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bar chart in the second cla ss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教学要求】使学生知道统计

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

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重点难点】学会制作统计图【教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⒈ 谈话导入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

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

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2010

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波兰弗洛兹瓦夫俄罗斯莫斯科韩国丽水墨西哥克雷塔鲁

中国上海所得票数xxxxxxx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

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统计图。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

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

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

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提问:这个统计图

包括哪些部分?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⒉教学制作条形

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

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

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

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讲课人:卓小英 班级:四(3)班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学习材料。 (一)复习引入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 )色的 花最多,( )色 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盆。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江门2016年4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同学们先观察,截止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五种情况。 生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师:是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提醒:四人小组合作,从学习材料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进行研究)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数量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经过分类整理数据,用材料1的统计表表示出来了: 生2:我是用材料 2画圆圈图表示出来的,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我就在那画一个○, 就是这样的: 生3:我是用材料3画条形图表示出来: 师:我们把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1 7 8 12 2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第二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四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1格表示多个单位。 难点动态数据的收集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早餐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四(1)班同学喜欢的一种早餐统计表。今天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讲授新课一、教学例2. 1、出示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请选一个条形图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1)小组尝试画图。 (2)汇报交流: (3)思考: ①书中有两幅条形统计图,每幅图的1个格代表几个人? ②最喜欢哪种早餐的人最多? 两种图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可以反映出同一结果。 ③你认为哪幅图表示数据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生:右图比较合适,因为左图占的篇幅比较大,既麻烦又不美观。 (4)如果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呢? 一个格是2人,那么半个格则是1人。 2、完成做一做。 根据8月、9月的数据和上面的记录单填写下表。学生尝试 画图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 作能力 体会哪种 统计图更 合适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分别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 这是几个同学在一个路口统计了20分钟后,得到的几种机动车 通过的辆数统计表。 师:你能把上面的结果用“以1 代表2”的条形图表示出来吗? (1)分析题意。 生: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 么办呢? 师:想一想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合适吗?为什么不合 适?每个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太麻烦,数据太大,怎么 办? 学生画图 讨论交流 巩固新知 通过讨论 知道一个 格代表几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基础上,本节用了2个例题、三个课堂活动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随之延伸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例1在选材上注意了生活现实北京8月份的天气情况,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怎样要用1格表示1个单位,如何画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统计人数。 2、问:你能清楚的把喜欢看每种动画片的人数表示出来吗?现在我们就去探究。

板书:条形统计图 3、认识统计图,出示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图表示出来,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纵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横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统计的天气。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里面晴天共几天? 生:9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格一格数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风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确凿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第96页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解放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大客车有多少辆?(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解决问题的题目必须有条件和问题,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解答应用题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统计表、统计图。 师:在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先求出大客车有多少辆? 在学生的质疑下,知道了要先求出大客车有几辆,再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制作。 并提示学生:这张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代表2辆车。 制作完成统计图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学生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再全班回答。 二、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68页例1及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存在与周围世界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Statist ics

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统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本第96~98页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复习简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准确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具准备: 水彩笔尺子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提出要求: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并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课本情景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生:在停车场里有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4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1)大客车有多少辆? (2)小汽车和面包车一共有多少辆? (3)小汽车比面包车多多少辆? (4)面包车比小汽车少多少辆? 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条件提出问题,了解小学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编写教师授课时间第1课时审核人学习内容教材第94页例1 学习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环节学案导案 自主学习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 况。 引导自学: 1、让学生看教 材第94页,说 一说你从图中 读懂了哪些。 质疑探究二、探究新知 (1)完成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天气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 1、教师强调先 独立观察并完 成知识点的相

●● ●● ●● ●●● ●●●● ●●●● ●●●● ●●●●● ●●●●● __ __ __ __ __ (2)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看条形统计图,想一想: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2、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 师: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①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②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 师: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方法二)

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师: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圈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指正) 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一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圈,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案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主备备课成员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单元 教学 重点 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单元 教学 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单元 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章节 (单元) 第七单元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备课 成员 授课 日期 教学 课题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 重难 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展示仪 教学程序 具体过程修改补充 一、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3)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5)引导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后 反思

条形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坐标纸。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例1主题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思考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逐一评价。 生1: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数据的填写。 师: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生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不光可以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晴天的数量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的天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开放性问题。)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生小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派小组代表汇报信息。 (2)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人教版四年级《条形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我通常说春季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节你们看(课件出示春景图片),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大家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可是就在你们高兴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却在发愁,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谁来说说这位农民伯伯在愁什么?

二、探究新知 1、经历表示数据的过程。 师: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能播种呢?你们想不想帮助他找找原因?(生:想。)我们接着来看。课件出示(第3屏天气情况图表)你们知道这些天气图标表示的意思吗?生: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他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数据。 (生自己独立完成预设1画统计表;预设2画圆圈表示;预设3画正字) 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表示方法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找学生到前面投影,并说一说自己用的什么方法) 预设1:我是用统计表表示的,上面一排表示天气,下面一排表示天数,4月份葫芦岛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有3天,雷阵雨有2天。 预设2:我是用象形图来表示的,一个圆圈代表一天,所以4月份葫芦岛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有2天,雷阵雨有2天。 预设3:我是用画正字来表示的。统计的结果和他们是一样的。(每种方法说完把它贴到黑板上) 2、介绍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数据,真是太棒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是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示标导学 谈话: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要发校服了,如果让你来发,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 测量每位同学的身高,统计每位同学应该穿校服的尺码。 课件出示信息窗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索新知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师:认真看课本第113页“统计表”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任务:①分小组来进行活动,请小组长分工,并做好记录。②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5分钟后,看哪组活动得最好。 全校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 三、汇报检查 1、调查。 师:完成的小组请举手? 2、分组展示。 师:其实,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出示条形统计图) 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 指图说明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认识横轴、纵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一个小格子表示几人等) 四、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在图上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呢?请认真看教材第114页“统计表”之后的内容。思考:①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②纵轴只给10个格子,格子不够用怎么办?一个格代表几人比较合适?③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④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5分钟后,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 1、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与发现。 学生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对比。 师: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更形象、更清楚一目了然) 五、考一考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完成教材自主练习第1题。 (1)板演。 指一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练习本上。(教师台下巡视有无典型错误)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四上94-95页 教学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描述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补充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组图片(有关于青少年肥胖的)PPT出示。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们都很胖。 他们都是男生…… 师:是的,他们都很肥胖!(PPT同时出示肥胖) 师:你们觉得太胖了好不好,会给你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生:容易累,容易疲劳,跑步慢,容易生病,提前死亡…… 师:是呀,肥胖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我们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2.现场小调查 师: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班决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你们平时都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生:跳绳,跳皮筋,打乒乓,…… 师:你们的课余活动真是多姿多彩! 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4个运动项目(贴在黑板上),我想要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一项,有什么办法? 生:现场问一下,举手表决,投票…… 师:哪一组同学做得好,我就把投票权交给他们。请到时候拿到票的同学慎重考虑该把票贴到哪个位置。(师让学生把票贴在相应的项目上) 师:我发现第()组的同学做的最端正,第二组的同学准备好了吗,请第二组的同学到老师这里领取选票。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师:你现在知道哪一种运动项目最受欢迎了吗? 生集体回答。 师:这些同学这样摆放让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乱。 师:那么我们一起给他摆整齐,好不好。 生:好。 师:这样子是不是更容易让我们看出哪一项目最受欢迎? 师:每一种运动项目各有几人喜欢? 生集体汇报。(师把结果直接填在PPT中)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表,从表中我们能够知道每种运动各有多少人喜欢。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教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重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材第94~95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课件、坐标纸。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例1主题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思考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逐一评价。 生1: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数据的填写。 师: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生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1.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不光可以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晴天的数量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的天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开放性问题。)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生小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派小组代表汇报信息。 (2)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首先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在小组内制作出自己设计的例1主题图的统计图,代表展示以后介绍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重点让学生认识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为学生今后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做准备。教学时让学生知道怎么制作统计图,如何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