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下数学作业本答案

8下数学作业本答案

8下数学作业本答案
8下数学作业本答案

八下数学作业本答案

习题

1、当a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2(3(4. 解析:(1)由a +2≥0,得a ≥-2; (2)由3-a ≥0,得a ≤3; (3)由5a ≥0,得a ≥0; (4)由2a +1≥0,得1

2

a -≥.

2、计算:

(1)2;(2)2(;(3)2

;(4)2;

(5(6)2(-;(7(8)

解析:(1)25=;

(2)222((1)0.2=-?=;

(3)22

7

=;

(4)2225125=?=;

(510==;

(6)222((7)14-=-?=;

(723

==

(8)25

==-.

3、用代数式表示:

(1)面积为S 的圆的半径;

(2)面积为S 且两条邻边的比为2︰3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解析:(1)设半径为r (r>0),由2r S r π==

,得;

(2)设两条邻边长为2x ,3x (x>0),则有2x ·3x=S ,得x =

所以两条邻边长为

4、利用2(0)a a =≥,把下列非负数分别写成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的形式: (1)9;(2)5;(3);(4);(5)

1

2

;(6)0.

解析:(1)9=32;(2)5=2;(3)=2;

(4)=;(5)212=;

(6)0=02.

5、半径为r cm 的圆的面积是,半径为2cm 和3cm 的两个圆的面积之和.求r 的值.

解析:2222

23,13,0,r r r r πππππ=?+?∴=>∴=Q

6、△ABC 的面积为12,AB 边上的高是AB 边长的4倍.求AB 的长.

7、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2(3

(4 答案:(1)x 为任意实数;(2)x 为任意实数;(3)x >0;(4)x >-1.

8、小球从离地面为h (单位:m )的高处自由下落,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 (单位:

s ).经过实验,发现h 与t 2成正比例关系,而且当h=20时,t=2.试用h 表示t ,并分别求当h=10和h=25时,小球落地所用的时间.

答案:h=5t 2

9、(1是整数,求自然数n 所有可能的值;

(2n 的最小值. 答案:(1)2,9,14,17,18;(2)6.

因为24n=22×6×n n 是6.

10、一个圆柱体的高为10,体积为V .求它的底面半径r (用含V 的代数式表示),并分别求当V=5π,10π和20π时,底面半径r 的大小.

答案:2

r =

习题

1、计算:

(1(2(;

(3(4

答案:(1)(2)-(3)(4)

2、计算:

(1(2

(3(4

答案:(1)32;(2)(3(4

3、化简:

(1(2(3(4

答案:(1)14;(2)(3)37;(4.

4、化简:

(1)

2;(2(3;(4;(5(6.

答案:(1(2(3(4;(5)(6)

5、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2b a

-的值;

(1)a=1,b=10,c=-15; (2)a=2,b=-8,c=5.

答案:(1)5-+;

(2)42

+.

6、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 ,相邻两边分别为a ,b .

(1)已知a =

b =S ;

(2)已知a =b =,求S .

答案:(1); (2)240.

7、设正方形的面积为S ,边长为a . (1)已知S=50,求a ; (2)已知S=242,求a .

答案:(1)

(2)

8、计算:

(1;(2

(3(4 答案:(1);(2)3

2

;(3)13;(4)15.

9 1.414≈ 答案:,.

10、设长方形的面积为S ,相邻两边长分别为a ,b .已知43,15S a ==,求b .

答案:45

11、已知长方体的体积43V =,高32h =,求它的底面积S .

答案:26

3

12、如图,从一个大正方形中裁去面积为15cm 2和24cm 2的两个小正方形,求留下部分的面积.

答案:2

1210cm .

13、用计算器计算:

(19919?+;(29999199?+

(39999991999?+(49999999919999?+.

观察上面几题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题的结果:

9

9

9

9999991999________.n n n ?+=L L L 12312312

3个个个 答案:(1)10;(2)100;(3)1000;(4)10000.0

1000n L 14243个.

习题

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1235=

(2)2222=;

(3)3=;

(4)

3212

==-=.

答案:(1不能合并;

(2)不正确,2

(3)不正确,=

(422

==.

2、计算:

(1);

(2

(3

(4)3a .

答案:(1)(2(3);(4)17a

3、计算:

(1;

(2

(3)-;

(4)

13

24

-.

答案:(1)0;(2(3)(4)4--

4、计算:

(1)

(2);

(3)2(5325)+; (4)1

(486)274

+

÷. 答案:(1)6106+;(2)-6;(3)952015+;(4)42312

+.

5、已知5 2.236≈,求154

545545

-+的近似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答案:.

6、已知31,31x y =+=-,求下列各式的值: (1)x 2+2xy +y 2;(2)x 2-y 2. 答案:(1)12;(2)43.

7、如图,在Rt △ABC 中,∠C=90°,CB=CA=a .求AB 的长.

2a .

8、已知110a a

+

=1

a a -的值.

答案:6.

9、在下列各方程后面的括号内分别给出了一组数,从中找出方程的解: (1)2x 2-6=0,3,6,3,6)-;

(2)2(x +5)2=24,(523,523,523,53)+--+--. 答案:(1)3;(2)235±.

复习题16

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2

(3

(4

答案:(1)x ≥-3;(2)12x >;(3)2

3

x <;(4)x ≠1.

2、化简:

(1 (2 (3 (4

(5 (6

答案:(1)(2);(3;(4(5);(6

3、计算:

(1)-;(2)4

÷

(3);(4)

(5)2;(6)2.

答案:(1;(2;(3)6;(4)2-;(5)35+(6)52-.

4、正方形的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与长为96cm ,宽为12cm 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求

a 的值.

答案:242.

5、已知51x =

-,求代数式x 2+5x -6的值.

答案:355-.

6、已知23x =-,求代数式2(743)(23)3x x ++++的值. 答案:23+.

7、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热量,电流I (单位:A )、导线电阻R (单位:Ω)、通电时间t (单位:s )与产生的热量Q (单位:J )满足Q=I 2Rt .已知导线的电阻为5Ω,1s 时间导线产生30J 的热量,求电流I 的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8、已知n 是正整数,189n 是整数,求n 的最小值.

答案:21. 9、(1)把一个圆心为点O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四等分.请你尽可能多地设想各种分割方法.

(2)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把以OA 为半径的大圆O 的面积四等分.求这三个圆的半径OB ,OC ,OD 的长.

答案:(1)例如,相互垂直的直径将圆的面积四等分; (2)设OA=r ,则1

2

OD r =

,22OC r =,32OB r =.

10、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2233442

2; 33; 44.33881515

=== 类比上述式子,再写出几个同类型的式子.你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吗用字母表示这一规律,

并给出证明.

答案:规律是:2

2

1

1

n n n n

n n +=--.只要注意到32

2

1

1

n n n n n +

=

--,再两边开

平方即可.

习题

1、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和b ,斜边长为c . (1)已知a=12,b=5,求c ; (2)已知a=3,c=4,求b ; (3)已知c=10,b=9,求a .

答案:(1)13;(2)7;(3)19.

2、一木杆在离地面3m 处折断,木杆顶端落在离木杆底端4m 处.木杆折断之前有多高

答案:8m .

3、如图,一个圆锥的高AO=,底面半径OB=.AB 的长是多少

答案:.

4、已知长方形零件尺寸(单位:mm)如图,求两孔中心的距离(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5、如图,要从电线杆离地面5m处向地面拉一条长7m的钢缆.求地面钢缆固定点A 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620

答案:略.

7、在△ABC中,∠C=90°,AB=c.

(1)如果∠A=30°,求BC,AC;

(2)如果∠A=45°,求BC,AC.

答案:(1)

1

2

BC c

=,

3

AC=;

(2)

2

BC=,

2

AC=.

8、在△ABC中,∠C=90°,AC=,BC=.求:

(1)△ABC的面积;

(2)斜边AB;

(3)高CD.

答案:(1);(2);(3).

9、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单位:mm)如图,计算高l的长(结果取整数).

答案:82mm.

10、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答案:12尺,13尺.

11、如图,在Rt△ABC中,∠C=90°,∠A=30°,AC=2.求斜边AB的长.

4

3

3

12、有5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图.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

答案:分割方法和拼接方法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13、如图,分别以等腰Rt △ACD 的边AD ,AC ,CD 为直径画半圆.求证:所得两个月形图案AGCE 和DHCF 的面积之和(图中阴影部分)等于Rt △ACD 的面积.

22

11

()228

AEC AC S AC ππ==g g 半圆,

2

1

8

CFD S CD π=g 半圆,

21

8

ACD S AD π=g 半圆.

因为∠ACD=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CD 2=AD 2,所以 S 半圆AEC +S 半圆CFD =S 半圆ACD ,

S 阴影=S △ACD + S 半圆AEC +S 半圆CFD -S 半圆ACD , 即S 阴影=S △ACD .

14、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的顶点A 在△ECD 的斜边DE 上.求证:AE 2+AD 2=2AC 2.

证明:证法1:如图(1),连接BD . ∵△ECD 和△ACB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C=CD ,AC=CB ,∠ECD=∠ACB=90°.

∴∠ECA=∠DCB.

∴△ACE≌△DCB.

∴AE=DB,∠CDB=∠E=45°.

又∠EDC=45°,

∴∠ADB=90°.

在Rt△ADB中,AD2+DB2=AB2,得AD2+AE2=AC2+CB2,

即AE2+AD2=2AC2.

证法2:如图(2),作AF⊥EC,AG⊥CD,由条件可知,AG=FC.在Rt△A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F2+FC2=AC2.

∴AF2+AG2=AC2.

在等腰Rt△AFE和等腰Rt△AGD中,由勾股定理得

AF2+FE2=AE2,AG2+GD2=AD2.

又AF=FE,AG=GD,

∴2AF2=AE2,2AG2=AD2.

而2AF2+2AG2=2AC2,

∴AE2+AD2=2AC2.

习题

1、判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7,b=24,c=25;

(2)41

a=b=4,c=5;

(3)

5

4

a=,b=1,

3

4

c=;

(4)a=40,b=50,c=60.

答案:(1)是;(2)是;(3)是;(4)不是.

2、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

答案:(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

(2)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直角.不成立.

(3)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成立.

(4)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这两个实数相等.不成立.

3、小明向东走80m后,沿另一方向又走了60m,再沿第三个方向走100m回到原地.小明向东走80m后是向哪个方向走的

答案:向北或向南.

4、在△ABC中,AB=13,BC=10,BC边上的中线AD=12.求AC.

答案:13.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答案:36.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

1

4

CF CD

.求证

∠AEF=90°.

答案:设AB=4k,则BE=CE=2k,CF=k,DF=3k.∵∠B=90°,

∴AE2=(4k)2+(2k)2=20k2.

同理,EF2=5k2,AF2=25k2.

∴AE2+EF2=AF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AEF为直角三角形.

∴∠AEF=90°.

7、我们知道3,4,5是一组勾股数,那么3k,4k,5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一般地,如果a,b,c是一组勾股数,那么ak,bk,ck(k是正整数)也是一组勾股数吗答案:因为(3k)2+(4k)2=9k2+16k2=25k2=(5k)2,

所以3k,4k,5k(k是正整数)为勾股数.

如果a,b,c为勾股数,即a2+b2=c2,那么

(ak)2+(bk)2=a2k2+b2k2=(a2+b2)k2=c2k2=(ck)2.

因此,ak,bk,ck(k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复习题17

1、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一人以20 m/min的速度向北直行,一人以30m/min的速度向东直行.10min后他们相距多远(结果取整数)

答案:361m.

2、如图,过圆锥的顶点S和底面圆的圆心O的平面截圆锥得截面△SAB,其中SA=SB,AB是圆锥底面圆O的直径.已知SA=7cm,AB=4cm,求截面△SAB的面积.

5cm.

答案:2

3、如图,车床齿轮箱壳要钻两个圆孔,两孔中心的距离是134mm,两孔中心的水平距离是77mm.计算两孔中心的垂直距离(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4、如图,要修一个育苗棚,棚的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棚宽a=3m ,高b=1.5m ,长d=10m .求覆盖在顶上的塑料薄膜需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5、一个三角形三边的比为3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答案:设这个三角形三边为k ,3k ,2k ,其中k >0.由于2222(3)4(2)k k k k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果两个实数都是正数,那么它们的积是正数; (3)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答案:(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成立.

(2)如果两个实数的积是正数,那么这两个实数是正数.不成立. (3)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成立.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成立.

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231+和231-,求斜边c 的长. 答案:26.

8、如图,在△ABC 中,AB=AC=BC ,高AD=h .求AB .

答案:2

33

h .

9、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 (1)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与周长; (2)∠BCD 是直角吗

答案:(1),351726 (2)由20BC =

5CD =BD=5,可得BC 2+CD 2=BD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BCD 是直角三角形,因此∠BCD 是直角.

10、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

答案:尺.

11、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 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 ,b=m 2-1,c=m 2

+1,那么a ,b ,c 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

答案:因为

a 2+

b 2=(2m )2+(m 2-1)2

=4m 2+m 4-2m 2+1

=m 4+2m 2+1=(m 2+1)2=c 2, 所以a ,b ,c 为勾股数.

用m=2,3,4等大于1的整数代入2m ,m 2-1,m 2+1,得4,3,5;6,8,10;8,15,17;等等.

12、如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10cm ,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厘米(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3、一根70cm 的木棒,要放在长、宽、高分别是50cm ,40cm ,30cm 的长方体木箱中,能放进去吗

答案:能.

14、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及斜边上的高分别为a ,b 及h .求证:222111

a b h

+=.

答案: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2211

22

ab h a b =+等式两边平方得a 2b 2=h 2(a 2

+b 2),等式两边再同除以a 2b 2c 2,得2

2

2

111h

a

b

=

+

,即

2

2

2

111a

b

h

+

=

.

习题

1、如果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6,且AB 的长是□ABCD 周长的

3

16

,那么BC 的长是多少

答案:10.

2、如图,在一束平行光线中插入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板.如果光线与纸板右下方所成的∠1是72°15′,那么光线与纸板左上方所成的∠2是多少度为什么

答案:72°15′,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 +BD=36,AB=11.求△OCD 的周长.

答案:29.

4、如图,在□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AD 上,且AF=CE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提示:利用AF =

P CE .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苏科版(Word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苏科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基础练习 1、(1)AB,CD (2)∠3(或∠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3=55°;AB∥CD 4、平角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1/2;6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综合运用 5、平行,理由略 6、DG∥BF.理由如下: 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 得∠ADG=∠ADE,∠ABF=1/2∠ABC, 则∠ADG=∠ABF. 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DG∥BF

1.3平行线的判定(2)作业本2答案 基础练习 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 3、DE,BC;DC,BF;DE,BC 4、(1)90°;180°;AD;BC (2)AB与CD不一定平行. 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与CD平行 综合运用

5、略 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1.4平行线的性质(1)作业本1答案 基础练习 1、B 2、70°,70°,110° 3、∠3=∠4.理由如下: 由∠1=∠2,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DE∥BC,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则∠3=∠4. 4、β=44°,理由:由AB∥CD,得α=β 综合运用 5、75° 6、(1)∠B=∠D.理由略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4平行线的性质(2)作业本2答案 基础练习 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5 B. C. D.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 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若+有意义,则=_______. 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 A.0 B.1 C.2 D.无数 5.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 2.D 3.B 二、1.(a≥0) 2. 3.没有 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1,解答:x=. 2.依题意得:, ∴当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4.B 5.a=5,b=-4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0 C.a<0 D.a=0 二、填空题 1.(-)2=________.

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2(2)-()2(3)()2(4)(-3)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x(x≥0) 3.已知+=0,求x 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 (2)x4-9 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 三、1.(1)()2=9 (2)-()2=-3 (3)()2=×6= (4)(-3)2=9×=6 (5)-6 2.(1)5=()2(2)=()2 (3)=()2(4)x=()2(x≥0) 3. x y=34=81 4.(1)x2-2=(x+)(x-) (2)x4-9=(x2+3)(x2-3)=(x2+3)(x+)(x-) (3)略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的值是(). A.0 B. C.4 D.以上都不对 2.a≥0时,、、-,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________. 2.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1; 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 ∠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 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AEB≌△CFD,2.3个;△ABC,△ABD,△ACD;∠ADC;∠DAC,∠C;AD,DC;AC∴AE=CF3.15cm,15cm,5cm 4.16或176.AB=BC.理由如下:作AM ⊥l5.如图,答案不唯一,图中点 C1,C2,C3均可2于 M,BN ⊥l3于 N,则△ABM ≌△BCN,得AB=BC6.(1)略(2)CF=15cm7.AP 平分∠BAC.理由如下:由 AP 是中线,得 BP=复习题PC.又AB=AC,AP=AP,得△ABP≌△ACP(SSS).1.50 2.(1)∠4(2)∠3(3)∠1∴∠BAP=∠CAP(第5题) 3.(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D,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70°,70°(2)100°,40° 2.3,90°,50° 3.略4.(1)90°(2)60°4.∠B=40°,∠C=40°,∠BAD=50°,∠CAD=50° 5.40°或70°5.AB∥CD.理由:如图,由∠1+∠3=180°,得6.BD=CE.理由:由AB=AC,得∠ABC=∠ACB.(第又∵∠3=72°=∠25题) ∠BDC=∠CEB=90°,BC=CB,∴△BDC≌△CEB(AAS).∴

八年级数学下册 计算题专项训练 课时作业本 苏科版

计算专项训练 一、不等式(组)计算 1、 8223-<+x x 2、x x 4923+≥- 3、)1(5)32(2+<+x x 4、3 1 222+≥+x x 5、223125+<-+x x 6、12 1 5312≤+--x x 7、?????+>-<-.3342,121 x x x x 8、??????>-<-32 2,352x x x x 9、532(1)31 4(2) 2 x x x -≥?? ?-

11、不等式组? ??+>+<+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方程组? ??-=++=+②① 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13、关于x 的不等式组? ??->-≥-123, 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 二、分式的加减乘除计算 1、32b a - 32a a 2、x x y ++y y x + 3、32ab +214a 4、21a -+21 (1)a - 5、2129m -+23m -+23 m + 6、222x x x +--2144x x x --+ 7、21 x x --x-1 8、先化简,再求值:3a a --263a a a +-+3a ,其中a =32 .

9、423 223423b a d c cd a b ? 10、m m m m m --?-+-32 4 962 2 11、22222x y x xy x y x y -+÷++ 12、2544 ()()()m n mn n m -?-÷- 13、)2(216322b a a bc a b -?÷ 14、3 592533522+?-÷-x x x x x 15、 三、分式方程 1、 2、

七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苏教版) 1、 =-0.5 =2 2、略 3、略 4、-1.50062×10^4 5、-0.00203 6、-1/(1+2a) -3/(2ab 2(x-y) 7、<-2.5 8、扩大5倍 选择题 ABC 12、 (1)=b/(a+b) (2)=3/(x-1) (3)=【(x-y)2/xy】× 【xy/(x+y)2】 = (x 2-2xy+y 2)/(x 2+2xy+y 2) (4)=(32x^7)/(9 y^3) 13、 x-12=2x+1 x=1 14、(1) x带入原式= (-2/5 – 2k)/-6/5k = 8/5 k=-5 (2)原式=x 2/(x 2+x) 当x=-1/2时,原式=-1 15、原式的倒数=3(x 2+1/x 2-1)=-9/4 16、原式=(a+ab+abc)÷(a+ab+abc)=1 17、设小李x,小王x+2。 60/(x+2)=48/x x=8 x+2=10 1、(1)右 4 下 5 下 5 右 4 点A′ 点B′ ∠C′ 线段B′C′ (2)相同距离

(3)相等相等相等 (4)形状 (5)距离 (6)略 2、图自己画啊 (1)一个定点这个定点 (2) 旋转中心相等相等相等 (3)大小形状 (4)略 3、图自己画 (1)180° 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这点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交点 (2)初始旋转中心旋转角0°<α<360° (3)180° 初始图形对称中心 (4)略 4、图自己画 (1)成轴对称直线 (2)相等相等相同不变 (3)两对对应点中点的垂线 (4)相互重合轴对称图形直线 (5)过圆心的直线无数边中点的中垂线 3 4 2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 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 ∠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 ∠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与∠GAD,∠B与∠DCF,∠D与∠HAB,∠D与∠ECB;内错角有∠B与∠BCE,∠B与∠HAB,∠D与∠GAD,∠D与∠DCF;同旁内角有 ∠B与∠DAB,∠B与∠DCB,∠D与∠DAB,∠D与∠D 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12∠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 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 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与CD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 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 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7.略 【1.3(1)】1.D2.∠1=70°,∠2=70°,∠ 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 ∠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 ∠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 ∠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

∠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3.(1)DAB(2)BCD4.∵ ∠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 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 ∠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 ∠AB′E=∠B=90°=∠D又∠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 ∠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 ∠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 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 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内错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 ∠ABD+∠BDC=180° 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 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 ∵ AB∥CD,∴ α=β6.(1)∠B=∠D (2) 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八上数学课时作业本精编版

八上数学课时作业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及时消化新授课知识,把握每课时的重难点,才能扎扎实实地夯实双基,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精当的课时练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编写了《课时作业本》系列丛书,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全新的课时理念。本书作为课时练习类的配套教辅,我们首先注重了课时设置的全面性,即在设置新授课时及练习课时的基础上,增设了期末复习课时,使课时设置与教学进程保持一致;在课时划分方面,我们立足于教学参考书上的一般要求,同时又结合了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确保课时划分与教学实际相适应;每课时的作业编设则尽量与教材及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力求使每一个作业都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完美诠释和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精准的作业设计。本书每个作业均设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两个栏目,每个栏目均立足于把握新授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题量的设置上尽量与课堂教学及课后巩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每个栏目的功能落到实处;在题型与难易程度方面则确保与教材呈现的相关内容对应,不随意拔高难度;在编设题目时,则遵循原创与经典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其新颖性、适用性,力求使每道题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3.完整的体例结构。本书不仅设有全面系统的课时作业,在每单元结束时,还配有单元自测卷及期中、期末时的自测卷,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自我提升。书末附设了较为详尽的参考答案.对较难的题目均列出解答过程,或予以必要的提示,以便于学生自查自纠,从而实现了平时练习与阶段性测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学习检测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期望,通过各位特、高级教师的精心编写,通过我们的反复审校,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平时学习的“良师益友”“善事之器”,使广大师生用得顺心、省心、舒心。但限于时间及水平,本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以便我们再版时修订。 目录: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第2课时轴对称的性质(1) 第3课时轴对称的性质(2) 第4课时设计轴对称图案 第5课时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第6课时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 第7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第8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第9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第10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 第11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 第一章单元自测卷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1课时勾股定理(1) 第2课时勾股定理(2) 第3课时神秘的数组 第4课时平方根(1) 第5课时平方根(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共54份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全套课堂作业设计及答案(共54份) 第1单元-负数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第3课时练习课 第2单元百分数 第1课时折扣 第2课时成数 第3课时税率 第4课时利率 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 第5课时解决问题 2.圆锥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 第3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解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正比例 第2课时反比例 第3课时练习课 3.比例的应用 第1课时比例尺(1) 第2课时比例尺(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6课时练习课 第7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 第5单元数学广角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第2课时鸽巢问题(2)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1) 第2课时数的认识(2) 第3课时数的运算(1) 第4课时数的运算(2) 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6课时式与方程 第7课时比和比例(1) 第8课时比和比例(2)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3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第4课时练习课 第5课时图形的运动 第6课时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统计 第2课时可能性 4.数学思考 第1课时数学思考(1) 第2课时数学思考(2) 第3课时数学思考(3) 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绿色出行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一、精心选一选(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 3、化简:a+b-2(a-b)的结果是() A.3b-a B.-a-b C.a+3b D.-a+b 4、如图,△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E,AE=3cm,△ADC?的周长为9cm,则△ABC的周长是()A.10cm B.12cm C.15cm D.17cm 5、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 –a2+b2 B. –a2-b2 C. a3-3a2+2a D. a2-2ab+b2-1 6、如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某班学生知道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A?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B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C表示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D表示都不知道.?若该班有40名学生,则知道母亲生日的人数有()

A.25% B.10 C.22 D.12 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A.y=2x2中,x取全体实数B.y= 中,x取x≠-1的实数 C.y= 中,x取x≥2的实数D.y= 中,x取x≥-3的实数8、观察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花纹,其中轴对称图形是()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B.80°或40°C.65°或80°D.50°或80° 10、如图(1)是饮水机的图片,饮水桶中的水由图(2)的位置下降到图(3)的位置 的过程中,如果水减少的体积是y,水位下降的高度是x,那么能够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得分阅卷人 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a2=b3 ,则的值为;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 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 ∠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 ∠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 ∠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 ∠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

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3.(1)DAB(2)BCD4.∵ ∠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 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 ∠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含答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一、选择题 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9 cm,则其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 A.2㎝ B. 3 cm C.7㎝ D.16 cm 2.以长为13cm、10cm、5c 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2,则S△ABC等于( ) A.16 B.14 C.12 D.10 4.如图,图中共有三角形()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5.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 ) 6.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A.2 B.3 C.6 D.不能确定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 A.21 B.22 C.23 D.24

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形所示,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则点C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9.如图,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PC B.△ABC的面积等于△BCP的面积 C.AC=BP D.△ABC的周长等于△BCP的周长 10.已知△ABC的边长分别为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 A.2a B. 2b-2c C.2a+3b D. -2b 二、填空题 11.若三角形三边长为3、2a-1、8,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是3 cm,则它的腰长是 13.如图,D为△ABC的BC边上的任意一点,E为AD的中点,△BEC的面积为5,则△ABC的面积为. 1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9,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15.如图,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个.

初二下册课堂作业本数学答案

初二下册课堂作业本数学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与∠GAD,∠B与∠DCF,∠D与∠HAB,∠D与∠ECB;内错角有∠B与∠BCE,∠B与∠HAB,∠D与∠GAD,∠D与∠DCF;同旁内角有 ∠B与∠DAB,∠B与∠DCB,∠D与∠DAB,∠D与∠D 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12∠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 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 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与CD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 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 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7.略 【1.3(1)】1.D2.∠1=70°,∠2=70°,∠ 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a 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

2020八年级上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上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4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4.1】(第1.抽样调查5题)(第6题)2.D3.B4.(1)抽样调查(2)普查(3)抽样调查[3.4]5.不合理,可从不同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男女生来调查1.立方体、球等2.直三棱柱3.D6.方案多样.如在七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40名,在八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4.长方体.1保3330保3334=2 7(cm2)5.如图40名,再在九年级的各个班级中随机抽取4 0名,然后实行调查,调查的问题能够是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内容 等 【4.2】1.22.2,不准确,因为样本容量太小3.C4.120千瓦2时5.8保叮玻堤猓ǖ冢堤猓(第6题)6.小王 得分7035+5033+803210=66(分).同理,小孙得7 4保捣郑小李得6.这样的几何体有3种可能.左视图如图65 分.小孙得分复习题 【4.3】1.C2.15,5,103.直三棱柱1.5, 42.B3.C4.中位数是2,众数是1和253数学八年 级上5.(1)平均身高为161cm1保玻ㄆ椒交罚.八年级二班 投中环数的同学的投飞标技术比较稳定(2)这10位女生的身高的 中位数、众数分别是161保担悖恚162cm5.从众数看,甲组 为90分,乙组为70分,甲组成绩较好;从中位数看,两组(3) 答案不.如:可先将九年级身高为162cm的所有女生挑选出来成 绩的中位数均为80分,超过80分(包括80分)的甲组有33人,乙组有作为参加方队的人选.如果不够,则挑选身高与162cm比 较接近的26人,故甲组总体成绩较好;从方差看,可求得S2甲= 172(平方分),S2乙=女生,直至挑选到40人为止256 (平方分).S2甲<S2乙,甲组成绩比较稳定(波动较小);从 高分看,高于6.(1)甲:平均数为9保赌辏众数为8年,中位数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第一章负数(一)答案 1、题目略 正数:1/2 +3 4.55 506 +2.7 负数:-5 -0.4 -3/4 -12 2、+10 -10 0 3、填空。 (1)-1000 (2)+3000 支出 3000 元 (2)-6 +9 胜 5 场 (3)-11034 (4)-2 88 第一章负数(二)答案 1、填表。 ①-1 ②-60 ③向北走 52 米④-10 ⑤10+10 级 2、-8 -6 -3 -2 4 5 3、-2.5 -1 -1/4 3/2 +3 4、填空。 (1)左右 (2)相等相反 (3)大小 (4)505 495 (5)140 第一章练习一答案

1、(1)√(2)ⅹ(3)ⅹ 2、略 3、-10.5 -7 0 1 +8 4、(1)D B (2)27 19 5、-2 -11 150 +8 第二章折扣答案 1、(1)八80 (2)60 40 (3)180 2、①480×90%=432480-432=48(元) ②480×(1-90%)=48(元) 3、(1)350××80%=280 (2)280×(1-80%)=56(元) (3)2100×80%×90%=1512 4、480÷600=0.8八折 720÷80%=900 第二章成数答案 1、题目略 第一行:九四五 第二行:7 6

第三行:70 60 90 2、120 90 3、(1)300×30%=90 (2)300×(100%+30%)=390 4、800×(100%-12%)=704 5、(480-400)÷400=0.2=20%增产二成480÷(100%+60%)=300(台) 第二章税率答案 1、(1)120×1.5%=1.875(万元) (2)100×3%=3(万元) 2、500×(100%-20%)=400(万元) 3、300×5%=15(万元) 15×7%=1.05(万元)=10005(元) 4、800+(2520-800)÷(1-14%)=2800(元) 第二章利率答案 1、6000×1×1.50%=90 2、10×3×4.75%=1.425(万元) 3、10000×5×5.32%+10000=12660(元) 4、30×5×4%=6(万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18.2.3 正方形

18.2.3 正方形 知识点 1 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共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形互相垂直平分 3.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8 B.4√2 C.8√2 D.16 4.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BC,则∠BCP的度数是() A.45° B.22.5° C.67.5° D.75°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E=CF. 求证:(1)△ABE≌△BCF; (2)AE⊥BF. 知识点 2 正方形的判定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7.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现有下列四种选法,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要使四边形ABCD成为正方形,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BED≌△CFD; (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 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边BC的中点,点P在对角线BD上移动,则PE+PC的最小值是. 11.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2.已知正方形O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若点A的坐标为(1,3),则点C的坐标为. 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的中点. (1)求证:△ADE≌△AB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