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范围内适合。

A. 0.5%~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19、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0、将四环素粗品溶于pH2的水中,用氨水调pH4.5—4.6,28-30℃保温,即有四环素沉淀结晶析出。此沉淀方法称为()

A、有机溶剂结晶法

B、等电点法

C、透析结晶法

D、盐析结晶法

21、将配基与可溶性的载体偶联后形成载体-配基复合物,该复合物可选择性地与蛋白质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沉淀出来,此方法称为()

A、亲和沉淀

B、聚合物沉淀

C、金属离子沉淀

D、盐析沉淀

22、在一定的pH和温度下改变离子强度(盐浓度)进行盐析,称作( )

A、KS盐析法

B、β盐析法

C、重复盐析法

D、分部盐析法

23、某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为60%时可完全沉淀。现有该蛋白水溶液10mL,欲使该蛋白完全沉淀,应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mL。

A、10

B、15

C、20

D、25

24、关于非离子多聚物沉淀蛋白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作用是聚合物与生物大分子发生共沉淀作用。

B、由于聚合物有较强的疏水性,使生物大分子脱水而发生沉淀。

C、聚合物与生物大分子之间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D、通过空间位置排斥,使液体中生物大分子被迫挤聚在一起而发生沉淀。

25、关于核酸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核酸提取液中加入氯仿/异戊醇或氯仿/辛醇,振荡一段时间,使核酸在氯仿/水界面上形成凝胶

状沉淀而蛋白质留在水溶液中。

B、在对氨基水杨酸等阴离子化合物存在下,核酸的苯酚水溶液提取液中,蛋白质进入水层,而DNA

和RNA沉淀于苯酚层中被分离除去。

C、在DNA与RNA的混合液中,用异丙醇选择性地沉淀RNA而与留在溶液中的DNA分离。

D、由于核酸都不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在核酸提取液中加入乙醇、异丙醇或2-乙氧基乙醇,使DNA

或RNA沉淀下来。

26、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

27、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操作温度

B.pH值

C.盐的种类

D.离子强度

28、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无机盐的种类

B.pH值和温度

C.pH值和盐的种类

D.温度和离子强度

29、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效果好。

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30、下列关于固相析出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和晶体会同时生成B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结晶

C.和析出速度无关

D.析出速度慢产生的是沉淀

二、填空题

1、Cohn方程logS=β-KsI中,Ks越,β值越,盐析效果越好。

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和。

3、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方法主要有、、、、。

4、根据过滤机理的不同,过滤操作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5、盐析的操作方法有、、。

6、核酸的沉淀方法主要有、、、。

7、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主要靠、等因素稳定。

8、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

9、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10、常用的蛋白质沉析方法有、和。

三、其他题型

1、什么是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

2、针对分离对象而言,生物分离过程有何特点?

3、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各步骤中的单元操作主要有哪些?

4、生物分离过程的选择准则是什么?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谈谈你对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今后发展动向的理解。

6、在进行产品的分离纯化制备之前,为什么要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

7、什么是封头过滤?什么是错流过滤?

8、发酵液预处理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机理有何不同?

9、中性盐沉淀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0、硫酸铵是蛋白质盐析中最常用的盐类,为什么?

电气试验试题

电气试验试题 1.高压试验现场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一地点时,另一端还应派人看守。 2.变更结线或试验结束时,应做到什么? 答:变更结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接地。 3.高压试验工作人员在加压前必须做到哪些? 答: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正确无误,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4.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应做到什么? 答: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核对。 5.现场试验结束应怎样做?

答:现场试验结束,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和清理现场。 6.升压站电气设备介损试验安全措施主要有那些? 答:(1)试验电源应接在升压站专用检修电源盘上;(2)试验区域装设围栏并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3)变压器上工作时应正确使用安全带; (4)正确选择试验方法,检查试验结线是否正确; (5)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经工作负责人检查。 7.在测量高压设备绝缘时应该怎样做? 答:使用摇表测量高压设备绝缘,应由两人担任;测量用导线应使用绝缘导线,其端部应有绝缘套。测量绝缘时,必须将被测设备从各方面断开,验明无电压,确实证明设备无人工作后,方可进行。在测量中禁止他人接近设备。在测量绝缘前后,必需将被试设备对地放电。测量线路绝缘时,应取得对方允许后方可进行。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试卷B

试卷编号: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9分) 1.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回收生物产品分离过程原理与方法。 2.双水相萃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可形成两相, 并且在两相中水分均占很大比例,即形成双水相系统(two aqueous phase system)。 利用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可形成双水相的性质,Albertsson于50年代 后期开发了双水相萃取法(two aqueous phase extraction),又称双水相分配法(two aqueous phase partitioning)。 3.电渗:在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在溶液中的运动。 二、辨别正误题并改正,对的打√,错的打×(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 1.壳聚糖能应用于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是由于架桥作用。错(不确定) 2.目前国内工业上发酵生产的发酵液是复杂的牛顿性流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错 3.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PH和温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错 4.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可用于热敏性生物物质的分离。 对 5.膜分离时,当截留率δ=1时,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错 6.生产味精时,过饱和度仅对晶体生长有贡献。对 7.阴离子纤维素类离子交换剂能用于酸性青霉素的提取。对 8.卡那霉素晶体的生产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来沉淀浓缩液中的卡那霉 素。 9.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的机理是一样的。错 10.PEG-硫酸钠水溶液能用于淀粉酶的提取。对 11.乙醇能沉淀蛋白质是由于降低了水化程度和盐析效应的结果。对 12.冷冻干燥一般在-20℃—-30℃下进行,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甘油、蔗糖等作为保 护剂。对 13.反相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含有高极性基团,可用来分离生物物质。错 14.大网格吸附剂由于在制备时加入致孔剂而具有大孔径、高交联度,高比表面积 的特点。错(不确定) 15.PEG沉淀蛋白质是基于体积不相容性。错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对于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 在有机相中,蛋白质被萃取进表面活性剂形成的极性核里 B 加入助溶剂,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萃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C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好 D 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双电层变薄,可提高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能力 2.能进行海水脱盐的是:C A 超滤 B 微滤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 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 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三)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 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3、某年某月某天,科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 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4、一幢7层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A、2400厘米 B、40米 C、0.24千米 D、350分米 5、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钢笔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6、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图() A B C D 7、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8、下列关于量杯刻度线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

9、北方冬天某一天气温为-40℃,河水上方结一层冰,则水与冰交界处温度() A.4 ℃, B. 0 ℃ C. -40 ℃ D. 略高于-40 ℃ 10、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 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1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12、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所有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1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 1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 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5、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 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16、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步骤为:①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 性良好);③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④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17、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 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全部错误 18、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 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2021年高压试验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 1.油浸式变压器内部潜伏性故障,普通可分为(过热)性故障和(放电)性故障两类。 2. 进行变压器空载实验时,从试品一侧加额定频率、额定电压正弦波,别的各侧(开路),实验中处在地电位线端和外壳都应(接地),空载电流应取三相电流平均值。 3. 变压器负载实验数据与(温度)关于,实验前应测量绕组直流电阻并求出平均温度,连接绕组短路线必要尽量地(短),其截面应不不大于被短路绕组出线(截面),连接处要接触良好。 4. 进行变压器负载实验时,变压器高压或中压侧出线套管有环形电流互感器时,应将副边(短接)。 5. 110KV以上串级电压互感器铁芯具备一定电位,因而铁芯穿心螺丝一端与铁芯采用金属压接,另一端则(绝缘),以保证穿心螺丝电位不悬浮,又不短路。 6. 采用电阻分压或电容分压时,为了不影响电路里工况,电压表(电阻)应尽量大些。 7. 进行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直流泄露电流时,泄露电流随时间增长而升高,阐明有(高阻性)缺陷和绝缘分层、松弛,或潮气侵入绝缘内部。 8. 进行高压电机定子绕组直流耐压时,若电压升高到某一限度,泄露电流浮现激烈摆动,普通表白绝缘有(局部)缺陷,在槽口或端部绝缘离地近处,或出线套管大某些有裂纹等。 9. 发电机及调相机转子处在定子膛内时交流阻抗值,普通比转子处在膛外时(大)。 10. 对于转子绕组存在一点接地,或对水内冷转子绕组作阻抗测量时,一定要通过(隔离)变压器加压,并在转子轴上加装(接地线),以保证测量安全。

11. 发电机定子绕组吸取比,对于沥青浸胶及烘烤云母绝缘,不应不大于(1.3);对于环氧粉云母绝缘,不应不大于(1.6);对于水内冷发电机,自行规定。 12. 使用示波器时,被测信号(幅值)和(频率)均不得超过示波器容许范畴。 13. 运营中有铅包和钢带铠装电力电缆,应将铅包和钢带可靠(接地)。 14. 中性点直接接地低压电网中,电力设备外壳与零线连接,称为(接零保护),电力设备外壳不与零线连接,而与独立接地装置连接,称为(接地保护)。 1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文字符号(MOA)表达。 16. 心式电力变压器均采用同心圆筒形绕组,惯用几种构造型式有(圆筒)式、(螺旋)式、持续式、纠结式。 17. 磁电式仪表长处是精确度高、敏捷度高、内耗小、刻度均匀。运用于(直流)测量。 18. 电容量大小与电容器面积成(正比),与极板之间距离成(反比)。 19. 两个电容C1、C2并联相接,其等效电容量C=(C1+C2) 20. 正弦波三要素是幅值、(角频率)、(初相角)。 21. 在抱负电感线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关系是电压(超前)电流90度。 22. .在抱负电容线路中,电流和电压相位关系是电压(滞后)电流90度。 23. 所谓滤波,就是把脉动直流电中(交流)成分尽量去掉。 24. 桥式整流电路与全波整流电路效果相似,只是桥式整流电路二极管多用了(1)倍。 25. 在电测仪表中常用阻尼方式有空气阻尼、(电磁感应)阻尼、油阻尼。 26. 磁电系微安表使用后,应将两个端钮(短接)起来。 27. 当测量电流时,普通规定电流表内阻越(小)越好。 28. 电动系、铁磁电动系仪表测量是(有效)值,其电流表和电压表标度尺是不均匀。 29. 磁电系仪表测量是(平均)值,其电流表和电压表标度尺是均匀。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内容。 答:基本涵义: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泡沫分离、萃取分离、沉淀(析)分离、膜分离、层析(色谱)分离、电泳分离技术以及产品的浓缩、结晶、干燥等技术。 2、物质分离的本质是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溶质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和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实现溶质间的分离或目标组分的纯化。请从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几个方面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答: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是: 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凝胶过滤等; 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带电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焦法; 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逆流分配法、分配层析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等; 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选择性吸附与吸附层析等; 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如亲和层析法等。 填空题: 1.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 步骤。 2、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

度③回收率。 判断并改错: 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选择题: 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A )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 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 概念题: 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多孔性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被截留,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离心过滤:使悬浮液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离心压力,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是离心与过滤单元操作的集成,分离效率更高。 填空题: 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 S 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 L 越小,则细 胞沉降速率越大。 2.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 用。 3.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 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4.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 二、实验和观察 1.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实验室常用仪器: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用来测量时间间隔是;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电流表测定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烧杯能用于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药匙用来取用少量; 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由于人体感官具有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的标准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l千米(km)= 米(m) 1米=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⑴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 ⑵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即。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单位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⑶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一 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等。 *滚轮法: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 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国际单位是。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分米3 =厘米3 1升=分米3 =毫升=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或直接测量。 4.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⑴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 ⑵观察和值。 ⑶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 仰视时,读数偏。

高压试验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避雷器受潮后将会导致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答:降低;增大。 2、在进行同步发电机及调相机定子绕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测量时,试验电压按每级 额定电压分阶段升高,每阶段停留,并记录。 答:0.5倍;Imin;泄漏电流。 3、在同一间隙距离下,球型电极直径越大,击穿电压也越。答:高。 4、按照绝缘和连接形式的不同,电磁产品可分为三大类:、和。 答:绝缘子;瓷套;套管。 5、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设备外壳与零线连接,称为,简称。 电力设备外壳不与零线连接,而与独立的接地装置连接,称为,简称。 答:接零保护;接零;接地保护;接地。 6、少油断路器的绝缘元件主要是、和。答:瓷柱;绝缘油;绝缘拉杆。 7、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它反映了气体耐受作用的能力,故其为气体的电气强度。答:击穿强度;电场。 8、多油断路器的绝缘元件主要是、和。答:绝缘油;套管;绝缘拉杆。 9、定子铁心损耗测量是判断铁心有无和有无 的一种测试。答:有无局部发短路;过热及损耗增大。 10、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按规程规定在发电机交接时,及, 均应进行此项试验。交流耐压试验是属于一种的试验。答:大修前;更换绕组后;破环性。 11、中性点绝缘水平与首端绝缘水平相同的三相变压器叫做变压器。答:全绝缘。 12、结合大、小修,要对母线接头的进行测量。答:接触电阻 13、测量接地电阻都采用。答:交流电。 14、测量多油断路器的介损tgδ值,主要是检查和油箱内部的绝缘部件,如、和绝缘油等的绝缘情况。答:套管;灭弧室;绝缘围屏。 15、测量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吸收比和绝缘电阻时,若未充分放电,剩余电荷将影响下一步的测量结果,使试品的充电电流和吸收电流比充放电后的测量值小,因而造成吸收比,绝缘电阻的虚假想象。答:减小;增大。 16、为提高变压器绕组沿面放电电压,采用在绕组段不加和绝缘角环的措施,在绕组端部加装绝缘角环,可以增大。答:静电板;沿面放电距离。 17、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时,回路电流于稳定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绕组与 的比值,该比值称为电路的。答:电感;电阻;时间常数。 18、电压降法测量变压器直流电阻,是在被测绕组中通以电流,测量通过绕组的电流和绕组上的,然后再根据定律即可算出绕组的直流电阻。答:直流;电压降;欧姆。 19、在测量有载调压变压器绕组的直流电阻时,快速充电使测量稳定的方法之一是:将测量相的非被试绕组,在不切断直流电源的情况下倒换。答:短接;分接位置。 20、根据电晕放电过程的特点,电晕可区分为两种形式:形式和形式。 答:电子崩;流注。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 .根据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存在的吸附力性质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 2. 比表面积和孔径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 3. 层析操作必须具有固定相和流动相。 4. 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大,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 小。 5. 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多,则溶质的分离度越大。 6. 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小,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 分离度。 7. 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有吸附质的性质,温度,溶液pH值,盐的浓度和吸附物的浓度与吸附剂的用量; 8. 离子交换树脂由网络骨架(载体),联结骨架上的功能基团(活性基)和可交换离子组成。 9. 电泳用凝胶制备时,过硫酸铵的作用是引发剂(提供催化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所必需的自由基);甲叉双丙烯酰胺的作用是交联剂(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含酰胺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TEMED的作用是增速剂(催化过硫酸胺形成自由基而加速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聚合); 10.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溶质种类,溶质浓度,pH 和温度; 11. 在结晶操作中,工业上常用的起晶方法有自然起晶法,刺激起晶法和晶种起晶法; 12. 简单地说离子交换过程实际上只有外部扩散、部扩散和化学交换反应三步;

13. 在生物制品进行吸附或离子交换分离时,通常遵循Langmuir 吸附方程,其形式为c K c q q 0+=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是 疏水性强 的,而流动相是 极性强 的; 15. 等电聚焦电泳法分离不同蛋白质的原理是依据其 等电点 的不同; 16.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中,常用的洗脱方法有 静态洗脱 和 动态洗脱 ; 17. 晶体质量主要指 晶体大小 , 形状 和 纯度 三个方面; 18. 亲和吸附原理包括 配基固定化 , 吸附样品 和 样品解析 三步; 19. 根据分离机理的不同,色谱法可分为 吸附、离交、亲和、凝胶过滤色谱 20. 蛋白质分离常用的色谱法有 免疫亲和色谱法, 疏水作用色谱法 , 金属螯合色谱法 和 共价作用色谱法 ; 21. SDS-PAGE 电泳制胶时,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的目的是消除各种待分离蛋白的 分子形状 和 电荷 差异,而将 分子量 作为分离的依据;加入二硫叔糖醇的目的是 强还原剂,破坏半胱氨酸间的二硫键 ; 22. 影响亲和吸附的因素有 配基浓度 、 空间位阻 、 配基与载体的结合位点 、 微环境 和 载体孔径 ; 23. 阳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 弱酸性 和 中强酸性 ;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 3 、 COOH - 、2)(OH PO -; 24. 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基团分类,可分为强碱性、 弱碱性 和 中强碱 性 ;其典型的活性基团分别有-+OH CH RN 33)(、2NH -、兼有以上两种基团; 25. 影响离子交换选择性的因素有 离子水合半径 、 离子价 、 离子强度 、 溶液pH ,温度 、溶液浓度 、 搅拌速率 、和 交联度、膨胀度、颗粒大小 ;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1、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特种高压试验试题

考考看--TZ SY 一、多项选择题 (1.AB 2.ABD 3.CD 4.ABCDEF 5.ACD 6.BCD 7.ABCD 8.ABCD )1、根据电场不均匀程度,不均匀电场可分为()。 A.稍不均匀电场 B.极不均匀电场 C.稳定电场 2、M型介质试验器的三个支路分别是()。 A.极性判别支路 B.标准电容支路 C.标准电阻支路 D.被试品测试支路 3、测量10000V及以上的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应选用电压等级为()、量程为10000MΩ及以上的绝缘电阻表。 A.500V B.1000V C.2500V D.5000V 4、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有()。 A.温度, 潮湿 B.电压作用时间 C.电场均匀程 度 D.固体介质的局部放电和累计效应 E.电压种类 F.机械负荷 5、高压无损耗标准电容有三个引出套管,分别为()。 A.“屏蔽层”套管 B.“中性点”套管 C.“高压”套管 D.“低压”套管 6、在电路中,电阻的联接方法主要有()。 A.互联 B. 串联 C. 并联 D. 混联 7、与均匀电场相比,不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大大下降,具体数值还与()有关。 A.电极形状 B.间隙距离长短 C.作用电压种类 D.极性效应 8、测量电气设备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时,影响测试结果的因数包括()。 A.温度、湿度的影响 B.电场干扰影响 C.外界磁场的影响 D.试品表面泄漏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 ( 1.ABC 2.AD 3.AB 4.ABC 5.ABC 6.BCD 7.ABC 8.ABCD ) 1、以下()为高压串级式整流电路的特点。 A.直流输出电压高 B.试验变压器体积小 C.升压速度慢 D.升压速度快 2、以下有关直流电路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当电阻R两端的电压U一定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大小成反比 B. 当电阻R两端的电压U一定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大小成正比 C. 当通过电阻R的电流I一定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大小成反比 D. 当通过电阻R的电流I一定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与电阻R的大小成正比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过程P4 答:①发酵液的预处理主要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分离,提高过滤速度。过滤、离心是其最基本的单元操作。 ②产物的提取采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 ③产物的精制常采用色谱分离技术,有层析、离子交换、亲和色谱、吸附色谱、电色谱。 ④成品的加工处理浓缩、结晶、干燥 第二章 一、概念: 1.发酵液的预处理:指采用凝聚和絮凝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分离,提高过滤速度。 2.凝集(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如水解的凝聚剂,铝、铁的盐类或石灰等)作用下,发酵液中的 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凝集成为1mm大小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3.絮凝:指某些高分子絮凝剂能在悬浮粒子之间产生桥梁作用,使胶粒形成粗大絮凝团的过程。 4.离心分离:指在离心场的作用下,将悬浮液中的固相和液相加以分离的方法。主要用于颗粒较细的悬 浮液和乳浊液的分离。(分为差示离心、均匀介质离心、密度梯度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和平衡等密度离心。) 5.等电点沉淀法:利用蛋白质等两性化合物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易产生沉淀的性质,用酸化剂或碱化 剂调节发酵液的pH,使其达到菌体蛋白的等电点而产生沉淀。 二、填空: 1、按过滤时料液流动方向的不同,分为常规过滤和错流过滤。 2、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法包括:等电点沉淀法、热处理法、化学变性沉淀法和吸附法 三、问答 1、发酵液的一般特征? ①组成大部分为水; ②发酵产物的浓度较低; ③发酵液中的悬浮固形物主要是菌体和蛋白的胶状物; ④含有培养基中的残留成分,如无机盐类、非蛋白质大分子及其降解产物; ⑤含有其他少量代谢副产物;

⑥含有色素、毒性物质。热原质等有机杂质。 2、常用的絮凝剂有什么? 无极絮凝剂:Al2(SO4)3·18H2O (明矾)、氯化钙、氯化镁碱式氯化铝、高分子无机聚合物等。 有机絮凝剂:壳多糖及其衍生物、明胶、丙烯酰胺类、聚苯乙烯类、聚丙烯酰类聚乙烯亚胺类。 3、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 答:①絮凝剂的种类; ②絮凝剂浓度; ③ pH; 最关键因素,影响絮凝剂活性基团的解离度。 ④搅拌转速和时间。 4、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 答:①凝聚和絮凝方法 ②加热法 ③调节PH法 ④加水稀释法 ⑤加入助滤剂法 ⑥加吸附剂法或加盐法 ⑦高价态无机离子去除法 Ca2+——草酸、草酸钠→形成草酸钙沉淀 Mg2+——三聚磷酸钠(Na5P3P10)→形成三聚磷酸钠镁可溶性络合物 Fe3+——黄血盐(K4Fe(CN)6) →普鲁士蓝淀 ⑧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法 3、VB12发酵液絮凝预处理的研究 答:由正交试验确定影响絮凝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加入体积分数7%,pH6、搅拌速度14r/min、搅拌时间45s。通过加压过滤实验,得到絮凝后

第1章 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 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长度刻度尺米(m)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 9纳米 体积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3)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钟、表秒(s)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 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 摄氏度(℃)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物体体积的测量 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 固体体积规则 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 立方米、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等 不规 则 间接测量法 (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 水) 量筒或量杯 (细棉线、金属环) 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毫升(m L)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 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步分离效率),二是(减少分离步骤)。 2. 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浓缩率),(分离系数)和(产品回收程度) 3?生物产品的分离过程包括发酵液的预处理和(液固分离),(产品的提取),(产品的精制) 和(产品的加工处理)。 4?生化反应所起的作用是产生目的产物,指标是(产率)和(转化率),而生物分离解决的 是如何从反应液中获取这些物质,涉及的是(收率)和(纯度)。 5?生物分离的主要任务:从发酵液和细胞培养液中以(最高的效率),(理想的纯度)和(最小的能耗)把目的产物分离出来。 6?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包括:(生物分离过程的体系特殊),(生物分离过程的工艺流程特殊),(生物分离过程的成本特殊)。 7. 物质分离的本质是识别混合物中不同溶质间(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差别利用 能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和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 8. 性质不同的溶质在分离操作中具有不同的(传质速率)和或(平衡状态) 9. 平衡分离是根据溶质在两相间(分配平衡)的差异实现分离;溶质达到分配。平衡为扩散 传质过程,推动力仅取决于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10. 差速分离是利用外力驱动溶质迁移产生的(速度差)进行分离的方法。 1. 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越(小),则细胞沉降 2. 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等密度)区带离心。

3. 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惰性助滤剂)。 4. 发酵液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有(离心)和(过滤)等。 5?常用离心设备可分为(离心沉降)和(离心过滤)两大类; 6?常用的工业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 7.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助滤剂有(硅藻土)和(珍珠岩粉)。 8. 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 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9. 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凝集),(絮凝),(加热法);(调节pH法),(加水稀释法),加入(助滤剂)和(吸附剂)。 10. 发酵液中胶粒保持稳定的原因:(双电层)和(蛋白质周围水化层)结构。 11. 发酵液预处理过程中的相对纯化主要包括去除(高价态无机离子),(可溶性杂蛋白质),(色素)和(多糖类物质)。 12. 发酵液中杂蛋白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等电点沉淀法),(热处理法)和(化学变性沉淀法)。 13. 差速区带离心用于分离(大小)不同的颗粒,与颗粒(密度)无关。等密度区带离心包 括(预形成梯度密度离心)和(自形成梯度密度离心)两种方式。离心达到平衡后,样品颗粒的区带形状和平衡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1?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直径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 2. 常用的化学细胞破碎方法有(.酸碱法),(盐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有机溶剂法)和(螯合剂)。 3. 包涵体的溶解需要打断蛋白质分子和分子间的(共价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及静电 作用等,使多肽链伸展。因此,包涵体的溶解需要强的变性剂,如(8mol/L尿素)和(6mol/L 盐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x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 教版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 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 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1)试管架:( 2)试管: (3)停表:( 4 )酒精灯: (5)显微镜:( 6)天平: (7)量筒:( 8)刻度尺: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 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 1 千米 =厘米、 1 米 =微米 =纳米 1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纳米 =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 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 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 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