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磁现象磁场》教学设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4.知道地磁场。(二)过程与方法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兴的认识。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我们借助于小磁针,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

磁场方向。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三、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的,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

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四、教学资准备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播放极光的视频古人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种种猜测,直到近代,才有了科学的解释。极光的发生与地球的磁场有密切的关系。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极光。知道极光与地球的磁场有关。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5分钟)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是利用的是什么材料?回忆小时候玩的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学生思考回答:司南就是现在的指南针,它主要是利用了磁铁。磁铁能吸引铁。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新课内容(25分钟)磁现象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现在人们利用这些磁性材料做成各种形状的磁体。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提问:磁体只能吸铁吗?实验证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学生利用磁铁靠近含铁及含铁的合金、回形针等,发现都能吸引。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增强自豪感。你们注意到磁体吸引回形针,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什么问题?磁体中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

叫磁极。一个磁体有几个磁极呢?这些磁极相同吗?转动小磁针,记录当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S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N极)。用一个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同一极。会看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磁极间有相互作用,那么被磁体吸引的硬币为什么也能吸引正面的硬币呢?(如图)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磁化。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磁化现象吗?磁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危害吗?学生观察,发现回形针主要集中在磁体的两端。说明磁体的两端的磁性最强。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小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学生讨论:被吸引的硬币也成了一个小磁体,它具有磁性,所以能吸引其他硬币。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磁化的应用及危害。如磁带的录音、利用钢针磁化做小磁针。还有银行卡不能靠近磁体、机械手表靠近磁体后走时不准等。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会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磁场利用钓鱼线(学生不易看见)挂在两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动,弹簧测力计有示数。如果把磁针拿到一个磁体附近,它会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间并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

的作用呢?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认识。磁场的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我们就通过这种作用研究磁场,在前面的学习中还有哪些利用了类似的方法?揭密弹簧测力计间是通过钓鱼线作用的,那么磁体间也存在某种物质,使磁体间有相互作用。学生回忆:电流使电灯发光,空气流动形成的风等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磁场的概念。强调物理方法,善于总结。实验:研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在中间放入一条形磁体,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并记录下。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白纸上记录的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的磁场是如何分布的呢?学生进行实验,白纸上摆一些小磁针,静止时,小磁针均指南北,在中间放一条形磁体,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在白纸上记录小磁针的位置及N极的指向。知道物理中会使用一些人为的规定使物理研究简便化。磁感线小磁针方向发生改变是由于受到磁体磁场的作用,在磁体周围放置的小磁针越多、越小,就能越清晰的看出磁场的分布。演示实验:在玻璃板上均匀的撒上一些铁屑,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然后轻敲玻璃板。将一些小磁针放在铁屑排列的一条曲线上。提出问题:小磁针所在位置就是磁场方向就是N极所指方向。有

没有办法形象、直观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磁感线。利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画出U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练习:标出图中A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及磁体的磁极;画出图中的磁感线。讨论:(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存在磁感线吗?(2)为什么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3)磁感线会相交吗?学生观察实验:铁屑有规则地排成一条条曲线。现象:小磁针的N极指向一致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可以在磁场中沿着铁屑的痕迹画出曲线,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学生画出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学生完成练习题学生讨论:(1)磁场是实际存在的,磁体周围不存在磁感线。(2)磁感线只是用表示磁体周围磁场的假想曲线,利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3)磁体周围某一位置磁场只有一个方向,如果磁感线在此处相交,则该点就可以表示出两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所以磁感线不能相交。结合实验,给磁场建立模型。利用模型法研究磁体的磁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对磁场和磁感线的总结,加深对磁场的认识。地磁场阅读课本,思考:(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呢?它肯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谁对它施加了力呢?(2)指南针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能指

南北,地球相当于一个大的条形磁体,你能根据指南针的方向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吗?(3)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重合吗?这一发现最早是由谁记述的?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地磁场”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1)地球周围存在磁场,使指南针指南北。(2)学生确定地磁场的磁极,画出地磁场的磁感线。(3)地球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不重合,它们略有偏离,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通过对指南针的分析、磁偏角的介绍,再次强化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总结(5分钟)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磁极间为什么有相互作用?如何形象的表示出磁体周围的磁场?4.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拓展: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其中的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无磁性。没有别的器材,你如何把它们区别开。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1.本节主要学习了磁现象及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利用磁感线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4.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使指南针受到磁力作用而指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利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作业布置1.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2.利用缝衣针、磁铁等器材自制指南针。按要求完成。知识巩固。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1节《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磁现象磁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 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 三、教学难点 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四、教学器材 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这是一个朋友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

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叹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进行 1.磁现象 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发明,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司南就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部分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1)磁体 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就是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演示操作,得出结论。 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磁铁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评估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磁场是此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把电和磁联系到一起的纽带和桥梁,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磁场的概念和性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不过基础较为薄弱,容易凭想象和感觉去判断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磁场的性质,会画磁感线。 二、过程与方法:恰当的运用类比来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用实验进行探究总结,化无形为有形,化空泛为具体,把知识落实到点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拥有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和行动,拥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磁场。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同时怎样把无形的磁场转化成有形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学准备】吹风机、布条、条形磁铁、磁针、铜、铝、铁、钢钉、大头针、橡皮筋、铁屑、牙签筒(用来装铁屑)、摆放小磁针的小底座、实验纸板、自制的内部具有磁铁的“地球”。 【教学过程】 教学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做演示实验,具有磁铁的小车靠近磁 铁就会运动起来,不让学生看到磁铁,给 学生猜想为什么小车会运动,从而导入新 课。 观察显现并 且进行思考 回答。 目的是调 动学生学 习积极 性。

新课教学1、回顾小学学习过的关于磁的知识。 2、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回顾磁铁的性质 (条形磁铁做实验,用磁铁吸引一个 小实验盒中的铁、铝、镍、橡皮筋、 钢钉、大头针等) 提问:*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各处的吸引力大小是否一样? *铁和钢靠近磁铁后有何性质,是否具有磁性? *指南针能指南北,实验中看看磁铁是否能指南北? 3、归纳出磁性,磁极和磁化的概念。(也 就是简单的表面磁现象) 4、指南针可以指南北,我们实验中的磁 铁做出来的是不是在指南北啊?做实验 指南北,该如何改进实验器材?把磁铁做 成磁针,放在几乎没有摩擦力的支架上, 红端总是指向北方,叫做北极,白端总指 向南方,叫做南极。 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 用指南针演示指南北,指南针指南北有 条件:不受到别的外界因素的干扰。 用木棍和气流来影响指南针,受到外界 干扰后不能指南北,说明磁铁周围存在 着物质干扰磁针,这种物质我们把它叫 做磁场。 磁场磁针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该如何去研究磁 场呢?类比于如何去研究风来研究磁场。 打开电吹风做实验,让学生猜想风是向哪 吹(利用自制的可以吹循环风教具),引 入风向线的概念,以及使用风向线有什么 好处。学生思考归纳得出研究风的方法。 风布条 同理也可利用磁针来研究磁场 磁场磁针 学生在老师 引导下思 考,由实验 回顾总结磁 的一些简单 现象,从生 活中如何去 判断风这种 看不见的物 质的经验去 考虑如何研 究磁场这种 看不见摸不 着的物质。 明确本节 课的目 的。试验 强化学生 的认识, 加深学生 的思考, 类比归纳 使得学生 由不同的 现象中得 出相似的 研究方 法,学会 把无形的 物质变得 具体化。 推测 作用 作用 推测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GDXIANG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最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

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试题二的解答。 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2、题3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情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2)

名 师 优 秀 教 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20.1 磁现象磁场基本思路: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突破措施: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利用模型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 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深入探究: 1、磁现象 〔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课后练习 1、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某一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1)、叫磁性; 叫做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 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 止后小磁针会。多做几次,也是如此。就是根 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 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 去结论: (4)、、。 2、磁化 〔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 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 被。 ,叫做磁化。介绍一些磁化方 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九年级物理教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九年级 平顶山市十四中学李伟物理组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它简单机械 课题:§12.1 弹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学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 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 4、测力计测

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19——2、3、4 课题:§12 .2 重力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具、学具:大小不同的几个砝码、重垂线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三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

初三物理磁现象磁场教案 课题课型授课时间设计人范春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

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磁现象: 师:在初中我们已接触了一些磁有关的知识,生活中有哪些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同学之间可互相讨论。 师:对磁的认识和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开始了 多媒体投影补充说明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天然磁石2、司南的照片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磁悬浮列车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列车加速到平稳运行之后,速度是430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超过了F1赛事的最高时速,车厢里上下颠簸很小,左右摇摆得相对还大一些。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教学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 师:接着,谁来说说如何控制电压U不 变,而探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师:是不是任意取几个阻值不同的电阻 呢? 师:阻值不同的电阻接入电路时,电阻 两端的电压是否能保持不变呢?如何解 决这个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由此可见,滑动变阻 器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的重要性。下面请大 家根据刚才的分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 电路图。 师: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汇报,我把大 家的实验思路和方法进行一下总结。实验 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控制电阻R不变,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R两端的 电压U并使其成倍数变化,再观察通过电 阻R的电流I的变化情况,找出电流与电 压的关系;第二步,把阻值成倍数关系的 不同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并通过调节滑动 变阻器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某一 固定值不变,再观察电流的变化情况,找 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生:可以用几个阻值不同的电 阻分别接入电路,从而改变电 阻,同时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 定电流I的变化。 (生:也可以用电阻箱接入电路 来改变电阻。) 生:为了比较数据方便,最好 选择几个阻值成倍数关系的电 阻。 生: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发生改 变,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 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学生设计并展示实验电路图。 通过对学生 设计的肯定, 激发学生学 习欲望,且为 学生给出了 一个正确的 示范 对实验的总 结,为学生的 成功探究奠 定基础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第一节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本章的第一节,从整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初中内容的基础上,介绍基本磁现象、磁效应和地磁场,特别是着重介绍了在科学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奥斯特实验和STS的重要素材“指南针与郑和下西洋”本节内容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通过演示实验或视频,对初中知识复习概况并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提升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磁与电的相互作用相对抽象,学生对电与磁的研究不够深入。然而学生对磁场在生活中应用是很感兴趣的,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了解地磁场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如黑子、极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关注电 与磁的现代技术发展。 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3.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磁极或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4.理解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通过趣味实验的演示与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观看视频) 视频引入,播放4名小朋友在30秒钟内拉动整列磁悬浮列车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磁悬浮列车依据什么原理做成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会获取你所想要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磁现象和磁场 、新课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 计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案例 发布者:李昌茂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

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1 -

- 2 -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0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 和电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三、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 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 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 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 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殷发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了解简单的磁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磁极,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4.知道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利用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状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国古代对地磁场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中的磁体及磁场是后面建立电磁联系了解电磁现象的基础,通过实验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很难从直观的角度对磁场有感兴的认识。磁场在磁体周围是实际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靠磁场来发生的,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我们借助于小磁针,来了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这是通过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的作用来反映磁场的,物理中有很多是利用了这种方法来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的。为了形象的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磁感线的引入是给磁场建立了模型,磁感线只是磁场的模型,所以磁感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利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会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磁体的磁极处磁感线较密,并且磁感线不能相交,会出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如条形磁体、U形磁体等。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认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三、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实例先了解生活中的磁现象,知道磁体对含铁、钴、镍等金属的物体有吸引力,古代的指南针、现代的各种磁卡磁带都是磁体的应用。利用条形磁体吸引铁粉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磁体的磁性分布是不均匀的,磁性较强的两端叫磁极,提出两个磁极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当磁体悬挂自由旋转时,磁体停留的方向都是相同的,提出磁体的N、S极,通过实验得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体间不接触,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提出磁场的猜想,如何验证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呢?可以通过磁场的性质来研究它,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有力的作用,在磁体的周围放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磁体周围磁场的方向是有规律的,从磁体的N极指向S极。为了研究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在磁体周围撒一些铁粉,这些铁粉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观察铁粉的分布,为了形象的表示出磁场的分布及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根据铁粉的分布画出磁体的磁感线。最后思考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得出地球就是一个大的磁体,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即地磁场,根据指南针的指向,判断地磁场的磁极。 四、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形状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磁针)、细线、铁架台、小磁针若干、地球仪、铁钉、回形针、铁粉、玻璃板、磁卡、磁带、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实物投影等。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学生的学习任务艰巨。学习的时间紧,还要进行九科竞赛,面临的压力很大。今年的两位新搭档,我们之间还需要磨合,针对现实的情况,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今年要严格按照教务处的要求,进行六步四检的课堂改革。在教学中自己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习惯,计算能力,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对这些学生我并不了解。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他们的性格、姓名、学习的情况。这些学生在初二进行的是六步四检的教学模式,我也要进行教学的改革。九年级内容繁多,时间很紧,对学生来说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平时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及时的让学生接受自己。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六章内容。主要包括为:第一部分是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具体内容分为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以及热机的效率和能量的转化比热容和效率的计算。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且难度比较大(例如: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和效率计算的相关问题)。作为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新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节奏,力争保证全体学生理解,别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掉队。第二大部分为电学内容。具体内容分为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与上一部分内容相比,电学内容相对较难一些,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和重点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电学的公式及概念)、相关计算。扎实基础再进行拓展练习,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 今年教学的任务艰巨,成绩的压力很大,我们三人会共同努力,定会实现我们全县前二的目标。 五、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要求,明确做到哪些内容是考点,哪些是难点。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实用可行的教案,课件,学案。 2、坚持同科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坚持并摸索适合我们物理教学的磨课方式。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 3、做到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做好培优辅差,在达标题的设计上注意分层,要有拔高,力争做到优生吃好,差生吃饱。 4、严格管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物理知识的储备。严格管理学生,抓紧课上的每一秒钟,洞察一切。对于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批评,帮助学生成长。 5、研究中考,了解并把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平时多做山东省的物理中考题,及时写出试题的分析,多做总结。及时的反思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磁感线的概念。 2.难点:磁场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条形磁体2块、曲别针、小磁针8个、铁屑若干、蹄形磁体1块、软铁棒、磁感线演示器。 学生:条形磁体2块、大头针若干。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如图所示的车载方向仪,它会随着汽车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但它的箭头总是指示南方。这是为什么?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本课。 【互动新授】 (一)磁现象 1.认识磁体与磁性:

观察与实验: 认识磁体和磁性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曲别针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问题:用磁体靠近曲别针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磁体对曲别针有什么作用? 然后利用实验器材自己完成实验,认识磁体并体会磁体能够吸引铁、钴、 镍等物质的性质。 观察与实验:认识磁极和磁体指示南北的特性,引导学生完成磁体吸引铁屑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下列问题: (1)磁体吸引铁屑的多少有何不同?磁体的每部分磁性大小相同吗? (2)悬挂磁体,当它静止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旋转试试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生共同总结:磁体两端吸引能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指南的磁极叫作南极或S极,指北的磁极叫作北极或N极。从而得出磁体还 有指示南北的性质。 观察与实验: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演示:分别用磁体的N极和S极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转动的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1)什么情况下小磁针会远离磁体?什么情况下小磁针靠近磁体? (2)各磁极间有怎样的作用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说明,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磁化:

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三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三篇】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九年级物理教案【三篇】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小编整理了九年级物理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宇宙和微观世界(1)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 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

等。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单元重点、难点 1.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课时安排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1课时 复习和总结 4课时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果真如此吗,看课本上两幅图,先自己感觉一下长短大小,再测量一下,比较前后是否一致。 (二)讲授新课 1.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 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2.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