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法指导》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在新课标这一鲜明学科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最为突出的就是,新教材把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条引领学习方式充化的红线,贯穿在整套教材中。“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语文教材,说它把倡导和对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式引导体现了在了教材编排的方方面面,并不过份,大到每个单元的组合,单元内的每篇课文的选取;小到每篇课文的提示设计、研讨练习的设计;甚至如前所述,细到单元提示的几句话,微到课文前言的几名话,还有教材中穿插进去的一些细小的补充内容,都无不是为体现对学生进行学习主式的引导努力着。

在这一环节中,最值得大提一下的,是新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园地的开辟。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材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创意设计的。为保证实现“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少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新教材作了前所未有的新尝试。即一方面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中,另一方面以活动为主,进行学科渗透。使得语文学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现在的综合性学习的模式则好像是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入口很小,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过程式中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广阔的空间。”由于教材在综合性学习内容编排上的独具匠心,事实证明,以综合性学习主要阵地,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可行的,非常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长此下去必定能真正对“形成学生终生学习习和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产生重要影响。我想,这也是新教材的最大成功之处。

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又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方法两类。

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它大致可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总结等几个学习环节。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同学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引导同学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并使同学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般学习程序适用于多门学科的学习,学科学法则通过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环节对同学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初中语文在贯彻学习程序中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同学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预习目标是指:(1)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2)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握程度。

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我在教学中,将预习任务分解成三块: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文章大意的整体理解,三是疑问的提出,即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是语言方面,也可以是中心、写法等方面。这种预习,锻炼了独立学习的意识。

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1)明白运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预习目标;(2)明白同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避免些什么,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

以记叙文张晓风的《行道树》为例,预习时的具体学法指导则体现在:1.、明白同学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2、明白同学在预习阅读中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明白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同学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听的本质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同学;同学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同学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同学注意。指导同学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同学运用有意注意,集中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同学加强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同学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果。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

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同学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同学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调动同学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交替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同学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同学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初中生对“怎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初一同学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此,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提练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三)作业环节中的学法指导——作业即是练习,它是帮助同学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对同学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的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形式。对同学语文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形式。对同学语文作业的评判,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查;其一是书写是否规范,其二是知识、能力的考查是否过关。

书写是否规范从表面上看来是个形式的问题,从实质上分析则反映了同学学习习惯的优劣和书写技能的高低。对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对汉字的笔画结构,部首搭配进行分析认识,寻出书写规律,逐步掌握常用汉字的间架结构,使之提高书写技能。

其次要对作业的格式规范进行指导,这就包括对标题,日期、序号的格式安排;对不同题型书写的格式要求以及在整体使用作业本时的留边、空格、移行、转页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语文作业的实质部分一般还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同学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性再认

识;一是要求同学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前一类作业内容,教师要提醒同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避免那种简单机械重复的抄写方式,对第]二类作业,教师就要指导同学在进行能力迁移之前先进行一次对已学知识概念的复习。对作业中难度较深,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些难题,教师在留作业时也应对同学进行必要的提示指导,如提示一下解题思路,或借助相关题目作出解题示范,这样就可以使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盲目乱答的现象。

(四)复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复习是同学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实现再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同学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的重要学习环节。

语文教学所采用的是范例式教学形式。所用的教材由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和知识短文编排组成的。这是和其它学科教材的最大区别。语文学科的各类知识点渗透在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同一个知识点会在不同的课文中重复出现,所以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的系统性与重复性、阶段性与层进性的交叉现象。教师的复习法指导大致可以采用复读、辩析、抓要点的复习方法。课后及时复习、是不少同学容易忽视的一个学习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在传授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传授给同学以学习的方法。当同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同学就可以沿着自学、会学的大道主动前进了。教师的伟大不光体现在他把知识传授给了同学,更体现在他能引导同学形成独立主动学习的人格。

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课堂是教师施教、同学求知的主要活动场所。语文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渗透对同学进行科学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另一方面也要渗透对多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语文教材本身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形象思维与逻辑维交错运用的现象在语文教材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做指导,以具体材料和现象思维做依托,用“披文以入情”做手段,就形成了语文教学中独特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学法指导及思维训练引导可按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指导同学学会运用分析法学习语文

分析是把整体材料化为部分进行深入思考的认识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量涉及的是具体的形象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本质认识,就要运用分析。可以说分析法几乎伴随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的分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广,从字词分析,句段分析到文章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分析以及修辞等方面的分析,可谓无所不包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分析,大多是由教师进行的。在课堂上教师滔滔不断地分析,同学老老实实地听讲,于是形成了“满堂灌”,同学的活动不过是在最后记下教师的分析结论而已。现代教学观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的主体作用,这就是说教师要导同学参与分析,通过同学的活动去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指导同学尽快地掌握分析的方法,对同学的分析活动及其活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的知识内容庞杂,而采用的分析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为此就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指导同学运用和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指导同学运用的分析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语境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根据词不离名句、句不离章的语文教学特点,对词语、句子的分析首先就要弄清

它所处的语境。如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土地的誓言》中,“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一种热情”一句,泛滥是一个贬义词,但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为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的向四下泛滥奔流,突出了作者的激愤狂放之情。同学只要掌握了语境分析法,又对语文内容有熟悉的了解,那么这类分析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2)背景分析法

语文课中的许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一些议论文或名家名篇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实质是一种因果关系分析。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下,会出现带有鲜明时代主题的作品。指导同学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对《黄河颂》一文,首先就要引导同学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需要这样的作品来鼓舞士气,而《黄河颂》就应运而生。如果引导同学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同学就能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3)因果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课文分析中常常分出现“为什么”的提问。这实质上是在探究现象产生的

原因。回答这类问题,常常是要进行由结果到原因的逆向思维。涉及到原因分析,就是指

导同学学会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方法。对客观原因的分析涉及到作品人物自身的身份地位

及思想性格。如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马玉祥为什么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去”

这一问题,就要进行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分析。从客观分析上看,是由于他目睹了朝鲜

老妈妈因房子、窝棚连续被敌机毁坏后而痛哭的场景,激起了他对敌人深深的恨;主观分

析上看,是年轻战士急切地想直接去手打击敌人,为朝鲜人民报仇,从而提示了战士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境界。

(4)对比分析法及假设分析法

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使有关内容材料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更易区分出事物的本质,指导同学掌握对比分析方法首先就要学会寻找对比点,对比分析的使用,有时是对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如在《一件小事》中,“我”和车夫在对待老妇人的态度及对事件处理所抱态度的对比;有时是对同一人物或事物前后状况进行对比,如在《一件小事》中,“我”在对自己的认识变化的前后对比。要学会以对比点为基础,去分析对比事物的两方面情况,从而达到对有关知识的把握。在运用对比分析法时,还可以结合运用假设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多种假设分析,运用假设分析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借助假设来与现实内容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现实内容的必然性。如对词语使用是否得当,可否换调的分析,就可以在进行语境分析后,进一步借助假设分析使整体分析成为对比分析的形式。又如对一些课文中的句段分析,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分析方法。

(5)借助联想的分析方法

联想是以现有知识认识为基础的一种展开式思维方法。语文课上指导同学

进行联想分析有利于帮助学会巩固以往知识,也有助于同学思维能力的开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同学对有关的课文题目进行以题断义的联想分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同学可掌握的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分析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进行分析的角度。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讲对不同问题要先选准分析的角度,再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这就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下分类,同类问题可以基本上采用同样的方法。当然,每一种分析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指导同学对分析方法的选用也不应该是单一

的或绝对的。只要长期坚持调动并训练同学主动分析的意识,那么同学对各种分析方法的掌握就会日趋走向纯熟。

(二)指导同学运用归纳法学好语文

归纳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事物共性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的

一种方法。归纳以分析为前提。分析是把整体化为部分,通过分析达到对部分的认识。归

纳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共性,从整体上来认识事物。这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飞跃。在语文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范围极广。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运用归纳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初步归纳,深入归纳和综合归纳。

例如初中记叙文(含小说、报告文学等)中大量涉及到的景物描写。各篇中景物描写都各具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景物描写衬托了作者内心的恐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对百草园的大段景物描写,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将百草园写得极富情趣;《土地的誓言》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最后一课》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则表现出小弗朗士贪玩幼稚的心理……

通过对各篇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寻求其共同点,就可以综合归纳出“写景是为了写人”这一共性特点。当然根据不同的具体内容,写景的具体作用还可以归纳成如下三点:(一)为人物的活动设置背景,以便展示人物性格;(二)情随景生、情随情移,烘托气氛,为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内心世界服务;(三)状景寄情,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实际作用,就可以运用这一理性认识返回来指导同学对这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也就完成了将理性认识付诸于导实践的再一次飞跃。同时,将这一理性认识迁移到同学写作训练中去,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进行目的性明确的景物描写,从而避免那种在写作过程中盲目进行无关景物描写的现象。

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所涉及的学习方法还有许多,如演绎推理法、类比

法、求异思维法、循环的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系统思维法……这些方法的指导和应用,

都要依据本学科的具体教学情况来参照执行。而同学对各种学习方法的熟练掌握离不开长

期进行的使用性训练。为此,对于学法进行指导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绝不可以指望

着“一蹴而就”。

三、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法心得

同学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能否对自身的学法状况进行有意识的总结,对同学能力水平尽快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同学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并根据评价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帮助同学进行评价纠偏中,也有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问题。

例如,在同学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同学建立“错题题档案”,是帮助同学进行自我纠偏的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同学在订正错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改正具体的知识答案中的错误,还要从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所以出错的原因,这就能使同学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每次阶段性考试之后,指导同学从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角度去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具体题目的分析到试卷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学法原因和整体的学法原因,然后进行归类总结,有助于提高同学自我评价能力,并以此加强对学法的探究。

元代科学家李治在《泛说》中讲“李子曰,学有三: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

精,取之之精不若得之之深”。这就是说,积累众多的感知材料不如把握住知识的规律性,

也就是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查后,对于规律性的一种“自悟”、“自得”。达到这一境地,人对知识的把握已到达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地步了。指导同学对于信息反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不仅具有帮助同学对理性知识进行再认识的意义,更有促进同学追求“自得”感悟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对有关知识的感悟,还是对相关学法的感悟,对同学来说,这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所以指导同学学会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并随时总结学法心得,也是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初一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应重视读读背背,熟读才能成诵。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苏轼则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朱熹也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今天要“读书百遍”已不太现实,但课文至少读三遍,经过“文字-意蕴-文字”和“整体-部分-整体”这样两个双向运动过程,还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要深思善疑。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语文要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要善于疑。

最后,要动手动笔。前人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摆卡片不读书”,把读书、思考和写作三者融为一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已全面推开,在语文这片神奇的园地里,自主、合作、探究将是主要的学习形式。

教学反思:方法是最好的捷径。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第一节语文课,不仅要注重学法的指导,还要注意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不仅仅体现在大的方面,字词句段篇章均有章法可循。经过这么一番指导和梳理,好多学生颇有所悟,但是,方法的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和贯彻。把方法指导融入到每一节语文课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 1 画 2 远看山有色,3 近听水无声。4 春去花还在,5 人来鸟不惊。6 7 2 四季 8 草芽尖尖, 9 他对小鸟说:10 “我是春天。” 11 荷叶圆圆, 12 他对青蛙说:13 “我是夏天。” 14 谷穗弯弯, 15 他鞠着躬说:16 “我是秋天。” 17 雪人大肚子一挺,18 他顽皮地说: 19 “我就是冬天。” 20 21 3 小小竹排画中游22 小竹排,顺水流,23 鸟儿唱,鱼儿游。 24 两岸树木密, 25 禾苗绿油油。 26 江南鱼米乡, 27 小小竹排画中游。 28 29 4 哪座房子最漂亮30 一座房,两座房, 31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32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33 三座房,四座房, 34 房前花果香, 35

屋后树成行。 36 哪座房子最漂亮? 37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38 39 5 爷爷和小树 40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41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42 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43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44 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45 46 47 6 静夜思 48 床前明月光, 49 疑是地上霜。 50 举头望明月, 51 低头思故乡。 52 53 7 小小的船 54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55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56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57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58 59 8 阳光 60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61 小河。 62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63 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64 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65 的锦缎了。 66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67 我的家。 68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69 的 70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71 72 73 74 9 影子 75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汇总(整理打印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汇总(练习版)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乐yua(音乐)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la(快乐)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都dōu(都是)只zhī(一只)Shào(少年) zháo(着急)dū(首都)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园()人()正手()()开 (1)我家有只大()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2、升,生,声 ()日()旗上()花()笑()大()(1)在走廊(lánɡ)上要小()说话。(2)今天是妈妈的()日。 3、做,坐,座,作 工()()业()下()位事()让()(1)我家门前有一()桥。(2)我在家里写()业。 (3)我()汽车时给老爷爷让()位。 4、木,目 耳()()光()头()耳树()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xiánɡ)。 5、字,子,自 写()()己孩()舍()为人汉()猴()爸爸说:“儿(),你要学会自()写()。” 6、金,今,巾,进,近 毛()()天远()()入黄()纸()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黄色的头( ) 。 (2).()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步了。 7、耳,儿,二 花()()只()朵()子()光()个女()木()(1)王爷爷有()个女()。(2 )我在听()机。 8、有,友 没()朋() 我()一个好朋() 四、比一比,再组词 几()目()生()一()又()今()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第一课长江郭风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

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

七年级下语文一对一教案

2014.06.28 (10:00-12:00) 一、触摸文言文的余温 《口技》(林嗣同,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点明口技表演的准备,设好铺垫)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正面: 侧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doc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教案有多少了解?都会写教案么?下面 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三)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词语盘点 (一) 爸爸妈妈大米土地荷花哥哥弟弟下棋 洗衣服搭积木擦玻璃拖地做贺卡竹子日出 骑车读书小鸡小鱼河马水牛画画老师 大家花朵草地小河大桥水田风雨沙发 茶几报纸书架台灯挂钟电视电话打球 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电灯画报 电话竹子山羊木马江南江水禾苗树苗 树木树叶竹排木排两岸两天绿色绿地 爷爷我们她们房屋屋子高山江河河岸 大树青草夏天雨伞漂亮冷热远近黄牛 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面包 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 作业本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 白菜卷心菜西红柿青菜土豆萝卜热心 风光公园捉迷藏笔尖鲜花竹林森林 明天尘土手心灭火天空广场这里那些 长城红旗景色美好回家再见仔细高兴 生长生日花生种树种菜种地许多不许 也许外面外衣外语放心放松放学上班 班长下班正在正常公正快乐飞快快点(二) 越长越大越下越大越来越黑越飞越高越来越大越老越黄

越来越红越来越少越来越白越来越红越来越小(三) 又唱又跳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大又红 又大又白又小又少又大又香又大又多又小又细(四) 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大大的小小的少少的 红红的高高的香香的平平的蓝蓝的闪闪的(五) 红红的苹果绿绿的小草白白的雪花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长长的锦缎蓝蓝的天 尖尖的嘴巴青青的豆角高高的灯笼弯弯的小路 (六) 暖和的衣裳暖和的小手绿色的小伞绿色的小草 漂亮的衣服漂亮的娃娃雪白的云朵雪白的棉花 可爱的小猫明亮的灯光鲜艳的花朵热情的话儿 美丽的彩虹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顽皮的雪人绿油油的禾苗 宝贵的金子很美的风景可爱的布熊美丽的鲜花 漂亮的小学堂遥远的北京城壮观的升旗仪式 金黄色的小花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七) 很高很高的山很绿很绿的树很长很长的路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清很清的河水很红很红的花朵 很大很大的公牛很白很白的云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郭文英

第1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1——1—2课字词46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5、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5、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 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 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辨辫瓣(2)蓬篷逢缝 (3)肿仲钟种冲(4)惧沮俱狙阻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这学期共人,上学期语文最高分分,最低分分,优秀人数,人平分分。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甚至一些学生对于很简单的病句修改都判断不出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不能运用准确的词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方面读题、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能力的目标: 在上学期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的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以及浏览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一) 海燕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学过程: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二)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

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 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 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 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 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本课小结 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三)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 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 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

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 三、短文写作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 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课小结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册语文计划 北渡小学张纯香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打印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部编版) 第一部分:生字组词 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耳(木耳、耳朵)手(手心、对手)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里)禾(禾苗)火(大火、火把)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第4单元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尺(尺子、尺寸)本(书本、本子)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正(正在、正好)在(正在、不在) 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 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几(几个、几月)只(一只、只有)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 第二部分:读读说说1、词语搭配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 (教案一) 执教者:余刚 时间:二月二日地点:教室 执教班级: 综合实践的目标: 1 明确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2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3 综合实践课的实践安排和过程要求。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结果的体现形式。 综合实践的重点: 1 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2 展示上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优秀成果。 3 认识本学期我们要实践的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1 总结上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和经验。 上学期,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很积极的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在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之中,同学们在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等等方面获得了可喜的进步。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课堂和40分钟,语文学习处处都有,生活处处涉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语文课堂时空的无限延伸和无限可能性的一次有益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细致的分析能力,广泛的搜索能力,良好的团结意识。"综合"二字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综合,也是学科的综合,意识思维意识的综合,更是团队意识和团队力量的综合。我们初2006级三班的同学将自己的团队组合成若干个小的合作的团结的队伍,不仅胜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集体精神: 1 宋亚运(蜘蛛侠小组) 1人 2 胡悦(SPRING小组) 1人 3 李伊杨文倩周耘芸刘捷琳(动感地带小组) 4人 4 龚研王澜罗徐丹(蓝血小组) 3人 5 王雅琪姚梦君陈建宏周睿(VICTORY小组)4人 6 吴穹杨华宇陶岳枫(ROCK MAN小组) 3人 7周腾跃李祺灵陈逸豪 (SUPER AWD小组) 3人 8 马彪赵路程王亚雄(天炫小组) 3人 9 苏博生夏秋雨王一帆蔡佳伟(S X W小组) 4人 10 周子栋张辰窦南松(曼彻斯特联组小组)3人 11黄迪谭哲一(欣雨小组) 2人 12 张芸仪李雪钱佳婧(RUBASSE小组) 3人 13巫海强万渝圣彭美逍逸李璐君(十字军小组) 4人 14 刘宁武文婧罗丹纳吴青霞(X小组)4人 15 杨颖希彭丰梁俊杰(无名小辈小组) 3人 (画横线的同学为小组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