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6 抒情性文体阅读A卷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6 抒情性文体阅读A卷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6 抒情性文体阅读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98分)

1. (1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一块雪,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B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①捕鸟的条件

②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2.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核桃压枝低

王建领

①又是一年丰收季,又见核桃压枝低。

②这几天,只要你来到商洛,步入农村,往往不等你开口,就会有村夫农妇,或老叟稚童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欣慰地夸耀:“今年核桃结得繁。”

③放眼望去,整个商山洛水间,那一株株、一片片、一凹凹、一坡坡的核桃树,在秋日金色阳光下,自在地摇曳,煞是美丽。信步林间,一位饱经风霜、满脸慈祥的大爷,正用木杆支撑似要被一颗颗、一簇簇核桃压折的树枝;一个满脸稚气、活泼阳光的男童,不知从哪窜来,径直爬核桃树,兴奋地表演起摘果、支皮、取仁的杂耍来。大爷一脸幸福地看着孙辈,也不喝斥,任由孩子在树上与我们一行几人捉迷藏。我问道:“大爷,你这核桃林今年收成怎样?”大爷干着手中的活,也不看我,如数家珍地说开来:“我房前、地里、山上共有二十株核桃,算两亩吧,今年少说也能收一千斤。”“能收多少钱?”“前几天有人来买,一出口一斤十块钱,我嫌采青糟蹋东西,没卖。到中秋节后成熟期再卖,少说也能卖一万三千元。”“你家几口人?”我继续问道。“我两口,我小儿子三口,一年的零花钱,家中大的开支补贴就看这核桃呢。核桃丰收了,心里就踏实了。”与大爷一样,商洛大约有80%的农民拥有核桃树,核桃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15%,人均近500元。我不由得感叹:这核桃可真是商洛农民的摇钱树啊!

④早就听说秦岭无闲草,商山有仙果,这仙果就是核桃。之所以称核桃为仙果,是因为核桃果仁的开关如缩小了的人脑,一分为二的果仁,是典型的两叶肺的外观,一分为四的果仁,是肾的轮廓。难怪人们常说多吃核桃,强身益脑。

⑤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⑥是呀,商洛位置独特,是唯一的被秦岭全覆盖的地区,而秦岭又地处长江黄河分水岭、南北自然分界线,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商洛自然会得秦岭之灵韵底气,以其无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享誉全国。

⑦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特别是经济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可以说,商洛核桃独步华夏。核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沉稳之感;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东西,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敝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

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观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嬉闹的场面。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幸福的农家丰收图。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绘中更美……

(选文有改动)

(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意。

①可以说,商洛核桃独步华夏。

②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4)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商洛核桃树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2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

“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3)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

(4)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

(5)“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6)“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4.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白

王开岭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

①________ →②痛心→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

①________ →②痛心→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

(4)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5)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

(6)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7)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8)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5. (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后面小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

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将它写在横线上。

(2)根据文意,在文中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

(3)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⑻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谜:

底:

(5)在文中找出作者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6.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斤水

江南雨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饮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景,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

叫唤,但还是不肯走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地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地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头哞叫,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丘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二十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憨厚倔强戛然而止困窘

(2)文章依次写了三个的情节分别是:老牛________;老牛强忍鞭打执意索水;老牛________,母子情深。

(3)文中还写了不同角色的“哭”。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一定能体会到:

①运水战士和司机的哭是因为________

②小牛眼中的泪水是因为________

③老牛眼中的泪水是因为________

④“我”流下了滚滚热泪是因为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的“揪心”一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6)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感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么?为什么?

7. (18分)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4题。

全民阅读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

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根据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资料整理)

(1)阅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

(2)阅读【权威调查】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

(3)阅读【权威调查】二、三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8.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丰子恺

①楼下忽然起了一片孩子们暴动的声音。他们的娘高声喊着:“两只雄鸡又在斗了,爸爸快来劝解!”我不及放下手中的报纸,连忙跑下楼来。

②原来是两个男孩在打架:六岁的元草要夺九岁的华瞻的木片头,华瞻不给,元草哭着用手打他的头;华瞻也哭着,双手擎起木片头,用脚踢元草的腿。

③我放下报纸,把身体插入两孩子的中间,用两臂分别抱住了两孩子,对他们说:“不许打!为的啥事体?大家讲!”元草竭力想摆脱我的手臂而向对方进攻,一面带哭带嚷地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似乎这就是他打人的正当理由。华瞻究竟比他大了三岁,最初静伏在我的臂弯里,表示不抵抗而听我调解,后来吃着口声辩:“这些木片头原是我的!他要夺,我不给,他就打我!”元草用哭声接着说:“他踢我!”华瞻改用直接交涉,对着他说:“你先打!”在旁作壁上观的宝姊姊发表意见:“轻句还重句,先打呒道理!”背后另一个又发表一种舆论:“君子开口,小人动手!”我未及下评判,元草已猛力退出我的手臂,突然向对方袭击。他们的娘

看我排解无效,赶过来将元草擒去,抱在怀里,用甘言骗住他。我也把华瞻抱在怀里,用话抚慰他。两孩子分别占据了两亲的怀里,暴动方始告终。这时候,“五香……豆腐干”的叫声在后门外亲切地响着,把脸上挂着眼泪的两孩子一齐从我们的怀里叫了出去。我拿了报纸重回楼上去的时候,已听到他们复交后的笑谈声了。

④但我到了楼上,并不继续看报。因为我看刚才的事件,觉得比看报上的国际纷争直截明了得多。小孩对小孩的交涉,可以不讲理,而通行用武力来相打;国家对国家的交涉,也可以不讲理,而通行用武力来战争。战争就是大规模的相打。国际的事如儿戏,或等于儿戏。

(1)结合上下文,解释第①小节中划线的“暴动”的意思。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说说原句的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①原句:元草竭力想摆脱我的手臂而向对方进攻,一面带哭带嚷地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

改句:元草竭力想摆脱我的手臂而向对方进攻,一面带哭带嚷地说:“他不肯给我木片头。”

②原句:这时候,“五香……豆腐干”的叫声在后门外亲切地响着,把脸上挂着眼泪的两孩子一齐从我们的怀里叫了出去。

改句:这时候,两孩子都被卖豆腐干的叫声吸引出去了。

(3)下面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你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A.战争 B.儿戏

(4)请完成下面的阅读卡。

9. (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碧艾香蒲,牵挂了谁的端午

王洁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个夏天的生机。随着夏日一起被唤醒的,还有渐渐临近的端午节。赶在雨季到来前,勤恳的人家早已采摘好了艾草和粽叶,将艾草成捆束好,挂在中堂一侧,以示庄重。而粽叶则晾在厨房案板上,只等白净的糯米躺上,包裹成软糯可口的粽子了。

屋外细雨飘飞,屋内把酒言欢,便是端午节的光景了。“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童谣一唱响,便意味着这一年走到了中间的当口,甜润可口的粽子似乎稍稍缓和了这半年来的忙碌,给人们小憩的机会。雨水滴檐,妇人们围坐在不大的厨房里,一边叙着家长里短,一边娴熟地将棕黄色的叶子团裹成瓷实的立体三角,用丝线绕上几匝……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

说来包粽子这件事,常常是母亲一手包揽。许是她孩提时代对这一节日寄托着深深的情感,以至于成家之后,依旧热衷于操办此类琐碎而庄严的事。端午来临的前夜,她就忙碌了,第一步便是将粽叶浸入水中,泡过后的粽叶会变得温软,第二天又在沸水中重新洗过。其次就是将糯米泡上一夜,时间加上水的作用,次日的糯米便颗粒分明,色泽饱满。母亲对待包粽子一事的认真,从此便可见一斑。屋顶上方升起的袅袅炊烟,粽叶在沸水中翻覆的声响,在鸡鸣日升的清晨,都让人期待而激动。

这种兴奋主要来自于母亲对我的宽容,允许幼年的我参与到包粽子这项神圣的工作中来。母亲说她同我一般年龄时早已能在厨房独当一面了,而那时的我却只能按图索骥,东施效颦,如今想来不免惭愧。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斗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态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不仅如此,母亲还能在粽子上做出各种花样,精致的各类动物头像,妙趣横生。相比之下,我却是眼高手低的,糯米常常不听话地溜出粽叶,断掉的丝线,难以折叠的粽叶,都使我沮丧。这时候母亲就会一遍遍地耐心教导我,反复练习包粽子的动作……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所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

中午的暑气溜进闷热的厨房,母亲一边用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将落的汗水,一边在红彤彤的灶火前坐定。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长时间的水煮,我便在咕噜不停的水声中焦急等待。四五个小时之后,眼看着日落西山,在众人期待中出锅的粽子,自带着夏目的燥热。它要求每一个人耐心地剥开那厚重的衣衫,第一口先尝那糯米的软,深入进去,再细品豆沙、红枣的甜……

又是一年端午节,如今就着仲夏的初阳细说从头,不免感慨。想起去年还趁着端午节回了一趟老家,同叔叔婶婶们围坐少时的厨房里包粽子,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条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只觉岁月匆匆,小小的粽子里包裹的是两代人对时令更迭的情分,更多的是母亲对我们这群游历在外的孩子们深沉的牵挂。每每端午过后离家,母亲总会精挑选塞一大包粽子让我带上,说是留着路上吃。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许是年岁的增长让我愈发煽情,但

此生母女一场已是上苍恩赐,与其说我痴恋粽子的甜糯,不如说是痴恋故土,和母亲的疼爱。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撇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可只有记忆中的粽香飘远,带回到那片热土,让我感受久违的温情。

(1)“艾草的香云蒸雾绕着庭院,雄黄的醇香则让人想起一个个动人的遥远传说”,你想起了哪一传说呢?

(2)下面语句在描写上有怎样的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只见母亲先捡出三片形状大小类似的粽叶,去除其中两片的根茎,以迅疾的速度将其叠成漏状,放入适量的材料,匀力压平,这时第三片叶子登场,糯米红枣等细碎的食材便以一种和谐的姿躺在三片粽叶之间,细丝线绕过几匝,便是成品粽子了。

(3)下面语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经过多年的锻炼,我已深得母亲真传。而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却不再利落如年轻时。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阳光渐渐攀爬到耸立的水杉枝头,蝉鸣叫醒了一个夏天的生机”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季节的变化。

B . “日后人生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禁地回忆起无数个同母亲一块包粽子的清晨,正如她月教导我的,耐心走下去吧,一切都会好起来”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C . “热烈的火苗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希望,而只有它们,才能与母亲寄托在粽子里的情意相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母亲的希望。

D . “回城路上车内似有滚烫的热风,不禁伸手摸了一下包里还带有热气的粽子,没能控制得仁夺眶而出的泪水”中,流出的是感动的泪,“没能控制”突出了情感的强烈。

E . “时光在不经意间画下横竖撤捺,人生的篇章也早已翻过几页”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岁月的流逝,人生的变迁,也淡化了怀念之情。

10. (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叔叔,你的手真好。”

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文章第17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的内涵。

(2)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15段划线句(A)的伏笔。

(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18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4)文章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5)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结合你对小男孩的认识予以探究。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10题;共198分)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6-5、

6-6、

7-1、

7-2、

7-3、

7-4、

8-1、

8-2、

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