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目录【整理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目录【整理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目录【整理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最新目录【整理版】

上海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版)

(每单元课文分基本篇目和略读篇目,带*者为略读篇目)

高一上

第一单元生命体验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二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三*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周国平)

第二单元美好亲情

四边城(沈从文)

五合欢树(史铁生)

六*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第三单元人我之间

七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八邂逅霍金(葛剑雄)

九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第四单元诗歌及其欣赏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十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二双桅船(舒婷)

十三*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十四*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张同道)

第五单元树木花卉

十五蒹葭(《诗经》)

十六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十七病梅馆记(龚自珍)

十八*诗二首

咏史(郁郁涧底松)(左思)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

第六单元古代小说及其鉴赏

十九促织(蒲松龄)

二十香菱学诗(曹雪芹)

二十一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

二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二十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吴组缃)

写作

一、调动你的积累:作文材料的准备

二、写出你独特的感受:文章的立意

口语交际

聆听(细节聆听与整体聆听)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优雅的汉语

专题研究: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

附录文言实词及其活用

高一下

第一单元平民生活

一老王(杨绛)

二项链(莫泊桑)

三*当炉女(臧克家)

第二单元杰出人物

四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五小溪巴赫(肖复兴)

六*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

第三单元为理想而斗争

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八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九*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第四单元小说及其评析

十哦,香雪(铁凝)

十一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十二*微型小说两篇

《在柏林》(奥莱尔)

《走出沙漠》(沈宏)

十三*《药》评点(原作鲁迅评点吴中杰)第五单元亭台楼阁

十四阿房宫赋(杜牧)

十五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十六项脊轩志(归有光)

十七*诗词四首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八声甘州(柳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登快阁(黄庭坚)

第六单元古诗及其赏析

十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九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十律诗三首

终南山(王维)

登高(杜甫)

书愤(陆游)

二十一*绝句三首

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二十二*诗赋论(袁行霈)

写作

一、让思想展翅飞翔:联想与想象

二、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复述(基础复述与创意复述)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

专题研究: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

附录文言虚词

高二上

第一单元读书生活

一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

二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三*幼学纪事(于是之)

第二单元书话与书评

四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五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六*密室的生活——评安妮?弗兰克著《安妮的日记》(迈耶?莱文)第三单元科学与艺术

七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八说数(沈致远)

九*自然笔记(杨文丰)

第四单元散文及其赏析

十想北平(老舍)

十一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十二*草莓(伊瓦什凯维奇)

十三*漫谈散文(季羡林)

第五单元山水情思

十四诸子喻山水

十五秋水(节选)(庄子)

十六前赤壁赋(苏轼)

十七*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六单元词曲及其赏析

十八宋词四首

雨霖铃(柳永)

踏沙行(秦观)

苏幕遮(周邦彦)

声声慢(李清照)

十九窦娥冤(关汉卿)

二十元曲二首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二十一长亭送别(王实甫)

二十二词的起源与特点(夏承焘吴熊和)写作

一、文似看山不喜平:叙述的技巧

二、“画眼睛”:写出事物的特征

口语交际

单向表达(一):发言(说明性表达)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文化意蕴探究专题研究:楹联的世界

附录文言中的固定结构

高二下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

一故都的秋(郁达夫)

二晨昏诺日朗(赵丽宏)

三*瓦尔登湖(节选)(梭罗)

第二单元名利内外

四守财奴(巴尔扎克)

五关汉卿(节选)(田汉)

六别了,哥哥(殷夫)

七*告别权力的瞬间(李辉)

第三单元文化的制约与创造

八拿来主义(鲁迅)

九胡同文化(汪曾祺)

十*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

十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于沛)

第四单元说明文、应用文阅读

十二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十三走向21世纪的机器人(王磊)

十四*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第五单元传统美德

十五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十七《新序》二则(刘向)

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

第六单元古代散文及其赏析

十九过秦论(贾谊)

二十师说(韩愈)

二十一石钟山记(苏轼)

二十二*劝学(荀子)

二十三*古代散文学习漫议(张中行)

写作

一、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

二、议论的角度:论证的思路

口语交际

单向表达(二):演讲(分析性表达)

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走进杰出的科学家

附录文言中的特殊句式

高三上

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意境

一雨巷(戴望舒)

二荷塘月色(朱自清)

三*荷花淀(孙犁)

四*文学意境的特征(顾祖钊)

第二单元思想与精神的力量

五《〈宽容〉序言》(房龙)

六《〈激流〉总序》(巴金)

七*新时期诗歌二首

相信未来(食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

八*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

第三单元品位与格调

九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十老人与海(海明威)

十一*谈白菜(李锐)

十二*悼念一棵枫树(牛汉)

第四单元论说文及其解读

十三未有天才之前(鲁迅)

十四简笔与繁笔(周先慎)

十五*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张汝伦)十六*漫谈说理文(朱光潜)

第五单元家园亲情

十七小雅?采薇(《诗经》)

十八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诗词三首

月夜(杜甫)

夜雨寄北(李商隐)

水调歌头(苏轼)

第六单元史传作品及其赏析

二十一秦晋殽之战(《左传》)

二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二十三*《苏武传》(节选)(《汉书》)

二十四*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十五*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郭丹)

写作

一让论点站在坚实的基础上:立论与驳论

二驳斥谬误与阐明真理同样重要: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口语交际多向应对(一):讨论与采访等(简单的口语应对活动)综合学习综合实践: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附录常用修辞格

高三下

第一单元文学作品中的典型

一阿Q正传(节选)(鲁迅)

二哈姆雷特(节选)(莎士比亚)

三*套中人(契诃夫)

四*典型(傅道彬)

第二单元艺术与审美

五画说(张大千)

六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七*昆剧的故事(刘厚生)

八*音乐短章(纪伯伦)

第三单元走向社会

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

十生命的节日(季栋梁)

十一*《傅雷家书》两篇(傅雷)

第四单元戏剧及其赏析

十二《雷雨》(节选)(曹禺)

十三曹操与杨修(陈亚先)

十四*戏剧知识短文两篇

戏剧文学(谭霈生)

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黄会林陈刚)

第五单元浩然正气

十五《论语》七则(《论语》)

十六《孟子》二章(《孟子》)

十七*国殇(屈原

十八*《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十九*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第六单元人生与艺术境界

二十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二十一兰亭集序(王羲之)

二十二*琵琶行(白居易)

二十三*《秋声赋》(欧阳修)

二十四*文论十则

《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

板桥题画三则(郑燮)

写作

一让文章鲜活起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的方法

口语交际

多向应对(二):辩论等(把握交际的语境,训练应对的思路)综合学习

综合实践:我所敬慕的作家

附录复句

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读课本教材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16本)(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语文新教材目录(试用本)

导航——利用语文的课文目录来带动语文的复习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目录

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材目录

(语文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3本)

(语文版职中)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目录

(鲁教版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目录(共9本)

(河北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

相关资源

《战国策目录序》音频朗读苏教版

上海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目录及电子课本沪教版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目录及课文》电子书苏教版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 沪教版

沪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指定背诵课文段篇汇总高一第一学期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一第二学期 4、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6、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8、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唐·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唐·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1、唐·卢纶《塞下曲》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2、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高二第一学期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现代文+文言文)复习梳理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2、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3、艺术特色: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采用对比的手法、选用意境宏大的意象、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 1、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边城》(节选)沈从文 1、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2、内容主旨: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船总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和傩送相约以唱歌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也离开故乡。祖父忧心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傩送回来。《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3、艺术特色:语言具有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2、内容主旨: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3、艺术特色: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2、内容主旨: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3、艺术特色: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沪教版——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简表

上海高中古诗文篇目整理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一、诗经·蒹葭一、诸子喻山水一、采薇《诗经》 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秋水二、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三、病梅馆记龚自珍三、前赤壁赋苏轼三、陈情表李密 四、诗二首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四、诗词三首 咏史左思五、宋词四首月夜·杜甫 饮酒陶渊明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 五、促织蒲松龄踏莎行·秦观水调歌头·苏轼 六、阿房宫赋杜牧苏幕遮·周邦彦五、秦晋殽之战《左传》 七、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声声慢·李清照六、鸿门宴司马迁 八、项脊轩志归有光六、元曲二首七、苏武传班固 九、诗词四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八、伶官传序欧阳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九、《论语》七则 八声甘州柳永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孟子》二章 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弃疾八、谏太宗十思疏十一、《指南录》后序 登快阁黄庭坚九、《新序》二则十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 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训俭示康司马光十三、国殇屈原 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十一、过秦论贾谊十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二、律诗三首十二、师说韩愈十五、兰亭集序王羲之终南山王维十三、石钟山记苏轼十六、琵琶行白居易 登楼杜甫十四、劝学荀子十七、秋声赋欧阳修 书愤陆游十八、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十三、绝句三首十九、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塞下曲卢纶 从军行王昌龄 过华清宫杜牧 共60篇 背诵篇目为: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水龙吟,八声甘州,登快阁,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远浦帆归,潼关怀古,师说,劝学,月夜 水调歌头,琵琶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兰亭集序,论语七则共25篇 其他篇目重点:其他篇目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词法,并且明了篇目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以及重点篇目的主旨等。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师说,谏太宗十思疏, 陈情表,兰亭集序,秋声赋等。 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14个虚词:之,何,以,于,与,因,也,乎,则,焉,而,其,矣,哉

沪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种树郭橐驼传 (一)重点实词: 瘘(脊背弯曲) 伏(弯腰) 固(确实) 故(旧) 虑(担忧) (二)通假字: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三)古今异义: 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 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得养人术(养,治理;人,百姓) (四)一词多义: 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故 其土欲故(旧) 故不我若也(所以) 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其实害之(实际) 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而 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业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理,非吾业也(职业) 然 隆然伏行(……的样子) 既然已(这样) 然吾居乡(然而) 病 病瘘。(患,生……病,名作动)

故病且怠(困苦) 者 有类橐驼者(……的样子) 他植者则不然(……的人)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人。“吾业者”,我们种树行业的人)以 以致其性焉尔(来)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 早实以蕃(表并列的连词) 而卒以祸(因,因为)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表目的的连词)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的连词) 且 无不活,且硕茂(而且) 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故病且怠(又) 传 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五)词类活用: 1、名作动: ①不知始何名(叫) ②病瘘,隆然伏行(患病) ③名我固当(称呼) ④早实以蕃(结果实) ⑤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⑥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对待子女) ⑦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爪抓,掐) ⑧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⑨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⑩移之官理可乎(做官) 2、动作名: 或移徙(移栽的树) 3、名作状: ①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4、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不断地发布)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 ③遂而鸡豚(遂,成,喂大) 5、使动用法: ①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③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果实)早;使……(结果实)多)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讲课讲稿

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第1课、《沁园春·长沙》 1、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艺术特色: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学常识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3、2、 2、中心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3课、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1、文学常识 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 2、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3、艺术特色:平淡而有味 首先,这篇散文由一封读者来信谈及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感悟,如实记下作者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其次,作者对生命的况味、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发现和领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字真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内容梳理

第三册 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 1、文学常识: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2、内容主旨: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3、艺术手法: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如文章第一自然段中从“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我就记想那时的可怜了。”以亲切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兄妹相处时的往事,兄喜妹亦喜,兄伤妹亦哭,兄妹情同手足,血脉相连,读来催人泪下。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 1、文学常识: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人们称黑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2、内容主旨:这是一篇有关读书的文化随笔。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艺术手法: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3课《幼学纪事》于是之 1、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记叙幼年因家境贫困而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艰辛,表现了旧社会恶劣的政治制度的不合理、不公平,表达了对幼年求学过程中帮助过自己,曾给自己有益教育的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2、艺术手法: (1)文章语言平中见奇,幽默诙谐。 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或故意将小孩说得十分严肃,这是幽默的两种形式。本文综合运用这两种形式: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了忍俊不禁;正在你想笑时,却分明听的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比如,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那本历书。”把轻松的笑话说得很严肃。 (2)富于生活气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热爱渗透在对人和事的记叙和描写中,感人至深。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1、文学常识: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高中语文 5.15《蒹葭》教案 沪教版必修1

蒹葭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3、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 《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对于高中学生作诗歌鉴赏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之前教师要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介绍,在这基础上,通过充分诵读,对关键字词的反复咀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同时,调动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可营造和谐美妙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2、难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说明: “诗无达诂”,所以对本诗的主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具体语言个性化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对于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学生较难把握,因此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资料准备:歌曲《在水一方》 和蒹葭的画面 提问:你所知道的描绘秋景的 诗句。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描 绘秋景的诗句。 从歌曲、画面和古诗句 中感受秋的氛围,为课 文的研习做好情感的 铺垫。 课文研习之 思想内容朗读课文:1、把握文中描写蒹 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 3、概括诗歌主题。 朗读后学生找出描写 蒹葭、白露、伊人的关 键词。如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为霜—未晞—未 已 (形态)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诗中情景,初步感知 诗歌主题。 朗读为学生把握诗歌 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并 在找关键词和描绘诗 中情景的过程中把握 本诗思想内容——。一 说,爱情诗;一说,明 志诗;一说,人生哲理 诗。各有其理,古人有 言“诗无达诂”,我们 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 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 是“企慕思见”之情, “执著追求”之意,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

《种树郭橐驼传》 一、重点实词 1、瘘(脊背弯曲) 2、伏(弯腰) 3、固(确实) 4、故(旧) 5、虑(担忧) 二、通假字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 三、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 2、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 3、其实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4、得养人术(养,治理;人,百姓) 四、一词多义 1、虽 (1)虽窥伺效慕(即使) (2)虽曰爱之(虽然) 2、故 (1)其土欲故(旧) (2)故不我若也(所以) 3、实 (1)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2)不抑耗其实而已(结果实,名作动) (3)其实害之(实际) 4、若 (1)其置也若弃(像) (2)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3)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5、而 (1)鸣鼓而聚之(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2)字而幼孩(通“尔”,你们) (3)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 (4)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顺接,可译“于是”) 6、业 (1)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2)理,非吾业也(职业) 7、然 (1)隆然伏行(……的样子) (2)既然已(这样) (3)然吾居乡(然而) 8、病 (1)病瘘。(患,生……病,名作动)

(2)故病且怠(困苦) 9、者 (1)有类橐驼者(……的样子) (2)他植者则不然(……的人) (3)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人。“吾业者”,我们种树行业的人)10、以 (1)以致其性焉尔(来) (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 (3)早实以蕃(表并列的连词) (4)而卒以祸(因,因为) (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表目的的连词) (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的连词) 11、且 (1)无不活,且硕茂(而且) (2)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3)故病且怠(又) 12、传 (1)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 (2)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五、词类活用 1、名作动: ①不知始何名(叫) ②病瘘,隆然伏行(患病) ③名我固当(称呼) ④早实以蕃(结果实) ⑤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⑥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对待子女) ⑦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爪抓,掐) ⑧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 ⑨而卒以祸(祸,受到祸害) ⑩移之官理可乎(做官) 2、动作名: 或移徙(移栽的树) 3、名作状: ①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4、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不断地发布) ②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 ③遂而鸡豚(遂,成,喂大) 5、使动用法: ①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 ②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③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结果实)早;使……(结果实)多)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 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浓浓的乡愁和审慎爱国情怀。 2、学习本诗以形象思维和富有变化的重叠句式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人以忆江南的方式表达的对故土、对祖国的游子深情。 2、体会是中大量运用的重叠句式及括号中补充文字的作用。 教学课是:2课时 教学步骤: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称自己为“江南人”。余光中“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一、品味语言特点,感受诗歌意境 1、重叠句式的运用 本是中重叠的关键字是什么呢?作用如何? (江南同一个中心词反复出现,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 2、在“江南”这一中心语的前面,则变换着各种各样的修饰语。同学们看一下修饰语分为几种? (有关景物的: “酒旗招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多湖的”、“多寺的”、“多亭的”、“多风筝的”、“多燕子的”、“钟声里的”等 ——富庶秀丽、温婉可人 有关人物的: “小杜的”、“苏小小的”、“乾隆皇帝的”等等 ——江南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补充杜牧和苏小小的相关内容及图片。 * 杜牧是诗歌: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杜牧的很多诗歌都是他在描写江南的景物和特色。 * 描绘苏小小的文字:苏小小是南北朝齐的钱塘名妓,一位品貌出众而又多情多义的才女。* 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 *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 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白居易) *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李贺)

高中语文第六册琵琶行沪教版

琵琶行 教学目标: ⑴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课文。 ⑵ 体会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描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描写诗句的品度热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⑶ 作者为何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共鸣? ⑷ 鉴赏诗歌借助音乐描写表达情感,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探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⑴ 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⑵ 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⑶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入:古诗《古道从军行》有云: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王翰的《凉州词》也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自来琵琶出现在诗中便有一中悲戚的感觉,琵琶代表的就是一种寂寞,一种伤感。那么,我们来看看白居易讲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伤感故事。(板书标题和作者) 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曾经用了一句话来大致概括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李师道勾结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一国之栋梁,宰相之死引起了长安城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这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要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打击给白居易造成的创伤极深,到江州后一年便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适逢琵琶女,听

到她那富有感情的琵琶声,了解她悲凉的身世,激起了诗人压抑已久的情感,与之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并为之而作《琵琶行》。 经过大家的预习,都已经知道了在小序中讲述了作者和琵琶女的伤心事,以及《琵琶行》的由来。那么,大家先读一读正文,看看本文,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问:大家看完之后,觉得本文有几个主人公? 答:两个。作者和琵琶女。 本文既然有两个主人公,我们就根据这两位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路线来理清这篇文章的脉络。 问:第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答:作者夜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 问:那么,从这第一段就可以看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枫叶、送客、惨别等等情况可以看出。) 答:凄凉。 在“醉不成欢”的饯别宴上,突然听到传来的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答:解释意思,听到琵琶女的演奏为之神往。 作者在听到琵琶声后便“忘归”了,那他做了些什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前六句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作者邀请琵琶女相见的经过。 非常好,作者在听到迷人的琵琶声后便迫不及待地邀请了琵琶女相见,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见了作者之后呢,她在干什么? 答:开始弹奏。 对,非常正确。琵琶女便开始“转轴拨弦三两声”,开始为作者弹奏琵琶曲了。弹奏完就弹奏完了吗?观众有没有给出什么反映?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1—2册讲读课文梳理

沪教版高中第1—2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一册 第1课《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1.内容概要: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2.艺术手法: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粱衡 选自《光明日报》。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 1.内容概要: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2.艺术手法: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 第4课《边城》(节选)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 1.内容概要: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父孙女两人,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在亲情与朦胧爱情的取舍挣扎中展现细腻的人物心理。《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2.艺术手法:语言具有诗情画意;叙述平稳有节奏;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1.内容概要: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2.艺术手法: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欧·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1.内容概要: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2.艺术手法:场景的描写融入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叙述的简练;欧·亨利式的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

沪教版高一语文详细讲义 现代文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文学常识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自然。 内容理解 文章是作者为妹妹过生日写的信。妹妹比他小十岁,幼时靠他照看,兄妹俩便有更深的感情。妹妹过十八岁生日时,作者也离家十年了,该怎样表示对妹妹的祝贺呢?邻居说是该送一大笔钱,而作者寄去一套名著,写了这封信,其寓意是“一大笔钱”不能比的。品味这封信,感受作者对于妹妹深远的关爱之情,感受作者“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的襟怀。 1. 课文是采用书信体和第二人称的写法,通过作者对往昔读书生活的回味,向即将跨入成人行列的妹妹讲述自己读书和做人的经验,其中始终充溢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人生的诸多感慨。 2.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作者在回忆读书,借书,偷书这些往事的过程中,向妹妹讲述了自己为喜欢读书及一些读书的经验和做人的经验。 第二部分(2~3):作者阐发自己对生活方式与人生境界的理解,在记叙与议论中穿插进抚今追昔的感慨。 第三部分(4):具体阐发读书之道。 第四部分(5):回到现实,表达对妹妹的期盼之情。 艺术特色 1.本文语言洗练,无赘语,多短语,表述畅达有力,直导肺腑。 2.语言风格和布局谋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书信散文的美学风格。 3.作者善于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与传神之处,进行细节描写,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中传达出浓浓的手足亲情。 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学常识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诗人、小说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内容理解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节选自《黑塞说书》,杨武能译,《读书》1990年第四期、1991年第三期。标题为编者译。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沪教版高一上下高二上背诵诗词(全)

高一第一学期 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咏史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一第二学期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书愤陆游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沪教版)

高一上 1.《沁园春-长沙》 词兴于唐盛于宋抒情诗体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因为配合歌唱,所以最初称曲曲子词 又因长短不一,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又因为曲音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称“诗余” 分类:小令字数<59 中调[ 59,90] 长调>90 (不等于慢调) 2.《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 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安静》 3.《边城》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 特点: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代表作:《边城》(中篇)《长河(长篇)》《湘行散记》《湘西》 4.《合欢树》 史铁生当代作家 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7.《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莫泊桑(法)19世纪法国批评现实主义代表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羊脂球》《项链》(原名《首饰》)、《我的叔叔于勒》 契柯夫(俄)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 8.《邂逅霍金》霍金《时间简史》 10.《再别康桥》 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 1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 代表作:《大堰河》《向太阳》《旷野》《归来的歌》 12.《双桅船》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派代表人物还有北岛、顾城 代表作:《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13.《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女神》《屈原》 14.《诗经-蒹葭》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其305篇,别名《诗三百》 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文学源头《诗经》 诗经六义按内容:风、雅、颂按表现手法:赋、比、兴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第1课、《沁园春·长沙》 1、知识要点: 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3.诗歌的分类 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 ①赋:直接陈述铺叙 ②比:即打比方 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 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 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4、艺术特色: 第2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文学常识 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人杰鬼雄》。3、2、2、中心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3、艺术特色: 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创作手法;穿插故事凸显其神;引用名言颂扬其德。 第3课、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1、文学常识 周国平:当代作家哲学家主要散文集:《守望的距离》等 2、生命本应一视同仁,生命贵在独一无二。 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为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 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3、艺术特色:平淡而有味

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指定背诵段篇默写练习1-8

班级:_____姓名:______ 1. 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北宋·苏轼《水调 歌头》) 2. _______,_______,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战国·孟 轲《鱼我所欲也》) 3. 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北宋·李清照 《声声慢》) 4. 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元·张养浩《中 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5. 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 6. ______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北宋·秦观踏 莎行·郴州旅舍) 7. 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东晋·王羲之《兰亭 集序》) 8. 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战国·荀况《劝学》) 9. _______,_______,照无眠。(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10. 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11. _______,白露未晞。_______,在水之湄。(《诗经·蒹 葭》) 12. _______,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战国·荀况《劝学》) 13. _______,不耻相师。(唐·韩愈《师说》) 14. 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功在不舍。(战国·荀况 《劝学》)15. 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泰伯》)

班级:_____姓名:______ 16. 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7. 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么》。(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8. 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9. 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20. _______,到黄昏,_______。(北宋·李清照《声声慢》) 21. _______,道阻且跻,_______,宛在水中坻。(《诗经·蒹 葭》) 22. _______,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诗经·蒹 葭》) 23. 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 帆归》) 24. _______,对长亭晚,_______。(北宋·柳永《雨霖铃》) 25. _______,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26. _______,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27. _______,非利足也,_______。(战国·荀况《劝学》) 28. _______,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9. _______,隔水问樵夫。(唐·王维《终南山》) 30. 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北宋·柳永《雨霖铃》) 31. _______,更与何人说!(北宋·柳永《雨霖铃》)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5—6册讲读课文梳理

沪教版高中第5—6册讲读课文梳理 第五册 第1课《雨巷》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常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朦胧的意境。 1.内容概要:《雨巷》一诗交织着诗人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艺术手法: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语言富于音乐性。 第2课《荷塘月色》朱自清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1.内容概要: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2.艺术手法:融情于景的描写;多角度、多侧面写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5课《宽容》序言房龙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美国作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文化普及者。 1.内容概要:这篇序言像一则寓言,叙述守旧与革新之间的斗争故事,表现两大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先驱者的悲惨与荣耀,守旧者的猖狂与灭亡,提倡理性和宽容 2.艺术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反复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用寓言的文体写序言。 第6课《<激流>总序》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内容概要:本文具有总括的性质,是三部小说所共同着力反映的生活内涵与特征认识的总体概括,即生活是激流,只有敢于征服的人才能探寻到生活的真谛。 2.艺术手法:借助物象表现情意、主旨的写法,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使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以及增强其可度性的作用。 第9课《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1.内容概要: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艺术手法:融抒情于描写中;运用了烘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10课《老人与海》海明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