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企业管理)通信网分

析与设计

20XX年XX月

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

通信网分析和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 网络规划和优化

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于《通信网分析和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壹般方法,进壹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 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对3G 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

3G 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壹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通过规划设计3G 通信网络,以便学生于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方案内容包括3G 无线网络、3G 传输网和3G 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和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 网络规划和优化壹、课程设计方案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 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 章3G 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

2.1 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WCDMA 无线基础

2.1.4WCDMA 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 的协议结构2.2.2WCDMA 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2.3.2 速率匹配

2.4 多径衰落

2.5 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2.5.1 预规划阶段

2.5.2 物理层结构和性能

2.5.3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调制

2.5.4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扩频

2.5.5 码字规划

2.5.6 功率控制

2.5.7 切换

2.5.8 覆盖规划

2.5.9 容量规划

2.5.10 自适应多速率

2.6 详细规划

2.6.1 覆盖和容量

2.6.2 无线资源管理

2.7WCDMA 无线网络优化

2.7.1 关键性能指标

2.7.2 网络性能监视

2.7.3 覆盖、容量和质量增强2.7.4 参数调整

第3 章3G 传输网的规划和优化3.1 传输网规划基础

3.1.1 传输网络规划的范围

3.1.23G 传输网的组成元素

3.3 异步传输模式(ATM)

3.2 传输网规划过程

3.3.1 信元的结构

3.3.2ATM 协议层

3.3.3ATM 中的复用和交换3.4 规模预算

3.4.1 协议栈

3.4.2 开销

3.4.3 传输网预估举例

3.5 微波链路规划

3.5.1 错误率和ATM 性能3.5.2 拓扑结构

3.6 详细规划

3.6.1 参数规划

3.6.2ATM 上的业务流量管理3.6.3 网元和接口配置参数3.6.4ATM 规划特征的总结3.6.5 同步方案

3.6.6 网络管理设计方案3.7 传输网优化

3.7.1 传输网优化基础

3.7.2 过程定义

3.7.3 网络分析

3.7.4ATM 层的分析

3.7.5 参数设定

第4 章3G 核心网规划和优化

4.1 核心网规划基础

4.1.1 核心网络规划的范围

4.1.2 核心网中的元素

4.2 核心网规划流程

4.2.1 电路交换

4.2.2 分组交换

4.3 详细规划

4.4 核心网优化

参考文献

二、提交设计方案的要求

(壹)所有设计资料封装于档案袋中,封皮注明设计题目(《通信网分析和设计》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档案袋内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

设计方案

附件(程序、图纸等,无可不加)且于档案袋封皮填写之上资料的件数及页数

(二)方案使用A4 纸手写或打印,绝对不能雷同。(三)列出参考文献,格式为:作者、文献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三)收获、体会和建议。

注:学生完成课程设后提交课程设计方案,要求将前述全部内容依先后顺序写成

设计方案壹份,要求文字通畅、字迹工整,文字不少于5000。

三、时间安排

参考文献

I、AjayR . Mishra著,蜂窝网络规划和优化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张业荣等编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华为技术XX公司编著,GSM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

4。

4 . WilliamH.Tranter 等著,通信系统仿真原理和无线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 005。

《通信网分析和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 题目: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与MATLAB仿真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学期:2013-2014-2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评语: 成绩: 签名: 日期:

QPSK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频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也叫数字调制系统,该系统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使其频谱搬移到适合在信道(一般为带通信道)上传输的频带上。数字调制和模拟调制一样都是正弦波调制,即被调制信号都为高频正弦波。数字调制信号又称为键控信号,数字调制过程中处理的是数字信号,而载波有振幅、频率和相位3个变量,且二进制的信号只有高低电平两个逻辑量即1和0,所以调制的过程可用键控的方法由基带信号对载频信号的振幅、频率及相位进行调制,最基本的方法有3种:正交幅度调制(QAM) 、频移键控( FSK) 、相移键控( PSK) 。根据所处理的基带信号的进制不同分为二进制和多进制调制(M进制) 。 本实验采用QPSK。QPSK是英文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选用恒定包络数字调制。这类数字调制技术的优点是已调信号具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和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不足之处是其频谱利用率低于线性调制技术。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四相绝对移相键控(QPSK)技术以其抗干扰性能强、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数字卫星通信系统、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及有线电视系统之中。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 (1)掌握一般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掌握用计算机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 (2)训练学生网络设计能力。 (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工程设计的能力。1.3 可行性分析 QPSK是英文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的缩略语简称,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在19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选用恒定包络数字调制。这类数字调制技术的优点是已调信号具有相对窄的功率谱和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不足之处是其频谱利用率低于线性调制技术。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电力通信传输网络可靠性分析

电力通信传输网络可靠性分析 摘要:根据智能电网的要求,通信传输网的可靠性分析对电力系统很重要。传输网作为电力通信网的核心,它承载着大量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是业务正常运行的保证,其可靠性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本文对电力通信传输网络可靠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力通信传输网;可靠性;分析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ntelligent power gri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of power system analysis is very important. as the core of the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transmission, it carries with a lot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business, it is the business tha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ower system directly influence the safety production and stable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 reliability briefly analysed.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研究现状

通信网设计

如 春 大 学 校 园 网 络 规 划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1302班 项目成员:XXX201310329 XXX201310331 XXX2013103215

项目要求 某学校校园网组建,该学校在同城设有两个校区,每个校区均设有二级学院(后均称为A校区与B校区),学校总部设于A校区,A校区有5个二级学院,B 校区有3个二级学院。各学院均采用AS方式组建各自的网络。学校的信息中心(对外的接口)设于A校区,B校区也是通过信息中心与A区互连(A、B之间没有建立专用网络)。所有二级学院网络接入点数不超过230个,校办公大楼内设7个部门,网络接口总数为600个,部门间没有VLAN。A、B均可接入互联网,但对安全均有要求。 1.试根据要求画出整个学校网络的拓扑(要求按AS划分,并说明协议使用情况)。 2.根据连通性要求划分IP地址。 3.A、B间要求较高可靠性联通,应如何设置网络连通图。 4.教务处下设5个子网,并相互独立,各部门主机数均为30台,试分析如何在教务处下设置子网掩码及IP地址。 5.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均与校办公大楼内的相关处室实现信息共享,试做出符合要求的相应配置(不要求用命令配置,但要说明配置原理并画出网络组网图)。 6.注:所需线路、设置,协议,可按要求自行添加。 部门网络接口数 校办 50 教务处 150 研究生处 100 财务处 50 科技处 100 学生处 100 人事处 50

通信网大作业考核表 工程实践项目名称:校园网组网方案班级:通信1302班团队成员: 考核评分表

能力确,满足设计 要求本正确,满足 设计要求 本正确,部分 满足设计要 求 在错误,部分 满足设计要 求 本不正确 4、教务处下设5个子网,并相互独立,各部门主机数均为30台,试分析如何在教务处内设置子网及IP地址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照 要求准确解 决工程问题 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要 求基本准确 解决工程问 题 能够利用所 学知识按要 求部分解决 工程问题 理论知识掌 握基本准确 未能按要求 解决工程问 题 理论知识运 用不合理,没 能解决工程 问题 5、各二级学院的教务系统和学生系统均与校办公大楼内的相关处室信息共享,是做出符合要求的配置并画出网图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网络调试配置能力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准确 解决网络搭 建的工程问 题 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基本 准确地解决 网络搭建的 工程问题 能够利用工 程方法解决 部分网络搭 建的工程问 题 会使用工程 方法进行网 络配置,但未 按要求完成 不会使用工 程方法解决 网络配置、调 试的工程问 题 6、团队合作能力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团队意识分工合理性考察分工合理,各 部分设计衔 接准确 分工较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准确无 误 分工较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基本准 确 分工较不合 理,各部分设 计衔接存在 错误 分工不合理, 各部分设计 衔接存在明 显错误 7、沟通能力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沟通能力 考察能够准确描 述所承担的 项目的原理 及设计思想, 语言表达清 晰简洁 能够较准确 描述所承担 的项目的原 理及设计思 想,语言表达 较清晰简洁 能够描述所 承担的项目 的原理及设 计思想,语言 表达较清晰 语言逻辑性 不强 不能准确描 述所承担的 项目的原理 及设计思想, 语言表达较 不清晰,语言 缺乏逻辑性 不能描述所 承担的项目 的原理及设 计思想,语言 表达不清晰, 语言无逻辑 性 8、社会、法律、职业道德考察 考察能力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 社会、法律、职业道德考察网络设计中 较全面的考 虑网络安全 问题,并体现 在设计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体现在设计 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未完全体现 在设计中 网络设计中 考虑了网络 安全问题,并 未体现在设 计中 网络设计中 未考虑了网 络安全问题 合计得分: 百分化得分():

数据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 目录一....................................................................... 课程设计目的.. (3) 二.......................................................................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3) 2.1 课程设计题目 2.2课程设计要求 三....................................................................... 设计内容 (4) 3.1 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 3.2 系统总体框图 3.3论述方案的各部分工作原理; 3.4 设计说明书 四....................................................................... 设

计总结 (11) 参考书目 (11)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西门子1200PLC之间的通信,利用PLC1发 送指令给PLC2 PLC2接到指令后控制电动机的启停,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 力: (1).查阅资料:搜集与本设计有关的资料(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或者通过网络 交流平台搜集)的能力; (2).软件使用:了解并掌握西门子S7-1200软件的使用,明白网络通信实现的机 理与过程; (3).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2.1课程设计题目 题目:当一台S7-1200上发出一个启停信号时,另一台S7-1200收到信号,并启停一台电动机 1)主要软硬件配置 一套Step7 Basic v10.5(或以上版本),一根网线,2台CPU 1214C 2)相关指令:TSEND_C (发送数据指令),TRCV_C(接受数据指令) 3)硬件组态与编程 新建工程--- 添加硬件--- 用子网连接两个cpu ----- 编写主控cpu程序----- 调整主控cpu连接参数 --- 编写另一台cpu程序----- 调整另一台cpu连接参数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答案(精华整理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答案(精华整理版)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答案(苏) 第二章习题答案 2-2 验证M/M/1的状态变化为一个生灭过程。 解:M/M/1排队系统在有顾客到达时,在时间 (),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0)的概率为 ()t o t λ?+?,λ为状态k 的出生率; 当有顾客服务完毕离去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1)的概率为()t o t μ?+?,μ为状态k 的死亡率;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发生跳转的概率为()o t ?;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停留在状态k 的概率为 ()() 1t o t λμ-+?+?; 故M/M/1排队系统的状态变化为生灭过程。 2-3 对于一个概率分布{}k p ,令()∑∞ ==+++=02 210...k k k x p x p x p p X g 称为分布 {}k p 的母函数。 利用母函数求M/M/1队长的均值和方差。 解:对于M/M/1 ) 1(ρρ-=k k p ≥k () '12 2''212 1 1 1()(1)(1)...(1)1[]()/1[][]()/[]([])1z k k z k k g z z z E k g z Var k k p kp g z E k E k ρρρρρρ ρ ρρ=∞ ∞===∴=-+-+=--∴== -=-=+-= -∑∑

2-4 两个随机变量X,Y 取非负整数值,并且相互独立,令Z=X+Y ,证明:Z 的母函数为X,Y 母函数之积。根据这个性质重新证明性质2-1。 证:设Z(!!!此处应为 X ???)的分布为: ... ,,210p p p ,Y 的分布为:...,,2 1 q q q 由于 {}{}{}{}{}∑∑∑=-===-===-====+==k r r k r k r k r q p r k Y p r X p r k Y r X p k Y X p k Z p 0 ,()()() ()... (01100110022102210) 0++++++++=++++++-k k k k x q p q p q p x q p q p q p x q x q q x p x p p 所以 g(Z)=g(X)g(Y) 对于两个独立的Poisson 流,取任意一个固定的间隔T ,根据Poisson 过程性质,到达k 个呼叫的概率分别为: T k i k i e k T T p λλ-=! )()( i=1,2 这两个分布独立 分布列的母函数分别为: )1(0 0!)()(--∞ =-∞ ====∑∑x T T Tx k T k k i k k k i i i i e e e e x k T x T p λλλλλ 他们母函数之积为合并流分布列的母函数,而母函数之积) 1()() 1()1(2121-+--==x T x T x T e e e λλλλ 所以 合并流为参数2 1 λλ+的 Poisson 过程。 2-7 求k+1阶爱尔兰(Erlang )分布1+k E 的概率密度。 可以根据归纳法验证,1 +k E 的概率密度为 x k e k x μμμ-! )( x>=0

(建筑工程设计)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铁路数据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 (送审稿) 编制说明 2008年5月北京

一、编制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委托编制200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经规标准【2006】45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的。 二、铁路数据网现状及规范铁路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1、目前铁路数据网现状 铁道部在1992年开始,先后建设了X.25、帧中继网络、ATM 网络。其网络规模覆盖全国各铁路局及铁路站段,地理位置主要在铁路沿线。 X.25网络原来主要承载铁路各种MIS系统的业务,为其提供低速数据通道,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业务通道需要的带宽逐渐增大,由于X.25网络提供的通道带宽较小(在2M以下),因此,X.25网络原有业务基本上导入帧中继或ATM网络上,X.25网络目前不再使用。 帧中继、ATM网络,主要为铁路各MIS系统提供通道。网络中继带宽大多采用2M或N×2M速率,少数链路采用STM-1速率。 ATM/帧中继网络在铁通成立后,已移交铁通,铁路仅为铁通ATM/帧中继网络的大客户,铁通为铁路的各MIS系统提供ATM/帧中继通道。 2007年4月铁路进行了第六次提速,列车行驶速度增加到每小时200公里,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加快,将需要更多的、准确的信息,辅以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列车的行车安全。 目前铁路的各种数据业务,基本上都是IP数据业务,铁路信息化

的发展需求,也正向IP需求集中,同时,由于IP网络能承载数据、语音、图像,因此,从数据网络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正向IP技术这一种数据网络形式集中。 目前铁路既有的IP数据网,是铁路为TMIS、CTC/TDCS、客票、公安系统等分别独立建设的IP数据承载网络,网络带宽很低(基本为2M或n*2M等的连接),设备等级也较低,不能满足铁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各种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的业务都独立建设IP 数据网,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急需为铁路信息化需求建设一个承载与资金往来、安全生产无关业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 我国铁路正快速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目前及今后几年,将建设多条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随着这些铁路的建设,也同期建设着为本铁路数据业务服务的共用IP数据网络。京津客运专线铁路数据网正在建设中。 既有铁路的各铁路局,如北京局、西安局、呼和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上海局、南昌局及胶济线等,为适应铁路的发展,更好的为铁路生产指挥服务,由于5T业务需求的迫切性及视频监控、动力环境监控、视频会议等业务需求已提出建设铁路IP数据网络的要求。 2、规范铁路IP数据网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300Km/h的客运专线铁路及200m/h客货混运铁路的建设及既有铁路的提速,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营及生产指挥,必须为铁路各部门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因此,铁路信息化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新建线及既有线铁路的IP数据网建设也纷纷开始或即将开始。 铁路各种信息业务根据其服务对象及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同,主要由两种IP数据网来承载信息:专用IP数据网和综合IP数据网。涉及铁路运输安全控制、财务往来等业务,使用专用IP数据网;对于不

基于UDP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北邮通信网性能分析实验二MM1排队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网理论基础》 实验二:二次排队问题——M/M/1排队系统的级联一、实验目的 M/M/1是最简单的排队系统,其假设到达过程是一个参数为λ的Poisson过程,服务时间是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只有一个服务窗口,等待的位置有无穷多个,排队的方式是FIFO。 M/M/1排队系统的稳态分布、平均队列长度,等待时间的分布以及平均等待时间,可通过泊松过程、负指数分布、生灭过程以及Little公式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求解。 本次实验的目标有两个: 实现M/M/1单窗口无限排队系统的系统仿真,利用事件调度法实现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并统计平均队列长度以及平均等待时间等值,以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 比。 仿真两个M/M/1级联所组成的排队网络,统计各个队列的平均队列长度与平均系统时间等值,验证Kleinrock有关数据包在从一个交换机出来后,进入下一个 交换机时,随机按负指数分布取一个新的长度的假设的合理性。 二、实验原理 1、M/M/1排队系统 根据排队论的知识我们知道,排队系统的分类是根据该系统中的顾客到达模式、服务模式、服务员数量以及服务规则等因素决定的。 设到达过程是一个参数为λ的Poisson过程,则长度为t的时间内到达k个呼叫的概率

)(t P k 服从Poisson 分布,即()()! k t k t P t k e λλ-= ,?????????=,2,1,0k ,其中λ>0为 一常数,表示了平均到达率或Poisson 呼叫流的强度。设每个呼叫的持续时间为 i τ,服从 参数为μ的负指数分布,即其分布函数为 {}1,0t P X t e t μ-<=-≥.服务规则采用先进 先服务的规则(FIFO )。 在该M/M/1系统中,设 λρμ= ,则稳态时的平均队长为[]1E N ρ ρ= -,顾客的平均 等待时间为 1 T μλ= -。 2、 二次排队网络 由两个M/M/1排队系统所组成的级联网络,顾客以参数为λ的泊松过程到达第一个排队系统A ,服务时间为参数为1μ的负指数分布;从A 出来后直接进入第二个排队系统B ,B 的服务时间为参数为 2μ的负指数分布,且与A 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 在该级联网络中,如稳态存在,即 1λμ<且2λμ<,则两个排队系统相互独立,顾客 穿过网络的总时延为各个排队系统的时延之和,即 1211 T μλμλ= + --。 如将该模型应用于数据包穿越网络的平均时延的计算,假设数据包的包长服从负指数分布,平均包长为b ;排队系统A 的信道速率为 1C ,B 的信道速率为2C 。为保证两次排队的 独立性,Kleinrock 假设数据包在从一个交换机出来后,进入下一个交换机时,随机按负指数分布取一个新的长度。 三、 实验内容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doc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通过规划设计3G通信网络,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 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称:计应1001、计软100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设计题目:小型校园网的组建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5年6月23日

任务分配表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而校园网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将主要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Internet

目录 任务分配表....................................................................................................................................... I 摘要 ............................................................................................................................................... II 第1章引言.. (1) 1.1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1) 1.2 问题陈述 (1) 第2章需求分析及设计原则 (2) 2.1 需求分析 (2) 2.2 设计原则: (2) 2.2.1 实用性和经济性 (2) 2.2.2 先进性和成熟性 (3) 2.2.3 可靠性和稳定性 (3) 2.2.4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3) 第3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4) 3.1 拓扑结构图 (4) 3.2 详细步骤: (4) 3.2.1 设备选型 (4) 3.2.2 VLAN及IP地址规划如下 (5) 3.2.3 服务器等设备的IP地址分配如下 (5) 3.3 路由器或交换机配置的代码: (5) 3.3.1 三层交换机 (5) 3.3.2 二层交换机 (9) 3.3.3 接入路由器 (10) 3.3.4 校园服务器的IP配置 (11) 3.3.5 外网服务器的IP配置 (12) 第4章校园网络安全 (13) 4.1 网络安全的概念 (13) 4.2 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 (13) 4.3 网络安全防范的内容 (13) 4.4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14) 第5章系统测试的结果 (15) 5.1 学生ping教师 (15) 5.2 教师ping学生 (15) 5.3 学生ping实验中心 (16) 5.4 实验中心ping外网服务器 (16) 第6章课程设计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评估方法研究

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评估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8T08:24:06.037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期作者:路阳 [导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并对通信网可靠性的分类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对电力系统各类业务对通信网络可靠性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通信网络可靠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并对通信网可靠性的分类进行了对比分析,之后对电力系统各类业务对通信网络可靠性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指出了通信网络可靠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分析;评估; 1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国标GB3187-1994对于产品可靠性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的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但是通信网不同于一般商品,对其可靠性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是当遭受自然或者人为破坏力时,电力通信网在规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实现规定功能的能力;有的学者认为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是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和满足规定实现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运行过程中实现通信功能的概率;有的学者认为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为以规定的业务需求和服务标准为前提,电力通信网对电力系统提供不间断通信连接能力的量度;还有的学者为通信网可靠性的定义应为当通信网持续运行过程时,实际完成规定的通信功能的能力。 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分类包括通信网的可用性、通信网的生存性以及通信网的抗毁性。 1.1通信网的可用性 可用的定义是无论何时需要通信系统工作时,系统均处于可使用的状态。可用性主要是说在通信网的某个网路部件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既定功能要求的概率,综合了网络系统的维修性和可靠性,是基于业务性能的一种可靠性测度。在通信网的可用性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是将网络比作流程图,基于通信网的生存性和抗毁性,同时考虑通信业务的性能方面,将通信网在任何时候都可用的概率当做评价通信网可靠性的一个指标;还有一部分是以电力通信网运行的历史数据作为依据,对电力通信网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这两种方法都对通信网的可靠性方面以可用性的方式进行了描述。可用度是通信系统可用性常用的衡量方式,可以较好地对通信网的业务能力进行描述。 在业务性能方面,Barberis等还给出了网络吞吐量超过给定阈值L的概率,即通信网络的可用性指标。在可用性指标方面,还有基于电力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时延和路由选择策略对业务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使得该项研究变得更有意义。 在电力通信网络可用性中,对于一年中停机时间的计算常用可用性的百分数来表示。对于一年中停机时间的定义是在一年之内,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由于各类故障而进行维修导致的无法正常工作的时间总和。以分钟为计量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停为年停机时间,T为一年的总分钟数,λ为可用性百分比 还有一种是使用百万小时故障时间数来表示通信网络的可用性,其定义为以一百万个小时的运行时间为标准,统计在这段时间里通信网络发生故障的时间数。百万小时故障时间数主要应用于现成的通信网络系统,可以解决年停机时间方式无法查到的可用性问题,还可以测出整个通信网络的停机时间和在这一百万小时内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 1.2 通信网的生存性 通信网络的生存性是指在考虑网络部件可靠性的同时,通信网络当遭受随机破坏导致网络链路或者网络节点存在一定概率失效时仍可完成预先设定的功能的概率,是一种考虑通信网络部件存在随机失效时的可靠性[19],主要是以整体网络连通性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和随机破坏对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1.3 通信网的抗毁性 通信网的抗毁性主要是体现当遭受人为外力破坏的情况下通信网络仍可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表示通信网遭到破坏的困难程度,其定义为中断部分节点通信需要破坏的链路最小值。抗毁性概念源于图论,其测度指标用连通度和粘聚度来表示。 2 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方法 对于可靠性的研究始终离不开对影响因素的研究,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对于通信技术服务电网以提升电网可靠性有重要意义。电力通信网关系着电力公司生产调度、数据交换、行政管理、业务承载等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行,一旦电力通信网络发生长时间故障或破坏,可能

TDLTE通信网数据业务专题优化讲解

数据业务专题优化 5.8.3.1 GPRS网络无线侧优化 从网络拓扑结构角度,无线侧部分侧重于BSS部分,包括无线空口、Abis、G-Ater、GP 等网络单元。 基与优化的最终目标—EGPRS的指标提升以及提升用户感知,可以将现有影响EGPRS 性能众多的因素进行分解和划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容量资源的优化、无线环境的优化、EGPRS参数优化、核心网优化以及数据业务终端和上层应用优化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优化前期对网络性能进行完整的评估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制定比较合理的优化目标;同时可以对网络的现状和潜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为后期的网络优化方案制

定提供有效的参考。通常在网络性能调查的时候,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KPI指标收集和分析。OSS KPI主要包括数据业务质量、移动性能指标、无线、GP、Gb/Iu_PS的拥塞情况; 外场DT和CQT测试。基于外场的测试在获取无线环境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反映用户终端的实际感知度,主要包括无线信号强度、C/I、CS/MCS的分布情况、时隙分配情况、BLER、RLC层吞吐率、小区重选和路由区更新的频繁程度; 核心网侧的信令跟踪和分析。主要分析Gb、Iu_PS、Gn、Gi侧信令,分析用户行为情况。 综上所述,数据业务端到端优化无线侧工作内容概述如下: 1、GPRS优化评估测试 在项目开始前期将根据局方提供的路段和测试点进行GPRS优化评估测试,以此对现网中数据业务的性能进行初步了解,借此辅助项目中后期对于GPRS的优化,并根据后期复测情况体现优化效果。 测试包括DT和CQT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EDGE下载速率,FTP下载速率以及WAP首页显示时延等。 GPRS优化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测试优化,GPRS网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主动测试来发现并解决,通过实地的测试可以更好的优化GPRS网络,提升GPRS网络服务质量,如下图: 2、测试问题点分析处理 GPRS是承载在GSM网络之上的,因此它也和GSM网络优化有着共同之处――无线环境优化。GPRS的数据业务好于GSM网络的同时,也对无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线环境的优化在GPRS网络中也显的尤为重要。结合无线DT/CQT测试,我们对无线环境优化提出以下优化思路: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分解复用原理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已抽样的信号组合起来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称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解复用和时分多路解复用。频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模拟通信,而时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数字通信。为了实现TDM传输,要把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在每个时隙内传输一路信号,将若干个原始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串,该脉冲串扰码后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

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并/串转换电路输出串行的数据,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通信网性能分析基础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答案 2-2 验证M/M/1的状态变化为一个生灭过程。 解:M/M/1排队系统在有顾客到达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0)的概率为()t o t λ?+?,λ为状态k 的出生率; 当有顾客服务完毕离去时,在时间(),t t t +?内从状态k 转移到k-1(k>=1)的概率为 ()t o t μ?+?,μ为状态k 的死亡率;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发生跳转的概率为()o t ?; 在时间(),t t t +?内系统停留在状态k 的概率为()()1t o t λμ-+?+?; 故M/M/1排队系统的状态变化为生灭过程。 2-3 对于一个概率分布{}k p ,令()∑∞ ==+++=02 210...k k k x p x p x p p X g 称为分布 {}k p 的母函数。 利用母函数求M/M/1队长的均值和方差。 解:对于M/M/1 )1(ρρ-=k k p 0≥k () '12 2''212 1 1 1()(1)(1)...(1)1[]()/1[][]()/[]([])1z k k z k k g z z z E k g z Var k k p kp g z E k E k ρρρρρρ ρ ρρ=∞ ∞===∴=-+-+=--∴== -=-=+-= -∑∑ 2-4 两个随机变量X,Y 取非负整数值,并且相互独立,令Z=X+Y ,证明:Z 的母函数为X,Y 母函数之积。根据这个性质重新证明性质2-1。 证:设Z(!!!此处应为 X ???)的分布为:...,,210p p p ,Y 的分布为:...,,210q q q 由于 {}{}{}{}{}∑∑∑=-===-===-====+==k r r k r k r k r q p r k Y p r X p r k Y r X p k Y X p k Z p 0 ,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模板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3G网络规划与优化 设计目的 经过课程设计, 巩固和运用在《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基本掌握通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设计能力, 为今后开发和应用通信网络打下基础。 设计任务要求 当前3G移动通信设备越来越普及, 人们对3G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实现3G移动通信功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网络、通信传输网络及核心网络。通信用户希望网络容量大、覆盖区域广、覆盖概率大、信道阻塞率及掉话率低, 通信服务提供商则希望以最低的成本建造符合用户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这是一对矛盾。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经过规划设计3 G通信网络, 以便学生在寻求通信质量和投入成本之间的合理折中时, 已经掌握了规划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 培养了基本规划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能力。 设计内容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3G无线网络、 3G传输网和3G核心网的 1 网络规划基础 2 网络规划流程 3 网络详细规划 4 网络优化

《通信网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3G网络规划与优化 一、课程设计报告基本内容及格式 第1章移动通信网概述 1.1 简介 1.2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 1.3 第三代移动网 1.3.1 无线接入网(RAN) 1.3.2 核心网(CN) 第2章 3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2.1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 2.1.1 无线网络规划的范围 2.1.2 系统需求 2.1.3 WCDMA无线基础 2.1.4 WCDMA无线网络中的元素 2.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2.2.1 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的协议结构2.2.2 WCDMA无线网络中的信道配置 2.3 扩频现象 2.3.1 符号 2.3.2 速率匹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