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举例1:

题目: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就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从历史逻辑上看,其实我国古代更早就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孔子的乐学说就涉及了人的兴趣与情感。到了现代,非智力因素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深入广泛研究了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

数学的个性品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目前对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成分已经达到了共识。从广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从狭义上来讲,则主要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自信心和学习方法等。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故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2、探讨了学习动机的意义、作用及如何激发和培养

动机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它对数学学习有如下的功能:第一是激活启发功能;第二是指向和选择功能;第三是维持增加或弱化学习的反馈强化功能。许多学生也提出了激发培养动机的方法:提高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反馈等等。

西方心理学家有关动机对学业影响的研究经历了由情绪反应型到动机向价值取向型动机的转变。5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注意动机的认知成分。90年代以来,动机的实证研究逐步加深。在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习得无力感方面,在成就需要、失败焦虑、控制和归因倾向的个体差异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而且越来越重视动机与环境间的关系。

3、广泛研究了数学学习兴趣

许多学者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范先友在《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一文中认为美育因素在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要。数学的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与成绩的关联

西方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情感与学生的成绩关系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主要是学生的学科态度、对学校的态度以及自我概念等。研究表明学科情感体验与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在学校的情感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中Husen等人也得出两者相关显著。Brookover著名的自我概念测验表明学生的自我概念与成绩有显著相关。微观方面主要是学习任务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8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学业态度上的研究加深。而进入90年代则更为关注影响学业成就的自我体验方面。

在国内研究者中范先友研究了数学学习情感的体验形式和分类,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指出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形式可以用情调、情绪、情感、心境和激情等几个层次来区分。章志光在《心理学》一文中也提出了在数学学习中既要进行认知教育也要进行情感教育,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意志是人未达到一定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积极的意志能促进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意志会阻碍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研究成果

李明振作了数学学习动机、归因、自信心、意志品质与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的关系研究,深入中学进行现场考察,与师生座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数学学习的过程特点编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动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这五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

伍春兰在对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一次调查中,通过对154名数学教师的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影响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并为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王翔和王全来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56名同学和天津市育红中学46名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方面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引起学习方法变化的因素,提出不同学段学习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

另外,国外的许多心理学家也已经对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一些心理测量学家围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展开研究;而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则研究了动机、情感等因素对学业的影响。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动力作用,是对智力因素的引导、定向、维护和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人们通常比较注重智力因素的影响却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更为重要。因此,研究非智力因素的目的就是要端正它在教学中的地位,并把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明确正确培养和开发非智力因素对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优美和谐的人格。

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

不难发现,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已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近些年来也有涌现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很多的研究都是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之上,缺少实证研究。很多文章也是局限在概念、培养上,这样就不可能充分揭示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因此今后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实验之上,通过大量的实验、问卷调查、观察、谈话等方式进一步揭示非智力因素的内在。

2、研究的内容过于传统。其实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范围是很广的。其实也可以试着从问题解决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过程的作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不要局限在表面。

3、过多得局限在自身的研究领域,忽略了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这样就显得特别单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非智力因素对于完善数学的认知结果有能动作用。因此可以对元认知中的自我监控,知识的迁移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及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

4、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学生得整体来进行的,没有做到具体、细致、个性化的研究。例如,我们可以更多得关注男女生之间或是不同年级不同学校学生间的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本研究是在明确了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比较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和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在不同年级、性别间的差异,并提出相应得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明振,数学学习动机、归因、自信心、意志品质与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行为的关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2):第6卷

[2]邢占军,黄立清.国外有关非智力因素的实证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3):

37

[3]张嘉玮.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3

[4]谭顶良.学习风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8

[5]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153

[6]Robert E.Slavin,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329-353

[7]刘春玲.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04,(2):3

[8]罗玉莲.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综述及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院报,2003,22(2):84

[9]范先友.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J].黄冈师范学报,1997,17(1):5

[10]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290-299

[11]王翔,王全来.关于数学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9,(2):64

文献综述举例2:

题目:杭州市小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成果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Robert E.Slavin《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宰教学的格局;有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出问题表现为学生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敢于向常规和权威挑战的精神,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显然,问题提出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参与教学形式中认知层次较高的一种思维活动。

没有人怀疑提问在教学中的价值,而课堂中的提问似乎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变得只需回答而无须提问的必要。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实施创新教学的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出发,急切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拥有质疑的精神与勇气。

马云鹏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指出:问题是科学的起点,要学会观察和思考,养成不断提出问题的习惯。如果能够做到坚持不懈地提出问题,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这里,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毫无拘束地提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老师所没有想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问题往往是基于人类思维的灵感而产生的,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不要停留在一个事物的角度上提问,尽可能从各个方面提问,这样的做法便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积极的发散,学生在思考时就容易产生灵感了。

问题首先应该作为创新教学的开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播现代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应是贯穿创新教

学过程的主线。创新教学自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应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开,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育的最终结果也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应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不仅能够使教育活动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把学生引上创新的道路,成为创造者。

让学生会问,教师可以以问引问,更需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范例。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时喜欢模仿教师的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倾向于问能增强高水平思考能力的问题,学生同样能以教师为榜样让学生会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教师不是给学生灌输既定的知识和答案,而是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代表人物夏尔认为学习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尤其强调儿童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一切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感受、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对学习者来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指导的有力条件,但又不能以此为唯一的依靠。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的自己的实际,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有结构性的知识,还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而后者往往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此,教学要注意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与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教师与学生,学生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与质疑。

发现学习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历来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在发现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与原理来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实验,以便发现一些规律。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在他的著作《教学过程》里是这样论述的:“我们讲授某门课程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理解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发现学习可用于许多科目,比如有些科学博物馆里有大小和质量各异的圆柱体,其中有些是空心的,有些是实心的。鼓励学生去测量圆柱体斜坡上滚下来的速度。通过认真的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决定圆柱体速度快慢的基本规律。计算机模拟也能够给学生创设一种环境,使他们能够发现科学原理。还有其他一些校外的充实性教学方案以及创新的科学教学方案等都是基于发现学习这一原理而设计的。

发现学习有多种益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努力坚持探索,直至发现答案。学生还能够掌握独立地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因为他们必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

发展趋势

古康生在《培养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中强调: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以及坚持以人为本教学观的不断成熟,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必将会得到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突现,坚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会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将不在主宰着整个课堂,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宽松和民主。这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教师也将留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将会得到扭转,学生的学习不在是接受与掌握,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在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学习,使学生自己声称问题,提出问题,有质疑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存在的问题

陆少明教授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调查报告》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主宰着课堂,很少有学生发问的时间,很少有源于学生问题的对话。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怕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或者怕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有损自己的形象。于是教师不激励学生提问,甚至压制学生提问,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主体精神的弱化和问题意识的淡薄。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往往定位于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因此,很多学者提出课堂提问的主体应由教师向学生转换,这意味着问题主要由学生发现并提出,教师只对学生分析、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引导和帮助,从而给学生留有充分独立思考的余地和亲身实践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效保证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王本陆在《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的几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关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试探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它以学生的自主、能动和创造为基本特点,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强调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动态性,它的根本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或者教师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略)

文献综述举例3:

题目:论小学高段数学建模——数学建模与小学生意识和能力文献综述

数学建模出现于198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模型比赛,中国大中学数学活动中数学建模也已开展,而相对忽视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与研究。过去训练纯分类的思维技巧,与追求表面化的教学给学生不仅造成负担也体验不到数学的趣味。社会的创新、开放性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对教学开放、实践性要求也在提高,而数学建模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活动,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发,帮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重拾创造的天赋,

从中发现数学的趣味。小学生正处抽象思维逐渐提高阶段,从生活和有限的教材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能更好地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 小学高段

皮亚杰认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原因在于认知结构的质的不同,相互区别的认知结构是按照不同水平的逻辑组织起来并发挥作用的,因此逻辑才是区分认知发展水平的正直的决定因素。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特征的阶段,并用性质不同的逻辑语言加以描述(如表1) o

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前逻辑阶段与逻辑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利于其运用数学的意识,与全面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数学建模的内涵及意义

数学建模就是将某一钡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经过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数学模型,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若通过就投入使用,否则将返回去,重新对问题的假设进行改造,数学建模就是这样的一个多次循环的过程。

之所以要强化数学建模在于:

1. 小学高段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承上启下的阶段,应着眼于未来,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根据数学建模的特点,不难看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开展建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经过几年的数学教育,他们懂得了不少数学知识,但是接触到实际常常表现出束手无策。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数学建模的过程,正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也是为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全面认识数学及其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能力:数学建模教学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1)翻译能力。能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并能把数学问题的解用一般人所能理解的非数学语言表达出来:(2)应用数学的能力。表现在能用数学工具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处理;(3)交流合作能力。数学建模中常常是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互相交流、集思广益,这种互相合作的精神是社会生活中极为需要的;(4)创造能力。数学建模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模式或通式,建模的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建模的结论一般说来只有参考模型,没有标准答案。

相应的评判法则也只有建模过程和结论的合理性。因此,数学建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认真探索的实践过程,提供一个发挥聪明才智、创新能力的条件和氛围。通过建模,学生要从貌似不同的问题中窥探出本质特性,这样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3. 发扬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可极大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法。它一改过去满堂灌模式为讨论班方式,教师扮演的是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由于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报告、答辩或争辩,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于建构。所以数学建模教学,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意识和能力:

意识(Consciousness):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意识的科学定义:意识是世界的内在规定、一般规律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力(Capacity):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是人依靠自我的智力和知识、技能等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心身能量。

在任何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部分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我们把数学建模分成具有创造性和经验主义的模型构建、模型分析和模型研究,而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建模活动中个人或群体的主观现象与心理特征,经过一定的训练而获得的意识与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与个人、群体的兴趣。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能够接受包括建立模型、研究模型和模型分析等课程的数学建模教学都是有相当益处的。

三. 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之前的调查研究发现:数学建模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受重视的程度还较为薄弱,即小学高段进行数学建模的准备还不够,学生的兴趣度较低;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时,利用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较为薄弱;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亦为读题,与提取文字信息与数字信息,即在成人数学建模中对翻译建模题的能力,求解的能力都具备一定基础;在数学建模能力中的转化的能力上,不论是基础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比较,还是教学实际与生活实际的分析,都体现出差异,表现出不足等。

四. 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一)提高兴趣,发挥主动性和合作性

(二)加强数学建模的意识,开展小学生数学建模

(三)将数学建模寓于数学教材中

(四)学科知识综合化,加强知识的渗透参考文献(略)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文献综述的写作建议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关的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实例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撰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 1概述 1.1概念的解释 1.1.1饭店营销理论 饭店营销指饭店的经营活动,即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识别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饭店能最好地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的一种经营活动。 1.1.2微信与5R营销理论 20世纪末,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他指出:对于营销部门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更多的去理解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营销部门必须从原有的4P理论转移到5R理论。那么放眼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微信大热的前景之下,微信作为营销利器、最天然的CRM管理器,自然也可以适用于5R理论,即第一个R是Relevance(关联),指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企业能生产或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个R是Receptivity(感受),指客户什么时候想买或什么时候从生产厂商那里认知产品;第三个R是Responsive(反应),指当客户产生需求时,企业如何去应对需求;第四个R是Recognition(回报),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美誉度;第五个R是Relationship(关系),指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长期互相促进的所有的活动。 1.2研究问题的焦点 崔俊涛和栾坤在《饭店网络营销初探》一文中阐述了饭店网络营销所具备的优势、影响饭店网络营销的因素以及如何发展饭店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改进为小群体甚至是个体营销。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江浩从饭店预订业务角度也强调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王国秀认为互联网是现代酒店营销的理想工具。酒店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个体进行双向沟通,充分体现现代酒店的个性化需求的定制营销和“一对一”营销,使顾客获得最佳满意度。 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焦点就是基于微信营销渠道的基础上,设计酒店的营销推广方案,从硬件、软件以及顾客感受的三方面,将单一化的扁平的微信广告式的推销,变成一种全方位的酒店顾客关怀式的生活工作服务平台,将酒店的产品、文化、知识、关怀等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每一个微信终端的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的生活中。 2正文 2.1饭店营销理论与观点的归纳 1、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美国营销专家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提出“4P”策略组合:企业的营销就是以适当的产品(product)、适当的价格(price)、适当的渠道(place)、适当的促销(promotion)将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的市场的行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变化,1986年科特勒增加了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提出了6P理论,之后他又在我国的演讲中提出了10P理论,增加了探查(probing)、分割(par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和定位(positioning) 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4C理论,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明确提出企业应多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多研究顾客愿意为其付出代价,多研究如何让顾客购买更便利,多研究如何与消费者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沟通。 3、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案例综述论文范文

案例综述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我国语文教学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本文将用分析法,从课堂的导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达成和对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 对郑桂华老师《陋室铭》课例进行研讨,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郑桂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和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分析法:郑桂华;语文教学;教学案例;分析 郑桂华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的博士,本人有幸现场聆听到郑老师执 教的《陋室铭》,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给了我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感触之余, 写了下面这篇小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讨论:关于本节课的导入;关于课堂教 学过程;关于教学内容的达成;关于对教学的思考。我坚信,研习郑老师这节课,将改变我 们上课的方式,理解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实惠。 一、关于本节课的导入 王荣生教授曾这样评价郑桂华老师:郑桂华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课堂的美好。①我深有同感,郑老师在唠家常的同时是在“收买人心”,拉近与 学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先来欣赏一下她独特的导入:课间,教师走进教室,还未上课,学生三三两两的在交谈 师:问坐在前排的同学你们班有多少同学呀? 生:62.师:你们班的语文科代表是谁呀? 生:科代表举手示意老师,是我。 师:你叫什么名字呀? 此时教室已经安静下来,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生:我叫李月菡。 师:好名字。可是你知道父母为什么要给你取这个名字呢? 生:不知道。 师:我猜想啊。“李”是你家的姓,“月”是月亮,“菡”就是菡萏,也就是荷花的 意思,你父母取名是寓意你像月亮一样洁白,像荷花一样美丽。老师说得不错吧。 生:好像有这么一层含义。那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呢?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文献综述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献综述的好坏对毕业论文能否顺利开题起着关键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质量。文献综述也是我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本文是我根据自己掌握的部分资料整理出的一篇材料,供各位指导教师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指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的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所谓“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该能够以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毕业生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创作中一次重要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毕业生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以下意义: 1.了解前人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而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熟悉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可以避免重复研究的无效劳动,可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 2.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3.提高毕业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其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流派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流派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流派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局限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文献综述的写作应体现文献综述“综合性”、“描述性”和“评价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做到尽可能把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齐全,尽可能对各类观点作出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尽可能在客观描述各派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评述,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阐述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四、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查阅技巧 初学者查找文献时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对于大四的本科生来说,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著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杜邦分析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经理创造的一种利用各个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比率分析的综合模型,来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方法。它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往下逐层分解,层层深入,构建起来的一个财务指标分析系统,能清楚、直观的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当指标发生与预期设定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查明原因并且加以修正,能够解释指标变动原因金额变动趋势以及采取措施指明方向,能够方便管理者更好、更科学的管理,能够使债权人和投资者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杜邦分析法作为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随着经营的多元化,企业的动态发展,本身也是有缺陷的,例如缺乏考虑现金流量这个动态因素。但由于杜邦分析法能够较好的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指明方向,因而得到普遍的认可,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国外研究状况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就出现了财务分析。当时,财务分析的重点仅是围绕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增加投资、查明企业借贷情况等等,并未提出具体的概念。直到1900年,报表分析这一概念在托马斯·乌都洛发表《铁道财务诸表分析》中被正式提出。随后,人们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渐渐发觉单项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开始向综合财务分析体系靠近。 1919年,美国杜邦公司创立并最先使用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从股东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出发,以资产报酬率为龙头,将一个个综合的指标层层分解为简单的指标,最终分解为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单个项目,在分解过程中可以清楚的反映企业在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各方面财务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其他财务分析方法一样,关键不在于指标的计算,而在于对指标的理解和运用,其作用是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为采取措施指明方向。 随后又出现了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系统(Financial Distress Forecasting Analysis System)。虽然,该系统主要是用于预测企业是否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但其实质也是一种综合财务分析。目前,国际上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中在运用单变量预警模型或多变量预警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1966年提出的多变量组合模型。 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在20世纪得到了重大发展,其中,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的优点在于不仅给出了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而且揭示出各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便于经营控制。尽管它在实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理

连接松动的诊断案例分析综述要点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结课读书报告 连接松动的诊断案例分析综述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11级测控一班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连接松动的诊断案例分析综述 摘要:在机械设备中,机械松动是常见且易发生的故障类型。从测点振动的方向 性、相位差以及结构刚度的非线性等方面,讨论了机械松动故障的时、频域振动特征及诊断,并以机械松动故障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机械松动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故障诊断 Loose conn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ase analysis were reviewed Abstract:Mechanical looseness is one of common faults in mechanical equipments.In terms of vibration directivity、phase difference and structural stiffness nonlinearity,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vibration diagnosis on this kind of fault are discussed.Some cases are presented for explanation. Keywords:mechanical looseness;frequency-domain analysis;time- domain analysis; fault diagnosis; 前言 机械松动是常见且易发生的故障类型,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指设备结构框架或底座松动, 它带来的后果是引起整个机器松动、振动加剧;另一种情况是零件之间正常的配合关系被破坏,造成配合间隙超差而引起的松动,比如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转轴或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的配合,因丧失了配合精度而造成松动。机械松动不仅是设备振动的原因, 而且还加剧振动状态。即使只存在小量的不对中或不平衡, 由于机械松动的存在可能使设备振动比只存在不对中或不平衡时更大。以下讨论机械松动故障的振动特征及诊断, 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连接松动故障的机理:振幅由激振力和机械阻抗共同决定的,松动使连接刚度下降,这是松动振动异常的基本原因。支承系统松动引起异常振动的机理可从两个因素加以说明: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格式

【综述写作要求】 一、文献综述概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

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综述 宝洁公司创始于1837年,是向杂货零售商和批发商供货的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并且在品牌消费品制造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的策略设计方面是一个领先者。在1993年,宝洁公司的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各占一半。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了许多种类的产品,公司组织成了5大产品部: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纸类、肥皂、特殊产品(如化学品)。 宝洁公司的大多数产品类别的竞争比较及集中,在每一个产品类别中,2个或3个品牌产品生产商控制了总品牌产品销后额度额的50%以上的份额。宝洁公司的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在产品销售数量发面最重要的几个渠道是杂货零售商、批发商、超级市场、和俱乐部商店。尽管公司于零售商和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的和谐,但是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满足渠道的需要。保洁工产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终消费者的拉动通过渠道的,而不是通过贸易推动的。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为公司在与零售商和批发商交易过程中提供了优势。 在15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宝洁公司已经在积极和成功地进行高质量消费品的“世界级”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建立了声誉。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中,宝洁公司强调给消费者提供能带来良好的价值的出色的品牌产品。并且将公司定位于: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公司的未来。

20世界70年代,产品促销显着发展。伴随大量的促销活动,使提前购买成为行业的惯例,而且导致了制造商很难准确的预测需求的变化。各个环节的库存不断扩大来满足消费者的提前购买需求。它不仅提高了库存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导致了品牌价值和供应链渠道的无效率。 90年代的渠道转变的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有力的关系,用合作来替代谈判,从而有效率地、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将消费者的忠诚于改进的渠道效率和关系相结合,宝洁公司认为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增长,而渠道和消费者的服务成本将会下降,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受益。 二问题分析 (1)分销渠道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宝洁对渠道进行了改革。它希望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互利的关系,用合作来代替谈判。它的目的是提高渠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它有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集中于通过连续补充计划(CRP)来提高供应物流和降低渠道库存。第二个项目是通过订货和开票系统的修改来改善对渠道客户的总订货周期和服务质量。 CRP的实施对各个零售商来说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断扩大的顾客需求和有限的仓库容量的矛盾,使零售商不得不通过零担运输的方式来满足需求。零担运输无疑增加了零售商的物流成本,这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而价格对零售商来说是争取顾客的有利武器。宝洁的这种做法解决了零售商的后顾之忧,使零售商只需要关心他的前台运作了。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由于

文献综述写作要点

文献综述写作要点 文献综述写作结构和句型 一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大约8-15页;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二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顺序分析常用句型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 oninProgress b)in 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略 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 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 ? ?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主题句陈述理论1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研究支持2 略 主题句研究支持1研究支持2 研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从“处于危险”模式向“处于希望”模式转变: 第40页对适应力这一构念以及它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的考察 S.L.考保(Sandra Kappa) 未发表硕士论文(2002),俄勒冈大学(俄勒冈,尤金) ◆研究者的说明 桑德拉?考保(Sandra Kappa) 我写作这个有关适应力的文献综述是为了完成俄勒冈大学硕士学位及初级 管理者证书所规定的最后研究课题。我在2001年9月11日的悲剧发生前两个月 开始进行文献查阅,大约一年后结束查阅工作。面对美国国内日益增长的不安全 感和我们集体生活方式中的深刻变革,我观察到的适应力使这个时间背景显示了 对我所研究项目的意义。 在对我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集思广益之后,我初次拜见了我的课题指导老师 乔?高尔(J o y G a l l)。乔很快确定了我最关注的领域“处于危险的学生”。她与我 同样注意到人们越来越强调早期干预,把它当成改变一个“处于危险”的学生的 生活方向的唯一可行的途径。这促使我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审视“处于危险”的 学生,以帮助我从文献查阅中得出能够适应于任何年龄段学生的更普遍的结论。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学校管理者,我明白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我 想通过帮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保证学校持续改善和改革,来促进学生的成长(Henderson & Milstein,2003)。我觉得深入了解如何帮助“处于危险”的学生 会为我提供一条途径,去协助教师应对教育工作中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当我 埋头文献中时,我渐渐意识到,我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能帮助学生形成 适应力的环境,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还能够帮助教师形成适应力。 我想从文献中寻求答案的最初的问题来自于我童年时期那些关于虐待、贫 穷和忽视的经历。尽管在孩童时我需要面对困苦和不幸,但作为一个孩子,我在 学校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拥有了丰富而幸福的个人生活。遗憾的是,我的在同 样的困苦中长大的弟弟没有在挫折后恢复信心。我记得有文献用“不会受到伤害 的”(invulnerable)这个词来描写那些尽管身处逆境但依然生机勃勃的孩子。有 没有这样的孩子?我是不是其中之一?我的适应力是不是可以用某种其他的方 式来解释?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文献综述撰写的原则和方法 来源:中国外语作者:张庆宗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的好坏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关,同样,也与研究者对文献综述作用和功能的认识紧密相关。本文拟就文献综述的作用、种类、写作原则和方法作一简单的探讨。 1文献综述的作用和目的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表明作者熟知某一知识领域,由此而建立起当前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通过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熟知某一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从而促使读者有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 文献综述展示了前期相关研究与当前研究之间的关系。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通常会为读者勾勒出某一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将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展现在读者面前,将当前研究置于一个相关的大的研究背景之中。文献综述是对某 一研究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一篇好的文献综述要有机地整合相关领域的不同的研究成果,通常会评价研究结果,指出这些研究结果的异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哪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等等。文献综述在分析、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撰写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向其他研究者学习从而激发新的思想和研究灵感。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很好地总结和整合了他人的研究成果,读者会从中受益,

文献综述的写作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的写作及注意事项(供毕业设计参考) 1. 基本概念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它往往针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论述、判断和研究设想,并提供代表性参考文献。这里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铁电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zhengfu发展复合材料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而“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另外,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流水账。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或不完善?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 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分析”、“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某一方面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整理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的特点是“综”与“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2. 文献检索撰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对于毕业设计课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