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昆虫学考试资料

森林昆虫学考试资料

森林昆虫学考试资料
森林昆虫学考试资料

1.植物性农药:用植物产品制造的农药,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为天然有机化合物

2.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

3.羽化:不完全变态的老熟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都变为成虫,这个过程成为羽化

4.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

5.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

6.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机器杂草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 ,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

7.多型现象:指昆虫不只在雌雄个体上差异,而且在同一性别内形态也分几种类型

8.专性(经常性)孤雌生殖:受精卵发育成雌虫,非受精卵发育成雄虫的生殖方式。

兼性(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也有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周期性孤雌生殖: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

9.性二型:同种昆虫除雌雄性器官的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差异10.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的有效温度范围内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时间和该时间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11.滞育: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的这种状态12.多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3.生态对策:森林昆虫种群由于生境不同,各种群世代存活率变化大,这种变化是对环境特有的适应性及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的反映,是在该生境下求取生存的一种对策

14.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同,仅性未成熟,翅成翅芽状,

其幼虫称为若虫半变态:近似渐变态,成虫陆生,但幼虫水生,具直肠鳃等临时器官这种幼虫称稚虫过渐变态:在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即前蛹期。

15.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上均不相同。

16.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母体直接产下幼体的繁殖方式

17.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发育成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

1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而出的过程

19.昆虫种群生命表:指按特定的种群年龄或长时间,研究分析种群的死亡率、存活率、死亡原因、死亡率等的一览表20.世代或异态交替: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

21.若虫:多数完成与胚胎发育后寡足期的不完全变态类的幼虫期幼虫:完成于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全变态类的幼虫期1.昆虫纲的特点a.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b.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通常具有复眼及单眼c.胸部是运动中心,具三对足,一般含2对翅d.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生殖器及大部分内脏e.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形态的改变称为变态

2.昆虫的生殖方式 a.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b.孤雌生殖不经过交配也能生产正常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不受精卵发育的新个体 c.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d.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

3.幼虫的类型A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a.原足型:身体前有附肢原基b.多足型:三对胸足,腹部具腹足c.寡足型:幼虫触角胸足未发育成成虫形态,腹部无附肢或仅有尾须一对d.无足型:显头无足,

半头无足,无头无足式B不全变态的若虫:头部具复眼,胸部有翅芽,胸足6节,腹部有外生殖器

4.螨类与昆虫的区别a.体分节不明显,无明显头胸腹之分b.无翅无眼或只有1对多复眼c.有足4对,足由基节转节腿节等d.变态上经过卵、幼螨、若螨成螨4个时期

1.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昆虫影响异同:

a.非生因对昆虫影响是较均匀的,生因一般只影响某些个体

b.非生因对昆虫影响与昆虫种群个体数量无关,生因密切相关

c.非生因一般是单方面对昆虫发生影响,生因与昆虫是相互之间

d.生因受非生因的影响,即非生因可通过生因对昆虫产生间接影响

2.昆虫天敌病原生物a.病毒:生物性农药b.立克次体及原生动物:立克次体常以节肢或脊椎动物为寄主,生物防治慎用,原生动物微孢子虫类可与昆虫共生c.细菌:伴孢晶体芽孢杆菌利用价值大杀虫范围广d.真菌:杀虫毒素e.线虫:人工培养生物防治B天敌昆虫:内外寄生性天敌昆虫瓢虫等C捕食昆虫的其他动物蜘蛛鱼鸟蝙蝠

3.生物防止的缺点:○1效果不稳定○2使用范围窄○3适应性低○4生物制剂生产运输条件严格○5效益低于化学防治

4.鞘翅目基本形态特征:小到大型,头前口式或下口式,单眼有或无,咀嚼式口器,触角可区分为线状,锯状、锤状、膝状、鳃叶状等,前胸背板发达,其后常有一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前翅为鞘翅,后翅膜翅或退化,足附节3-5节,膜末几节常退化缩入体内,腹部10节一下,具伪产卵器是最大的一个目,统称“甲虫”

5.直翅目基本形态特征:体中到大型,头下口式,触角丝状复眼发达,单眼2-3个,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中后胸愈合,前翅复翅后翅膜质,翅脉直,后足跳跃足,产卵器常发达,具尾须一对,雄性具发音器。

6.鳞翅目:翅两对,膜质鳞翅触角丝状,具连锁结构口器虹吸式或退化

7.半翅目:体型小到中型,触角丝状,

前翅半鞘翅,后翅膜翅,后口式刺吸式口器从头的前端伸出,复眼大,触角3-5节,中胸小盾片发达

8.同翅目:小到大型后口式,刺吸式口器触角纲毛状或丝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少数后翅退化成平衡棒状9.应用天敌昆虫的主要途径和方法A保护利用本地天敌a.避免和减少直接接触天敌b.创造适宜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B人工繁殖和释放天敌C异地引进天敌和助迁

10.有效积温法则的用途和局限性:

用途:a.确定某一昆虫在某地的发生代数b.估计某一昆虫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c.预测某害虫的发生期d.控制昆虫的发育速率e.推算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常数

局限性:a.只考虑温度条件,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b.是以温度与发育速率呈直线关系作为前提的,实际呈S形c.实验一般在室内恒温的条件下测得,与外界变温条件下生活的昆虫发育有一点差距d.一年严格发生1代的专型滞育的昆虫,多年发生1代的昆虫和具有定向迁飞习性,而在本地不能越冬的昆虫,利用有效积温法则推出其一年发生代数则无意义

11.变态的类型:A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B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a.渐变态:幼虫与成虫相似,生活习性也相同b.半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不相似,生活环境习性也不相同c.过渐变态:似渐变态,有不食不动的类蛹期C原变态从幼期变为成虫期之间要经过一个亚成虫期,一般1至数小时,再进行一次蜕皮变成成虫D增节变态F表变态幼虫从孵化出来后已基本具备成虫的特点,再胚后发育过程中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成虫期仍继续脱皮

12.蝶蛾类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的区别:蝶类:色彩鲜艳,多美丽,白天活动,静止时翅直立于背上,触角球杆状,连锁器为翅抱型蛾类:色多暗淡,夜间活动,静止时双翅平置于体背成屋脊状,少数四翅平铺,触角形状多样,连锁器多为翅缰型,少数为翅抱型

13.植物的抗虫机制 a.不选择性:有些植物不具备引诱昆虫产卵或取食的化学物质或物理状态,植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拒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b.抗生性:有些植物被取食后不能全面满足昆虫的营养需要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缺少一些昆虫需要的特殊物质,使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导致死亡c.耐害性:有些植物被害后具有强的生长能力以补偿或减轻危害

14.杀虫剂的作用方式A胃毒剂:药剂进入害虫消化道,肠壁细胞吸收中毒死亡B 内吸剂:刺吸式口器C触杀剂:直接或间接D忌避剂:嗅到某种气味即避开F 拒食剂

1.食叶害虫的防治 A.植物检疫 B.营林技术措施a.营造混交林、合理密植、封山育林b.选育优良抗虫树种C生物防治a.保护利用天敌b.保护和招引益食虫鸟类D物理防治:结合抚育翻土挖蛹、采摘卵块F化学防治:a.在树干上画毒环、缚毒纸b.幼虫积聚危害期喷洒杀虫药剂3.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在昆虫生长发育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1)温度温度是气象因子中对昆虫影响最显着的一个因子。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基本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的变化,因此它们的新陈代谢强弱和生命活动,在极大程度上受外界温度的支配,昆虫的发育进度及世代的多少都受温度的影响(2)湿度,水是一切生理化学反应的介质,是一切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内在条件。昆虫经常从环境中获得水分,又经常失去水分(3)温湿度的综合作用,在自然界中温度和湿度总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对一种昆虫来说,所谓有利或不利的温度范围,是随湿度条件而转移的,反之亦然(4)光,昆虫对光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要求和反应。光的性质,光的强度,光的周期三者对昆虫生活、行为都发生影响,起着协调昆虫生活周期的信号作用(5)风,风是由大气中大气压差造成。风不仅直接影响到昆虫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以及昆虫在大气层中的活动范围,而且间

接影响到气温和湿度F土壤因子,土壤使昆虫的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很多昆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6)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食物是一种营养性环境因素,食物的质量和数量影响昆虫的分布、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从而影响种群密度H昆虫的天敌通过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影响昆虫的数量

2.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及取食与防治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

取食与防治:取食时造成明显的机械损伤。由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将植物组织咬碎咀嚼后吞入消化道内,可应用胃毒剂及由口腔入侵致病的微生物剂喷洒于植物上防治

4.森林害虫的控制方法:(1)植物检疫: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是,危害严重、不易防治、局部分布、主要由人为传播。检疫对象的发生区划定为疫区,未发生区则为保护区。植物检疫分为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检疫机构的工作包括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关卡检疫、禁用、除害处理等(2)林业技术防治:林业技术措施是林木害虫治理中的基本方法。包括营林中的选种、整地、育苗、林地选择、造林、经营管理、采伐、运输、贮藏及林地改造、人为对林分进行更新以改变生境等,能助林木生长、减少虫害、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方法(3)生物防治: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然制衡害虫种群数量、抑制害虫危害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该生态体系中害虫的天敌、寄主的抗虫性、食物资源的限制、不适宜的异质信息及与害虫竞争生存资源或空间的其他生物(4)化学防治:是利用有毒物质控制害虫的方法,其特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费用低、能在短时间降低大范围内虫口密度,缺点是易污染环境、杀伤天敌(5)物理机械防治:使用机械、声、光、电、热、射线等技术防治害虫的方法为物理防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