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致城市PM2.5升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导致城市PM2.5升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导致城市PM2.5升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导致城市PM2.5升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浅析导致城市PM2.5升高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pm2.5 原因预防措施

一、pm 2.5的组成及特性

pm2.5是指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可直接进入肺泡,也称细颗粒物或可吸入肺颗粒物。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pm 对空气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的严重性。1.pm2. 5的组成

pm 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受其来源、粒径、所处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盐、有机物以及含碳组分。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pm2.5中的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北京市两个采样点的pm2.5化学构成中有机物的组分最丰富,含量达30%。

2.pm2.5的特性

pm2.5粒径小,可到达肺泡并沉积,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系统。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为一些化学物质、细菌、病毒提供载体,易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此外,pm2.5因重力作用小,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停留长达7—30 d,可长距离传输而造成大范围污染。专家对沙尘期间北京市区大气pm:溯源与追踪的分析表明,沙尘境外源有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戈壁或沙漠地区,境内主要来自西部戈壁沙漠地带以及内蒙古的大范围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到达北京后继续向东或东南、东北方向运移,进入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邻国。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主讲人——丰燕 身体健康是老人安度晚年的前提,也把目光投向他们的健康领域,关注老年疾病的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在气候变化大的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感冒,感冒后要及时就医;平时应少吃或忌食生冷、过咸、辛辣、油腻及烟、酒等刺激性的东西,减少或避免对呼吸道的刺激;多吃止咳、平喘、祛痰、温肺、健脾的食品,如白果、枇杷、栗子、百合、海带、紫菜等增强免疫力;居住的室内要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床单、被褥、衣物要勤于更换和清洗,减少过敏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利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

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合理膳食,控制热能和体重,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宜控制在6克以下;每日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或严格限制烟酒;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不同运动方式,控制好血压,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绪的调整,减少精神压力。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而引起,病变的根源在于患者平常饮食不合理,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血脂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的硬化、血栓、堵塞,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使心肌大面积坏死,危及生命。 防治措施: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应慎食或节食油腻、炙燥、辛辣、生冷食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和食糖摄入,多吃能降脂的蔬菜,如芹菜、萝卜、西红柿、黄瓜、苦瓜、大蒜、香菇、海带等;不吸烟、不酗酒;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积极防治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的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诱发因素有:

五大伤害预防措施

目录 前言: (3)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3.高处坠落事故 (3) 4.触电事故 (5) 5.物体打击事故 (6) 6.机械伤害事故 (7) 7.坍塌事故 (8) 8.目标管理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9) 9.安全教育 (9) 10.特种作业持证上岗 (10) 11.安全标志 (10)

施工现场预防“五大伤害”事故的技术措施 前言: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坍塌在建筑中随时威胁着职工的生命安全,把它统称为“五大伤害”。 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建筑法”第五章第36条规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预防“五大伤害”事故的根本途径。根据公司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存在实际情况,特编编制“五大伤害” 事故的预防措施,作为本项目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望各管理人员及相关班组在施工中,认真按照本措施贯彻执行。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5安全标志GB2894—2008 1.6公司相关文件要求 2.工程概况 3.高处坠落事故 (一)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 2、施工人员不注意自我保护,坐在防护栏上休息,在脚手架上睡觉。 3、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教学内容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今年7月下旬,有消息传出,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草原上发生了蝗灾,大面积草场面临威胁。那为什么在这里会突然发生蝗灾?面对蝗灾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今年发生,不偶然 根据媒体报道,这次在巴林左旗草原上爆发的蝗虫主要由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痂蝗(Bryodema)、蚁蝗(Myrmeleotettix)、长翅燕蝗(Eirenephilus longipennis)等蝗虫组成。这是多种蝗虫组成的混合群体,其密度达到了每平米平均42头,高密度区达到了每平米123头,密度不小。 虽然报道中没有指明,但估计这次蝗灾的主力和重点防范对象应该是亚洲小车蝗,这种体长大约3厘米的大头蝗虫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蝗之一,也是近年来内蒙古草原上主要的成灾蝗虫类型——一般可以占到整个蝗虫群体的 50%-60%,严重发生时可以达到90%。而且,这种蝗虫成年后迁飞能力很强,后期不仅威胁秋粮生产和畜牧业安全,也存在向北京等大城市迁飞的风险,必须及早加以控制。

而今年是这一轮厄尔尼诺气候效应的第二年,其影响可能会强于头一年,典型的气候特征为“南涝北旱”,而连续两年干旱的气候环境是有利于蝗灾的发生的。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以亚洲小车蝗为例,这种蝗虫在内蒙古草原上一年发生一代,一般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开始主要转变为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产卵。蝗虫在产卵和越冬的时候都非常喜欢干旱的环境,它们是典型的喜旱昆虫,湿润的土壤会滋生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影响卵的孵化,如果卵被水浸泡,那更无法孵化了。因此,降水量多的年份会严重影响蝗虫的孵化。一般来讲,土壤含水量为20%时,最适宜蝗虫产卵,如亚洲小车蝗的雌虫就会选择向阳温暖的板结土壤产卵。良好的产卵地点,每平方米土壤被埋下多达5000个卵块,如果每个卵块有60枚卵,即使孵化率为10%,其数量亦仍然客观。而连续两年的厄尔尼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措施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成都指南针幼师学校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

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建筑行业五大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在建筑行业“五大伤害”中居首位,据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分析:全国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事故类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这五类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15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极大,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行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控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不符合安全要求,冒险蛮干,以致发生灾变。如从洞口坠落、从设备上坠落、从脚手架上坠落、从电线杆上坠落等造成人身伤害。举例脚手架坠落的主要原因: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踏空、绊、滑、跌,转身不慎碰撞杆件等失去平衡,坐在栏杆上或脚手架上休息、打闹,脚手架没满铺或铺设不平稳,防护栏杆没绑牢或损坏,操作平台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脚手架超载断裂等。间接原因:由于安全管理不严,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改变,形成了自然发展,从而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量变的过程。 根本原因: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人,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

流于形式,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技能、身体条件差,以及各种与高处作业相适应的安全防护设施有缺陷等,为高处坠落事故发生提供了条件。 常见原因:“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不齐全导致坠落;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防护设施不全,脚手架板材质或铺设不符合要求而坠落;拆除脚手架、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时坠落;起重吊装时坠落;梯子上作业时坠落;轻质材料断裂导致坠落;吊篮架、提升架、挂架坠落或失稳而坠落;倒塌脚手架、模板支撑条、塔吊时坠落;随楼板坍塌而坠落。 预防措施: 1、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配置,是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业技术素质,做好督促、监护和检查工作。 3、切实做好新进人员、特种作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 4、严格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高处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现场监督、检查安全防护设施落实的

城市产生与发展.

城市产生与发展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产生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寻求一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利于交换的地点集中定居,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进行交换,从而在地域上出现了一种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新型居民点。 世界各地的城市由于其产生的历史时代不同,区位地点各异,因而具有不同的起因。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市”则指交易市场,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城”是人口渐多,也出现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市”便在“城”或“城”郊出现,“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 在西方,城市作为一个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于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社区中,原始城市是圣祠、泉水、村落、集市、堡垒等基本因素的复合体,这些复合体几乎都是由密闭的城墙严格封围着。王权制度的出现使分散的村落经济向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四周以城墙圈围的城堡便在村庄中出现。城墙的最初用途或许是军事上下班的防御,或许是宗教上的标明范围。但不管怎样,出现这样的城堡是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品的剩余为前提的。 纵观世界各地城市的历史起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二是农业劳动力剩余。也就是说,当农业生产力创造的农产品,除了第一产业从难从严业者及其实用性所需的份额以外还有剩余时,城市的兴起才有可能;仅有农产品的剩余尚不足以导致城市的产生,还必须要有剩余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因此,早期的城市大多起源于农业发达的地区,如两河流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等。这一过程,可用下列简单的框图表示: 现代城市,无论其职能、成分抑或形态,都已大大复杂化、多样化,城市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因而城市的定义也多种多样。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城市,都存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城市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5000多年漫长历程。根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常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古代、近代及现代三个时期。 (一)古代城市发展 自城市产生至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着统治地位,农业和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很小。古代城市发展经历的时间最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直到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经济功能极其薄弱,主要是手工业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自然灾害和防治(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选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练: 自然灾害与防治 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析丙所在国家多水灾的自然原因。 解析丙所在国家是孟加拉国,多水灾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文、海潮等方面来分析;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集中;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汇集水量大;地形低平,排水不畅;海潮对河水的顶托,不利于洪水下泄。 2.(2017·浙江温州二模)干热河谷在我国横断山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图Ⅰ是我国横断山部分地区山河分布图,图Ⅱ为焚风效应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地震之后直接诱发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滑坡 C.洪涝 D.堰塞湖 (2)河谷中出现“干热”最明显的季节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描述横断山区河谷形成干热风灾害的过程。 解析第(1)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所以可以看出地震直接诱发的应是滑坡。第(2)题,夏季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最多,所以河谷中干热现象最明显。第(3)题,干热风是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导致的,干热气候会给农业造成重 大影响。

答案(1)B (2)C (3)湿润的空气受山脉阻挡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在迎风坡形成降水;越过山脉后的干燥气流下沉,不断增温变干,形成干热风;“焚风效应”使河谷地区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造成横断山区河谷的干热风灾害,给农业、林业等造成危害。 3.(2018·浙江百校联盟猜题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正式开通运营。沪昆高铁是目前国内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市最多的高铁线。沪昆高铁东起上海,西至昆明,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6省市,全长2 264千米,设计时速250~350千米。 材料二沪昆高铁贵昆段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上面甲图所示地区石漠化非常严重,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地区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具有易溶蚀、成土慢的特点。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丰沛且集中,流水作用强烈。土层浅薄,石漠化后恢复困难。所以石漠化非常严重。第(2)题,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位于板块交界处,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 1.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3.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所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4.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当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5.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6.脊柱弯曲异常

建筑行业四大伤害[建筑行业五大伤害预防措施]

建筑行业四大伤害[建筑行业五大伤害预防措施] 建筑行业五大伤害及安全预防措施 五大伤害占建筑行业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以上,其中高处坠 落45%以上、物体打击20%以上、机械伤害11%以上、坍塌6%以上、 触电6%以上 1、高处坠落 易发生高处坠落的部位或作业: 1、洞口临边作业的坠落 2、脚手架上坠落 3、卸料平台的坠落 4、悬空高处作业坠落 5、轻质板材断裂坠落 6、屋面临边坠落 7、物料提升机和塔机在安、拆过程中坠落8、在安、拆模板过 程中坠落 9、登高过程中坠落10、结构和设备安装时坠落 导致高处坠落的原因 人的因素: 1)作业人员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麻痹大意酿成事故; 2)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3)管理人员未按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安全技术交底 或交底缺乏针对性; 4)监管人的监管工作未到位; 5)现场管理人员对工人作业点的安全检查不深、不细,对事故 隐患未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也未及时督促整改,甚至视而不见;有 的对一些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也未认真及时进行 复查;

物的因素: 1)没有设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因而为事故埋下了隐患; 2)安全防护不到位,或者到位不及时; 3)安全设施,个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不能有效的满 足施工安全需要; 4)作业环境不良,如照明亮度不够,作业面光滑(特别是外架 斜道、楼层临边、屋面临边)高温、严寒大风等恶劣气候条件等, 这些因素都将会导致事故发生;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安全措施 1)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不断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切实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 伤害); 2)加强巡查督促,特别是危险点源应及时纳入重点监控对象; 3)各类脚手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搭设,根据架体搭设规模及 施工需求,应及时组织整体或分部验收; 4)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类预留洞口,应及时设置围拦或盖板,必要时应设置有效的、醒目的警示标识标牌; 5)对高处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杜绝患有禁忌病症人员 从事高处作业(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6)在无法搭设防护设施的地方或从事独立登高作业的人员在操 作过程中应正确佩带安全带和安全帽; 7)6级以上强风或大雨、雪、雾天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8)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应加强生产班组的安 全管理,做到班前安全教育,班中安全喊话,班后安全检查(有无 遗留的不安全隐患)。 2、坍塌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一、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成因:是由强烈的□01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2)危害:掀翻海上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2.风暴潮 (1)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02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2)分类 类别成因在我国分布 热带气旋 风暴潮 热带气旋引起;其中台 风引起的称为台风风暴 潮 我国台风风暴潮多发,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 河的□03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04低 洼地区 温带气旋 风暴潮 温带气旋引起 □05渤海和□06黄海;主要在□07春秋季,夏 季也有 1.判断正误。 (1)海洋灾害只发生在海洋上。(×) (2)我国台风风暴潮多集中在东部江河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2.灾害性海浪的影响,包括()

①冲击和摧毁船只②导致沿岸船只沉没③近岸农作物被淹④海滩土地大面积盐渍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灾害性海浪可以冲击和摧毁海面船只,可以导致沿岸船只沉没;冲上海岸导致农作物被淹、土地大面积盐渍化等。 3.2018年9月12日至13日上午,南海北部出现3米到5.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广东西部出现2米到3.5米的中浪到大浪,达到海浪黄色预警级别。同时珠江口到雷州半岛东岸沿海出现30厘米到60厘米的风暴增水,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出现了20厘米到50厘米的风暴增水。 指出造成这次海水异常运动的动力因素。 提示低纬度海域的台风(即为台风风暴潮)所致。 二、生物灾害 1.判断正误。 (1)我国东部受虫害造成的农业损失大于西部。(√) (2)生物灾害可能造成农作物减产。(√) 2.在我国北方对小麦影响较大的虫害是() A.水稻螟虫B.蝗虫C.棉铃虫D.松毛虫 答案 B 解析蝗虫发生频次高、分布广泛,在我国北方地区多发,故B正确。其他三种都是针对某种农作物(非小麦)的虫害。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编号:SM-ZD-25528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 防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建筑施工中,坍塌事故对建筑安全的危害程度最为严重。为了探索坍塌事故的规律, 我对178起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预防坍塌事故的主要对策。 珨﹜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 1.在178起坍塌事故中,由于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的为29起,占事故总数的16396。例如某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中,一排刚搭好高54m、长17m的双排脚手架,由于架子基础不平不实、架子与建筑物连接不牢靠、剪刀撑薄弱等原因而突然坍塌,12名架子工随即坠落,被压在垮塌的架子下面,当场死亡5人,重伤2人,轻伤5人。 2、由于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而发生的坍塌事故为70起,占事故总数的39.%。例如某建筑公司对两个塔楼同时进行外装修作业,在两塔楼间搭设了长13.35.m、宽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参考模板)

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与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也希望家校配合,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 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 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 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 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希望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doc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综合分析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建筑施工的不安全隐患也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以及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工具上,事故类别主要发生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五个方面。从施工特点看,主要由于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高处作业防护不严、基坑及模板工程支护不牢、施工临时用电不规范、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究其根源,主要还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善、教育培训不力、不文明施工等原因造成。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建筑施工在这五方面的事故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5%以上,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35%左右,触电事故占20%左右,物体打击占15%左右,机械伤害占10%左右,坍塌事故占5%左右,如果能采取措施消除这五个伤害,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将大幅度下降。 一、高处坠落事故 (一)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 2、施工人员不注意自我保护,坐在防护栏上休息,在脚手架

上睡觉。 3、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4、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好,不符合安装和使用要求,或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5、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 6、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 7、井架吊蓝载人上下;人货升降机超载运行。 (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对高处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 2、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3、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教育,自觉遵守施工规范。 4、危险地段或坑井边,陡坎处增设警示、警灯、维护栏杆,夜间增加施工照明亮度。 5、购进符合规范的三宝、围护杆、栅栏、架杆、扣件、梯材等,并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6、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 7、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 二、触电事故 (一)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电工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不设置防护网。 3、电气设备、电气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绝缘受到磨损破坏。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5. 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的设市标准做出调整,采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增加了()。 A. 考察指标 B. 人口标准 C. 区域划分 D. 景观建设 正确答案为:A 7.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这是指()。 A. 自然转运 B. 实体转运 C. 商业性转运 D. 政治性转运 正确答案为:B 3.()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A. 城市地理学 B. 城市生态学 C. 城市规划学

D. 城市社会学 正确答案为:C 4. 如西安、杭州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是接近于省域的()。 A. 重心位置 B. 邻接位置 C. 门户位置 D. 中位置 正确答案为:A 2. 以下不是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是()。 A. 基础设施状况 B. 淡水资源 C.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 D. 人口资源 正确答案为:D 1. 以下不属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研究内容的是()。 A. 城市农业问题 B. 城市环境问题 C. 交通问题 D. 城市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为:A 6. ()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 A. 规模经济

B. 集聚经济 C. 产业链经济 D. 农业经济 正确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 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每个选项得0.5分) 10.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条件包括了()。 A.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B. 区域政治地理条件 C.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D. 城市的地理位置 正确答案为:A,C,D 11. 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城市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在()。 A. 网络化的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形成 B. 大都市带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强化 C. 城市职能发生新的分化和整合 D. 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组 正确答案为:A,B,C,D

2021届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训练:沙漠蝗灾

2021届高三地理热点专题训练:沙漠蝗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20 年初,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地发生25 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为联合国粮食组织预测蝗群3~7月迁飞图。蝗虫喜温暖耐干旱,虫卵可能会在3 月至4 月间孵化,向北迁飞并广泛繁殖。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据此完成1~3题。 1. 下列表述与东非蝗灾形成无关的是 A. 政局动荡 B. 气候干旱 C. 全球变暖 D. 生态良好 2. 由蝗群迁飞预测图分析,影响蝗群3~7月向北迁飞的原因是 A. 降水减少 B. 气温升高 C. 人类干预 D. 风向影响 3. 专家预测,蝗群难以由印度进入我国,最可能是途中 A. 气候湿润 B. 距离遥远 C. 森林茂密 D. 高 山阻隔 2019年12月以来,非洲多国遭受沙漠蝗虫灾害,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为25年来最严重,而肯尼亚为70年来最严重。非洲之角的蝗虫在3月和4月可能会形成新的蝗虫群,进一步加剧灾情。“旱极必蝗”似乎已成历史规律,图为2020年2月23日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家在肯尼亚拍摄的蝗虫肆掠的情景。据此完成4~6题。 4.. 拍摄该图片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 A. 北半球东非高原上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B. 索马里半岛盛行离岸风,附近海域渔获增多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 南非南端的沙丁鱼大范围向北部德班附近迁徙 1

5. 关于肯尼亚蝗灾爆发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季节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 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较坚实,利于产卵 C. 河湖面积缩小,洼地裸露,产卵场所增多 D. 植物的含水率高,蝗虫食物丰足,生长迅速 6. 非洲之角中肯尼亚等国蝗灾爆发带来的影响可信的是 A. 蝗虫借助西风漂洋过海到达南亚次大陆 B. 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草场退化 C. 该区域农业大幅减产,鸟类种群迅速扩大 D. 该区域引发经济危机甚至政治动荡 2020年2月巴基斯坦东部地区深受沙漠蝗灾影响。下图是该国蝗灾影响后的某日植被遥感影像图(颜色越深,植被生长越好)。完成7~8题。 7. 图中获得主要是利用了植被的 A.吸收波谱 B.散射波谱 C.反射波谱 D.折射波谱 8. 与巴基斯坦爆发沙漠蝗灾有关的气象条件是 ①气温上升②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③气温下降④前期多雨后期干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沙漠蝗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和西南亚的炎热沙漠地带,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包括充足的降雨),就会导致蝗虫数量大量增加。2019年12月以来,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地区爆发了十分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源头可追溯到2018年发生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两场沙漠暴雨。读图,完成9~11题。 9. 图中沙漠蝗虫的正常活动区域 A.地处热带,人口较稠密 B.均为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 C.地势低平,多沼泽湿地 D.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 10. 本次蝗灾的形成过程为 A.气候异常→降水偏多→利于产卵→繁殖加快→向周边迁徙 B.气候干旱→蒸发加剧→土壤缺水→繁殖加快→向周边迁徙 2

2020高中地理热点话题训练——东非蝗灾

2020 高中地理热点话题——东非蝗灾 近日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显示,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灾的重灾区,其中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索马里遭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而肯尼亚正经历70年来最严重蝗灾。大家看看这次虫灾的元凶“沙漠蝗”。 本次蝗灾始于东非,目前已渡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国可谓仅一步之遥。如此严重的蝗灾且在印、巴都有发生,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它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吗?先说结论:可能性低,但仍需高度警惕。 此次蝗虫“叩关难入”的原因有二。 一是此次蝗灾的主角是沙漠蝗,原生品种对所在地生态系统依存度高,生性不适应我国云贵边境潮湿的环境; 二是在印巴两国和中国接壤的边境,拥有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代表的高原屏障。仍需高度警惕的地方在于,此次沙漠蝗种群规模空前,可能增加其对潮湿生态适应性变异的几率,从而经缅甸、老挝、越南等国侵入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蝗虫迁入,尽管预测的危害概率很小。此外,这次蝗灾造成世界主粮供应前景悲观,加剧了地区冲突,可能会引发大量的人道主义悲剧。

蝗灾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个 从我们熟知的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旱灾引起的。由于外界的长期干旱,很容易导致蝗灾的繁衍,再加上温度,空气,和食物的缺乏,导致的蝗虫大量的繁殖。 第二个 从蝗虫的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蝗灾的危害又有哪些? 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中国历史上,对农业造成毁灭性灾害的是水、旱、蝗虫三大自然灾害。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旱涝频繁,是我国蝗灾重灾区。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

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

最新建筑施工五大伤害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五大伤害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综合分析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建筑施工的不安全隐患也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以及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工具上,事故类别主要发生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五个方面.从施工特点看,主要由于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高处作业防护不严、基坑及模板工程支护不牢、施工临时用电不规范、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究其根源,主要还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善、教育培训不力、不文明施工等原因造成.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建筑施工在这五方面的事故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5%以上,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35%左右,触电事故占20%左右,物体打击占15%左右,机械伤害占10%左右,坍塌事故占5%左右,如果能采取措施消除这五个伤害,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将大幅度下降. 一、高处坠落事故 (一)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 1、施工人员患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等. 2、施工人员不注意自我保护,坐在防护栏上休息,在脚手架上睡觉. 3、气候原因造成的事故,如突遇大风、暴雨,夏季高温中暑晕倒坠落,冬季、雨季、霜冻打滑摔倒坠落. 4、安全防护用品和材料质量不好,不符合安装和使用要求,或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5、提升机具限位保险装置失灵或“带病”工作. 6、洞口、临边防护措施不到位. 7、井架吊蓝载人上下;人货升降机超载运行. (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措施 1、对高处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 2、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