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动仪原理及实验介绍

眼动仪原理及实验介绍

眼动仪原理及实验介绍
眼动仪原理及实验介绍

眼动仪的原理和

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eye movement technique)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其与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奇妙而有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眼动技术先后经历了观察法,后像法,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影像记录法等多种方法的演变。眼动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infrared technique)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80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 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

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眼动的早期研究有人认为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实际上真正使用仪器设备对眼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则是从中世纪才开始的。

一.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及早期发展

中世纪早期,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实验科学出现了。当时阿拉伯人改良了观察仪器,把数学和实验光学同解剖学结合起来,发展了视觉理论。例如,他们把视知觉理论运用于视错觉的分析;对动物进行详细的眼睛解剖学的研究,以确定各种光折射中眼睛里介质的特性,把这些结果与从眼动的观察中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许多视觉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也被迅速用于心理学研究。如"速示":呈现色轮和视觉后象实验。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lbnal Hayt ham 的著作《Kitabal Manazir》这是第一部生理光学手册。该书详细描述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系统的解剖特点,并提出了中心视觉和边缘视觉的理论。在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人类开始意识到眼运动的作用。由于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有些研究还存在唯心主义的倾向,研究结果有许多臆测成分,客观性和科学性都受到限制。以上这些局限性到了十九世纪,很快就被新的方法所解决。

二.眼动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lbnal Hayt ham 发表著名的生理光学论文到19 世纪,关于眼动的研究一直沉寂了8~9 个世从纪。直到Charles Bell 和Johannes M ü这两位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发表了一系列专论眼动的论ller 文才使这一领域重放异彩。这些

研究的出发点是企图对眼动特征进行精确的分析。首先M ü lle 发现了视旋转,即眼球以视轴为中心的中央旋转。后来Hueck 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试图揭示头部转向一侧的运动以补偿眼睛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的规律。V olkman 首先尝试对眼动的速度进行测量。他还验证了眼睛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的速度快,单眼运动比双睛运动得快。在这些研究中最能表现研究者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就是眼动实验方法的不断创新。而且一旦有了一种新的方法,很快就会推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眼动研究领域这种生动的动态景观一直延续到当代。

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眼动实验方法有:

(1)直接观察法

用肉眼直接观察被试的眼动情况,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眼动实验法。实验时在被试的面前放一面镜子,主试站在被试后面,由镜子里观察被试的眼动。后来又出现了一种窥视孔法,就是在被试阅读的材料中间穿一个直径为0176cm 的小圆孔。主试可以通过小孔观察被试管通达气鼓,气鼓与记录装置相联。当眼动触动皮囊时,皮囊内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使气鼓产生相应变化,再由记录装置将变化记录下来。

(2)后象法

利用闪光灯的高亮度闪光产生的视觉后象来研究人的眼动,是一些早期眼动研究常用的方法。实验时,首先主试用强光使被试产生一个清晰的后象,这个后象可能是一个十字形,直线或小三角形。然后让被试注视屏幕上的一点,并同时注意观察后象相对于这个注视点的运动情况。由于后象是稳定在中央窝上的,后象静止的时候就是眼注视的时候;由屏幕上看到的后象运动轨迹就反映了注视的转移情况。已知眼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及后象在屏幕上移动的距离,就可以粗略地计算出注视时眼动的角度。观察法简便易行,可以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使人了解眼动方面的知识。但它只能对眼动进行比较粗略的研究,其结果不够精确。因此,这一方法很快就被新的方法所取代。

(3)电流记录法

眼球运动可以产生生物电现象,角膜和网膜间存在一个电位差,角膜对网膜是带正电的。当眼睛注视前方不动时,可以记录到稳定的基准电位。眼睛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眼睛左侧和右侧的皮肤之间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则眼睛的上下侧的电位会发生变化。电位的变化由置于皮肤相应位置的电极导入放大器,由放大器的电流计显示出来或在示波器上显示。也可由记录器在记录纸上描记电流变化的波形图。这种方法可以记录到离开注视点70°的眼动,其精确度为115° 2. 0°~21212 气动方法在一个眼镜架上装设一个小橡皮囊,橡皮囊轻轻靠在眼睑上。其开口处用橡皮这种方法是通过把眼睛与记录测验装置用机械传动方法联结起来实现的。

(4)机械记录法

机械记录法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实验时被试可以通过环状物中间的圆孔看阅读的材料。一个由火棉和玻璃制成的管状杠杆与铝质记录指针相联接。这个指针对眼动可以作出灵敏的反应,并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眼动的机械记录法装置复杂,调整起来很麻烦,其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较低。

机械记录法有三种类型:

a.头部支点杠杆法用杠杆来传递眼球运动情况。杠杆的支点固定在被试的头部,杠杆的光滑一端以轻微压力接触已被麻醉过的眼球表面(角膜)。另一端在运动的纸带(记纹鼓) 上记下眼动轨迹模式曲线。利用光学原理直接记录眼动,

是眼动实验中历史最长,研究成果最多的方法。它也是现代眼动仪中最主要的类型。

b.反光记录法这个方法首先是将一面小镜子附着在眼球上。光线射到镜子上又反射回来。反射光线便随着眼球的运动而变化,将这一变化记录在记纹鼓上,就可得到眼动的曲线。采用反光456 心23 卷理科学第记录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镜子附着在眼球上而又不影响被试的反应。Marx ( 1911 ) 在实验中把镜子粘在光滑的铝制环状物上,再将环状物和镜子一起附着在角膜上。Adler 直接把一个直径3mm 的薄镜片附着在巩膜上。Ratliff 和Riggs ( 1950) 则让被试戴上一片接触镜片。这是一个弧形小镜片,类似于现在的隐形眼镜。实验时,把接触镜片放置在眼睑内部,扣在角膜上面。接触镜片上贴上一面小镜子。当被试发生眼动时,小镜子也随之运动,于是反射的光线便可在记纹鼓或照像底版上记录下眼动曲线

c.影视法影视法包括使用普通照像机或电影摄影机,电视摄相机拍摄眼动情况。Dodge 和Cline ( 1901) 首次使用照像机记录眼动。他们用照像机拍摄了一系列眼动照片,通过分析这些照片来了解被试的眼动特点。J udd和Steele 等( 1905 ) 在实验中对被试的眼睛和面部进行连续拍摄( 每秒钟拍摄9 张照片)。他们先在被试的角膜上用白颜料涂上一个小圆点。实验时被试将头放在头部固定支架上,以防止头动对眼动的干扰。支架上有两个小亮球,做为摄影的参照点。由记录下参照点与角膜白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照片,来分析被试的眼动情况。后来研究者在实验中使用电影摄影机和摄像机拍摄眼动的全过程情况,使记录效果更加精确和完整了。Shackel ( 1960 ) 把一架摄像机安装在被试的头顶上,这样被试可以自由地观察任何方向的刺激景物。在被试的一只眼睛旁边贴上电极,用眼电记录法记录眼动时的电位变化,并呈示在示波器上。再用第二架电视摄像机把示波器的光点运动引入放映刺激景物的电视屏幕上。于是屏幕上既有被观察的景物,又有代表眼动的光点运动轨迹。

(5)角膜反光法

角膜能反射落在它表面上的光,这就是角膜反光。如果整个眼球是个标准的球体随圆心自转,反光点是固定不动的。但是角膜是从眼球表面凸出的,因此当眼球运动时光以变化的角度射到角膜,得到不同方向的反光。这种变化是分析眼动特征的一种精确变量。Dodge 和Cline ( 1901) 是较早使用角膜反光法记录眼动的人。他们让平行光照射在人的眼球上,再让由角膜反射出来的光进入摄影机,从而拍摄下反射光点运动的轨迹,这就是眼动轨迹。他们曾用这种方法研究了眼睛的注视,追踪和阅读时的运动。后来Johanson 和Backlund 把依据角膜反光原理制成的眼动仪安装在被试的头上。仪器重约0168 公斤,被试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由于该仪器允许被试在较大视角范围内注视,因此可以用于研究汽车驾驶员和飞行员的眼动间,平均瞳孔直径等。这些性能在很大范围内满足了视觉认知研究的需要。

角膜反光法是一种重要的眼动记录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被试的眼睛上可以不附加任何装置,使实验更加自然。因此,许多眼动研究项目都采用这类眼动仪。国际上不少生产厂商也大都用这种原理设计新的产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90 年代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 ASL ) " 生产的EVM 系列眼动仪。这也是我国心理学研究领域和心理学教学领域从国外引进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眼动仪,其中EVM3200 型眼动仪的性能先进,使用方便,比较适合于心理学的眼动实验。21414 EVM3200 眼动仪该仪器是由控制单元,光学头,场景摄

像机等部分组成的一个仪器系统。控制单元包括仪器的主机和计算机,其功能是对被试的眼动资料进行记录,计算和数据加工处理。光学头是仪器的输入端,包括两台摄像机和其它光学部件,它的功能是输入被试看物体时的眼动信息。场景摄像机的功能是把被试视野中的图象输入主机显示在场景监视器上。本机使用方法简单,可以在被试自然观察时记录其眼动资料,如一个特定区域的注视点数。

三.从方法的演变历史中看到的特点

第一,一些粗糙的眼动记录方法逐渐被淘汰。机械记录法等比较原始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眼动现象。在眼动研究的历史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方法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随着眼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被淘汰.

第二,眼动记录技术的原理不断更新,技术向多样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将原有的眼动记录技术不断改进,使之更精确,更方便,更快捷;另一方面,不断地探索运用新原理的眼动记录方,如后来出现的电磁感应法,巩膜—虹膜反射法等新型眼动仪。同时一些研究者还尽可能拓宽眼动仪的功能,使之既可以用于视觉的科学研究,也可用于临床医疗诊断。

第三,现代高科技手段广泛用于眼动记录技术,眼动仪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EVM3200 型眼动仪,使用了摄像技术,红外线定位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数据系统记录的容量大,速度快,精度高。它每秒钟可记录50 次眼动数据,一分钟记录3000 个数据。高科技技术在眼动仪中的应用,是眼动记录方法的一次革命。

第四,眼动仪的系统化,系列化设计。眼动仪在心理学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刺激了许多厂商设计制造系统化的产品。这些产品组合了具有各种技术性能的丰富的硬件和软件,使眼动仪能够适应各种领域的需要。同时,由于眼动研究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要求,生产厂商不断推出技术水平不一,价格呈阶梯升降的产品。如美国ASL 公司提供了由简至繁的十几种产品。

第五,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使眼动实验更趋生态化,被试几乎可以在完全不受仪器干扰的自然情况下接受刺激。过去实验中对眼睛进行麻醉,并在眼睛上装置附加物的方法已被完全淘汰。过去认为不可能进行的许多生态化要求很高的眼动实验现在也可以进行了。眼动仪是继脑电仪、生理多导仪之后,用于心理学实验室的大型精密仪器。它在人类的视觉认知研究领域,尤其在阅读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研究者在中文阅读和图形识别的研究中,使用眼动仪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眼动仪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动力。

四.现代眼动仪

现代眼动仪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系统,即光学系统,瞳孔中心坐标提取系统,视景与瞳孔坐标迭加系统和图像与数据的记录分析系统。眼动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fixation),眼跳(saccades)和追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于揭示认知加工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报告看,利用眼动仪进行心理学研究常用的资料或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轨迹图,眼动时间,眼跳方向(DIRECTION)的平均速度(A VERAGE VELOCITY)时间和距离(或称幅度AMPLITUDE),瞳孔(PUPIL)大小(面积或直径,单位象素(pixel)和眨眼(Blink)。眼动的时空特征是视觉信息提取过程中的生理和行为表现,它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也是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眼动研究

的原因所在。

实验一 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

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认识DS3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使用方法。 (2)掌握DS3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方法。 (3)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练习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高差计算。 二、实验组织 (1)性质:基础性实验。 (2)时数:4学时。 (3)组织:4人1组。 三、实验设备 (1)每组借DS3 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录板1块。(2)自备:铅笔。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1)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掌握各螺旋和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2)注意比较微倾式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构造上的区别。 微倾式DS3水准仪水准尺自动安平水准仪 图1-1 光学水准仪及水准尺 2.水准仪的安置 (1)仪器架设在测站上打开脚架,按观测者的身高调节脚架腿的高度,使脚架架头大致水平,如果地面比较松软则应将脚架的三个脚尖踩实,使脚架稳定。然后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平稳地安放在脚架头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立即用连接螺旋将仪器固连在脚架头上。 (2)粗略整平通过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的竖轴大致铅垂。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时的移动方向一致。如果地面较坚实,可先练习固定脚架两条腿,移动第三条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大致居中,然后再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水准尺上读数 (1)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成像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体会视差现象,练习消除视差的方法)。 (2)精平(微倾式)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步骤)。

高程测量与水准仪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节水准测量的原理 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又是测量三项基本工作之一。根据使用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高程测量可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测量高程,称为水准测量,它是高程测量中最常用、最精密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测定待测点高程的方法有高差法和仪高法两种。 1.高差法 如图2-1所示,若已知A点的高程,欲测定B点的高程。在、两点上竖立两根尺子,并在、两点之间安置一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假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尺子上的位置读数分别为尺(后视)读数为,尺(前视)读数为,则、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简称高差)为 (2-1)于是点的高程为 (2-2) (2-3)这种利用高差计算待测点高程的方法,称高差法。这种尺子称为水准尺,所用的仪器称为水准仪。 图2-1 水准测量原理 2.仪高法 由式2-3可以写为(2-4)如图2-2所示,即

上式中是仪器水平视线的高程,常称为仪器高程或视线高程。仪高法是,计算一次仪高,就可以测算出几个前视点的高程。即放置一次仪器,可以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 综上所述,高差法和仪高法都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地面点高 程。必须注意 ①前视与后视的概念一定要清楚,不能误解为往前看或往后看所得的水准尺读数。 ②两点间高差是有正负的,计算高程时,高差应连其符号一并运算。在书写 时,注意的下标,是表示点相对于点的高差;则表示是点相 对于点的高差。与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图2-2 仪高法水准测量 第二节水准仪使用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水准仪按其精度可分为DS05、DSl、DS3和DSl0等四个等级。工程测量广泛使用DS3级水准仪,因此,本章着重介绍这类仪器。 一、水准仪的结构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并能照准水准尺进行读数。因此,水准仪构成主要有望远镜、水准器及基座三部分。如图2-3所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导航专业惯性技术实验报告

成绩 陀螺仪理论及应用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自动化 学生学号xxxx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

实验一陀螺仪基本特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并验证陀螺仪的基本特性——定轴性,进动性和陀螺力矩效应。 2.学习使用陀螺实验用主要设备——转台。 3.利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二、实验设备 1.TZS-74陀螺仪表综合试验转台。 2.双自由度陀螺仪。 3.砝码。 4.实验用电源:交流220V,50~(转台用)36V,400~三相电源。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定轴性实验 1.陀螺马达不转时,开动转台,观察陀螺仪是否有定轴性。 2.接通电源,几下陀螺转子的转速方向,开动转台观察转子转动时陀螺仪的定轴性。 (二)进动性实验 1.外加力矩,观察进动现象。根据进动规律判断角动量H的方向,并和上面记下的 转速方向做一比较。 2.测量进动角速度和外加力矩的关系: (1)在加力杆的前后标尺上分别加不同重量的砝码,记录进动的角度与实践,列 表并计算出对应于每一外加力矩的进动角速度值,画出实验曲线。 (2)根据进动规律 x M H ω= (H J =Ω)计算出对应于每一外加力矩的进动角速 度,画出理论曲线。 (3)将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进行比较并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4)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求回归系数的方法求出角动量H的值。 3.测量进动角速度和角动量的关系 在同一外力矩作用下,测量陀螺马达在额定转速下和断电一分钟后的进动角速度(断电一分钟后马达转速低于额定转速)。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进动角速度和角动量的关系。 (三)陀螺力矩实验 1.开动转台,使双自由度陀螺仪基座转动,观察有无陀螺力矩效应,并说明原因。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Quality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实验对象 xxx中学初三(6)班学生45名,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1994年9月,由沙洋区教研室组建此班,承担素质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合理发展个性特长。 2、发现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制并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三、实验内容 (一)时间:初中三年(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 (二)内容涵5项25点。

①忠心献给祖国; ②爱心献给社会; ③关心献给他人; ④孝心献给父母; ⑤信心留给自己。 ①学会自主; ②学会自理; ③学会自治; ④学会自律; ⑤学会自强。 ①能够发现; ②能够认识; ③能够检验; ④能够掌握; ⑤能够运用。 ①注重卫生; ②参加锻炼; ③经常运动; ④开朗达观; ⑤适当娱乐。

①善于承受; ②善于思辨; ③善于竞争; ④善于创造; ⑤善于表现。 四、实验方法 (一)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运思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 1、人格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结合,系列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客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2、区别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明确形式知识和内容知识,利用计划知识(何时何地学习以及怎样灵活运用知识的知识)和策略知识(如何学习的知识),巩固单项知识和系统知识。 3、情感认知补充原则理念,第二课堂补充第一课堂,隐性课程补充显性课程,间接教学补充直接教学。 4、着眼教学资源,焕发教学活力;着眼动标,弘扬理想奋斗;着眼人际交流,强化群体意识;着眼民主管理,形成优良班风,老师笔记《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的实验报告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的实验报告篇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实验报告 1.实验时间 : 指导老师: 分组号及成员: 2.实验目的: 3。实验仪器及工具: 4。实验任务及要求: 5。实验步骤: 6。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 期_____仪器编号_____观测_____天 气_____地 点_____记录_____ 实验地点: 8。实验总结: 教师评价: 篇二:实验一

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认识DS3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使用方法。 掌握DS3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方法。 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练习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高差计算。 二、实验组织 性质:基础性实验。 时数:4学时。 组织:4人1组。 三、实验设备 每组借DS3 微倾式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自备:铅笔。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掌握各螺旋和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 注意比较微倾式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构造上的区别。 2.水准仪的安置 仪器架设

在测站上打开脚架,按观测者的身高调节脚架腿的高度,使脚架架头大致水平, 如果地面比较松软则应将脚架的三个脚尖踩实,使脚架稳定。然后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平稳地安放在脚架头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立即用连接螺旋将仪器固连在脚架头上。 粗略整平 通过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的竖轴大致铅垂。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时的移动方向一致。如果地面较坚实,可先练习固定脚架两条腿,移动第三条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大致居中,然后再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水准尺上读数 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成像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 精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 读数 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接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读数应迅

导航原理实验报告

导航原理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批改日期:年月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控制科学实验室

实验1 二自由度陀螺仪基本特性验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陀螺仪的结构特点; 2.对比验证没有通电和通电后的二自由度陀螺仪基本特性表观; 3.深化课堂讲授的有关二自由度陀螺仪基本特性的内容。 二、思考与分析 1. 定轴性 (1) 设陀螺仪的动量矩为H ,作用在陀螺仪上的干扰力矩为M d ,陀螺仪漂移角 速度为ωd ,写出关系式说明动量矩H 越大,陀螺漂移越小,陀螺仪的定轴性(即稳定性)越高. 答案: d d H M ω=? /sin d d H M θω = 干扰力矩M d 一定时,动量矩H 越大,陀螺仪漂移角速度为ωd 越小,陀螺漂移越小, 陀螺仪的定轴性(即稳定性)越高. (2) 在陀螺仪原理及其机电结构方而简要蜕明如何提高H 的量值? 答案:H J =Ω 由公式2A J dm r = ???可知 提高H 的量值有四种途径: 1. 陀螺转子采用密度大的材料,其质量提高了,转动惯量也就提高了。 2. 改变质量分布特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若质量分布的半径距质 心越远,H 越大。因此将陀螺转子的有效质量外移,如动力谐陀螺将转子设计成环状。即在陀螺电机定子环中,可做成质量集中分布在环外边缘的环形结构,切边缘部分材质密度大,可提高转动惯量。 3. 增大r,可有效提高转动惯量。 4. 另外可通过采用外转子电机来改变电机质量分布,增大r 。改变电机定转子结构:采用外转子,内定子结构的转子电机。

4. 增加陀螺转子的旋转速度。 2/602(1)/n s f p ωππ==- ,60(1)/n f s p =- 提高电压周波频率 f ↑——〉n ↑——H ↑ f=400Hz 适当减少极对数 ,如取p=1 适当减少转差率s ,可通过减少转子支承轴承摩擦来实现 2.进动性 (1) 在外框架施加一沿x 轴正方向作用力矩时,画出动量矩H 的进动方 向及矢量M ,ω,H 的关系坐标图。(设定H 沿Z 轴正方向)并在坐标中标出陀螺仪自转轴的旋转方向n 。 b) 在内框架施加一沿Y 轴正方向作用力矩时,画出动量矩H 的进动方向及 矢量M ,ω,H 的关系坐标图。(设定H 沿Z 轴正方向)并在坐标中标出陀螺仪自转轴的旋转方向n 。

眼动仪的原理

眼动仪的原理和 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eye movement technique)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其与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奇妙而有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眼动技术先后经历了观察法,后像法,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影像记录法等多种方法的演变。眼动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infrared technique)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80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 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 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眼动的早期研究有人认为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实际上真正使用仪器设备对眼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则是从中世纪才开始的。 一.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及早期发展 中世纪早期,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实验科学出现了。当时阿拉伯人改良了观察仪器,把数学和实验光学同解剖学结合起来,发展了视觉理论。例如,他们把视知觉理论运用于视错觉的分析;对动物进行详细的眼睛解剖学的研究,以确定各种光折射中眼睛里介质的特性,把这些结果与从眼动的观察中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许多视觉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也被迅速用于心理学研究。如"速示":呈现色轮和视觉后象实验。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lbnal Hayt ham 的著作《Kitabal Manazir》这是第一部生理光学手册。该书详细描述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系统的解剖特点,并提出了中心视觉和边缘视觉的理论。在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人类开始意识到眼运动的作用。由于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有些研究还存在唯心主义的倾向,研究结果有许多臆测成分,客观性和科学性都受到限制。以上这些局限性到了十九世纪,很快就被新的方法所解决。 二.眼动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lbnal Hayt ham 发表著名的生理光学论文到19 世纪,关于眼动的研究一直沉寂了8~9 个世从纪。直到Charles Bell 和Johannes M ü这两位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发表了一系列专论眼动的论ller 文才使这一领域重放异彩。这些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的实验报告范文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的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 1.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 分组号及成员: 2.实验目的: 3。实验仪器及工具: 4。实验任务及要求: 5。实验步骤: 6。实验数据记录及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期_____仪器编号_____观测_____天气_____地  点_____记录_____ 实验地点: 8。实验总结: 教师评价: 篇二: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认识DS3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各操作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并熟悉使用方法。 (2)掌握DS3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方法。

(3)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练习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高差计算。 二、实验组织 (1)性质:基础性实验。 (2)时数:4学时。 (3)组织:4人1组。 三、实验设备 (1)每组借DS3 微倾式水准仪(或自动安平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2)自备:铅笔。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 (1)了解微倾式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掌握各螺旋和部件的名称、功能及操作方法; (2)注意比较微倾式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构造上的区别。 2.水准仪的安置 (1)仪器架设在测站上打开脚架,按观测者的身高调节脚架腿的高度,使脚架架头大致水平,如果地面比较松软则应将脚架的三个脚尖踩实,使脚架稳定。然后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平稳地安放在脚架头上,一手握住仪器,一手立即用连接螺旋将仪器固连在脚架头上。

(2)粗略整平通过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的竖轴大致铅垂。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时的移动方向一致。如果地面较坚实,可先练习固定脚架两条腿,移动第三条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大致居中,然后再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水准尺上读数 (1)瞄准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成像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照门和准星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场中央;转动物镜调焦螺旋,消除视差,使目标清晰(体会视差现象,练习消除视差的方法)。 (2)精平(微倾式)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符合气泡严格居中(自动安平水准仪无此步骤)。 (3)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四位数字,即直接读出米、分米、厘米的数值,估读毫米的数值。读数应迅速、果断、准确,读数后应立即重新检视符合水准器气泡是否仍居中,如仍居中,则读数有效,否则应重新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后再读数。 4.一测站水准测量练习 在地面选定两点分别作为后视点和前视点,放上尺垫并立尺,在距两尺距离大致相等处安置水准仪,粗平,瞄准后视尺,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前视尺,精平后读数,记录数据并计算高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水准仪测量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内容: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构造特点、水准尺和尺垫;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检校方法;掌握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观测、记录和检核)及内业数据处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方法;了解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的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2.1 高程测量(Height Measurement )的概念 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 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和施测方法的不同,分为: (1)水准测量(leveling) (2)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3)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 (4)GPS 测量(GPS leveling)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B ——前视点 1、A、B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 4、转点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如图所示,在实际水准测量中,A 、B 两点间高差较大或相距较远,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此时有必要沿A 、B 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即转点(用作传递高程)。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中间安置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求和得到A 、B 两点间的高差值,有: h 1 = a 1 -b 1 h 2 = a 2 -b 2 …… 则:h AB = h 1 + h 2 +…… + h n = Σ h = Σ a -Σ b 结论:A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 2.3 水准仪和水准尺 一、水准仪(level) 如图所示,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惯导实验报告——帅哥队

惯性导航实验报告 ——陀螺运动特性的研究 实验小组:111711班第四小组 学号:11171016-11171020 依次对应学号:王瑞捷廖旭博周林高硕赵大年指导老师:

惯导实验——陀螺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四个不同的小实验了解陀螺仪的运动特性 2、了解什么是陀螺的进动性 3、了解什么是陀螺的定轴性 4、了解什么是陀螺的陀螺力矩 二、实验内容 1、实验一 将高速旋转的陀螺转子放在插座上,观察并记录现象和分析原因。 2、实验二 将高速旋转的陀螺转子竖放在转盘上,观察并记录现象和分析原因。 3、实验三 将高速旋转的陀螺转子放在倾斜导轨上使之下滑,观察并记录现象和分析原因。 4、实验四 将高速旋转的陀螺系统放在插座上,分开内外轨使之相互垂直,再分别转动内外轨,观察并记录现象和分析原因。 三、实验记录及原理说明 实验一 1、看到的现象,体现了什么特性? 现象:可以看见陀螺转子呈锥形左右缓慢转动。 特性:体现了陀螺的进动性。 2、陀螺转速降低后,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当陀螺的转速逐渐减慢时,锥形的角度开始变大,且其进动角速度变大。 原因:由于陀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转速会逐渐降低,即陀螺的角动量H变小,而外力矩不变。由M=ω×H······M=ω*H*sin 可知,此时陀螺的进动角速度ω会变大,锥形角度也变大。 3、手提陀螺转子的感受及原因分析? 感受:当我们想把高速旋转的陀螺放到转动插座上时,手明显能感受到陀螺的“力”反作用于我们的手。 原因:这是因为高速旋转的陀螺在受到外力矩的时候,陀螺进动,此时陀螺存在一个反作用力矩(即陀螺力矩),其大小与外力矩相等,方向与之相反,并作用于给陀螺仪施加外力矩的物体上,即我们的手。 实验二 1、转盘与转子的转动方向是否一致?原因? 答:可以看见陀螺转子与转盘一起转动,方向一致。 原因:转盘与转子转动方向一致表现了高速旋转的陀螺有很好的定轴性。另外,在第一段实验中我们说明了陀螺具有陀螺力矩,本实验中竖直放在转盘上的转子与转盘之间存在微小摩擦力,转盘对转子有一个摩擦力矩,因此转子对转盘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陀螺力矩。在这个力矩作用下,转盘随着转子有相同的转动方向。(以上是对书本学习后的想法,网上

眼动仪实验报告

眼动仪与平面设计实验报告 一、Tobii眼动仪简介 Tobii眼动仪提供了一个自然的使用环境, 并同时收集多通道数据, 如语音、动作等。其自带ClearView数据分析软件将眼动数据和实际界面、声音、用户动作录像综合进行分析。它提供的典型分析方案有: (1)热点图(Hotspot), 形象地分析注视点的集中趋势、停留时间等; (2)视线扫描路径( Scanpath), 呈现注视点的路径与直径变化, 用于分析单个用户操作行为规律;(3)兴趣区域(Area of In teres,t AOI), 分析平均注视时间、回溯性眼跳、区域间转移等指标, 获得特定区域上的具体数据。 二、眼动仪的应用 眼动仪应用领域包括心理学,人机交互,神经生理学,工业设计、眼科学、可用性研究、广告评估、市场调查等诸多领域。 本次实验我们主要将Tobii眼动仪应用在广告评估方面,研究被试观看平面海报时的路径、时间和着重点。 三、实验步骤 1、打开Tobii眼动仪相关软件,输入姓名; 2、将广告3和广告4拖入界面内,并运行软件; 3、调整坐姿直至水平条块呈绿色,竖直条块值在50~60范围内; 4、检测眼动水平,双眼追踪屏幕上的小球运动轨迹; 5、查看眼动水平,当双眼个点轨迹均在规定范围内,正式开始测验; 6、再次调整坐姿直至水平条块呈绿色,竖直条块值在50~60范围内; 7、正式开始对于平面广告的眼动实验,观看屏幕上的平面广告; 8、实验结束,查看眼动结果。 四、数据分析 (一)热点图 从热点图中可以看出被试在某一区域停留时间的长短和集中程度,红色代表注视时间长,绿色代表注视时间较短。 广告3为雀巢咖啡的平面广告,该广告包括三大部分:(1)雀巢的标志;(2)雀巢广告语;(3)拿着雀巢咖啡的女模特。通过观察十名被试的眼动仪实验结果得出:被试的热点红色区较多的集中在女模特的脸部和雀巢的标志,而只有少部分关注了女模特手中的咖啡。由此可见,该广告的大部分注意力被女模特所吸引,而忽略了广告本身所要传达的产品。 广告4也是雀巢咖啡的平面广告,该广告包括三大部分:(1)雀巢的标志;(2)雀巢咖啡的广告语;(3)雀巢咖啡。通过观察十名被试的眼动仪实验报告结果得出:被试的热点红色去较多的集中在雀巢咖啡和雀巢的标志,而很少关注雀巢的广告语。 (二)视线扫描路径 视线扫描路径主要是呈现注视点的路径与直径变化。 广告3的路径基本是从女模特开始散发出去的,而广告4则是由雀巢咖啡产品本身散发出去的。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两个广告的优劣:广告3由于女模特占据大幅的平面广告篇幅导致了产品本身被忽略了;广告4略比广告3好,简单易懂的风格使被试很直接的关注到了产品本身和产品的品牌。

实习实训一-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编号: 1 实验内容: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 实习实训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 3.练习用水准仪读水准尺的方法及计算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4.考虑到仪器数量和实验情况,一般安排一组/4人,观测、记录计算、立尺工 作可轮换操作。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 1.实验学时:8学时 2.主要设备:水准仪 1台 三角架1副 水准尺(塔尺)2把 尺垫2块(如有必要的话) 记录板1块 太阳伞1把(如有必要的话) 三、实验步骤 1.安置仪器: 安置仪器于两测点之间。将三脚架平稳张开,使其高度适当,三角承台 大致水平。然后开箱取出仪器,将其与脚架连接螺旋牢固连接; 2.认识仪器各部件,并了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准星和照门;目镜调焦螺旋;物镜调焦螺旋;水平微动螺旋;脚螺旋; 圆水准器等等;

三维轨迹仪的介绍及实验

三维轨迹仪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确定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2熟悉掌握三维轨迹仪实验的操作步骤; 3练习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 4学会绘制三维轨迹图. 实验仪器:光纤陀螺仪,绳子,管道,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秒表 实验: 一光纤陀螺仪简介 按照最初的定义, 陀螺仪是一个高速旋转的质量。按照牛顿定律, 只要没有外力矩作用于这惯性质量上, 它的角动量矩在惯性空间是恒定的, 因此, 陀螺仪通过自身的惯性能有效地保持初始的姿态,这样在不需要借助外部参照物的情况下均可以测量飞行器的实际角位置和角速率。这种自主式测量角度和角速率就形成了今天的陀螺仪定义的基础。陀螺仪可以如此定义—它是一种这样的装置, 即使采用与角动量守恒定律完全不同的物理原理, 也能自主地测量出相对惯性空间的旋转运动。由于陀螺仪的自动测量和对外界干扰的不敏感性, 不管它是在飞行控制中, 还是在导航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技术问题.

光纤陀螺仪(FOG)是一种基于Sagnac 效应实现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角速度测量光纤传感器件。最早由美国学者V.Vali 和R.W.Shorthill 于1976 年提出,近几十年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陀螺技术得到了快速进步,已成为惯性技术研究领域的主流陀螺,在军事、航海、空间技术和民用等领域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传统陀螺仪相比,光纤陀螺仪具有许多优点: 无旋转部件, 耐冲击, 使用寿命长; 结构简单, 重量轻, 外形尺寸小; 消耗功率小; 动态量程大等。因此, 它可以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二分类与原理 光纤陀螺仪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按结构可分为单轴和多轴光纤陀螺,光纤陀螺的多轴化正是其发展方向之一。按其回路类型可分为开环光纤陀螺和闭环光纤陀螺两类,开环光纤陀螺不带反馈,直接检测光输出,省去许多复杂的光学和电路结构,具有 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靠性高、消耗功率低等优点,缺点是靠增加单模光纤的长度来提高陀螺的灵敏度,输入-输出线性度差、动态范围小,主要用作角度传感器。闭环光纤陀螺包含闭环环节,大大降低光源漂移的影响,扩大了光纤陀螺的动态范围,对光源强度变化和元件增益变化不敏感,陀螺漂移非常小,输出线性度和稳定性只与相位变换器有关,主要应用于中等精度的惯导系统,对光纤陀螺的小型化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是高精度光纤陀螺研究的主要趋势。 根据陀螺仪的使用情况, 以各种不同的精度要求给陀螺仪装置定等级(陀螺仪的精度可以通过陀螺仪轴相对于初始方向的漂移误差

眼动仪的应用研究

眼动仪的应用研究 第一届欧洲眼动大会是1981年在德国伯恩召开,规模虽然非常小,但它却标志着眼动研究的繁荣时期即将到来。第十三届欧洲眼动大会于2005年8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它的规模和范围早已超出了欧洲。已成为各国眼动研究专家交流学术思想,加强合作的重要平台。眼动的心理学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它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随着眼动仪向智能化,系列化,便携化方向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以及在心理学众多分支领域中的应用得以迅速发展,以下就部分眼动理论研究及应用领域作一简单介绍。 眼动与视觉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研究 它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主要课题。该领域中的基本理论主要是关于视觉信息加工与眼动的关系理论,特别是眼跳与注意的关系模型。Godijn和Theeuwes提出了"竞争-整合模型"(The Competitive Integration Model)以解释外源性眼跳(excogenous saccades)与内源性眼跳(endogenous saccades)之间的竞争。该模型认为眼跳过程发生在一个共同的眼跳地图上,这个眼跳地图是动态的,可变的,心理性的。它是整合了来自不同方面信息(如内源和外源性)的结果。心理学家都承认注意与眼动的内在关系。注意是信息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机制,因此通过眼动过程了解注意的状态及其方向,可以为揭示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提供独特而有效的途径。 阅读的眼动研究 心理学家对阅读的眼动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较著名的书有1897年Quantz的《阅读心理学中的问题》,1906年Dearborn的《阅读心理学》和1908年Huey的《阅读心理学和教育学》。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眼动与知觉及其认知之间的关系。在阅读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利用眼动参数来反映认知加工的过程。 图画观看视觉搜索和模式识别的眼动研究

同济汽车操纵稳定性实验报告新

《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汽车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汽车) 学生姓名同小车学号 000001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实验室 2014年11月 1.转向轻便性实验

实验目的 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操纵方向盘过重,会增加驾驶员的劳动强度,驾驶员容易疲劳;操纵方向盘过轻,驾驶员会失去路感,难以控制汽车的形式方向。操纵方向盘的轻重,是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条件之一。转向轻便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测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的大小,与其他实验仪器评价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好处。 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条件 试验车:依维柯 实验场地与环境 于圆形试车场,实验时按照桩桶圈出的双扭线,以10Km/h的车速行驶。双扭线的极坐标方程见下,形状如下图 实验当天天气晴好,无风,气温20度 在ψ=0时,双扭线顶点处的曲率半径最小,相应数值为Rmin=1/3d,双扭线的最小曲率半径应按照实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乘以1,1倍,并圆整到比此乘积大的一个整数来确定。 试验中记录转向盘转交及转向盘转矩,并按双扭线路经过每一周整理出转向盘转矩转向盘转矩曲线。通常以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力以及转向盘作用功等来评价转向轻便性。 转向轻便型实验数据记录

方向盘转角-转矩曲线 2. 蛇形试验 实验目的 本项试验是包括车辆-驾驶员-环境在内的闭路试验的一种,用来综合评价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及乘坐的舒适性,与其他操纵试验项目一起,共同评价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也可以用来考核汽车在接近侧滑或侧翻工况下的操纵性能,在若干汽车操纵稳定性对比试验时,作为主观评价的一种感性试验。 实验原理 将试验车辆以不同车速行驶于规定的蛇形试验中,通过实验仪器可以得到行驶时的车速,方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 试验方法遵照GB/T 6323.1-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形试验

揭开Tobii眼动仪的神秘面纱

揭开Tobii 眼动仪的神秘面纱 摘要 眼动仪是一种在教育以及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精密仪器,其工作原理经历 了从早期的直接观察法、机械记录法到目前角膜反射法的发展历程。在国内,使用较多的眼动仪主要来自加拿大SR公司、瑞典Tobii公司、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等。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2013年4月引进并安装了瑞典Tobii公司的T120系列眼动仪,本文首先回顾总结已有眼动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眼动指标,介绍一下眼动仪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Tobii眼动仪的相关性能,以方便广大师生和研究者更好地学习和使用tobii眼动仪。 关键词:眼动仪,Tobii,眼动追踪 前言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是我们信息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输入系统。人类和很多数动物一样,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认知事物。人类的信息八成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 为了看清楚某一个物体,我们的眼睛必须保持一定方位,才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眼睛在某个物体上的停留被称为注视。当我们注意的目标发生转移时,我们的眼睛也将从一个注视点移动到另一个注视点,这种现象称为眼跳。通过研究眼睛的这些运动,研究者可以对人的认知活动规律加以探索。但是眼球运动速度是非常快的,典型的注视只持续0.1~0.5 s,而眼跳更是快到仅0.01~0.1 s的时间。为了准确记录人的眼球运动过程,心理学家以及其他有关专家一直致力于改进眼动记录技术并开发更为先进的眼动仪(Nielsen & Pernice, 2011)。 1.眼动研究方法 大脑—眼睛一致性假设是指人们所注视的和所想的通常是一件事。当然有时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比如你可能在注视红绿灯变化的过程中,却在思考接下来的午餐要吃什么;或者只是简单地注视图片上的一个元素,大脑却没有赋予这些元素含义。但是通常这个假设是成立的,特别是关注某一特定任务时。正是因为大脑—眼睛一致性假设的存在,我们就可以通过捕捉眼睛运动的情况,来了解哪些事情是我们所关注的,哪些事情是没有吸引我们注意的;更进一步地,可以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对象 长林中学初三(6)班学生45名,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1994年9月,由沙洋区教研室组建此班,承担素质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合理发展个性特长。 2、发现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制并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三、实验内容 (一)时间:初中三年(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 (二)内容涵5项25点。 1、学会做人。 ①忠心献给祖国;②爱心献给社会;③关心献给他人;④孝心献给父母;⑤信心留给自己。 2、学会生存。 ①学会自主;②学会自理;③学会自治;④学会自律;⑤学会自强。 3、学会学习。 ①能够发现;②能够认识;③能够检验;④能够掌握;⑤能够运用。

4、学会保健。 ①注重卫生;②参加锻炼;③经常运动;④开朗达观;⑤适当娱乐。 5、学会合作。 ①善于承受;②善于思辨;③善于竞争;④善于创造;⑤善于表现。 四、实验方法 (一)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运思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 (二)措施: 1、人格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结合,系列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客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2、区别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明确形式知识和内容知识,利用计划知识(何时何地学习以及怎样灵活运用知识的知识)和策略知识(如何学习的知识),巩固单项知识和系统知识。 3、情感认知补充原则理念,第二课堂补充第一课堂,隐性课程补充显性课程,间接教学补充直接教学。 4、着眼教学资源,焕发教学活力;着眼动标,弘扬理想奋斗;着眼人际交流,强化群体意识;着眼民主管理,形成优良班风,老师笔记《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中的反馈与矫正

工程水准测量实验报告簿.doc

工程水准测量 ( 实验报告簿 )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写法 以水准测量为准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设备: 三、实习内容: 四、实习步骤: 1.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 A 至 B, A 称为后视点, a 为后视读数; B 称为前视点, b 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 点的高程 HA ,则 B 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 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 来计算,即 Hi=HA+a HB=Hi - b (2 )水准测量的外业施测: 1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程的点。 2)当预测高程的水准点与已知水准点相距较远或高差太大时,两点之间安置一次仪器九无法测出其高差。这时需要连续多次设站,进行复合水准测量。每测站高差之和即可得预测水准点到已知水准点的高差,从 而可得其高程。

3)水准测量的检核 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 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 测站检核:对每一测站上的每一读数,进行检核,用变更仪器法进行检核。变更仪器法要求变更的高 度应该大于10cm ,两次高差之差不应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即6mm 。 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 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检查水准测量手簿;填写已知和观测数据;计算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最终结果见附表。 五、实验表格: 实验报告 程名称:工程量目:普通水准量( 2)成???? 指教????? ??? ..院(直属系)??? .. 学生??? . 学号 ???? .. ..........年?.月?..日 普通水准测量手薄 点后前高差改正后高点站号数数(米)高差程号(米)(+-((米) 米)米)

水准测量工作原理及水准仪示意图

水准测量工作原理及水准仪示意图: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测出两地面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高差,推算出另一个点的高程。 2.1.1高差法 如图2.1所示,已知地面上A点的高程为H A,欲测定B点的高程H B,需要先测出A、B两点间的高差h AB,为 此在A、B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再在A、B两点上各竖立一 根水准尺。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分别读取A、B尺上的读数 a和b,则B点对于A点的高差为: h AB=a-b (2.1) 如果水准测量是由A到B进行的,如图2.1中的箭头所示, 则A点尺上的读数称为后视读数,记为a;B点为待定高程点, B点尺上的读数称为前视读数,记为b;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 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即hAB=a-b。若a大于b,则高差为 图2.1 正,B点高于A点;反之高差为负,则B点低于A点。因为 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可认为与大地水准面平行,由图2.1可 知 H B=H A+h AB=H A+(a-b)(2.2) 由式(2.2)根据高差推算待定点高程的方法叫做高差法。 例1:图2.1中已知A点高程H A=452.623m,后视读数a=1.571m,前视读数b=0.685m,求B点高程。

解:B 点对于A 点高差: h AB =1.571-0.685=0.886m B 点高程为: H B =452.623+0.886=453.509m 例2:图2.2中,已知A 点桩顶标高为±0.00,后视A 点读数a =1.217m ,前视B 点读数b =2.426m ,求B 点标 高。 解:B 点对于A 点高差: h AB =a -b =1.217-2.426=-1.209m B 点高程为: H B =H A +h AB =0+(-1.209)=-1.209m 2.1.2、视线高法 如图2.1所示,B 点高程也可以通过仪器视线高程Hi ,求得。 视 线 高: H i =H A +a (2.3) 图2.2 待定点高程: H B =H i -b (2.4) 由式(2.4)通过视线高推算待定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例3:图2.3中已知A 点高程H A =423.518m ,要测出相邻1、2、3点的高程。先测得A 点后视读数a=1.563m ,

导航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导航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目录 实验一全球定位系统(GPS)实验 (2) 实验二陀螺仪原理实验 (4) 实验三 HMR3300传感器实验........................... (7) 实验四C100航向传感器实验... ... ... . (9)

实验一全球定位系统(GPS)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G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GPS信号串口传输技术; 3、掌握GRMIN公司GPS25LP OEM板实验系统。 二. 设备清单 (1) GPS25LP OEM板1套 (2) 开关电源 1个 (3) 五金工具 1套 (4) 万用表 1只 (5) 《GRMIN公司GPS25LP OEM板技术资料》 1本 *上课期间,实验设备由组长保管,上课期间遗失或损坏的器件须按原价赔偿。 三、课堂要求 (1) 课前认真预习,精心准备; (2) 在不损坏器件或愿意赔偿的情况下自由使用器件; (3) 不同小组的器件不要混用; (4) 课后整理桌面; (5) 不在课堂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 (6) 课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四、注意事项 (1) 轻拿轻放加GPS实验系统,防止摔落地面; (2) 避免直接接触GPS实验系统电路板; (3) 禁止带电插拔; (4) 常见问题的处理,参见技术手册。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GPS实验系统电路连接 (1) 将GPS天线接入电路板;

(2)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3) 将GPS天线放至窗外; (4) 接通外接开关电源; (5) 记录所在位置的经纬度、高度、星数。 六、实验报告内容 1、记录从GPS接收到数据 2、数据分析 当前时间:3时23分40秒 实验室经度:11851.4462E 实验室纬度:3201.6107N 卫星编号:12 21 31 卫星数量:3 其他信息: GPS状态:正在估算;水平精确度:4.2;海拔高度:87.3米;大地水准面高度:2.3;GPGGA校验和是43; 定位模式:手动自动2D/3D;定位类型:2D定位;HDOP水平精度因子:4.2;VDOP垂直精度因子: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