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内地与香港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比较

中国内地与香港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比较

中国内地与香港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比较
中国内地与香港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比较

中国内地与香港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比较

作者:慕亚平, 沈虹

作者单位:

刊名:

当代港澳研究

英文刊名:Studies on HongKong and Macao

年,卷(期):2003(1)

引用本文格式:慕亚平.沈虹中国内地与香港投资环境及法律制度比较[期刊论文]-当代港澳研究 2003(1)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般认为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地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地统一体.良好地投资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地必要条件.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地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所以投资环境地改善对我国地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劳动力地技术技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地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投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任重而道远.并且实践证明,营造良好地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是明显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地进一步发展,继续搞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地重要手段之一. 自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 年均增建达%,年总量达万多亿美元;外贸年均增长连选.%,年迭万多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截至年底,我国国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一万亿美元这些成绩地取得,得益于我国不断改善地良好投资环境..同时我国地投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完善我国地投资环境将对我国地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我国投资环境地现状 稳定地政治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地改革、开放和搞活政策,已触及到城乡社会地每个领域,触及到每个人地工作和生活,深受广大人民地拥护和支持,成为一股强大地不可逆转地历史潮流.我国地经济建设在稳定中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持续提升.综合来看,我国将处于政治长期稳定地阶段,这也是良好投资环境地基书保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良好地经济环境 () 我国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日趋成熟 从采取适度从紧地财政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到采取积极地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再到年年初实行地货币和财政“双稳健”政策采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确保平稳轻快增长.这些都表明了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地斯阶段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地经验,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加入为我国投资环境地进一步改善提供了良好地契机 加入后,我国经贸政策地统一性和透明性大为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放宽服务业和投资地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安际情况地经济贸易管理体制.根据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近年采,我国政府清理法规多件,其中废止件,修订了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万多件已废止、停止执行或者修改;有关部门修订并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大了对外商投资地开放程度;与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地双边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制建设.依法治理,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在加强中央银行监管地同时,继续推进国有银行地商业化进程,减少了行政手段对商业银行进行调控.目前,我国银行业已有包括建设银行在内地七家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另外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内地五家银行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选择上市.年开始,我国结束了从年到年连续五年地反通胀和从年到年连续五年地反通缩,进入新地经济增长期,年为.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人均)首次突破美元大关,达到美元.年为.亿美元.增长率为%,人均为美元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年均增速%,我国经济增长内在地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旺盛,消费需求也趋旺据预测,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完全有条件保持年均%地增长速度,年将迭万亿美元以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差异较大地地区投资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个地区地自然禀赋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各地区地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地差异.整体来看,东部和沿海地区地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地投资者.东部地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地规模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平均分别为:东部地区为.%;中部地区平均为.%;西部地区平均为.%.由于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地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地灵活性不足,西部地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中部地区地投资环境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但其金融运行效率明显偏低具体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投资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拥有我国最大地港口群和城市群,其基础设施较完备.进出国内市场地障碍少.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地非正式支出少.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与全球接轨最快地地区,其经济国际化和外向程度较高,外资进入则刺激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地转让,帮助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环渤海湾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失,外责

香港某投资控股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4页)

注: 划横线部分为王小军律师行之修改意见 日期:30/7/2003 香港xxx(中国)投资控 股有限公司 设立 xxx(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

香港xxx(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 引言 1.0 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xxx (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1.1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xxx (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介绍 1.2设立注册地及注册办公地址 1.3授权代表 1.4经营范围 2.0 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对市场的分析 2.1中国市场情况 2.2结论 3.0 香港xxx集团目前在中国的活动及业务经营 3.1总体概况 3.2香港xxx集团在中国主要的房地产投资项目 3.3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地区投资项目之详 细内容 3.4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未来在计划中的投资项目 4.0 建议的投资公司简况 4.1公司的名称与地址

4.2经营宗旨 4.3公司的经营范围 4.4资本结构 4.5经营期限 4.1设立公司的目的 5.0 公司的财务分析 5.1资本的获得 5.2财务年度 5.3盈利能力 6.0 电子、能源和交通 7.0 环境保护 8.0 劳动保护 9.0 综述和结论 附件一、拟在中国设立之投资公司及其母公司投资在中国项目之股权结构示意图

附件二、香港xxx集团在中国投资房地产项目一览表 附件三、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地区投资项目示意图 引言 香港xxx集团是香港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该集团由xxx 发展有限公司、xxx中国地产有限公司、xxx创建有限公司等三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主要公司,以及众多附属公司组成,其旗下的产业主要可划分为物业开发、基础建设、服务、电讯业务四大核心板块。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已使香港xxx 集团在香港以及中国内地打下雄厚根基,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现行的开放政策、投资前景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潜能,亦进一步刺激了集团在中国加大投资的信心和雄心,香港xxx集团极为希望能够通过xxx发展(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发展中国”)的一家全资子公司香港xxx(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xxx控股”),按中国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中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上海设立一家外商独资投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doc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

民营风险投资环境分析

民营风险投资环境分析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在近两年内曾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特别是去年美国NASDAC指数高涨阶段,世界营造了一种高科技需要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必然创造高额利润的非理性投资热。而我国在对高科技日益重视的同时,也迅速形成了一波又一波风险投资研究热潮。研究热也引起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关注,特别是在"科技兴国"的指导下,把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有机结合起来成了地方政府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如上海创业投资公司,深圳创业投资公司,中关村创业投资公司。这些创业投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主要出资方为政府部门,因此或多或少带有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色彩。因此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来讲,还不能算是完全市场化的风险投资,而真正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主要以民营资本为主。如美国风险投资起步时期政府资金占总风险投资的1/3左右,随着市场的推进,目前美国政府风险投资占总投资已不到1%。由此说明我国民营风险投资的资本金来源还没有正式启动,我国风险投资的环境还不十分完善。 为了剖析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先对民营风险投资现状做深入分析。 总的来讲,民营风险投资还是在摸索过程中,但是民营资本有强烈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愿望与必要性。一旦外部环境完善,民营风险投资必将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的主力军。其主要理由在于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民营企业大都起步于物资短缺时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那时资本的原始积累比较容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能获得比较可靠的回报和较高的利润。但是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物资短缺已有相当改善,大部分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企业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产品利润点越来越薄。因此,近几年民营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他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风险投资所带来的高科技、高技术项目不失为民营企业后续发展的新的机遇。 其次,民营企业发展的起步往往是依靠家庭或朋友支助,他们还部分带有家庭式管理模式。或者是创业者实行个人权威决策,这样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决策风险。特别是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后,从管理模式与决策程序上都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如"巨龙"集团的衰落,"三株"口服液的沉沦及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的困境都是在战略决策上,管理模式上遇到了挑战。而风险投资所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能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能从战略高度指明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实行科学管理,所以风险投资能促进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促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再者,民营企业发展大都起步于加工与贸易服务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也没有后续产品的跟进。往往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完成,企业的寿命也就到头了。据报道,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五年,往往产品寿命终结。民营企业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转行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服务业与低利润加工业,如餐饮、娱乐等。使企业在长期持续竞争力上没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跟新越来越快,其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技术补充能力。而风险投资的项目往往技术含量比较高,能弥补民营企业技术力量没有深厚功底的不足,也为企业长期技术储备与开发创造条件。因此风险投资可以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总之,民营企业与风险投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走出无自主知识产权,无技术优势、无后续产品的苦境,又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我国民营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究竟存在什么技术障碍呢?从整体分析来看,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从民营企业内部来分析,主要存在下面一些原因: 民营企业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行业,而对其他行业关注甚少,在其他行业的风险投资与

上海与香港投资环境评估

上海与香港投资环境评估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经济的金融中心,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吸引国外投资方面也首屈一指。 首先,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国际投资者所面临的东道国环境的总称,由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自然和社会等各个因素共同决定。两地也因此,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有多种多样:等级尺度法、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投资障碍发等。 我运用冷热分析比较法,对比上海和香港在投资环境上的异同。从投资者和投资国的立场出发,选定多种投资环境要素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据此对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上海】 一.政治稳定性 上海拥有一个高效务实的政府,全力以赴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二.市场机会 1.优良便利的基础设施:上海港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和贸易联系。上海是中国唯一一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上海还拥有中国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列车交通线,城市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2.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上海拥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3.良好可靠的服务环境: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外商在上海可以得到各类商务便利,各大投资性公司、基金公司、外资银行纷纷入驻上海,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融资便利。三.经济发展与成就 上海是一个金融发达的城市。早在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是远东的金融中心。这几年来,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中外金融机构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在上海形成。随着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不断加快,上海将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快速、城市环境优美、各项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大都市。 四.文化一元化程度 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大都市,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上海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日益繁荣。上海对外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每年在上海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节。在上海不仅可以领略中华民族之文化,而且还可以欣赏各种海派文化。 上海市科技教育发达,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众多从人才优势看,上海人才聚集度仅次于北京,从事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最为集中,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质量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五.法令阻碍 上海的法律基础、立法程序,运行机制等仍未转向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中存在众多与市场经济相悖的条款,政策的变化幅度大,透明度低,统一性差,对外商投资仍以审批等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给外商投资进入造成了困难。 六.实质阻碍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作为龙头的上海以发达的公路、铁路和天然的长江航道为关联硬件,推动着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在加快,增强了上海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七.地理及文化差距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分析 一、投资环境的涵义 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 (一)从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市场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外汇管制和经济物价的稳定程度等。广义的投资环境除包括狭义的投资环境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对投资可能发生影响的所有的外部因素。我们所说的投资环境通常是指广义的投资环境。 (二)从地域范围上可划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宏观投资环境是指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微观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构成部分,微观投资环境因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的不同而各异,但微观投资环境的改善会促进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改善。 (三)从投资环境表现的形态(物质与非物质性)来看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是指能够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软环境则是指能够影响投资和各种非物质形态因素,如政策、法规、行政办事效率、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 (四)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稳定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地理条件等,人为自然因素是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而人为因素则是指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开放程度、投资政策和政策连续性等。 二、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 影响国际投资环境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它们是: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因素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一般包括: 1、宏观经济运行系统。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总供求关系分析和社会经济结构分析 2、市场运行系统。按交易对象可划分为产品(或服务)市场运行系统和要素市场运行系统。 3、基础设施系统。它是指投资对象所在地的通用性服务设施,包括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两大类。 (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自然条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 1、资源开发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是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储量、品味及开采的经济性进行的分析。 2、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分析是对投资对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进行分析。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分析是对投资对象所在地的光照、气温、湿度、降雨量和风力等进行分析。

赴埃及投资环境分析

赴埃及投资环境分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赴埃及投资环境分析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埃及是我国在非洲投资的重要市场,但两国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埃及是我国在非洲投资的重要市场,但两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加之自2011年初埃及爆发剧烈政局动荡以来,中企赴埃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剧。通过对埃及投资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推动中埃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双边结算;加强行业管理,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推动本土化经营,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等,为我国企业赴埃及投资提供参考。 一、中国企业赴埃及投资现状 随着埃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企业和机构对埃及的投资兴趣日益浓厚。2005—2009年,中国对埃及的投资迅猛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0%。据统计,2008—2009年,中国在埃及的投资规模位居首位,2010年中国对埃及直接投资额万美元,2011年为8278万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6645万美元。截至2011年末,中国对埃及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亿美元,已成为埃及重要的投资来源国。 中国企业在埃及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箱包、文具和塑料制品加工等行业,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中国还在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专门建立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这个区内有30多家中国企业进行海外集群式的投资和发展。 此外,中埃工程承包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在埃及新签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27份,合同金额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亿美元;年末在埃及劳务人数2200余人。2011年中国公司在埃及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亿美元。2012年,多家中企在埃投资项目取得进展,

第3章 国际投资环境

第3章国际投资环境 第1节国际投资环境概述 一、国际投资环境的内涵 国际投资环境(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环境5个方面。其中,自然环境是自然或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与投资有关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环境是包括经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基础结构、经济政策、贸易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制度及市场状况等方面,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考虑的因素;政治环境指东道国的政治状况、政策和法规;法律环境是指东道国有关投资(特别是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状况,是投资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社会环境是指对投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方面的关系。 案例:美国肯德基在中国香港市场的转败为胜——文化环境对国际投资活动的影响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由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因素组成。进行国际投资时,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地理环境是否适中、气候是否适宜等。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等,其直接影响国际投资行为决策,如:中东石油丰富,成为各大石油公司必争之地;纺织厂、造纸厂和化工厂耗水量大,一般需要建在靠近江河湖海的地方;风景秀丽、景色优美的地方通常是旅馆、饭店、游乐行业的优先选择。 地理位置:东道国与投资国距离的远近,会影响投资者对分支机构的布局;生产基地与原料产地或产品销售市场的远近,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交通是否便利也是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新加坡位于交通便利的马六甲海峡,这对其吸收国际投资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中国香港拥有优良的天然港口,靠近市场广阔的内陆,这是其能吸引许多外国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气候:气候的差异和变化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条件,从不同侧面影响投资。如西伯利亚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过于恶劣,因此吸收的投资也较少。 人口:人口因素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疾病、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其对国际投资影响很大,人口不仅决定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其分布也决定需求的种类和层次,如年轻人比重大的国家对音乐、电影、服饰等时尚产品的需求较大。其次,人口对劳动力供给有很大影响。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国际投资环境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是国际投资决策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是外商投资动机和目的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国际直接投资的目的和动机一般是为了开拓市场,获得廉价的生产要素,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动机的实现直接受到东道国经济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环境也是东道国改善投资环境的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实现其经济目标和基本原则所借助的方法体系,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形式、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生产要素的配置形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特定的经济机制。其对外资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国与东道国经济体制的近似度,二是东道国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一般说来,国与国之经济体制越相似,经济体制越完善,相互间的资本流动越容易进行。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地位不稳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体制存在基础性缺陷,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外资的流入,主要表现在政府过度干预甚至操纵经济,国有经济行政化,生产要素流动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的首要任务是积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稳定程度三方面考察。 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经济所达到的程度,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方面,发达国家侧重于投资大而节省劳动力的生产设备(资本或技术密集型项目),而发展中国家侧重于多用劳动力而节省资金(劳动密集型)项目。在消费方面,发达国家强调产品款式、性能和特点,品质重于价格;而发展中国家强调功能及实用性,价格终于品质。在销售方面,发达国家习惯运用大量广告促销,而发展中国家在产品推广上常受到传播媒介少和文化水平低的限制。

新加坡为什么投资环境好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

香港金融环境分析

香港的金融环境怎么样? 1 当地货币 香港货币港元可以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英镑、日元等)都可以在银行以市场价兑换。2019年5月,1美元=7.849港元,1欧元=8.78港元,1元人民币=1.1418港元。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施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维持港元兑美元汇率在7.75:1至7.85:1区间内波动。 2 外汇管理 香港无外汇管制,旅客携带各类币别现金、有价证券、旅行支票等入境均无需申报。海关人员检查旅客行李时,如发现旅客携带大量现金(港

币十万元以上),会记录旅客的个人资料后再予放行。 香港本地货币港元可自由兑换。所有主要货币(例如美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都可在银行以市价兑换。大部分在香港的银行都提供人民币服务。香港没有外汇管理局,对货币买卖和国际资金流动,包括外国投资者将股息或资金调回本国,都无限制。资金可随时进入或撤出香港。 香港的外汇市场成熟活跃,与海外金融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外币交易得以每天24小时在全球市场不停进行。内地企业更可在香港银行开立多种货币账户,使用不同货币方便业务往来或进行投资。 3 银行机构 香港是亚太区重要的银行和金融中心,全球排名前100的银行中有75家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截至2019年5月,香港共有194家认可机构,包括160家持牌银行、18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16家接受存款公司,此外,还有46家外资银行在香港设立的代表办事处。据国际结算银行调查(每三年一次)显示,2016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汇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达4370亿美元。 截至2019年5月底,在内地注册成立的金融机构,共有12家持牌银行和7家代表处在香港经营业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机构已在香港开展分行业务。其他内地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东莞银行、渤海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及平安银行则在港设有代表处。 【开设银行账户】内地投资者应先在香港的银行开设往来账户,以方便其公司的日常商业运作。投资者可以个人名义或香港公司名义开设银行账户。 香港公司开设银行账户需出示以下文件的正本或由注册律师、会计师或公司董事签署验证的副本。所需文件可能因个别银行而异。当中主要包括: (1)公司注册证书; (2)公司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 (3)公司商业登记证; (4)公司董事会决议开设银行账户及授权某董事操作银行账户的记录; (5)授权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包括通行证件及入境签注; (6)每家银行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有些银行可能要求公司提供咨询人。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1).doc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 (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 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 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 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 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 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 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 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 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二)日本的投资制度原则上对大部分行业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 日本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92年以前,外汇法对外国的投资实行事前审批制度;1992年后,改为事后报告制度,原则上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给与自由化。1997年,外汇法又作修改,对外资仍采取事后报告制度。但涉及国家安全,妨碍公共秩序、公众安全的行业,以及属于日本要保持自由化特征的行业,实行事前申报、审批制度。 尽管日本在制度上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行业的市场准入仍很困难。例如建筑业,由于日本尚未开放劳务市场,加之本国固有的承包、分包体系,外国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建筑市场。又如海运业,在日本的现行港运体制中,外国船公司只能租用码头,而无法进入码头装卸等服务市场。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的投资环境 印度,一个处于亚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印度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势头。如若作为一个非亚洲外商,现要在亚洲进行投资,那么最具有吸引力的除了中国之外,就属印度这一热土了。 一、自然地理因素 (一)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亚洲南部,属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枢纽。据此,印度三面环海,拥有十分便利的水上交通,便于水上运输,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口,其北面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接壤,亦很大程度地便利了印度市场与亚洲内陆国家的贸易来往。缺点是地处热带,气候炎热,生活环境就比不上中纬度的其他国家了。 (二)自然资源 1、气候 印度多数地区气候受冬季东北及夏季西南两大季风影响,属热带季风型,温度介于10-40度间.每年6至9月的夏季季风(monsoon)为全国多数地区带来暴雨,其中东北Meghalaya州东南部是全球降雨最多的地方,雨

量达10,900公厘.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决定农业收成良莠,也影响占全国人口60%农业人口的生计. 2、能源 (1)电力 电力供应不足是印度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全国高峰用电时的平均缺电约11%,各地经常无预警停电,尤其夏季高峰用电时更常发生,另因电价昂贵,各地窃电情形严重,即使首都新德里每日停电数起情形普遍,迫使许多厂商,住家均自备发电设备,稳压器,不断电系统等.近年私人电力公司已渐参与发电及配电经营, (2)石油 随着经济日趋发展,能源需求日增,所需原油的80%仍仰赖进口。国内油价深受国际油价涨跌影响,加上中央及州政府对燃油课徵货物税,销售税等税目,汽油每公升45-47卢比(约略超过1美元),柴油27-29卢比(约0.6美元),贵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 (3)天然气 蕴藏量相当丰富,约达8,535亿立方尺,由于近年外海常探勘到天然气,故产量年有增加,惟除了自产外,为保障天然气来源,印度亦积极推动修筑由中亚经巴基思坦的天然气管线.天然气除供工业使用外,亦是家庭及公用车辆使用燃料,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以15公斤装的煤气筒为例,各地价格略有不同,约在290-300卢比间. (4)水 印度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据水资源部统计,全国20个主要河谷地区已

美国投资环境

第三章美国投资环境 第一节美国投资环境优势 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和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投资环境具有如下优势[1]: 一、发达的经济体 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发达的经济体,人均GDP为4.9万美元。美国的市场体制、法律制度和税收体系给外国投资者充分的经营自由。此外,美国吸引外国经营和投资的环境的主要指数持续排名最佳或接近最佳。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最具创新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 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最新公布的《2012年营商报告》[2]显示,美国整体营商环境在全球18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位,仅次于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新西兰。 二、巨大的消费市场 美国作为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庞大市场,跨国公司在美投资将拉近它们与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距离。美国的货物消费市场占据全球总量的42%,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万美元。此外,美国还与18个合作伙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外国投资者可借由美国更便利地进入相关国家市场。 三、全球研发中心 美国是全球创新的中心。根据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e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估算,2010年美国研发支出为3958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另据诺贝尔基金会统计,自2000年以来,美国在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约45%的诺贝尔化学、医学、物理奖得主在美国从事其获奖领域的研究工作。美国是世界上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四、全球技术领先地位 美国在技术、研发和创新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更容易获取较高回报。美国市场对外国生产、创意、创新持开放态度。在《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大100家信息科技(IT)公司中,有45家是美国公司。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显示,美国在创新、市场效率、高等教育、综合经商方面均名列第一。 五、知识产权保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