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综合提高试题教学文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综合提高试题教学文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综合提高试题教学文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综合提高试题教学文稿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提高

一、教学内容: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提高

1. 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推理和计算.

2. 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 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4. 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并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特征.

5. 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6. 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并会用它们进行直线平行的推理.

二、知识要点: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1 )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 )对顶角:

①定义: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②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3. 主要的结论

(1)垂线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2)

4. 几个概念

(1 )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5. 几个基本图形

(1 )相交线型.①一般型(如图①):②特殊型(垂直,如图②).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两个:一方面要掌握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一些基本事实,另一方面学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 难点是是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特征、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等进行推理和计算.

四、考点分析:

考查(1 )对顶角的性质;(2)平行线的识别方法;(3)平行线的特征,其中依据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解决一类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问题是历届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单纯考查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并不难,属于中低档题,将平行线的特征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考查的题目难度较大,属高档题.

【典型例题】

例 1.如图所示,已知FC// AB // DE , Za:Z D :Z B = 2 : 3 : 4,求/a、/ D、/ B 的度数.

C

D E

分析:由条件/a:/ D :/ B= 2 : 3 : 4 ?可以分别设出/a、/ D、/ B ,再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解:设/a= 2x,/ D = 3x,/ B= 4x.

?/ FC// AB // DE,

??? / 2+/ B= 180°,/ 1 + / D = 180 ° ,

??? / 2= 180° - 4x,/ 1= 180°—3x,

又I / 1+/a+/ 2= 180°,

???180°—3x+ 2x+ 180 ° —4x= 180°,

? 5x= 180° , x= 36°,

.?./a= 2x= 72°,/ D = 3x= 108°,/ B = 4x= 144° .

评析:解答这类计算题不仅要熟悉图形的性质,还要善于进行等量转化,把待求的角逐步和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来,当待求结论要经过复杂过程才能求得时,一定要思路清晰、叙述表达严密.

例2.如图所示,直线a // b,则/ A = ______________ .

(2 )三线八角?①一般型(如图①)

_____ B

O

D

:②特殊型(平行,如图②)

B

D

精品文档

50。

分析:已知条件a// b能转化为三线八角,过A作AD // a,那么已知的两个角可转换到顶点 A (都用内错关系转化),可求/ A.由AD // a, a // b,可知AD // b,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 / DAB =Z ABE =28。,/ DAE = 50°,A Z EAB = 50。—28。= 22°.

解:22。

评析:用平行线三线八角把已知角转化成以A为顶点的角即可.

例3.已知:如图所示,DF // AC , / 1 = / 2 .试说明DE // AB.

分析:要说明DE // AB,可以证明/ 1 = / A,而由DF // AC ,有/ 2=/ A,又因为/ 1 = / 2,故有/ 1 = / A,从而结论成立.

解:?/ DF // AC (已知),

.??/ 2=/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 = / 2 (已知),

???/ 1 = / A (等式性质),

??? DE //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评析:说明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

补,两直线平行;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例4?试说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标注字母,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进行说明.

解:已知:如图所示,AB // CD, EF分别交AB、CD于G、H , GM、HN分别平分/ BGF、/ EHC.说明

GM // HN .

??? GM、HN 分别平分/ BGF、/ EHC (已知),

?/ 1 = / BGF, / 2=/ EHC (角平分线定义).

?/ AB // CD ,

?/ BGF = / EH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 = / 2.

? GM // HN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828

50。

A

评析:(1)上题把内错角平分线改为同位角平分线,原结论也成立,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一解.

(2

此题为文字题,首先应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已知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解题过程.

例5.如图所示,已知CE// DF,说明/

ACE =

Z A + Z ABF .

分析:结论中/ ACE,/ A与/ ABF在三个顶点处,条件CE / DF不能直接运用,结论形式启示我们用割补法,即构造一个角等于/ A + Z ABF,因此想到在点A处补上一个/ GAB =Z ABF,只要GA // DF

即可,同时可得GA // CE, / GAC = Z ACE,结论便成立.

解:过A作AG // DF ,

???/ GAB =/ AB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AG // DF , CE / DF (已知)

? AG // CE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GAC =/ AC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GAC =/ BAC +/ GAB (已知)

???/ ACE =/ BAC +/ ABF (等量代换).

评析:(1)割补法是一种常用方法.(2)此题还可以过点C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把/ ACE分成两个角后,分别说明这两个角与/ A、/ ABF相等.

例6?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天江南某游击队在村庄

北方向B点处(如图所示,残匪沿北偏东60°角方

向,向C村进发?游击队步行到

南方向上,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决定改变行进方向,沿

北偏东与残匪行进方向BC至少是多少角度时,才能保

BCA '.本题关键是引辅助线,延长A'B到D,过C作CE // A'D,通过平行线特征来求解.

解:根据题意/ DBC = 60°,/ BA C = 30°.

过点C作CE // A'B,

则/ BCE = / DBC = 60°,/ A CE=/ BA C= 30°

? / BCA =/ BCE — / A CE= 60° - 30°= 30°.

夹角至少为30°时才能保证C村村民不受伤害.

评析:本题较综合地运用了角、方位角、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方法总结】

A点出发向正东行进,此时有一支残匪在游击队的东

A'处,A'正在B的正

C村?问游击队进发方向A C

30°方向赶往

C村村民不受伤害?

分析:如图可知A 'C与BC的夹角最小值是/

1. 方程的思想

几何图形中常见一些已知线段、角,而要求未知线段和角,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视为已知量、未知量, 用方程的思想方法求解.

精品文档

2?比较的思想方法

利用比较这一思想方法,分清易混概念和性质,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平行线的性质是理解判定定理时最易混淆的,学习时,可通过比较其异同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3.

推理的方法

推理是一个思维形式,它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时要时刻明确最终目标,最后推出结论,推理过程要步步有根据,不能“想当然”,推理的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定义、性质、

基本事实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没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B. 图中没有同位角和内错角,但有一对同旁内角

C. 图中没有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但有三对同位角

D. 图中没有同位角和内错角,但有三对同旁内角

2. 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AB // CD,如图),如果第一次转弯时的/ B = 140。,那么,/ C 应是()

3.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B // CD,则/ B +Z A = 180°

B. 若AD // BC,则/ B +Z C= 180°

C. 若AB // CD,则/ B +Z D = 180°

D. 若AD // BC,则/ B +Z A = 180°

4. 如图所示,要得到DE // BC,需要条件()

A. CD 丄AB , GF丄AB

B. / DCE + Z DEC = 180°

C. / EDC = Z DCB

D. / BGF = Z DCB

A. 140

B. 40

C.100 °

D. 180

A遇器叫

5. 如图所示,AB丄AC , AD丄BC , DE // AB,则/ CDE

/

BAD的关系是()

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能确定

6. 如图所示,已知AB // CD,CE平分

/ ACD,/ A = 110°,则/ ECD的度数等于()

*7.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角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是()

A.内错角

B.同旁内角

C.同位角

D.内错角或同位角

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填空题

果A、B两地同时开工修建铁路,那么在B地应按_______________ 方向开凿,才能使铁路在山腹中准确接通.

A. 110 °

B. 70

**8.学习了平行线后, 透

明的纸得到的(如图(

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 她是通过折一张半

1.如图所示,A、B之间是一座山,一条铁路要通过A、B两地,在A地测得B地在北偏东70°,如

2.如图所示,A、C、B在同一直线上, DC 丄CE 于C ,Z ACD = 53 ,则/ BCE =

A

C

C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四边形

ABCD中,/ 1 = 7 2,/ D = 72°,则/ BC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O,AB // CD,如果7 B = 20° , 7 D = 40°,那么7 BOD为_______________ 度.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若AE // BD,那么相等的角有___ ;若AB // EC,那么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如图所示,已知AB丄BC , BC丄CD, 7 1 = 7 2,试判断BE与C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8.设a、b、c为平面内三条不同的直线. 若c

丄a, c丄b,贝U a与b的位置关系是__

(1)若a/ b, c丄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_

____ ; (3)若a / b,贝U c与b的位置关系是

D

C

*4.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

7 3+7 4 =

a

A B

2.如图所示,已知AB // CD,直线求7 2的度数.

4. 如图所示,小刚准备在C处牵牛到河边AB饮水.

(1)请用三角板作出小刚的最短路线(不考虑其他因素) ;

(2)如图乙,若小刚在C处牵牛到河边AB饮水,并且必须到河边D处观察河水的水质情况,请作出小

刚行走的最短路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甲乙

典型例题

例1如图2-45是梯形的有上底的一部分,已知量得/ A=115°,Z 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图 2 -45

分析:已知是梯形,可知它的上、下两底平行,要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直接应用平行线的特征即可求出.

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平行,所以,/ A与/B互补,Z D与/C互补,于是/B=180°—115°

=65°,Z C=180°—100° =80°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80° .

例2已知,如图2 —46,直线a / b,c// d, /仁70° ,求/2、/ 3的度数.

*3.如图所示,已知BCD的度数.

AB //

DE,

珈---------------

图 2 — 19

分析:由已知7 1 = 7 4, 可知:AB // EF ,

???可猜想:AB // CD // EF. 由图中可知:7 2+ 7 3=180° , 而已知:7 1 + 7 2=180 ° .

???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7 仁7 3,

分析:这是平行线的特征的应用的计算题,要注意格式 ?

解:??? a // b (已知),???/2=Z 仁70°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例 1]若/ 1=52°,如图 2- 18,

分析:要使直线

AB //CD ,则需使同位角相等,即/ 1 = 7 C.这样即可求出. 解:若/ 仁52。,当7 C=52。时,直线 AB // CD.

[例2]如图2- 19,若7 1 = 7 4,7 1+ 7 2=180 °,则AB 、CD 、EF 的位置关系如何?

参考例题[2.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AB // CD ?

这样得到AB // CD.

由"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可得: AB // CD // EF.

12180

解: 1 3 AB ||CD

32180

14AB ||EF

T AB// CD // EF.

二、参考练习

1?如图2 —20,/ 仁45。,/ 2=135。,贝U l i / 12 吗?为什么?解:平行?

?// 1 + / 3=180° ,/ 仁45° .

:丄 3=135。,又T/ 2=135 ° .

???/ 2=/ 3,因此11 // 12.

2?如图2 —21,/ 1=120

解:直线a与b平行.

/ 2+ / 3=180° ,/ 2=60

? / 3=120 ° 又???/ 1=120

? / 1 = / 3,因此a// b.

3.在三角形ABC中,/ B=90 ° ,D在AC边上,DF丄BC于F , DE丄AB于E,则线段AB与DF平行吗? BC 与DE平行吗?为什么?

图 2 —22

解:线段AB与DF平行.线段BC与DE也平行.

C

DF 丄BC 于F,则/ DFC=90°,

又???/ B=90 °,?/ B= / DFC , 因此AB // DF .

BC与ED平行的理由同上

精品文档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A

3. D

4. C

5. A

6. D

7. B

8. C

二. 填空题

1. 南偏西70°

2. 37°

3. 108 °

4. 540°分别过点E、F 作AB 的平行线.

5. 135°,45°

6. 60

7. / 1 = Z 3,Z 5=Z 6;/ B与/ BCE,/ BAE与/ 6

8.垂直,平行,平行或相交

三. 解答题

1. ?/ AB 丄BC , BC 丄CD ,???/ ABC =/ BCD = 90°,又1 = / 2, A/ ABC -/ 1 = / BCD-/ 2, 即/ EBC = / BCF , ? BE // CF.

2. ?/ AB // CD,?/ 1 = / CFG= 2 / 2,T EF± CD,?/CFE =/ CFG + / 2 = 2/ 2 + / 2= 3/ 2= 90°, ?/ 2= 30°.

3. 延长ED 交BC 于点G,过点C 作CF // AB,则/ BCD =/ BCF-/ DCF = / ABC -/ GDC = 60°- (180°-/ CDE)= 20°.

4. (1 )甲:过C 作AB 的垂线,垂足与C 点之间的线段为最短路线,根据是:垂线段最短. (2)乙:

连结CD 得线段CD 就是最短线段,根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宜昌市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宜昌市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把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使两个直角顶点重合,两条斜边平行,则∠1的度数是( ) A .45° B .60° C .75° D .82.5° 【答案】C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角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作直线l 平行于直角三角板的斜边, 可得:∠3=∠2=45°,∠4=∠5=30°, 故∠1的度数是:45°+30°=75°,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2.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几个( ) (1)12∠=∠ (2)34∠=∠(3)5B ∠=∠ (4)180B BCD ∠+∠=?.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定即可. 【详解】 因为12∠=∠,所有AD ∥BC ,故(1)错误. 因为34∠=∠,所以AB ∥CD ,故(2)正确. 因为5B ∠=∠,所以AB ∥CD ,故(3)正确. 因为180B BCD ∠+∠=?,所以AB ∥CD ,故(4)正确.

所以共有3个正确条件.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找准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是关键. 3.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若170∠=?,则2∠的度数是( ) A .65? B .55? C .70? D .4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170∠=?,得到∠2+∠4=110°,由折叠得到∠2=∠4即可得到∠2的度数. 【详解】 ∵a ∥b , ∴∠3=170∠=?, ∴∠2+∠4=110°, 由折叠得∠2=∠4, ∴∠2=55?,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 4.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p ,q 分别是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 )个.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第2讲初一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提高题压轴题

第2讲相交线与平行线动点提高题 知识点: 1、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 补。 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 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动点型问题是最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热点题型,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典型例题 例1.(1)如图(1),EF⊥GF,垂足为F,∠AEF=150°,∠DGF=60°.试判断AB和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AB∥DE,∠ABC=70°,∠CDE=147°,∠C=______.(直接给出答案)(3)如图(3),CD∥BE,则∠2+∠3-∠1=______.(直接给出答案) (4)如图(4),AB∥CD,∠ABE=∠DCF,求证:BE∥CF. 解(1):AB∥CD. 理由:如答图,过点F作FH∥AB,则∠AEF+∠EFH=180°. ∵∠AEF=150°, ∴∠EFH=30°, 又∵EF⊥GF, ∴∠HFG=90°-30°=60°. 又∵∠DGF=60°, ∴∠HFG=∠DGF, ∴HF∥CD,

平行线与相交线易错题训练

1 l 1 l 2 1 2 3 A D C B B A B C D E E D C B A O F E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G F E D C B A 1 2 3 4 l 3 l 2l 11 2B A 21 E D B A 5 4 32 1 G F E D C B A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演练 一、选择题1、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有(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无法确定 2、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A.有且只有一条 B.有两条 C. 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D.不存在 3、如图所示,能判断AB ∥CE 的条件是( ) A.∠A=∠ACE B.∠A=∠ECD C.∠B=∠BCA D.∠B=∠ACE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 A.62°B.118°C.72°D.59° 5、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B 到AC 的垂线段是线段AB B.点C 到AB 的垂线段是线段AC C.线段AD 是点D 到BC 的垂线段; D.线段BD 是点B 到AD 的垂线段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7、如图,已知AB ∥CD,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E,F,EG ?平分∠BEF,若∠1=72°,则∠2=( )A. 72°B. 54° C.45° D.55°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相较于一点,交点为O,∠1=∠2,∠3:∠1=8:1,则∠4=( )A. 36°B. 72 C.40° D.45° 9、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 A .70° B .65° C .50° D .25° (第10题图) 10、如图,已知 90A C B ∠=°,DE 过点C ,且DE AB ∥,若 55A C D ∠=°则∠B 的度数是()A.35°B.45° C .55° D .65° 11.如图,已知AB C D ∥,若20A ∠=°,35E ∠=°,则 ∠ 12.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且?=∠110A ,则=∠D 13.如图,直线1l ∥2l ,则∠α=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12//l l ,∠1=120°,∠2=100°,则∠3= 15.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 =30o 时,∠BOD =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17.两条非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3条直线将所 在平面分成 部分。 三、解答题 18.如图,已知12∠=∠,34∠=∠,5C ∠=∠, 求证:AB DE ∥. 19.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ED ,CE 是∠ACB 的平分线,求证: ∠EDF=∠BDF. 20、如图所示,已知D E BC ∥,12∠=∠,试说明C D 是 EC B ∠的平分线. 22、如图,AB ∥ED,α=∠A+∠E,β=∠B+∠C+∠D, 求证:β=2α. 23、如图,AB ∥A ′B ′,BC ∥B ′C ′,BC 交A ′B ′于点D ,∠B 与∠B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4、如图,CD ⊥AB 于D ,点F 是BC 上任意一点,FE ⊥AB 于E ,且∠1=∠2,?∠3=80°.求∠BCA 的度数.

(完整版)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探究型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及探究题、答案解析 知识要点: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1)余角和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对顶角: ①定义: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②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3. 主要的结论 (1)垂线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2 4. 几个概念 (1)垂线段: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5. 几个基本图形 (1)相交线型.①一般型(如图①);②特殊型(垂直,如图②). (2)三线八角.①一般型(如图①);②特殊型(平行,如图②). A B C D O A B C D O ① ②

重点难点: 重点有两个:一方面要掌握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一些基本事实,另一方面学会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难点是是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特征、两直线平行的条件等进行推理和计算. 考点分析: 考查(1)对顶角的性质;(2)平行线的识别方法;(3)平行线的特征,其中依据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解决一类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问题是历届中考命题的重要考点.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单纯考查一个知识点的题目并不难,属于中低档题,将平行线的特征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考查的题目难度较大,属高档题. 【典型例题】 1. 如图所示,已知FC ∥AB ∥DE ,∠α∶∠D ∶∠B =2∶3∶4,求∠α、∠D 、∠B 的度数. 2. 如图所示,直线a ∥b ,则∠A =__________. 3.如图1,直线M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1与∠2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① ② A B C D E F 1 2αA B C E a b 28° 50°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总结 一、知识点填空 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 对顶角的性质可概括为: 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 互_______. 4.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 5.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6.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 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 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 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 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 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7.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8.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 11. 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 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 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 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 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 13.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 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14. 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 全___ ___.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 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题型训练 15.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 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B 到AC 的距离是 _______,点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 16.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若//a b ,

相交线与平行线能力提高训练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能力提高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则的度数等于( ) A . B . C . D . 2. 如图,,∠1=120°,∠2=100°,则∠3= ( ) A .20° B .40° C .50° D .60° 3.如图,已知∠1=∠2,∠3=80O ,则∠4=( ) A.80O B. 70O C. 60O D. 50O 4,如图,中,,DE 过点C ,且,若,则∠B 的度数是( ) A .35° B .45° C .55° D .65° 第3题图 第4题图 5.如图,把矩形沿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则=( ) 130250∠=∠=° ,°3∠50°30°20°15°12//l l Rt ABC △ 90ACB ∠=°DE AB ∥ 55ACD ∠=°ABCD EF 150∠=°AEF ∠1 2 3 l 1 l 2 1 2 3 第1题 第2题 A B C D E

A .110° B .115° C .120° D .130° 6. 如图,已知若,,则C 等于( ) A .20° B .35° C .45° D .55° 7.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 ) A.互相重合 B.互相平行 C.互相垂直 D.相交 8.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角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9.已知一个学生从点A 向北偏东60o方向走40米,到达点B ,再从B 沿北偏西30o方向走30米,到达点C ,此时,恰好在点A 的正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A 到BC 的距离为30米 B.点B 在点C 的南偏东30o方向40米处 C.点A 在点B 的南偏西60o方向30米处 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与∠5是对顶角 B.∠2与∠4是同位角 C.∠3与∠6是同位角 D.∠5与∠3是内错角 二.填空题(每题3分): 11.如图,则 . 12.如图,已知,∠1=130o ,∠2=30o ,则∠C = . 13.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O ,过点O 作射线OC .OD ,使OC ⊥OD ,当∠AOC =30o 时, ∠BOD 的度数是 . 14. 如图,已知DE ∥AB ,DF ∥AC ,∠EDF=85°,∠BDF=63°, ∠A 的度数=____ . 15. 如图,已知AB ∥CD ∥EF ,则∠x 、∠y 、∠z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 AB CD ∥20A ∠=°35E ∠=°∠α1502110AB CD ∠=∠=∥,°,°,3∠=//AE BD 1 A E D C B F 第5题 A B C D E F 第6题 30° 45° 第8题 F E D C B A

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探究型题(汇编)

2015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备考之《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探究型题》 一.解答题(共17小题) 1.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2.已知,BC∥OA,∠B=∠A=100°,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求证:OB∥AC. (2)如图②,若点E、F在线段BC上,且满足∠FOC=∠AOC,并且OE平分∠BOF.则∠EOC的度数等于;(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 (3)在(2)的条件下,若平行移动AC,如图③,那么∠OCB:∠OFB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试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4)在(3)的条件下,如果平行移动AC的过程中,若使∠OEB=∠OCA,此时∠OCA度数等于.(在横线上填上答案即可). 3.如图,已知两条射线OM∥CN,动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分别在射线OM、CN上,且∠C=∠OAB=108°,F在线段CB上,OB平分∠AOF,OE平分∠COF. (1)请在图中找出与∠AOC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与∠OFC的度数比是否随着AB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2∠OBA?若存在,请求出∠OBA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 ∠1 和 ∠2 是同位角的是( ) ③ 2.如右图所示,点 E 在 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 AB // CD ( ) ..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题 一、选择题: ... 1 1 1 1 2 2 2 2 ① ② ④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 A. ∠3 = ∠4 B. ∠1 = ∠2 B 1 3 D C. ∠D = ∠DCE D. ∠D + ∠ACD = 180 ο A 4 2 C E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 30ο ,第二次向右拐 30ο C. 第一次向右拐 50ο ,第二次向右拐130ο B. 第一次向右拐 50ο ,第二次向左拐130ο D. 第一次向左拐 50ο ,第二次向左拐130ο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 A B // CD ,且 ∠A = 25ο ,∠C = 45ο ,则 ∠E 的度数是( ) A B E A. 60ο B. 70ο C. 110ο D. 80ο C D 8.如右图所示,已知 AC ⊥ BC , CD ⊥ AB ,垂足分别是 C 、 D ,那 C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 作线段AC 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所示,内错角共有( ) A.4对 B.6对 C.8对 D.10对 C B A D 4 3 2 1A E C D B 3.一副三角扳按如图4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则∠1=( ) A.18° B.54° C.72° D.70° 4.如图,能判断直线AB ∥CD 的条件是( ) A.∠1=∠2 B.∠3=∠4 C.∠1+∠3=180 o D.∠3+∠4=180 o 5.如图,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 6.如图3,若AB ∥CD ,则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 ) A .∠1与∠5,∠2与∠6; B .∠3与∠7,∠4与∠8; C .∠2与∠6,∠3与∠7; D .∠1与∠5,∠4与∠ 8 7.如图a ∥b ,M ,N 分别在a,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 ( )。 A.180° B.270° C.360° D.540° 8.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o ,那么∠2的度数是( ) A.32o B.58o C.68o D.60o 9.如图,12//l l ,∠1=120°,∠2=100°,则∠3=( ) A .20° B .40° C .50° D .6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直线//AB CD ,AP 平分BAC CP AP ∠⊥,于点P ,若149?∠=,则2∠的度数为( ) A .40? B .41? C .50? D .51? 2.如图,DE 经过点A ,DE ∥B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A B =∠EA C B .∠EAC =∠C C .∠EAB+∠B =180° D .∠DAB =∠B 3.如图,修建一条公路,从王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李村,从李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张村,从张村到杜村的公路平行从王村到李村的公路,则张杜两村公路与李张两村公路方向夹角的度数为( ). A .100? B .80? C .75? D .50? 4.如图,AB ∥CD ,直线MN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FG 平分∠EFD ,EG ⊥FG 于点G ,若∠CFN =110°,则∠BEG =( )

A .20° B .25° C .35° D .40° 5.定义:平面内的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分别为a 、b ,则称有序非负实数对(a ,b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1)的点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CD 、BE 相交于F ,90A ∠=?,//EG BC ,且CG EG ⊥于G ,下列结论:①2CEG DCB ∠=∠;②CA 平分BCG ∠;③ADC GCD ∠=∠;④1 2 DFB CGE ∠=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7.如图,//AB CD ,PF CD ⊥于F ,40AEP ∠=?,则EPF ∠的度数是( ) A .120? B .130? C .140? D .150? 8.如图,直线//AB CD ,点E 在CD 上,点O 、点F 在AB 上,EOF ∠的角平分线 OG 交CD 于点G ,过点F 作FH OE ⊥于点H ,已知148OGD ∠=?,则OFH ∠的度数为( ) A .26o B .32o C .36o D .42o 9.如图,已知AB ∥CD, EF ∥CD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全章测试(一)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重合,那么它们( ). (A)平行 (B)相交 (C)相交、垂直 (D)平行或相交 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其中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 ). (A)垂直 (B)相交 (C)平行 (D)不能确定 3.已知:OA ⊥OC ,∠AOB ∶∠AOC =2∶3,则∠BOC 的度数为( ). (A)30° (B)60° (C)150° (D)30°或150° 4.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 (A)110° (B)115° (C)120° (D)125° 5.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 (1)∠1=∠2; (2)∠3=∠4; (3)∠2+∠4=90°; (4)∠4+∠5=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 7.∠1和∠2是两条直线l 1,l 2被第三条直线l 3所截的同旁内角,如果l 1∥l 2,那么必有 ( ). (A)∠1=∠2 (B)∠1+∠2=90° (C) o 9022 1121=∠+ ∠ (D)∠1是钝角,∠2是锐角 8.如下图,AB ∥DE ,那么∠BCD =( ).

(A)∠2-∠1 (B)∠1+∠2 (C)180°+∠1-∠2 (D)180°+∠2-2∠1 9.如图,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ABC=∠ADC且∠3=∠4;④∠BAD+∠ABC=180°,能判定AB∥CD的有( ). (A)3个(B)2个 (C)1个(D)0个 10.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1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 图1图2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 (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 (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E⊥AB,∠1=25°,则∠2=______°,∠3=______°,∠4=______°. 1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如果∠AOC=2x°,∠BOC=(x+y+9)°,∠BOD=(y+4)°,则∠AOD的度数为______. 13.如图直线l1∥l2,AB⊥CD,∠1=34°,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 14.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EFD=60°,EP⊥FP,则∠BEP=______度.

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

难点突破“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压轴题50道(含详细解析) 1.如图,//AD BC ,D ABC ∠=∠, 点E 是边DC 上一点,连接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H .点F 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 FEB ∠=∠,作FEH ∠的角平分线EG 交BH 于点G ,若100DEH ∠=?,则BEG ∠的度数为( ) A .30? B .40? C .50? D .60? 2.如图,已知//AB CD ,CE 、BE 的交点为E ,现作如下操作: 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 ∠和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1E ,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1ABE ∠和1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2E ,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2ABE ∠和2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3E ,?, 第n 次操作,分别作1n ABE -∠和1n DCE -∠的平分线,交点为n E . 若1n E ∠=度,那BEC ∠等于 度 3.如图,//AB CD ,CF 平分DCG ∠,GE 平分CGB ∠交F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34E ∠=?,则B ∠的度数为 . 4.如图,直线//a b ,A 是直线a 上一点,D 、E 分别是直线b 上的点,C 是AE 上一点,80ACD ∠=?,//EG CD 交AD 于G ,F 是GE 上一点使FGC FCG ∠=∠, 作CB 平分ACF ∠,

则BCG ∠= . 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A 、C ,CH 平分ACD ∠,点G 为 CD 上一点,连接HA 、HG ,HC 平分AHG ∠,若42AHG ∠=?,180HGD EAB ∠+∠=?, 则ACD ∠的度数是 ?. 6.如图,直线//MN PQ ,点A 在直线MN 与PQ 之间,点B 在直线MN 上,连结AB .ABM ∠的平分线BC 交PQ 于点C ,连结AC ,过点A 作AD PQ ⊥交PQ 于点D ,作A F A B ⊥交PQ 于点F ,AE 平分DAF ∠交PQ 于点E ,若45CAE ∠=?,5 2ACB DAE ∠=∠,则ACD ∠的度 数是 . 7.探究:如图①,////AB CD EF ,试说明BCF B F ∠=∠+∠.下面给出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请在下列解答中,填上适当的理由. 解: //AB CD , (已知) 1B ∴∠=∠.( ) 同理可证,2F ∠=∠. 12BCF ∠=∠+∠, BCF B F ∴∠=∠+∠.( ) 应用:如图②,//AB CD ,点F 在AB 、CD 之间,FE 与AB 交于点M ,FG 与CD 交于

人教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一

2017年03月21日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28小题) 1.下列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A.B.C. D. 2.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有且只有一条B.不存在 C.有两条D.不存在或有且只有一条 3.若a⊥b,c⊥d,则a与c的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相交D.以上都不对 4.已知直线a∥b,点M到直线a的距离是5cm,到直线b的距离是3cm,那么直线a和b之间的距离是() — A.2cm B.6cm C.8cm D.2cm或8cm 5.“如果∠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A和∠B相等”是() A.真命题B.假命题 C.定理D.以上选项都不对 6.如图,与∠1互为同旁内角的角共有()个. A.1 B.2 C.3 D.4 7.以下四种沿AB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a,b互相平行的是()

A.如图1,展开后测得∠1=∠2 ! B.如图2,展开后测得∠1=∠2且∠3=∠4 C.如图3,测得∠1=∠2 D.如图4,展开后再沿CD折叠,两条折痕的交点为O,测得OA=OB,OC=OD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9.如图,AB∥CD∥EF,AF∥CG,则图中与∠A(不包括∠A)相等的角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0.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 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3)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共有对顶角(平角除外)( ) A.6对 B.5对 C.4对 D.3对 2.如图1所示,∠1的邻补角是( ) A.∠BOC B.∠BOE 和∠AOF C.∠AOF D.∠BOC 和∠AOF 3. 如图2,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在下列四个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 A.∠1=∠2 B.∠B=∠DCE C.∠3=∠4 D.∠D+∠DAB=180° 4.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 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 .第一次左拐50°,第 二次右拐50° C .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5. 如图3,AB ∥CD ,那么∠A ,∠P ,∠C 的数量关系是( ) A.∠A+∠P+∠C=90° B.∠A+∠P+∠C=180° C.∠A+∠P+∠C=360° D.∠P+∠C=∠A 6. 一个人从点A 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 点,再从B 点出发 图1 F E O 1 C B A D 图3 D A P C B

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 点,那么∠ABC 等于( ) A.75° B.105° C.45° D.135° 7.如图4所示,内错角共有( ) A.4对 B.6对 C.8对 D.10对 C B A D 1 C B A 32 4 D E 8.如图5所示,已知∠3=∠4,若要使∠1=∠2,则需( ) A.∠1=∠3 B.∠2=∠3 C.∠1=∠4 D.AB ∥CD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同位角相等;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 ⑤若a ∥b ,b ∥c ,则a ∥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 如图6,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下列图形:△OCD ,△ODE ,△OEF ,?△OAF ,?△OAB ,其中可由△OBC 平移得到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命题“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1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少有_____个交点,最多有______个交点. 13.观察图7中角的位置关系,∠1和∠2是______角,∠3和∠1是_____角,∠1?和∠4是_______角,∠3和∠4是_____角,∠3和∠5是______角. 图5 图6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练习题

①21 21 ② 12③ 1 2 ④ 《相交线与平行线》提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 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2.如右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 AB //( ) A. 43∠=∠ B. 21∠=∠ C. DCE D ∠=∠ D. ο 180=∠+∠ACD D 3.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ο 30,第二次向右拐ο 30 B. 第一次向右拐ο 50,第二次向左拐ο 130 C. 第一次向右拐ο50,第二次向右拐ο130 D. 第一次向左拐ο50,第二次向左拐ο 130 4.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 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 B. 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 C. 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 D. 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 5.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个数是( )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E D C B A 432 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图形的平移是指把图形沿水平方向移动。 B.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一个真命题。 D. “直角都相等”是一个假命题。 7.如右图,CD AB //,且ο 25=∠A ,ο 45=∠C ,则E ∠的度数是( ) A. ο60 B. ο70 C. ο110 D. ο 80 8.如右图所示,已知BC AC ⊥ ,AB CD ⊥,垂足分别是C 、D ,那 么以下线段大小的比较必定成立....的是( ) A. AD CD > B. BC AC < C. BD BC > D. BD CD < 9.在一个平面内,任意四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最多有( )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10. 如右图所示,BE 平分ABC ∠,BC DE //,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二、填空题 1.把命题“等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2.用吸管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如图①,ο 1101 =∠,则=2∠ (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 3.有一个与地面成30°角的斜坡,如图②,现要在斜坡上竖一电线杆,当电线杆与斜坡成的 D C B A E D C B A 2 1 图① 1 图② 30? 图③ C B A 3 2 1E D C B A

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1和∠4是内错角 B .∠1和∠3是同位角 C .∠3和∠4是同旁内角 D .∠1和∠C 是同位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内错角、同位角以及同旁内角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A 、∠2和∠4是内错角,故本选项错误; B 、∠1和∠ C 是同位角,故本选项错误; C 、∠3和∠4是邻补角,故本选项错误; D 、∠1和∠C 是同位角,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 2.如图,点,D E 分别在BAC ∠的边,AB AC 上,点F 在BAC ∠的内部,若 1,250F ?∠=∠∠=,则A ∠的度数是( ) A .50? B .40? C .45? D .13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线定理即可解答. 【详解】

解:根据∠1=∠F, 可得AB//EF, 故∠2=∠A=5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50°,则∠AED=() A.65°B.115°C.125°D.13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B∥CD,∴∠C+∠CAB=180°,∵∠C=50°,∴∠CAB=180°﹣50°=130°,∵AE 平分∠CAB,∴∠EAB=65°,∵AB∥CD,∴∠EAB+∠AED=180°,∴∠AED=180°﹣65°=115°,故选B.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4.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弯处的∠A是72°,第二次拐弯处的角是∠B,第三次拐弯处的∠C是153°,这时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B等于() A.81°B.99°C.108°D.120°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过B作BD∥AE,

精华版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 1.如图,用一吸管吸吮易拉罐的饮料时,吸管与易拉罐上部夹角174∠=?,那么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夹角2∠=________度. 2 1 2.如图,已知AE BD ∥,1130∠=?,230∠=?,则C ∠=________. 2 1 D A B C E 3.将直尺与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角中,与1∠互余的角是_______. 1 23 4 56 4.如图,AD EG BC ∥∥,AC EF ∥,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______个; 若150∠=?,则AHG ∠=________. 1F E C B A H G D

5.在A 、B 两座工厂之间要修建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 地测得B 地的走向是南偏东52?,现A 、B 两地要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对接,则B 地所修公路的走向应该是( ). A .北偏西52? B .南偏东52? C .西偏北52? D .北偏西38? 6.如图,直线l m ∥,将含有45?角的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m 上,若125∠=?,则2∠的度数为( ). A .20? B .25? C .30? D .35? 2 1m l C B A 7.如图,已知AB CD ∥,那么A C AEC ∠+∠+∠=( ). D A B C E A .360? B .270? C .200? D .180? 8.如图,D 、G 是ABC △中AB 边上的任意两点,DE BC ∥,GH DC ∥,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 .4对 B .5对 C .6对 D .7对 D G H A B C E 9.如图,已知FC AB DE ∥∥,::2:3:4D B α∠∠=,求α、D ∠、B ∠的度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