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题基础知识

命题基础知识

命题基础知识
命题基础知识

命题基础知识

一、命题基本知识

(一)考试的性质

考试按其目的和性质可分为选拔性考试、水平性考试、诊断性考试等。不同性质的考试其命题的要求有所不同。

选拔性考试又称为常模参照考试,就是依据常模解释考生的成绩,比较考生成绩高低的一种考试。常模是一组有代表性的考生的平均测验分数,这个平均分数反映考生群体的一般水平,其功能就是为考生成绩解释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参照点,从而利用考生成绩区分个体差异。

水平性测试又称标准参照考试,就是参照一组明确界定的目标(或能力)编制试题,用以评定考生对要求内容的掌握水平。标准指的是理想的或期望达到的程度。水平性考试的成绩表明考生在受测试领域中的位置或考生群体的整体水平。

由于考试的目的不同,选拔性考试和水平性考试在命题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1.试题的考核内容范围要求不同:选拔性考试要求试题考核内容依据大纲,但考试主要以能力立意,以相对区分优劣为目标;水平性考试要求试题必须依据考试大纲,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考核要求命题。

2.考试内容覆盖面的要求不同:选拔性考核要求内容覆盖面较大且重点突出,但不要求面面俱到;水平性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覆盖面尽可能大,以判断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为目标。

3.试题选择的标准不同:选拔性考试一般要求试题的难度中等,区分度大,目的上把考生按不同水平尽可能地区分;但水平性考试要求各种难度的试题都应有所体现,目的是反映对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体现要求的层次性,对试题的区分度不作过分强调。对一些要求较低、难度不大但用于考核主要内容的试题,考生人人都要通过也是恰当的,而另外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试题,即使通过率不高,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也都是是合适的。

4.考试的区分度要求不同:选拔性考核要求把不同水平的考生特别是中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理论上希望点点区分;而水平性考试要求把达标的考生和未达标的考生严格区分开来,在及格线附近有较高的区分度。

5.试题难度的定义不同:选拔性考试通常使用经典测量理论的难度概念,反映某一考生群体对某一试题应答正确的平均程度,受考生群体水平的影响较大;水平性考试通常使用内容难度概念,试题难度与考生水平无关,而依赖试题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

6.分数解释意义不同:对于选拔性考试,希望通过考试成绩说明每个考生在群体中的位置,一般不预先设定合格线;水平性考试主要用于将考生划分等级,确定合格与不合格,通常预先设定等级。

虽然在概念上选拔性考试与水平性考试的划分比较清楚,但实际应用中,对于具体领域考试,却往往会具有这两种考试的某些特点,只不过对成绩的解释和使用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如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本应属于水平性考试,但在成绩处理上采用百分比划分等级制,使其也具有

了选拔性考试的特点。

无论是选拔性考试还是水平性考试都属于终结性考试。而我们平时所进行的调研考试大多属于诊断性考试。诊断性考试,就是通过考试及时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调研考试的命题首先要尽可能地模拟终结性考试,同时,又要通过对阶段性教与学两方面的反思,预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命题中有意识地验证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通过考试来暴露出这些问题,以便通过及时反馈与调整,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

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在数值上反映的就是考生群体在该试题上有的通过率、得分率或失分率。目前更多的人习惯于使用平均得分率来衡量,即平均得分占满分的比例,用p表示,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难度一般可分为预估难度和实测难度,预估难度指在试题实测前,命题人员根据经验对于考生答该题可能难度值的期望值;实测难度则是指实测以后对于考生实际答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命题时一般要有预估难度,实测后要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实测难度值,然后将其与预估难度进行比较印证,分析研究印证结果,这在试题统计分析评价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要注意统计难度不是试题本身的属性,而是试题对于一组特定考生的适应性,会随着考生存体的变化而变化。

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区分不同水平考生能力程度的指标。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试题,对不同学习水平的考生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在这些试题上,水平高的考生得分高,水平低的考生得分低。一道试题的区分度通常用D值表示(D=高分组答对人数与低分数答对人数之差除以高分组人数),或用考生得分情况离散图来表示。D值越大代表区分度越大,反之越小。考生得分离散图如呈竖立着的纺锤状代表区分度越大,如呈横躺着的纺锤状代表区分度小。试题的区分度命题题时难以估计,通常只有在考试实施后才能统计计算出来。

区分度与试题难度密切相关,最难和最易的试题的区分度都很低,区分度最大的试题,其难度一般在0.3-0.7,因此,试卷的区分度主要是通过中档题和稍难题来实现的。一般说来整份试卷难度在0.55-0.60之间,区分度最大。因此要控制试题区分度,必须通过调整试题难度来实现。

(三)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考试的信度是考试结果的可靠性指标,即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和可信性。信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观测分数(考试成绩)与真实分数(实际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样本统计量(如样本平均分)与整体参数(如总体平均分)之间的接近程度;两平行考试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信度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只要测量对象本身没有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测量总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提高信度的方法:增加题量、提高覆盖率;提高区分度;减少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和情感因素干扰;提高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考试效度即有效性,是指本次考试与考试目标的相关程度,即考试内容、形式、结果对考试目标的体现情况。对结果而言,效度反映了考试是否准确、真实地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内容。效度

总是相对于某种效标(衡量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或测量目的而言的,是考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若组成试卷的试题样本没有较好地代表考试内容或结构不合理,都会影响到考试的效度;若试题语义不明、指导语不清,试题太难或太易,题量太少或分布、安排不当,甚至阅卷不规范、认真,都会降低考试的效度。因此提高效度的方法有:合理规定考试目标;科学确定考试内容;选择适宜的考试方式;提高考试信度。

(四)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人们获得的客观世界的已有信息(比如概念、观点和原理)。布罗姆把认知目标确定为由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构成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完整体系,其中低一层是高一层的基础,高一层又包含低一层的变化:

1.识记:认知领域的最低层次,对特定事实、条件、方法、原理和法则等知识的记忆、再现和辨识。

2.领会:最低层次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概括、解释已记得的知识。是记忆基础上的初步理解,是明白事物基本含义和事理基础上的脱离“死记硬背”的记忆。

3.应用:要理解基础上,把抽象的概念、原理、观点等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4.分析: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事物或概念分解为要素或部分,并搞清分解出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的关系。

5.综合:把要素和组成部分经过加工组织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包括把所掌握的材料或要交流的思想组成文章、制定工作计划或成套操作方案、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并构成一定体系。

6.评价:根据一定目的对所给材料作出价值判断。在实际命题过程中,结合具体各学科的教育目标、考试内容和传统表达习惯,有时需要进一步调整,使之便于操作。技能是通过一定练习获得的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比如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数学运算等);能力是运用知识和技能在新的情境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一个抽象而笼统的概念,脱离开解释对象没有任何意义。

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载体,是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获取、整理、运用知识的技能和能力,就可以促进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可以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力不单纯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应指接受新知识的本领。可见,知识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知识是对学习材料的比较机械的储存,它本身就是这些材料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射;能力是个体对材料的记忆、领会、理解、掌握、吸收和运用的本领,包括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熟练和精确程度。

(五)题型与题库

题型即试题的类型,就是根据考生作答的不同要求而确定的不同试题的表达形式。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由考生完成一定量的试题的解答任务,由于不同题型对考生的作答要求不同,考生对不同试题的反应结果也会不同,因此题型的选用对考试功能和考试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正确答案的表达方式是否受评卷时的主观因素影响,试题可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的正确答案相对固定,评判结果不易受阅卷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测验误差较小且容易控制。客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再现、领会等简单应用能力,主要根据应答结果反映考生对考核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偏重于考查具体的思维过程。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大、分值小,有利于提高试卷的覆盖面和可信度。

主观性试题的正确作答方法不惟一,不但答量时考生可以主动发挥,而且评卷时还往往受到阅卷者的主观影响,测验误差不易控制。主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根据考生对试题的解答过程来反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过程。主观性试题在表述格式上也有标准化的要求,但相对比较灵活,题量小、分值大,用利于提高考试的效度。

主、客观试题的比较

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

考核内容及能力能有效考核事实性的知识,也能考查理

解和其他高级心智技能,但难以较好地

考查组织材料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

能有效地考核事实性的知识,也能考查

理解和其他高级心智技能,适于考查组

织材料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以及其他需

要独创的解题能力

题量和覆盖面相同时间内,考生可完成较多题量,可

使试卷有较大的覆盖面,考前难以猜

测、押题。

在相同时间内,考生只能完成较少题

量,每题的综合性强,但试题的覆盖面

小,在考前容易猜题、押题。

作答过程和信息作答方式比较简单,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用于阅读理解题意,有的要经过简单的

运算和推理、比较,由于蛤提供最后的

答案,较难考查推断和思考的过程。

作答方式较为复杂,大量的时间用于思

考、推理和书写,但能够考查思维过程

的大量信息。

对学习的影响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对知识作出精确

辨别的能力,但使用过滥,可能造成学

生忽视组织、表达与严格论证的不良习

惯。

有利于鼓励学生发展概括材料与组织

表达的能力。

评分评分客观,可以实现机器评分。评分受评分者主观的影响,难以用机器评分。

猜测可

能性

可以猜测正确的答案。难以猜测正确的答案。信度较高一般

效度相对一般较高

编写较难,要求专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编制技

能。

较易,但研磨试题时要求编写人员有较

多的经验。

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在功能上各有所长,在试卷设计时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二者的比例应当恰当,这应由各学科的特点决定。

题库通常是大量试题的集合,这些试题分类有序地存放,便于构造某种考试所用的试题可试卷。在教育测量理论中,题库被定义为某种测量理论指导下,试题经过测量计算出相关的统计参数,试题参数经过等值并建立在同一量表上,按照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能够满足某种考试需要的大量优良试题的集合。

以题库方式进行命题,可以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命题,便于广泛征集试题,使编制试题工作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命题人员有较充裕的时间研磨和审查试题,从而有利于提高试题质量。建立题库后,命题人员可以集中力量设计好试卷蓝图,使试卷结构更科学合理,并且选择题库中的优良试题组配试卷,有利于提高组配效率和试卷质量。通过题库方式组织命题,还有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做好保密工作。

当然题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建库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建库后需要维护和更新。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命题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命题要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对全体考生,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客观评价考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贯彻公平性原则尤其要注意试题素材的公平性,就是指描述试题所用的素材对所有参加考试的应考者都是公平的,不会对某个或者某些特定的群体产生与考试目的无关的过激反应,从而影响考试质量。素材不公平的试题可能对某个特定的群体产生某些方面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所带来的群体差异是与这道试题的考查目的无关的。通常引起不公平性争论的试题有:冒犯性的试题、强化负面典型的试题、有争议或者引起混乱的试题、与某些被试群体经验不相干的试题等。

试题素材公平性问题容易引起社会关注。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对试题的公平性要求将越来越高。比如:要考虑不同民族的习俗,试题不能出现伤害少数民族感情的问题;要考虑地域差异,试题不要出现有利于局部地区而不利于其他地区的问题;要考虑性别因素,试题不能有利于某一性别而不利于另一性别;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在不同版本教材上存在观点上的差异,要编写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时应注意,不应偏颇为据。

2.科学性原则

命题要遵循考试的性质和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坚持科学性原则,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考试标准把握的准确性。

科学的考试标准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它需要通过试题体现出来。命题是否能够准确反映考试标准的要求,是考试是画蛇添足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关键。

为准确把握考试标准,命题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省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进行。不仅要求考试内容范围和认知层次不超规定,而且要求试卷内容比例、、试题题型结构、试题难度比例符

合相关规定。

准确把握考试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试题的认知层次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所命制的试题的考核目标应准确反映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要求。

标准把握是否准确,最终体现在难度和区分度上。对于水平性测试而言,既要保证通过率,又要控制优秀率。对于选拔性测试而言,既要求整份试卷难度适中,又要保证一定的区分度,把高端优秀学生区分出来。

(2)试卷结构的合理性。

在命题设计时,应科学制定命题双项细目表,以体现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确保试卷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试卷结构主要包括考试内容、认知层次、题型题量和难度分布。考试说明中一般对不同认知层次的分值比例、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以及题型使用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指出了重点内容和考核要求。课程命题双项细目表就是将这些要求具体化到一份试卷中,成为指导命题的蓝图。

一份试卷结构良好的试卷,考试内容不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各部分内容比例得当,考核内容重点突出,同时又保证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不同认知层次试题的分值比例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使用的题型题量体现课程的特色,各种题型的搭配及分值比例恰当,试卷份量合适,能能够使绝大部分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容答我试题;不同难度的试题分值比例与考试说明规定的一致,试题难易排列及布合理。

(3)试题内容的科学性。

试题内容的科学性主要指试题内容和参考答案没有科学性的错误。试题表述在学术上没有争议,对于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的知识点原则上应予回避,试卷中没有偏题、怪题,试题表述简明,用词准确、得当、规范,概念用语及符号表示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一致;试题的参考答案表述简明、完整、准确、无误,试题评分参考给分点选择恰当,要点赋分合适,在适当时,评分参考要体现一定的灵活性,鼓励考生多元化或有创新在正确作答。

(4)试题编制的规范性。

在命题的过程中,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试题编写规范。要求各类试题编制符合该类试题的编写原则,试题的文字、语言表述、图形、序号、标点符号、度量衡单位符合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试题的排版格式与高考试题一致。(2)试题命制过程规范。要求命题按规范化的程序进行。主要程序包括: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编写命题双项细目表;根据双项细目表命题或选题;按照命题要求进行审题、校对。(3)试卷、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的格式规范。试卷版面布局合理、规范,试题序号一致,同一题型试题的答案及评分参考结构一致等。

3.导向性原则

考试与命题对普通高中教学和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命题要遵循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从而有利于引导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与学生,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命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

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实习、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适应性原则

高考是选拔性、终结性评价,而平时的考试大多属于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因此在平时的命题工作中一方面要描准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客观地分析当时本校(本地)学生的实际。因此命题要从向高考的全局着眼,又要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合理确定试题的要求和全卷的难度,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5.保密性原则

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命题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有意对外泄漏试题。同时还要防止无意泄漏(被猜题、押题),试题的编制尽量以原创、改编为主,即使是选题也要做到分散选题,不能集中于某一资料。

(二)命题的基本要求

1.正确把握命题范围。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设计命题双项细目表、编制试题。试题编写参照新课程标准教材,当教材与《考试说明》表述不一致时,就以考试说明为准。

2.题型的选用应适合该课程的特点,各种题型的命制应符合该题型的编制原则。

3.试题应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教育目标,体现该课程的培养层次要求,考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体现对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的考查。

4.试题内容应具有考查的意义,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不应出现考核目标不明确的试题。

5.试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大,试卷长度、试题分量适当,重点突出。

6.试题不应出现政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错误,试卷中不应出现偏题、怪题以及尚未有定论的试题。

7.题意应完整、明确、精炼,易于理解,不生歧意。

8.试题难度适当,并且分布合理,同一题型中的试题编排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

9.按照命题双项细目表中规定的题型、难度、认知层次以及考核内容的比例组配试卷。

10.同一份试卷中的试题之间相互独立,不应相互牵连或前后提示。

11.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名词术语、图表格式、数据规范应与新课程教材中的表述相一致,对教材中表述不科学或有错误的地方,或者由于不同版本教材存在不的观点,命题时应予适当回避。

12.试题、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等的格式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13.参考答案科学无误,评分参考合理、便于操作、应避免过繁或过简。

三、命题工作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一)确定命题目标

在命题之前,首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同时调查掌握本校(地区)学

生在本阶段的学习实际,从而确定本次考试命题的意图和目标。

(二)确定命题内容

1.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合理划分命题单元。

2.讨论确定各命题单元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及比例。确定命题内容,明确各命题单元中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部分的试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权重应该比较大。

(三)制定命题双项细目表

命题双项细目表,相当于试卷蓝图,它是试卷试题的考核内容、认知层次、难度、题型、分值等属性的数量化、表格化,是命题、审卷的直接操作依据。编制命题双项细目表,是克服主观随意性,保证试卷结构合理规范的关键步骤。

命题双项细目表(一)

题号知识点题型分值

预估

难度值

能级命题意图出处编者

1

2

3

整套试卷的总题量题,总分分,其中客观题题,占分,主观题题,占分;整套试卷预估全省平均分分,合格率为,优秀率。

表格2 命题双项细目表(二)

知识块一知识块二合计

1课2课 3课4课 5课

…1课 2课3

4

5

选择

简析

探究

小计

合计

(在表中填写赋分和考点。)

(四)编写试题

根据命题双项细目表中的规定,完成命题任务。

(五)审查试题

在命题教师编写试题后,要组织教师审查试题或由命题教师自审试题。审题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编写是否符合试题命题的相关要求。

2.试题内容的考核层次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学习要求和考试说明。

3.试题叙述是否简洁、明确,设问是否体现该试题的考核目的。

4.答案及评分参考是否正确、典型、简洁、易于操作。

(六)研磨试卷

研磨试卷是指对试卷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琢磨,仔细推敲,逐步完善试卷质量的过程。研磨工作主要包括试卷的校对和审卷工作。

1.校对试卷,校对工作是试卷研磨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适用考试时间是否正确。

(2)试卷说明中的试卷页数与试卷页码是否一致。

(3)试卷分数汇总栏中题号、题分与每大题的分数是否一致。

(4)试题的序号,大题序号和小题序号的顺序和表示方式是否一致。

(5)试题分数、总分数、每大题分数和每小题分数的累加和是否一致。

(6)每大题的试题导语是否符合该类试题的命题规范。

(7)每大题中每小题的分数与试题导语中的说明是否一致。

(8)试题叙述文字是否正确,字体、字号是规范。

(9)专业术语、符号是否准确、规范,有无印刷错误。

(10)试卷中出现的试题图形、表格的格式、大小及比例是否规范、一致

(11)试卷的排版是否合理,同一试题有没有出现转页的情况,试卷上的试题作答空间是否够用,试卷总页数是否符合为偶数的要求。

2.审卷。审卷是指试卷校对后对试卷的审查工作,是保证命题质量的最后一道防护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试卷中的试题是否有陈题、旧题,如系改编题,是否在双项细目表上注明出处。

(2)试卷中的试题有无政治性问题。

(3)试卷中的试题有无科学性错误,是否存在偏题、怪题、超出考核要求或尚无定论的试题。

(4)试卷覆盖面是否符合要求,重点考核内容是否突出。

(5)试卷结构不否合理,试卷长度、份量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试卷的文字阅读量为6000字左右。

(6)试卷中是否存在试题内容前后提示、试题素材雷同或考试素材对部分考生不公平的现象。

(7)试卷中的图表、符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与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的表述相一致。

(8)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是否规范、合理、便于操作。一般情况下,答案的书写量为1800字左右。

(9)试卷的整体难度是否考核要求。

(10)试卷的版式是否科学、合理。

(七)撰写命题小结

命题小结是对有关试卷进行说明和对本次命题工作进行小结反思。主要包括: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依据及范围、试题的主要特点及导向意图、基本的目标预计、命题工作反思、试题逐题分析。

检测工程师考试公共基础知识10套试题

《公共基础》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总共30道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以上人民法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2.()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国家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监督检查。 A.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 C.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 D.国务院经济贸易主管部门 3.《建设部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符合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的罚款。 A.4%以上6%以下 B.2%以上4%以下 C.6%以上8%以下 D.8%以上10%以下 4.在质检机构等级评定中,公路工程综合类与水运工程材料类各设()个等级。 A.1 B.2 C.3 D.4 5.《等级证书》有效期为()年。 A.3 B.5 C.7 D.10 6.取得《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可设立(),承担相应公路水运工程的试验检测业务,并对其试验检测结果承担责任。 A.工地施工实验室 B.工地建筑实验室 C.工地流动实验室 D.工地临时实验室 7.因为违反《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被注销考试合格证书的检测人员()内不得再次参加考试。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质检机构人员配置应根据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以上人员,不得低于()%。 A.20 B.30 C.50 D.60 9.取得《等级证书》的检测机构必须在每年的()将当年的试验检测工作情况报告向相应质检机构备案。 A.12月初 B.11月底 C.12月底 D.12月中旬 10.检测事故发生后()内,由发生事故部门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办公室。 A.3天 B.5天 C.1周 D.10天 11.计量标准器具的准确度()计量标准,是用于检定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低于或等于 12.计量是量值准确一致的()。 A.测量 B.校验 C.检定 D.比对 13.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A.考试 B.考核 C.比对 D.对比 14.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联系起来。 A.标准物质 B.量值传递 C.计量基准 D.测量标准 15.比对是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基准、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考核量值的()。 A.准确度 B.精密度 C.一致性 D.误差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材料.doc

第一章 1.会计的定义: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应用货币形式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P6 2.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凭证作为主要依据3,以一系列专门方法作为手段4,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5,以价值管理作为基木内容6,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p6 3.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p7 4.金业的经营资金按其运动的表现形态,可分为静态表现(來源: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和动态表现(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p9 5.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各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pll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负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会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 (2)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3)费用:按其是否归属于产品成木可以分为产品费用和期间费用(与产品生产无宜接 关系属于某一时期的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收入费用=利润 6.会计的职能:反映,监督(基木职能),决策pl6 7.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和关机构,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社会公众pl6 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给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P19(1)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一个企业,企业屮的内部单位或一个特定部分,单个企业,儿个企业组成的联合公司 (2)持续经营:固定资产成本不会一次扣掉而是分期扣除。提出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主耍是为了解决资产股价费用分配等会计问题 (3)企业通常以1年作为划分会计期间的标准,以1年作为会计期间的称为会计年度 9.会计计量的属性:历史成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0?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客观性,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重要性, 实质重于 形式陪p22 11?会计确认的标准: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金业,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 利益能够可靠的计量P26 第二章 1 .会计方法体系:核算,分析,检杏,预测,决策 2.会计核算方法:添置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运用账户,复式记账,背记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査,编制财务报表 3.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所包含的项目按其经济内容所做的归类。它是设置账户的肓接依据。 4.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全面性原则,一致性,严密性,灵活性。 5.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两者的名称和反应的经济内容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冃设置的。会计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专门的格式。 6.借贷复式记账法:理论依据: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记账符号:借贷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7.增值税额二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会计分录:指明某项经纪业务应记录的账户名称及登记方向和金融的记录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共十一套)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 库及答案(共十一套) 2020年幼儿教师入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教育部1951年制订(),将幼稚园改名为幼儿园。 B.《幼儿园暂行规程》A.《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 章程》 C.《奏定学堂章程》D.《幼儿园规程》 2.以下对保育工作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3.首次提出“情商”概念的是() A.加德纳B.加德曼C.戈尔纳D.戈尔曼4.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

5.依据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是() 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 记忆 6.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课程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7.让三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是很困难的,只有当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条件后,才能为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提供可能。这反映了遗传素质的()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A.可塑性B.差异性C.成熟程度D.先天性8.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由此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能动性 C.主观能动 性 D.互补性 9.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 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 D.语词逻辑 记忆 10.从儿童听觉发展看,新生儿的听觉特点是() A.没有听觉B.听觉个别差异小 C.听觉个别 差异大 D.听觉没有 差异 11.()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A.杜威B.蒙台梭利C.维果斯基D.戈尔曼

会计学基础期末考试题1

会计学基础期末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计核算主要是以()作为计量尺度。 A.劳动 B.价格 C.实物 D.货币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要求企业前后期间提供可比会计信息的原则是()。 A.可比性原则 B.一贯性原则 C.配比原则 D.权责发生制原则 3.下列账户中()是损益类账户。 A.待摊费用 B.预提费用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4.按照用途和结构分类、“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账户。A.资产类 B.损益类 C.集合分配 D.调整 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有()和余额平衡两种。 A.发生额平衡 B.总账平衡 C.明细账平衡 D.借贷方平衡 6.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贷”二字表示()。 A.记账方向 B.记账符号 C.记账方法 D.记账规则7.企业用来核算库存材料的账户是()。 A.“物资采购” B.“在途物资” C.“原材料” D.“生产成本 8.“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A.期末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 B.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C.本期产品的实际成本 D.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 9.待摊费用是指()。 A.本期已经支付款项、且归属本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B.本期尚未支付款项、但应归属本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C.本期尚未支付款项、但应归属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D.本期已经支付款项、但应归属后续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 10.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收账款”账户、直接将预收的货款记入()。 A.“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 B.“应收账款”账户的贷方 C.”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 D.”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 11.下列项目中,引起资产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是( )。 A.向银行取得借款存入银行存款户 B.以现金支付职工工资 C.收回前欠货款存入银行 D.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 金 12.将现金存入银行这笔业务、按规定应编制()。 A.现金收款凭证 B.现金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13.某企业用银行存款8000元支付短期借款利息、会计人员编制的付款凭证为借“管理费用”6000元、贷“银行存款”6000元、并已登记入账。当年发现记账错误、更正时应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A.重新编制正确的付款凭证 B.划线更正法 C.补充登记 法 D.红字更正法 14.库存商品明细账一般采用()格式。 A.三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卡片式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完整版)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1.在党政企事业单位中属于下级向上级报送的公文种类是: (C) A.报告、通告 B.通报、请示 C.请示、报告 D.通知、报告 2.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D) A.燃烧 B.汽化 C.蒸发 D.升华 3.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战国时期,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国家分别是:(A) A.齐、楚、燕、韩、赵、魏、秦 B.楚、燕、韩、鲁、赵、齐、秦 C.燕、越、赵、魏、秦、齐、鲁 D.齐、秦、韩、楚、鲁、魏、燕 1.以下关于主送机关正确的说法是:(C) A.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同类型机关统称,位置在标题下右侧顶格 B.上行文的主送机关大凡是1个,请示、批复、函的主送机关只能是1个 C.普发性的下行公文,主送机关较多,但是不能使用泛称 D.公告、通告以及部分事项性通知必须写主送机关 2.食品生产中质量等级最高的是:(A)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食品 D.天然食品 3.钓鱼岛自古就是________的固有领土。(B) A.日本 B.中国 C.韩国 D.菲律宾

1.在下列几类公文中,大凡不带“附件”的是:(C)A.印发类公文B.转发类公文 C.普发类公文 D.呈报类公文 2.光电子材料大凡是繁复的________需要用分外的方法和设备来制造。(C) A.无机纳米材料 B.电子材料 C.微结构材料 D.能源材料 3.巴巴罗萨作战是二战时德国侵略________的代号。(D)A.英国B.法国C.波兰D.苏联 1.综合办公部门或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参谋性活动,称为公文的:(A) A.拟办 B.承办 C.批办 D.催办 2.以下关于转基因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转基因产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加工品 B.供食用的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称“转基因食品”,亦称“遗传制造食品” C.因为转基因产品是新生物技术的产物,所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 D.中国相关法律规定,转基因产品上都要醒目标出“转基因”,未经标识的相关产品及加工品将不得销售或进口 3.商鞅变法发生在:(B) A.西周 B.战国时代 C.秦朝 D.汉朝 1.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会计学基础》期末复习题(2016) 一、单项选择题 1.( A 会计主体)前提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客体 D 会计分期 2.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C 一致性原则)。 A 配比原则 B 权责发生制原则 C 一致性原则 D 谨慎性 3.收益类账户期末一般(A 没有余额)。 A 没有余额 B 借方有余额 C 贷方有余额 D 借贷方均有余额 4.通过“累计折旧”账户对“固定资产”账户进行调整,反映固定资产的(B 净值)。 A 原始价值 B 净值 C 折旧额 D 增加价值 5.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的(C 所有者权益减少)。 A 资产减少 B 负债增加 C 所有者权益减少 D 收入减少 6.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在于(B 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益)。 A 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B 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益 C 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D 正确计算资产的价值 7.所有者权益是指(C 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A 国家 B 企业职工 C 企业投资人 D 国家和企业投资人 8.“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C 折旧的累计数)。 A 折旧的增加数 B 折旧的减少数 C 折旧的累计数 D 折旧的转销数9.在权责发生制下,预付的下年度保险费作为(A 预付账款)处理。 A 预付账款 B 本期费用 C 预提费用 D 支付期费用 10.期间费用账户期末应(D 没有余额)。 A 有借方余额 B 借贷方均有余额 C 有贷方余额 D 没有余额 11.(B 会计等式)既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同时也是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A 会计科目 B 会计等式 C 会计准则 D 会计假设 12.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D 净资产)的所有权。 A 流动资产 B 固定资产 C 全部资产 D 净资产 13.一般来说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B 资产的增加)。 A 资产的减少 B 资产的增加 C 资产的转销 D 费用的转销14.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相同点是(C 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 A 编制时间相同 B 所起作用相同 C 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 D 所含凭证要素相同 15.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C 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A 登记明细分类账 B 编制记账凭证 C 登记总账 D 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16.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根据(C )计算。 A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 B 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C 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三 命题逻辑 FSPC

3 命题逻辑形式系统(FSPC ) 3.1 命题逻辑与命题演算 Leibniz 提出逻辑推理变成符号演算不久,英国数学家BOOL 提出了布尔代数。布尔代数把逻辑命题与逻辑推理归结为代数计算。把命题看作是计算对象;把联结词看作算子;讨论计算的性质。 1、 命题(Propositions ):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不涉及任何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原 子命题。 2、 联结词:?, →, ?, ∨, ∧为联结词,用于联结一个或者多个命题。 ->如果A 成立则B 成立,<->如果A 成立则B 成立,并且如果B 成立则A 成立;A ∨B ,或者A 成立或者B 成立;A ∧B ,A 成立并且B 成立。 3、 真值表:命题的真假称为命题的真值,用0表示假;用1表示真。 True(?A),如果True(A)=0,True(?A)=1:True(A)=1, True(?A)=0 A =0,1;如果True(A)=1,则 True ( B )=1,True(A->B)=1:或者True(A)=0或者True(B)=1:或者A 不成立,或者B 成立=?A ∨B ;如果True(A)=0,则 True (B )=0,1;True(A)=B)=1;True(A ∨B)=max(True(A), True(B)); True(A ∧B)= min(True(A), True(B)); A->A 4、 命题变元:以真值为值域的变量称为命题变元。A 5、 赋值映射:命题变元集合到{0,1}上的函数。如果公式A 对任意的赋值映射,取 值为真,则称A 为永真式。如果公式A 对于所有赋值映射为假,称为A 为矛盾式。对于任意赋值映射,公式A 的真值等于公式B 的真值,成A 与B 等价。 True(A->A)=1, True(?(A->A))=0 A=1,True(?A->A)=1 A=0, True(?A->A)=0 命题逻辑有以下特点: 1、 从语义角度研究逻辑命题之间真值变化规律。对于任意公式可以给出其所有的 真值可能性。 2、 存在永真式,例如:P P P P →?∨,等。 3、 永真式通过三段论推理方法得到的公式,仍然为永真式。 基于这样的事实,提出一个问题“是否有永真式的最小集合?”。答案是肯定的。公理方法的出现,使人们开始用公理方法研究逻辑系统。于是产生了命题逻辑形式系统。 (A VB)->C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一)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一) 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 一)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 c ) a、基本教育规律 b 、基本教学规律 c 、基本心理规律 d 、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 b ) a、130 b 、140 c 、150 d 、16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 c ) a、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意义学习 d 、机械学习 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d ) a、自我了解 b 、自我实现 c 、自我行动 d 、自我控制 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 ) a、一般迁移 b 、具体迁移 c 、垂直迁移 d 、水平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b ) a、女优于男 b 、大致相等 c 、男优于女 d 、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和本质特征属于 ( a ) a、概念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符号学习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 c ) a、均衡发展 b 、先慢后快 c 、先快后慢 d 、先慢后快又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 ( d ) a、一般化 b 、具体化 c 、分化 d 、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 c ) a、操作模仿 b 、操作整合 c 、操作熟练 d 、操作定向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c ) a、形象思维 b 、抽象思维 c 、发散思维 d 、聚合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d ) a、生活焦虑 b 、择友焦虑 c 、缺钱焦虑 d 、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 ( a )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 、以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 、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c) a、注意 b 、需要 c 、动机 d 、兴趣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 c ) a、健康的人格 b 、健康的习惯 c 、健康的心理 d 、健康的生活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

《基础会计学》期末测试题A卷及答案

《基础会计学》期末测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15’) 1.资产 2.收入 3 会计分录 4.复式记账法 5.权责发生制二填空题(15’) 1.会计恒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会计的基本职能有______和_____ . 3会计核算以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基础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现金存入银行业务,应编制的记账凭证是__________; 从银行提取现金业务,应填制的记账凭证是__________。 7会计报表分析以会计报表提供的__________为起点。 8更正错误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9在记账凭证组织程序下,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采用______式的日记账簿。 三单项选择题(10’) 1()既反映了会计对象要素的基本数量关系,同时也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A.会计科目B会计恒等式 C.记账符号D账户 2在借贷记账法下,负债类账户的期末余额=()。

A.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B.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C.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D.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3一项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可能引起()。 A.另一项资产增加B一项负债增加 C.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D一项负债减少 4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一项资产减少,而另一项资产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A.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B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贷款C.以银行借款偿还应付账款D将银行借款存入银行 5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特点是()。 A.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B.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C.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一般无余额 D.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一般无余额 6预付供应单位的材料货款,可将其看成为一种()。 A.负债B所有者权益 C.收益D资产7会计科目是()。 A.会计要素的名称B报表的项目 C.账簿的名称D账户的名称 8 以银行存款预付1-6月份的仓库租金1200元,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计入1月份的管理费用是()元 A 1200 B 600 C 3000 D 200 9 在结账之前,如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采用的更正方法是() A 画线更正法 B 红字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 转账更正法 10 对现金清查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A 实地盘点法 B 抽样盘点法 C 估算法 D 推算法 四多项选择题(10’) 1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对象要素的有()。 A.资产B负债C债权 D.税金E所有者权益 2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借方记录的内容是()。

6 逻辑代数(上):命题演算 习题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6 逻辑代数(上):命题演算习题答案 练习 6.1 1. 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若是命题其真值是什么?(1) a+b+c。 (2) x 0 。 (3)请进!(4)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5) 2009 年 7 月我们去意大利的米兰旅游。 (6)啊!这里真漂亮。 (7)今天是星期四吗?(8)我明天或者后天去天津。 (9)如果买不到飞机票,我就去不了海南。 (10)除非你陪我,否则我不去。 (11)本命题是假的。 (12)如果雪是黑的,太阳从北边升起。 解: (1)不是命题。 (2)不是命题。 (3)不是命题。 (4)是命题。 真值是 1。 (5)是命题。 真值是 0。 1 / 17

(6)不是命题。 (7)不是命题。 (8)是命题。 真值是 0。 (9)是命题。 真值是 1。 (10)是命题。 真值是 1。 (11)不是命题,是悖论。 (12)是命题。 真值是 1。 2. 指出下列语句哪些是原子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并将复合命题形式化。 (1)他去了教室,也去了机房。 (2)今晚我去书店或者去图书馆。 (3)我昨天没有去超市。 (4)我们不能既看电视又看电影。 (5)如果买不到飞机票,我就去不了海南。 (6)小王不是坐飞机去上海,就是坐高铁去上海。 (7)喜羊羊和懒羊羊是好朋友。 (8)除非小李生病,否则他每天都会练习书法。 (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注:此资料是根据最新版教材,大纲,整理而成(含参考答案),掌握本资料重点,考试必过。 一、考试认识 竞争激烈的考试,离不开考试的指定范围和考试大纲,其中主要的内容虽然各地区考试的形式不同,但是重点一般是相似或相近的!本次汇总的试题库附有参考答案,请各位需要好好的参考! 二、复习方法: 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我们已经考过人员的总结,相对有效而可行的复习方式为:对内容简单了解后,对试题的攻克,进行多方面的试题训练,也就是说先多做试题,然后在试题中,碰到未知、不明确的通过资料进行补充、强化。原因在于:单一的看书,效率很低,也记不住。往往是看一遍忘一次。通过试题的强化训练,在试题中你会发现,主要的内容,重要的,都会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这样对于提高效率是比较重要的! 题库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B )。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张“道法自然”。 A.孟子 B.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 A.中国的陶行知 B.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

《基础会计学》期末考试(B卷) 班别学号姓名计分 一、名词解释(3分/题,共12分) 1、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 2、资产与负债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4、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二、单选题(1分/题,共10分) 1、以下各项目属于资产的有() A、存货 B、应付工资 C、短期借款 D、实收资本 2、在借贷记帐法中,账户的哪一方增加,哪一方减少,是由()决定的。 A、记帐规则 B、账户性质 C、业务性质 D、账户结构 3、会计科目是()的名称。 A、会计要素 B、帐簿 C、账户 D、会计报表 4、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制在()。 A、原始凭证中 B、一次凭证中 C、外来凭证中 D、记帐凭证中 5、现金日记帐()。 A、由出纳人员登记 B、由会计人员登记 C、由会计主管登记 D、由非出纳人员登记 6、对于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的是()

A、检查银行存款日记的方法 B、去银行查账的方法 C、清查支票的方法 D、与银行核对帐目的方法 7、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主要区别是()。 A、盘点方法不同 B、盘点目的不同 C、是否需要经常盘点 D、盘亏处理不同 8、凡支出的效益属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属于()。 A、营业性支出 B、营业外支出 C、收益性支出 D、资本性支出 9、以某一时期赊销金额的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称为()。 A、直接转销法 B、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C、账龄分析法 D、赊销百分比法 10、复式记帐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收入-费用=利润 C、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D、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三、多选题(2分/题,共10分) 1、借贷记帐法的主要特征有()。 A、是一种单式记帐法 B、是一种复式记帐法 C、以“借”、“贷”为记帐符号 D、记录资金的“借入”、“贷出” E、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帐原则 2、企业的投入资本是() A、企业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主体 B、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 C、企业注册成立的基本条件之一 D、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E、企业正常运作必需的资金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财力保证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学基础》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会计学基础》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4×3=12分) 1.资产 2.收入 3.权责发生制 4.平行登记 二、单项选择(15×1=15分) 1.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 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 C、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 D、收到捐赠的物资 2.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 A、收入 B、负债 C、资产 D、费用 3.会计所使用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变 D、实物和货币量变 4.对于那些既要进行总分类核算又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在总分类账户和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登记必须采用()。 A、复式记账法 B、平行登记法 C、补充登记法 D、试算平衡法 5.企业支付职工医药卫生费用、职工困难补助等支出,应记入的账户是()。 A、营业外支出 B、应付福利费 C、管理费用 D、制造费用 6.目前实际工作中使用的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 A、普通日记账 B、特种日记账 C、专栏日记账 D、分录簿 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是()。 A、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理论依据 B、复式记账的理论

依据 C、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D、设置账户的理论依据 8.将账簿划分为序时账、分类账和备查账、联合账簿的依据是()。 A、账簿的用途 B、账簿的外表形式 C、账簿登记的内容 D、账簿的登记方式 9.不能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的单据是()。 A、发票 B、收据 C、经济合同 D、领料单 10.对于一些经常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根据同类原始凭证编制()。 A、记账凭证 B、收料汇总表 C、原始凭证汇总表 D、发料汇总表 11.三栏式明细账适用于()。 A、原材料、产成品等账户的明细核算 B、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的明细核算 C、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账户的明细核算 D、固定资产账户的明细核算 12.预提费用是()。 A、先支付后计入成本或损益的费用 B、先计入成本或损益后支付的费用 C、先计入成本或损益后预提的费用 D、先预提后计入成本或损益的费用13.各种会计核算程序的区别在于()。 A、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 B、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不同 C、总账的格式不同 D、会计凭证的种类不同14.在权责发生制下,预付下年度保险费作为()。 A、本期费用处理 B、待摊费用处理 C、预提费用处理 D、上期费用处理 15.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 A、一次凭证和累计凭证 B、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 C、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D、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三、多项选择(10×2=20分) 1.在下列账户中与资产类账户结构相反的是账户。 A、负债 B、费用 C、收入 D、所有者权益 E、成本 2.在借贷记账法下,期末结账后,一般有余额的账户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