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

《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

《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
《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17619358.html,

《诗经》中独特的女性美

作者:李威

来源:《理论观察》2014年第07期

[摘要]阅读《诗经》,可以发现,其中的女性具健硕之美、动态之美、活泼之美、强悍之美。反映出那个时代追求的是,女人从身体到内心全是健康的。而这些,有后世所不具有的。相对于后来的各种社会形态,《诗经》保存着更多的人类本真。重新正视时代,应该努力避免因为现代化建设而流失的人类自我。

[关键词]诗经;女性;独特;审美;儒家

[中图分类号]I2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7 — 0123 — 02

长期处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阴柔、娇弱达到了顶峰,甚至出现了缠足这样的牺牲健康以表现柔弱的残酷现象,古代诗歌更喜欢用弱不禁风、举步轻摇、语发娇嗔歌颂女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妇女变成了男人的附庸品,成为畸形人。而在中国诗歌的先锋《诗经》中,中华妇女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姿。

一、健硕之美

《卫风·硕人》标题“硕人”是高大的人,这高大的人是一名女子,诗也说了这位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是开篇第一句话却是“硕人其颀”,重点是此人身材高大丰满。《诗经》中歌颂女子高大丰满的诗句比比皆是。《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都”,就是高大。《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掬。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极度赞美的是“硕大无朋”。《小雅·车舝》“辰彼硕女,令德来教。”更将高大丰硕与美德并称。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可见,《诗经》时代高大丰硕的健美身材是美,这与后来的小鸟依人的妇女形象截然不同。

《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没有说这位女子如何强壮,却巧妙地从侧面说

她的头发。《说文解字》:“绸,发多也。”以头发写出她的健康。无独有偶,《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说这位美女的头发乌黑而浓密,不必用假发来修饰。而《小雅·都人士》中“彼君子女,卷发如虿。”虿,蝎尾,蝎尾上卷,形似卷发,歌颂美女的卷曲的

头发。给人健康的美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是桃枝屈曲、下垂的样子,说的是,桃花繁盛,压弯了树枝。形象地写出新婚女子体态丰腴的样子。

诗经唯美的古典诗句

诗经唯美的古典诗句 导读: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诗经》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五国风”中有关妇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不仅占有大量的篇幅,而且独具特色。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讴歌和赞美女性忠贞的爱情;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意义

Image of women in the "Book of Songs Abstract Book of Songs "is the first realist poetry collection, which reflects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the middle of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15 MAK poems about women, love and marriage is not only occupy a lot of space, but also unique. Which shape the image of women as well as writing styl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shape of the female image to start to analyze the shape of the female image on the paper to eulogize and praise the devoted love of wome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vailing political, economic, ethical, moral people love life the impact. Keywords:Book of Songs Image of women Significance

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中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文献综述 本论文主要通过《诗经》爱情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里凸显周代礼乐制度下女子的社会地位以及婚姻状况。主要从女性视角、男性视角两个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以男女之间的感情发展的不同状态为主要切入点,描写她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爱情婚姻的理想追求,反映她们丰富多彩、迥异不同的形象。体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总结出几种类型,这些观点中有哪些被后世所接收,举出后世不同时期的作品为例与他们对接,以描绘爱情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与《诗经》比较,体现《诗经》爱情诗中的追求婚姻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世诗歌影响颇大。 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从男女性不同视角出发,以及在男女感情发展的不同模式中,总结出《诗经》中的女性各种形象类型,并结合时代背景叙述她们自身的特点;章惠在她发表的《<诗经>婚恋诗中的女子形象》一文中显现了对《诗经》的精辟小结,她在文中指出按婚恋状况将女性形象分成三个类型:恋爱女性;新婚女性;婚后女性。从诗经中撷取典型诗歌,在各种精彩或悲情的故事中,在各种幸福或悲凉的婚姻生活中,细致的反映了周代人民的爱情婚姻观,塑造了一批丰富多彩的恋爱女主人公形象,在对这些女性形象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周代女性对于爱情热情奔放的追求,对婚姻的忠贞和专一。本文在对《诗经》爱情诗歌的挖掘中,不仅仅单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在分别从对爱情满怀憧憬的恋爱女性,面对婚姻的女性,满心急切盼望的待嫁女,美好甜蜜的新嫁娘,贤良淑德的人妻人媳,婚后哀婉悲戚的弃妇,惶恐幽怨的思妇,以及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性等具体描绘时,同时独具创新的换了一个角度在对男性的侧面描写中,尽可能的深入描绘典型的女性形象,比如男子爱恋相思的女性,以及黯然悲伤追忆的女性。对《邶风?静女》《郑风·褰裳》《郑风?将仲子》《桃夭》《氓》这些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展现出或热情活泼或痴情怯懦或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在人物的具体分析方面,张国际的《<诗经>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郝雪霞的《<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杜娟和宋娟的《<诗经>中女性的爱情悲歌--浅析<诗经>中的弃妇诗》;杨晓丽《<诗经>中“弃妇”形象浅析》;于淑华的《怦然心动—怀春女子的心灵之歌—诗经女性爱情意识的文学阐释之一》等文章为论文对于《诗经》中爱情诗歌的主题把握,尤其是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分析描写女性类型中艺术手法的运用、语言的运用等,在这一研究目的下,论文收集了大量关于《诗经》描写的艺术手法的书籍和文章,章太炎的《诗经二十讲》中论述了《诗经》的“采诗”和“赋‘诗’”,分析了《诗经》的说比兴艺术手法同时分别阐述了《诗经》的艺术表现,在他所述的《诗经恋歌发微中》更有深入描述。朱丽娜的《浅论<诗经>的比兴艺术》;栾春磊的《踏寻诗的足迹,浏览爱的画卷--解读<诗经>中的爱情诗》;张彩云的《<诗经>爱情诗探略》以及百度文库中对于《诗经》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各类手法的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词赋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厚,常运用比、兴等文法,借物以抒情。这些文中基本都列举诗中充满人文感情异彩纷呈的各类意象。再对于具体典型诗歌进行详细分析,“比”、“兴”艺术手法突出描写的爱情具有含蓄性,本文也从《诗经》的语言方面入手,根据典型爱情诗歌的具体描述,体现《诗经》语言的真实平淡,精炼押韵。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从文化角度出发,结合时代观念,尤其周代历史、风俗等方面,对《诗经》中体现出的不同女性类型作研究,总结出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以及女性地位、价值和文化意义。在雒启坤的《<诗经>散论》中作者从《诗经》创作时的西周、春秋社会结构入手,深入探讨“诗”的作者所深之阶层,诗与西周、春秋贵族政治思想及其变

诗经里描写女孩漂亮的句子

诗经里描写女孩漂亮的句子 诗经里描写女孩漂亮的句子〔0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诗经句子释义: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 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0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诗经句子释义: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0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诗经句子释义: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0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句子释义:桃树繁茂,桃花灿烂·〔0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诗经句子释义: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06〕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诗经句子释义: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0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诗经句子释义: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0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诗经句子释义: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09〕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诗经句子释义::我的心不是圆圆的石头,不可任意转动呀我的心不是睡眠的草席,不可任意卷起来〔10〕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经·国风·卫风·氓﹜诗经句子释义::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11〕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诗经·国风·豳风·伐柯﹜诗经句子释义::砍取斧柄怎么做?没有斧头做不好。 妻子怎样娶进门?没有媒人办不到。 砍斧柄啊砍斧柄,有了原则难不倒。 遇见我的心上人,摆上礼器娶来了。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诗经句子释义: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1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木瓜﹜诗经句子释义: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4〕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诗经句子释义: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

《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分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姓名:马伟 学校:周口市川汇区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1541001204170 指导教师:雷强 定稿日期:2016年9月

《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马伟 2016年9月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五国风”中有关妇女爱情与婚姻的诗篇不仅占有大量的篇幅,而且独具特色。其中塑造的妇女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诗经》中塑造的妇女形象入手,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妇女形象进行分析来讴歌和赞美妇女忠贞的爱情;来了解和认识当时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对人们爱情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妇女形象意义 论《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分析 一.诗经当中的爱情诗 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三百零五首中明显的就有七十二首之多”(张西堂《诗经六论》)而《国风》中的十五首诗歌就有四分之一是关于爱情的。正是通过这些爱情诗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古代妇女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等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刻画。有的清新自然,有的柔然绵长,有的激荡肺腑不同的妇女形象在诗歌中呈现出来或大胆无畏,或谨小慎微,或哀怨绵长。他们为情而动为情而生,久积在心头的情思如黄河奔流一发而不可收拾。展现出当时社会妇女对于爱情的观点和看法,折射出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和爱情观。二.诗经当中的妇女形象 (一)婚前妇女形象 1.渴望爱情,主动追求。妇女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与呼唤向我们展示 了那个时代爱情的习俗。如少女大胆追求爱情,渴望与自己意中人结成连娌,非常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在《召南?摽有梅》中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一位少女面对黄熟又日益变得稀少的梅子,敏锐地感到了韶华的流逝,人生短暂,希望有人向自己求爱的强烈心情,于是少女便即情即景地唱了起来:“摽

关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的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17619358.html, 关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的文献综述 作者:嘎松曲珍 来源:《商情》2014年第48期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塑造的人物形象琳琅满目,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刻画着笔最甚。《诗经》中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在系统的梳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诗经》中女性的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诗经》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是个大概有100首,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其中与婚恋、爱情有关的诗里面女性形象是最多的。我们可以说《诗经》是我国最早对女性关注的文学作品。诗经中的既有哀婉悲戚的女性形象、有大胆热情的女性形象、也有彷徨犹豫的女性形象、更有情深似海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的活泼顽皮,有的温柔娴静,有的执着勇敢,有的却痴情懦弱。《诗经》的作者们成功的塑造了丰富、鲜活的众多女性形象。文在系统的梳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诗经》中女性的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女性形象 (1)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整体分析。在《论<诗经>的女性形象》一文中,李娟主要将女性大致分为爱情中的女性、婚姻中的女性两种,然后再将这两种细化研究。在《谈<诗经>中妇女形象的丰富多样性》一文中,周崇启将妇女分为贤妻良母的思妇形象、黑白相糅的弃妇形象、拥有男子一样心胸却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陶琳在《<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一文中认为,《诗经》中女性具备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对婚姻、爱情积极进取,敢爱敢恨的个性人格和鲜明感情;她们身上有深明大义、心灵手巧的道德品格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彭燕在《<诗经>女性研究》中首先将女性分为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女性、宗教祭祀中的女性、婚恋中的女性;然后探讨了女性社会角色及意义。郝雪霞在《<诗经>中女性形象分析》中将女性分为天真烂漫、大胆坦率的少女和矜持深沉、羞怯痴情的恋女等未婚女子;还有怨妇、弃妇、思妇、贤妇、劳妇、淫妇、哲妇等已婚女子。 (2)对《诗经》某一类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其中,集中讨论了婚恋诗及“国风”中的女性形象。关于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郑群在《<诗经>情诗研究中女性形象的异化》一文中指出女性形象的异化体现在:变“恋女”为“淫女”,对女性形象进行封建道学气的诋毁;由“女”到“臣”,对女性形象的随意性比附。石俊霞《谈<诗

诗经优美句子

诗经优美句子 本文是关于诗经优美句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夭《诗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诗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 正月开岁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鸣蜩 六月精阳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获稻 葭月潜龙 腊月嘉年 《诗经》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维以不永伤,维以不永怀。 《诗经》 ——诗经《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诗经《诗经》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诗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诗经》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诗经》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 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诗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诗经》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诗经》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何以忘忧,弹筝酒歌 《诗经》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诗经》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试论《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吕安宁 (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070114095 指导教师:尹雪华副教授) 摘要:《诗经〃国风》里160篇作品中大约有68篇爱情诗,这些爱情诗诗真实的表现了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的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生活态度和感情历程,塑造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她们美丽、热情、坦率、孤苦、决绝。从这些女性形象中,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态度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流露。 关键词:诗经;国风;女性形象;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国风吟唱男女恋情,即一种用地方声调来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1]。因此表现女性生活的诗篇很多。“十五国风”中有大量情诗,着重描写女性情感生活。“一百六十篇中关涉到两性世界的诗作,基本肯定的有六十八篇,所占比例为42.5﹪,数量可谓蔚为大观。[2]”也可以说《国风》是《诗经》中有关女性形象最精彩全面深入的部分。“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3]”。诗歌中记载她们的感受,抒发内心的体验,恋爱与婚姻中的喜怒哀乐。有对爱的憧憬,对爱的执着,对爱的誓言,对爱的决绝。这些都呈现出鲜活的女性形象。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评析。 一、美德美貌美好纯真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离不开一个“美”字。不论是外在美还是内在美,都令人赏心悦目,美好女子的形象跃然于眼前,正是《国风》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女子形象---“窈窕淑女”。“窈窕”即娴静美好的样子,包含有身段苗条之意,而“淑”指善、好。因此“窈窕淑女”是君子心中的好配偶,令其“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写出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与倾心。在《卫风?硕人》中,女子的美丽更是令人惊叹。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Nanning-水水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 (《诗经美学》选高乾源) 一、《关雎》中的动植物: 1.东方大黄莺或鱼鹰 雎鸠(JuJiu):旧说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古今注家多解之为鱼鹰。鱼鹰民间称它为黑老鸨,通体黝黑,俯冲以利抓抓鱼,饱食后成群在船头、礁石上晾翼。求偶时雄鸟抖动两翼,鸣声粗戾。如此丑陋的形态,比兴为温文尔雅的人间求爱,如同把狼比兴为人。为知诗者不取。把鱼鹰和鱼的关系比喻为爱情,如同流行歌唱的老鼠爱大米。胡淼先生多年从事农业科技,求证为东方大苇莺。 诗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乾源1] 关关、关关,这是雄雎鸠向雌雎鸠歌唱,雌雎鸠对鸣。就像英俊的男子在姑娘的窗前歌唱一样。先闻声后见关雎鸟,虚化而入,别有韵味... 雎鸠解为鱼鹰不美且丑,然而雌雄能够终生厮守,概说它是有忠贞信念的生命,心美大于形美;若为黄莺、唱时既铿锵又婉。铿锵是为捍卫领地,婉者又是唱给产卵、育雏的雌鸟听的。婉又铿锵的声调是爱的不息咏唱。我曾有诗一首赞颂昆曲名家李佩红的演唱。亢鸣南雁行,婉爱费精神;含章锁麟囊,独自莫悲伤。歌唱艺术也象法了爱情的精神。 2.荇菜 荇(Xing)菜:在江南水乡常可见到,分布在水沟池塘等浅水处。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植物,茎可供食用。 诗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被清清的河水带动,左右摇摆着。清情的河水就像我那绵长的思绪。左右摇摆的荇菜就像我动摇的心。这位是大胆真情的公子,但是他绝不同现代的花花公子,上去就是一句我爱你。说完了就想着如何折腾上床,这位公子希望用日夜的想念来打动姑娘。此处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空谭,看美之人可见荇菜,但是荇菜实是空物,诗者原意不在此。看美之人可见流水,但是流水亦复未尝有形。大概是以空物托情,滋长出浮动的情思,借用这等空物,情思有所寄托。此便是对空灵的渲染。 一、《鹤鸣》中的动植物: 3.鹤 鹤属迁徙鸟类。除黑颈鹤与赤颈鹤生活在青藏、云贵高原外,其余鹤类均生活在北方,每年十月下旬迁至长江流域一带越冬,第二年四月春回大地再飞回北方。丹顶鹤寿命长达六十至八十年,四岁便进入成年期。每年四月中旬是其求偶繁殖季节。每当黎明或黄昏,年轻的鹤群便曲颈向天引吭高歌,以对歌方式寻找伴侣,一旦求偶成功则终生不变。如有一只不幸夭折,另一只会至死不再择偶,宁可沦为孤鹤。丹顶鹤几乎没有天敌,它目光锐利,行动敏捷,能飞善走,加上强劲有力的双足和尖而长的嘴,连鹰都避它三分(摘自百度百科)。 诗中的鹤也有人把它比喻为隐居高山的高士。鹤在寂静空间中,它的鸣叫可以传播到七、八公里之外。如果这样解,《鹤鸣》就成为一首纯粹的隐逸诗,寓意高人在野,暗示君王应当提拔幽隐。 2.檀 檀: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及香料,又可入药。檀木后来成为中国名贵家具的主材。

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论文题目:浅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学号: 1012514 姓名:顾梦迪 年级: 2010级 专业:艺术设计系 学院:文学院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25日

摘要:《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哀婉悲戚,或大胆热情,或懦弱痴情,各种女性角色被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同时,《诗经》作为反映周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也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女性生活状况和社会历史地位。本文以对《诗经》中不同的典型女性形象分析为切入点,探究《诗经》中女性形象所昭示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社会意义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诗经》305 篇诗歌中,涉及女性的有141篇,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后世诗歌所罕见。《诗经》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绘多是一人一事的片段式,没有外貌的工笔描写,却大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性格轮廓,并且以各自不同的风貌、品质、情操,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存留于历史人物画廊中。 一、恋爱中的大胆、真率形象 “关关雌鸿,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诗经》中不少描写男女之间恋情的诗篇,开篇第一首《周南·关雌》,便是一篇恋爱诗。在《诗经》的那个时代尚有较为宽松的环境,女性的恋爱多是以自由恋爱为主,女子敢于大胆的追求幸福的爱情。那个时代的择偶标准是德貌并重,比如《静女》篇,《蒹葭》篇,都是写的是内外兼具美好的女子。像那些只有美貌却没有德行的女子并不是他们所歌颂的对象。从《诗经》中描写男女间的恋爱生活来看,绝大部分诗篇里是女性处于较主动的位置,她们较之于男性更热烈而大胆。《王风·大车》则表现了女子在面对爱情时的大胆执着:她在始终得不到情人回应的情况下,一心想和情人私奔;她在与情人离别之时,在情人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缺乏勇气的情况下,虽对情人也有埋怨,但从未放弃和情人私奔的打算。 《诗经》中这种处处可见的“大胆率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域文化。《诗经》产生于我国的北方,其地多高原和平原,黄土覆盖,气候恶劣,居住环境并不理想。在黄河流域的这块土地上,人们多是为了生存而与恶劣的环境进行艰苦的斗争,所以往往形成的是激烈的、直接的,甚至是泼辣的民族性格。 二、生活中的勤劳、朴实形象 《诗经》所选择的人物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妇女和贵族妇女,而且这些女性大都是真实的存在。《诗经》中关于女性采集的诗篇很多,如《周南·关雌》“参差蒋菜,左右流之。”“参差蒋菜,左右采之”;《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磋我怀人,置彼周行。”《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即可能是一位纺织者,因此“氓”借“抱布”“贸丝”以“谋我”。《诗经》中的女性多是因为其能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能够生育而被赞美,比如《周南·蟲斯》就是借蟲斯来赞美生育的能力。 任何一种社会形象和社会角色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和具体的社会环境所赋予和规定的,女性作为一群具有特定意义的社会形象,其社会角色当然也是由社会现实和其所生活的具体社会环境所确定和赋予的。但具体到《诗经》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来说,其形象的塑造和社会角色的规定却是由《诗经》作者、编纂者及注释者共同完成的。《诗经》记载的是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商周时期,由于劳动力的不发达,生存环境的艰苦,女子常常要担当起劳动和组织劳动的重任,所以健硕有力的女子,就成为人们心仪的对象。而且为了对抗恶劣的环境,先民的种族繁衍的愿望也是相当的强烈。这种高大健壮的女子符合这种审美,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生殖力的崇拜。 三、逆境中的哀婉悲戚而又坚强的形象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国风中的弃妇诗共有三篇:《卫风·氓》《北风·谷风》《召南·江有汜》。这三首由血写成的诗,字字是泪。它们分别代表决绝醒悟型、谴责控诉型、痴情如故型三类不同的弃妇形象。古代婚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氓》中,氓既无“良媒”,又不是奉父母之命。相恋中的女主人公,又哭又笑,为情所困。登上倒塌的墙,因见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曹永清 工作单位:石河子电大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源于民间生活,是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地再现了周朝的时代风貌。其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爱情诗和婚姻诗是《诗经》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诗经》看到的女性形象是鲜活的、立体的并各具特色的:有或天真烂漫或畏缩痴情或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有或善良软弱或睿智刚强的弃妇形象;有或牵肠挂肚或情重绵长的思妇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中那些以表现女性形象为主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以及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周代社会的社会内涵及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评价标准社会内涵后世 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诗经》由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组成。它们都得名于音乐。《诗经》原本叫《诗》,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诗经》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爱情婚姻诗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生动再现了周代社会男女婚恋生活,这些作品感情诚挚,气氛热烈,文体朴素,思想健

康,与上层社会的荒淫、庸俗、虚伪以至矫揉造作形成鲜明地对比。《诗经》对女性的描写整体用“思无邪”来形容恰到好处,通过描写她们的情感生活,为我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热烈坚韧、淳朴诚厚等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一、《诗经》中的几类女性形象 (一)少女形象 “国风”中有不少恋歌,由于劳动人民的经济地位和劳动生活,决定了这些恋歌健康、乐观的基调。这些爱情诗歌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透视《诗经》中的少女形象,可以发现少女所处的时代正处在我国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社会规范、等级关系、封建礼教正在形成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女授受不亲”、“受制于父母,诸兄和人言”的社会道德规范正在形成。 1、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 《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龄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

? 121 ? 【摘要】如果可以更为深邃的解剖《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现如今的我们究竟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对待。依循着诗歌文本中男权社会秩序统治下的女性以及其自我意识的幻灭,她们的美丽与痛苦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将仍将具有情感穿透力,她们自身所裹挟的那些似乎遥远且飘渺的讯息又将给我们以指引。 【关键词】《诗经?国风》;社会等级;女性意识;身份认同母系氏族社会的瓦解使得男性逐渐成为权威的象征,在此境状下的女性所需探索的是一条可以更为深刻识认自我身份的路途。而失去了以往的至高无上的自由与尊重的她们,所能依仗的只是那些我们现今可睹的诗歌。诗歌以其优美感性的姿态描绘着渲染着当时女性的悲喜与欲求,但它那感性的脆弱的特质注定了它只能是一种虚拟无力的发泄手段而不是实现愿景的有效工具,从来,争取地位身份的最好方式是自身强大。 一、社会等级秩序与女性自我意识 周人起于西方,至武王方灭殷商,在推翻了殷商的政权之后, 在商朝原有秩序之上,周代提出了“德”的观念,更加的看重现实并强调“礼治”。 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描述,按照当时的等级秩序划分,当时享有自由最少的是贵族未婚女子,由于处女的贞操乃是将来作为妻子的必要条件,所以需要被严加监视。而平民女子因为缺乏必要的祖先崇拜与不具备获取充分的“德”,更多的与自然力相联系,因而可以与男人自由交往。当然,这并不是说因此平民女性的自由是绝对的彻底的,相应的是平民女性同样要面对的是家庭制度中必须服从的父亲的权威角色,甚至,从她们出生起习俗对待的差异,就可以看出她们命运的不可逆袭。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① 当女性从小浸淫在这种文化教育氛围之中,自我逐渐被社会规则所泯灭,最后所剩下的只是礼治所塑造的缺乏真实灵魂的躯壳。“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 物。唯有另一个人作为中介,才能使一个人确立为他者。”② 当一种没有自由与尊严的生活以常态化的方式出现,逐渐消磨掉追寻自我斗志的女性,在这样一种似乎充满理性秩序的社会中所能学会的只是适应与习惯。 二、从天真到绝望:女性自我意识的幻灭 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无不生活在相对应的规则与秩序之中, 它使得庞杂的社会过渡到一种看似合理的框架之中。每一个个体牢牢把握自己的身份认同,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都是安排设计过的剧情,当一个人试图打破这种规则的时候,要么进入更深一层的身份迷惘之窘境,要么进入无尽的苦痛渊薮。 虽然我们已经提到过从出生起男性与女性已经被安放在了不同规格的位置之中,但仍然强大的是超乎想象的自然力。它赋予了年轻女性无比清新诱人的天真,也埋下了如饮鸩般的苦痛。《诗经?国风》中所出现的诸多妙曼女性不仅在体态上是那样的牵魂动魄,即使在精神灵魂层面也是让人难以阻挡的。但是随着 年岁的增长,女性在婚后遭遇到种种不幸促使了她对于自身进 一步思索,进而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与无助,自我命运的不公与飘零。 其实,《诗经?国风》的诗句让我们很容易的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关于青春活力与自我意识所迸发出的炫目的精彩。这种张扬的激情的感染力的确很是受用,但是它致命的缺点是不能持久。当我们在潜意识里始终毫无理由的压制着我们的理智,狂热的信仰美好是永恒的,给予她最高的赞美。然而,这一切的泡沫般的幻像的前提都是美好本身的稳固,而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长久的欺骗。当欺骗与自我欺骗达到顶值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出现裂缝,久已被遮掩的矛盾喷涌而出,灼伤的不只只是自己。这时候,痛苦会让女性卑微且冷静地发现原来自己从来只是在别人设定好的运行轨迹上被操纵的工具。 三、等待理解与尊重 婚姻不是噩梦,但是《诗经?国风》让我们触目惊心的看到了年轻女性是如何怀着憧憬进入到这样令人惧怕的泥潭之中。按照乔治?巴塔耶的说法,当一位女性在选择一种合法性的婚姻的时候,也就是在逃避其他的男人,这样她就可以在更为激情与热烈的活动中爱上那个男性。当她这样的激情与热烈遇挫时,当这样的酸辛成为习惯时,最初婚姻所带来的美好记忆似乎变得有些可笑可悲。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在一种畸形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自我的身份认同,周遭的社会境状或多或少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大多数女性身份定位的偏差。她们更多的是克制自己学会最大限度的容忍,适应烦劳的生活以及不忠的丈夫。当她们发现自己无路可退的时候,她们所拥有的恐怕只有悔恨识人不淑的眼泪。可谁又曾想过,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如何才能让她们真正安心。她们在痛苦中度过美丽并黯然消殒,最终难以抗拒地被永恒地活到了诗歌里。 虽然女性通过诗歌诉求命运的企图被搁浅,但《诗经?国风》中所出现的一个个或曼妙、或凄苦、或坚毅的女性形象是我们至今所无法忘怀的。她们如同矗立起的碑塔,承载着个人亦或整个女性群体的支离破碎的渴求,等待着被理解与尊重。 注释 ①程俊英、蒋建元.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1991.541.②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意识 翟 瑶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10046

诗经美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7、她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9、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10、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1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1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4、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1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6、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邶风·柏舟》

2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2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经·邶风·燕燕》 24、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25、絺兮绤兮,凄以成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邶风·绿衣》 26、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诗经·小雅·庭燎》 27、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 28、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29、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诗经·邶风·北风》 30、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墉风·相鼠》 31、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隰桑》 32、她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巧言) 3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34、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摘要:《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尤其是女性形象着墨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从中看一下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渴望爱情,便大胆示爱,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实累累,要娶我的小伙,赶快趁着吉期。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子所剩无几,要娶我的小伙,现在抓紧时机。”这表白简单,直白,毫不做作,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这些女子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与此相似,《郑风·褰裳》中的女子没有少女的矜持和羞涩,而是简单直接地隔河向情人喊出“子惠思我, 褰裳涉漆。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泼辣,豁达,爽直却又不缺心计。明明在河边等得焦躁心急,却不直接催促,而是爽朗快利地激他调侃他,这女子的大胆、泼辣可见一斑。此外还有《郑风·溱洧》中的女子主动去约心上人去洧河共赏美景,大方自然,言谈举止之间丝毫没有扭捏害羞和矫揉造作的痕迹,阳光开朗。 之所以会有思想如此开放的女性出现在《诗经》的篇章中是因为《诗经》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这是一个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民风开放淳朴的时代,尤其在西周王朝渐临崩溃的条件下,那些传统原始的民情风俗开始获得复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当时女性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因此,她们不封闭,不保守,敢于率直地发出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的急切心声。 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 说起天真活泼,就不免让人想起《邶风·静女》中的静女。“静女其姝,涘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美丽贤淑的静女与心上人约好在城隅相会,但活泼调皮的她却故意早到并且藏了起来,让痴情的小伙儿等得焦急万分,“搔首踟蹰”,善良的静女看到此情景终于不忍再藏下去。“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并送他一支彤管,多么天真活泼!你再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摘要:《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尤其是女性形象着墨更多,本文主要分析一下《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从中看一下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妇女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妇女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妇女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妇女形象。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大胆、坦率、泼辣的妇女形象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中的少女渴望爱情,便大胆示爱,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实累累,要娶我的小伙,赶快趁着吉期。梅子纷纷落地,树上果子所剩无几,要娶我的小伙,现在抓紧时机。”这表白简单,直白,毫不做作,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这些女子天真烂漫、大胆淳朴、浪漫不羁、毫无礼教束缚的痕迹。与此相似,《郑风·褰裳》中的女子没有少女的矜持和羞涩,而是简单直接地隔河向情人喊出“子惠思我, 褰裳涉漆。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泼辣,豁达,爽直却又不缺心计。明明在河边等得焦躁心急,却不直接催促,而是爽朗快利地激他调侃他,这女子的大胆、泼辣可见一斑。此外还有《郑风·溱洧》中的女子主动去约心上人去洧河共赏美景,大方自然,言谈举止之间丝毫没有扭捏害羞和矫揉造作的痕迹,阳光开朗。 之所以会有思想如此开放的女性出现在《诗经》的篇章中是因为《诗经》时代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变的时期。这是一个思想相对开放自由,民风开放淳朴的时代,尤其在西周王朝渐临崩溃的条件下,那些传统原始的民情风俗开始获得复苏。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当时女性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因此,她们不封闭,不保守,敢于率直地发出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的急切心声。 天真、活泼、热情的妇女形象 说起天真活泼,就不免让人想起《邶风·静女》中的静女。“静女其姝,涘我于城隅。爱而不现,搔首踟蹰。”美丽贤淑的静女与心上人约好在城隅相会,但活泼调皮的她却故意早到并且藏了起来,让痴情的小伙儿等得焦急万分,“搔首踟蹰”,善良的静女看到此情景终于不忍再藏下去。“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并送他一支彤管,多么天真活泼!你再看, 子仲家的大姑娘, 丢下手中针线活儿, 跟着男友跑到闹市跳舞去了。“不绩其麻, 市也婆要。”又把“握椒”赠给心爱的人。而《溱洧》中的女子则与男子相约一起出游,并赠之以芍药。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