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高中化学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高中化学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高中化学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存在:

(1)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

(2)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

(3)非金属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包括酸);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的存在(Na2O2、NaOH、

NH4Cl),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

键;

(5)离子化合物可由非金属构成,如:NH4NO3、NH4Cl 。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4.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静电作用。

5.配位键: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1)孤对电子:原子最外层存在没有跟其它原子共用的电子对。

(2)虽然配位键和其它键的形成不同,但一旦形成后则与其它共价键无任何区别。

6.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

(1)形成条件:原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X,(N、O、F)与H原子形成强极性共价键,与另一个分子的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Y (N、O、F),在分子间H与Y产生较强的静电吸引,形成氢键

(2)表示方法:X—H…Y—H(X.Y可相同或不同,一般为N、O、F)。

(3)氢键能级: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4)特征:具有方向性。

(5)氢键作用:使物质有较高的熔沸点(H2O、HF 、NH3)使物质易溶于水

(C2H5OH,CH3COOH)解释一些

反常现象。

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

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A组 1.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氢键 D 分子间力 2.固体草酸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氢键 D 分子间作用力 3.在下列物质的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 二氧化硅 B 氦 C 氨 D 铜 4.在单质晶体中,一定不存在 A 离子键 B 分子间作用力 C 共价键 D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 5.下列物质晶体中,同时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的是 A SO3 B H2O C C2H5OH D C2H6 6.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 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⑥ 7.碘晶体升华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内共价键 B 分子间的作用力 C 分子间的距离 D 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 8.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 A HCl溶于水 B I2升华 C H2O电解 D 烧碱熔化 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 碘和碘化钠 B 金刚石和重晶石 C 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D 干冰和二氧化硅 10.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称为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 A NH3 B HF C I2 D Br2 11.右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ⅣA、VA、 ⅥA、ⅦA旅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ⅥA族元素 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表示ⅣA族元素气态氢化 物沸点的是曲线;同一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 态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其原因是;A、B、 C曲线中第2周期元素的气态氯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3周期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原因是。 12.请写出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哪种作用力有关?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高中化学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存在: (1)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 (2)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 (3)非金属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包括酸);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的存在(Na2O2、NaOH、 NH4Cl),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 键; (5)离子化合物可由非金属构成,如:NH4NO3、NH4Cl 。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4.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静电作用。 5.配位键: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1)孤对电子:原子最外层存在没有跟其它原子共用的电子对。 (2)虽然配位键和其它键的形成不同,但一旦形成后则与其它共价键无任何区别。6.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 7.氢键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

(1)形成条件:原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X,(N、O、F)与H原子形成强极性共价键,与另一个分子的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Y (N、O、F),在分子间H与Y产生较强的静电吸引,形成氢键 (2)表示方法:X—H…Y—H(X.Y可相同或不同,一般为N、O、F)。 (3)氢键能级: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4)特征:具有方向性。 (5)氢键作用:使物质有较高的熔沸点(H2O、HF 、NH3)使物质易溶于水 (C2H5OH,CH3COOH)解释一些 反常现象。 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 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案和练习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特点:1)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绝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分子(包括稀有气体)之间3)变化规律: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I2>Br2>Cl2>F2 2、氢键 NH3、H2O、HF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 注意:1)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看做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NH3、H2O、HF的分子之间既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又存在氢键 3)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影响。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 Ca(OH)2 B. MgCl2 C. H2O D. NH4Cl 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 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 B. 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4.(2012·海南)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D.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 5.(2011·江苏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N2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D.H2O的电子式为 .. .. H:O:H -+?? ?? ?? 6.(2012·大纲版)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7.(2012·山东)9.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ⅠA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质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8.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 A CO2 B NH3 C H2O D H2S 9.元素X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元素Y原子次外层与元素X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子,X、Y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X和Y形成的化合物是( ) A.MgF2 B.MgCl2 C.CaCl2 D.CaBr2 10.下列分子结构中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能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六氟化硫B.二氟化氙C.三氟化硼D.四氯化碳 11.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与X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Z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它的共价键属于(填:极性、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用电子式表示W与Z形成W2Z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化学键与分子间 作用力 1.把握化学键的类型,明白得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 2.把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定方法 3.了解键参数,共价键的要紧类型δ键和π键 4.把握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5.等电子原理 一、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叫做化学键,依照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可将化学键分为和。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全然。 摸索:1.离子键、共价键分不存在于哪些种类的物质中? 2.写出以下微粒的电子式:Al Mg2+O2-OH- NH4+CaCl2CO2 二、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 向任何一个原子,各原子都,简称 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 较的一方,简称 δ键:δ键的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点称为。常见的δ键有〝s-sδ 键〞、、。 π键:π键呈对称,常见的有〝π键〞 摸索:如何判定δ键和π键?δ键和π键的稳固性如何? 三、键参数 键参数包括、、;其中、是衡量共价稳固性的参数,

通常键长越,键能越大,讲明共价键越稳固;共价键具有性,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立体结构还与有一定的关系。 四、等电子原理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点,它们的许多 【例1】关于化学键的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解析: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某些单质中 答案: A 【例2】以下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A.H2O B.NH4Cl C.NaOH D.Na2O2 解析:水分子中只有H-O键,是极性键,无离子键,排除A项;NH4Cl中NH4+和Cl-间是离子键,NH4+内N和H原子以极性键结合,B项正确;NaOH中Na+和OH- 以离子键结合,OH-内H和O之间以极性键结合,C项正确;Na2O2中Na+和O22- 以离子键结合,O22-内有非极性键,排除D项。 答案:B C。 【例3】以下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解析:分子中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决定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形成共价键的数目 答案:A 【例4】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那么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共价键包括δ键和π键,δ键不管是S-Sδ键、S-Pδ键依旧P-Pδ键差不多上轴对称的,π键不够稳固,必须与δ键共存 答案:A 【例5】以下分子中,键能最小的是 A.F2B.Br2C.Cl2D.N2 解析:N2中含有一个三键,键能较大;F2、Br2、Cl2中只有一个单键,键能小,F2分子中电子〝密度〞大,F原子间斥力大,键能最小 答案:A 【例6】能够用键能讲明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固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样专门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37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19题57题)教案资料

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A组 1.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氢键 D 分子间力 2.固体草酸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 离子键 B 共价键 C 氢键 D 分子间作用力 3.在下列物质的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 二氧化硅 B 氦 C 氨 D 铜 4.在单质晶体中,一定不存在 A 离子键 B 分子间作用力 C 共价键 D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 5.下列物质晶体中,同时存在极性键、非极性键和氢键的是 A SO3 B H2O C C2H5OH D C2H6 6.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 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NaCl;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⑥ 7.碘晶体升华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 A 分子内共价键 B 分子间的作用力 C 分子间的距离 D 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 8.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 A HCl溶于水 B I2升华 C H2O电解 D 烧碱熔化 9.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 碘和碘化钠 B 金刚石和重晶石 C 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D 干冰和二氧化硅 10.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称为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 A NH3 B HF C I2 D Br2 11.右图中A、B、C、D四条曲线分别表示ⅣA、VA、 ⅥA、ⅦA旅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中表示ⅥA族元素 气态氢化物沸点的是曲线;表示ⅣA族元素气态氢化 物沸点的是曲线;同一族中第3、4、5周期元素的气 态氢化物沸点依次升高,其原因是;A、B、 C曲线中第2周期元素的气态氯化物的沸点显著高于第3周期 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原因是。 12.请写出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哪种作用力有关?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3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每个分子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整个分子是电中性的。但对每一种电荷量来说,都可设想一个集中点,称“电荷中心”。在任何一个分子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正电荷中心和一个负电荷中心。 ⑴极性分子:若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互重合的分子叫极性分子。 ⑵非极性分子:若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互重合的分子叫非极性分子。 ⑶在简单双原子分子中,如果是两个相同的原子,由于电负性相同,两原子所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果两个原子不相同,其电负性不等,所形成的化学键为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这种分子就为极性分子。 ⑷复杂的多原子分子来说,若组成的原子相同(如S8、P4等),原子间的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O3除外,它有微弱的极性)。如果组成的原子不相同(如CH4、SO2、CO2等),其分子的极性不仅取决于元素的电负性(或键的极性),而且还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如CO2是非极性分子,SO2是极性分子。 2、分子偶极矩(μ):衡量分子极性的大小 ⑴μ=q.d d为偶极长(正负电重心之间的距离),d为正负电荷中心上的电荷量, μ可用实验测定,单位是库·米(C·m)。 ⑵应用: ①若某分子μ=O则为非极性分子,μ≠0为极性分子。μ越大,极性越强,因此可用μ比较分子极性的强弱。如μHCl=3.50×10-30 C·m,μH2O=6.14×10-30 C·m ②用μ验证或判断某些分子的几何构型。如NH3和BeCl3都是四原子分子。μNH3=4.94×10-30 C·m,μBeCl3=0 C·m,说明NH3是极性分子为三角锥形,BeCl3为非极性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的构型。 ⑶诱导偶极和瞬间偶极 ①诱导偶极:外电场影响下所产生的偶极 ②瞬间偶极: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会发生不重合现象,这时所产生的偶极 3.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化学键的结合能一般在-1 数量级,而分子间力的能量只有几个kJ · mol-1 。 ⑴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的永久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它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注意】取向力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分子的极性越大,取向力越大;温度越高,取向力越小。 ⑵诱导力:诱导偶极同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间的作用力 极性分子作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产生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案和练习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案和练习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特点:1)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绝大多数共价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分子(包括稀有气体)之间 3)变化规律: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I2>Br2>Cl2>F2 2、氢键 NH3、H2O、HF等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注意:1)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看做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NH3、H2O、HF的分子之间既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又存在氢键 3)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影响。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 Ca(OH)2 B. MgCl2 C. H2O D. NH4Cl 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族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 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 B. 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 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 D. 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4.(2012·海南)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第一轮章节复习试题 课时2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课时2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比Y小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电负性X>Y D.第一电离能XY,原子半径X>Y。X比Y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X小于Y,电负性X小于Y。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两个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时,最多有一个σ键 C.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N2分子中有一个σ键,2个π键 解析: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看,π键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重叠程度小,故π键稳定性低于σ键,A项正确;根据电子云的形状和成键时的重叠原则,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最多只有一个σ键,可能没有π键,也可能有1个或2个π键,B正确;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故C项错误。 答案:C 3.若AB n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n=2,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V形 B.若n=3,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型 C.若n=4,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若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成键的孤对电子,则根据斥力最小的原则,当n=2时,分子结构为直线型;n=3时,分子结构为平

面三角形;n=4时,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型。 答案:C 4.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2)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3)最活泼的气态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 (4)第二、三、四周期原子中p轨道半径充满的元素是________。 解析:同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除ⅢA族、ⅥA族反常外)逐渐增大,同周期中金属元素最小,稀有气体最大,故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Ar。 答案:(1)Na Ar(2)Cs(3)F(4)N、P、As 5.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 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 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和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 分子间作用力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电性的吸引力,因此考察分子间作用力的起源就得研究物质分子的电性及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力。 (1)取向力 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的电性分布不均匀,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形成偶极。因此,当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它们偶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个分子必将发生相对转动。这种偶极子的互相转动,就使偶极子的相反的极相对,叫做“取向”。这时由于相反的极相距较近,同极相距较远,结果引力大于斥力,两个分子靠近,当接近到一定距离之后,斥力与引力达到相对平衡。这种由于极性分子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取向力。 (2)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偶极所产生的电场对非极性分子发生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电子云变形(即电子云被吸向极性分子偶极的正电的一极),结果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本来非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相对位移后就不再重合,使非极性分子产生了偶极。这种电荷重心的相对位移叫做“变形”,因变形而产生的偶极,叫做诱导偶极,以区别于极性分子中原有的固有偶极。诱导偶权和固有偶极就相互吸引,这种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 同样,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取向力外,由于极性分子的相互影响,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其结果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大,既具有取向力又具有诱导力。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也会出现诱导力。 (3)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粗略来看,非极性分子不具有偶极,它们之间似乎不会产生引力,然而事实上却非如此。例如,某些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物质,如苯在室温下是液体,碘、萘是固体;又如在低温下,222H O N 、、和稀有气体等都能凝结为液体甚至固体。这些都说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分子间的引力。当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也即正、负电荷重心发生了瞬时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而这种瞬时偶极又会诱导邻近分子也产生和它相吸引的瞬时偶极。虽然,瞬时偶极存在时间极短,但上述情况在不断重复着,使得分子间始终存在着引力,这种力可从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出来,而其计算公式与光色散公式相似,因此,把这种力叫做色散力。 总结以上所述,分子间作用力的来源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一般说来,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激力都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只存在色散力。这三种类型的力的比例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大,色散力就越重要;诱导力则与这两种因素都有关。但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可从作用能反映出来。表1—1列出了某些分子的三种分子间的作用能的大小。 表 一些分子的分子间作用能的分配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知识总结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3. (1)Na2S: (2)CO2: 知识点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物质类别的关系 1.化学键的概念: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反应物内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内化学键的形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 3.化学键与物质溶解或熔化的关系 (1)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或熔化过程 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后均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离子键被破坏。 (2)共价化合物的溶解过程 ①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如CO2和SO2等。 ②有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HCl、H2SO4等。 ③某些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其分子内的共价键不被破坏,如蔗糖(C12H22O11)、酒精(C2H5OH)等。 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其分子内的共价键被破坏,如Cl2、F2等。 4.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刚石、晶体硅、石英、金刚砂等物质硬度大、熔点高,就是因为其中的共价键很强,破坏时需消耗很多的能量。 NaCl等部分离子化合物,也有很强的离子键,故熔点也较高。 (2)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N2分子中有很强的NN,故在通常状况下,N2很稳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价键较弱,故它们受热时易分解。 5.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1)化学键的存在

(2)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①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 a.同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如I2、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 b.不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②只含有离子键的物质 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 ③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如Na2O2、NH4Cl、NaOH、Na2SO4等。 ④无化学键的物质: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等。 知识点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②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液态、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 (3)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例如熔、沸点:I2>Br2>Cl2>F2。 2.氢键 (1)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的O、F、N原子与H原子之间,有的物质分子内也存在氢键。 (3)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知识点四物质熔沸点高低 (1)不同类型的晶体:一般而言,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如:SiO2>NaCl>S (2)对于相同类型的晶体: I、主要与半径有关的晶体 ①离子晶体:组成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就越强,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②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就会越短,键能就越大,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③金属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熔沸点越高;如Na<Mg<Al II、主要与分子量有关的晶体: 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溶沸点就越高。如卤素单质I2>Br2>Cl2>F2; b.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会反常地高,如H2O>H2Te>H2Se>H2S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NH3、Cl2、CO2等气体,在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后由不规则运动的混乱状态转变为有规则排列的固态。这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作用力,能把它们的分子聚集在一起。这种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我们知道,化学键是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起来要弱得多。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有影响。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见图1-8),四卤化碳也有类似的情形(见图1-9)。

二、氢键 前面已介绍过某些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以及它们的熔点和沸点也随着升高的事实。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与以上事实不完全符合。让我们来看一下图 1-10。从图上可以看出,NH3、H2O和HF的沸点反常。例如,HF的沸点按沸点曲线的下降趋势应该在-90℃以下,而实际上是20℃;H2O的沸点按沸点曲线下降趋势应该在-70℃以下,而实际上是100℃。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经科学研究证明,上述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氢键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以HF为例来说明。在HF分子中,由于F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

高中化学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存在: (1)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 (2)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 (3)非金属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包括酸);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的存在(Na2O2、NaOH、 NH4Cl),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 键; (5)离子化合物可由非金属构成,如:NH4NO3、NH4Cl 。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4.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静电作用。 5.配位键: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1)孤对电子:原子最外层存在没有跟其它原子共用的电子对。 (2)虽然配位键和其它键的形成不同,但一旦形成后则与其它共价键无任何区别。 6.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 (1)形成条件:原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X,(N、O、F)与H原子形成强极性共价键,与另一个分子的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Y (N、O、F),在分子间H与Y产生较强的静电吸引,形成氢键 (2)表示方法:X—H…Y—H(X.Y可相同或不同,一般为N、O、F)。 (3)氢键能级: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4)特征:具有方向性。 (5)氢键作用:使物质有较高的熔沸点(H2O、HF 、NH3)使物质易溶于水 (C2H5OH,CH3COOH)解释一些 反常现象。 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 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综合检测题(含解析)鲁科版选修3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综合检测题(含解析)鲁科版选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 C.三氯化硼D.五氯化磷 解析光气的电子式为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六氟化硫中,硫原子最外层12个电子,三氯化硼中,硼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五氯化磷中,磷原子最外层10个电子。 答案 A 2.卤素单质从F2到I2,在常温、常压下的聚集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 ) A.原子间的化学键键能逐渐减小 B.范德华力逐渐增大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氧化性逐渐减弱 解析F2、Cl2、Br2、I2,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范德华力依次增大,熔、沸点依次升高,F2和Cl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Br2常温常压下为液态,I2常温常压下为固态。 答案 B 3.下列各组分子中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CH4 C.Cl2、C2H2D.NH3、HCl 解析A选项中,H2S为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C选项中,Cl2为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D中NH3和HCl都为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B选项中两种分子都为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 B 4.能证明AlCl3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 ) A.AlCl3溶液容易导电 B.AlCl3水溶液呈酸性 C.熔融AlCl3不能导电 D.AlCl3溶于水可以电离出Al3+和Cl- 解析共价化合物熔化时,只破坏范德华力,不破坏化学键,不能电离产生离子,所以共价化合物的熔融态仍不能导电。

答案 C 5.下列分子中的键的极性最强的是( ) A.H2O B.NH3 C.HF D.HCl 解析由于O、N、F、Cl几种原子中,F原子的电负性最大,所以H—F键的极性最强。 答案 C 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原子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解析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个方面,A项错误;AlCl3、BeCl2是由金属与非金属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B项正确;H原子和Cl原子结合成的HCl是通过共价键形成的,C项正确;NH+4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铵盐为离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AD 7.金属钠、金属镁、金属铝的熔点依次增高,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 A.离子半径B.原子半径 C.离子电荷D.核电荷数 解析金属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的大小、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有关。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其熔点越高。 答案AC 8.下列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能形成离子键又能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 ) A.Na B.Mg C.Br D.Ne 解析Br与活泼金属元素如Na之间形成离子键,与其他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极性键,Br与Br之间形成非极性键。 答案 C 9.下列分子中,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 A.NH3B.HF C.C2H5OH D.CH4 解析在氢键X—H…Y中,X原子和Y原子所属的元素通常具有很强的电负性和很小的原子半径,主要是氮原子、氧原子和氟原子,而D中CH4不符合条件。 答案 D

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教学设计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何西玲211100 一、教材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对于此类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作机动处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放弃或只作为学生课后阅读。笔者认为应根据各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实例和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真正感悟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存在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同时要把握好难度,体现新教材的教学要求。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性的影响。 2.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提问】Cl2、HCl是以什么键结合的?什么是极性键?什么是非极性键?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提问】什么是分子?有哪些性质?水蒸气为什么会变成液态,液态水会变成冰? 【讲述】分子间距离缩短,由无规则运动变有规则排列,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 【板书】一、分子间作用力 【板书】⒈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思考】在一盛有氢气的集气瓶中是否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板书】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都存在着作用力,不同物质分子间作用力也不同。 【讲述】如:N2沸点—196℃、O2沸点—183℃,即固态变气态所需能量不同、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设问】F2、Cl2、、Br2、、、I2的熔沸点如何变化? 【板书】⒊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思考】对于四氟化碳、四氯化碳、四溴化碳、四碘化碳,其熔沸点如何变化? 【板书】⒋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不是化学键,所以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物质熔点较底。【讲述】化学键的键能为120—800kJ/mol,分子间作用力每摩尔约几千焦至数十千焦。 如:H—Cl键能为431 kJ /mol ,而HCl分子间作用力为21 kJ /mol 【投影】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比较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31《分子的极性 范德华力与氢键》随堂练习

课时训练11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与氢键 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就是由极性键构成极性分子的一组就是() A、CH4与Br2 B、NH3与H2O C、H2S与CCl4 D、CO2与HCl 解析:CH4、CCl4、CO2都就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NH3、H2O、H2S、HCl都就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 答案:B 2、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就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答案:B 3、两种非金属元素A、B所形成的下列分子中一定属于极性分子的就是( ) A、 B、B—A—B C、 D、 解析:考查极性键、非极性键的判断,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构对称的为非极性分子. 答案:D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NH3、CO、CO2都就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就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CS2、H2O、C2H2都就是直线形分子 解析:分子的极性一般与物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空间结构对称的属于非极性分子,反之属于极性分子.对于AB n型分子,其经验规则就是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若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则属于非极性分子,反之属于极性分子,当然根据分子的极性也可以判断它的空间结构.

键的极性只与就是否属于同种非金属有关,而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的键能有关,一般,非金属性越强,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选项A中CO2属于非极性分子;选项C中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选项D中的H2O属于V形结构. 答案:B 5、(双选)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就是范德华力或氢键的就是() A、碘单质的升华 B、NaCl溶于水 C、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D、NH4Cl受热 解析:A项,碘升华破坏的就是范德华力;C项,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既破坏了氢键又破坏了范德华力;B、D项破坏的就是化学键,Na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而NH4Cl受热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答案:AC 6、固体乙醇中不存在的作用力就是()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范德华力 解析:乙醇为共价化合物,分子内只有共价键,分子间为范德华力与氢键,分子内部存在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答案:A 7、下列化合物含有氢键,且形成的氢键最强的就是() A、甲醇 B、NH3 C、冰 D、(HF)n 解析:根据氢键的形成条件可知,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的氢化物形成的氢键越强,选项D 符合题意 答案:D 8、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使NH3、H2O、HF的沸点反常,且沸点高低顺序为HF〉H2O〉NH3 B、氢键只能存在于分子间,不能存在于分子内 C、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 D、相同量的水在气态、液态与固态时均有氢键,且氢键的数目依次增多 解析:A项,“反常”就是指它们在与其同族氢化物沸点排序中的现象,它们的沸点顺序可由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辑)考点49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含解析)

考点49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聚焦与凝萃 1.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及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2.掌握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氢键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读与打通 常规考点 1.化学键分类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X —Y 非极性(共价)键:X —X 2.化学反应的本质 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分子内化学键的形成。 3.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②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而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③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H 4、O 2、 Ne 等。 (3)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 沸点越高。例如:熔、沸点:HClBr 2>Cl 2>F 2,Rn >Xe >Kr >Ar >Ne >He 。 4.氢键 (1)定义:分子间存在的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 (2)形成条件:除H 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O 、F 、N 。 (3)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醇、羧酸分子、H 2O 、NH 3、HF 等分子之间。分子间 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特别提醒:(1)氢键不是化学键,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隐性考点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①某些氢化物分子存在氢键,如H 2O 、NH 3,HF 等,会使同族氢化物沸点反常,如H 2O>H 2Te>H 2Se>H 2S 。 ②当氢键存在于分子内时,它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与分子间氢键对物质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