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健康指导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过程。动脉内膜损伤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造成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免疫复合物、细菌病毒、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动脉内膜损伤后,刺激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随后发生增殖。粥样斑块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狭窄。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西药是前列地尔网,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下肢动脉硬化缺血症状。 中医学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脱疽”范畴,脱疽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瘀,《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内,则血流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运行障碍,络脉失于通畅,瘀滞不通则疼痛,下肢失于气血濡养则寒凉、麻木,跛行甚至溃疡。中医认为脱疽是络病的一种。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气血运行、输布和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疲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临床可以出现下肢疼痛、凉麻、跛行、溃疡等症状。络病学说源于《内经》,素有“气在经,血在络”之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认为重病人络,久病人络,阳虚多瘀,瘀阻经络。脱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久病人络,易出现变症。所以治疗应以破血逐瘀、通络行滞为主。虫类药具有走窜之特性,善清经络之余邪,所以在脱疽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降脂宁颗粒(君山第四代)从络论治,活血化瘀,通络行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

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内瘀。”全方活血化瘀,通络行滞,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降脂宁颗粒和前列地尔对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列地尔治疗。总之,疗效的肯定一方面是准确的判断证型,确保中医的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是根据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对既往治疗脱疽验方进行筛选总结,结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国内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兹就近年来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药单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有较大的成绩。 余甘子 余甘子是大戟科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富含鞣质、有机酸、酚类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研究表明,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过程。余甘子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39%,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的28%,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弹力纤维含量的3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泡漠细胞层数47%。余甘子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其保护细胞、抗菌及抗氧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能显著抑制血清TC、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HDL—C;并具有调整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绞股蓝“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为清热解毒药之一.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同时应用超声颈动脉成像技术,选用IMT及斑块面积指标,结合血脂变化,观察绞股蓝对消退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血脂的治疗作用.以40个临床病例治疗前后比较,显示绞股蓝能明显降低颈动脉MIT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血清中TC、LDL—C含量,升高HDL—C水平.通过研究绞股蓝对食饵兔AS、内皮素—1(ET-1) 和C 反应蛋白(CRP)、血脂的影响,研究证明中药绞股蓝能降低高血脂和调节脂蛋白代谢,抗氧化损伤,纠正紊乱的血管舒缩功能,逆转ETmRNA过表达,降低ET-1,保护内皮,与辛伐他汀有相似的调节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银杏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性味苦、涩、平,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通络活络。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苷和萜内酯,具有改善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我院观察银杏叶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脑梗死68例,该观察证实较长时间口服银杏叶片,有助于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川芎 川芎味辛性温,功能为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本草纲目》谓其为“血中气药”。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 博主:老中医发表时间:2011-01-23 09:24:18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更确切地说本章探讨的是冠心病的治疗,我之所以说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冠心病的发病根源是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在其他器官也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我想只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都应当具有相同的机制与因素,在治疗的时候可能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因为现代医学采用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不论是内科的药物治疗还是外科的手术治疗;至少按照目前现有的资料分析都不能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退。基于这种因素,我们只对治疗的基本原则――套用军事学术语就是“战略性”问题――进行讨论;治疗的基本原则如果出现方向性问题,技术性的进步――“战术性”问题――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不会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我们必须承认按照目前治疗的基本原则,技术的进步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对未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的原则还是有积极的作用的。至少我认为我们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的成就之上的,如果没有前辈们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的深刻认识,我们不可能寻找到纠正内源性胆固醇的方法――正如古代中医药因为不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的关系”更不清楚“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代谢”机制,无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说明】对肝脏系统进行有效的治疗一样―――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退消失。 在此我向本书中提及的以及没有提及的前辈与XX为人类科学进步及健康事业、特别是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付出的辛勤努力的人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任何科学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都是不断对自然界探索的结果;即使是在科学探索中那些――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不同或者是错误认识的――人,一样值得我们尊敬。 冠心病的分型 由于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1):即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以后医学界在探讨冠心病的时候往往是分开讨论,这一点可以在各个心血管专著中看到。当然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相关,在讨论时同样也是专门讨论。 将疾病按照不同的情况划分不同的类型这在临床治疗时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本书不对单独的某一种类型的疾病进行深入探讨,至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 当冠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心肌灌注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可能管腔狭窄程度已经超过60%~70%了,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管腔继续狭窄并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的症状可能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动脉粥样硬化(AS)后血管重塑;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与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多数心血管事件是在易损斑块(斑块破裂、溃疡、出血、糜烂)基础上伴有急性血栓形成,与管腔的狭窄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以上各种原因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较困难。除了管腔狭窄程度,局部AS的稳定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更大。易损斑块的检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点在于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管腔狭窄,如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解除由于粥样硬化性动脉管腔堵塞的直接和起效快速的方法之一,但忽视了病变的关键——血管壁。随着对心血管病变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是血管壁的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动脉僵硬度(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改变。早期发现后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就显的相当重要。目前临床上遇到的无论是猝死、心肌梗死、还是脑卒中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终末期”人群。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人们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reclinical Atherosclerosis,PCA)的研究。PCA通常是指已有动脉硬化证据,而尚无重要动脉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外周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而导致明确临床症状的情况,也有人称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如何在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上,通过一些无创或者微创的方法加强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在他们发展为“终末期”患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无论对于群体社会疾病负担的减轻还是个体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减少都具有重要意义。 AS是一种有局部表现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颈动脉和周围动脉一些易检测部位的动脉斑块可间接反应全身AS情况。周围动脉硬化疾病已经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它本身就是个窗口,早期诊断不仅可以检出外周动脉疾病,还对冠心病,脑血管病都有重要的检出意义。早期诊断意义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周围动脉硬化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心脑血管病相同,早期干预对减缓全身动脉硬化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一些能早期发现动脉壁异常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已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无创动脉硬化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即对动脉功能和结构的评估。动脉功能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 elocity, PWV);(2)通过进行脉搏波波形分析(Pulse contour analysis),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Augumentation Index,AI); (3)使用超声成像手段,直接检测某个特定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Compliance)。动脉结构检测主要有以下二种方法:(1)使用超声、EBCT、螺旋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测某个动脉的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粥样斑块形成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2)踝臂血压比值,即Ankle-Brachial Index(ABI),评估下肢动脉血管的开放情况。此外,各种生物标记物如血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LP(a))、tPA、PAI-1、纤维蛋白原、微量白蛋白尿和C反应蛋白(CRP)等和内皮功能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 1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压力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这种脉搏压力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WV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的几何特性及血液的密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其大小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数值愈大,表示血管壁愈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药物治疗措施_王素香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药物治疗措施王素香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弥漫性,累及血管、代谢和免疫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可以出现各种局部和全身的表现,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控制炎症、调节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则成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治疗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and Drug Therapies WANG Su-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a diffuse,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order that involves the vessels, metabolism, and immune systems with various local and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Atherosclerosis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o it is important to inhibit atherosclerotic process and stabilize plaque by drug intervention such as protecting endothelial cells,anti-inflammatory action,reducing lipid,antioxidant and antiplatelet therapies.【Key Words】 Atherosclerosis;Inflammation;Therapy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王素香 suxiangw@https://www.doczj.com/doc/cd5165785.html, 1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的基础研究结果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弥漫性,累及血管、代谢和免疫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出现各种局部和全身的表现,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所累及的血管壁病变也同样是广泛的,常常有多个易损斑块,而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的血栓形成是造成临床事件的关键因素。免疫炎症贯穿了从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血管内皮黏附、聚集,并进入内皮细胞下,继而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后的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同时血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增生。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正反馈调节上述过程,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逐渐从脂质条纹向粥样斑块形成进展,并造成斑块的不稳定[1-5]。 在血管系统发生的炎症是对损伤、脂质过氧化,甚至包括对感染的病理反应。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启动了慢性炎症 反应,其危害被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放大,促进了易损斑块的形成。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炎性标志物和未来心血管事件间有肯定和持续的相关性[6]。炎症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细胞因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危险性增加的预测因素。针对上述病理生理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控制炎症、调节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则成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主要策略[1-5]。 2 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措施 2.1?抗氧化治疗?氧化应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证实,ox-LDL是最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抑制病变的发展[7-10]。近期的资料认为有规律的在食物中摄入抗氧化物质,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ox-LDL的减少可以作为抗氧化作用的标志物[11]。 普罗布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制剂,

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5165785.html, 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章剑周小琴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将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辛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饮食护理;辛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氟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4组较患者治疗前及服药半年后颈动脉斑块大小、血脂水平、hs-CRP及IMT指标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在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血脂水平、hs-CRP及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治疗半年后,辛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及氟伐他汀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TG、TC、LDL-C、HDL-C、hs-CRP及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028-02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公认的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药物,该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将胆固醇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该类药物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因此,他汀类药物得以广泛地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为了进一步探究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中,男88例,女48例;年龄41~86岁,平均59.3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多普勒彩超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2周之内均没有服用调脂药物,并且排除有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衰退、严重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辛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每组34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和饮食护理,常规治疗的药物有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等;辛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氟伐他汀组患者在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