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艾滋病相关知识论文

艾滋病相关知识论文

艾滋病相关知识论文
艾滋病相关知识论文

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我院护理专业两个年级1206名在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输入并分析。结果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知识掌握不全面。两个年级学生的AIDS知识基本知识、预防知识、非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等4个方面的知晓率(54.59%、61.28%;76.01%、81.32%;56.03%、57.02%;

84.64%、88.75%)及AIDS知识总知晓率(64.21%、69.16%)二年级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级AIDS职业防护措施、暴露后处理、暴露源认知、职业暴露后的感染概率、暴露后的随访咨询时间与内容、暴露登记内容等6个方面知晓率(84.16%、91.90%;47.41%、51.59%;55.72%、64.40%;1.19%、1.57%;55.09%、60.78%;55.42%、69.97%)及AIDS职业防护知识总知晓率(54.23%、62.10%)二年级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低于国务院相关标准要求,对AIDS一般知识知晓率较高而专业性知识知晓率低,对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高,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常规的教学内容明显不足,应将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贯彻于护理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目录

前言3

1 对象与方法4

1. 1 研究对象

4

1.2 方法

4

1.3 统计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 1 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5

2. 1. 1 AIDS一般知识知晓状况

5

2.1.2 HIV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病毒分布的知晓状况

5

2. 1. 3 HIV感染的窗口期与潜伏期的认知情况

6

2. 1. 4 AIDS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6

2. 1. 5 AIDS传播途径的知晓状况

6

2. 1. 7不同年级AIDS知识知晓率比较

6

2. 2 护理专业学生对AIDS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

7

2. 2. 1 AIDS职业防护措施知晓状况

8

2. 2. 2 AIDS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知晓状况

8

2. 2. 3 AIDS暴露源知晓状况

8

2. 2. 4 AIDS职业暴露后感染概率知晓状况

9

2. 2. 5 HIV暴露后的随访时间及内容知晓状况

9

2. 2. 6 HIV暴露后的登记内容知晓状况

10

2. 2. 7 不同年级AIDS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

10

2. 3 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及所希望的获得的途径

11

2.4 对艾滋病的态度与观念

11

3论论

13

3. 1 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13

3. 2 AIDS一般知智攻率较高,专业性知识知识晓率低

13

3. 3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高,非传播性途径知晓率低

13

3. 4加强AIDS的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17

前言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即获得性免疫功能丧失综合症,由感染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 HIV)[1]。自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AIDS患者后,它就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在全世界已经造成累计约2500万人死亡[2]。2005年全球HIV感染人数为3860万,其中新感染人数410万,因AIDS而死亡的人数为280万[3];2006年底世界艾滋病联合防治署的艾滋流行报告显示:2006年HIV感染者人数达3950万,其中新增病例430万,死亡病例290万,全球AIDS仍呈现增长态势[4]。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7万人,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006年我国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6161,平均每天报告约达100例;报告艾滋病人7909例,死亡1809例。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1565例,其中艾滋病人47713例,死亡13632例[5]。各省市区的艾滋病呈现增长趋势:深圳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年均增长58.3%[6]。截至2006年底,湖南省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2002例,2006年湖南省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440例,与2005年相比增长3.29%[7]。流行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AIDS的流行强度的增加导致护士职业暴露机会增多,暴露的预防和暴露后的处理显得至关重要。Lpolitot等[8]研究了全球94份文件,共报道了170例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其中护士45人。护士是职业感染中最危险的群体[9]。AIDS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可以治愈的药物,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疫苗,预防AIDS最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AIDS的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2006年4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的蔓延。特别是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通过对一些高危人群的干预,加大我国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力度[10]。护理专业学生是护士的后备力量,也是AIDS防治的后备军,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AIDS患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AIDS的治疗效果和自身的健康。笔者对我院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将我院一、二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1241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均为高中毕业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年龄为18-23岁,其中一年级抽取了615人,二年级抽取了626人。

1.2 方法

参考卫生部办公厅2004年下发《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我国及我院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AIDS知识:基本知识(AIDS一般知识、HIV 生物学特性与体内分布、预防相关知识、HIV感染后窗口期与潜伏期)、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与传播途径);HIV职业防护知识:职业防护基本知识(职业防护措施、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暴露源相关知识、暴露后感染概率知识)、暴露后医疗机构的随访与咨询知识、暴露的登记内容知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获得AIDS知识的来源及希望获取的途径等四大方面。

设计问卷结构和问题后先请有关专家进行评价,再修订定稿。对本问卷进行赋值,对于知识性问题回答正确记为1,回答错记为0;对于学生对AIDS患者的态度等问题,有利于AIDS的防治的回答为正向记为1,反之为负向回答记为0。正式调查前在护理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中分别抽取5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输入SPSS12.0进行Cronbach’s Alpha分析,测得α=0.782 ,本调查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

采用现场即发即收自行填写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241份,回收问卷124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206份,有效率为97.2%。一年级发放问615份,有效问卷589份,有效率为95.8%;二年级发放问卷626份,有效问卷617份,有效率为98.6%。

1.3统计分析

调查结束后,对所有问卷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将所有数据直接输入SPSS12.0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

2. 1. 1 AIDS一般知识知晓状况

调查结果如表1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AIDS9个一般知识中的7个问题的正答率二年级均高于一年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级正答均高于89%的问题为看上去健康的人也可能感染了HIV、化验血液可以检测是否感染了HIV。

表1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AIDS的医学全名333 56.5 525 85.1 119.67 0.000 看上去健康的人也可能感染了HIV525 89.1 569 92.2 3.41 0.065 AIDS的致死率极高549 93.2 597 96.8 8.03 0.000 AIDS是传染病533 93.9 605 98.1 13.70 0.005 有治愈AIDS的药物和方法505 85.7 569 92.2 12.99 0.000 目前已经研制出了预防AIDS的疫苗449 76.2 509 82.5 7.24 0.007 HIV感染后主要损伤人的免疫系统481 81.7 577 93.5 39.33 0.000 HIV侵入人体引发难治性感染和肿瘤365 62.0 460 74.6 22.08 0.000 化验血液可以检测是否感染了HIV 536 91.0 549 89.0 1.367 0.243

2. 1. 2 HIV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病毒分布的知晓状况

表2 HIV生物学特性的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HIV可以在外界环境中长时间生存293 49.7 352 57.1 6.46 0.011 HIV对物理因素抵抗力强212 36.0 332 53.8 38.63 0.000

高温可以杀灭HIV 377 64.0 393 63.7 0.013 0.910

干燥可以杀灭HIV81 13.8 144 23.3 18.25 0.000

常用消毒剂可以杀灭HIV212 36.0 193 31.3 3.001 0.083

紫外线可杀灭HIV 123 20.9 205 33.23 3.012 0.085 HIV大量存在于血液中577 98.0 609 98.7 1.014 0.314 HIV大量存在于浆膜腔液中184 31.2 177 28.7 0.936 0.333 HIV大量存在于精子中404 68.6 521 84.4 42.36 0.000 HIV大量存在于阴道分泌物中453 76.9 481 78.0 0.198 0.663

两个年级学生对HIV的生物学物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10个问题中有6个

问题的正答率低于50%。尤其是对于干燥和紫外线的对IHV的作正答率不足1/3,见表2。

HIV主要存在于血液、浆膜腔液、精子和阴道分泌物中,学生对HIV存在于血液知晓高,两个年级该问题的正答率均在98%以上;而对于HIV存在于浆膜腔液的知晓低,两个年级对该问题的正答率均低于32%,只有不到1/3的学生知道,见表2。

2. 1. 3 HIV感染的窗口期与潜伏期的认识情况

表4对窗口期与潜伏期的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窗口期的描述12 2 16 2.6 146.33 0.000 窗口期的持续时间0 0 136 22.0 0.411 0.522 窗口期有传染性353 59.9 372 60.3 0.016 0.899 HIV感染后的平均潜伏期40 6.8 108 17.5 32.12 0.000 潜伏期是静止期,是安全没有传染性的441 74.5 453 73.4 0.332 0.565

调查结果如表4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HIV感染后的窗口期的认识不清楚,正答率不足5%。对于HIV感染后的潜伏期的长短认识不足,其正答率不足20%。

2. 1. 4 AIDS预防的相关知识知晓状况

表5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减少HIV感染的措施:安全套的使用、拒绝毒品、减少输血与注射、预防AIDS的根本措施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早治愈

性病、使用经抗-HIV检测和血液及其制品等6个问题的正答率二年级比一年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级对AIDS是可以预防的知晓率均较

高(均达89%以上),二年级正答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个年级正确应答率低于65%的问题为及早治疗并治愈病、使用经抗-HIV

检测的血液及制品。

表5 AIDS预防的相关知识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艾滋病可以预防525 89.1 573 92.9 5.16 0.023 正确使用安全套429 72.8 540 87.5 41.16 0.000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312 53.0 372 60.3 6.58 0.010 拒绝毒品,珍爱生命517 87.8 565 91.6 4.71 0.030 避免不必要输血和注射449 76.2 533 86.4 20.55 0.000

使用经抗-HIV检测的血液及制品373 63.3 344 55.8 7.17 0.007 预防AIDS的根本措施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529 89.8 585 94.8 10.69 0.001

2. 1. 5AIDS传播途径的知晓状况

两个年级学生对AIDS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性接触、母婴)有一定的认

识,但对分娩时吸入“羊水”、“阴道分泌物”可致婴儿感染HIV的知晓率较低,

其中一年级两项的正答率为56.4%、49.7%;二年级两项的正确应答率为66.9%、65.0%。两个年级学生对共用针具吸毒传播途径的知晓高,一年级98.0%,二年

级98.1%。对于三大传播途径的9个问题中有8个问题的正答率二年级高于一年

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两个年级学生对于非传播途径,如“握手”、“拥抱”是否传播HIV的知晓

较高,两个年级正答率均在90%以上。大多数学生对于非传播途径,如“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共用办公用不品”、“共用餐饮具”、“共穿衣服”、“共用

电话机、卧具”、“咳嗽、打喷嚏”、“共用坐厕、浴池、游泳池”、“蚊虫叮咬”

是否传播HIV的知晓较低,两个年级的正答率均在70%以下,甚至30%以下,

如“蚊虫叮咬”途径,对于“蚊虫叮咬”的和“共用坐厕、浴池、游泳池”是否

传播HIV的正答率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HIV传播途径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与HIV感染者握手可感染艾滋病557 94.6 589 95.5 0.510 0.475 与HIV感染者拥抱可感染艾滋病553 93.9 573 92.9 0.505 0.477 与HIV感染者共同进餐可感染艾滋病365 62.0 348 56.4 3.583 0.049 与HIV感染者共用劳动工具可感染艾滋病297 50.4 304 49.3 0.160 0.689 与HIV感染者共用办公用不品可感染艾滋病373 63.3 416 67.4 2.234 0.135 与HIV感染者共用餐饮具可感染艾滋病221 37.5 208 33.7 1.908 0.167 与HIV感染者共穿衣服可感染艾滋病233 39.6 244 39.5 0.000 0.996 HIV可通过共用电话机、卧具传播349 59.3 380 61.6 0.687 0.407 咳嗽、打喷嚏传播艾滋病397 67.4 420 68.1 0.062 0.804 HIV可通过共用坐厕、浴池、游泳池传播205 34.8 256 41.5 5.705 0.017 HIV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80 13.6 132 21.4 12.691 0.000 HIV可通过共用针具吸毒传播577 98.0 605 98.1 0.013 0.909 通过HIV污染的针头或其它器械刺伤传播569 96.6 617 100 21.304 0.000 输入AIDS患者血液可以传播HIV 577 98.0 613 99.4 4.441 0.035 HIV可通过共用牙刷、剃须刀传播485 82.3 549 89.0 10.852 0.001 AIDS患者乳汁传播HIV 540 91.7 589 95.5 7.208 0.007 AIDS患者可以通过胎盘传播HIV 573 97.3 613 99.4 7.903 0.005 分娩时婴儿吸入胎盘血可感染HIV 541 91.1 528 85.6 11.784 0.001 分娩时婴儿吸入羊水可感染HIV 332 56.4 413 66.9 14.258 0.000

分娩时婴儿吸入阴道分泌物可感染HIV 293 49.7 401 65.0 28.672 0.000

2. 1. 6 不同年级AIDS知识知晓率比较

调查显示,两个年级AIDS知识的知晓率一般,5项汇总只有2项(AIDS预

防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达到了75%以上,总体知晓率未达70%。二年级的知

晓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不同年级AIDS知识知晓率比较

内容

一年级二年级

X2P 答题人次正答人次% 答题人次正答人次%

基本知识14725 8038 54.59 15425 9452 61.28 154.281 0.000 预防知识4123 3134 76.01 4319 3512 81.32 69.957 0.000 非传播途径6479 3630 56.03 6787 3870 57.02 58.589 0.000 传播途径5301 4487 84.64 5553 4928 88.75 50.798 0.000 总体知晓30039 19289 64.21 31467 21762 69.16 151.263 0.000

2. 2 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工作中艾滋病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

2. 2. 1 AIDS职业防护措施知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AIDS职业防护措施7个问题的中6个问题均较

高,且有4个问题的正答率达90%以上。有5个问题的正答率二年级高于一年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戴防护眼镜的使用指征认识不足,知晓率低,所有调查对象中有708人回答正确,占58.7%,其中一年级43.5%,二年级73.3%,

见表8。

表8 AIDS职业防护措施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使用防护措施的指征569 96.6 605 98.1 2.455 0.117 洗手指征573 97.3 597 96.8 0.287 0.592 戴手套指征561 95.2 617 100 30.028 0.000 戴防渗口罩指征489 83.0 564 91.4 19.140 0.000 戴防护眼镜指征256 43.5 452 73.3 110.34 0.000 穿防渗隔离衣指征497 84.4 561 90.9 11.985 0.001 戴双层手套指征525 89.1 573 92.9 5.155 0.023

2. 2. 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知晓状况

调查结果如表9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HIV职业暴露后局部伤口的处理和开始用药的的最好时机的正答率低,两个问题两个年级的正答率不足1/3,在一年级分别为27.8%、17%,在二年级分别为30.5%、20.1%,两个年级正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级学生对暴露后的使用的药物名称均完全不知道,见表9。

2. 2. 3 AIDS暴露源知晓状况

两年年级学生对HIV暴露源的分类和暴露源物质来源的认识一般,在一年级分别为76.1%、72.2%,在二年级分别为76.0%、83.8%。两个年级学生对HIV暴露源分级判断的正答率均低于70%,见表10。

表9 职业暴露后处理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局部的处理方法程序正确365 62.0 477 77.3 33.651 0.000 皮肤局伤口挤压方法416 70.6 497 80.6 16.132 0.000 局部处理的最好时机164 27.8 188 30.5 1.006 0.316 涂擦75%的酒精360 61.1 240 38.9 59.527 0.000 涂擦0.5%的碘伏100 17.0 228 37 60.732 0.000 涂擦0.2%的过氧乙酸113 19.2 204 33.1 29.954 0.000 用药的时间越早越好461 78.3 489 79.3 0.175 0.675 开始用药的时间最好时机100 17.0 124 20.1 1.421 0.233 暴露后需使用抗HIV药物488 82.9 541 87.7 5.614 0.018 暴露后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505 85.7 537 87.0 0.430 0.512 暴露后用药名称0 0 0 0

表10 艾滋病暴露源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暴露源的分类448 76.1 469 76.0 0.000 0.984 暴露源物质来源425 72.2 517 83.8 28.863 0.000 暴露源分级判断(一级) 320 54.3 408 66.1 17.528 0.000 暴露源分级判断(二级) 284 48.2 336 54.5 4.697 0.030 暴露源分级判断(二级) 192 32.6 224 36.3 1.833 0.176 暴露源分级判断(三级) 300 50.9 416 67.4 33.961 0.000

2. 2. 4 HIV职业暴露后感染概率知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年级的学生对HIV暴露后发生HIV感染的概率认识十分不足,两个年级学生正答率均小于2%,见表11。

表11艾滋病暴露感染概率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病毒的概率 6 1.019 10 1.621 8.436 0.004 被艾滋病毒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其感染的概率8 1.358 11 1.783 3.542 0.094 规范用药可以减低艾滋病毒感染危险性的概率7 1.188 8 1.297 1.29 0.235

2. 2. 5 HIV暴露后的咨询随访时间及内容知晓状况

两年年级学生对HIV暴露后医疗机构咨询随访时间和内容的相关知识(除1项外)正答率均低于70%,两个年级正答率(除1项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表12 HIV暴露后的咨询随访时间及内容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随访咨询的时间321 54.5 436 70.7 33.696 0.000 抗-HIV检测356 60.4 396 64.2 1.796 0.180 预防性用药毒性监与处理280 47.5 288 46.7 0.090 0.765 观察与记录341 57.9 380 61.6 1.710 0.191

2. 2. 6 AIDS暴露后的登记内容知晓状况

两个年级学生对HIV暴露后的登记内容的10个问题正答率二年级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3 AIDS暴露后的登记内容知晓调查

问题

一年级二年级

X2 P 正答人数% 正答人数%

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432 73.3 521 84.8 22.381 0.000 暴露方式335 56.9 477 77.3 57.198 0.000 暴露部位409 69.4 497 80.6 19.908 0.000 损伤程度404 68.6 501 81.2 25.578 0.000 暴露源种类及含艾滋病病毒的情况341 57.9 445 72.1 26.878 0.000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348 59.1 432 70.0 15.766 0.000 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301 51.1 381 61.8 13.902 0.000 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304 51.6 389 63.0 16.118 0.000

用药的依从性情况220 37.4 289 46.8 11.121 0.001 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220 37.4 385 62.4 75.620 0.000

2. 2. 7 不同年级AIDS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

调查显示,两个年级AIDS职业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一般,7项汇总只有1项

知晓率达到了80%以上,总体知晓率未达65%,二年级的知晓率均高于一年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4 不同年级AIDS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调查

内容

一年级二年级

X2P 答题人次正答人次% 答题人次正答人次%

防护措施4123 3470 84.16 4319 3969 91.90 151.972 0.000 暴露后处理6479 3072 47.41 6787 3525 51.94 48.94 0.000 暴露源3534 1969 55.72 3702 2370 64.40 23.408 0.000 感染概率1767 21 1.19 1851 29 1.57 4.720 0.030 随访咨询2356 1298 55.09 2468 1500 60.78 43.873 0.000 暴露登记5980 3314 55.42 6170 4317 69.97 116.302 0.000 总体知晓24239 13144 54.23 25297 15710 62.10 170.073 0.000

2.3 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及所希望的获得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86%的护理专业学生主要从教材获得AIDS相关知识,其次是

电视(61.7%)、传染病课程(73.7%)、杂志(60.1%)、报纸(58.0%)、网络(39.4%)、医务工作者(36.0%)、广播(23.0%)、亲朋好友(16.1%),AIDS

专题讲座最低(13.0%)。显示我院AIDS专题讲座还开课的场次太少。护理专业

学生获AIDS相关知识的希望途径前三位为AIDS专题讲座(74.5%)、电视(55.8%)、

医务工作者(51.8%),其它希望获得途径依次为传染病课程(50.4%)、举办展

览(48.2%)、提供自学艾滋病相关知识(47.5%)、杂志(38.5%)、报纸(37.8%)、

同伴间讨论(35.5%)、网络(31.5%)、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31.3%)、广播(24.4%)、

亲朋好友(16.0%)。

2. 4 对艾滋病的态度与观念

表15 对AIDS的态度与观念调查

问题

全体对象一年级二年级

正向人数% 正向人数% 正向人数%

每一个人和团体都有参与防治AIDS的职责1162 96.4 565 95.9 597 96.8 主动学习防治AIDS的知识1142 94.7 533 90.5 609 98.7 愿意与朋友交谈AIDS的防治知识1122 93.0 553 93.9 569 92.2 应为AIDS患者保密1086 90.0 521 88.5 565 91.6 愿意尽可能的关心、帮助AIDS患者1078 89.4 537 91.2 541 87.7 防治AIDS是医务人员的职责1077 89.3 520 88.3 557 90.3 愿意为AIDS患者保密1074 89.1 513 87.1 561 90.9 艾滋病离我们很远1026 85.1 513 87.1 513 83.1 自觉地将AIDS防治知识传授给邻居、朋友1013 84.0 477 81.0 536 86.9 HIV感染者可以与正常人一起工作929 77.0 453 76.9 476 77.1 自愿进行AIDS的咨询检测901 74.7 465 78.9 436 70.7 反对卫生行政部门公布HIV感染者名单901 74.7 449 76.2 452 73.3 如发生婚前性行为愿意使用安全套880 73.0 396 67.2 484 78.4 有必要在大学生中传授安全套的使用832 69.0 364 61.8 468 75.9 有必要在大学校园中发放安全套628 52.1 232 39.4 396 64.2 愿意像护理其它患者那样护理AIDS患者608 50.4 364 61.8 244 39.5 反对婚前性行为600 49.8 300 50.9 300 48.6 愿意与HIV感染者成为朋友568 47.1 312 53.0 256 41.5 愿意同感染HIV的朋友继续交往548 45.4 296 50.3 252 40.8 HIV感染者需要集中隔离管理(反向)512 42.5 268 45.5 244 39.5 毕业后愿意从事AIDS的防治工作401 33.3 213 36.2 188 30.5 选择回避护理AIDS患者(反向)376 31.2 232 39.4 144 23.3 接触AIDS患者感到恐惧或害怕(反向)372 30.8 200 34.0 172 27.9

护理专业学生对AIDS的态度与观念详情见表15。愿意像护理其它患者那样护理AIDS患者学生不足六层(50.4%),愿意与HIV感染者成为朋友(47.1%)和愿意同感染HIV的朋友继续交往(45.4%)的学生为不到一半,有33.3%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AIDS的防治工作,96.4%的学生认为社会每一个人和团体都有防治AIDS的职责,94.7%的学生愿意主动学习ADIS知识,并自觉将其

传授给邻居和朋友(84.0%),只有42.5%的学生认为HIV感染者需要集中隔离

管理,有31.2%的学生会选择回避护理AIDS患者,尚有30.8%学生在接触AIDS 患者不感觉恐惧或害怕。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贤昌中学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AID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目前正在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艾滋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传染病。因为它是由多种症状和体征组成,所以叫做综合症。 (二)感染艾滋病病毒有什么症状 急性HIV感染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颈、腋及枕部有肿大的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脾肿大。 艾滋病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续不规则低热>一个月。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腹泻> 4~5次/日,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中青年患者有突发的咳嗽、气短、血氧分压下降的肺功能衰竭,要考虑卡氏肺囊虫肺炎。 (三)艾滋病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当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与健康人的血液或黏膜(如尿道、阴道、肠道等)接触时,病毒就可能得到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有下列三种: 1. 通过血液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污染注射器、针头、血液及血液制品、其他医疗器械等,如果消毒不严病毒即可借机传播。 2. 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与这些发生性接触时,可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3. 通过母婴途径感染。母亲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可以在怀孕、分娩过程中把病毒传给后代。 4.那些人容易得艾滋病?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输入血制品的人;艾滋病病人的妻子或性伙伴;和多个异性有性接触的人;受病毒感染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患性病及血液病者;出国、回国探亲及劳务回国人员。 (四)哪些接触方式不会感染艾滋病 人们对艾滋病都"谈病色变",其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垂直传播、经血液传播。所以一般的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1、干的接吻又无口腔粘膜的破损,不会感染艾滋病,但如果带有大量唾液且有口腔粘膜的破损,血液的渗出,则可能传播艾滋病。 2、共同进餐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3、同住、同用一浴池、坐便器不会传染上艾滋病。 4、咳嗽、打喷嚏、谈话不会传播艾滋病。 5、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五)怎样预防艾滋病? 1、生活态度严肃,男女青少年要友好相处,正常交往。讲究性道德,洁身自好,自爱自重,自觉抵制“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潮的侵袭及其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 2、建立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提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和其它容易传播污染血液的生活用品,避免不洁性接触等。 3、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提倡使用安全套。 对于中学生来说 1、开展正面教育至关重要 (1)接受正面教育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2)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防误交“毒友”,杜绝任何可能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途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性采取严肃谨慎的态度。 2、预防性病、艾滋病教育处方 (1)遵从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针灸、美容、穿耳朵、验血型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患有性病、艾滋病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正确使用安全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的危险。怀疑自己患有艾滋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麻江县疾控中心)检测和治疗并对患者保密。 (8)同情、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反对歧视行为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及答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2015年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艾滋病是 A、一种肿瘤 B一种血液病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同性恋病 2、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5、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6、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7、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8、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9、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10、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11、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12、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医护人员 二、是非题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 2、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感染艾滋病。() 3、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4、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5、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7、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8、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地利找幼儿园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1].

地利找幼儿园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文全称是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艾滋” 是其英文名称缩写“AIDS” 的音译。 艾滋病病毒,又叫“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全称是 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英文缩写为“HIV” 。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二、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 (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三、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十条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 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四、国家“ 四免一关怀” 政策 2003年我国政府提出了“ 四免一关怀” 政策。 “ 四免一关怀” 政策四免是 1、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 2、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 3、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 4、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治疗; 一关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 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向全社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有关艾滋病的常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 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资料:艾滋病(AIDS)及相关知识

---------------------------------------------------------------范文最新推荐------------------------------------------------------ 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资料:艾滋病(AIDS)及相 关知识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zf,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课件下载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LocALhST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 1 / 4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2、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5、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为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两周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

2017中考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10条

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10条 1.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 ——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该病毒的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不断复制,逐渐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一般经过2~12周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叫做“窗口期”。窗口期虽然检测不出抗体,但感染者体内已有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段时间叫做“潜伏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期间外表上看不出来,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能通过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抗病能力时,就进入了“发病期”,成为艾滋病病人,可出现长期低热、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可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但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传播危险。 3.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乳汁中,通过带病毒的体液交换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4.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 ——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 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内容:防艾宣传活动内容。 教学目的:1、什么是艾滋病; 2、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会有哪些表现; 4、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教学形式: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艾滋病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身边有过艾滋病人会出现吗?他们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谈谈你知道的艾滋病。 (请一至三个学生谈谈) 生答(略)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_资料阅读完美版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一): 关于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和十条相关重要信息 一、十条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能够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透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忙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十条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能够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 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能够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 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内含超多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 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能够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普合乡卫生院20xx年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防艾文件指示精神,全面有效开展我乡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我乡艾滋病疫情的蔓延。特制定我院艾滋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预防、控制和转介治疗措施,有效遏制我乡艾滋病疫情蔓延,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 2、加强艾滋病防控机构能力建设,确保足够的人员和设施,满足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需求。 3、宣传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为主的策略防治艾滋病。 4、深入开展注重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消除社会歧视。 (二)总体目标

减少我乡居民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机会,减缓传播速度,有效遏制我乡艾滋病疫情的蔓延,使我乡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三)20xx年防艾工作目标、任务 1、全乡15-49岁人口中,各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各村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9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85%以上。各村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宣传栏,各村公共场所90%以上有一条艾滋病宣传标语。 2、各村领导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各村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的宣讲覆盖90%以上。 3、本院职工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本院卫生技术人员100%、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10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100%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本院职工承担艾滋病检测人员100%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5%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 三、防控工作措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艾滋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的10条基本知识 向全社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科普知识,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使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艾滋病虽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爱自身、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乱性。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安全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有关艾滋病的常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 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国内有关专家根据目前存在的许多易使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析认为: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30万。为尽快在全民中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特邀国内专家,编写了预防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及相关的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交、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可通过无保护的性交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越大。使用受污染的注射器或其他刺伤皮肤的用具,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针具注射吸毒均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在怀孕、生产和哺乳时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100%,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母婴传播机率是30%左右。 日常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咳嗽、打喷嚏、共用餐具、电话、钱币、办公用品、劳动用具及公共交通工具,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床单、衣被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从最初感染艾滋病到最终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医学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

艾滋病知识竞答题汇总

艾滋病知识问答 一、选择题 1、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B) A、HIV B、AIDS C、HBV D、SARS 2、艾滋病病毒的英文缩写是(A) A、HIV B、AIDS C、HAV D、HBV 3、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B)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4、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C ) A、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毒 B、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动物免疫缺陷病毒 5、我市目前艾滋病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 A、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6、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什么途径将病毒传染给婴儿(C) A、妊娠,分娩,亲吻 B、哺乳,亲吻,妊娠 C、妊娠,分娩,哺乳 D、搂抱,亲吻,呼吸 7、下例哪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D ) A、性关系专一 B、对被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污染的物品及时消毒 C、感染的妇女不怀孕可防止后代感染 D、将艾滋病人隔离起来保护大家 8、以下哪种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A) A、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同性性行为 C、共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D、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 9、综合防治艾滋病都有哪些措施(D) A、宣传教育 B、行为干预 C、关怀救助 D、以上都是 10、下列哪项是预防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A )

A、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B、拒绝毒品 C、到正规医院拔牙 D、不与人共用牙刷 1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D) A、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人 C、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D、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12、以下哪种情况会感染艾滋病(C) A、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餐饮具,共同进餐 B、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上班 C、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D、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游泳 13、请说出艾滋病发病后的典型症状( D ) A、长期低热,咳嗽 B、体重下降 C、慢性腹泻 D、以上都是 14、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D、艾滋病期 15、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血液中能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什么期( D ) A、急性感染期 B、无症状感染期 C、临床症状前期 D、窗口期 1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D、蚊虫叮咬 17、HIV传播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 D ) A、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B、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C、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D、以上都是

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识(附漫画图)

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这是因为: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艾滋病毒的经血液传播。吸毒者毒瘾上来,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别说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污染,艾滋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2)吸毒者的性行为往往是很混乱的,性乱交引起艾滋病毒的经性途径传播;3)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吸毒,艾滋病的温床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

"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

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 会降到150万。

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2012年12月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我县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多例。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即不戴安全套)的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 血液传播: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如:通过共用针具吸毒、非法采供血、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共用针具穿耳孔、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拔牙)。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通过胎盘、产道、哺乳) 预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2、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 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我县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多例。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即不戴安全套)的性行为。 血液传播: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如:通过共用针具吸毒、非法采供血、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共用针具穿耳孔、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

器械拔牙)。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通过胎盘、产道、哺乳) 预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2、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 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5、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6、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儿童打预防针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 7、不要从国外擅自带人血液制品,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 8、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国家制定新政策(“四免一关怀”) 1、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可得到免费抗病毒药治疗; 2、所有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 3、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 4、对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5、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患者参加生产活动。 疾控中心免费政策: 1、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可到市疾控中心接受免费HIV筛查和梅毒筛查。 2、可免费领取安全套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医务保健室王丽娟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一、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淋巴细胞,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的途径传播: 1、主要有三种: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1)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注射被污染的血制品;移植感染者的器官;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头;使用不洁医疗器具,理发、美发工具。(2)性交传播:同性和异性性接触;肛交具有最大的传染危险;无保护的性交或口交;传播效率:肛交>阴道性交>口交。 (3)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通过母乳喂养过程中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传播概率:分娩>怀孕>哺乳。 2、下列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1)呼吸道(同室工作、学习、生活)、消化道(一起进餐)不会造成传播;(2)日常生活接触(礼节性接吻、拥抱、握手、游泳、共用马桶、浴盆、电话机,接触病人的衣、被、钱等一般生活用品)不会造成传播; (3)蚊虫叮咬不会造成传播;(4)家养动物的抓、咬伤不会造成传播;(5)与HIV感染者、A IDS病人及家属一起工作、学习及日常接触也不会造成传播。 三、临床表现,从HIV感染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包括4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为非特异性,似感冒,能很快自愈。在感染HIV后最初的一段时间,血液中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时期在医学上称为窗口期,平均为3个月。处在窗口期的患者体内艾滋病病毒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此时传染他人的危险度很高。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在急性感染期后的一段时间,感染者进入无明显症状的时期,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平均7-10年。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机体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前的一段时间,称为艾滋病前期。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 4、艾滋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患者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最终患者的免疫功能全面崩溃,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即进入艾滋病期。 四、预防控制 (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原则 1、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一): 关于艾滋病的十条基本知识和十条相关重要信息 一、十条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能够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透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忙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十条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能够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能够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内含超多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能够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潜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