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科学概论

生命科学概论

生命科学概论
生命科学概论

请举三个由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并阐明问题的两面性以及你的观点。

1)克隆:正面——能为医学治疗提供源源不断的活体器官;反面——如果用于人类自身的复制、繁殖,将打破人类的伦理界限。

2)转基因:正面——为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提供了无限空间;反面——为生物的基因突变埋下了定时炸弹。

3)生态系统调控:正面——为局部改善生态环境有利;反面——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可能拿完全认识和掌握,目前看了有利的调控,将来很可能成为生态灾难的根源。

一、生命科学技术引起的社会问题

生命科学技术以人为认识和操纵对象,而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自然存在物。马克思主义人学认为,人性系统是人在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实践关系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或意识( 的有机统一体。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结构,并随着人的实践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科技在尊重和整合自然的同时,也会尊重和整合人性,破坏和解构自然的同时,也会破坏和解构人性。

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以技术手段辅助甚至代替人类生殖过程是否道德)克隆名人是否有损人类的尊严)遗传疾病预测、产前性别鉴定是否道德)基因修补、基因嫁接和物种制造是否道德)这些问题同样都面临着:一是技术问题。二是心理问题。如是否符合心理习惯和承受力,代理母亲导致的代际混乱,试管婴儿是否会冲击传统家庭模式。三是社会问题,如代理母亲的权益问题,与基因缺陷、基因平等有关的个人隐私问题,与基因资源的利用,技术的应用有关的平等问题,器官的商品化及基因专利问题等。而这些问题所代表的冲突只是表面现象,冲突的实质是人性原则的冲突。人不仅具有自然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不仅具有个体性,而且具有人类性;不仅具有实然性,而且具有应然性。同时由于生命科技的发展,以前不能做的事现在变得可以做了,由此产生了一些人性冲突和伦理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就产生了生命伦理学。

二、生命科技中伦理底线的绝对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既是绝对的* 又是相对的。在实践的基础上,道德所具有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道德的绝对性是在其相对性中实现的,相对性体现着绝对性。道德绝对性是指道德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和恒定本质,它总是反映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利益要求,它用以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有着客观、明确的规定性,它在古今中外具有某些共同规范的语言,即道德具有确定性;道德相对性是指道德的差异性和变动性,它根源于社会存在和物质利益的差异性和对立性,表现为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等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表现为不同时代人们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是按照规律发展变化着的,即道德具有不确定性。

伦理底线是指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原则规范,人必须先满足于这一底线要求,然后才能在这一原则下去灵活处理各种伦理难题。这一道德底线也可以说是社会的基准线,它需要建立在人们的共识基础上。任何事物都具有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伦理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同理,伦理底线也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生命科技中的伦理底线的绝对性就是指生命科技的发展要受到人的价值理性的制约,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种绝对性根源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性,生命科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一切违背这一目的的生命科技活动都应受到限制、批判而放弃。这是伦理底线对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

因此,生命科学技术要以价值理性为指导和制约,以不损伤人性,造福人类为最终目的,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正如方德福教授所说“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必须明白:科学技术必须最终造福于人类。这个目标永远不能脱离”+ , -

从微观方面来说,要从人权、人性的尊严出发,限制技术对人权的侵犯,对人的尊严的危害;从宏观方面来说,要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限制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技术应该被用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应该被用来满足人类的贪婪;技术应该被用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不应该被用来奴役人、压迫人、迫害人,使人变成奴隶人、单面人、畸形人。伦理底线的绝对性表现在:

1.克隆人改变了人的自然生殖方式,将自然生殖人变成试验生殖人,这

触犯了人的尊严。人成了人制造的物品,也就没有了人的生命的尊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

勒就认为:“一旦克隆人降临这个世界,必将引起数不清的道德法律问题:克隆人有无法律地位(是否可分割遗产(亲代豢养克隆人以备自己更换器官是否人道,是否合法(克隆出一万个爱因斯坦或希特勒会引发什么社会后果(如果某个工厂主克隆十万个低智能人作为驯服的廉价劳动力将会是什么情景(??其实,更为深刻的因素,是这项技术将彻底粉碎人类对自己生命的敬畏,这个过程从试管婴儿降生就已初见端倪。”)# * 《+,-. 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中所确定的四项原则中第四个原则即“承认和坚持人类的尊严和自由”。有关克隆问题的国际条约,诸如/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基因组和人权宣言》、/00’年欧洲理事会的《禁止克隆人的议定书》都规定了克隆人违背人的尊严。“从法律上讲,或从人权法角度而言,每个人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也可以说,生命是人类第一尊严,每个人的生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如果允许克隆的办法在实验室里去复制人或者大批复制同一个人,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又何从体现(”

2 中国有关专家起草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指导大纲》建议稿,对中国科学家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提出了权威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中国专家认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在遵循“行善和救人、尊重和自主、无伤和有利、知情同意、谨慎和保密”的伦理原则下,赞同“对十四天以内的人类胚胎可以用于实验研究”的观点。因为这时的胚胎还只是一个球状的胚泡,尚属于一般的生物细胞。中国专家还坚决反对以进行治疗性克隆为目的的“人体—动物”细胞融合实验。专家们呼吁,生命科学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关系到人类的子子孙孙,科学家一定要非常谨慎、非常严谨,一定要用生命科学研究为人类造福,任何一项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和幸福的研究,都要立即停止。干细胞研究应严格遵循国际公认的四项生物伦理准则,即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和公正原则,坚决反对克隆人即生殖性克隆,在不违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支持对可能改善人类健康、治疗疾病的干细胞研究。

3 人类生殖技术应该在顺从自然的基础上应用人道的方法来实现人道的目的。技术的方式永远只能是一种补偿的或辅助的方式,都只能作为人类自然生殖过程的补充手段,目的只能是有利于夫妻之间关系的和谐。技术化的

生殖方式过于复杂、风险过大,不确定因素过多,而且耗资巨大,远不如人之两性之间的结合那么富于感情、愉悦和充满幸福且成本低廉。在这里,“自然”是绝对的标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人的生殖变成一个特殊的充满人道的过程。

三、生命科技中伦理底线的相对性

正如以上所论,伦理底线是指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原则规范,但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因此伦理底线又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伦理底线的相对性。/

1,伦理道德是不断变化的。伦理道德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以维持社会存在与延续的需要。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就其本质看,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客观要求在理论上的反映,就其功能看,其作用是对人们的活动行为进行规范,以达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健全,使人类的自下而上和发展成为可能。但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是一个恒久不动的点,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过程,在时间上是延续的,在空间上是拓展的。

伦理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经济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伦理道德也是历史的,是发展着的。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视野中,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围,而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们的生产交换活动,人们在生产活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伦理道德也是不断变动的,由此可知,伦理底线也是不断变化的,即相对的。比如,当人的生命已不可能创造价值,不可能实现活着的目的和意义,不可能体现生命的崇高和尊严时;或者当人只剩下生物学生命,而完全没有社会学生命,不能称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时,死亡,就成了道德主体的必然选择。此时的死,正是维护生命神圣性的体现。再比如,先天严重畸形已不可能发展成为正常人的新生儿,他们活着不可能有做人的尊严,无痛苦地迅速死亡或许正是对生命的最好交待,他们的价值就体现在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 伦理底线选择的几条原则。既然伦理道德是不断变化的,其底线也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是不是说人们在生命科技面前就无所适从,毫无标准呢?

(1)根据主体感受进行伦理选择。从克隆技术发展的可能性来看,有关人类胚胎的克隆性研究已分化成前后两种类型:一种是首先得到设想的“生

殖性克隆”,即克隆人研究;另一种是后来得到设计的“治疗性克隆”,即从克隆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然后使之培养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人体器官。但有关治疗性克隆的争论至今仍未停止。治疗性克隆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胚胎与急需治疗的病人利益的冲突问题。在笔者看来,人类对早期人类胚胎无疑拥有尊重与保护的义务,因此以经济或其他医疗之外的科研为目的的胚胎研究是不道德的,是绝对要禁止的。但这种保护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也允许有例外,那就是它必须服从于一个更高的道德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解除人类遭受病魔摧残的痛苦,挽救无数病人宝贵的生命。也就是说,在病人急需医治这一特殊的情况下,胚胎的生命应让位于病患者的生命。

在对不同的人类生命形态的抉择上,很难能有什么纯粹理性的理由,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感受性———这包括感知者主体的感受性与被感知者自身的感受性,前者往往取决于后者,正像在孕妇难产,医生只能保住一条性命之时,任何人也不会认为保胎儿舍孕妇的决定是正常的那样。正因为此,人们给已经出生了的现实的人赋予了更高的价值估量与关护,坚信现在就活着的人利益高于未来人的利益。澳大利亚医学家萨福尔斯库的话恰恰是人们的这种感受性状态的一种写照:“在我们拍着胸脯为我们对每种细胞的人的尊严与权利的保护而自豪的时候,上千名白血病及晚期肾衰竭病人正在死去,而这些人本来是可以得到挽救的。”

(2)根据境遇进行伦理选择。由于社会的高度分化和高度整合,人与人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加强,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常常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即道德主体目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道德行为选择,它们都是有价值的,正当的,而且是必须从中选择一种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德境遇。正如诺兰所说:“我们生活中的道德,已经从人人皆知的价值这一在传统上笔直而狭窄的小径,发展成为有时令人惊慌失措的广阔选择领域。对往日那种简朴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选择远比仅仅做是正确的事情复杂的多。”-% . /#$ 美国伦理学家约瑟夫·弗来彻也说:“一切事物正当与否完全取决于境遇。”-! . /+0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选择不可能是单一的,一定是综合各种情况之后而做出的。并且现实生活也是不断打破伦理原则而把伦理行为运用于不同情境的过程。情景或境遇不同,道德规则的含义、重要性与适应范围也不尽相同。如弗莱彻为代表的境遇伦理学派就强调境遇在道德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说:“我的主要原则是,关

心人应优先于关心道德规则;较之普遍规范,具体情况与境遇对于我们应该做的行为具有更大的决定性作用”。-! . /+1 但是否因此就没有道德原则标准了呢2并不是的。在某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以一种原则为主,但并不因此就意味着可以舍弃其他原则。“他尊重这些准则,视之为解决难题的探照灯。他也随时准备在任何境遇中放弃这些准则,或者在某一境遇下把这搁在一边,如果这样做看来能较好地实现爱的话。”

在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3 当今的人类普遍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问题,从人工生殖技术、克隆技术、基因组研究到老龄化、临终关怀、安乐死;从医患关系、器官移植到护理伦理、心理健康;从人口控制、医药卫生管理与政策到人权观念、生态伦理,不一而足。这种种问题无不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人类怎样更好地生存、生活为原则,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就是伦理底线的绝对性。同时由于人类科学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又可在这一原则下灵活处理各种具体事件,并对层出不穷的具体事件与行为做出伦理评价,调整不合时宜的原有准则,制订新的条例,提出新的观念与见解,这就是伦理底线的相对性。

生命的定义

?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

?从生物物理学角度的定义

?“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

从生物学角度的定义

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的定义

---“负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即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变化。

?生命的演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减少的方向进行,一旦负熵的增加趋近于零,生命将趋向终结,走向死亡。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3. 生命的探索

人类认识生命的过程

?直观和经验阶段

?实验生物学

?现代生物学

实验生物学

人体的结构

心血循环论

显微图谱

物种起源

实验胚胎学

遗传学

微生物学

现代生物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

神经生物学、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宏观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

“生命的本质”的一些观点和理论

?生机论:将生物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活力”

?机械论:将生命现象简单的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一架结构极其复杂的机器

?还原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整体论:生物各组成部分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

什么是克隆?

?“克隆”一“ Clone ” ,它既可作名词也可做动词用。当作名词用时,克隆是指一个无性繁殖系;当用作动词用时,克隆则是指利用不同方法产生无性繁殖系所进行的工作。

?克隆可根据其研究或操作的对象的层次分为:

–基因克隆

–细胞克隆

–个体克隆

比较微生物克隆、植物克隆和动物克隆

?单细胞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藻类和霉菌等繁殖的唯一方式或主要方式;

?植物克隆—“无心插柳柳成荫”——容易

—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克隆—难上难。

为什么:

细胞分化程度更高,细胞全能性的丧失

动物克隆的历程

?1975年将成年青蛙的体细胞核转移到已除去细胞核的卵子中,细胞分裂、分化并逐渐发育,但到蝌蚪期就停止了,不再发育成青蛙。

?利用青蛙的卵子进行过无性系的建立,并获得了成功,这是一个利用性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例子。

?伊恩. 维尔穆特领导的科学研究小组,利用羊的胚胎细胞进行过无性繁殖,并获得了成功,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胚胎细胞并不是体细胞,它是没有完成整个发育阶段的细胞。

?1996年7月Dolly的诞生标志着真正来源于体细胞无性繁殖系的的成功。

动物克隆的重要意义

?动物体细胞克隆可以应用于畜牧业育种上,复制出的数量巨大的优良个体;

?将个体克隆技术用于生物医学方面,提供基因工程产品,如人乳铁蛋白、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等医用蛋白质;提供移植器官;

?利用个体克隆技术,可以建立起稳定的动物模型。这将有利于揭示基因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揭示生命的本质。

?动物克隆技术还有可能用于延缓珍稀濒危动物的灭绝。等……

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RNA)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决定生物

性状、发育、

代谢和免疫

状态等

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的基因

–等位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某一性状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只有两种等位形式。其中一个起决定作用,为显性;另一个为隐性。

–复等位基因:有3种或更多种等位形式。但是在每个个体最多只能有两种形式。例如:A, B, O血型的多等位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

–染色质水平上的调控

–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调控

–转录后调控

–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蛋白质合成后加工

三、生物的变异

?染色体的畸变

?基因突变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1、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的特性

(1)随机性

(2)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可能存在多种突变体

(3)稀有性

(4)可逆性

?基因突变的类型

(1)碱基置换突变

(2)移码突变(由碱基插入或删除引起)

?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常见的诱变剂有:

1)物理诱变

X-射线 -射线紫外线

2)化学诱变

苯、亚硝酸盐、

3)生物诱变

病毒

什么是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

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

?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

系。

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说是基因病

“基因病”概念:

–基因相关论:所有疾病都与人类基因有关;

–基因修饰论:所有药物都是通过修饰基因本身结构、改变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基因产物的功能而起作用的;

–基因的外调性;

–基因的多态性。

?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是人类基因组中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的信息。

?单基因病:

"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HGP对生物技术的影响

–基因工程药物:分泌蛋白(多肽激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等)及其受体;

–诊断和研究试剂产业:基因和抗体试剂盒、诊断和研究用生物芯片、疾病和筛药模型;

–对细胞、胚胎、组织工程的推动:胚胎和成年期干细胞、克隆技术、器官再造。

HGP对制药业的影响

–筛选新药和药物的靶点,分析药理过程;

–进行药物设计,对基因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分析、预测、模拟药物作

用“口袋”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药物基因组学

HGP对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

–生物产业与信息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

–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药物(如减肥药,增高药)

?生物的进化史,都刻写在各基因组的“天书”上

–草履虫是人的亲戚——13亿年;

–人是由300~400万年前的一种猴子进化来的;

–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200万年的古猿;

–人类的“夏娃”来自于非洲,距今20万年——第二次“走出非洲”?HGP带来的负面作用

?侏罗纪公园不只是科幻故事

?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

?基因专利战

?基因资源的掠夺战

?基因与个人隐私

4、HGP进展与未来

?整个完成的时间提前到了2003年,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年。而原订于2001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的基本构图也提前一年,在2000年6月26日由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完成,这一天也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

?后基因组计划,即功能基因组计划的开始。

人类单倍体基因组

5、我国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贡献

?1994年,我国HGP在吴旻、强伯勤、陈竺、杨焕明的倡导下启动,最初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高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先后启动了“中华民族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和“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结构和功能研究”;

?1998年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牵线下,1998年在上海成立了南方基因中心;

?1999年在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

?1999年7月在国际人类基因组注册,得到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一个约30Mb区域的测序任务,该区域约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基因组相关的伦理学问题

有关问题

“基因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VS “人类基因组实际上是个人的”

基因有无好坏之分?

“致病基因” VS “必备基因”

致病基因携带者都是病人吗?

能不能用于优生?

这涉及种族问题

是否必须进行基因检查?

隐私问题

HGP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研究

(1)利用和解释遗传信息时如何保护隐私和达到公正?

(2)如何处理“知情同意”等问题?

(3)如何保护隐私?

原则

?防止“遗传歧视”

?保护个人和家庭基因隐私

基因专利问题

人类基因组DNA 序列数据的自由共享

?人类基因组DNA序列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由全人类所共享;

?对基因组基础数据的垄断,将给人类利益和科学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公共领域测序计划的贡献(24小时内释放序列数据)

基因专利

?新发现的基因是否可以申请专利?

–被发现的基因序列,一旦经过分离或者纯化后就成为一种新产品

–各国政府和主流科学界观点

?基因专利热潮已兴起

8、HGP对生物信息学提出挑战

随着实验数据和可利用信息急剧增加,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成为HGP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人类基因组多态性及其应用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总目标

使用新技术研究基因组的遗传学,并结合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准确地定义世界上不同人群的起源。

意义:

?理解人类的进化史

?理解群体和个体间疾病易感性和其他生物学性状差异的遗传学基础?发展基于群体和个体遗传学特点的医学

?反对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生命科学类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姓名袁和 学号13042128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年级材料1301 完成时间2014.10.18 2014年10月18日

能源新思路 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袁和 13042128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地球化石资源的储存量却在逐渐降低,同时,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这些都迫使全球能源结构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开发新的能源。生物能源由于其可再生性,它的发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而且还能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生物能源的主要种类,生物能源的生产技术研究现状及生物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能;种类;生物能源技术;前景 1.我国生物能源现状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在“改善农村能源”的观念和框架下运作,较早地起步于农村户用沼气,以后在秸秆气化上部署了试点。近两年,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能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沼气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成3764座大中型沼气池,形成了每年约3.4l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和污水1.2亿吨,沼气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到2006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农户达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生物质能源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已在河南等9个省的车用燃料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到2005年,这些地方除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外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汽 2.生物质能源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中国在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资源短缺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大规模生产 由于粮食资源不足的制约,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生产已不具备再扩大规模的资源条件。今后,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应转为以甜高粱、木薯、红薯等为原料,特别是以适宜在盐碱地、荒地等劣质地和气候干旱地区种植的甜高粱为主要原料。 2.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 虽然中国已实现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产业化生产,但以其他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尚处于技术试验阶段,要实现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在生产

2018初中生物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8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分Ⅰ、Ⅱ两卷。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说明:本卷共4页,25个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题目的字母代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1.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生活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到清水中,目的是() A.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3.科学家利用皮肤细胞“炮制”出多功能干细胞(ips),利用多功能干细胞可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下图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据此下列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a表示的是分化过程 B.图中各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均相同 C.干细胞可用于治疗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引起的糖尿病 D.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5.将一棵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 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1 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图),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数 小时后,将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 加数滴碘液。下列选项错误是( ) A.1处颜色不变蓝,原因是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B.3处颜色不变蓝,说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C.用不透光的黑纸把1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2处对 照 D.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氧 气 6.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瓜果等栽培,以下措施中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 ) A.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B.尽量保持温室内温度平衡,避免忽冷忽热 C.适时除草、松土、施肥 D.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 7.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错误操作是() A.切取叶片带主叶脉的中间部位夹在支持物中 B.用沾水的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切 C.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左眼在目镜上观察 D.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 8.中考第一天,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鲫鱼、麻辣鸡丝、黑椒杏鲍菇。你认为添 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更合理( ) A.凉拌豆角 B.牛奶咖啡 C.肉末鸡蛋 D.小米稀饭 9.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 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分别是()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 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 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10.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情况两方面看,桃花的花属于( ) A.单性花单生花 B.两性花单生花 C.两性花花序 D.单性花花序 11. 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以下是洋洋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 B.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要用碘液染色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刮→三涂→四染 D.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可见红细胞在最小血管中呈单行通过 12.如图所示的是进入和离开身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是() A.脑 B.肾 C.小肠 D.肺 13. 下列各组疾病中均与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生命科学 选修课论文

旅游与会展学院 生命科学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编号 上课时间 2015年10月22日

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大自然最玄妙的存在莫过于生命体的存在,总是引发了我们的无限的思考。到底生命是怎么诞生,生命的本质到底是怎么被塑造,在生命的进化的历程中又是什么在起着莫大的作用,在进化论的背后是不是有着不一样的秘密?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尤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人类对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认知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其地位和作为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正在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

影响,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20世纪以来伴随物理化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生命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建立起来了。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RC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达尔文的选择论、分子遗传学说以及现代综合进化论。时至今日,各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已从掌握的生命程式中找到了各自所涉及科学的一些规律的认知:计算机学科专家在探索生物神经元的工作方式时,使电子计算机的运算的速度更快,已发明了生物计算机;农学家在作生命遗传基因的最合理搭配,使人类的食品更符合自己的营养、口感以及保健需求,转基因植物、动物已经出现;医学家正在为各种疾病建立基因档案,使人类对疾病的处理手段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出现了一个全方位的改善,已开始实施基因疗法。 对于生命科学大家早已不陌生,在高中课本上就讲过很多关于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酶、抗生素等知识。生命科学前沿与人类健康主要研究现在比较前沿的科学,即尚处于研究阶段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我们存在很多的无赖,比如:我们眼睁睁的看着亲人朋友的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 学号:1000530234 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 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

初中生物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老鼠取食 B、牛咀嚼草 C、蜗牛爬行 D、石头从山上滚下 2、人体和其他动物以及绿色开花植物一样,结构和功能的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系统 D、器官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4、植物细胞同动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5、绿色开花植物的植物体的构成是() A、组织T器官T细胞T植物体 B、器官T细胞T组织T植物体 C、细胞T器官T系统T植物体 D、细胞T组织T器官T植物体 6、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公式是() A、二氧化碳+水 --------- > 有机物 叶绿体 B、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氧气 光能 C、二氧化碳+水 --------- > 有机物+氧气 光能 D、二氧化碳+水---------- >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7、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不让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加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C、使叶片内的养料运走耗尽 D、使植物的生命活动减弱 8、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A、花瓣和花萼 B、花瓣和雌蕊 C、花瓣和雄蕊 D、雄蕊和雌蕊 9、参天大树的根部吸收的水,能够达到树冠的顶部,主要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运输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0、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2、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 B、反射 C、大脑 D、中枢神经 13、右图是小明同学的眼球成像示意图,请你判断出他的眼睛属于() A、远视 B、近视 C、正常眼 D、斜视 14、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脊髓 B、脊神经 C、脑神经 D、脑干 15、王老师已经退休了,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给他开了药,还要求他进行食物辅助治疗。他需要的食物是() A、紫菜和海带 B、鸡蛋和牛奶 C、辣椒和青菜 D、猪肝和胡萝卜 16、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出现()

生命科学概论选修课复习题

细胞:除病毒外一切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 遗传:生物特征之一,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变化 基因组: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 生物多样性:生命形式存在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细胞学说: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单个细胞可以使独立的生命单位,许多细胞又可以共同形成生物整体 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一环状DNA 真核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细胞 染色体: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同化作用: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养生物:可以不依赖任何有生命的物质而独立生活的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分解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质获得能量的生物 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 光合作用: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 生物进化: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基因库: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物种: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达尔文主义:以自然选择为手段解释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与多样性的生物进化理论。 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合称。形态上有根、茎、叶分化,又称茎叶体植物 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世代交替:植物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 年轮:鱼类等生长过程中在鳞片、耳石、鳃盖骨和脊椎骨等上面所形成的特殊排列的年周期环状轮圈,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所产生的一个层,它出现在横断面上好像一个(或几个)轮,围绕着过去产生的同样的一些轮 环境: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 生态学: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生态因子: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生态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网络工程导论课课程论文

合肥学院 《网络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本科生: 导师: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网工(2)班 学号: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网络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关于网络工程这个专业,不是我报的,因为我比较喜欢机械类的,所以报的都是机械系的,结果调剂到了网工专业。虽然有些遗憾,但既然已经来到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我就一定会好好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因为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不是爱一行才做一行,而是做一行要爱一行。 网络工程导论这门课程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它的必要性,网工导论让我认识了网工专业,了解了网工专业,让自己认识到自己今后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目标是什么,又要怎么样去努力才能实现自己所设立的目标……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说的话是假大空,不过既然我说了,我就一定会做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大学,一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积累知识,增加素养,我一定会改变之前所有的不好的习惯,努力充实自己,做我自己。

网工在IT领域位置 在网上有过一个关于计算机系专业需求量的调查,排在榜首的就是网络工程,为68.3%,而排在第三名的是网络管理,只有30%多。两相对比,说明我们网络工程专业是个很好的专业,不过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学习了很久了,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却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与此相同的是,很多企业急需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却找不到这样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情况呢?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只能说是略知一二,并不精通,企业并不需要这样的没有能力的员工,所以就造成了这种学生没工作,企业没员工现象。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想网工这个专业,就业市场很宽广,关键就是在于我自己了。只有将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提高,将自己的个人素养尽可能的拔高,才能实现好工作、好生活这样的梦想。进而实现更高的理想。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

生命科学概论论文题目:“草草”引发的思考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姓名:余小航 学号:201609834 班级:给排水(本)201603 指导老师:邹立扣

【摘要】大自然中,奔腾于草原上的骏马,穿梭于林间的飞禽走兽,翱翔于长空的展翅雄鹰,以及深藏于海底的奇珍异宝……生命的形式如此丰富,她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这些生物具有多样性,然而它所提供的价值在其有效实现之前会有一个在空间上的一个积累过程,也就是说她提供的可利用价值是间接的,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正如森林,她提供的果实这一部分的使用价值人们可以马上享受到,然而她提供的另一部分价值,例如森林系统所涵养的水流就需要在空间上的一个流动积累,才能汇集成河流为我们所用。之前上课时,邹老师放了一个关于大熊猫“草草”的视频,给了我不少关于生物多样性思考,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种动物就是华南虎 关键词:华南虎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也叫做中国虎,是中国十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野生华南虎主要生活在山地,多单独生活,不成群,喜食新鲜肉,捕食对象包括业主、野牛和鹿类。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人类文明对华南虎生存环境的破坏,华南虎的数量剧减,目前在野外几乎灭绝,仅在各地动物园繁殖基地人工饲养着100多只华南虎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其起源以及分布区的变迁过程在研究虎的 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虎亚种,因此也叫做中国虎。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华南虎的命运却着实让人担心。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华南虎种群的数量锐减,到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境内华南虎灭绝。保护华南虎,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野生华南虎惨淡的生存现状要从建国开始研究。 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华南虎标本持续进行的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种群遭受重创,一蹶不振。当时,政府宣布华南虎为“四害” 之一,除虎如同剿匪,大打人民战争,还组织专门的打虎队,由解放军和民兵协同作战,赶尽杀绝。而在1962年9月国务院颁布指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列出19种动物为严禁捕猎动物,并在一些地区受到保护,华南虎再度被排斥在外,这对华南虎的种群数量又是一次打击。之后国务院颁布一些条例规定,将华南虎的保护级别逐步提升。到1979年,农业部才把华南虎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不过这个措施为时已晚,因为据估计,1981年,的种群数量已经只有150-200了。1996年,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植物国际公约》将华南虎列为第一号濒危物种,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据传人类最后一次在野外看见华南虎,也是2007年10月13日在重庆和陕西交界的大巴山原始森林。后经专家组研究认定这种说法可信度很低,并断定华南虎已经灭绝。由此可见,华南虎的受威胁程度是非常严重的,早年受政府下令捕杀,等到种群数量很低政府出台条例保护华南虎时, 华南虎面临的捕杀危机虽然减弱,但是生存环境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急剧减少,一只成年公存所需的100公顷的森林在华南虎种群分布范围内已经很少见。重重困难和危机下,华南虎群遭到灭顶之灾。而维持华南虎个体数量的圈养华南虎种群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数量极其有限,动物园和繁殖基地的华南虎的近亲繁殖系数极高,生下的幼崽常有多病痴呆等症状,种群面临严重衰退。生活在这种环境的华南虎体质和免疫力低下,正常的繁殖都需要人类助,很难承担维持种群数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生命科学课程论文 题目 艾滋病简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公共管理类班级:公管(3)班学号:201102111138 学生姓名:谢子豪

1.论文摘要: 艾滋病:取自其英文acp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 roome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汉语称之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爱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此病菌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首例病人,1982年正式命名,由其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命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惧,被称之为:“当代人类新瘟疫”、“超级癌症”、二十世纪新世界鼠疫“。目前已成为毒害面最广的全球性卫生问题,至今为至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几乎无一例处走向死亡,据有关方面介绍载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647例,死亡356例,疫性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有关专家预计,到去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50万人。作为其促进艾滋病传播的性病,近年来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每年以年发率上升20—30%的速度增加。 2.基本概述 2.1 简介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年至9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2.2起源发展 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是某慈善组织做了一批针对某流行病疫苗捐给非洲某国,但他们不知道做疫苗用的黑猩猩携带有艾滋病毒。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 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

干细胞及其意义 1.干细胞的定义 干细胞 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干细胞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或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年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年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然而,这个观点目前受到了挑战。 最新的研究表明,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或组织的潜能,这为干细胞的应用开创了更广泛的空间。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干细胞按照生存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1.1干细胞的分类 干细胞按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1.1.全能干细胞

由卵和精细胞的融合产生受精卵。而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四细胞期之前任一细胞皆是全能干细胞。具有发展成独立个体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发展成一个个体的细胞就称为全能干细胞。 1.1. 2.万能干细胞 是全能干细胞的后裔,无法发育成一个个体,但具有可以发育成多种组织的能力的细胞。 1.1.3.多能干细胞 只能分化成特定组织或器官等特定族群的细胞(例如血细胞,包括红血细胞、白血细胞和血小板)。 1.1.4.专一性干细胞 只能产生一种细胞类型;但是,具有自更新属性,将其与非干细胞区分开。 1.2干细胞按照位置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2.1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 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细胞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畸胎瘤干细胞的发现开始了ES细胞的生物学研究历程。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ES细胞为研究对象展开的移植技术,随着ES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生命科学家对人类ES细胞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98年末,两个研究小组成功的培养出人类ES细胞,保持了ES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这样就使科学家利用人类ES细胞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 1.2.2 成体干细胞 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 *.*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第表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C B A A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C D B D A D C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5分)(1)遗传(2)可遗传(3)父亲XY 常染色体 22.(10分)(1)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2)⑤脊髓大脑 (3)无有(4)大脑对于脊髓的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8分)(1)毛细血管物质(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氧气 (2)消化小肠(3)肾脏(4)神经(内分泌或运动也可) 24.(6分)(1)艾滋病和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2)蛋白质(3)糖尿病生活方式 25.(7分)(1)无痛碘酊(碘酒)创可贴(消毒纱布) 保护伤口,减少细菌感染 (2) D C B A 26.(6分)(1)①徒手切片(2)②③气孔右下方 27.(9分)(1)脊柱无脊椎(2)身体外骨骼 (3)2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4)鳃⑤③ 28.(7分)(1)真菌细菌病毒(2)1 无异养(腐生) (3)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 29.(6分)(1)科种(2)双名法 (3)菜粉蝶Drosophila melanogaster Drosophila 30.(9分)(1)池塘水阳光(2)水草螺蛳单向流动,逐级减少(3)1 2 光照(4)水质、水温等 31.(7分)(1)室内照明等 (2)室内制冷等保温材料等废料发酵产生沼气等 (3)二氧化碳(碳)(4)B C

生物学概论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即按照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象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象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东西地生物体或器官等总供体。

生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生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崔成成化工B092 一、课程简要内容。 1.本课程先从绪论开始,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含义,即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者重新设计细胞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然后介绍了生物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史,大体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从生物技术的发展看出,在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科学的今天,生物技术已经从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乃至于人类对自身身体奥秘的探索。总之,生物技术影响到各行各业,跃居为21世纪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2.课程第二部分开始详细介绍生物工程的五大基本内容,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同时也指出是生物技术的六大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 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以上可以看出基因工程的实施至少四个必要条件:目的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现阶段基因工程主要应用于农牧业,食品工业。如转基因鱼,转基因牛,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等;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医学。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基因工程胰岛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通过离体培养、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等技术,使生物的某些特征向人们需要的方向改变,1|华北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慎重看待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 摘要:近几年来,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且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同时,由于对这种新技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伴随着转基因食品所产生的争论也越来越多,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普通大众到各路学者再到某些政府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随着参与面的越来越广,争论焦点也从转基因技术本身是否安全的技术层面,逐步发展到产业控制权问题,最终提高到了国家粮食安全与战略的高度。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转基因大豆遗传资源基因多样性基因资源遗传多样性 正文:2011年初,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建议:国务院有关 部门应对立法涉及的粮食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争取2011年将粮食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因此,2011年极可能成为转基因立法元年,如此这般,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各种讨论势必会从民间自发性研讨提升到政府工作层面,并且必将向深度发展,对各个方面、层级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也许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就把关于转基因技术的所有问题都探讨清楚,但是通过立法来推动相关工作,促进产业布局指引,最终形成国家战略或许是可期的。 争议下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是否安全?转基因技术大面积应用是最近十余年的事情,目前掌握相关技术最多,应用面最为广泛的是美国,但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该技术属于新技术,并且应用时间相对而言并不算长,对其风险评估很难说十分充分,因此从审慎和保守的角度出发,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应用转基因技术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是否安全,依旧是一个争议性极大的话题。 2010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通过网络媒体发布了名为《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的报告。该报告通过美国推广转基因作物16年来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给当地环境和农业带来的积极因素较多,并且尚未发现有特别明显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减少了对于常规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常规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沉积所形成的毒素。与该报告相呼应的是,在美国国内,转基因作物加工出来的食品已经被广泛接受。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

天津科技大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之我见 专业:xxx 姓名:xxx 所在学院:xxx 学号:xxx 日期:xxx年xx月xx日

一、题目作者 题目:生命科学之我见 作者:xxx(xxxx学院邮编xxxxxx)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自然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予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生 命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更加了解了生命,更 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保护大自然所赋予的种种生命。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自然 【正文】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于此,人们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我国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曾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生物在新的环境中必须遵守的法则。各种生物互相进行生存斗争,由天(自然)来选择,适应自然变化就存活,不适应的就灭亡.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因为他们适应了生活环境,有了一套生存的本领,才会有生命的繁衍不息。 生命科学是在进步的。当代生命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果,成为生命科学的生长点,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创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新纪元。此后,遗传信息由DNA通过RNA传向蛋白质这一“中心法则”的确立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工程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蛋白质的人工合

2017年初中生物中考试题

2017年内蒙古通辽市八年级学业考试试题 生物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为100分,与地理同卡不同卷,合考时间为120分钟。 2. 根据网上阅卷需要,本试卷中的所有试题均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 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分别封装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 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1. 下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 2. 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3. 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D.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爽 4.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 B. 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C. 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能量转换器 D.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5. 玉米与家兔相比,玉米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A. 器官 B. 系统 C. 细胞 D. 组织 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将我国的野生大豆引进到美国,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 出了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这个事例体现了 A. 生物环境的多样性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基因的多样性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7. 如图,若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A. 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光合作用 B. 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呼吸作用 C. 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Ⅰ是呼吸作用 D. 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Ⅰ是光合作用 8. 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等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 B. 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 ——1200560122 于跃 一.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融基础知识与前言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作为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物学科学知识,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我们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有关于细胞癌变的知识。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外因和内因。 目前导致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则有数千种之多,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也称生物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算序列。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致癌的内因,一些科学家已经证明人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原癌基因,正常处于抑制状态。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细胞有癌变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预防,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 癌症的预防:癌症的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对人们特别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对癌症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应要求他们加强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复吃相同的食物和药物;不吸烟不酗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2、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 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4、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二级预防 1、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 2、宫颈癌的监测。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