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讲解(基础知识)1

理论讲解(基础知识)1

理论讲解(基础知识)1
理论讲解(基础知识)1

第二届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平版制版工》理论讲解

(基础知识)

一、印刷概论

基础知识

1表1 印刷种类

表2 印版类型

6.0 ~ 300

丝网

3.0 ~ 5.0柔版8 ~ 15凹版 1.0凸版(刚性)

0.7 ~ 1.2平版胶印油墨厚度(微米)

印刷方法表3 墨层厚度

二、印前基础知识

CTF工艺流程

CTP工艺流程

二、印前基础知识

调幅加网

?大小不同?中心距相同?由网点大小来表现图像色调的深浅

调频加网

?大小相同中

心距不同

?由网点疏密

来表现图像

色调的深浅

混合加网

AM

FM

AM/FM

网点形状:50%网点的几何形状加网线数:单位长度内网点的个数

网点角度:网点中心连线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

调幅网点加网三要素

网点形状:50%网点的几何形状加网线数:单位长度内网点的个数

网点角度:网点中心连线与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夹角

调幅网点加网三要素

图设备像素、半色调单元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

1三色印刷与四色印刷

0.5 1.0 1.5 2.0 2.5 原稿密度

0.5

1.01.5

2.0四色印刷再现曲线三色印刷再现曲线黑版再现曲线

基础知识1UCR 底色去除是去除暗调、接近中性灰区域的复合色中的彩色油墨,而用黑油墨替代的制作工艺。

70%

60%

50%

20%油墨总量:185%

去除

5%

油墨总量下降了40%

50%40%

30%

25%

油墨总量:145%

UCR 原理图

基础知识

1GCR 是指在彩色复制中,以三原色油墨构成的彩色区域的灰色或灰色成分均用“非彩色”的黑墨代替,而图像的色相和色彩特性则分别由三原色中的一种或两种油墨来再现,即两种原色加黑墨构成的图像。

100%

灰色部分

纯色部分

GCR 原理图

基础知识

1UCA 底色增益是增加暗调接近中性灰区域的彩色油墨

量。底色增益的作用范围在围绕颜色空间三色混合的中性灰区域,在图像暗调部分产生的彩色增益作用最大,对纯色不起作用。

UCA 主要用于灰成分替代复制工艺,以弥补因100%替代后暗调区域密度不足的弊端。

一般底色增益量选择在10%-25%范围内较为合适。

基础知识

1中性灰平衡,是指以适当的三原色油墨比例,印刷出从高光到暗调的不同深浅的灰色,以获得中性灰的三原色等效平衡,它贯穿于从分色扫描到彩色印刷的全过程,是衡量印刷复制中色彩再现是否正确的一种依据。灰平衡是正确复制颜色的基础,只有能正确地复制出各阶调的灰色,才能正确地复制各种彩色,若灰平衡出现偏差,就会引起整幅图像的色偏。

基础知识1正常原稿灰平衡数据举例:88

83726050403122157

5

Y

88837260504031221575M 95

9080706050403020107C

基础知识

13.颜色空间

RGB颜色空间是一种基于色光混合的表色模式。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图形处理软件的色彩管理系统中,RGB颜色模式是数字照相机、扫描仪、显示器等设备所使用的颜色系统,是一个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

基础知识13.颜色空间

CMYK 颜色空间是一种减色空间,是印刷油墨形成的颜色空间,也是四色打印和胶片呈色的基础。CMYK 颜色空间也是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同样的CMYK 数值组合、不同的原色油墨或色料得到的颜色是不同的。

基础知识

1图不同色域的比较

基础知识

1

3.颜色空间

HSB是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用颜色的色相、饱和度、亮度做为颜色空间的三个分量建立起来的,故HSB颜色空间也是三维空间,每一种颜色都可以用色彩空间中的一个空间点来表示。HSB源自RGB 颜色空间,并且是设备相关的色彩空间。

基础知识

1

Lab颜色空间(也称为CIE Lab)是当前最通用的测量物体颜色的色空间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所有领域。它是均匀色空间之一,是由CIE在1976年制定的。在这一色空间中,L是亮度,a和b是色度坐标。

CIELAB是与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在色彩管理中,利用此特性,可沟通和推算出原稿色、屏幕色和印刷色在色空间的对应关系,达到颜色在视觉上的一致,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色彩转换。

基础知识

1

CIE1976 L*a*b色品图

基础知识

1

在CIE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中,L*表示明度,取值范围一般为0~100,数值越大,颜色明度越大。a*、b*为色度指数:a*为红绿轴,取值范围一般为-120~120,数值越大颜色越红,数值越小颜色越绿;b*为黄蓝轴,取值范围一般为-120~120,数值越大颜色越黄,数值越小颜色越蓝。

基础知识

1

Photoshop 中a、b取值

基础知识

1

CIE选取了三个假想的原色X、Y、Z,在已有的颜色匹配实验数据基础上,建立了CIE1931-XYZ系统,并把匹配等能光谱色的三原色XYZ的数值命名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并规定用Y刺激值代表明度。匹配由等能光谱组成的白光时,三刺激值X=Y=Z=1。

基础知识1)

()()()

()()()()()

()()()()()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Z Y X Z z Z Y X Y y Z Y X X x ++=

++=++=基础知识

1从上式可看出x+y+z=1,所以,仅用x 和y 两个量组成色度坐标,并且根据光谱上各色的坐标点画出光谱色的轨迹,再把380nm 和780nm 的坐标点用直线相连,形成了一个马蹄形曲线,即CIE1931色度图。图中马蹄形内的颜色是物理上可能实现的颜色,其中等能白光的坐标为x=y=z=0.3333。)()()()

()()()()()

()()()()()

()(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λZ Y X Z z Z Y X Y y Z Y X X x ++=

++=++=

基础知识1图

CIE 色度图

基础知识

1CIEXYZ 颜色空间稍加变换就可得到Yxy 色彩空间,其中Y 取三刺激值中Y 的值,表示亮度,x 、y 反映颜色的色度特性。XYZ 三刺激值和相关联的Yxy 色空间构成了当前的CIE 色空间的基础。XYZ 三刺激值的概念是以色视觉的三元理论为根据的,它说明人眼具有接收三原色(红、绿、蓝)的接收器,而所有的颜色均被视作该三原色的混合色。XYZ 三刺激值是利用这些标准观察者配色函数计算得来的,是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

基础知识1CIEXYZ 颜色空间稍加变换就可得到Yxy 色彩空间,其中Y 取三刺激值中Y 的值,表示亮度,x 、y 反映颜色的色度特性。XYZ 三刺激值和相关联的Yxy 色空间构成了当前的CIE 色空间的基础。XYZ 三刺激值的概念是以色视觉的三元理论为根据的,它说明人眼具有接收三原色(红、绿、蓝)的接收器,而所有的颜色均被视作该三原色的混合色。XYZ 三刺激值是利用这些标准观察者配色函数计算得来的,是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

基础知识

1评价光源的颜色特性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光源的色表,即光源发出光的颜色,可以用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和色温进行表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光源的显色性,也就是光源照射时,显现物体本身固有色的能力。

光源色度学基础

基础知识1光源的光谱分布不仅决定了其本身的发光颜色特性,还影响着其所照明的物体的颜色。

为了能够对光源的颜色做出一个定量的描述,在色彩学中采用“色温”作为描述光源颜色的指标。色温即用温度的方式表示光源的颜色。

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这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基础知识

1光源的光谱分布不仅决定了其本身的发光颜色特性,还影响着其所照明的物体的颜色。

为了能够对光源的颜色做出一个定量的描述,在色彩学中采用“色温”作为描述光源颜色的指标。色温即用温度的方式表示光源的颜色。

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某一温度下辐射的颜色相同时,这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色温以绝对温度K 作单位.

基础知识1色温与光源的颜色的关系为,色温越高,光越偏蓝;色温越低,光越偏红。CIE 规定的标准照明体与其它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指标如下表所示。

4250

5000

6504

7500

6774

4874

2856

色温(K )

冷光型日光灯

D50D65D75C B A 照明体基础知识

1在印刷复制中,光源色温对复制效果影响较大。分色用光源的色温应与分色胶片的感色性相匹配。分色光源的色温在5000-6500K ,其光谱能量分布较符合制版分色的要求。印刷时用于看样的照明光源,色温以5000K 或6500K 为好。

基础知识1D50光源(5000K 色温)是一种发光体的颜色略为偏暖色调(偏黄)的光源。根据ISO3664:2000,D50 光源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颜色的标准色温。

D65光源(6500K 色温)是一种发光体的颜色略为偏冷色调的光源。在欧美国家D65 光源逐步被D50 光源取而代之,但在中国,D65 目前仍然是大量使用的标准色温之一。

基础知识

1但是标准的色温不一定就是标准光源,根据ISO3663:2000标准,标准光源必须要同时符合二个物理条件:

1. 光源的色温为D50(或D65)

2. 光源显色指数Ra>90

基础知识

1

显色指数用来衡量某一光源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颜色与在自然光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颜色在之间的比值,即Ra=在某一光源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颜色÷在自然光照射下所能看到的颜色。

基础知识

1

Ra愈接近100%,表明在该光源照射下,所显现的颜色与在自然光照射下所显现的颜色的差异就愈小。

TL85是一种Ra=80,色温为5000K的光源;

965是一种Ra=90,色温为6500K的光源。

以上光源中,只有965是标准光源。

基础知识

1

色彩管理基本原理

色彩管理是运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在生产系统中自动统一地管理和调整颜色,在色彩失真最小的前提

下,把色彩数据从一个设备色彩空间转换到另一个设备色彩空间,以保证同一图像色彩在输入、显示、输出中所表现的颜色尽可能匹配,并最终达到原稿与复制品的色彩一致。

基础知识

1

图色彩管理基本原理示意图

基础知识

1

色彩管理色彩管理系统工作的核心之一为建立设备特征文件。设备特征文件为色彩管理系统提供将某一设备的色彩数据转换到设备无关的色彩空间中所要的必要信息。

基础知识

1

色彩管理的另一个核心是色彩连结空间(PCS)。PCS称为样本文件连接空间(Profile

Connection Space)。该模式假定每种设备均能产生一个样本文件,描述从设备颜色空间到某一参考媒介的变换。色彩连结空间是通过CIEXYZ空间或

CIEL*a*b*空间来定义的。通过彩色设备色彩空间(RGB或CMYK)和色彩连结空间之间的联系为该设备建立设备特征文件,从而实现了对色彩的开放性管理,使得色彩传递不依赖于彩色设备。

基础知识

1

色彩管理的第三个核心上色彩转换模块CMM,(Color Management Models)。CMM是用于解释设备特征文件,依据特征文件所描述的设备颜色特征进行不同设备的颜色数据转换。

基础知识

1

在ICC所规范的色彩管理转换模式中有等比压缩(Perceptual)、相对色度转换(Relative Colorimetric)、绝对色度(Absolute Colorimetric)及饱和度优先(Saturation)等四种基本转换模式。

基础知识

1

如果图像上的某些颜色超出了目标设备的色域范围,则通过等比例地压缩方法将图像上的颜色全部映射到目标设备色域中。

相对色度匹配方式主要应用于将小色彩空间与大的目标色彩空间对应起来,可应用在从CMYK到CMYK色彩空间的转换中。

基础知识

1

绝对色度的匹配转换方式将输入设备的色彩空间的色调值相对于纸张或承印物的白度被转换成新的颜色值,即源设备色彩空间的纸白能在目标设备色彩空间中被模拟,常用可应用于数码打样的转换中。

饱和度优先适用与那些颜色之间视觉关系不太重要,希望以亮丽、饱和的颜色来表现内容的图像的色彩转换。这种压缩的方式较合适的范围是商业印刷,印刷成品要求有很明快的对比度如招贴、海报等。

基础知识

1

色彩管理的步骤

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有所谓的“3C”控制,即设备校正(Calibration)、设备特征化(Characterization)和色彩转换(Conversion),其代表了色彩管理技术实施的三个重要环节。

基础知识

1

1. 输入设备

印前技术中用到的设备分为三大类: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设备。输入设备主要有扫描仪、数码相机。输出设备主要有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直接制版机。

基础知识

1

(1)滚筒扫描仪:滚筒扫描仪属高档扫描仪,扫描反转片原稿时应选用此类扫描仪。滚筒扫描仪采用光电倍增管(PMT: Photo Multiplier Tube)作为光电接收器件。它对光的敏感程度很高,因此密度响应范围大,对图像暗调层次表现较好,扫描质量优于平面扫描仪。

基础知识

1

图滚筒扫描仪的信号流程

基础知识

1

(2)平面扫描仪:采用光电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ing Device)作为光电接收器件,具有扫描速度快、使用方便、对原稿的适应性强和价格低廉的特点。平面扫描仪的缺点是密度的动态范围略低,分辨率和对图像的暗调部分表现能力不如滚筒扫描仪。现在已有了高档的平面扫描仪,较好地解决了一般平面扫描仪的缺点,而且保留了平面扫描仪操作简单的优点,

基础知识1

基础知识

1

扫描仪主要技术参数:

(1)光学分辨率:是指扫描仪对图像进行扫描时实际能对图像进行的采样精细程度,以dpi表示。

平面式扫描仪的光学分辨率又分为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

水平分辨率=CCD像素数/ 扫描最大宽度

基础知识

1

垂直分辨率是根据扫描仪中步进电机在机械设计中每英寸可移动多少而定的,与步进电机和机械传动部分有关。在平面扫描仪中水平分辨率更加重要。一般提到光学分辨率指的就是水平分辨率。

基础知识1滚筒扫描仪光学分辨率主要取决于扫描线数的宽度,即滚筒转一圈时扫描头横向进给的距离。扫描线越细,分辨率越高;反之,分辨率越低。

扫描分辨率、图像放大倍数和印刷加网线数三者的关系为:

扫描分辨率=放大倍数×加网线数×质量因子

(1.5~2)

(-)扫描仪

基础知识

1(2)最大分辨率:是使用光学分辨率扫描后,再通过软件插值法计算得到的,因此也叫插值分辨率,是在设备内置处理器功或扫描驱动软件的帮助下能获得的信息量。但不能实际增加图像中的信息量,只是采用某种插值算法求出由图像数据化设备获取像素之间的像素,其结果往往是降低图像边缘的清晰度。通常最大分辨率通常是光学分辨率的2-4倍。

插值算法有最近邻点插值算法、双线性插值、双立方插值等,对大多数图像一般宜采用双立方插值。

基础知识1(3)最大密度动态范围:它是指扫描仪所能识别出原稿层次变化的密度范围。最大密度范围小,将使原稿暗调部分的细节层次丢失。尽管这个区域的图像仍有深浅的变化,但感光器件却不能分辨,结果输出相同的信号。(4)颜色位深度:表示扫描仪对每一种颜色所能识别的最大灰度级数。如一个8位灰度扫描仪可以在黑白之间记录28=256种不同的灰度级。当位深度增加时,从理论上来说扫描设备捕获的细节数量也会增多。

基础知识

1 3.415843.6409636 4.0

10000

4.21638442 4.8

65536

48

2.6398

3.0102430 2.21592.425624动态范围实际达到的灰度级

最大动态密度范围能表现的灰度级扫描仪位数

表:扫描仪颜色位深度

基础知识1(二)激光照排机

1.外滚筒式照排机

鼓(胶片)旋转,记录头平移。

基础知识

12. 内鼓式照排机

鼓(胶片)不动,镜头旋转并平移。

内滚筒式照排机结构简图

基础知识

1

3.绞盘式照排机:

镜头不移动,胶片平移。

胶盘式照排机结构简图

基础知识

1

4.记录精度:是指照排机可以记录的最小光点尺寸和光点的密集程度,即记录分辨率。(dpi)

灰度级=(记录精度/加网线数)2+1

基础知识

1

组成网点的光点数多

光点小灰度等级多

在保证相同灰度等级的

条件下使网点尺寸更小,

即网线数高。

基础知识

1

5.重复精度

也叫对位精度,指各色版上图像位置的准确程度,反应了两张胶片的图像相互之间不能重叠的误差。照排机的结构对重复精度影响很大。

一般中档照排机的记录精度为1200 ~ 2500dpi(记录点数/英寸),重复精度为15μm。高档照排机的记录精度在3000dpi以上,重复精度为5μm左右。

基础知识

1

(三)直接制版机

从技术上看,直接制版技术是照排技术的延续。由于成像材料不同,直接制版机与照排机所采用的技术略有差别。直接制版机也同样使用了内鼓式、外鼓式和平台式技术。与照排机不同的是,直接制版机采用的技术往往与记录材料印版有关。

基础知识

1

外鼓式制版机光路图

基础知识

1

内鼓式制版机图示

基础知识

1

CTP直接制版技术的关键是CTP版材,不同的版材对应不同的直接制版机。

CTP版材

热敏版材

光敏版材

热交联感应型

光聚合型

喷涂蒙版型

银盐扩散型

热熔型

复合型

基础知识1

按感光光谱分红外半导体激光:波长为830~1064nm

的红外曝光。

紫外光:波长为400nm的紫色半导体

激光。

绿色倍频YAG激光:波长为532nm的激

光。

红外YAG激光:波长为1064nm的红外

激光。

基础知识

1

按显影方式

需化学处理

免处理

免化学处理(用水处理)

按影像方式

阳图型

阴图型

基础知识

1

CTcP:延用传统紫外光晒版的基本成像原理。光源也基本没有改变。只是以数码控制的微型镜片组替代菲林,以步进区域曝光方式替代整个幅面的一次成像。

CTcP制版机实样

基础知识

1

紫外光源发出的光线通

过多个反射镜和物镜聚焦

到达器件DMD。凡是不需要

记录的点对应的微镜则偏

向某一侧,而需要记录的

点所对应的微镜偏向另一

侧,进入会聚物镜,并将

记录矩阵光线成像在PS版

上。

CTcP原理图

基础知识

1

紫外光源发出的光线通

过多个反射镜和物镜聚焦

到达器件DMD。凡是不需要

记录的点对应的微镜则偏

向某一侧,而需要记录的

点所对应的微镜偏向另一

侧,进入会聚物镜,并将

记录矩阵光线成像在PS版

上。

CTcP原理图

工作要求

2

紫外光源发出的光线通

过多个反射镜和物镜聚焦

到达器件DMD。凡是不需要

记录的点对应的微镜则偏

向某一侧,而需要记录的

点所对应的微镜偏向另一

侧,进入会聚物镜,并将

记录矩阵光线成像在PS版

上。

CTcP原理图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存储、传送与加工处理的电子工具。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它不仅成为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现代化工具,而且促进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使社会发展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革命以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控制(Control) 技术(“3C”技术)为主要代表,以机器智能代替人类的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从而影响信息活动的一切领域。信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与展望、计算机的特点分类与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的运算等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1 计算机的发展和展望 计算技术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算筹,算筹后来被方便的算盘取代,算盘是世界上第一种手动式计算器,迄今还在使用中。1622年,英国数学家威利·奥特瑞德(William Oughtred)发明了圆盘计算尺,这称得上是最早的模拟计算工具了。1642年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帕斯卡(Blasie Pascal)发明了手动计算机器,能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1673年,德国数学、思想家莱布尼兹(G.w.Leibniz)制造了能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器。这些早期的计算机器都是一种手动机械计算装置,都没有突破手工操作的框架。直到19世纪初,才取得突破,计算机不但能快速地完成四则运算,还能够自动完成复杂的运算,从手动机械跃入自动机械的新时代。 1.1.1 近代计算机 1. 巴比奇和差分机 1818年,法国人托马斯(C.Thomas)设计了一种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计算机开始走出了发明家的研究室,进入了社会,成为人们得力的计算工具。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瑞典人奥涅尔(W.Odhner)从1874年开始整整花费了15年的时间,发明了一种齿数可变的齿轮,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计算机。 直到20世纪20年代,奥涅尔机都是一种主要的计算机器。 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设计出第一台能通过加、减法计算各种多项式的机器,定名为“差分机”。它仅能作加法运算,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只是每次完成一个算术运算,而且能按照设计者的安排自动地完成整个运算过程。这无疑已经蕴含了程序设计的萌芽。 2. 分析机——现代通用数字机的雏型 大约在1834年,巴比奇完成了一项新设计,这种新设计的计算机有专门控制运算程序的机构,而机器的其余部分可以进行各种具体的数字运算,他把这种新机器命名为“分析机”。分析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齿轮式寄存器、运算的装置,控制操作顺序及输出结果的装置。可以看出巴比奇的分析机已经包括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一些主要思想。 3. 模拟机的研制 1876年,英国物理学家凯尔文(Kelvin)利用他兄弟汤姆逊(Thomson)的圆盘-圆球-圆轴式积分仪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台计算傅立叶系数的机器,他称之为“潮汐调和分析仪”。这种调和分析仪能在一、两小时内完成熟练的计算员至少需要20小时才能完成的计算。

计算机1级基础知识

判断 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Y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Y 3.在数据库中降低数据存储冗余度,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因此数据库的数据冗余度应该做到零冗余。N 4.关系数据库采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及其间的联系,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Y 5.DBMS提供多种功能,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时刻或不同时刻建立,修改和查询数据库。Y 6.DBMS一般都具有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功能,由此实现对于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Y 7.由于DBMS提供模式转换机制,可以做到应用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当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Y 8.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数据表示和操作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在关系数据模型中,对关系操作的结果也是关系。Y 9.描述关系模型的三大要素是:关系结构,完整性和关系操作。Y 10.关系模式的主键是一个能惟一确定该二维表中元组(行)的属性组(也可以是单个属性)。Y 11.在一个关系数据库中存在多张二维表,这些二维表的“主键”不允许相同。N 12.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主键”不允许由该模式中的所有属性组成。N 13.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关系数据模式R说明关系结构的语法,每个符合语法的元组都能成为R的元组。N 14.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许多张二维表组成。二维表相互之间必定都存在关联。N 15.关系数据库中的“连接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它基于非共有属性把多个关系组合起来。N 16.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库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一般都配置有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供用户使用。Y 17.数据库一般的应用情况可能是:①用户与数据库不在同一计算机上,必须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②被查询的数据存储在多台计算机的多个不同数据库中。Y 填空 18.目前为关系数据库配备非过程关系语言最成功且应用最广的语言是__?__。SQL 19.电子商务中交易商品有两种:一是有形商品的电子订货和付款;二是__?__和服务。无形商品 20.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这种方式被称为__?__。电子政务 21.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异地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育模式被称为__?__。远程教育 单选 22.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它们不会随着程序运行结束而消失,而需要长期保留在________中。A A. 外存储器 B. 内存储器 C. cache存储器 D. 主存储器 23.以下所列各项中,________不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D A.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有时甚至是海量的 B.除去具有基本数据处理的功能,也可以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C.系统中的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和多个用户所共享 D.数据是临时的,随着运行程序结束而消失 24.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可实现分类查询的表单和展示查询结果的表格窗口________。C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基础知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概述 1.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的概念光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心理感受。色彩按字面含义上理解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 1)常用色彩名词 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 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 2)其他色彩名词 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 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 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 3)色彩的基本因素 光源色有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室内光、室外光、人造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之为光源色。一般在物体亮部呈现。 固有色自然光线下的物体所呈现的本身色彩称之为固有色。但在一定的光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固有色会产生变化,对此初学色彩者要特别注意。固有色一般在物体的灰部呈现。 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的颜色由于光的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的变化称之为环境色。特别是物体暗部的反光部分变化比较明显。 4)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着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 纯度也称彩度、艳度、浓度、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 其他色彩名词 5)色彩的调和 光源色调和 在带有明显光源色的影响下,统一染上光源色所构成的色彩调和。

测试题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

测试题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选择题 1.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阿兰·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在下列关于图灵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灵机是由图灵提出理想机器 B)图灵机不可以计算的问题现代计算机也不能计算 C)图灵机是晶体管计算机 D)只有图灵机能解决的计算问题,实际计算机才能解决 3.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被称为。 A)第一代计算机 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 D)第四代计算机 4.在计算机运行时,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这是1946年由领导的小组正式 提出并论证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5.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CAD/CAM/CIMS 6.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 A)CAD B)CAM C)CAT D)CAI 7.在电子商务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称为。 A)B2B B )B2C C)C2C D)C2B 8.“十五年周期定律”认为,2010年左右将发生新一轮革新浪潮,即“智慧地球”发展策略,它 是以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 A)大型机 B)个人计算机 C)互联网 D)物联网 9.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中一层意思是指。 A)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B)物联网可以脱离互联网而存在 C)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另一个名称 D)任何物体都可以自动沟通 10.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最核心是。 A)二进制数 B)CPU控制 C)硬件和软件 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在下面关于计算机硬件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Cache)组成 B)当关闭计算机电源后,ROM中的程序和数据仍然存在 C)软盘和硬盘均可由CPU直接存取 D)软盘和硬盘驱动器既属于输入设备,又属于输出设备 12.计算机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下面各项中,不属于这五个基本组成。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总线和接口 D)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13.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CPU,它由组成。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 C)内存和外存 D)RAM和ROM 14.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 A)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存储各种控制信息 C)保持各种控制状态并输出结果 D)指挥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15.计算机系统的主机是指。 A)CPU和内存 B)CPU和外存 C)CPU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控制器 16.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设备是指。 A)I/O设备 B)外存 C)I/O设备及外存 D)机箱及电源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 导语:色彩,渲染了这世界的黑白,也安抚了人们内心的伤痛,从一张白纸,到泼墨点缀;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色彩理论知识点总结1 一、色彩的理论知识 培养孩子敏锐的色彩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意识,意识形成后,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及对色彩有意和无意的观察,眼睛对色彩的分析逐步提高,为孩子未来从事与色彩相关的工作提供一个视觉基础。 现将基本的色彩知识总结如下,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孩子对色彩的辨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1、原色 理论上指不能调和出来的色彩叫原色。三原色指:大红、柠檬黄、钴蓝;原色又称为第一次色,或称为基色。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1)三原色不能通过其他的有色材料混拼而成的颜色。能配合成各种颜色的基本颜色。也叫基色。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几乎所有的颜色。 (2)光线会越加越亮,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yellow黄,cyan青,magenta品红(或者叫洋红、红紫)。

三种等量组合可以得到白色。 颜料中的原色是红、黄、蓝,蓝和黄可以配成绿,红和蓝可以配成紫,黄和红可以配成橙。 色光中的原色是红、绿、蓝,红和绿可以配成黄,红和蓝可以配成紫。 2、间色 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当我们把三原色中的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就可以得出橙色,把红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得出紫色,而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则可以得出绿色。在专业上,由三原色等量调配而成的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间色。当然三种原色调出来就是近黑色了。间色又叫"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由2种原色调配出来的。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 3、复色 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计算机基础知识题目与答案(1)

1、在Windows 的资源管理器中,快捷键Shift+F10的功能是(右键功能)。 2、个人用户拨号上网需要有计算机、电话线、用户帐号和口令,以及(调制解调器)。 3、Outlook Express 软件是用于(存储和检索电子邮件地址的通讯簿和联系人文件夹)。 4、控制面板中不包括下列项目在的是(画图程序 5、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计算机属于(数字电子计算机)。 6、限制共享文件夹的用户数是为了(提高共享用户的访问速度)。 7、使用IE浏览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保存网页时,如“保存类型”为默认,则保存的是(当前整个网页)。 8、计算机的软件系统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 9、控制面板的作用是(对系统进行有关的设置)。 10、打印机只能接在计算机的串口或并口上。正确 1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2、双击控制菜单的作用是(关闭当前窗口)。 13、在Windows的“附件”中,可用来绘画的程序是(画图)。 14、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键盘上的字母键必须处于(小写)状态。 15、通常所说的区位、全拼双音、双拼双音、智能全拼、五笔字型和自然码是不同的(汉字输入法)。 16、在Windows中,同时按(ctrl+alt+del )键一次,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以关闭那些不需要的或没有响应的应用程序。 17、下面关于Windows XP的窗口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Windows XP的桌面也是Windows XP的窗口2用户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和在屏幕上移动窗口3窗口主要由边框、标题栏、工作区、状态栏和滚动条等组成4窗口是Windows XP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18、以下哪一项不是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的方式?( 1列表方式2详细资料方式3短文件名方式或长文件名方式4大图标方式和小图标方式) 19、资源管理器的列表内容按名称排序,就是按(文件主名)排序。 20、文件类型的注册是指将某种类型的文件与某个(应用程序 )之间建立关联。 21、判断:在中文汉字系统的纯中文方式和西文方式下输入的汉字的大小相同。正确 22、HTTP服务的默认端口号是为80。正确 23、使用Insert命令可在数据库中任意位置插入新记录。正确 24、目录建立后可以用COPY命令来移动其他地方的文件和目录过来。错误 25、只能通过图标进入相应的设置操作。错误 26、安装输入方法必须要输入或选择输入方法的文件名。正确 27、把字符复制到一个新位置,只要选定字符,按住鼠标左键拖到新位置即可。错误 28、在Windows中,文件可以被复制到多个文件夹中。正确 29、断电后,软盘上的信息丢失,硬盘上的信息不丢失。错误 30、在Windows XP系统中,为了在系统启动成功后自动执行某个程序,应该将该程序文件添加到启动文件夹中。正确 操作: 31、用Windows提供的系统还原工具,建立新的还原点,还原点描述为“微机安装调试维修测试”

第一课--色彩基础知识教案

色彩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周围都被色彩所包围,每个事物都有属于它的色彩 课题:色彩基础知识 课型:综合探索 授课方法:说教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B.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 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美的创造愿望,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表达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色彩的概念、意义 在《艺术辞典》中对色彩的概念是这样概括的:色彩是光的特性的延伸,色彩是在色光物体,视觉器官三者之间极其复杂的关系下面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从我们美术的角度出发来看,色彩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性,色彩使万物生机勃勃,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启示作用和暗示力,用以表现画者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色彩,因为色彩它是作为形态以外的另一个设计要素,色彩是无可替代的信息传达方式和最富有的吸引力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的分类 (1)原色: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原色? 无法调制出来的三原色:红、黄、蓝、又称为一次色。 (2)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间色,又称为二次色橙(红+黄)、绿(蓝+黄)、紫(红+蓝)。 (3)复色:三种原色或两种间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为复色,又称为第三次色和再间色,复色纯度低为灰色调。 (4)补色:补色又称为互补色,余色或强对比色。在色相环中任何直径两端相对之色都成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补色之间混合会产生黑色。 2、色彩的三要素: (1)色相:是指颜色本身所具有的面貌,也是区别其他颜色的名称。 如黄、红、绿、橙等. (2) 明度:是指色相的明暗程度,它包括同一颜色的色相差别,也包括不同色 相自身所具有的明暗差异。即人们常说的“深浅差别”或“素描关 系”。大家知不知道怎么来区别一个色彩的明暗程度,一个色彩加 入白色越多,明度越高。加入黑色越多明度越低。 (3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饱和程度。它是由颜色中含有其它 颜色的多少所决定的。 一个色彩只要不加入其他色彩,就是高纯度的,只要加入 了其他色彩,纯度就会降低。 3、色彩的属性 (1)暖色系:指的是包括红色、褐色的所有色彩。 它们给人以热烈、欢快、温暖、奔放的感觉。

互联网基础知识大全

互联网基础知识大全 ? ?【互联网的一些名词】 ?一些系统名词 ?CMS ?内容管理系统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all-Center ?呼叫中心 ?前端 ?产品的用户使用的部分 ?运营系统 ?一般指产品运营人员使用的系统?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APP ?应用程序 ?Web ?用网页形式提供服务 ?Wap ?Wap页面形式提供服务 ?过去网络还是2G的时候常用

?H5/HTML5 ?HTML5的形式提供服务 ?互联网职位 ?高层管理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一般是老板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首席运营官,整理公司运营管理等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技术官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首席财务官,负责财务融资等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主管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CXO ?自己百度去查 ?VP (Vice President) ?副总裁 ?OP (Operation) ?运营 ?PM/PD (product manager/director)

?产品经理,之前也有管项目经理为PM的 ?UI/UE (user interface/user experience) ?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对产品界面研究?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发,就是所谓的程序员们、技术同学,作为PM以后经常撕逼的对象 ?QA (Quality Assurance) ?测试功能工程师们,找BUG的 ?BD (Business Development) ?商务拓展 ?对外谈商务合作的 ?PR (public relations) ?公关,你的产品出现在一些媒体的报道,可能是他们干的 ?UED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 ?AE (Account Executive) ?客户执行 ?HR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 ?KA (KeyAccount) ?大客户部门,关键客户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Ⅳ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判断题: 1. 对计算机RAM中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时,主机必须通电。√ 2. ROM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即消失。× 3. 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是低级语言,因此用它们编制的程序,其运行效率肯定低于高级语言所编的语言。× 4. 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其执行速度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要快。× 5. 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都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 6. 字长是衡量计算机精度和运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指标。× 7. 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 8. 同一张软盘上不允许出现同名文件。× 9. 点距是彩色显示器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点距越小,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就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10. 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巨大,因此,多媒体信息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11. 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区位码形式存储的。× 12. UNIX是一种多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13. CAD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系统。√ 1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完全由CPU决定。× 15.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都不是按照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设计的。√ 16. 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试制成功。×1983 17.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制造成功。×第四代 18. 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位bit。×byte 19. 微型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20. 计数制中使用的数码个数被称为基数。√ 21. ALU是控制器中的一个主要部件。×运算器 22. 20根地址线的寻址范围是512K。× 23. 将八进制数15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0110。×421 24. 存储系统中的PROM是指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5. 目前在以下各种设备中,读取数据快慢的顺序是cache 内存、硬盘、光盘和软盘。√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1

第1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化社会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1.1 练习题 1.1.1 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 A、MARK I B、Z1 C、ENIAC D、EDVAC 2、计算机存储程序的理论是由提供的。 A、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B、莱布尼兹(W.Leibniz) C、查尔斯〃巴贝齐(C.Babbage) D、艾肯(H.Aiken) 3、ENIAC的加、减运算速度为每秒次。 A、50万次 B、500万次 C、5 000次 D、5 000万次 4、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器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6、第三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7、第四代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8、我国研制成功的“银河”、“曙光”和“神威”系列计算机都属于。 A、巨型机 B、小型机 C、大型机 D、工作站 9、微处理器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 A、CUP B、MPC C、CPU D、PUC 10、第一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A、1971-1977年 B、1978-1984年 C、1985-1992年 D、1993年至今 11、第二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A、1971-1977年 B、1978-1984年 C、1985-1992年 D、1993年至今 12、第三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A、1971-1977年 B、1978-1984年 C、1985-1992年 D、1993年至今 13、第四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精选.pdf

美术色彩基础知识入门大全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 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 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 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 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色彩的) 一、色彩的构成 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 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图2

二、色彩的对比 在一定条件下,人对同一色彩有不向的感受。色彩单一给人一种印象。在不同的环境下,多色彩给人另一种印象。色彩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称“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时间隔序,称“同时发生的对比”;其二,空间位置,称 “连贯性的对比”。对比本来是指性质对立的双方相互作用、相互排斥。然而,在某种条件下,对立的双方也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并置的不同色调往往相抵消对方的色彩,这种相互抵消的现象称“同化现象。对比的具体运用和效果,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解。 三、色彩的表现手法 人的色感可用色彩三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表示。不过三属性毫无差异的同一 色彩会因所处位置、肯景物不同而给人截然相反的印象。我们以蓝色编织物和蓝色木地板为例,图3,假定它们的三属性相同,但在观赏者的眼中,编织物的色彩与木地板的色彩毫 无共同之处。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表现形式”。 图3 色彩的表观形式包括面色、表面色、空间色等。面色又称“管窥色”,像天空色彩平平 展展,缺乏质感,给人柔软的感觉(图4)。 图4

1[1].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选题) 1.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___。 A.晶体管 B. 大规模集成电路 C.电子管 D. 集成电路 2.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含计算机的____。 A.主机和外设 / B.硬件和软件 / C.控制器和运算器 进一步记忆:软件又必须包括______。(A. 系统软件 / B. 应用软件) 3.微软的Office软件属于______。 A 操作系统 B 编译系统 C 应用软件 D 系统软件 4.现代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自动、连续地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是因为______。 A.采用了开关电路 B.具有存储程序的功能 C.采用了二进制 “存储程序”原理是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来,再看下一题目: 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____。 A.莫尔 / B.比尔·盖茨 / C.冯·诺依曼 / D.科得( E. F.Codd) 5.以下不属于外部设备是______。 A.输入设备 B.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 C.输出设备 D.外存储器 提示:参考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 6.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这种计算机属于___。 A.微型计算机 / B.小型计算机 / C.超级计算机 / D.巨型计算机 7.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主要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 A.科学计算与辅助设计 B.数据处理和辅助设计 C.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8.计算机当前的应用领域广泛,但据统计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______。 A.数据处理 B.科学计算 C.辅助设计 D.过程控制 9.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缩写是______。 A.CAD B.CAI C.CAM D.CAT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教学 ---- 请你自己对号入座) 10.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____。 A. 人工智能 B.自动控制 C.计算机辅助系统 D. 数据处理 11.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包括的不同形式有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和______。 A.多媒体 / B.表达式 / C.函数 / D.图像 12.下列各组设备中,同时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______。 A.CRT、CPU、ROM / B.绘图仪、鼠标器、键盘 / C.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13.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______。

1.计算机应用基础(剖析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选题) 一.关于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A___。 A.1946 年 B.1952 年 C.1959 年 D.1962 年 [ 解析] 参考p.1 2、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__C___。 A.集成电路 B.晶体管 C.大规模集成电路 D.电子管 [ 解析] 请记忆:第一代主要元件是电子管,第二、三代分别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参考p.1 和 p.2 )。计算机经历了四个时代,其划分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构成元件”(又称电子元器件)。 3、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勺叙述中,错误的是___D___。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 C.它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计算 D.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 解析] ENIAC 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从第二代计算机才开始引入高级程序语言 BASIC和ForTran等,所以□是错的。 4、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__D___。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解析] 略 5、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_D___。 A.元材料 B.工艺水平 C.设计水平 D.元器件-----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 解析] 略 二.计算机的分类 6、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这种分类是依据__B____。 A.功能和用途 B.处理数据的方式(或处理数据的类型) C.性能和规律 D.使用范围 [解析]参考p.2。目前学习、办公和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但也有一些场

计算机基础知识1

1.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 A. 1946年 B. 1952年 C. 1959年 D. 1962年 2. 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______。 A. 数据处理 B. 科学计算 C. 辅助设计 D. 过程控制 3.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五大部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五大部分的是______。 A. 运算器 B. 软件 C. I/O设备 D. 控制器 4.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______。 A. 操作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客户管理系统 D. 语言处理程序 5. 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______。 A. 语言处理程序 B. 服务性程序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操作系统 6. 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______。 A. 十进制码 B. 二进制码 C. ASCII码 D. 汉字编码 7.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 ______。 A. 机器语言 B. 汇编语言 C. 算法语言 D. 高级语言 8. 二进制数10110001相对应的十进制数应是______。 A. 123 B. 167 C. 179 D. 177 9. 计算机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______。 A. RAM B. 硬盘 C. ROM D. 软盘 10. 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是______。 A. 控制器和运算器 B. 控制器和存储器 C. CPU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I/O接口 11. 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______。 A. 运算速度 B. 字长 C. 存储容量 D. 进位数制 12. 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______。 A. 键盘和鼠标 B. 显示器和打印机 C. 键盘和显示器 D. 鼠标和扫描仪 13. 计算机中,信息的最小单位是______。 A. 字节 B. 位 C. 字 D. KB 14. 在微型计算机中,将数据送到软盘上,称为______。 A. 写盘 B. 读盘 C. 输入 D. 打开 15. 下列各项中,不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是______。

1.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选题) (其实我所给的这些典型题目就是期末考试题或统考题,因此必做。参考答案在另一个Word文档中(要另外下载)) 一.关于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1946年_)____。 2、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_(大规模集成电路)___ 3、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D.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4、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_____。 5、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____。 (D.元器件 )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二.计算机的分类 6、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这种分类是依据_ (B.处理数据的方式 ---- 有两种:处理数字的和处理模拟数据的(声音属于模拟数据))7、电子计算机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划分,可以分为_:__ (C.巨型计算机、中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8、D.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这种计算机属于_____(.微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9、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_(_.运算速度快、自动控制、可靠性高)____。 10、以下不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特点的是___(_体积庞大)__。 11、现代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自动、连续地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是因为_(具有存储程序的功能) 12、下列各项中,在计算机主要的特点中尤其最重要的工作特点是_(_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13、"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可根据需要达到几百万分之一的精确度。",该描述说明计算 机具有__(很高的计算精度) 14、"计算机能够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来选择相应的处理。",该描述说明计算机具 有__(逻辑判断能力) 15、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四.计算机的主要用途 16、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_ _B科学计算____。 17、计算机当前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根据统计其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______。(请看解析) A.数据处理 18、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主要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 D.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9、办公室自动化是计算机的一大应用领域,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________。(请看 解析)D.数据处理 [解析]如果有人问: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什么应用领域?答:还是“数据处理”;有人问: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关系数据库,就应用领域而言主要用于什么?答: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例如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都使用了数据库,这属于信息处理的应用。 20、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计算机能够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的控制方式,如 生产过程化、过程仿真、过程控制等。这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 B.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在工业上又称为“过程控制”,这是计算机的应用之一。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大纲要求: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数制的概念,二、八、十及十六进制的表示及相互转换; 3.计算机的数与编码,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字符、汉字的编码; 4.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长的概念; 5.汉字常用的输入方法(熟练一种);了解汉字输入码(外码)、内码、字库的概念。 大纲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1.计算机的发展史【熟记】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和地点;各代计算机的元器件。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的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通常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分别称为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 2. 计算机的特点【熟记】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行速度: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单位:MIPS(百万条指令/秒),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主频:2GHz的Pentium 4 运行速度为40亿次/秒,即4000MIPS。一般来说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2)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计算精度一般用字长来表示。 字长:指的是CPU一次能并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总是8的整数倍。一般有16位、32位、64位等。通常PC机的字长为16位(早期)、32位、64位。一般来说,

字长越大,计算精度越高。 3)存储能力强 不仅可以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运算指令等信息存储,还可以存储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程序,同时还可以保存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资料。 硬盘:1956年9月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 。 40GB、80GB、160GB、 320GB、1TB=1024GB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算术运算,同时也能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智能化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计算机不具备逻辑判断能力,那么计算机也就不能称之为计算机了。 因此,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是计算机与其他计算装置的一个重要区别。 5)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计算机是自动化的电子装置。具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在计算机的内部,操作运算都是自动进行的。 只要预先把处理要求,处理步骤,处理对象等必备元素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计算机启动工作后就可以在无人参与的条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各种处理任务。 3. 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不同,可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处理以“0”、“1”表示的二进制数字。运算精度高,储存量大,通用性好。 模拟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时连续的,运算速度快,但精度低,通用性差。 混合计算机:集数字、模拟计算机特点于一身 2)按使用范围 按计算机使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专门为某种需求而制作,不能作他用。效率高、精度高、速度快。 通用计算机:使用一般应用领域,即我们常说的“计算机”。 3)按性能分类 依据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允许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的用户多少和价格高低)来分类,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单片机和工作站。这也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华为传输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OSN3500设备单子架最多可以上下504个2M,OSN2500设备单子 架最多上下252个2M,OSN1500设备最多单子架上下126个 2M。 2、IP地址为10.77.4.163,掩码为255.255.254.0。则其网络地址为 10.77.4.0、本网段的广播地址为_10.77.5.255_,此网段内最大 的主机数目为_510__。 3、时钟模块工作的三种模式分别是正常跟踪、保持和内部 振荡。 4、PDH组合成SDH的过程中,经过了映射、定位、 复用三个关键步骤。 5、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单端倒换”的结构,与网络拓 扑无关。 6、SDH光传输设备的传输距离主要由衰减、色散等因素决定。 7、信号在光缆中的传输速度约为20万Km/s。 8、在一个网元上SNCP与MSP共存时,为避免两个保护相互影响,要 求设置SNCP倒换动作的拖延时间。 9、A,B,C,D四个网元依次逆时针组成一个通道环,A,B之间有 业务,A到B业务路径为A->B,B到A业务路径为B->C-D- >A,若CD之间断纤,则A到B业务路径为A->B,B到A业 务路径为B->A。 10、光纤的损耗主要取决于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三种损耗。 通常我们用衰减系数来衡量衰减的大小。 11、WDM系统中光监控技术:1.工作波长优选1510nm;2.速率优选 2Mb/s,保证不经放大也超长传输。 12、AU-PTR的范围是0~782,超出这一范围是无效指针值。当收端连续8 帧收到无效指针值时,设备产生AU-LOP告警。 13、C2用来指示VC帧的复接结构和信息净负荷的性质。

14、B2监测到有误码后,在本端有MSBBE性能事件上报 网管并显示相应的误块数,并通过M1字节将误码块数会传给发送端,同时在发送端的性能事件MSFEBBE中显示相应的误块数。 15、第37时隙在VC4中的位置为第1个TUG3,第6个 TUG2,第2个TU12。 16、对于AU的指针调整,紧跟FF的3个H3字节位置为负调整位置, 紧跟AU-PTR的AU-4净荷位置为正调整位置。3个字节为一个调整单位。 17、TU-12指针的调整单位是1个字节,可知的指针范围为 0~139。 18、复用段保护环上网元节点个数最大为16,因为K字节 表示网元节点号的bit共4位。 19、18、(1分)SDH的光线路码型为加扰的NRZ码。 20、24、(2分)在SUN工作站上,从mo.tar.Z中恢复现场mo数据,需要 做的操作是:先在/T2000/server/database目录下执行uncompress mo.tar.Z,然后执行tar xvf mo.tar,得到mo数据; 21、工作站网管T2000V1R004版本,在/T2000/server目录下,执行 命令可以查看T2000网管mdp、topo、ss、ems几个进程的启动情况。 i.showt2000server 22、工作站网管T2000V1R004版本,需要手工备份mo数据库的方法是:1、通过T2000网管终端上的数据库备份入口备份;2、进入CMD模式,运行backupmo.sh来备份。 23、SDH的含义是同步数字传输体制 24、目前我国SDH网络结构分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长途一级干线网 ,第二层面为二级干线网,第三层面为中继层,第四层面为 接入层。 25、光纤通信中适合传输的3个波长范围为850nm,1310n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