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流电动机调速课程设计 []

直流电动机调速课程设计 []

直流电动机调速课程设计 []
直流电动机调速课程设计 []

直流电动机不可逆

调速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 技术数据要求

(1)电枢回路总电阻取R=2Ra;总飞轮力矩GD2=2.5GD a2=2.5*5.49N.m2,P极对数均为1。

(2)其他末尽参数可参阅教材中“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举例”的有关数据。

(3)要求:调速范围D=10,静差率S≤5%;稳态无静差,电流超调量σ%≤5%,电流脉动系数Si≤10%;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退饱和超调量σn%≤10%。(4)要求系统具有过流、过压、过载和缺相保护。

(5)要求触发脉冲有故障封锁能力。

(6)要求对拖动系统设置给定积分器。

二设计的内容

1 .调速的方案选择

(1)直流电动机的选择

根据要求,我这组应选择的电动机型号为Z2-61。

(2)电动机供电方案的选择

由于电机的容量较大,又要求电流的脉动小,故选用晶闸管三相全控桥变流器供电方案。

(3)系统的结构选择

因调速精度要求较高,故采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进行限流保护,当出现故障电流时,因过流使断电器切断主电路电源。电动机额定电压为230V,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应采用三相降变压器,将电源电压降低。

故采用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结构。

(4)直流调速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

由分析计算可得直流调速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如下:

2 .主电路的计算

(1)整流变压器的计算

①二次侧相电压:

查表知,三相全控桥时

A=Ud0/ U2=2.34 (取ε=0.9为电网波动系数)

B=Ud/Udv 查表知B=COSα,α角考虑100裕量

故B=0.985

所以

取U

2=120V,所以变比 K=U

1

/U

2

=380/120=3.17

②一次、二次侧电流的计算

查表知K I1=0.816 ,K I2=0.816

I1=K I1Id/K=1.05*0.816*37/3.17=9.5A*1.05=10A I2=K I2Id=0.816*37=30.2A

③变压器容量的计算

一次侧,二次侧绕组的相数m1=3,m2=3

所以S1=m1U1I1=3*380*10=11400V A

S2=m2U2I2=3*120*30.2=10872V A

S=(S1+ S2)/2=(11400+10872)/2=11136V A

又因为励磁功率P2=230*1.14=262.2w

所以取S1=11.7KV A,S2=11.2KV A,S=11.4KV A,I1=10.3A,I2=31.7A (2)晶闸管元件的选择

①晶闸管额定电压

取U TN=800V

②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查表知K=0.367

I T(V A)=(1.5~2)KId=(1.5~2)*0.367*37=20.4~27.2A

=50A

取I T

(V A)

故选Kp50-7晶闸管元件

(3)晶闸管保护环节的计算

①交流侧过电压保护措施

10阻容保护

I em为变压器励磁电流百分数

C1≧6I em (1/3S)/U22=6*10*11.4*103/(3*1202)uF=15.8 uF

耐压≧1.5Vm=1.5*√(2)*120V=254.6V

由公式计算出电容量一般偏大,实际选用时还可参照过去的使用情况来确定保护电容的电容量,这里选电容量15uF,耐压250V的电容器

Ic=2*3.14fcu

*10-6=2*3.14*50*15*120*10-6A=0.57A

c

P R≧(3~4)I c2R1=(3~4)*0.572*6.2w=6~8w

可选6.2Ω,10W金属膜电阻

的选择

20压敏电阻R

V1

标准电压:V imA =1.3*√2V=1.3*√2*120V=110.3V

取120V,通流量取5KA,故选MY-120/5的压敏电阻作交流侧流通过电压保护。

②直流侧过电压保护措施

V imA≧(1.8~2)V DC=(1.8~2)*230V=414~460V

选MY-430/3作直流侧过压保护。

③晶闸管及整流二极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

晶闸管:C2=0.2uF,R2=40Ω

电容耐压≧1.5Vm=1.5*√6*U2=1.5*√6*120V=441V

选C2JD-2型金属化介电容器,电容量0.22uF,耐压400V

电阻功率:P R2=fcu m2*10-6=0.95W

取R2=43Ω,1W金属膜电阻

整流二极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是用可调电阻来实现的。

④过电流保护

本系统采用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作限流保护外,还没有与元件串联的快速熔断器作过载与短路保护,用过流继电器切断故障电流。

10快速熔断器的选择

接有电抗器的三相全控桥电路,通过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 T=I d/√3=37A/√3=21A

故选用RLS-50的熔断器,熔断电流为50A

20过电流继电器的选择

根据负载电流为37A,可选用吸引线圈电流为40A的J214-112S型手动复位直流过电流继电器。

⑤电压和电流上升率的限制

电压上升率du/dt,正向电压上升率较大时,使晶闸管误导通。限制du/dt过大可在电源输入端串联电感和在晶闸管每个桥臂上串联电感,利用电感的滤波特性,使du/dt降低。

电流上升率di/dt,导通时电流上升率过大则可能引起门极附近过热造成晶闸管损坏限制di/dt,除在阻容保护中选择合适的电阻外,也可采用与限制du/dt相

同的措施,其中电感可采用空心电抗器,其中L≧30uH。(4)平波电抗器的计算

①使电流连续的临界电感量L1

查表得K1=0.695,I dmin=0.05I d=0.05*37A=1.85A

则L1=K1*U2/ I dmin =0.695*120/1.85mH

②限制电流脉动的电感量L2

查表得K2=1.045,取S i=0.1

则L2=K2*U2/(S i*I d)=1.045*120/(0.1*37)mH=33.9 mH

③电动机电感量L

D 和变压器漏电感量L

T

取K

D =7,则L

D

=K

D

*V

D

/(2*Pn*Ia)*103=7*230/(2*1450*37)*103=15 mH

查得K T=3.9,取U sh=5,则L T=K T*U sh/100*U2/Ia=3.9*5/100*120/37=0.63 mH ④实际串入电抗器电感量

Ld=L

1-(L

D

+2L

T

)=45-(7+2*0.63)=36.7 mH

⑤励磁电路元件的选择

整流二极管,耐压与主电路晶闸管相同,故取800V。

额定电流可查表知,α=0时,K=0.367

则I D

(AV)

=(1.5~2)KI ex=(1.5~2)*0.367*1.14A=0.63~0.84A 可选IP型3A、800V的二极管。

RP ex为与电动机配套的磁场变阻器,用来调节励磁电流,一般为0~20KΩ

量控,为实现弱磁保护,在磁场回路中串入了欠电流继电器KA

2

,动作电流通过

RP

1

调整。根据额定励磁电流Iex=1.14A,可选用吸引线圈电流为 2.5A的JL14-112Q直流欠电流继电器。

3 触发电路的选择与校验

选用集成六脉冲触发器实用电路。由产品目录中查得KP50晶闸管的触发电

流为8~10mA,触发电压U

G

≤3.5V。在触发电路直流电源电压为15V时脉冲变压器匝数比为2:1,Ug可获得约6V左右的电压,脉冲变压器一次侧电流只需大于75mA,即可满足晶闸管要求,这里选用3DG12B作为脉冲功率放大管,其极限参

数BV

CEO =45V,I

CM

=300mA,完全满足要求。

该电路需要三个互差1200,且与主电路三个相电压Uu ,Uv ,Uw ,同相的三个同步电压,因此需要设计一个三相同步变压器。可用三个单相变压器接成三相变压器组来代替,并接成D ,Y O ,即可获得与主电路二次侧相电压同相的三个电压Uu ,Uv ,Uw 。按电路要求,同步电压取30V ,因一次侧电压直接与电网相接,每相绕组电压为380V ,考虑制造方便,功率的裕量留大一点,最后确定单相变压器参数为:容量为3VA ,电压为380V/30V ,数量为3只

4 控制电路设计计算

(1)给定电源和给定环节的设计计算

由于放大器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极性相反,而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Vc 又为正电压,故给定电压Ugd 就得取负电压,而一切反馈均取正电压。为此给定电压与触发器共用一个-15V 电源,用一个2.2K Ω,1W 电位器引出给定电压。 (2)转速检测环节和电流检测环节的设计与计算、调速系统的静态参数计算 10 测速发电机的选择

由电机产品样本查得选用55CY61型永磁直流测速发电机。额定参数为E TG =40V ,n TG =2000r/min 负载电阻R TG 是2K Ω,2N 的电位器。由于主电动机的额定转速为1450r/min ,因此,测速发电机发出最高电压为29V 。若给定电源15V ,只要适当取反馈系数α ,即可满足系统要求。 20 电流截止反馈环节

选用LEM 模块LA100-NP 电流传感器作为电流检测元件,参数为:额定电流为100A ,匝数比为1:1000,额定输出电流为100mA ,测量电阻Rm=30~50Ω,取Rm 为47Ω 1W 的饶线电位器。当负载电流为1.2IN 时,让电流截止反馈环节起作用,此时LA 的输出电流为1.2I N /1000=1.2*37/1000mA=44mA ,输出电压为3.1V ,考虑调节裕量,可选2CW9稳压管作为比较电压,U VC =2V 。 30调速系统静态参数计算

电动机电动势常数为

测速发电机电动势常数: C eTG =E TG /N WTG =40/2000=0.02

整流装置的内阻Ri,k取1.2

Ri=(Kω0-U N)/IN=(1.2*2.34*120-230)/37Ω=2.9Ω

要求调速系统的静态速降

△n N= n N S/D(1-S)=1450*0.05/(10*(1-0.05))=7.63r/min

闭环系数的开环放大倍数

K= INR

Σ/K P△n N=72

触发器与整流装置的放大倍数的计算

Ks=Udmax/Ucmax=230/15=15.3

转速反馈系数由于Ugd取15V,Ufn 约12V左右,而E

TG

=29V,故取αTG=0.6 α=αTG* CeTGΦTG=0.6*0.02=0.012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由于K=αKpKs/CeΦ

所以Kp=KCeΦ/αKs=72*0.133/(0.012*15.3)=52.2

由于Kp较大,故采用放大倍数可调的放大器

采用F007运算放大器,其输入电阻r

i 〉0.5MΩ;为了不影响r

i

,应取R

小于1/10r

i ,故取R

=20KΩ,ρ取0.136,

所以R1=K pρR0=52.2*0.136*20*103Ω=142KΩ,R0,R1均取1/4W 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设计

(一)电流环的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

10 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查表得知三相桥电路的平均失控电压T

S

=0.0017s

20 电流滤波时间常数,三相桥式电路每个波头的时间是 3.33ms,为了基本滤平

波头,应有(1~2)T oi=3.33ms,因此取T oi=0.002s

30电流环小时间常数,TΣi=Ts+T oi=0.0037s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σi%≤5%,而且T i/ TΣi =0.03/0.0037=8.1小于10,因此可按典Ⅰ型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选用PI型,其传函为

(3)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

ACR超前时间常数τi=Ti=0.03S。

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σ%≤5% ,应取K I TΣi=0.5

所以 K I=0.5/TΣi=0.5/0.0037=135.1 l/s

所以ACR比例系数Ki=K I*τiR/(βKs)=135.1*0.03*2/(0.05*15.3)=10.56 (4)效验近似条件

电流截止频率 Wci=K

I

=135.1 l/s

10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Wci≦1/3Ts

而1/3Ts=1/(3*0.0017s)=196.1 l/s大于Wci,所以满足近似条件。

20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影响的条件:Wci≧3√(1/(TmTl))

而3√(1/(TmTl))=3*√1/(0.18*0.03)=40.82 l/s小于Wci,满足近似条件。

30 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Wci≦1/3*√1/(TsToi)

而1/3*√1/(TsToi)=1/3*√1/(0.0017*0.002)=180.8 l/s大于Wci,满足近似条件。

R 0=40KΩ,R

i

=K

i

R

=10.569*40=422.96KΩ取422KΩ

C i =τi/R

i

=0.03/422*103=0.07uF

C oi=4Toi/R

=4*0.002/40*103=0.2 uF (1)确定时间常数

10 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为 2TΣi=0.0074s

20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取Ton=0.01s

30 转速环小时间常数TΣn=2TΣi+Ton=0.0174s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由于设计要求无静差,转速调节器必须含积分环节,又按典型Ⅱ型系统设计转速环,故ASR选PI调节器

(3)选择转速调节器参数

按跟随性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h=5,则ASR的超前时间常数为τn=hTΣn=5*0.0174s=0.087s

转速开环增益K N=(h+1)/(2TiTΣn2)=6/(2*25*0.01742)=396.4 l/s2于是ASR比例系数

(5)校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ωcn=K N/ω1=Knτn=396.4*0.087=34.5 1/s

10电流环传函条件ωcn≦1/5TΣi

而1/5TΣi =1/5*0.0017=5404 l/s大于ωci 满足条件

20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ωcn≦1/3*√1/(2TΣi Ton)

而1/3*√1/(2TΣi Ton)=38.75大于ωcn 满足近似条件。

(6)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40KΩ,则

取R

Rn=KnR

=1.72*40KΩ=68.8KΩ取70KΩ

Cn=τn/Rn=0.087/70*103=1.24uF取1.5uF

6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设计

选用CM7815和CM7915三端集成稳压器作为控制电路电源

=10A 故选D25-50型,三极自动断路器由于变压器一次侧电流I

1

图:晶闸管整流电路

电器系统原理结构图的MATLAB仿真

面向传递函数的MA TLAB的仿真

传递函数系统图

原理图

直流电动机控制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B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 2学期第 19 周- 19 周 题目直流电机控制 内容及要求 内容:设计一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机的正转,反转和速度控制 要求:1、用proteus画出原理图; 2、用c语言或汇编编写程序; 3、实现对电机的正转,反转和速度控制 进度安排 1、方案论证 0.5天 2、分析、设计、调试、运行 4天 3、检查、整理、写设计报告、小结 0.5天 学生姓名:5组(组长:25盛夏;组员:23彭亚彬,24阮水盛,26陶志鹏)指导时间2011年6月27日至2011年7月1日指导地点:F 楼 613室任务下达2011年6月 27日任务完成2011 年7 月 1日 考核方式 1.评阅 2.答辩 3. 实际操作□ 4.其它□ 指导教师郭亮系(部)主任 注:1、此表一组一表二份,课程设计小组组长一份;任课教师授课时自带一份备查。 2、课程设计结束后与“课程设计小结”、“学生成绩单”一并交院教务存档。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概述 (5) 二、直流电机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6) 2.1直流电机的结构 (6) 2.2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6) 2.3电磁关系 (7) 2.4直流电机主要技术参数 (7) 2.5直流电机的类型 (8) 2.6直流电机的特点 (8) 三、直流电机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8) 3.1 总体方案设计 (8) 3.1.1 设计思路 (8) 3.1.2设计原理图 (10) 3.2设计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10) 3.2.1速度调节的实现 (10) 3.2.2 转向的控制 (11) 四、流程图 (12) 五、.程序代码(C语言) (13) 六、程序代码(汇编语言) (18) 七、收获、体会和建议 (24) 附录 (25) 1. 本设计所需要芯片以及作用 (25) 2.主要参考文献 (26)

直流电动机调速课程设计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直流电动机调速设计 专业:电气自动化 学生姓名: 班级: 09电气自动化大专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 2012 年 3 月

前言 在电机的发展史上,直流电动机有着光辉的历史和经历,皮克西、西门子、格拉姆、爱迪生、戈登等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都为直流电机的发展和生存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这些直流电机的鼻祖中尤其是以发明擅长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却只对直流电机感兴趣,现而今直流电机仍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而有必要说明对直流电机的研究很有必要。 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直流调速还是交流拖动系统的基础。早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均以模拟电路为基础,采用运算放大器、非线性集成电路以及少量的数字电路组成,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非常复杂,功能单一,而且系统非常不灵活、调试困难,阻碍了直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推广。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许多控制功能及算法可以采用软件技术来完成,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并使系统能达到更高的性能。采用单片机构成控制系统,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和降低系统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工效率。

《直流电动机》名师教案

《直流电动机》名师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节直流电动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刘铭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实验积累,在讨论解决方案时会有一些可行的猜想,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一些想法不是很严谨,需要老师的及时适当引导。 核心素养 通过动手组装模拟电动机,探究电动机的工作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通过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责任。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了解使电动机连续转动的方法,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变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电动机持续转动的方法。 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分析: 1.协作学习法:2个学生为一组,组内同学协同完成实验任务。 2.任务驱动法:学生们经历电动机的发展历程,随着电动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解决措施,动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 3.讨论交流学习法: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交流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验操作后,交流总结实验心得和结论。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电动机的换向器工作时慢镜头视频,小型电动机模型(2个),带有换向器的电动机模型(2个),玩具车中的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设计 (1)要点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直流电机可逆调速系统利用的是双闭环调速系统,因其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和易于控制等优点,所以在电气传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 即转速调节器(ASR)和电流调节器(ACR), 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本文对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对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原理进行了一些说明,介绍了其主电路、检测电路的设计,介绍了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以及系统中一些参数的计算。 关键词:双闭环,可逆调速,参数计算,调速器。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 设计意义及要求 (1) 1.2 方案分析 (1) 1.2.1 可逆调速方案 (1) 1.2.2 控制方案的选择 (2) 2.系统组成及原理 (4) 3.1设计主电路图 (7) 3.2系统主电路设计 (8) 3.3 保护电路设计 (8) 3.3.1 过电压保护设计 (8) 3.3.2 过电流保护设计 (9) 3.4 转速、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9) 3.4.1电流调节器 (10) 3.4.2 转速调节器 (10) 3.5 检测电路设计 (11) 3.5.1 电流检测电路 (11) 3.5.2 转速检测电路 (11) 3.6 触发电路设计 (12) 4. 主要参数计算 (14) 4.1 变压器参数计算 (14) 4.2 电抗器参数计算 (14) 4.3 晶闸管参数 (14) 5设计心得 (15) 6参考文献 (16)

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设计 1.设计概述 1.1设计意义及要求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实现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控制的角度来看,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所以应该首先掌握直流拖动控制系统。本次设计最终的要求是能够是电机工作在电动和制动状态,并且能够对电机进行调速,通过一定的设计,对整个电路的各个器件参数进行一定的计算,由此得到各个器件的性质特性。 1.2 方案分析 1.2.1 可逆调速方案 使电机能够四象限运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两端电压的方向,可以改变直流电机励磁电流的方向等等,即电枢电压反接法和电枢励磁反接法。 电枢励磁反接方法需要的晶闸管功率小,适用于被控电机容量很小的情况,励磁电路中需要串接很大的电感,调速时,电机响应速度较慢,且需要设计很复杂的电路,故在设计中不采用这种方式。 电枢电压反接法可以应用在电机容量很的情况下,且控制电路相对简单,电枢反接反向过程很快,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本设计中采用该方法。 电枢电压反接电路可以采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方式,两组晶闸管分别由不同的驱动电路驱动,可以做到互不干扰。 图1-1 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示意图

直流电动机调速设计

目录 1.直流电动机简介 (1) 2.直流电动机的相关内容 (1) 3.直流电动机调速简介 (4) 4.他厉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6) 5.设计内容 (10) 6.结论 (12) 7.参考文献 (13) 8.致谢 (14) 9.设计感想 (15)

直流电动机调速设计 一. 直流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是人类最早发明和应用的电机。与交流电机相比,直流电机因结构复杂,维护困难,价格较贵等缺点制约了它的发展,但是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调速和制动性能,因此在工业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是实现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电机。 二.有关内容: 〈一〉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1、他励直流电动机 2、并励直流电动机 3、串励直流电动机 4、复励直流电动机 〈二〉直流电动机用途 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调速范围宽,精度高,平滑性好,且调节方便,还具有较高的过载能力和优良的起动、制动性能,因此直流电动机特别适合于要求宽度调速范围的电气传动和有特殊性能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例如:轧钢机、电力机、城市电车等。 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相比,其主要的缺点是换向问题。它限制了直流电机的最大容量,增加了运行维护工作量,也导致其制造成本较高。但目前仍有不少场合使用直流电动机。

〈三〉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图1 直流电机装配结构图 1—换向器 2—电刷装置 3—机座 4—主磁极 5—换向极 6—端盖 7—风扇 8—电枢绕组 9—电枢铁心 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极,电枢,换向器三部分组成。 (1)磁极是电动机中产生磁场的装置,它分为极心和极掌两部分。极心上放置励磁绕组,极掌的作用是使电动机空隙中磁感应强度得分布最为合适,并用来挡住励磁绕组;磁极是用钢片叠成的,固定在机座上;机座也是磁路的一部分。机座常用铸钢制成。 (2)电枢。电枢是电动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部分。直流电动机的电枢是旋转的,电枢铁心成圆柱状,由硅钢片叠成,表面冲有槽,槽中放有电枢绕组。(3)换向器。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种特殊装置,主要有许多换向片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换向片中间是绝缘片。在换向器的表面用弹簧压着固定的电刷,使转动的电枢绕组可以同外电路连接。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特征,易于识别。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4章 第六节 直流电动机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1)

《直流电动机》 教学目的: 1、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和主要构造。 2、知道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点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把物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磁场对电流作用的现象和规律,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上节课我们做实验给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提问:这个力的方向与哪两个因素有关?(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强调: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受力方向就随着改变) 提问:出示如课本中的挂图和模型,根据上面的结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是怎样受力的?(学生回答: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 提问: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线圈怎样运动?(学生回答:线圈会转动) 提问:这个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回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引入新课 教师陈述: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它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下面我们来研究电动机是如何利用上述现象制成的,当然,我们先讨论最简单的一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给出直流电动机定义,并板书: 〈第六节直流电动机〉 3、进行新课 (1)使磁场中的通电线圈能连续转动的办法 很多同学可能马上想到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不能连续转动(转到平衡位置要停下来),而实际的电动机要连续转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此处可告诉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需要再付出很多劳动,还可简介各国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视,以培养学生对应用科学的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进行深入研究。 提问:在上节课的演示实验中,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是立即停止吗?为什么它不立即停止?(学生答:由于惯性线圈会稍转过平衡位置) 提问:转过平衡位置后,为什么它又转回来呢?(利用模型分析:转过平衡位置后,ab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一部分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并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相并联,作为并励发电机来说,是电机本身发出来的端电压为励磁绕组供电;作为并励电动机来说,励磁绕组和电枢共用同一电源,从性能上讲和他励直流电动机相同。 导体受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确定。这一对电磁力形成了作用于电枢一个力矩,这个力矩在旋转电机里称为电磁转矩,转矩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企图使电枢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此电磁转矩能够克服电枢上的阻转矩(例如由摩擦引起的阻转矩以及其它负载转矩),电枢就能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起来。 当电枢转了180°后,导体 cd转到 N极下,导体ab转到S极下时,由于直流电源供给的电流方向不变,仍从电刷 A流入,经导体cd 、ab 后,从电刷B流出。这时导体cd 受力方向变为从右向左,导体ab 受力方向是从左向右,产生的电磁转矩的方向仍为逆时针方向。 因此,电枢一经转动,由于换向器配合电刷对电流的换向作用,直流电流交替地由导体 ab和cd 流入,使线圈边只要处于N 极下,其中通过电流的方向总是由电刷A 流入的方向,而在S 极下时,总是从电刷 B流出的方向。这就保证了每个极下线圈边中的电流始终是一个方向,从而形成一种方向不变的转矩,使电动机能连续地旋转。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转速电流双闭环原理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 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限幅的作用: 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U*im --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即限制了最大电流; τ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Ucm --Uc的最大值,即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dm。 第二部分 PID算法的基本原理 PID调节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 1、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调节 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 2、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 时间常数TI,T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3、微分环节:能反应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的值变得太 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 小调节时间。 下面对控制点所采用的PID控制算法进行说明。

《电动机》教案

《电动机》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动机教案 核心素养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增强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通过了解物理知 识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应用物理知 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通过生活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电动机的基本构造了解电动机的构造,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换向 器的作用 优教提示: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 务,反馈预习情况。 新课引入 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电动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你知道电 动机的工作原理吗?从学生的质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活动1:展示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学生猜想一下,当开关闭合后,将会观察到 什么现象学生诧异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交流产 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实验演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师适当点拨: 现象→原因→有磁场 ↓↓↓ 导线运动→受力的作用→通电导体是磁体 归纳总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知识拓宽:并不是所有的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都受到力的作用,当通电直导线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此时通电的直导线不受力的作用。 活动2:要想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如何操作?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师总结。 总结:改变磁场的方向;可以改变电流的方向。 活动3: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归纳总结: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当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发生改变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发生改变。 活动4:根据实验现象,大家讨论一下,在这个装置在能量的转化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哪些用电器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工作的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归纳总结: (1)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生活中的电动车、电风扇、电动机等工作时的原理与此相同。 探究点二电动机的基本构造 活动1:一根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会受力运动,一个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怎样呢?展示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同学们猜想,然后再展示。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制作简易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综述

概述 (2) 1 设计任务与分析 (3) 1.1 任务要求 (3) 1.2 任务分析 (3) 2方案选择及论证 (4) 2.1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选择 (4) 2.2 触发电路的选择 (4) 2.3 电力电子器件的缓冲电路 (5) 2.4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电路 (5) 3主电路设计 (7) 3.1 整流变压器计算 (7) 3.1.1 U2的计算 (7) 3.1.2一次侧和二次侧相电流I1和I2的计算 (8) 3.1.3变压器的容量计算 (8) 3.2 晶闸管元件的参数计算 (9) 3.2.1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9) 3.2.2晶闸管的额定电流 (9) 3.3 电力电子电路保护环节 (10) 3.3.1交流侧过电压保护 (10) 3.3.2直流侧过电压保护 (11) 3.3.3晶闸管两端的过电压保护 (11) 3.3.4过电流保护 (11) 4触发电路设计 (11) 4.1 触发电路主电路设计 (11) 4.2 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13) 5电气原理图 (14) 小结与体会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6)

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动和制动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纺织、冶金、化工、轻工等工业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晶闸管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可实现电动机的无级调速,具有调节范围宽,控制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正确掌握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法,对系统的可靠运行及应用有重大意义。 本设计以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装置为主,介绍了系统的各个部件的组成及主要器件的参数计算。调速装置以可控整流电路作为直流电源,把交流电变换成大小可调的单一方向直流电。通过改变触发电路所提供的触发脉冲送出的早晚来改变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关键词:可控整流晶闸管触发电路保护电路

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单片机)

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三 直流电动机测速系统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日期:

前言 1.题目要求 设计题目:直流电动机测速系统设计 描述:利用单片机设计直流电机测速系统 具体要求:80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利用红外光传感器设计转速测量、检测直流电机速度,并显示。 元件:STC89C52、晶振(12MHz )、小按键、ST151、数码管以及电阻电容等 2.组内分工 (1)负责软件及仿真调试:主要由完成 (2)负责电路焊接: 主要由完成 (3)撰写报告:主要由完成 3.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的硬件部分详细框图如图一所示: 单片机 PWM 电机驱动 数码管显示 按键控制

一、转速测量方法 转速是指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其大小及变化往往意味着机器设备运转的正常与否,因此,转速测量一直是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不同的理论方法,先后产生过模拟测速法(如离心式转速表) 、同步测速法(如机械式或闪光式频闪测速仪) 以及计数测速法。计数测速法又可分为机械式定时计数法和电子式定时计数法。本文介绍的采用单片机和光电传感器组成的高精度转速测量系统,其转速测量方法采用的就是电子式定时计数法。 对转速的测量实际上是对转子旋转引起的周期脉冲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在频率的工程测量中,电子式定时计数测量频率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①测频率法:在一定时间间隔t 内,计数被测信号的重复变化次数N ,则被测信号的频率fx 可表示为 f x =Nt(1) ②测周期法:在被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计数时钟脉冲数m0 ,则被测信号频率fx = fc/ m0 ,其中, fc 为时钟脉冲信号频率。 ③多周期测频法:在被测信号m1 个周期内, 计数时钟脉冲数m2 ,从而得到被测信号频率fx ,则fx 可以表示为fx =m1 fcm2, m1 由测量准确度确定。 电子式定时计数法测量频率时, 其测量准确度主要由两项误差来决定: 一项是时基误差; 另一项是量化±1 误差。当时基误差小于量化±1 误差一个或两个数量级时,这时测量准确度主要由量化±1 误差来确定。对于测频率法,测量相对误差为: Er1 =测量误差值实际测量值×100 % =1N×100 % (2) 由此可见,被测信号频率越高, N 越大, Er1 就越小,所以测频率法适用于高频信号( 高转速信号) 的测量。对于测周期法,测量相对误差为: Er2 =测量误差值实际测量值×100 % =1m0×100 % (3) 对于给定的时钟脉冲fc , 当被测信号频率越低时,m0 越大, Er2 就越小,所以测周期法适用于低频信号( 低转速信号) 的测量。对于多周期测频法,测量相对误差为: Er3 =测量误差值实际测量值100%=1m2×100 % (4) 从上式可知,被测脉冲信号周期数m1 越大, m2 就越大,则测量精度就越高。

直流电动机调速设计

综述 直流电机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和应用的一种电机。与交流电机相比,直流电机因结构复杂、维护困难、价格较贵等缺点制约了它的发展,应用不如交流电机广发。但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调速和制动性能,因此在工业领域中仍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发电机虽有可能被可控整流电源取代的趋势,但从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来看,直流发电机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某些场合,例如化学工业中的电镀、电解等设备,直流电焊机和某些大型同步电机的励磁电源仍然使用直流发电机作为供电电源。 直流电动机主要分为四类:1他励直流电动机,2并励直流电动机,3串励直流电动机,4复励直流电动机。本文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进行设计,主要介绍了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以及调速方法。

1 直流电动机调速原理 1.1直流电动机的定义 输入为直流电能的旋转电动机,称为直流电动机,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向机械能转换的电动机。 1.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直流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其间有一定的气隙。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个带换向器的电枢。直流电机的定子由机座、主磁极、换向磁极、前后端盖和刷架等部件组成。其中主磁极是产生直流电机气隙磁场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或带有直流励磁绕组的叠片铁心构成。直流电机的转子则由电枢、换向器(又称整流子)和转轴等部件构成。其中电枢由电枢铁心和电枢绕组两部分组成。电枢铁心由硅钢片叠成,在其外圆处均匀分布着齿槽,电枢绕组则嵌置于这些槽中。换向器是一种机械整流部件。由换向片叠成圆筒形后,以金属夹件或塑料成型为一个整体。各换向片间互相绝缘。换向器质量对运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图1-1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 1—直流电机总图;2—后端盖;3—通风器;4—定子总图;5—转子(电枢)总图;6—电刷装置;7—前端盖。 1.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把电枢线圈中感应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靠换向器配合电刷的换向作用,使之从电刷端引出时变为直流电动势的原理。 电刷上不加直流电压,用原动机拖动电枢使之逆时针方向恒速转动,线圈两边就分别切割不同极性磁极下的磁力线,而在其中感应产生电动势,电动势方向按右手定则确定。这种电磁情况表示在图上。由于电枢连续地旋转,,因此,必须使载流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到线圈边ab和cd交替地切割N极和S极下的磁力线,虽然每个线圈边和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交变的.线圈内的感应电动势是一种交变电动势,而在电刷A,B端的电动势却为直流电动势(说得确切一些,是一种方向不变的脉振电动势)。因为,电枢在转

直流电动机-教案

《直流电动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6节《直流电动机》。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紧接着这节课的学习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另一种诠释,这需要很好的理解掌握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这节课进行深入加工,有着理论的依据,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三下学期的学生,有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储备,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实验积累,在讨论解决方案时会有一些可行的猜想,并针对这些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一些想法不是很严谨,需要老师的及时适当引导。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知道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了解使电动机连续转动的方法,及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电动机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物理知识如何转变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电动机持续转动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分析: 1.协作学习法:2个学生为一组,组内同学协同完成实验任务。 2.任务驱动法:学生们经历电动机的发展历程,随着电动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猜想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解决措施,动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 3.讨论交流学习法: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交流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讨论方法的可行性;在实验操作后,交流总结实验心得和结论。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电动机的换向器工作时慢镜头视频,小型电动机模型(2个),带有换 向器的电动机模型(2个),玩具车中的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法

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法 直流电动机的电气调速方法下的调速性能及其应用。关键卸电机调违方法性能化较基本调速方法电机的电磁转炬和转速是表征电机运斤状态的主要物理量直流他励电机的电磁转矩和转速。 在恒负载转矩始下,若改变电枢回路所串联电阻化,改变电枢两端电压,或改变磁通,都可改变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达到调速的目的。 因此,人为的改变电机的运行参数而实现的调速方法有:电枢回路串联电阻调速;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减弱通调速这种人为的改变电机的运斤参数而得到的机械特性称人工机械特化电枢回路串联电阻调速持电源电压和磁通H为额定值不变,控制触点。 接通或断开可得到定负载转矩下电机的不同转速,电枢回路串接不同电阻下的空载转速。保持不变,而负载时的转速降将随电枢串联电阻的增加而大,电机的转速随电枢回路串联电阻的加而减小。 由于电枢电阻为恒值旧而电机的转速只能在额定转速下调整,电机的机械特性变软,在负载转炬变化时,转速降落较大,保持磁通为额定值,电枢回路不串入电阻,通过改变调压装置改变电枢电压,使其在额定电压凹下变化,其调速特性改变电枢电压的人工机械特性为条平行于自然机械特性的直线。随着电枢电压下降电机的空载转速降低,负载时的转速降保持不变,电机转速随电枢电压降低而下降。由

于电枢电压只能在额定电压化判下变化,因此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只能在额定转速下调整,电机的机械特性硬,在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降落较小。 以上两种调速方法在拖动恒转矩负载,稳定在不同转速下运行时,在采用电枢回路串入电阻调速或改变电枢电调速时,力辉电动机的负载能力具有恒转矩特化改变域通调速于额定磁通下,磁路系统已接近饱和,因此改变磁通只能在额定磁通巧下减小。在某负载转矩化下,保持电枢电压为额定电压化,电枢回路不串入电阻,调整励磁电阻况使励磁电流减小,从而减小磁通。随着磁通的减小,电机的空载转速将加内,电机的转速将随着磁通的减弱而增加内内减弱磁通调速只能得到高于额定转速的转速,且电机的机械特性变软,在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降落较大采用弱磁调速方法时,若拖动恒转炬负载,电动机运行于不同转速下的电枢电流。 调速的相对稳定性调速的相对稳定性亦称静差率,是衡量调速精度的指示它是指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变化的程度,其定义为:电动机由理想空载到额定负载时转速降落n.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的百分数,常用来表示式中心电动机的额定转速。越小调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越大调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电动机受负载变化所引起的转速降。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好,调速的精度就越高;电动机的理想空载转速。越低,义就越大,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调速的精度就越低。

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三、设计原理分析 四、硬件资源及原理 五、硬件图 六、程序框图 七、程序 八、调试运行 九、仿真截图 十、设计心得体会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熟练掌握C语言的编程方法,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2、通过对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A/D转换、D/A转换的有关原理,加深对PWM波的理解和使用,同时对单片机的使用更加熟练,通过对简单程序的编写提高我们的逻辑抽象能力。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任务:采用单片机设计一个控制直流电动机并测量转速的装置。 要求: 1、通过改变A/D输入端的可变电阻来改变A/D输入电压,D/A输入检测量大小,进而改变直流电机的转速。 2、手动控制。在键盘上设置两个按键——直流电动机加速键和直流电机减速键。在手动状态下,每按一次键,电机的转速按照约定的速率改变。 3、键盘列扫描(4*6)。 三、设计原理分析 1. 设计思路 本文设计的直流PWM调速系统采用的是调压调速。系统主电路采用大功率GTR 为开关器件、H桥单极式电路为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PWM调制部分是在单片机开发平台之上,运用汇编语言编程控制。由定时器来产生宽度可调的矩形波。通过调节波形的宽度来控制H电路中的GTR通断时间,以达到调节电机速度的目的。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使整个PWM脉冲的产生过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以键盘作为输入达到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停、速度和方向,完成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要求。在设计中,采用了PWM技术对电机进行控制,通过对占空比的计算达到精确调速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脉宽调制控制原理和H桥电路基本原理设计了驱动电路的总体结构,根据模型,利用PROTEUS软件对各个子电路及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确保设计的电路能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2、基本原理 主体电路:即直流电机PWM控制模块。PWM(脉冲宽度调制)是通过控制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开关频率,改变负载两端的电压,从而达到控制要求的一种电压调整方法。这部分电路主要由80C51单片机的I/O端口、定时计数器、外部中断扩展等控制直流电机的加速、减速,并且可以调整电机的转速,还可以方便的读

单片机课程设计完整版《PWM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设计题目: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本文设计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主要由51单片机、电源、H桥驱动电路、LED 液晶显示器、霍尔测速电路以及独立按键组成的电子产品。电源采用78系列芯片实现+5V、+15V对电机的调速采用PWM波方式,PWM是脉冲宽度调制,通过51单片机改变占空比实现。通过独立按键实现对电机的启停、调速、转向的人工控制,LED实现对测量数据(速度)的显示。电机转速利用霍尔传感器检测输出方波,通过51单片机对1秒内的方波脉冲个数进行计数,计算出电机的速度,实现了直流电机的反馈控制。 关键词:直流电机调速;定时中断;电动机;波形;LED显示器;51单片机 1 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AT89C52,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PWM调速控制装置。 设计要求 (1)在系统中扩展直流电动机控制驱动电路L298,驱动直流测速电动机。 (2)使用定时器产生可控的PWM波,通过按键改变PWM占空比,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速。 (3)设计一个4个按键的键盘。 K1:“启动/停止”。 K2:“正转/反转”。 K3:“加速”。 K4:“减速”。 (4)手动控制。在键盘上设置两个按键----直流电动机加速和直流电动机减速键。在

手动状态下,每按一次键,电动机的转速按照约定的速率改变。 (5)*测量并在LED显示器上显示电动机转速(rpm). (6)实现数字PID调速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1)参考L298说明书,在系统中扩展直流电动机控制驱动电路。 (2)使用定时器产生可控PWM波,定时时间建议为250us。 (3)编写键盘控制程序,实现转向控制,并通过调整PWM波占空比,实现调速; (4)参考Protuse仿真效果图:图(1) 图(1) 2 设计过程 本文设计的直流PWM调速系统采用的是调压调速。系统主电路采用大功率GTR为开关器件、H桥单极式电路为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PWM调制部分是在单片机开发平台之上,运用汇编语言编程控制。由定时器来产生宽度可调的矩形波。通过调节波形的宽度来控制H电路中的GTR通断时间,以达到调节电机速度的目的。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使整个PWM脉冲的产生过程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本设计以控制驱动电路L298为核心,L298是SGS公司的产品,内部包含4通道逻辑驱动电路。是一种二相和四相电机的专用驱动器,即内含二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双全桥式驱动器,接收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可驱动46V、2A以下的电机。可驱动2个电机,OUTl、OUT2和OUT3、OUT4之间分别接2个电动机。5、7、10、12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的正反转,ENA,ENB接控制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 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如下图(2),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 8位,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器件采用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2) 对直流电机转速的控制即可采用开环控制,也可采用闭环控制。与开环控制相比,速度控制闭环系统的机械特性有以下优越性:闭环系统的机械特性与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相比,其性能大大提高;理想空载转速相同时,闭环系统的静差(额定负载时电机转速降落与理想空载转速之比)要小得多;当要求的静差率相同时, 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

直流电动机教学设计

直流电动机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直流电动机教学设计”由出国留学网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直流电动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知道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和主要构造。2.知道换向器在直流电动机中的作用。3.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点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把物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二)教具如课本图12—10的挂图和模型,两个箭头标志(可用饮料盒铝片制作),自制直流电动机模型(参见图12—2),直流电动机原理挂图一幅,小型直流电动机一台,学生电源一台。(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做实验给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提问:这个力的方向与哪两个因素有关?(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强调: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受力方向就随着改变) 提问:出示如课本12—10甲的挂图和模型,根据上面的结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是怎样受力的?(学生回答: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 提问: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线圈怎样运动?(学生回答:线圈会转动) 提问:这个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回答: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引入新课教师陈述: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现象制成的,它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下面我们来研究电动机是如何利用上述现象制成的,当然,我们先讨论最简单的一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给出直流电动机定义,并板书:〈第五节直流电动机〉3.进行新课(1)使磁场中的通电线圈能连续转动的办法很多同学可能马上想到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不能连续转动(转到平衡位置要停下来),而实际的电动机要连续转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此处可告诉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需要再付出很多劳动,还可简介各国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视,以培养学生对应用科学的兴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进行深入研究。提问:在上节课的演示实验中,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是立即停止吗?为什么它不立即停止?(学生答:由于惯性线圈会稍转过平衡位置) 提问:转过平衡位置后,为什么它又转回来呢?(利用模型分析:转过平衡位置后,ab边受力仍朝上,cd边受力仍朝下,正是这一对力使线圈转回来的) 提问:要使线圈不转回来,应该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即使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就使ab边受力变为向下,cd边受力变为向上。怎样才能使线圈受力方向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引导学生回忆影响受力方向的两个因素,从而得出:应该在此时改变电流方向,或者改变磁感线方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改变磁感线方向就是要及时交换磁极,显然这不容易做到;实际的直流电动机是靠及时改变电流方向来改变受力方向的。板书:〈1.使磁场中的通电线圈连续转动,就要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就改变一次电流方向。〉(2)换向器提问:怎样才能使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及时改变电流方向呢? 让学生想办法并开展讨论,教师下去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鼓励和指导。教师出示:两个半圆铝环和电刷,指出:靠这两样东西就可以解决问题。待学生思考片刻,教师出示已准备的与课本图12—12相似的模型,说明铝环与线圈的连接情况和铝环与电刷的配合过程。引出换向器的概念并板书:〈2.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12—12,进一步弄清楚线圈转动过程,重点是甲图和丙图,回答教师填空式的提问:甲图:电流方向是a→b→c→d,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转动方向是顺时针。丙图:电流方向是d→c→b→a,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下,cd边受力向上,转动方向是顺时针。(3)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出示:直流电动机,介绍主要构造:磁极、线圈、换向器、电刷。板书:〈3.直流电动机的构造〉演示:给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提高学生兴趣(若时间不允许,可省些演示)。告诉学生:下节课同学们将自己装一台小直流电动机,进一步弄清楚它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点和应用。4.小结(略) 5.作业:(不要求笔做) (1)预习下节内容。(2)比较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从原理、构造和能量转化等方面说出它们的区别。(四)说明 1.本节采用程序性的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弄清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初始条件: 采用MC787组成触发系统,对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进行触发,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电压来调节转速。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拓扑结构; (2)设计出触发系统和功率放大电路; (3)采用开环控制、转速单闭环控制、转速外环+电流内环控制。 (4) 器件选择:晶闸管选择、晶闸管串联、并联参数选择、平波和均衡电抗 器选择、晶闸管保护设计 参考文献: [1] 周渊深.《电力电子技术与MATLAB仿真》.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41-49、105-114 时间安排: 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4日,历时一周半,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0 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0 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0 2.2 稳态结构框图和静特性 (1) 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 (2) 3.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 3.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3) 4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5) 4.1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5) 4.2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5) 4.2.1设计的基本思路 (6) 4.3 触发电路及晶闸管整流保护电路设计 (6) 4.3.1触发电路 (6) 4.3.2整流保护电路 (7) 4.3.2.1 过电压保护和du/dt限制 (7) 4.3.2.2 过电流保护和di/dt限制 (8) 4.4 器件选择与计算 (8) 5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电路原理图 (15)

直流电机教案汇总

教案编号 1 课题直流电动机的结构授课人课型 课时 2 教具 原设计者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掌握直流电机的结构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直流电机的结构 教学难点直流电机的结构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精讲设计、课前或中预习内容及要求、设计当堂测试和作业、随堂小结等)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第一节直流电机 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在理论上是可逆的。应用于起重、运输机械、传动机构、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子电器、日常电器中。 一、直流电机的构造 (一)定子 定子由机座、主磁极、换向磁极、电刷组件组成,如图所示。 定子的横剖平面图如图所示。

1.机座 用铸钢或铜板焊成,用作支撑和保护整机结构,同时又是电机磁路的一部分,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和机械强度。 2.主磁极 由铁心和励磁绕组组成。铁心由极身和极靴两部分组成,铁心由1~1.5mm厚的钢板叠压而成如图所示。 励磁绕组绕在铁心外面,主磁极的作用是在励磁绕组中通入励磁电流时产生主磁通。当励磁绕组通入直流电时,铁心就成为一个有固定极性的磁极。 3.换向磁极 换向磁极的作用是为了改善换向性能,减小换向火花,削弱电枢磁场。换向磁极与转子间气隙较大,涡流较小,可用整块钢制成。其上的绕组一般与电枢绕组串联,用横截面较大的铜导线绕制。 换向磁极与主磁极数量相等或为其一半,顺着转子旋转的方向排列顺序是:N,N’,S,S’ 4.电刷组件 电刷组件由电刷、刷握、刷杆、刷杆座及压紧弹簧组成,如图所示。 电刷内有用细铜丝编织成的刷辫与外电路导通 作用:与换向器配合,连接静止的外电路和转动的电枢电路。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一、直流电机的构造 (一)定子 1.机座 2.主磁极 3.换向磁极 4.电刷组件 教学后记(各班级授课时间、缺席名单及原因;学生辅导;偶发事件处理;教学反思等) 1、对主磁极和换向磁极概念模糊 2、对电刷的作用不太理解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精讲设计、课前或中预习内容及要求、设计当堂测试和作业、随堂小结等)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复习提问: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电枢 电枢又称转子,作用是在励磁磁场作用下,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其结构如图所示。 1.电枢铁心 电机磁路的另一部分,为减小涡流由硅钢片叠压而成。在电区外缘有嵌放绕组的铁心槽,整个铁心固定在转动轴上,随轴一起转动。 2.电枢绕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