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类报纸读者定位分析

中国经济类报纸读者定位分析

中国经济类报纸读者定位分析
中国经济类报纸读者定位分析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 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 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 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 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 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 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 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 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 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 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

华文报纸创刊词创刊宣言改版通告全记录推荐

华文报纸创刊词、创刊宣言、改版通告全记录[推荐华文报纸创刊词、创刊宣言、改版通告全记录[推荐}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季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成熟的人群。(五莲秀才:直面真实的人生是成熟的人生)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的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做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唯有祝福: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地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地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地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的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的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相互关怀。 摘自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该报编辑部文章 北京这些日子风风雨雨,天空没有想象中那么澄澈。但是,天安门依然巍峨耸立,长安街依然车水马龙,香山的红叶还是如期而至,潭柘寺的钟声还是照样悠扬。时间伟大得无法遏止,该来的总归要来。新京报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千年古都的沉静。历史开始了。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浙江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省内尤其是主要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三类为地市级党报,如《北京日报》、《广州日报》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各地区或县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党报作为我国舆论宣传的工具、党和国家的喉舌,因此具有报道方针严谨,特点稳定等特点,在新闻内容上把关严格,在新闻编辑上形式较为单一,变化不大,虽然如此,一直以来党报作为机关报都在报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其发行量也具有一定的政治保证,因此在报业竞争中,党报的力量仍然处于稳健地位。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专业报力量的壮大,党报如果不进行创新,其弊端会日益突显。因此党报为扩大发行量,确保自己在报业市场上站稳脚跟,也开始寻求创新之路。如一些党报开辟固定的专版来吸引读者,如体育专版、娱乐专版和消费专版,并且在版面编辑上更为活泼生动,这样,既能保证党政新闻占有一定分量,保证党报的政治宣传作用,同时也使报纸更为人性化和大众化,促进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 (2)都市报异军突起 我国都市报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生之后就飞速发展,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发展至今已经历十年时间。正式都市报的出现,才使得我国报业市场发展了新的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它彻底打破了党报的垄断地位,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真正走向市场。所谓都市报,指的是体现城市(都市)生活的报纸,因此晚报、早报都属于都市报的范畴,从狭义角度来而言,都市报指的是坚持正确舆论指导下,以都市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信息为主要传播特征的报纸,在内容上注重服务意识,着眼于对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在形式上采用平易近人、通俗生动的编辑和报道风格,以客观真实和社会责任为报道规范;在运作上遵循市场化发展规律开拓创新,并在发行和广告上有所作为;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报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报纸发展的现状 我国报业已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最明显的表现为报纸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席卷我国大部分区域。即便竞争如此激烈,但新报纸的出炉速度仍然不减,报纸传媒这块蛋糕被瓜分得越来越彻底。最近20年来,报纸数量持续增长,而报纸结构也在随之调整,并逐渐发展成熟,这种成熟和完善不仅表现在报纸总数的递增上,还表现在报纸品种不断丰富,且受影响的省份、地区更为广泛。 报纸传媒现状从广义来说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总数持续增长。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二是品种丰富。报纸品种丰富首先表现在除普通日报外,增加了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刊。其次表现在出现了党报、都市报和专业报分割市场的状态;三是影响区域广泛。目前,报业已延伸至全国区域范围内,并且以省级和地、市级为发展重点。从狭义来说,我国报纸传媒已形成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格局,我国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报业布局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党报为核心的报业结构形成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核心、都市类、专业类及其他类别报纸共同发展的结构。 (1)党报地位巩固 党报根据等级不同,可以分为类:第一类为全国性党报,如《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等,这类党报以报道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件和时事新闻为主要目的;第二类为省级党报,如《湖南日报》、

做精、做深、做大为主要目的。在内容上,专业报不仅对新近发生的该领域的新事件、新情况进行报道,更重要的是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和规律性,因此在分析和解释上,表现出综合性报纸所没有的透彻性和思辩性,并且推出大量大篇幅的解释性报道、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加强报道力度,在编辑上,简洁大方而又具有大气,让报纸看起来更为赏心悦目。而以上这些,都成为与党报和都市报竞争的优势。一般来说,专业报的运作周期较长,一般为周报,因此在时效性方面还是有些薄弱的。 2.区域性报纸势头高于全国性报纸 经过2003年的报纸整顿后,报纸的总量有减少,但从报纸的区域分布来看,全国性的报纸比重少,而省级报纸和地市级报纸的比重在增加,同时各省和地市级报纸分布并非完全均衡,经济水平高的省份和地市单位,报纸种数比欠达地区多。 我国的全国性报纸正在逐渐让位于区域性报纸,区域性报纸在本地区占主导性地位的格局已经形成。如《华西都市报》是中国第一份区域组合城市报纸,一创办就提出了办一张四川盆地“区域组合城市报”的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成都为中心,以周边城市为辐射带,建立区域组合城市的市场网络,全方位、强密度、大规模覆盖成渝经济圈。构建“区域组合城市”的营销市场,《华西都市报》由此揭开了中国报纸区域化生存序幕。 目前还有一种加强地方新闻的方式为打造地方版,即在办主报之余,创办地方版。《燕赵都市报》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全国省级传媒中第一家创办地方版的报纸,2003年7、8月《燕赵都市报》分别在省会和冀东地区创办了《都市时讯》和《燕赵都市报冀东版》。两个地方版随都市报在省会和冀东一起

报纸和其他几种传媒相比的优势

报纸和其他几种传媒相比,有它自身的独特性。第一,报纸适合做深度报道。同时,报纸在这方面还和提供相关的新闻背景资料。第二,报纸可关注“冰点”和弱势群体,而它在这方面的报道效果往往很好。第三,报纸可作为资料保存,《纽约时报》不就是号称“档案纪录报”吗?第四,报纸可供多人在各个灵活的时间段进行阅读。第五,报纸可通过栏目的策划和组织,较好的做到新闻资源的重组,让同样的新闻资源得到不同的组合和利用。 报纸的解释性。报纸的文字符号长于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作出深层次的解释。报纸对事物和现象作出深入的调查报道,显示出报纸自己独立的眼光和判断,正确解释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规律,这正是报纸的优势所在。 报纸的选择性。报纸是按版面的空间把新闻进行一定方式的编排提供给读者的。读者在看报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读者可以自由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必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感兴趣的内容可能反复地阅读,而不必像听广播、看电视一样,受众只能随着电台、电视台编排的节目秩序收听、收看。 对受众来说,在阅读报纸的过程中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会有更多的联想主动权。不受时空限制,更符合人的阅读心理。这也是为什么报纸屡屡受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冲击而至今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https://www.doczj.com/doc/cd10494430.html,/media/200612/20061218171554_4540.html 在理所当然地追捧新媒体的同时,传统媒体似乎出现了被忽视的迹象。事实上,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包括纸媒在内的传统媒体时代。纸媒,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依然是许多人精神上赖以依存的重要方式,是各个报业集团主要的创收载体,是我党影响力传播的主要媒介,它仍然具有着改革与发展的广阔的未可限量的空间。在描述新媒体为我们带来美好未来的各种可能时,我们同样应该正视和尽可能延伸纸媒的既存优势。 周期性规律 在所有的规律中,周而复始的往返有着最为可控的运行轨迹。以24小时为传播周期的纸媒,对应着许多人阅读、收看传媒的习惯。人总是在一种习惯中生活,或者说是生活在时间的周期之中。到了一定的时段产生一定的需求时,才必须接受某一样东西,如按时吃饭、睡觉等。报纸24小时的出版周期,可以让它所培育的读者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里面接受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是读者通过主动的消费行为购买的。读者在这个时段里面得到的,是习惯授予他的必然。而一般来说,习惯是难以抗拒的,良好的习惯很难改变。周期性出版的纸媒对应的正是人们的某种生活习惯。有时我们说“此人有良好的读报习惯”,其中也隐含着他按时读报、生活有节奏、有规律的意思。事实上,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纪稍长的读者,都有对信息的接受习惯。从这点来讲,24小时出版周期对报纸来讲可能是一个限制,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优势?关键在于,我们要在读者确定的时段中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让他满意、让他爱看。 版面视觉感

关于《大河报》 读者阅读需要与报纸满足度的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报业集中实践作业—— 关于《大河报》 读者阅读需要与报纸满足度的调查分析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1990年之后,随着都市报经济的到来,以城市生活、市井新闻、百姓视角作为切入点的都市报一改党报风格,剔除了复杂、沉重的思辩色彩以及令人生厌的说教方式,开始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关注城市市民的生活。

一、《大河报》的基本情况概述 1995年8月1日,《大河文化报》创刊,它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1997年9月1日,《大河文化报》正是更名为《大河报》。日出四开80版,其中全国版64版,省会郑州市区版16版,彩色印刷。《大河报》以其多姿多彩的内容、独特的风骨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市场发展策略,独树一帜,产生了震撼性的社会影响力。 1.《大河报》的历史沿革 《大河文化报》的创刊,标志着河南省首家省级晚报诞生。1999年,建成中原地区最大的自办发行网络。日发行量突破50万,跻身于全国发行大报行列。2002年,推出AB版序列,以厚报应对即将到来的报业大战。随后,与《城市早报》进行一体化整合,宏观上实现了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关于两报整合“1+1>2”的战略目标。2003年,实现郑州地区全面彩印。紧接着增加版量,周二至周五的版数达到64版,刷新了《大河报》出版版数的纪录。2004年成立房地产、健康、旅游、汽车、教育等7个工作室。 《大河报》最初定位?以信息传播为主,办一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都满意的报纸?,塑造权威的主流媒体形象,做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桥梁。内容定位:把舆论监督和负面报道作为敲门砖,以负面报道为主来抨击社会现实、鞭挞不良现象,遵循?辛辣无比?的原则。随后以新兴的、消费力巨大的中原城市群为市场,办?市民生活报?,并进行第二次市场细分。在发展新阶段,明确定位为?新主流媒体?,以接受过高等教育,崇尚新潮、前卫的中青年为主的社会主流阶层为受众,坚持?采缤纷天下事,入寻常百姓家?的口号。 2.《大河报》的版面与内容设置 主要由以下几个版面:大河财富、要闻版、世界新闻版、中国新闻版、今日关注、省内新闻版、文化新闻版、体育新闻版、大河楼市、家电专刊、IT世界、投资金页版、大河车城、游遍天下、一周电视、大河卖场等。 二、《大河报》的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 1.预期调查人群说明 每款产品都有自己的特定消费对象,同样,报纸作为传播新闻的纸质媒介,在新闻、资讯、文化、广告等多方面的信息传播中,也有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读者受众。针对《大河报》读者市场调查,我想选择以下几类:1、具有党务意识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这类人群处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是国家上级与人民下级之间政策制定与落实的桥梁纽带。既要关注国家大事件,又要了解基层社会小事情。2、从事教育行业和商业活动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关注各自领域的最新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有利于工作发展,做出适时变动。同时提高自身社会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取得社会认同。3、20~40岁具有初级知识水平的体力工作者,文化水平较低,收入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随时面临失业危险。这些人群会经常关注报纸版面的招聘信息,例如家政、搬运、看守等等。4、社区家庭住户,如今以户为单位订阅报纸的读者群越来越多,实惠又方便。一份报纸,全家传阅,茶余饭后的空余时间,都可以把身边新闻了解。以家庭型为单位,既可以避免采访对象不均,又可以

网络媒体对报纸等三大传统媒体的冲击

网络媒体对报纸等三大传统媒体的冲击 越来越多的报纸读者正在将目光转向网络,这意味着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正在从传统媒体流失。而对报纸生存威胁最大的,是更新快、内容多、访问人数日益膨胀的网络新闻。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纸原有的社会注意力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化,有的报纸甚至面临着三五年后注意力资源枯竭的困窘。以上这些表现了网络的勃兴对传统报纸的巨大冲击和传统报纸未来生存环境的紧张。 网络的兴起,之所以能对传统报纸产生摧毁式的冲击,是因为它与传统报纸媒介相比,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 (1)广容性。网络中的超链接方式可以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的发布,而且其内容不受限制,所以网络可以称得上资源最丰富的数据库。网络还会提供一些相关的新闻链接,将同类新闻或当前消息的背景材料告知受众,以方便受众查询。 (2)及时性。网络更新速度快,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编制等因素的限制,网络信息几乎可以做到同步发送。 (3)交互性。报纸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向的,网络却可以做到即时的双向互动。网络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于一体,网络中的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模糊,每个受者在上一秒钟可以是传播者。 (4)多媒体传播。网络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来传达信息。网络借助它们中任何一种或是几种组合进行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 (5)人性化。以往,人们只是被动地阅读、收听、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传播者积极地把信息推向受众,受众消极地等待信息的到来。网络中,人们有了更高的主动性、个人参与性和操作性。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掌握和控制媒介传递的信息。 (6)“开放性”。网络是没有边界的,不受地域限制 (7)“个性化”。这是互联网媒体的一个本质的特征,由于技术的局限,以往所有的媒体都是大众化的,而互联网却可以做到面向特定的受众,面向个人。 (8)网络中自由的表达、强有力的主张、反馈的及时以及匿名性等都让这一新兴媒体充满了诱惑,而这些诱惑轻易地对传统报纸素来的形式构成了威胁。 尽管网络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对传统报纸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这不能表明报纸将被网络所取代并从此消记亡。现实告诉我们,它们只是分流了报纸的读者,报纸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最终还是报纸、广播、电视达成了平衡,形成一种共存共荣的局面。 互联网的兴起,使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真的会在网络时代退出历史舞台,尘封在人们的记忆里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的传播史一再告诉我们,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任何新媒介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已有的旧媒介。新的传播革命爆发后,人类在旧的传播革命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会被抛弃,而总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新的传播活动中。正如文字传播淘汰不了语言,印刷媒介离不开文字,电子媒介取代不了印刷媒介一样,报纸和网络也将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借鉴、相互协调的关系。

浅析中国新闻报道的现状

新闻新事各有所见 ——浅析中国新闻报道的现状众所周知,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身边的各色人事,每时每刻都寄居在冗长变更的意识形态之中,因而如此这般的人事景物的交替也就应运而生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延接方式,即“新闻报道”。 通俗意义上来讲,“新闻报道”亦可以被称为“新闻的流通和被认知”。自有报刊杂志等物质流通的传播媒介开始,“新闻报道”就日渐在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流通的过程中崭露头角。而由于新闻报道传播信息具有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等特点,所以它也就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纳。 在我国,新闻报道应该算历经了一个恒久变化的过程,从唐朝所出现的第一份报纸《开元杂报》开始,再到现今社会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传播媒介的普及,新闻报道一刻离开人们生活以及社会价值的创造。 从某种程度上考衡,新闻报道不仅仅包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从片段过程上来说,其已经代替了某种社会文化思潮的前瞻性和延续性,成为了人类意识形态中的“固化物”,简言之,即为文化领域的“执令者”。 究实相论,新闻报道应该算是大众媒体所希求的、必不可少的传播载体,其主要包括人物事件所发生的现场报道、事件现场的群众目击者的采访报道、电台播音的转播报道以及报刊杂志的书面报道,在我国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新闻报道的方式。

在大众文化引领时代文化弄潮的今天,诸多的信息媒介的孕育诞生,都归结于科技的进步和文化潮流的腾涌。特定意识上来说,应该是时代的进步才造就了当今新闻报道的普及性和优势化。 在“IT”铸造时代精魄的今天,新闻报道在文化思潮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过了一系列的体制化改革,其已经具备了多项优势,包括概括事实、精选事例、再现场景、对比衬托等等。文化传承社会的精髓,在当今这个物质与精神并存共生的大背景下,应该说我国新闻报道的现状可以说日渐地趋向欣欣向荣的状姿。 诚然,对于新闻报道的进步,主要落定在了这几个方面上来了:新闻报道体现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再者新闻报道密切结合了当前的形式和任务,有的放矢的提出和解决了问题;三为新闻报道正确地宣传了党的方正和政策,获得了组织上的支持。这三者之间相互秉承,互为依存关系,就造就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媒体价值。 但世事皆弊利共存,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也不例外。 在社会文化弄潮倾轧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以物质利益为驱动力量,而选择性的忽视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他们肆意地篡改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或是隐藏着某些新闻的真实价值所在,将虚假的一面曝露在大众的眼球之下,掩耳盗铃,将新闻报道引向了一条不可遏制的深渊当中去了。 当然,这些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却是在社会生活中无法避免地会碰到的。所以,“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画布”,“新闻报道”需要在真实可靠的情况下才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西方近代教育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曾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读书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有着诸多好处: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当今,社会和文化很多领域正在经历广泛的视觉化转型,加之大众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他们的阅读态度、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时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消费时代的今天,受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冲击的影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经历着怎样的变化,呈现着什么样的趋势,值得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1阅读研究现状 海德格尔早就预言过“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复旦大学孙玮教授也曾提到:“读图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体现了后现代文化对于知识的一种解构,也是现代审美的一种要求”。这些观点都指向——读图时代的到来。伴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电视、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逐渐普及,照片、视频、漫画等图像信息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挑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由于现场感、时效性、便捷性和逼真性等优势,网络新闻阅读逐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体,成为大众获取社会新闻的主要方式。电子书成为更多人的阅读选择,图像也开始对纯文学书籍入侵,传统经典图书的珍藏插图本、漫画形式以及影视改编都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如果说从前世界被理解成一本书,那么现在世界开始被理解成一幅画。而这种转型,从本质上看是:“理性主义到感性主义的回归”。 在这个文化快餐时代,“80%的读者是通过标题和图片的浏览获得信息的;标题和图片成为期刊重要的导读手段;图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正体现了如今“眼球经济”的特点。由于其视觉化的冲击,“读图”所获得的体验更直接,更能达到身临其境之感,满足人类追求快感的欲望。但与此同时,图像又会使人忽略阅读对象原本的意义,被动的接受画面给予的平面印象,使人患上“文化近视”。后现代社会背景下长大的大学生,在多媒体的环境中长大,是“读图”的主要群体,享受“读图”带给他们的便利,思维和行为模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调查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分析其背后的形成机制,以正确引导其“读图”心理。 2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问卷内容围绕“喜欢阅读什么媒介的读物”、“阅读方式”、“是否阅读网络读物”、“阅读时间”、“阅读目的”、“大学生是否有必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影响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主要原因”和“对文学经典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态度”等设计,共计13个封闭型问题。 笔者以重庆邮电大学为调查主体,调查对象为全校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采用在校园随机发放书面问卷的形式。为保证其真实性,调查人员在现场指导同学们完成问卷后立即进行了不记名回收,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和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两百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 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文学经典作品正逐渐丧失权威性;娱乐消遣性能突显。 根据样本显示结果表明,以重庆邮电大学12个学院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在文学经典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3.1阅读目的略显扁平化、功利化、复杂化 就主要阅读的目的这一问题上,有效数据显示,休闲娱乐和考试所需占到总体样本的40%,

论网络时代报纸的创新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10494430.html, 论网络时代报纸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陈思羽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01期 【摘要】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主流媒体,报纸在过去占非常大份额的受众,其对社会的 影响力和作用是不容低估。然而,随着网络时代,新媒体在迅猛发展和不断壮大,报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如何重新定位,在网络时代继续生存与发展,报界媒体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网络时代;报纸;创新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类报纸的异军突起,极大地扩充了报业品种数量,拓展了报业的市场,多方面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在过去传统媒体中占了非常大受众份额。而如今在传媒科技创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报纸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分析报业面临的挑战,探索出一条满足读者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自救和突破重围发展创新之路已迫在眉睫。 一、网络时代报纸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和数字媒体迅猛发展,抢占读者人群 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媒以锐不可当之势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以其极快的时效性、广泛的传播面以及多元化的多媒体传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点击各大网站来获取当天最新的信息、新闻成为越来越多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传统的媒体,尤其是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2.金融危机冲击,读者人群减少,发行量锐减 广告收入是报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抢占了读者人群,也抢占了大量的广告商。读者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报纸发行量的减少,加上金融危机的带来的通货膨胀,报纸的发型成本在上涨,广告商紧缩银根,这也是导致报纸发型量减少的间接原因。报纸产业的收入在媒体产业的总收入比例逐渐下降,报纸之间的竞争加剧,很多小型报纸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无法继续生存,破产、兼并现象严重。一些大型的报社、基团也面临发展的重重困境。 二、网络时代报纸媒体创新与发展的要件 虽然报业在网络时代,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但报纸仍是各类读者知识源、信息源的主渠道,报纸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是不可请示的。如报纸传媒能突破重围,尝试嫁接数字媒体基因,顺应受众需求,创新和继续加强自身建设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西北师大 为例 【摘要】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助推孤帆前进的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而当代青年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要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物质财富充裕而精神财富匮乏的今天,身为未来社会主力军的我们,对于读书的热情,还是否如从前那样强烈?还是已经被新兴的娱乐所替代呢?我们的阅读状态是怎样的呢?我们对书的关注度又有多少呢?作为书籍爱好者,看到周围的人们越来越少的拾起书本,感到很是疑惑——书籍,在这繁忙的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展开一下思索,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目前的读书情况。 【关键词】课外阅读;素质;未来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间和读书方式,通过对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初步收集一些数据,让我们得以大致了解到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以及影响他们阅读的一些制约因素,发现存在于大学生中间书籍阅读的问题,了解认识大学生对于读书问题的困惑所在。 二、调研对象及方式 调研对象:西北师大全体学生 调研方式: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走访宿舍 三、调研容

(一)调研概述 1.问卷调查 为使本次调研活动的调研对象更为广泛,调研结果更为真实,本小组制作并发放了“关于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问卷”。本次调研共分发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0份,问卷有效率88%。 问卷发放统计表 2.走访宿舍 小组各成员通过走访各学院,对各学院做了初步的了解。随后,小组各个成员随机抽取部分男女宿舍进行走访调研,就大学生自身的课外书籍阅读情况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较充分的了解了同学们的各种读书情况,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3.个人访谈 为深入的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情况,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使调研结果更深刻、真实,本小组各个成员随机对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访谈。就“大学生自身的阅读情况”这个话题采访了多名同学,听取了同学们的看法。 (二)深入调研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同学们对书籍阅读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个人的读书计划也不尽相同。在此,我们对调查容(部分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问题1:您平均每星期用多少时间读书

关于当前晚报发展的十点思考

关于当前晚报发展的十 点思考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当前中国晚报发展的十点思考(2008-05-1721:23:37) 顾龙(作者系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上海新闻部负责人) 中国晚报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是发展还是衰亡? 这个话题是从“晚报是早出还是晚出”引起的。因为全国目前有147家晚报,改为出早报的已有100多家。从“晚报晚出”的比例来看,中国晚报似乎在走下坡路。 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晚报就是傍晚出版发行的报纸。请注意一个事实:在中国十来个主要的大都市里,晚报至今仍是下午发行,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首位的报纸。而改出“早报”的100多家晚报,原来都是由当地党报派生出来的,只是贴上“晚报”的标签,偏重于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的都市类报纸。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持续发展,中国的报业市场更加繁荣开放。尤其是各地党报的改革、各城市的都市报崛起,那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晚报”面临生存困难,纷纷改为“早出”,欲以此增加在市场竞争中的砝码。这种变化,不能证明中国晚报的衰亡,相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晚报正在健康地拓展市场,争夺空间。对于发行量居各大城市之首的“晚报现象”,正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年多前,笔者参加了首届中国晚报发展战略论坛;今年又从北到南,考察调研了中国目前主要的6家晚报,结合近期有75年历史的《新民晚报》改版,对中国晚报当前发展趋向作一点思考与分析。 一、晚报的优势在于出版时间差 晚报是随着城市的形成,在城市发展中应运而生的。 近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迅速的信息传播。1882年7月26日,上海英租界的电灯开始发光,这比美国本土使用电灯不过晚了一年。电灯,使白天“延长”了,使上海人有了夜生活,也使晚报的诞生有了可能性。 随着电报的广泛使用和信息源的扩大,日报出版后收到的消息越来越多,晚报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上海是中国晚报的发祥地。19世纪60年代,上海出现由外国人主办的英文晚报。最早的中文晚报则是《字林沪报》社出版的《夜报》(1895年5月10日创刊),目的是刊登当天发生的新闻。

报纸版面常识

报纸版面常识 版面设计 一、报纸版面常识 二、版面语言 三、版面设计的基本形式 四、版面设计操作程序与技巧 1、什么是版面?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各类稿件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读者第一接触的对象。 2、报纸版面的功能 A、导读功能 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 广义:版面结构合理,标题、文字、图片、色彩、线条等运用恰当,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 狭义:第一版开辟的导读窗口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 B、导向功能 以特殊的版面语言表现立场、态度和感情 C、标志功能 展示报纸的特色和个性,使其与同类媒介相区别 3、版面术语介绍 A、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通常以整张印刷裁开的若干等份的数目作为标准来标明报纸面积的 大小 对开报:占1/2大小,每版约39*55cm 四开报:占1/4大小,每版约27.5*39cm 平板新闻纸幅面尺寸规格有6种,报社常用的为787*1092毫米。卷筒纸的宽度也为787毫米 B、版序——版面排列的先后次序 第一种:多张叠在一起,第一张正面为第一版和最后一版,背面为第二版和倒数第二版 第二种:分张依次叠放,第一张为一至四版,第二张为五至八版 第三种:分若干版组,每一组由多张叠在一起 版序的意义 第一种与第二种版序为自然版序 第三种多版组的版序打破了自然版序,出现多个头版(首页),有利于报纸的内容分割,方便读者选择阅读 版序(2):各版强势,即吸引读者注意程度的序列叫版序 要闻版,第1版与其他版相比,最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具有强势。 因此,我国的报纸一般都把第1版作为要闻版,用以刊登当天最重要的新闻。 C、版心——除去周围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对开报版心面积:35cm*49cm 4、基本兰——横排报纸的版心纵向等分为若干栏,称基本栏 我国多数对开报纸分八个基本栏,每栏可刊登新五号(小五号)字13个 5、报头——报纸第一版刊登报名与其他内容的区域,多数在第一版左上角,四开报多数在第一版上

报纸的生存与发展

从我国报业集团的现状 ——看报纸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新闻媒介产业性质的确定,竞争成了当前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报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集团化的建构为主流形式的报业之间的合作、联合已成为我国报业产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基本模式。 我国大陆的报业集团从1996年1月的广州报业集团发展到今天已有40家。其中,中央级报业集团2家,省级报业集团25家,省会城市报业集团10家,计划单列城市报业集团3家。具体如下:中央级报业集团2家:经济日报、光明日报; 省级(直辖市)报业集团25家:北京日报、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辽宁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山西日报、甘肃日报、解放日报、文新联合、大众日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福建日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云南日报、河南日报、湖北日报、湖南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海南日报、贵州日报; 省会城市日报集团10家:广州日报、哈尔滨日报、长春日报、沈阳日报、济南日报、杭州日报、南京日报、成都日报、长江日报、长沙晚报; 计划单列城市报业集团3家:深圳特区报、青岛日报、宁波日报。 目前我国的报业集团基本上是以主要党报为核心组建起来的,以行政整合和市场资源整合方式形成的一些行政区域性的报业集团,除了两家中央级报业集团外,剩下38个报业集团基本上归属于当地行

政区域。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管理”到组建报业集团,不断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运作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突破。我国报业功能与属性的变化,也带来报业管理体质方面新的冲突。报业市场方面的多元化与意识层面的单一化、报业市场定位的多元化与管理方式的一体化等方面的冲突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报业集团面临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规范 集团的管理体制不规范,结构组织不科学。一些传媒集团名为公司但领导机制并未发生改变;多数传媒集团的核心企业和子企业没有建立清晰的产权关系,综合协调能力不强。产权残缺、委托人残缺也不占少数。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国家和作为报业经营着的企业法人在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政府对报业资产的监督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以及报业自身同下属实体(企业和子报子刊)之间的产权混乱关系。 2.投资渠道过单一 我国的报业集团在筹资、融资、投资的能力上非常有限。现代报业是一个信息与知识高度密集,科技含量大,讲时效,覆盖面广的社会化大生产行业,需要高投入才有高产出。然而发展资金筹集较为困难,集团的功能开发因此受到抑制。 3.规模发展难扩大 报业集团跨媒介、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受到种种限制。我国的传媒体制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质的影响下形成的,造成了媒介单一,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课外阅读在现在的学生生活中占有多少的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从小学开始或是更久之前,父母老师就拿着不少课外读物让孩子阅读。丰富的课外知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但就是目前的实际情况,繁重的课内作业、紧凑的生活安排,使得阅读时间少、阅读内容不深刻。那么,在进入大学后的大学生们是否还会利用时间充实自己的阅读量,加大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呢? 调查时间:2009年11月30号至2009年12月3号 调查对象:上海商学院在校生 调查样本:100份 调查组织:商学院艺术091神化7人组 商学院艺术091神化7人组的本次调查活动参与的人数颇多,百份的有效样本来自全校近6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配合调查,年龄在18至21岁之间,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94%的参与者在进入大学前就有过阅读课外书籍,在考入大学后开始阅读或仍继续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0%。阅读趋势还算是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变化。学要说明的是,由于本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其特定性决定了文化受教育程度较高,课余时间相对宽裕。同时也说明课外阅读在这人群的生活中占有相对重要重要的比例。从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问卷信息的统计结果中得到:普遍的课外读物就是杂志;被调查的53%学生会选择看完书籍后以收藏的方式保存;而在选购国内书籍与国外书籍比较中,其有53%的学生会选择国外书籍进行阅览;但同时,被调查的学生还表示,他们其实更喜爱国内的作者。 总结1:广大阅读市场 现在的书籍分类种项繁多,常见的就有科幻、推理、魔幻、校园等。经数据表示,杂志作为一种流行传播速度快、普及度高的课外书籍是众多书类中最被人们经常阅览的;接着是校园类的小说,占49%;其次就是推理类的小说,占33%,最不被人们拿来阅览书籍要数宗教类了,只占了总调查人数的4%。市场的广大,使得人们在书类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从大众平民化的各种杂志到精神养料的宗教文明,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学要。有力的加大了书籍这一种古老的知识传播途径。 总结2:书籍的得知途径 在调查数据上看,书籍的传播还是依靠他人推荐最为可靠,其占了33%的人会在他人的推荐下阅读书籍。而在书店报摊购买的人群比例更大,是占到了总人数的38%。一般而言,在18至21岁的年龄人群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风格偏好,同种类的书籍会进行内容比较,再介绍给朋友同学,这样子使得书籍广泛被他人熟知,相互交流。再有,由于网络的普遍化,又有利用网络电子阅览课外读物的方式正在兴起,一群人开始使用这类新型的阅览方法,目前占被凋查人数的28%。 总结3:收藏保存成阅后首选处理方式此次的调查姐夫哦显示,学生在阅读书籍后没有一般人们想象中的传阅处理;相反地,有53%的学生表示他们会把这些书籍收藏保存。当然,其中也有9% 的学生会看完后已丢了之。不过,有63%的学生有表示阅读书籍的意义在于丰富自己,那么将自己喜爱的书籍以收藏的方式保存也不足为奇了。 总结4:课外读物影响了生活、思想 随着大学生课外知识的索求,阅读课外书籍成了最普遍、最方便的形式。学生们通过丰富的知识,积累了生活;改变了性格,指导着实践;满足了求知的欲望,充实了闲暇时光;眼界开豁,思想活跃。 前言近年来,随着大学课程的增加和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我校学生阅读率普遍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这与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是不相符合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书可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为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为了解当前航专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及误区,搜集更多有效的指导意见。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针对大学生阅读时间,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