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TIL 服务生命周期框架

ITIL 服务生命周期框架

ITIL 服务生命周期框架
ITIL 服务生命周期框架

ITIL 服务生命周期框架

ITIL v3 的核心架构是基于服务生命周期的。服务战略是生命周期运转的轴心;服务设计,服务转换和服务运营是实施阶段;服务改进则在于对服务的定位和基于战略目标对有关的进程和项目的优化改进。

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各模块所包括的内容:

服务战略

《服务战略》卷将组织在设计、开发和实施服务管理从组织能力和战略资产两个战略角度来提供指导。该模块提出了服务管理实践过程中整个ITIL服务生命周期的政策、指南和流程。服务战略是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和服务改进的基础,他的主题包括了市场开发、内部和外部的服务提供、服务资产、服务目录以及整个服务生命周期过程中战略的实施。

此外,还包括了财务管理,服务投资组合管理、组织的制定和战略风险等另一些重要的主题。组织通过这些指导可以设定面向客户的服务绩效目标、期望及市场空间,并能够很好地识别、选择和优化机会。服务战略确保组织能处理与服务投资组合相关的成本和风险,建立运营的有效性和实现出色的绩效。服务战略制定的决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卷描述了对服务及服务管理流程设计和开发的指导。它包括了将战略目标转变成服务投资组合和服务资产的原则和方法。服务设计的范围不仅限于新的服务,它还包括了为了保持和增加客户价值,而实行服务生命周期过程中必要的变更和改进,服务的连续性,服务水平的满足,和对标准、规则的遵从性。它指导了组织如何开发设计服务管理的能力。

服务转换

《服务转换》卷为如何将新的或变更的服务转换到运营过程中有关能力的开发和改进的指导。服务战略需求通过服务设计进行编码,而服务转换则是探讨如何将这种编码有效地导入到服务运营的体系中,与此同时,还应控制失败的风险和服务中断。

该卷还指导了如何将变更转换成服务和服务管理流程,并在此革新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不良的结果。此外,它还提供了客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转换过程中对服务控制的指导。

服务运营

《服务运营》卷包含了在服务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践。它对如何达到服务支持和交付的效果和效率,以确保客户与服务供应商的价值提供了指导。战略目标最终需要通过服务运营来实现,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对如何在设计、规模和服务水平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服务运营稳定性提供指导。服务运营有两种主要的控制:被动的和主动的。该卷从组织详细的流程指南、方法和工具使用上描述了这两种控制。

此外,该卷还为经理和实践者如何利用知识管理在对服务可用性、控制需求、优化使用能力、操作安排和问题修复等方面做出更优的决策提供了指导。该卷还通过对诸如共享服

务(Shared Service )、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服务(Network Service)和移动商务(Mobile Service)等新模型和架构的应用为支持运营提供指导。

服务改进

《服务改进》卷为创造和保持客户价值,而用更优化的服务设计、导入和运营提供指导。它结合了质量管理、变更管理和能力改进方面的原则、实践和方法。组织要学会在服务质量、运营效率和业务连续性方面的不断提高和改进的意识。此外,该卷还为改进所取得的成就与服务战略、服务设计和服务转换之间如何建立关联提供指导。该卷还对建立基于PDCA 模型(Plan, Do, Check 和Act),从而形成计划性变更的接受闭环反馈系统的建立提供指导。

生命周期模型的引入改变了模块之间相互割裂、独立实施的局面,从战略、战术和运作三个层面针对业务和IT 快速变化提出服务管理实践方法。它通过连贯的逻辑体系,以服务战略作为总纲,通过服务设计、服务转换和服务运作加以实施,并借助持续服务改进不断完善整个过程,使IT服务管理的实施过程被有机整合为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

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必修二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总结图》的内容,具体内容: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 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欣赏 1 2 3 4 5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

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二 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完整)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图

单位: 基本工具:刻度尺 基本工具:停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 运动的快慢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主单位:米/秒(m/s) 公式: t s v= 变速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t s v= 机 械 运 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时间的主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运动的描述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条件:发声体在振动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较慢、气体最慢) 声音的传播特点 (1)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播 (4)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5)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音色 又叫做音品,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噪声 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音被称为超声波 声音的利用 声音能传递信息:例如B超检查身体、回声定位等 声音能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框架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A 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 .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高中政治知识框架总结结构全图必修1-4

《知识结构全图》使用说明: (1)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层层掌握,理清知识脉络。 (2)查漏补缺,标注知识掌握中的弱点,加强记忆。 (3)区分知识掌握的程度,增强应试能力。符号表示:A —理解、略记;B —理解、强记;C —理解、强记、运用。 (4)第一遍以阅读为主,第二遍以回忆为主。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 经济生活每一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以“课”为单位组建知识板块。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A 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必须确定计量单位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B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B 流通手段的含义B 商品流通的含义B (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区别A 、商品流通与简单商品交换的区别A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B 商品流通中,“商品—货币”是“惊险的跳跃”B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公式C 外汇 产生过程(从金属货币到纸币)及原因A 、优点B 、含义B 纸币发行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C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B 爱护人民币A 电子货币(产生原因、具体表现)B 现金结算使用纸币,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工具B 货币产生的原因B 货币的含义B 、本质B 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B 神奇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含义B 、要求(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B 世界货币:前提(国际市场)B 、表现(三个方面)、要求(金银、某种纸币)B 支付手段:产生原因B 、表现B 货币的发展 纸币 货币 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义A 、银行卡的发放B 、作用B 、使用要求A 支票:含义A 、使用要求A 、种类B 外汇的含义B 、汇率的含义B 我国汇率的表示: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C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C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C 、意义C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正确认识货币 正确对待货币 商品 含义C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一般等价物 含义A 产生原因A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A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B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 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A 起源 本质 职能 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用之有益:有利于社会和他人、有利于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 用之有度:花钱要有节制,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货币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货币与财富的关系)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