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通过讲述 17 世纪最先在英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 专制制度,实现了"国会对王权的胜利",建立起资本主义共和制度的经过, 让学生领略早期资本主义阶级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 的壮阔景象。 课文以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激发学生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奥秘。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发展过程,其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体会他们对历史进程 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体会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促进作 用,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 索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奥秘,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过程及其建立的资 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深远影响。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导入 出示审判国王查理一世和处死查理一世场面的图片。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位被处死的国王是谁?身为国王的他为什么会 命丧断头台?当时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认识到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议 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英国议会大厦图,请学生学习阅读卡上关于国会的介绍,思 考 ①英国议会成立于什么时候?②成立议会的目的是什么? ③议会的组成人员有哪些?④议会有哪些权利? 初步了解议会享有的权利和地位,帮助学生了解议会与王权不断发生 矛盾的根源。 2、情景剧表演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国会大厦,一起参加在此召开的一 场意义不凡的会议 1640 年,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人 民起义,召开议会。 要求议会同意他征收重税,继续实行对食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的专 卖。 议会拒绝通过征税法案,并要求限制王权。

学生表演完后讨论国王的要求为什么会遭到议会的拒绝,反映了什么? 表演完后讨论为什么国王的要求会被国会拒绝?生回答后介绍查理 一世横征暴敛,民怨四起,矛盾激化的历史事实。 让学生认识到议会和国王之间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内战的爆发。 3、历史的真相出示英国内战形势图和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作战图, 师生共同学习英国内战的经过情况以及结果。 4、小组合作探究 ①讨论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②克伦威尔受到众人的拥护, 成为"护国主",如果你是克伦威尔, 你将 怎样实行你的治国之道? 5、模拟国会 议员们共同商讨限制国王的哪些权利?或国会和人民享有哪些权利? 四人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请一学生担任议长来主持会议。 学生发表完后,出示《权利法案》及部分内容。 让学生从原始资料的分析中, 体会 《权利法案》 核心精神是限制王权。 6、比一比《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政体有何变化?他们推举新国 王与中国封建社会皇帝的产生有哪些不同? 三历史的启示 畅所欲言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二课时《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教学设计 1、内容分析

"历史上第一位总统的产生"──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等 方面进行叙述,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中,逐渐把握美国独立战 争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的特点。 课文重点介绍了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及三权分立的 学说。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教学,让学生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争取民主解放的正义战争的特点,了解战争的基本过程,并感受在战争中 华盛顿的突出作用,进一步理解美国独立后所采取的政体——共和制及对 当今世界的影响。 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热情。 3、学情分析略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及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 难点了解三权分立。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导入 国旗辨析出示美国不同时期的国旗《独立宣言》发表时的国旗、1777 年 6 月 14 日正式使用的国旗、1960 年以后的国旗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国家 的国旗?有什么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 通过观察国旗上图案的变化,星的数量的变化,了解不同的含义,初 步了解美国与英国的关系及最初的领土组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1、历史重现出示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示意图,教师创设情境,带着大 家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情况 时间 18 世纪 地点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人物美利坚民族、英国殖民统治者 事件英国的殖民压迫、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出示反映英国殖民压迫和 北美人民反抗斗争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英国和北美人民之间的矛盾。 波士顿倾茶事件把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向高潮。 2、问题思考出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北美 人民为什么要拒绝比自己进口还要便宜一半的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加深 学生对独立战争起因的理解。 3、自学探究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录像和课本出示思考题,学生个人自 学探究 1、揭开美国独立战争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2、美国诞生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3、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谁? 4、战争的结果怎样? 通过学习,让学生把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4、讨论分析为什么美国的独立战争能够取得胜利?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以及先进阶级和历史 人物的推动对战争的影响 5、人物评价出示资料 "华盛顿被美国人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在美

国人心目中的第一人"请你说说你的心目中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 运用所学,对华盛顿进行评价。 6、模拟表演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模拟表演。 2003 年 3 月,美国总统为推翻萨达姆政府,向国会提交议案,并召集 国会,要求美军攻打伊拉克,众议院和参议院经讨论投票,不同意总统提 议,双方僵持不下,只好提交最高法院投票表决,经过激烈的讨论,最高 法院裁定同意总统的提案。 于是,总统签署命令,国会拨出军费,并正式对伊拉克宣战,战争打 响了。 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思考"美国的资产阶级是用什么方式来管理国 家事务的?"引出美国宪法和共和制的政体。 通过直观表演,突破对"三权分立"理解上的困难。 7、看图分析出示美国的三权分立图,引导学生看图分析,并思考① 美国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②谈谈你对这种政体的看法。 ③你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也采用这种制度? 8、纵论天下回顾美国所走过的历程,再看看当今美国的称霸世界的 嚣张气焰,你想对美国说什么?用一句精练的语句概括。 教学反思将历史教育与学习定位在为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坐标上。 这是本课新的要求。 同时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二 课程标准

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 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1-2 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学要求 1 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 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 了解邓小平确定的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感 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3 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尝试分析"一国两制"的重 大意义。 4 回忆香港、 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 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经历的几个阶段;通过具体事 例,领会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所取 得的成就。 教材分析 从第一单元的主题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我国 的国情、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上看,教材以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划分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前后两个时期的标志。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国防建设、民族 团结、科技文化,然而限于篇幅,教材仅选取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必

需的内容。 具体而言,教材从经济建设、统一大业和外交事业等几个方面展示了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与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重难点及突破 1、改革开放的概况及其意义,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难点。 2、一国两制实施的原因及意义,此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3、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办法。 4、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成就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重要 贡献。 建议本课涉及到的一些重点概念比较抽象,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国两制"等等,不易于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 度。 建议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或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 分析得出结论, 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改革开放的年代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教师准备几张反映深圳和浦东改革开放前的面貌的图片, 通过展示这些对比鲜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并提问"深圳的变化是 从何时开始的?",导入新课。 [讲授]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0

学生看 23 第一段,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重要意义? 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邓小平成为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可由歌曲《春天的故事》的词,提问过渡如 "有一位老人是指谁? "" 画了一个圈"又是指什么?二、改革开放 学生看 23 第二段至最后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最早是在哪儿展开的农村,采用了什么形式?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建议老师对此进行解释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 要变化是什么 23? 3、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格局?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导入专题探究。 三、感动不平凡的变化 学生看书 24"有感于深圳速度…" 完成活动 1、深圳和浦东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何不同点?两地的成绩 说明了什么?见教参 2、描述自己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对照深圳和 浦东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见教参学生看"生活用品的变化"和图 1-32、1-33、1-34 与"休闲方式的 变化"及图 1-35 教师适当解释票证的时代特点,并让学生列举如今生活的 方方面面用品、休闲方式等,切实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小结]略 [作业]见作业本 教学反思 1 在优美的歌声中容易接受知识要点 2 实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 3 但深圳和浦东的教学若能运用媒体就更好了第二课时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导入]利用《七子之歌。 澳门》歌词。 可以问我国的澳门现在实行的是什么制度?由此导出 "一国两制 "[讲 授]一"一国两制" 学生看书 26 第一段和 27"解读‘一国两制’" 可提问 1、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此处教师应该重点解释一国是指中华人 民共和国,这是这一制度的前提;两制是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 是主体;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非主体。 2、 实行"一国两制"有什么必要性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完成统一大业 和历史意义促进祖国统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过渡"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得以实践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学生看 26 第 2-4 段以及 27"感怀回归盛事" 完成 28 第一个活动"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在 2090 回归祖国?"问我

们中国现在完成了统一吗?由些导入台湾问题。 三盼统一,反"台独" 问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吗?前者是中国内政问 题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问对于台湾问题,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教师可 交待对台方针经历了从"武装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 "的变化[我们坚 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但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学生看书 26 最后一段及 28 盼统一,反"台独"的内容。 思考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有哪些有利因素和阻力?有 利因素强大的祖国、 正确的方针、 共同的信念、 交流的加强、 国际的公认; 不利因素一些国际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附材料 12004 年 10 月 10 日,陈水扁发表"双十讲话"陈水扁在正式的、重大 的场合公开给"台湾正名",将"中华民国"定位于台湾,明目张胆地分割中国 主权。 2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陈水扁当局鼓动号称百万民众的"3· 36"大游行,结果当天游行人数仅 有 27 万左右。 问 1、陈水扁的言行的实质是什么? 2、针对陈水扁之流的罪恶行径,中国政府必须坚持的原则立场是什 么? 3、台湾的主流民意是什么?由此联想到,要实现祖国的统一,应寄 希望于谁?台湾的前途在哪里? 4、针对"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5、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什么?坚决拥护祖国的统一,大力 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 作斗争。 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本领。 [小结]略 [作业]见作业本 教学反思 1 热点话题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大量的辅助材料有利于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3 结合当前台湾局势, 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更能培养自学能力第三课时独立自主和平共 处 教学导入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对立、美苏争霸是主要矛盾。 "那么,美国对亚洲采取了什么政策?其结果如何? "抑制中国,发动 了朝鲜战争,扶植台湾;结果以失败告终。 中美关系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课教学 三、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1949 年春夏,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的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对国民党政府与各国政府建 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外国使节只当侨民看待;对 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进一步肃清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 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中美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初,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从此,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二、中美关系 让学生观察图 1-39 至图 1-42,阅读图片说明。 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出图片反映的核心内容。 50 年代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1971 年美国代表团访华, 双方开始接触, 关系出现转机; 1972 年关系改善; 1979 年中美建交。 ○为什么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对华态度有所转变?中美关系出现好 的势头?从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 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尼克松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 7 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从中国方面看,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可起到牵制苏联,改善中国的国 际地位的作用。 因此,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图一略 图二"乒兵外交"是中美关系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1971 年 3 月底,第 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 和美国都派出代表队参加。 4 月 2 日上午, 19 岁的美国运动员格伦· 科恩在一个训练馆门口向一辆 经过的大轿车招手要求搭车。 车停下后科恩上了车,没想到车上全是中国人,科恩一身当时西方流 行的打扮,还留着长头发,全车人都吃惊地望着他,他觉得很尴尬。 在车上的世界冠军庄则栋对他很友好,站起来对他表示欢迎。 临下车时庄则栋送给科恩一块中国丝绸作为纪念,科恩则回赠了一件 带有和平标志的短袖衫给庄则栋。 当天下午,美国代表团领队向中国代表团负责人提出了美国运动员访 问中国的请求。 中国代表团领导们连夜开会讨论对策,并向国家体委发了电报,请示 是否同意美国运动员来华访问。 毛泽东、 周恩来认为, 美国运动员已来到中国的近邻日本, 咫尺之遥, 这是一个打开中美关系局面的非常好的机会。

时机难得,稍纵即逝。 经过考虑,毛泽东于 4 月 6 日晚作出批示邀请美国运动员来华访问。 他委托周恩来亲自抓这件事。 周恩来决定同时邀请加拿大、英国、哥伦比亚、尼日利亚的乒乓球代 表团访华。 中国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消息把美国惊呆了,把世界轰动 了!成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外交事件! 4 月 7 日上午十点半,美国乒乓球队的副领队拉福德· 哈里森遇见了中 国代表团的负责人宋中。 宋中向哈里森转达了正式邀请。 惊喜的哈里森当即从下榻的宾馆往东京美国驻日大使馆打电话,询问 有关护照问题。 接电话的使馆官员当场表示,建议他接受邀请。 但同时又告诉哈里森,他要向大使汇报,并向华盛顿请示后才能给他 确切的答复。 国务卿连夜送白宫,尼克松看到这个电报后喜出望外,马上批准美国 乒乓球队接受邀请。 有关代表团访华的所有具体安排,都在周恩来的直接掌握之中。 有关美国代表团在华活动的消息发布, 《人民日报》 的版面安排、 《参 考消息》的报道篇幅都由周恩来安排,甚至连美国客人下榻的宾馆、用餐 的方式,周恩来也亲自过问。 旅游、比赛、看戏,所有的日程也都是周恩来最后决定的。

当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们想一睹当年中国皇帝居住的紫禁城 的风采。 而故宫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关闭了几年。 周恩来为此批示"故宫可在 14 日开放参观。 "重新开放的故宫,首先接待美国客人。 美国运动员们对中国政府的接待十分满意。 他们在中国的情况也源源不断地传到大洋彼岸,传到全世界。 最后几天,运动员们又向中国接待人员提出见一面久负盛名的周恩来 总理的请求。 4 月 14 日下午两点半,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美国乒乓球队全 体成员与随行记者。 同时来中国的其他四国乒乓球代表团也获此接见。 接着,周恩来问大家"你们住得怎么样?习惯中国菜的口味吗?还有 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翻译刚把周恩来的话译完,科恩首先站了起来,大 声说"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 "这一问题抢了其他人的话头,也很突然,斯廷霍文团长想阻止也来 不及了。 大厅里静静的,大家都盯着周恩来。 周恩来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眼,瞄了瞄他那蓬松飘垂的长发, 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了。 "周恩来接着把眼光转向大家说,"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 求真理。

在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之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 事物。 这种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可以容许的。 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了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对于周恩来的回答,科恩感到十分意外,他以为这个大革命家会以 大道理训人,但周恩来不仅没有这样做,还表示出十分理解当代青年的思 想。 科恩不由自主地表示出敬佩的神情。 周恩来又盯着科恩说"要是经过自己做了之后,发现这样做不正确, 那就应该改变,你说是吗?"科恩耸耸肩,友好而诚恳地笑着点了点头。 周恩来略作停顿,又补充了一句道"这只是我个人意见,只是一个建 议而已。 "周恩来的这番话,在第二天就被几乎所有的世界大报与通讯社报道。 图三 1972 年 2 月 21 日,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他称之 为"谋求和平的旅行"11 时 30 分,飞机停稳后,尼克松总统与夫人走出舱 门。 待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已经微笑着伸出手,周恩来也迎 上去,两双坚定而有力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钟。 尼克松激动地说 "总理先生,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 国家。 "周恩来说"总统先生,非常欢迎你到我们的国家访问。

"电视镜头记录下这个历史场面,并通过卫星传到全世界。 它宣告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1972 年 2 月 28 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 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 图四卡特总统时正式建交。 1953 年 1 月~1959 年 4 月,杜勒斯任美国国务卿,他一贯敌视社会主 义国家和民族解放运动,坚持不承认中国。 1954 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 他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与中国代 表握手。 会议期间,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美 国副国务卿史密斯却也只能摇摇他的胳膊权当握手。 【活动答案】 ○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总理的外 交才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大制度的对立逐 渐为美苏争霸替代,所以才出现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难忘的镜头。 ○可指导学生从国际局势和二战后的中美关系两方面来考虑可参考上 文内容。 三、上海合作组织 2003 年 8 月 6 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 克斯坦五国参加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进行了反恐军事演习。 演习着眼于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形势,借鉴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反 恐怖斗争的成功经验,共同探索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这

一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演习对于加强各成员国在军事领域的互信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提高联合反恐作战指挥协调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组织的成立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 ○"上海合作组织 "对我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 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活动答案】 ○2001 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2003 年世界财富论坛;2004 年世界遗产大会。 ○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 年中美建交;同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教学反思 1 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 2 时事与教材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 但教师讲的多一些 了 历史与社会说课稿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聚落的定义、分类。 知道乡村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别和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

2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影响聚落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懂得保护聚落的一些简单做法。 3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些学习方法指导。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和山门乡村景观与昆阳景观等图片的对比分析, 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城市聚落和农村聚落的异同点;通过探究不同地区特色 的民居建筑和人类的发祥地的形成过程,得出影响聚落的形成的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以学生为主体,以聚落的建筑民居为明线,以人地关系为主 线,以学生活动为主阵地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并把这种责任和意识变成自己 的自觉行动。 教学重点 1 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 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及人文因素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预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见证,因而,本节课的教学主旨是突出聚 落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渗透正确的人地观。 为了构建开放式课堂,充分挖掘初一学生的学习潜能,化解教学中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考考点学习资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019年中 考考点

《历史与社会》 第一篇生活的时空 专题一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情况(a) 2.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情况,列举自然 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b) 3.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的分布情况,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 影响的实例(b) 专题二生活在不同的区域里 4.描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a) 5.概述中国地形、气候和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的基本特征(b) 6.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等方面的特点(b) 7.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b) 专题三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 8.能够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c) 9.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c) 10.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 事件(b) 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 事件和历史人物(c) 12.根据调查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b) 第二篇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专题一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 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 它们对后世的影响(a) 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 专题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15.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a) 16.列举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评价他们 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c)

九年级下历史与社会提纲

巩固新生政权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各地,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和平解放。 经济: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军事:抗美援朝——1950年6月,为了保家卫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 月19日夜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1953年 克拉克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替了《共同纲领》,成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从1953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 年底,“三大工程”相继竣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 1956年7月,从总装备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 又急于求成。 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启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 1962年以后,“左”倾思潮再度抬头,并发展成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 1966年,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动乱开始。 形成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976年,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乱。 影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民主法治被严重践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启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完整版)

差 七上第一单元教案集 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一课时) 从社区看我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祝贺你们升入了初中学习,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 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 境。那么怎么让朋友们了解自已家的位置和环境呢?(一个好办法是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新课教学: 一、从社区看我家 1、社区 出示图1-1和图1-2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仔细观察、讨论“这两幅图画得是同一地方吗?”找出它们的差异,并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 差异找得最多。(两图方向、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异、图幅有大有小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同学扮演杜鹃,一组同学扮演王朋,分别向同学描述图中景物的相对位置,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 这时教师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渡到第三小题,怎样修改一下,使这两幅图趋于一致, 别人容易读懂?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 两图方向不同-------→要有统一的方向(方向)图幅有大有小-------→要有统一的大小(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符号有异-------→要有统一的符号(图例和注记) 展示图1-3②,让学生仔细读图,并比较图1-3对图1-1和图1-3对图1-2,分别作了哪些改进?师生共同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地图三要素的含义的注释,加深对地图三要素 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2.地图三要素 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地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③、经纬网④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⑤”,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让学生记住比例尺⑥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 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⑦,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利用图册,反复 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活动:假如你是杜鹃或王朋,利用1-3图,向别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评一个最佳小组合作奖。 尝试应用:1、画一幅自己学校或自己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教后反思 设计教学情境,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讲述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的概念,然后引导 学生练习使用地图语言去描述某地的位置,并进行比例尺的量算。最后鼓励学生尝试绘制自 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第二课时) 在社区中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2.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 生认同感、自豪感。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初三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测验卷(本卷满分8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80年代,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C)A建立政治军事集团北约华约B“热战”C“冷战”D部署导弹核弹 2、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因为:(A)A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宣告独立B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印度在1960年宣告独立 C1960年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D1960年开始整个非洲大陆吹响了独立的号角 3、下列哪些事件是二战后“冷战”的产物?(D) ①以色列修建隔离墙②古巴导弹危机③北约的建立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下列哪一事件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政权的措施?(C)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和平解放西藏 5、1951年,一位美国将军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你认为“错误的战争”的含义是:(B) A二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世界人民反对战争B美军入侵朝鲜是非正义战争 C美国选择中国作为对手是错误的D美国错误估计了中国的力量和气魄6、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D)A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B标志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B) ①反映了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正确思想②反映了人类必然战胜自然界的坚定信心 ③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④导致了高指标、浮夸风的出现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创造;三大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 创造最后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话来概括其中的道理?(D)A密切联系群众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提纲(一)(2017-10-9) 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 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 北洋军阀分裂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自行车 2.新通信方式的出现:邮政、电报、电话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文化生活方式进入中国,看电影、读报纸受到人们喜爱。 2.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变化,自由、民主、平等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 表现:①改称呼:不再称呼“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② 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妇女地位提高:妇女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废除科举制度,建立一套近现代教育制度。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第二课 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期末试卷(附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在140000000的地图上,一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A、4千米 B、400千米 C、4000千米 D、40千米 3、某城市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4、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5、中国位于 A、亚洲东部 B、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 D、西半球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政府已在那里设立了 A、直辖市 B、省 C、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7、有关东西两半球界线的划分,正确的是 A. 0°和180 °经线圈 B. 20 W和160°E经线圈 C. 20°E和160 W经线圈 D.赤道 &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阳光灿烂 B、雨过天晴 C、风和日丽 D、四季如春 9、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 A.海湾 B.海峡 C.内海 D.海洋 10、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2、有关我国地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13、我国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4、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的连线,正确的是 A、壮族——广东 B、维吾尔族——内蒙古 C、藏族——新疆 D、回族——宁夏 15、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界线是 A、秦岭一淮河一线 B、黑河一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 D、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 16、那达慕”盛会反映了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情 A、回族 B、蒙古族 C、藏族 D、傣族 17、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18、在新疆的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灌溉设施是 A、坎儿井 B、建造大型水塔 C、开凿运河 D、都江堰水利工程 19、J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主要反映了气候的 A、复杂性 B、多样性 C、突变性 D、垂直差异性 20、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要素有…… A、风力和降水 B、气温和气压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和气压 21、下列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意大利 D、中国 22、美国纽约地理坐标是40 °N、75 W,关于纽约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3、.................................................. 下列省级行政 区,属于西部地区的是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江西省 D、重庆市 24、........................................................ 关于哈 萨克牧民科学利用天山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分布在山谷间的牧场 B、春秋时节生活在高海拔地区 C、冬季主要在山麓地带 D、天山牧场可四季放牧” 25>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 ............... A、阿根廷 B、蒙古 C、澳大利亚 D、中国 26、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1 /3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 (《历史与社会》九上)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D法国;F俄国。2.欧洲。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2.1914;1918。3.同盟国;协约国。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2)1916;凡尔登;绞肉机。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2.1919;凡尔赛宫。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5.德国;中国山东。6.凡尔赛条约。7.日本。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2)欧洲;东亚;太平洋。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4)九国公约。(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6)巴黎和会。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 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2.民族资产。3.知识分子。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4.清政府;清朝。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1.南京;孙中山。2.1912;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五、1.袁世凯;共和。2.1912;2;12;共和。3.北京;中华民国。六、1.清朝;君主专制;共和。 2.思想解放。 第三框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南京;北京;北洋政府。2.(1)正式大总统。(2)日本;二十一条。3.中华帝国;洪宪;护国运动;撤销帝制。二、1.直系;皖系;奉系。2.军阀割据混战。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框新文化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知识分子;民主;科学。二、1.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2.民主;科学。3.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4.1915;青年杂志;新青年;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编辑部。5.民主和科学;专制和愚昧;陈独秀;民主;科学;封建礼教;封建礼教。新文学;旧文学;胡适;白话文;文言文;陈独秀。新道德;旧道德;鲁迅;狂人日记;鲁迅。三、1.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1)思想文化;思想启蒙。(2)极大解放。(3)马克思主义。 第二框五四运动 ■本框中考知识梳理 一、1.巴黎和会;势力范围;二十一条;山东;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二、1.1919;5;4;还我青岛;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北洋;上海;工人阶级;工;学;商;全国性。3.工人阶级。三、1.被捕学生。2.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凡尔赛条约。四、1.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2.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极大解放;新的眼光;新文化运动。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1)地图语言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1)聚落 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先有乡村,再有城市。 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 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乡村聚落: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 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所有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服务设施,但未达到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2)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3)聚落形成的条件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动植物资源丰富等。所以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而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而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4)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如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的高脚楼,通风防潮 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的厚墙小窗房,抵制热浪侵袭; (5)乡村聚落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6)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比较和缓,是缓坡;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比较陡峭,是陡坡。 具体见书本P17 (2)分层设色地形图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其中,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丘陵,褐色代表高原,白色代表雪线以上。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上) 第一单元复习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 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②地图的三要素: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文 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见书P10 表格)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三篇】 【第一单元】 一、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发现”)——性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1.时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特点:以人性发对神性,以人权发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 3.实质:不是复古而是创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4.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意):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神曲》: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2)达•芬奇(意):是世界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3)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5.影响:(1)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与价值;(3)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发现”;欧洲人的海外探险):标志着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时间:15—17世纪。最早殖民探险的国家是:西班牙、葡萄牙。2.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动机:获取黄金追求财富。 3.主要航海家:(1)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地理大发现)。1492年从西班牙(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自认为到达的是印度)。 (2)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3)达•伽马:到达印度。 (4)麦哲伦: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影响:(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使欧洲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5.对哥伦布的评价:他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世界历一位杰出的航海家。但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因此他又是殖民强盗。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探险。 6.哥伦布等航行家给我们的启示:要使一件事情做成功,必须要有知识技术,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一)“三资革命”的相同与不同: 1.相同点:①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②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③方式:都以暴力革命形式进行;④结果: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⑤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⑥都颁布法律文件。(这三部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都是本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都推动了本国革命的发展。共同主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2.不同点:(1)革命任务不同:①英、法:*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②美: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2)革命成果不同:①英: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②美:颁布《独立宣言》,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③法:颁布《人权宣言》,彻底摧毁封建专制制度。 3.英、美、法革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