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州历史文化古迹一览

邓州历史文化古迹一览

因若隐若现的图片,勾起了我对邓州历史文化古迹的再认识,希望能通过个人努力归纳为一个简明的一览表,一则方便好古者探幽,二则算是补充网上资料的不足。十数年来收集有十余本各类资料、史集汇编以及诗歌、小说等文本,但仍感无米之困,暂就所知道的简单一列吧,可能存在偏颇错误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一)历史遗迹

1.八里岗遗址

位于城郊乡白庄村八里岗组,湍河南岸,目前探明遗址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属于新石器时代至铜石并用时代以及,约为仰韶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期间,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太子岗遗迹
位于市区东北25公里穰东镇东南500米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至龙山文化期间遗址,因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皇帝陈后主(就是写辞赋出名那个)而得名,遗址在岗上,高出地面1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

3.吾离冢

位于市区东南八里王煤气站附近,为邓侯吾离的墓,距今2600多年,号称“邓州第一冢”,也是全球邓姓公认的始祖。

4.魏冉冢
位于大东门外,有名“穰侯冢”。该墓呈丘状,高约5米,周长42米,此墓是否为战国时期秦丞相魏冉之墓,存疑。

5.房山秦汉墓群
位于市区东南11公里处,腰店乡房山村北侧,墓群共有战国到汉代墓葬200余座。

6.石华表
位于老一小校内,立于泮池桥头,属于西汉早期,故此又称“汉华表”,碑文可见。门口的金元碑暂无资料。

7.六门堤遗址
位于铁西岔股路以西韩凹村北,应该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我外婆家是韩凹的,我小时经常去韩凹玩,后来大兴抽沙时,河堤被破坏的不像样子了。

8.涅阳城遗址
位于穰东镇西北1500米处的张砦村,遗址已经难以辨认,出土有大量的汉代文物。

9.冠军城遗址
位于张村镇冠军村附近,面积20万平方米,属于汉代遗址,就是汉武帝封霍去病冠军侯的封邑,出土的石华表现在放在老一小。

10.霍去病墓
位于张村镇冠军村以西的中学操场上,属于霍去病的衣冠冢,由于墓比较大,后来人们不停来拉土建房,目前,墓已不可辨认。

11.长冢店汉画像石墓
位于文渠长冢店村以北,73年5月发掘的,属于东汉中期的石墓,墓室内雕刻的画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2.岑彭墓
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处的安众村以北,属于汉光武帝时期,被封为征南将军,后被刺杀。

13.杜茂墓
位于文渠孔楼村小龙庙东南100米处,也是汉光武帝时期的大将,主要是抗击匈奴有功,被封为广武侯。
14.贾复墓
位于市区西北张村镇路庄村下洼西南,东汉刘秀时期的破虏将军,封胶东侯,墓已不存,被群众拉土给平了,曾在此墓发现

砖券门,但没有发掘,马上封存了。

15.南北朝时期彩色画像砖墓
位于张村镇许庄村西南,于1957年兴修水利工程时被发现,1958年发掘,墓室构造复杂,富丽堂皇,尤其是券门的壁画飞天图,在文化节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关注。后来出了一本2块钱的书叫《邓县彩色画像砖墓》,现在有些专业网站上还有卖的。
15.花洲书院

位于城区东南,这个都太熟了,知名度也非常高,不再复述。



16.宋代小长城遗址

位于杏山山区,是南宋时期的战防设施,宋将孟珙屯兵于此,抗击金国。在杀了岳飞,宋金议和时候,以邓州南、西各四十里为界,作为宋金边界。



17.贾黯墓

位于张村镇冠军村西北侧,庆历六年时高中进士及第第一名,和老范是同时代人,两人应该喝过,老范还送他两个字“不欺”。



18.东顶祖师殿

位于沟林镇贺营村,始建于宋代,明之后毁于战乱,1994年重修。



19.大金邓州创建宣圣庙碑

位于城区老一小门口,碑文大部分可辨,原为邓州宣圣庙内存放,该庙位于百花洲附近,后战乱被毁。



20.大元重修宣圣庙碑

位于老一小大门,碑文大部分可辨。


2010-4-15 22:58 回复

寒夜客来
166位粉丝
28楼

21.文庙石牌坊
位于城区老一小,牌坊是在1988年5月发现的,创建于1582年。

22.铁铉墓
位于龙堰乡阎营村,铁铉是明初时期的兵部尚书,死于朱棣争位,他倾向于朱允炆一方,被朱棣杀害于南京,邓州的铁铉墓是其衣冠冢。

23.邓州砖城墙
解放后被毁,至今踪迹全无。

24.邓州土城墙
1499年由知州吴大有组织修筑,民间传说为张果老修筑,解放后因为群众大量取土,尤其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土城墙遭到了严重破坏。

25.清真西寺
位于小西关,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伊斯兰教的礼拜场所。保存基本完好。

26.清真南寺
位于三贤路,大约始建于明朝。

27.白塔
位于夏集乡白塔王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圆形五级密檐式砖结构,高10米,外壁粉刷为白色,故称白塔。为纪念王姓自山西洪桐县迁来而建。


2010-4-15 23:13 回复

寒夜客来
166位粉丝
29楼

21.文庙石牌坊
位于城区老一小,牌坊是在1988年5月发现的,创建于1582年。

22.铁铉墓
位于龙堰乡阎营村,铁铉是明初时期的兵部尚书,死于朱棣争位,他倾向于朱允炆一方,被朱棣杀害于南京,邓州的铁铉墓是其衣冠冢。

23.邓州砖城墙
解放后被毁,至今踪迹全无。

24.邓州土城墙
1499年由知州吴大有组织修筑,民间传说为张果老修筑,解放后因为群众大量取土,尤其是近二十年的发展,土城墙遭到了严重破坏。

25.清真西寺


位于小西关,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伊·斯#兰@教的礼拜场所。保存基本完好。

26.清真南寺
位于三贤路,大约始建于明朝。

27.白塔
位于夏集乡白塔王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圆形五级密檐式砖结构,高10米,外壁粉刷为白色,故称白塔。为纪念王姓自山西洪桐县迁来而建。


28.望乡台
位于原来的市委招待所院内,建于明代,长16米,高5.1米,原来上面有三间房,后被拆除。该台寓意为人死之后登台望别故乡,然后再赴四川丰都。
29.李升墓
位于市区西南部,李贤之父,也就是李阁老他爸,死于1466年,墓地按照明制一品规格,封土已不存。

30.李贤墓
位于市区西南,也就是俗称的“阁老坟”,明成化天顺年间内阁首辅李贤之墓。

31.张巡故里碑
位于市区东北部前李湾村北侧,是明万历年间知州赵沛为纪念唐代邓国公张巡所修建。

32.大丁祠堂
位于市区河北裴营乡带大丁营村,明嘉靖年间始建,后经四次扩建,为丁氏家族祭祀其祖先的场所,现仅存拜亭一座,房屋三间。
33. 汲滩陕山会馆
位于汲滩镇中学校园内,建于清代。由于汲滩以前是邓州的水路中心,有“小汉口”的称号,货物集散之地,陕西和山西的商贾看中此地,合资建馆,方便商会协调。

34.彭而述墓群
位于彭桥镇彭桥街,是清代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的家族墓地,现存石碑十通,墓志两方等。

35.进士陵园
位于桑庄乡尹集村,属清代所建,由于当地高氏家族出了五代进士,一代举人,其后裔建陵园以示纪念。
东大寺,在团结路与文化路口向东,约180米路北,解放后是铁工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叫机械厂,七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叫车桥厂直至车桥厂倒闭,建筑毁坏大概很早,五十年代就是大厂房,里边是大冲床、铣床,就没见到什么古建筑。天后宫又叫天妃宫,一九五一年到五二年还有大殿、二殿倒和倒颓的东西廊坊(廊坊面南、有许多破神像)大殿很高大,内有多个直径约60厘米的大柱子建成的屋架,当时是二小的教室,二殿在南边也面南相对较小,有很高的(约有近两米高)台阶,是当时的校务处,东西山墙内侧墙上各有一个满墙大字,好像是繁体“ 绩、 康”。五十年代校长叫任职,后来校长叫范始终,进入六十年代就不知道了。古迹的损毁是个渐进过程,那时都是县政府、教育局的决策以及运动形势所决定的吧!总之,很可惜!!
火星神君庙,俗称火星庙,三小院子就是。1960年前后还有一个大殿,那时叫城关镇青年中学,原建年代和其它信息未知,后三小扩建拆除。庵堂在南阁向东到江李巷口再向东10多米路北边面南,好像

只见两间房子,其它信息不知。东阁、西阁、南阁原来到有阁楼。上边供奉有神像,五十年代拆除。位置以大十字口放射向东到文化路西老街头、向西到三贤路东老街头、向南到?(不知道什么路)老街头。原来的大十字非常高,传说民国18年发大水,塔漫二层挂苲草,十字街水漫脚脖,六七十年代修路才挖下去的。大十字口东北角当时有个小三层楼,门前是四眼井,传说与七里河(湍河)相同,冬暖夏凉 水质极好,井口是青石板捧起东西南北四个直径约60厘米左右的圆孔,圆孔边上有汲水绳磨的有三四厘米深的痕迹,据说这个井的水供给半个邓县城的人吃水,至今还让人怀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