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私奉献的平民教育家——武训与“义学”考

无私奉献的平民教育家——武训与“义学”考

无私奉献的平民教育家——武训与“义学”考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最新-最新学年高一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1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将来科学家要在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下列实验操作中在月球表面难以完成的是 A.蒸馏B.溶解C.过滤D.蒸发 2. 如果你在厨房不小心将花生油与凉开水混在一起,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进行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3. 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4.据某权威刊物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下列各项中一定相等的是 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质量 5. 相同质量的H2SO4与H3PO4中的氢原子数之比为 A.2: 3 B.3: 2 C.1:2 D.2:1 6. 从1 L 1 mol/L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NaOH 0.1 mol B.浓度为 1 mol/L C.含NaOH 4g D.浓度为0.1 mol/L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8.相同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 .微粒大小不同 B .微粒间距离不同 C .微粒数量不同 D .微粒质量不同 9.下列电离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 3PO 4=Na ++3PO 43- B .CaCO 3+2HNO 3=Ca (NO 3)2+H 2O+CO 2↑ C .2Fe+6HCl=2FeCl 3+3H 2↑ D .CH 3COOH= CH 3COO - +H + 10.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石灰水 B .含有尘埃的空气 C .雾 D .氢氧化铁胶体 11.下列各物质中含氮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 0.1molNH 4Cl B. 0.1molNH 4NO 3 C. 1.204×1023 CO (NH 2)2 D. 0.2mol NH 3·H 2O 12.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 发皿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 A .过滤 B .蒸发 C .分液 D .萃取 13.在标准状况下,若V L 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4.22Vn B .V n 4.22 C .6.5Vn D .V n 6.5 14.如果a g 某气体中含b 个分子,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N A 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 ( )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机械运动练习 新人教版

第3章运动和力 课堂追踪训练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的。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7. 小华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前3s内运动了6m,接下来的5s内运动了8m,最后的4s内运动了6m,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最后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小华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18.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19.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20.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课后新知巩固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 A.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高山 C.飞机 D.白云 3.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A.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武训纪念馆简介

武训纪念馆简介 平民教育家、千古圣丐武训先生(1838—1896)出生在柳林镇武庄。出身贫苦,七岁丧父,乞讨为生,14岁开始离家做长工,因不识字屡遭雇主盘剥欺辱,深悟无文化之苦、无知识之痛,遂于21岁时立志行乞兴办义学。近30年时间里,他不计荣辱,自苦、自残、自贱,沿街行乞,乞讨所得丝毫不为己用,先后在冠县、馆陶、临清创办三处义学,免费为贫苦家庭的子弟提供受教育机会。 近年来,为弘扬武训精神,缅怀武训先生,1989年6月,柳林镇群众自发组织了武训先生逝世93周年暨武训墓谒墓大会,时任山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高维真,聊城师范学院院长张明,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李士钊,聊城地区政协主任许继善等领导同志到会并讲话,与会人员参观了武训展览,举行了武训谒墓仪式。 现在的武训纪念馆由武墓、武训祠、武训碑廊、武训雕像、武训碑林第一亭—武训魂及高歌参、配殿及崇贤义塾等部分组成。武训墓1989年重新修建,墓碑由徐运北先生题。1997年由希望集团捐资重修武训祠,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对大殿进行了抬高、加固,使之更为古朴、庄严。1995年修建了武训碑廊,共有竖碑26块,每个碑高3.1米,碑文为近现代国家名人(冯玉祥、郭沫若、于佑任、杨虎城、张学良等)、名校(北师大、山师大、曲师大、聊大等)所题,展示了武训行乞兴学对后世的

重大影响。武主中雕像于1995年9月,由嘉祥石雕厂厂长、一级美术师梁秉公先生详尽查阅武训历史资料,多次深入武训故乡座谈、体验之后,进行艺术创造,成功再现了武训风采。刀刻似的皱纹,历史地记录了武训兴学历程的艰难;深邃的双目,逼真的展示了武训对兴学事业的乐观、自信与神往,实现了形似与神似的和谐,艺术与真实的统一。武训碑林第一亭——武训魂,于1995年兴建,为全石结构,内镌记得着武训自编自吟的兴学歌66首,历史地、全面地、形象地、深刻地记载了武训先生明确的兴学目的、崇高的兴学精神、显著的兴学业绩、艰难的乞讨历程,是客观地研究武训最可信赖的第一手资料,“武训魂”的命名贴切而传神。碑座为莲花型,寓意是赞扬武训先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该亭由港人王海亭捐资兴建,知名学者、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季羡林先生题“武训魂”。高歌台是为弘扬武训精神做出过特殊贡献的杰出代表人物所建,他们是郭沫若、何思源、陶行知、冯玉祥、李士钊、赵丹、孙瑜、孙之隽。高歌台为梅花型全石结构,以示武训兴学的艰辛历程及弘武代表人物的卓世风骨。冠县县委、县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付近千万元建设了配殿、崇贤义塾等。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使之真正成为文化旅游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和传承义学精神、助推希望工程的尊师重教基地。 近年来,冠县县委、政府为了弘扬武训精神,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国内外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知

论中国平民教育

论中国平民教育 五四时期,北京高师平民教育社通过刊发《平民教育》杂志、约请名流、学者进行专题演讲、编译书籍等活动,不仅形成了系统的,颇具革命色彩的平民教育思想体系,而且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平民教育活动的高潮,已然成为中国宣传平民教育以及整个新教育的一大中心。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期间(1917~1927),抱定“人人都是平等的”和“养育健全人格”的办学宗旨,力倡劳工教育,平民教育。那时的北京大学,不但有正式学生,还有旁听生——只要是有心向学的青年,无分贫富职业,都可以进教室听课。 平民教育的目的,即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国民。晏阳初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大病症,他提出用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解决此四大病症,并且拟定了四大教育的实施方式,即推行四大教育的途径——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晏阳初希望通过推行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整个生活的改造。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具有六大特点——平等性、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普世性。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晏阳初主张通过教育的普及,使每一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终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转变。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为我们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其次,改革农村“精英教育”模式,开展平民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的实现。目前农村教育实质上仍是精英教育,这有利于选拔农村的精英分子,但却不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全体民众的现代化。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再次,知识分子走出“书斋”,融入民间社会。农村改造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教育改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努力。然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目前的中国知识分子正面临着生存方式的危机,如何调整自己的生存姿态和心理姿态,对知识分子来说生死攸关。历史发展表明,知识分子惟有顺应最广大民众的要求,并依靠他们的力量,和他们一起变革社会,才有可能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理想。晏阳初的“博士下乡”为今天的知识分子如何深入民间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当亿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城市化进程以不可阻挡之势逼近时,"青年进城务工者"这一人数众多的群体,就成为当前平民教育的主要对象。切实给予这些劳动者以一种"特殊资格",帮助他们学会经营生活,成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具有独立人格,明白人生价值,适应现代社会的"完成的人"。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是人道主义援助性工作和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开展平民教育,为社会分忧,帮助政府从基础问题上化解社会不公,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帮助他们增强生存竞争的能力,解决社会的民生问题以及发展问题。为社会"分忧解愁",为当前的改革做贡献,是重提"平民教育"的现实意义。 所谓平民,就是一个平凡的公民。平民教育就是在心理上涵养平民意识,从小培养劳动意识和敬业的劳动习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只要他把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尽到了,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平民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变国民: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作为一个现代和将来中国合格公民起码具有三个价值取向:一是要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二是追求个性发展、人格独立,做一个具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完整人,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是任他人主宰、支配的奴隶、奴才;三是要有合作共事、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指出的:“发展个性和共同作业,的确是平民主义的精髓,的确是共和国家的要素。……并且要知道照上面说的二大条件去做教育的宗旨,那么造就的国民是真正共和国的国民,是真正平民主义国家的国民;倘若不然,我们所造就的国民,思想是不自由的,身体是不活泼的,精神是不猛进的,所作所为都是那有知识的人奴隶的;那么无论国家的招牌是共和也罢,是专制也罢,若没有一些平民主义的精神,那种教育总不能说他是平民主义的教育。”二、改变教育:我们办学就要敢为天下先,大胆改革创新,要坚决摒弃应试教育,真正

教育学题目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正确。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错误。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而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3.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是一种程序化的反射活动。人类的活动是自知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直接表现:生产力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具体表现: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规模的速度 ②决定了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 ④决定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2.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错误。 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四、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有关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在20世纪30年代曾提出过“教育救国”的理论。他认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农民存在贫、愚、弱、私四大病害,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仁人志士深入到广大农村推行相应的四种教育,即生计教育、文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这样就可以克服上述四大病害,中国自然就富强了。但实践证明,这种设想只是善良的愿望,并未成功,正如毛泽东所说,“教育救国”,唤来唤去还是一句空话。 【答案要点】 (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2)人口因素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人作为学校教育对象,是学校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人口的发展善决定着学校教育发展的速度;人口的密度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规模;人口出生的高峰与低谷影响到学校不同时期的学额与班级的调整;人口迁移影响到学校的拆、迁、建、并。 (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发展深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也要求教育通过相应的发展,为生产培养所需之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学校教育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这样,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和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否则,即使培养的人才在总量上有富余,但仍会出现结构性失调,即有的部门或类型(一般都是新兴部门、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奇缺,这也会严重影响生产与经济的发展。 ③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武训兴学

武训乞讨兴学--发生在聊城的美德故事之十一 上匾是1986年6月由刘用舟(曾任原临清武训小学初级部主任)、李耀堂(曾任临清工商联主席)、王宝礼、王宝仁、王宝群(三人为继承武训遗志矢志办学的原武训学校校长王丕显之孙)赠送,题匾者为杜向春。 下面塑像位于冠县柳林镇武训墓园。 918年前,大文豪苏轼以“匹夫而为百世师”来称赞“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842年后,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再次重复这句话,不过,他称赞的是一个目不识丁、连正式名字也没有的乞丐武训。 一个乞丐,缘何能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比肩呢? 据《中国男:百年转型中国人的命运与抗争》载: 武训(1838~1896),清末山东堂邑(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北)柳林镇武家庄人,无名,因排行而被人称为武七。武七羡慕富人家的孩子可以读书,去私塾偷听读书声时遭到塾师的呵斥。八岁时,父亲病死,姐姐给人家做了童养媳。九岁时,武七跟着母亲到处要饭。十五岁时在姨夫家做童工,十七岁时给地主李廪生打长工,饱受人间白眼。他身材肥短,一说话嘴角即现白沫,大家给他取了个诨号“武豆沫”。尤其是因为不识字而多次被人毒打,被骗财,被讹掉工钱。他给李廪生做工三年,分文不得,反而被打得头破血流,赶出家门。无望之际,他在一破庙里昏睡三天。 三天之后,他起来了。他没有忧愤而死,而是如痴如癫,半呆半傻,既不回家,也不再给人家做长工,而是手舞足蹈地到处要饭,做零工。这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经过三天的昏睡,一下子明心见性、才华横溢。那一年,武七二十一岁。他依然穷苦,一顿饭吃好就得寻找下一顿,但却从此出口成章,念念有词,随时可以应对人们的询问、嘲弄、拳打脚踢。他立下的志愿乃是兴办义学: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 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武七到处吆喝着出卖苦力:“出粪,锄草,拉砘子来找,管黑不管了,不论钱多少。”为了多挣钱,他把自己的长辫子剃掉,净得京钱一吊,作为他兴办义学的基金。他没有工做的时候,就到各地去要饭。因为他总是唠唠叨叨的“义学长,义学短”,乡邻以为他害了什么“义学症”,就又把“义学症”作为他的第二个诨号,他无动于衷: 义学症,没火性,

陶行知平民教育

浅论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 蒋永康 [摘要]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他无私的爱国精神,体现在教育救国的宗旨上。他投身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提倡与实践平民教育、民主教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遗产。尤其是平民教育的思想与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民教育实践 一、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渊源 陶行知自幼启蒙,所受教育都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孔孟之道中的“民重君轻”朴素的平等思想,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陶父为耶稣教内地会会员,陶母在教堂中帮佣,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基督教的博爱平等思想遂成为陶行知日后平民教育思想的另一来源。有了以上的思想基础,陶行知对残酷的社会现实日渐不满,对灾难深重的民众寄以深切同情,产生了早期的爱国与救国思想,15岁时,他在教会办的学堂中学习,曾在宿舍的墙壁上题诗言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①。青少年时代的陶行知,处于 偏僻的山区,视野不开阔,所能接触的尽是一些饥寒交迫,疾病缠身或濒死的穷人。他同情 他们的悲惨命运,却又无法帮助拯救他们,于是萌发了“医药救人”的志向,入杭州广济学 堂学习医学。当时,不少有志青年都有学医济世救人的抱负,如青年时代的鲁迅、郭沫若都曾学习医学。但当他们一旦明白了医学不能救国,无法改变人们的愚昧思想之后,又相继弃医从文,以教育、文学等来唤醒国人,陶行知亦走过这样的历程。不久,他放弃学医。1910 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辛亥革命后,该校易名金陵大学。1911年10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对陶行知影响极大。 他在学校中组织爱国讲演会,从精神上给同学们以启迪,组织运动会,从体魄上给同学们 以锻炼。在金陵大学的几年,是陶行知民主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发表了一系列的 反封建、争自由、讲平等的文章,例如《一夫多妻之恶果》、《因循篇》、《民国三年之希望》、《共和精义》等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陶行知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要求男女平等; 反对因循守旧,要求革新进步,祟尚个性自由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特别在《共和精义》中,陶行知指出:共和之三大信条,为“自由、平等、民胞”。自由的含义为“纪律之内有 自由,道德之内有自由”,这种自由“贵个人鞠躬尽瘁以谋社会之进化”,平等的含义为 “重视个人之价值,唤醒个人之责任,予个人以平等之机会”,“政治上生计上教育上立平 等之机会,稗各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民胞的内涵为“博爱心生,国人以兄弟、相视”,“视人民为社会之主体”。要做到以上标准,非提倡教育不能为,“人民贫非教育 莫能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能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现教育实建设 共和最要之手续,舍教育则共和之险不可避,共和之国不可建,即建亦必终归于劣败”忽。这种观点,是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阶段,他已经认识到教育与共和之关系,并提出“有 学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躯,则筋骨不能劳,体肤不能饿,心意不能困,咸施夸毗之病夫,又 何能运起学识道德,以树不世之业,而为人类造莫大之福哉”。这时陶行知已注意到德育替 育体育三者间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密切关系了。 二、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实践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清季旧的教育体制与教材,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教育改革已 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的呼唤,为此,不少教育界新思想的先驱都在探索和制定新的教育方针。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率先提出《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指出社会的需要 就是教育的方向,在新国家建国之初,应大力提倡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是针对列强环同交逼,丧失国权的情况下,t’1卜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因此应大力提倡。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物理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精选测试卷专题练习 一、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选择题易错题培优(难) 1.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推进剂从图中P 处注入,在A 处电离出正离子,已知B 、C 之间加有恒定电压U ,正离子进入B 时的速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形成电流为I 的离子束后喷出推进器,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质量为J 。为研究问题方便,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受其他外力,忽略推进器运动速度。则推进器获得的推力大小为( ) A 2UJI B .22U JI C . 2U JI D UJI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A 处电离出正离子,经B 、C 间电压加速后,由动能定理可知 212 qU mv = 解得 2qU v m = 以t 秒内喷射的离子为研究对象,应用动量定理有 Ft nmv = 又因为 =nq I t = nm J t 解得 2F UJI =2UJI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电流表的内阻是R g =200 Ω,满刻度电流值是I g =500 μA,现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2.0 V 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 A .应并联一个3 800 Ω的电阻 B .应串联一个3 800 Ω的电阻 C .应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 .应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把电流表改装成2V 的电压表需要串联分压电阻,串联电阻阻值为: ;故B 正确,ACD 错误;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改装,知道电压表改装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解题. 3.如图所示是一个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 1=10Ω,R 2=4Ω,R 3=4Ω,I 1=0.3A,I 2=0.5A,那么电流表测得的电流为( ) A .0.25A ,方向向右 B .0.15A ,方向向左 C .0.75A ,方向向左 D .0.35A ,方向向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 1R 两端的电压: 1110.310V 3V U I R ==?= 2R 两端的电压: 2220.54V 2V U I R ==?= 1R 左端与2R 的左端电势相等,而12U U >,则有1R 右端的电势低于2R 右端的电位。 3 R 两端的电压: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数学 6.4 数列求和复习题库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高考数学复习题库:6.4 数列求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在等差数列}{n a 中,5,142==a a ,则}{n a 的前5项和5S =( ) A.7 B.15 C.20 D.25 解析 15242451,5551522a a a a a a S ++==?= ?=?=. 答案 B 2.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3n -2),则a 1+a 2+…+a 10=( ). A .15 B .12 C .-12 D .-15 解析 设b n =3n -2,则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 1+a 2+…+a 9+a 10=(-b 1)+b 2+…+(-b 9)+b 10=(b 2-b 1)+(b 4-b 3)+…+(b 10-b 9)=5×3=15. 答案 A 3.数列112,314,518,71 16,…的前n 项和S n 为( ). A .n 2 +1- 12 n -1 B .n 2 +2-12n C .n 2 +1-12 n D .n 2 +2-12 n -1 解析 由题意知已知数列的通项为a n =2n -1+1 2 n , 则S n = n 1+2n -12+12? ? ???1-12n 1-12 =n 2 +1-12 n . 答案 C 4.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 n +n +1 ,若前n 项和为10,则项数n 为( ). A .11 B .99 C .120 D .121 解析 ∵a n = 1 n +n +1 =n +1-n ,∴S n =a 1+a 2+…+a n =(2-1)+(3-2)+… +(n +1-n )=n +1-1.令n +1-1=10,得n =120. 答案 C 5.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令b n =1 n (a 1+a 2+…+a n ),则数列{b n }的前10项 和T 10=( )

试说“张謇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2848532.html, 试说“张謇精神” 作者:茅家琦 来源:《历史教学》2009年第05期 [关键词]尊重人格,道德追求,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9-0005-03 一、“重人格、尊人遭”——张謇的道德追求 张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1924年,在致黄郛的一封电文中,张謇说:“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重人格、尊人道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也是张謇一生“立功”“立言”的准则。 对自己,张謇珍重自己的人格,严于律己。他的儿子张孝若在《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中有下列一段记载: 甲午那一年,我父亲在北京好几个月。有一回看见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京城里,适逢大雨。地上的水积了一、二尺,大小文武百官,还有七、八十岁年纪的老臣子,都跪在水里边接驾。上面的雨,先落到帽子上边的红纬缨,从那里滴下来,滴到袍褂上,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还好像染了鲜红的颜色。那太后坐在轿子里,连头回都不回。我父一看,心上就难过起来,觉得这种是有志气的人该做的么?还是回转去做老百姓吧! 张孝若在这部传记中还有另一段记载: 我父……不愿意居住租界,或是在租界范围以内购产置业。我父认为,托庇外人势力是一种极可耻辱的事。对于中国人不是在朝做官,就是上租界居住的流行惯性,最后痛恨。对他人,张謇十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在南通第三养老院的开幕典礼上,他说:“夫养老慈善事也。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名。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觉心安一点。” 张謇非常关心穷苦青少年的成长。张孝若在《传记》中写到: 我父曾经叫我母徐太夫人、吴太夫人各办一个小学校,一个幼稚园;我嫂沈夫人也办一个小学校,并且在我家各处祠堂内舍里边,凡有余空的房屋,总是办小学校,祭田收入多下来,就做经费。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陶行知的平民教育 他的生命休止符写在60年前的今天。在世间,他只驻足了55年,却让世人的怀念走到今天。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是陶行知的学生,今年89岁半了,他一提起自己的老师,还没说他的教育成就,就说“他是一位大众诗人”。 “他写的诗,总是念给老太太听,如果听不懂,陶先生就会把它丢掉。”据他介绍,陶行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为师者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反对为生者治学片面、不求甚解。为启示师生扬长避短,他特撰了三副校联:第一副是“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做宗师”;第二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第三副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一直注重读书为实践服务,为此,他就写了首“打油诗”:用书如用刀,不快便须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据方明介绍,除了是“大众诗人”,陶行知还是一个很好的演讲者。有一次,他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他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欢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燕子矶上的两块木板 1938年的夏天,在武汉难童保育院内,一群小朋友在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的指挥下欢快地唱着歌儿。负责指挥的小男孩个子瘦小,穿着又长又大的破衣服,满头长着瘌痢,还流着臭烘烘的脓血,但他的指挥却十分协调、有力。这吸引了正在此院参观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和音乐家任光。当发现这个孩子的音乐天赋后,陶行知拉着小男孩的手,记下了他的名字陈贻鑫,并激动地对任光说:“这孩子真是一个音乐天才,我们要抢救人才幼苗!” 回到育才学校后,陶行知先生马上想起了那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接连向武汉难童保育院写了两封信,保育院表示愿意送他去育才学习,而且不需要任何手续。当陈贻鑫来到育才学校时,因刚生一场大病,所以更瘦,头上的疮还在流着脓血,只剩下几根头发,身上又脏又臭。陶先生却一把抱住了这个苦命的孩子,心疼地连声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第二天,陶行知先生就登门拜访了著名将领冯玉祥,请他找个好医生。为了配合治疗,陶先生还通过朋友到美国买回了贵重的特效药,给他服用。新中国诞生后,陈贻鑫已经担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教授,成了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 1927年初夏的一个傍晚,陶行知先生坐着人力车进城办事。得知一年轻女子在南京燕子矶跳江自杀,陶先生马上来到木工厂要来两块木板,挥笔写下两段话,让学生送到燕子矶头。 一块木牌插在燕子矶休息亭边,上面写着3个大字:“想一想。”下面写着几行小字:“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怎可轻生!”另一块木牌放在燕子矶头的险要处,上面也写着3个大字:“死不得。”下面几行小字是:“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农民努力而死呢?”

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固本宁邦:晏阳初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念,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晏阳初,从中国一个乡村建设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个人人应享有的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他于国界外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然而这么一位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在中国,他却被遗忘多年。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四代书香家庭。五岁启蒙,就读私塾。十三岁进了基督教传教士办的西学堂求学。在西学堂,一位从英国来的姚牧师对晏阳初影响很大,从他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爱与善的力量。四年后,他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晏阳初以后常说3C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他所接受的三种教育:孔子、基督和苦力。 1916年晏阳初远渡重洋到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眼见民主社会种种,他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这些思想,“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弥漫在战火硝烟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十五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做苦力。1918年6月,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为欧洲战场的华工做翻译工作和代写书信。面对这么多劳苦大众,他不禁感慨: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光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和强盛呢?于是,他自编《千字课本》教华工识字,并创办《驻法华工周报》。后来,其中一位华工给他写信,信中说怕他办的报纸卖的太便宜,会办不下去,决定捐出三年在战场积蓄的三百六十五法郎支持他。晏阳初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我。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两项珍贵的发现:一是中国诚实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苦”与“力”。于是他决心回国后努力做“固本”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也不发财,把我的终生献给劳苦大众。平民教育、乡村改造运动的缘起如此。 1920年7月,晏阳初回国。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列强割据、军阀混战之中,连年的战乱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当他看到祖国政治、军事、社会、文化教育各种状况,深感推行平民教育刻不容缓。他认为,平民问题和军队问题

关于《武训传》讨论与批判的启示

关于《武训传》讨论与批判的启示 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新中国文艺界第一次重大的文艺论证。此次文艺论争对于新中国后来的文艺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武训传》是一部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历史人物传记片。影片上映后,也曾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广受好评。后由于毛泽东撰写的《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而掀起了一场批评电影《武训传》的热潮。 武训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贫困农民,早年去世。他跟着母亲到处流浪,乞讨度日,十几岁给地主打长工,地主欺负他不识字,克扣了他的工钱,他痛感不识字的苦处,决心创办义学,让穷孩子读书。他把自家的三亩田卖掉,加上自己行乞要来的钱,放在一个富人家里,让他去放债生利。为募集办学的钱,他吞瓦片、喝脏水、让人当马骑。终于在他受苦受难三十多年后,成功创办了义学。 在关于《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中,对武训精神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武训孤苦奋斗办义学的行为,确实曲折地反映出贫苦农民要求文化翻身的强烈要求。他们将武训精神看作为一种感召,感召人们不畏困苦,乐善好施;他们将武训精神看作为一种力量,鼓励人们用教育改变自己,用文化武装自己。认为武训精神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而对武训精神持反对态度的一方认为:武训通过行乞兴办义学这种行为本身是带有奴性的,不利于农民阶级革命反抗,是在贬低农民的历史作用。其实这种观点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在当时社会,党中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政治上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序幕,首先从文艺战线上拉开。在第一届文代会上明确了当代文学的方向----为人名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武训在某种角度上被认为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从政治层面来看,武训精神却是不可取的。 此次文艺论争对新中国后来的文艺思潮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通过这种对具体创作的讨论,对促使文艺工作者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文学艺术”以及正确认识创作的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产生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文艺界和思想界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同时这次文艺批判也具有明显失误。他并没有着眼于文艺本身,而是强调政治斗争的意义,用作处理政治斗争的方式处理文艺问题,将学术问题转变为政治问题。其结果使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思想更加凝固化,限制了艺术多样化的探索。 在现代社会,我认为武训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在对文艺问题对学术问题的讨论认识上,应该更加实事求是,着眼于文艺本身,而不是将文艺看作为政治的附属品,让文学艺术发展的更加繁荣。 2010级汉语言文学3班 严苗月明 01101100321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下面是为你搜集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晏阳初1890年出生在四川巴中,是我国有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1913年的时候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也就是香港大学的前身,后又转去美国的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晏阳初虽然并没有出生在富贵的家庭,可是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又是一个医生,从小接受了父亲儒家文化的熏陶以及耳濡目染之下也非常的喜欢读书。 晏阳初的父亲虽然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老古板,他的父亲深谙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之道,很早就将晏阳初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虽然这所学校在离家几百里的地方。1918年时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拿到了硕士学位。晏阳初从大学毕业之后就立志将毕生经历贡献给平民教育。1920年晏阳初学成回国,他回国后和很多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一定要将自己终身奉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的晏阳初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时晏阳初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想要贫苦的接受不起教育的人民也能够识字,除文盲、做新民是他们

的口号。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影响非常的大,他也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不仅国内,国外一些国家也在他的影响下推行了平民教育。 晏阳初教育思想晏阳初从小就长在一个诗书氛围浓厚的家庭,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发誓要将毕生贡献于平民的教育,为劳苦大众做一些贡献,并且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后来平民教育运动的成功也说明了晏阳初做到了。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虽然是一句古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很遥远,但话中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人民就是这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每一个个体的强大才能让这一个国家逐渐强大。但是看中国,虽然是号称人口四万万人民的泱泱大国,但是其中文盲的居然要占到百分之八十还要多。中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立国,而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识字的,他们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外界的东西接受很少很慢。因此就能体现晏阳初办平民教育是多么的必要,尤其是走到乡村中办农民教育。这就是晏阳初教育思想里的本固邦宁,只有基础打好,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基础还是个人的基础。 晏阳初将教育对象从平民变为乡村农民,推行了中国乡村教育。晏阳初认为要想在农村推行者行动就必须将自己农民化,愿意虚心向农民学习并且在教农民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亲切,千万不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也反映出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平民教育的运动

武训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武训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魏中海魏超 山东省聊城市委党校山东聊城252000 在我们发展文化软势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发掘武训精神,研究武训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当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武训精神的基本内涵 武训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千古奇丐,他以赤贫之身立志兴办义学,以解老百姓无文化之苦,为了兴办义学他自苦自贱、行乞办学,经过三十多年艰苦努力,先后办起了三处义学为贫苦老百姓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对武训的义举,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把武训精神概括为三无四有。他指出:“武训精神可以三无四有来回答。一无钱,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有此三无,照一般想法,哪能做什么事?可是他有四有,即是:一有合乎大众需要的宏愿;二有合乎自己能力的办法;三有公私分明的廉洁;四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所以他结果是成功了。”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在吮吸别人的血以养肥自己的旧社会里,武训的出现是一个奇迹。”在过去一百多年来,武训执着办学的义举在中国文化教育的历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我国教育及文化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武训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训精神具有多个层面,我认为武训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武训先生兴办义学的目的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为贫寒人家的孩子提供一个接受教育的机会。武训是前清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下的一个平凡农民,他因为在青年时期吃了不识字的亏,激发了对贫苦百姓孩子们的同情和热爱,立下了不平凡的宏愿,要饭、卖艺、化缘、做短工,在三十多年里积钱办成了三个贫苦家庭的孩子读书不收钱的义学。他穿滥衣、吃粗粮、宿破庙,终生不娶,不要名,不要利,甘心情愿地吃苦耐劳,这种精神实际上是一种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其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武训先生以乞丐之身修义学,过的是异常艰苦的生活。他唱到“吃菜根,吃菜根,我吃饱不求人;剩下饭,修个义学院。”那么,修义学院是为了什么呢?“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喝脏水,不算脏,不修义学才算脏。”这种精神是一种纯真的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业,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行的。武训是乞丐,修义学需要大量资金,武训不仅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为了积累资金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他在向富人贷款的时候,常常受到富人的唾骂、鄙视;在向债务人讨债时,也常常受到债务人的威吓与欺骗;他的行为常常受到众人的嘲弄。但是,为了修义学的目标,他历尽艰辛,执意追求。他唱到:“不给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我饭。”“我要饭,你行善,修个义学你看看。”其四,公私分明的廉洁精神。武训是个孝子,但他又不是一个屈服于旧礼教的人。为了修义学的宏大志愿,他断绝了亲戚,断绝了朋友,甚至终生不娶。在他五十三岁时有人问他终生不娶的原因,他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不娶妻,亲戚朋友断个净,临死落个义学症。”光绪初年,武训积累的钱财已经很多,他的哥哥托乡邻向他贷款,他不许;后来租给他哥哥的土地,因为不肯交纳租金,也被他收回。并且发下大誓:“谁养家,谁肥己,准备上天雷神击。”他虽然宣誓表明自己的心迹,但仍然不能得到兄长的理解,对于他的财产,还是想着染指。于是他更加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的事,你别管,兄弟分家不相干。”这又反映了武训公私分明的廉洁精神 二、武训精神的当代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