻、竹片以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等。器材类、GPS、罗盘、照相机、卷尺、铝盒、样品袋、样品箱等。 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铅笔、资料夹等。 4、监测项目镉、砷、铅、锌 采样、土壤采样样品流转、运输中防损、样品交接、样品制备、制样工具及容器、制样程序、风干、细磨样品、样品分装、样品保存。 五、土壤分析测定 1、测定项目 镉、铅、砷、锌 2、样品处理 普通酸分解法 准确称取g(准确到mg以下都与此相同)风干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几滴水润湿后,加入10 mLHClρml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蒸发至约剩5 ml时加入15 mLHNO3ρml继续加热蒸至近粘稠状,加入10 ml HFρml并继续加热,为了达到良好的除硅效果应经常摇动坩埚。最后加入5 ml HClO4ρml并加热至白烟冒尽。对于含有机质较多的土样应在加入HClO4之后加盖消解,土壤分解物应呈白色或淡黄色(含铁较高的土壤)倾斜坩埚时呈不流动的粘稠状。用稀酸溶液冲洗内壁及坩埚盖,温热溶解残渣冷却后,定容至100 ml或50 ml 最终体积依待测成分的含量而定。 3、分析方法 标准方法(即仲裁方法)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选配的分析方法 六、土壤环境质量 1、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土壤修复方案(1)(完整版)

湿地公园土壤修复方案

一、土壤背景资料 1、土壤及降雨蒸发量本底数据 据xx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数据显示,xx国家湿地公园内表层土壤类型不多,主要发育着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几个土类。 黑土:平均有机质含量 4.81%,pH为7.2,呈微碱性。全氮0.17-0.27%、全磷0.12-0.16%、全钾1.7-2.9%,属于潜在肥力最高的土壤,但在湿地公园中分布面积不大。 黑钙土:有机质含量为3.28-3.89%,pH为8.2,在湿地公园中分布面积较大。 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很低,为2-3.2%左右。水的矿化度较高,土壤盐碱化逐年加重,在湿地公园中分布面积最大。 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48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638.1mm,5-7月蒸发量最高,约占全年蒸发量的1/3。 据xx农技推广站2011年文章《xx市土壤养分状况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数据显示,本地区土壤pH值为6.9~8.5,有机质为2.5~3.03%,速效氮123~144,速效磷17.1~32.6,速效钾为95.6~233(1984至2010年调查数据)。 以上本底数据表明该地区农田表土及园区内原有表层土基本理

化性质满足一般绿化种植要求,若将园区内该种理化性质的表土开挖后加以保护,可基本满足日后的绿化需求。 2、xx湿地公园人工山体土壤本底调查 2015年6月25日,在xx的带领下,我公司在该湿地公园进行了基本情况的摸底,实际采集土壤样品6个进行检测分析。土壤样品1~6号分别由山顶至山脚,采样深度30cm,约每10m高度采集一个混合样品(每个样品为5个以上采样点混合至最终不少于500g)。检测结果如下: 样号样品源PH EC mS/cm 有机质 % 全盐 量 g/kg 速效氮 m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土样 1 >40m山体9.5 0.321 0.48 2 1.42 7.0 3 4.60 84.58 2 30-40m山体9.6 0.329 0.44 3 1.40 13.68 5.02 85.05 3 20-30m山体9.8 0.299 0.550 1.39 15.21 6.41 123.99 4 10-20m山体9.8 0.33 5 0.564 1.44 14.25 6.70 100.71 5 0-10m山体9.8 0.341 0.498 1.50 15.80 6.34 91.91 6 山脚10.2 0.598 0.304 2.43 13.94 7.44 81.25 一般种植要求* 5.5~ 8.3 0.15~ 1.2 ≥1.2 ≤ 1.0* ≥40 ≥8 ≥60 注*:盐碱地耐盐植物土壤全盐量要求≤1.8 g/kg *根据住建部CJ/T 340-2011 绿化种植土壤《绿化种植土壤》标准 所测人工山体土壤碱性较为严重,EC值处于合理范围,土壤有 机质、速效氮及速效磷较为匮乏,速效钾不缺。山体自上而下的盐分、碱性呈加重趋势。与林业设计院土壤本底调查及肇东农技推广站文章中土壤调查土壤结果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A.xx地区位于xx平原东部地区,属于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土集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总3页)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为“工业的血液”。近些年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潜伏期厂,涉及面广,有研究者将其比喻为“化学定时炸弹”,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石油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其组成复杂,含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如卤代烃、苯系物、苯胺类、菲、苯并[a]芘等)。土壤作为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基础,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参与转化、迁移和积累等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土壤安全事关人类食品安全。石油一旦进人土壤,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根据已公布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告》显示,我国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其中,有机类污染物,尤其是石油污染物已成为导致土壤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在我国,勘探和开发的油气田有4 0 0多个,覆盖面积达 3. 2 X 105 km2,其中约4. 8 X 106 hm2 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我国部分油田周边石油污染状况,其周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 TPH ) 质量分数已经远远超过临界值500 mg/kg,对人居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石油污染土壤形势严峻,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土壤石油污染:是指原油和石油产品在开采、运输、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进入到土壤环境,其数量和速度超多土壤自净作用的速度,打破了它在土壤环境中的自然动态平衡,使其累积过程占据优势,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的失调和土壤质量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的现象。 石油进入土壤的途径: ?石油的泄露和溢油: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 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与这些设施附件的地面;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业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发生井喷或泄露,也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 ?含油固、液体废气无的随意处置: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油、天然气的开采过 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的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 ?含油污水的灌溉和农用药剂的使用: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如果不加以回收处理,直 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湾,会污染水体,该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则会导致土壤污染,另外某些农用药剂也会污染土壤。 ?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的有机物污染,另外大气沉降也会导 致土壤污染。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石油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方法:

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及评价

第37卷第1期 2018年2月 四川环境 SICHUAN ENVIRONMENT Vol. 37,N〇. 1 February 2018 .综述. 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及评价 谢广智,骆枫,林力,祝杰,李振臣,陈先林,李文钰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成都610213) 摘要:核工业发展带来的放射性污染土壤问题对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的严重威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现有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做系统梳理,就原理、应用和主要优劣势作简要介绍和评述。同时,建立综合评价矩阵进行系统对比,以期为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放射性;土壤污染;修复;评价矩阵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644(2018)01^0164-05 Summary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covery Techniques of the Radioactive Contaminated Soil XIE G uang-zhi, LUO Feng, LIN L i,ZHU Jie, LI Z hen-chen, CHEN X ian-lin, LI W en-yu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Chengdu610213 , China )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industry brings problem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ed soil which has attracted highly attention due to the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food safety, human health and the threa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recovery techniques of the radioactive contaminated soil, and briefly introduced and commented on their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meanwhile, established synthetic evaluation matrix to compare,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recovery works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soil. Keywords :Radioactive;contaminated soil;recovery;evaluation matrix 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依赖的最基本、最广泛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中90%污 染物的最终受体。2013年,环保部调查显示我国 土壤总超标率高达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例分别为11.2%、2.3%、1.5% 和1.1%。2014年,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我国首部 《土地整治蓝皮书》显示,我国受到中度、重度污 染耕地达5 0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1]。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国务院于2016年正式向社会 公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在2020 年底前进一步查明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影响,并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 风险的核心任务。目前基于土壤污染类型的调研和 修复工作重点为无机重金属污染和有机化合物污 染。而在核工业发展初期,对放射性污染的管控尚未引起广泛重视,也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规范管 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部分核设施周围的土壤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的历史遗留问题。现阶 段,国家在《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中对放射性污染的治理 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放射性污染土壤修 复工作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全面推进具有十分重 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将对现有放射性污 染土壤修复方法做简要介绍和评述,并建立综合评 价矩阵进行系统对比。 1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概述放射性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主要借鉴无机重金 属污染土壤治理的技术经验,并结合其自身特殊性 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现有的修复方法一 收稿日期=2017-11-13 作者简介:谢广智(1973 -),男,四川新都人,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专业,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三废治理研究工作。

土壤修复方案

湿地公园土壤修复方案 一、土壤背景资料 1、土壤及降雨蒸发量本底数据 据xx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数据显示,xx国家湿地公园内表层土壤类型不多,主要发育着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几个土类。 黑土:平均有机质含量4.81%,pH为7.2,呈微碱性。全氮0.17-0.27%、全磷0.12-0.16%、全钾1.7-2.9%,属于潜在肥力最高的土壤,但在湿地公园中分布面积不大。 黑钙土:有机质含量为3.28-3.89%,pH为8.2,在湿地公园中分布面积较大。 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很低,为2-3.2%左右。水的矿化度较高,土壤盐碱化逐年加重,在湿地公园中分布面积最大。 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48mm,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638.1mm,5-7月蒸发量最高,约占全年蒸发量的1/3。 据xx农技推广站2011年文章《xx市土壤养分状况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数据显示,本地区土壤pH值为6.9~8.5,有机质为2.5~3.03%,速效氮123~144,速效磷17.1~32.6,速效钾为95.6~233(1984至2010年调查数据)。 以上本底数据表明该地区农田表土及园区内原有表层土基本理化性质满足一般绿化种植要求,若将园区内该种理化性质的表土开挖后加以保护,可基本满足日后的绿化需求。 2、xx湿地公园人工山体土壤本底调查 2015年6月25日,在xx的带领下,我公司在该湿地公园进行了基

本情况的摸底,实际采集土壤样品6个进行检测分析。土壤样品1~6号分别由山顶至山脚,采样深度30cm,约每10m高度采集一个混合样品(每个样品为5个以上采样点混合至最终不少于500g)。检测结果如下: 样号样品源PH EC mS/cm 有机质 % 全盐 量 g/kg 速效氮 m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土样 1 >40m山体9.5 0.321 0.48 2 1.42 7.0 3 4.60 84.58 2 30-40m山体9.6 0.329 0.44 3 1.40 13.68 5.02 85.05 3 20-30m山体9.8 0.299 0.550 1.39 15.21 6.41 123.99 4 10-20m山体9.8 0.33 5 0.564 1.44 14.25 6.70 100.71 5 0-10m山体9.8 0.341 0.498 1.50 15.80 6.34 91.91 6 山脚10.2 0.598 0.304 2.43 13.94 7.44 81.25 一般种植要求* 5.5~ 8.3 0.15~ 1.2 ≥1.2 ≤ 1.0* ≥40 ≥8 ≥60 注*:盐碱地耐盐植物土壤全盐量要求≤1.8 g/kg *根据住建部CJ/T 340-2011 绿化种植土壤《绿化种植土壤》标准 所测人工山体土壤碱性较为严重,EC值处于合理范围,土壤有机质、 速效氮及速效磷较为匮乏,速效钾不缺。山体自上而下的盐分、碱性呈加重趋势。与林业设计院土壤本底调查及肇东农技推广站文章中土壤调查土壤结果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A.xx地区位于xx平原东部地区,属于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地区之一。 B. 另两个调查为农田本底土调查,山体土调查中土壤可能来自深挖湖面的深层土壤(2-4m深),原先湖面的农田表土可能深埋在山体内部下方,或用作他用,但不在山体表面。 山体以野生杂草为主,一些种植的乔木已枯死 3、样品检测结论: 据以上采集样品检测结果可知,所采集样品代表的山体土壤酸碱度较差、有机质和氮磷严重不足,土壤结构板结(实地查勘,因雨天限制,并未实际分析)。因此为满足一般绿化种植要求,必须对园区内绿化土壤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全球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来源:环境工程技术学报作者:纪冬丽 【导读】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围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 随着含砷金属矿产的开采与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含砷化学制品及农药的使用、木材防腐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非法倾倒等,使得土壤中砷浓度日益增加,引起了世界围不同程度的土壤砷污染,土壤砷污染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容忽视。土壤砷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据Allaway估算,进入土壤的砷如果只通过植物吸收使其在土壤中消失的时间为100a,因此土壤一旦遭受砷污染其治理难度大且周期长。据统计中国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11.2mg/kg,约为世界平均值(6mg/kg)的2倍,我国土壤砷污染问题更加突出。为此2011年国务院批文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砷列为第一类重点防控污染物。针对土壤砷污染,国外许多学者研究了土壤中砷的污染浓度、污染围及赋存形态等,并开展了修复研究。笔者综合分析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国外土壤砷污染的现状、修复技术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1、土壤砷污染现状 1.1 国外土壤砷污染现状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壤砷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的规定,砷在土壤中的浓度限值为24mg/kg。土壤砷污染来源十分广,主要由一些人为活动导致,包括杀虫剂的使用、除草剂和磷酸盐肥料的施放、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采矿和冶炼、制造业、燃煤、木材保存剂等。欧洲表层土壤中砷浓度的平均值为7.0mg/kg,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砷的背景值差别很大。世界上不同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的砷浓度见表1。 表1 砷污染地区土壤中砷浓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