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7 《公输》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资料助读

1.本文选自《》。《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

辑录。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

期,,,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春秋战国之际学派的创始人。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

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

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

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

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

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也作·“”或“”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

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

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

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

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

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械( ) 轩( ) 舆( ) 犀兕( ) 鼋( ) 罨( ) 鲋( ) 梓( ) 褊楠( ) 多音字:

请说( )之长( )木公输盘( ) 见( )我于王

禽滑( )厘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 子墨子九距之(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 )。2.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3.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合作探究1-1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后一“子”字是。夫子:。何命焉为:?命:。焉

为:。

侮:。藉:。

说:。

请献千

金:。义:固:。

请说之:。何罪之有:。

2.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探究质疑13-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见:。争:。类:。然:。胡:。已:。见():。文轩:。敝舆:。褐:。粱肉:。何若:。犹……之与……也:。文梓:。

长木:。虽然:。

2.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精读品析17-22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牒:。机变:。诎

():。所以:。

寇:。距:。

守圉():。文:。轩:2.墨子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

公输盘:

4、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从而说明了只有把和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资料助读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公输盘bān 械xiè郢yǐng 文轩xuān 敝舆bìyú锦绣jǐn xiù短褐hè粱肉liáng 糠糟kāng zāo 犀兕xīsì麋鹿mí鳖鼋鼍biēyu án tuó雉兔鲋鱼zhìfù楩楠豫章pián nán yù守圉yù诎qū禽滑厘gǔ楚寇kòu

②词语注释

云梯之械:之,代词,这。

将以攻宋:即“将以之攻宋”,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夫子何命焉为:夫子,对有道德的老人的敬称,等于说“老先生”。命,命令,自谦而把对方的意见说成命令,这里引申为“指教”,这句意思是:“老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请献十余: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犹言“让我,请允许”。

吾义固不杀人:义,道义,名词用如动词,遵循道义。固,可以作“本来”讲,引申“决”。这句意思是: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

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特别敬意。

义不杀少而杀众:少,指北方欺侮墨子的人。众,是指将要在楚宋战争中送命的士卒。

吾既已言之王矣:“既”的意思跟“已”相同,复用为的是加以强调。

此为何若人:何若,若何,怎样,全句是“这算是怎样的人呢?”

必为有窃疾矣:窃疾,好偷的病,全句是“一定是有好偷的毛病”。

臣以王束之政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墨子的谦称,以……为,认为……是。之,结构助词。与,介词,跟。此,指示代词。这两句意思是:我认为大王派人攻打宋国,是跟那个有好偷窃的毛病的人一样的。

九设攻城之机变:九,表示次数多,虚指。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假字,同“拒”。

于墨子之守国有余:目,通假字,同“御”。

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绝,尽。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的守御者)。

③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挡。

已持臣守圉之器。“圉”通“御”,防御。

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

④古今异义的词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古义:粗布衣服。今义:黑黄色。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古义:虽是这样。今义:转折复句的关联词。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古义:入侵。今义:盗匪,侵略者。

吾知所以距子矣。古义:用什么(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⑤多义字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虽然。

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即使。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喜悦,高兴。

请说之。说:解释。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为:给,替。

必为有窃疾矣。为:是。

将以攻宋。以:用。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以:认为。

⑥归纳“之”字在本课中的用法。

子墨子闻之。之——代词,代“这个消息”。

愿借子杀之。之——代词,他。

宋何罪之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之——代词,代“粗布短衣”。

荆之地。之——结构助词“的”。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之——结构助词“的”。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之——无实义。

⑦特殊句式例解

“宋何罪之有?”,正确翻译是“宋国有什么罪呢?”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正确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子何命焉为”,正确的翻译为“你(有)什么见教呢?”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胡不见我于王”正确的翻译为:“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大王呢?”“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2、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

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链接材料】2.——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1、注音并指出其意思:

夫环而攻之:“夫”读,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米粟非不多也:“粟”读,谷子。攻亲戚之所畔:“畔”读,背叛。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委而去之( )

③亲戚畔之( ) ④池非不深也( )

4、一词多义;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

之三里之城封疆之界()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寡助之至()

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

5、词语解释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

威天下不以以兵革之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天下顺之:

故君子有不战:

6、句子的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探究展示:

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

3、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4、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7、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8、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9、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10、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三、练习反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②亲戚畔之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⑤必先苦其心志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选择题

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多助之至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此教我先威众耳

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城(城墙)非不高也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C.池(水池)非不深也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之: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

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8.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D.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四)、问答题

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事例:

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3.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23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1. 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仞”可改为“丈”。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

仞()箕畚()孀()龀()匮()荷()2、词语

(1)重点实词:许彻惧负匮

(2)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无陇断焉

(3)古今异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而不平

(4)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

(5)词类活用现象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聚室而谋

3、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无以应。

二、探究展示: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

4、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5、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

6、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

7、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三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8、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9、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智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也说明了()的道理。

10、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认为人在()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智叟是真正的()。

三、练习反馈:

(一)、词语解释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惩山北之塞

③甚矣,汝之不惠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⑤惧其不已也

⑥无陇断焉

⑦年且九十⑧寒暑易节⑨杂然相许

⑩吾与汝毕力平险⑾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句子翻译

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⑦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

C.寒暑易节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2、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

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古代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

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

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

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6.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非梧桐不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且秦灭韩亡魏且焉置土石

10.文言词汇——我能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聚室而谋(商量)叩石垦壤(敲、凿)

B.毕力平险(险要)出入之迂也(绕道)始龀(换牙)

C.帝感其诚(诚心)亡以应(没有)固不可彻(彻底)

D.长息曰(长时间)有遗男(遗留)杂然相许(纷纷)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B、而而山不加增默而识之

C、以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虽我之死,有子有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2.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1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

C、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14.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将军身被坚执锐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四)、简答题

1、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 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4、文意理解:

(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态度和语气有什

么不同?

(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3)、说说本文中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5、内容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6.问题探究——“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拓展延伸——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题,

我的解答:

8.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9.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1.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20《〈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学习难点】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自主预习案】

1.填空题。

(1)___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 篇,包括_ 、_ 、_ 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 、____、___ 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 ,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一提诗我们马上会想到唐诗。是啊,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唐诗的源头也就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距离现在又有多远呢?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诵诗句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3.读一读。

(二)赏诗景

1. 《关雎》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

2.《关雎》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明确:

3.请试着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蒹葭》一诗的情境。

明确:

4. 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

了什么作用?

明确:

(三)悟写法

5.《关雎》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6.《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7. 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四)背古诗。

(五)理解性默写

8.《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9.《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 ,____ 。

10.《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____ ,_____ 。_____ ,______ 。

11.《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___ ,_____ 。_____ ,___ 。__

,____ 。,______ 。

【拓展检测案】

一、课内语段阅读。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以____ 、___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 。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二)蒹葭(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

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5.本诗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6.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关雎【自主预习答案】

1.(1)《诗经》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jūjiūyǎo tiáo hǎo qiúwùmèi sùhuíChíxìng

3.C.

4.B

关雎【拓展检测案】

1.雎鸠荇菜

2.窈窕淑女

3.A

4.《诗经·秦风》爱情

5.蒹葭

6.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7.D

8.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关雎答案【课内探究案】

1.《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1、找春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羞”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过程与方法 4.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教学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5.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难点 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三、知识梳理 本文以“找春天”为题引导读者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无限美好,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四、学法指导 本课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春光的美好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能够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教师口述目标,课前随堂设计。 (二)自学讨论释疑(8分钟) 1.自学指导 (1)认识“羞”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 2.教师设问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并多读几遍。。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读准字音。(3)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画出描写这种心情的词句好好读读体会词语蕴含的意思。 (5)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6)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想想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该怎样读出发现春天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言为心声 ——语言描写导学案 一、进入新课 1:A. 母亲扑过来要哭了。 B.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A.奶奶突然帮我求情了。 B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问题探究: 1、此2组片段的B组句子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 2、比较一下, B组句子运用这种描写方法后对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文章中心有何好处? 二、明白概念: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通过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语言描写妙处: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揭示。 想一想,下列语言表达哪一句是合情合理的: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食盐的化学名称)放得太多了。”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花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的小狗不见了,我会不开心的。” 6、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三、第一把钥匙: 例: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1、秀才 2、富翁 3、流浪汉 4、县官) 小试牛刀: 设置情境:某一同学乱泼污水,玷污了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用A、B、 C、 D、E代替人物姓名,写一群不同性格的人对话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春夏秋冬(1)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 《春夏秋 冬》 本课为看图学词识字,让学生在了解四季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姓氏歌》 本课为有关中国姓氏的拼音儿歌,儿歌通过有趣的问答游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小青蛙》 这一篇拼音韵文,文章将汉字“青”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五个形声字,巧妙地穿插在韵文中,读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 兴趣。 《猜字谜》 这一课安排了两则字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猜出谜底生字,学会识字。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 春夏秋冬………………………………………………………… 2~3课时 2.姓氏歌………………………………………………………………2~3课时 3.小青蛙………………………………………………………………2~3课时 4.猜字谜………………………………………………………………1~2课时 语文园地一……………………………………………………………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 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1、草原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导学时数: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草原。齐读课题。 二、自学体验: 1、请同学们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后生子连词勾画出来,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各小组代表利用教室黑板汇报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学生相互教读生字。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字入句,句入文,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xuàn rǎn gōu lè xiū sè lǐ mào cuì sè yù liú ( ) ( ) ( ) ( ) ( ) 2、近义词:清鲜()惊叹()洒脱() 反义词:热闹()羞涩()拘束()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草原()的天空()的骏马()的主人奇丽的()寂静的()无边的()柔美的() 六、反思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新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新部编人教版) 1 春夏秋冬导学案设计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词串”形式的识字韵文。整篇课文是围绕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来安排词串的。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为学生了解四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将识字、写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来识字识词。本文词串韵律感强,画面感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儿歌导入,初步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儿歌《四季》。 2.板书课题,指 导学生朗读,教学生字“春”“冬”。 (1)指导观察。 (2)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 3.指导组词。 1.听儿歌,说说从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2.跟着老师朗读课题。 3.学写生字“春”“冬”。 (1) 观察字的结构。 (2)观察老师书写,跟着老师书空,说笔顺。 (3) 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4.联系生活给这两个字组词,交流自己识记“春”“冬”的方法。 1.猜字谜。 (1)三人 看日出。( ) (2)又戴半边帽,脚蹬两只鞋。( ) 二、图文 结合,朗读词语(用时:15分钟)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词语。读准“风”和“霜”。 2.出示词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 降”“冬雪飘”,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组。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 4.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画上有什么。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和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5.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好词语和词组,读出韵律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和词组,读不 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3.采用不同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可以分开读,也可以组合读。 4.观察课文插图,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详读课文4-5页内容。 2、独立完成关于导学案预习部分,尝试思考探究部分。 3、对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做记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感受诗歌感情 2、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3、仿写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浓烈思想情怀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诗歌 课堂寄语: 自主完成 (课前相邻同学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熟读课文 2、参考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课前独立完成《课堂导练》自主预习案 (课前互换小组长批阅) 4、尝试完成导学案探究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进乡愁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堂思考探究

二、预习检测——脑筋急转弯 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检测预习情况 三、目标出示 四、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听——我想听,倾听乡愁 倾听名家朗读,初步感受乡愁,确定感情基调、语速、语调。 (二)美美地读——我要读,诵读乡愁 1、学生自由朗读,并由学科长组织以小组喜欢的形式朗读。 2、个别小组朗读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读诗要做到“眼中有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 朗读指导:停顿、重音、节奏、语速、情感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三)美美地品——我会品,品味乡愁 1.独自品乡愁: 【问题预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 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自主预习新发现】 一、 áng xiǎn chóu yān chàn tǐng kuàng啸 挚奠仰慕 3.芒孺裹层 4.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任人宰割:任免别人随便欺侮。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用惭愧。 【合作探究新课堂】 第一课时

一、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二、 1.①行为描写。②语言描写,如“我不能走”。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选用典型事例往往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里的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才感染了所有的人。这样就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 3.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本海默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二课时 一、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集

猜字谜 【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 12 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 2 个偏旁;会写“红、时”等 7 个 字。 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自读课文(至少 3 遍),写出生字新词。 2.我会注意。 相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子_____ 工_____ 石_____ 云_____ 4.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子_____ _____ 靑_____ _____ 5.“遇”共有_____笔,第 2 笔是_____。 二、达标检测 1.我会给词语注音。 遇_____ 喜_____ 欢_____ 怕_____ 字_____ 左_____ 右_____ 工_____ _____ 寸_____ _____ 左右_____ 红色_____ 动手_____ 万里_____ 2.写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左_____ 3.我会注音。 互_____ 令_____ 明_____ 无_____ 绿_____ 动_____ 万_____ 纯_____

4.重点段落品析。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1)请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请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_____。 5.猜字谜。 一横一框未关门,里面两个小小人。两个小人很齐心,头上顶着一根棍。谜底:()

彩虹 【学习目标】 1.会认“虹、座”等12 个生字和衣字旁1 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重难点】 1.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2.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自读课文(至少3 遍),写出生字新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 开心_____ 3.填上合适的词。 (1)_____的桥 (2)_____的月亮 (3)一_____桥 (4)一_____镜子 4.思考:如果彩虹是一座桥,“我”想为谁做些事情? 5.你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能描述一下彩虹的样子吗?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词四首导学案精

《词四首》导学案 上大附中何小龙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3.赏析下列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导学案

第二单元 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爱。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内容简说 《吃水不 忘 挖井人》 本课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我多想去看看》 课文采用同样格式的两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山区里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北京看看,一个北京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天山看看,反映了各地人民之间心相通,血脉相连,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个接一个》 课文用儿歌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少年儿童想多睡会儿觉,想和学校的小伙伴开心地玩游戏,想听老师讲快乐有趣的故事的真实心理,使一个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太阳》 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使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吃水不忘挖井人…………………………………………………………2~3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3课时 3.一个接一个………………………………………………………………2~3课时 4.四个太阳…………………………………………………………………2~3课时 语文园地二…………………………………………………………………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标准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 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 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 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版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1)

当我死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3.通过熟读背诵,把握三首诗歌的韵律、节奏,理解诗的内涵。 4.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思乡、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诵读。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想象、联想领悟诗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48年余光中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主要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的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想起自己的经历: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回了。二十岁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祖国的土地中,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头lú( ) 埋zàng()瞭.望()未餍.() 饕餮 ..( ) ..( )鹧鸪 3. 解释下列词语。 未餍:饕餮:: 4.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归纳主题: 诗人通过倾诉自己死后要葬在()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之情。 二、合作探究 1.你感受到全诗传达给你的什么情感? 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借助了哪些意象?) 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富有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每节抒写了一件事,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每件事。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四、巩固练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部编版

2017年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部编版) 第二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爱。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课题内容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本课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我多想去看看》课文采用同样格式的两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山区里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北京看看,一个北京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天山看看,反映了各地人民之间心相通,血脉相连,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个接一个》课文用儿歌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少年儿童想多睡会儿觉,想和学校的小伙伴开心地玩游戏,想听老师讲快乐有趣的故事的真实心理,使一个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四个太阳》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使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学习目标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习重点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课时分配 1.吃水不忘挖井人…………………………………………………………2~3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3课时 3.一个接一个………………………………………………………………2~3课时4.四个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qí,záo, dǐng.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B 5.D 6.C 7.A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一)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 3.单是……无限趣味。 4.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例子略。 5.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6.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7.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8.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二)1.略。 2.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5.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1.襟惰掸骊嘱,徊栅惧圃簪蒲 2.扎:zā捆扎zhā扎针zhá扎挣夹:jiā夹缝jiá夹袄 3.D 4.①拖抄倒转抡②床头床角床上床下混合 5.①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②哀而不伤。爸爸爱花儿;毕业典礼。 6.A 7.B 8.A 9.(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学案 设计人丁玲 1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由读古诗,解决生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3)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指名读(2)汇报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去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