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渔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渔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渔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渔业统计指标名词解释

目录

—、水产品产量 (1)

第1条水产品特征及统计范围

第2条产量统计年度和统计者

第3条产量计量标准

第4条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划分原则

第5条水产品分类

第6条海洋捕捞产量

二、水产养殖面积 (3)

第7条水产养殖面积

第8条海水养殖面积

第9条内陆养殖面积

三、水产苗种 (4)

第10条鱼苗和鱼种

第11条苗种数量统计原则

四、远洋渔业 (4)

第12条远洋渔业产量和远洋渔船

第13条远洋渔业统计原则

第14条远洋渔业从业人员

第15条国外经营收入和盈余

五、水产力口工业 (5)

第16条水产加工企业

第17条水产冷库

第18条水产加工品

六、全社会渔业总产值及水产行业第二、

第三产业总产值 (5)

第19条全社会渔业总产值

第20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值

第21条第三产业(流通和服务业)总产值

第22条计算总产值的价格

七、渔船 (6)

第23条年末渔船

第24条机动渔船

第25条非机动渔船

第26条沿海农户渔船

第27条渔政船

八、渔业灾害 (8)

第28条渔业灾害

九、水产行政事业单位及职工人数 (8)

第29条水产行政事业单位

第30条全部职工

十、渔业乡、村及群众(非国有)

渔业人口与劳动力 (9)

第31条渔业乡、渔业村

第32条渔业户

第33条渔业人口

第34条渔业劳动力

十—、固定资产投资 (9)

第35条投资总额

第36条投资总额(按资金来源分)

第37条投资总额(按构成分)

第38条投资总额(按建设性质分)

第39条新增固定资产

十二、主要国有海洋渔业公司基本情况 (11)

第40条渔捞营业收入

第41条渔捞营业成本

第42条渔捞营业费用

第43条渔捞营业税金及附加

第44条渔捞营业利润

第45条工业和其他业务利润

第46条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47条全公司利润总额

第48条全公司利税总额

第49条全公司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第50条全公司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第51条年末实有渔船

第52条平均实有生产渔船

第53条平均出渔船

第54条年末全部职工

第55条平均职工人数

第56条航次

第57条出渔日数

第58条作业天数

第59条投网次数

第60条平均每千瓦小时耗油量

十三、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调查 (15)

第61条渔民家庭

第62条全年经营总收入

第63条渔业收入

第64条其他经营收入

第65条全年经营总支出

第66条渔业生产费用

第67条其他生产费用

第68条缴纳税款

第69条上交承包款

第70条缴纳其他杂费

第71条全年纯收入

第72条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

第73条生活消费支出

第74条家庭人口数

第75条家庭劳动力人数

第76条渔民收人调查数核定

附录:

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方案

一、水产品产量

第1条水产品特征及产量统计范围

一、水产品是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成果。水产品既是渔业生产的劳动对象,也是渔业生产的劳动成果,它包括除淡水水生植物以外的全部海淡水鱼类、虾蟹类、贝类、海藻类和其他类渔业产品。渔业生产活动以外的其他水产工业、建筑业等创造的产品,都不能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上岸统计前在海上加工的水产品必须还原(折算)成捕捞起水时的原始重量统计到水产品产量中。

(二)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渔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成果,如鱼苗、鱼种、亲鱼、转塘鱼、存塘鱼和自用作饵料的产品,不是最终成果,不能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三)它是渔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水产品在上岸前已经腐烂变质,不能供人食用或加工成其他制品的,不统计在水产品产量中。

二、水产品产量统计范围包括全社会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个体生产者。

(一)国有渔业产量:指国有渔业生产企业和事业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军队以及国有非渔业企业附属的具有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单位生产的水产品产量。

(二)非国有(群众)渔业产量:

1.集体渔业产量: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渔业企业生产的水产品产量(不论这些企业是以什么形式进行运作、经营都在统计范围之内)。

2.私营和个体渔业产量:包括城乡私营渔业企业、农户和个人生产的水产品产量。

3.外商独资和港澳台地区在大陆独资渔业产量:包括所有在中国大陆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投资的渔业企业的水产品产量。

上述经营形式以外的各种合作联营(如国有集体合营、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港澳台或华侨工商业者在大陆合作经营)的产量按合作各方资产所占比例大小分别计入国有、集体、私营和个体等的渔业产量中。

第2条产量统计年度和统计者

一、年水产品产量按日历年度计算。即从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已从养殖水域捕捞起水或者已从天然水域捕捞并已返航卸港的水产品均统计在年产量中,有的生产渔船在外地收港卸鱼或者在海上由收购船扒载收购的,也按到港计算产量。

二、水产品均由生产单位所辖地区进行统计。例如,到外地捕捞且产品又在外地出售的,其产量亦应统计在本地产量中,外地不统计该产品的生产量。同理本地的水产品产量中也不包括外地渔船到本港停泊出售的数量,以免在全社会产量中出现重复统计。

第3条产量计量标准

除海蜇按三矾后的成品计量、海参和各种藻类按干品计量外,其余各种水产品均按捕捞起水时鲜品实重(原始重量)计量。

第4条养殖产量与捕捞产量划分原则

凡人工养殖并已捕捞起水的水产品数量为养殖产量,凡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数量为捕捞产量。

一、凡是从人工投放苗种(不包括灌江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内陆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内陆养殖产量,否则为内陆捕捞产量。

二、凡是从人工投放苗种或天然纳苗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海水养殖水域中捕捞的水产品产量计算为海水养殖产量,否则为海洋捕捞产量。

三、稻田养鱼起捕产品,也计算为内陆养殖产量。

第5条水产品分类

分为海水产品和内陆水产品两大类。

一、海水产品:包括海水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和其他海水产品。

(一)鱼类:包括各种海洋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马鲛、鲳鱼、鲷鱼、鲐鱼、蓝圆鲹、鳀鱼、远东拟沙丁鱼、太平洋鲱、海鳗、石斑鱼、梭鱼、金线鱼、马面纯鲀等。

(二)虾蟹类:包括各种海水虾和蟹,如对虾、鹰爪虾、龙虾、毛虾、梭子蟹、青蟹等。

(三)贝类:包括墨鱼、鱿鱼、牡蛎、蚶、蛤、贻贝、扇贝、鲍鱼、红螺、响螺以及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

(四)藻类:包括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海萝、麒麟菜、江篱以及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藻类。

(五)其他海水产品:包括海蜇、海参、海兽、珍珠等海水经济动植物。

二、内陆水产品:包括除内陆水生植物以外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非植物类。

(一)鱼类:包括各种内陆鱼,如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罗非鱼、鳜鱼、鳗鲡等。

(二)虾蟹类:包括各种内陆虾蟹,如:罗氏沼虾、中华新米虾、河蟹等。

(三)贝类:包括蚌、田螺及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

(四)其他(非植物类):包括鳖、珍珠、人工饲养的蛙类等。

第6条海洋捕捞产量(分类)

一、分海区捕捞产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区划分界线:

(一)渤海:东以辽宁老铁山西角经庙岛群岛至蓬莱角连线与黄海为界。

(二)黄海:南以长江口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端连线与东海为界,东至朝鲜半岛与朝鲜海峡。

(三)东海:南以闽粤省界经东山岛南端至台湾省南端的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东止对马海峡日本硫球群岛与我国台湾省。

(四)南海:东以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菲律宾群岛与太平洋为界,南止加里曼丹,西临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

二、分内、外海捕捞产量。内、外海区分:

东海、黄海按80米等深线划分,以内为内海,以外为外海。南海在东经112°以东按80米等深线,以西按100米等深线划分,以内为内海,以外为外海。

三、分中上层和中下层捕捞产量。按捕捞海产品栖息水层的不同,分为中上层类和底层类。

(一)中上层类:主要有鲐鱼、蓝圆鲹、青鱼(太平洋鲱)、金色小沙丁鱼、竹夹鱼、鳓鱼、鲳鱼、马鲛、脂眼鲱、园腹鲱、舵鲣、青鳞鱼、鲻鱼、鳀鱼、远东拟沙丁鱼等。

(二)底层类:主要有大小黄鱼、带鱼、墨鱼、鱿鱼、比目鱼、鲷鱼、鳗鱼、对虾、毛虾、黄姑鱼、马面鲀、金线鱼等。

二、水产养殖面积

第7条水产养殖面积

是指在一切可以利用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水域中投入一定的水产苗种,并进行经常性的人工管养的水面面积,包括海水养殖面积和内陆养殖面积。养殖面积法定计量单位为公顷,1公顷为15亩。目前习惯上以亩作为计算单位的必须换算为以公顷为单位填报统计报表。

第8条海水养殖面积

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在报告期内无论是否全部收获或尚未收获其产品,均应统计在海水养殖面积中。但有些滩涂、水面不投放苗种或投放少量苗种,只进行一般管理的,不统计为养殖面积。

一、海水养殖水面分类

(一)浅海养殖水面:是指在可养殖的浅海中进行海水经济动植物养殖的水面。

(二)港湾养殖水面:是指利用港、湾,或在海边、河口附近的滩涂、洼地拦闸筑堤进行海水养殖的水面。

(三)滩涂养殖水面:是指利用位于海边潮间带的软泥或砂泥地带加以平整、筑堤、建埕等进行海水养殖的水面。

二、海水养殖面积核算办法

(一)滩涂、拦闸的港湾,按计算土地面积的方法,即每666平方米水面统计为1亩。

(二)海水浮筏式养殖贝类和藻类,如海带、贻贝、扇贝等,按垂养方法,每放养150米长浮梗定为1标准台,每1标准台统计为1亩养殖水面,但计算时应注意:

1.浮梗的长度是唯一的标准,不考虑浮梗上挂多少苗绳以及苗绳的长短,只要浮梗的长度达到150米,就计算为1亩。

2.目前如果按50米长浮梗为1台者,必须3台折算为1标准台,以此类推。

3.采用平养的,边排浮梗的长度折半计算。

4.在同1台(条)浮梗上同时套养二种品种时,各品种的养殖面积按苗绳所占的比例进行折算。

(三)紫菜浮架式养殖按网帘面积180平方米统计为1亩养殖面积。

第9条内陆养殖面积

是指在内陆水域投放淡水鱼苗、鱼种进行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按养殖水面类型不同,分为: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及其他养殖面积。池塘、湖泊、水库、河沟一般按当地历史习惯进行划分,其他面积则是指工厂化养鱼和非养殖水面中网箱养殖等面积。

内陆养殖面积核算原则:

一、对一些大江、大河、大湖投放苗种或灌江纳苗,只进行一般的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者不统计养殖面积。

二、某些湖泊、水库、河沟虽有指定专人管理,也放养了一些鱼种,但起捕的鱼类中,人工养殖的各种内陆鱼不足30%的,这类水面不统计在内陆养殖面积中(这部分产量也不列入养殖产量而列入捕捞产量)。

三、稻田养鱼面积单独统计,不包括在内陆养殖总面积中。

三、水产苗种

第10条鱼苗和鱼种

鱼苗:指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包括人工孵化和江河港湾采捕的天然鱼苗。

鱼种:指由鱼苗培育而成的幼鱼,因出塘季节和培育期的不同,又有夏花、冬花、春花、仔口和老口等名称。

第11条苗种数量统计原则

由鱼苗鱼种孵化或育成的单位归属统计,外购苗种不再重复统计。

四、远洋渔业

第12条远洋渔业产量和远洋渔船

远洋渔业产量:是指由各远洋渔业企业和各生产单位按我国远洋渔业项目管理办法组织的远洋渔船(队)在非我国管辖水域(外国专属经济区水域或公海)捕捞的水产品产量。中外合资、合作渔船捕捞的水产品只统计按协议应属于中方所有的部分。

远洋渔船:是指按上述办法、协议,在上述水域进行常年或季节性生产的渔船

第13条远洋渔业统计原则

一、产量统计按“随船核算”原则,即由报告年度负责渔船生产经营责任的单位,按隶属关系统计捕捞产量。如本省企业远洋渔船由中水总公司或其他省外公司代管,只交管理费但自行核算经营的,则产量仍由本省统计;如本省企业渔船租赁给中水总公司或省外其他公司,由他们核算经营的,则由中水总公司或省外其他负责渔船经营的公司统计产量。

二、渔船和从业人员数量统计亦参照“随船核算”原则处理。

第14条远洋渔业从业人员

是指报告年在国外从事远洋渔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业务,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人员。

第15条国外经营总收入和盈亏

国外经营总收入是指全年从事远洋渔业(捕捞生产)、当地收购和出售水产品等所有商业经营活动的全部收入(以美元结算)。全部收入扣除生产成本、费用和缴纳有关税款的余额即为国外经营盈亏(亏损以负数表示)。

五、水产加工业

第16条水产加工企业

水产加工品是指采用各种生产技术和工艺,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保持其原有营养成分和独特风味;或改变水产品原始性状,制成各种用途的产品。从事水产加工品生产的企业称为水产加工企业。水产品加工能力是指建厂时设计的及后来改扩建新增的年加工处理水产品的能力。

第17条水产冷库

是指主要用于水产品冻结、冷藏和制冰的场所,一般以低温冷藏库数作为冷库座数。冷库的冻结能力、冷藏能力、制冰能力均指冷库建造设计的生产能力;冷藏总量、制冰总量均指冷库全年实际完成数。

第18条水产加工品

一、冷冻水产品:经快速冻结的水产品,不论是完整的或是去头、去皮(壳)、去内脏、切块(片)的;不论是否煮熟。但不包括烤鳗、绞碎的鱼肉和鱼肝、鱼卵等水产内脏制品。

二、干制品:经人工或天然干燥的水产品(包括烤鳗),不论是否经烹煮、烤熟、盐腌、调味、切块(片)、粉碎,但不包括饲料用鱼粉。

三、腌、熏制品:经盐、盐水腌渍或微生物处理或熏制的水产品,不论是完整的或是切块(片)的,但不包括已经干制和罐装的。

四、罐制品:装罐或装袋密封并经高压高温杀菌的水产品,不包括鱼肉灌肠。

五、鱼糜及鱼糜制品:经绞碎的鱼肉及其制品,不论是鲜的、冻的或是经制作的。

六、动物蛋白饲料:饲料用鱼粉、液体鱼蛋白。

七、水产动物内脏制品:水产动物肝、肠、卵、精等,不论是鲜的、冻的或是制作过的。

八、助剂和添加剂:从水产品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包括植物性、动物性、动物性胶体和工业用的水产动物油脂等。

九、水产调味品:用生物发酵或其他方法制取的水产品调味料,包括酱、油、露、汤料等。

十、医药品:以水产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医药品,如甘露醇、碘、蛋白胨,鱼油、鱼肝油和其他水产动物油脂的系列制品,海马、海螵蛸,珍珠系列药品等。

十一、其他水产加工品:海藻凝胶食品、珍珠及珍珠工艺品、其他未列名的水产加工品。

六、全社会渔业总产值及水产行业第二、第三产业总产值

第19条全社会渔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捕捞养殖水产品的总量。包括:一、人工养殖的水生动物和海藻的产值;二、天然水生动物捕捞和天然海藻采集的产值。

第20条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值

是指水产行业内从事水产加工、船舶机械仪器制造、渔用绳网制造等工业生产和从事渔港、养殖池等工程建筑施工活动的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合作联营等形式)所创造的总产值之和。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建筑业总产值两部分。

一、工业总产值包括:

(一)水产加工总产值:是指水产加工企业采用各种生产技术和工艺从事对水产品的保鲜、加工或改变水产品原始性状,制成各种用途的产品以及制造保鲜用冰的产值。包括将水产品制成十一大类国家标准水产加工品产值和冷冻、冷藏、理鱼等工业性作业价值。

(二)渔船渔机仪器修造总产值:是指渔轮企业,渔机仪器修造企业建造和修理各种渔船、渔机、渔用仪器,包括渔船、渔船用柴油机、捕捞机械、助渔导航仪器设备、加工机械、养殖机械、装卸运输设备等的产值。

(三)渔用绳网制造总产值:是指绳网制造企业制造各种渔业生产用绳网、绳索、网线、化纤等的产值。

(四)其他总产值。

二、建筑业总产值:是指各类水产建筑企业(建筑公司、施工队、专业施工人员)从事各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建筑物和房屋修理以及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勘探活动的总产值。按扣除安装设备本身价值以外的全部用工投料的投资额计算总产值。

第21条第三产业(流通和服务业)总产值

是指水产行业内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和单位(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合作联营等形式)从事渔业产品流通、为渔业生产、管理及人民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价值之和,以营业额计算。

水产行业企业和单位从事第三产业包括:贸易、饮食业、交通运输业、物资供销仓储业、房地产业、渔业科技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渔村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业、修理服务业等。

第22条计算总产值的价格

按当年价格和不变价格分别计算。

当年价格就是当年出售产品时的实际价格。水产品当年价格以各地水产生产部门初次出售的价格的平均价格为依据;工业产品以产品在报告期的出厂价格为当年价格。商业以零售价格为当年价格。

不变价格就是产品的某一固定年份的价格。目前计算不变价产值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1990年工业产品不变价格》和《1990年农业产品不变价格》(全国通用)执行,未编入全国通用不变价格的产品计算产值时按省级补充目录的不变价格。此外补充产品不变价格应按“不变价格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渔船

第23条年末渔船

是指水产行业内各种经济类型,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合作联营等形式(中外合作经营船属中方所有)的企业和单位年末所拥有的用于

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生产的机动和非机动渔船。水产科研单位、学校从事水产科研考察

和实习用的渔船以及商业部门的收购运输船不包括在内。

第24条机动渔船

是指配置机器作为动力的从事渔业生产和辅助渔业生产的船舶。机动渔船分类如下:

机动渔船的统计单位

一、总吨:按船舶全部容积计算,即每2.83立方米为1总吨。

二、千瓦:按引擎标定功率计算,1马力等于0.735千瓦,对经过增压的发动机,应按增压后的功率计算。

第25条非机动渔船

是指无配置机器作为动力的渔船。包括风帆船、手摇船。

第26条沿海农户渔船

是指沿海农民购置或新造的只用于近海捕捞生产用的渔船。

第27条渔政船

包括“中国渔政”船和地方渔政船。“中国渔政”船是指海区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渔政船。

八、渔业灾害

第28条渔业灾害

是指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或事故造成的渔业机械,设施和水产品等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沉船”是指由于台风或触礁、相撞等自然或非自然灾害造成的渔船沉没。

“冲毁养殖池”是指由于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池塘池埂坍塌、养殖产品流失的池塘面积。

“损失水产品数量”包括由于养殖设备被毁、病害等原因造成的水产品实物损失(如大

量养殖产品外逃、死亡腐败等)。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上述各种灾害、事故造成各种财产损失折价数额。

九、水产行政事业单位及职工人数

第29条水产行政事业单位

是指县及县以上各级独立的渔业行政主管机关和各种事业单位。包括我部在各省市区的直属水产行政事业单位。所谓“独立”是指对外办公有独立的牌子。凡属“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统计“单位数”时,应分别统计,允许重复。但“人数”应按比例分开,不得重复统计。凡与农林水利等合署办公,对外无独立牌子的,则只统计“人数”,不统计“单位数”。渔政管理机关还应包括环保、电讯等机构。有些地方港监、船检机构未独立,包括在渔政管理机关内的,则只统计“渔政管理机关”一项。

第30条全部职工

是在水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具体包括:

一、长期职工:是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二、临时职工:是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包括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各单位中的长期职工与临时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职工。

计算“全部职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各基层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原则上应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办法进行统计。因此,不论是编制内的还是编制外的人员;不论是出勤的还是因故未出勤的人员;不论是在国内工作的还是在国外工作的人员;不论是正式的还是试用期的人员;不论是在本单位工作的还是临时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由本单位支付工资均应统计为职工。

(二)对于新招收的人员:从其报到参加工作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即应统计为本单位职工。对于自然减员、参军(包括参军后原单位仍发给部分生活费或补贴人员)、不带工资上学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再统计为本单位的职工。对手调往其他单位的人员,如已在原单位领取工资,到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均应由原单位进行统计,调入单位从发放工资之月起统计。

十、渔业乡、村及群众(非国有)渔业人口与劳动力

第31条渔业乡、渔业村

在农村中,凡经营方针以渔业为主,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均按整劳动力计算)60%以上的乡、村,即为渔业乡和渔业村,有的乡、村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达不到上述比重,但经营方针一向是以渔业为主,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定为渔业乡、村的,亦可统计为渔业乡和渔业村。

第32条渔业户

是指农(渔)村和城镇住户中主营渔业生产的家庭。凡家庭主要劳动力或多数劳动力从事渔业生产的时间占全年劳动时间50%(6个月)以上或渔业纯收入占家庭纯收入总额50%以上者均可统计为渔业户。

第33条渔业人口

是指直接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及其赡(抚)养的人口。具体包括:

一、直接从事渔业的捕捞、养殖、后勤生产的在业人口;

二、兼营渔业和其他非渔业劳动者中,凡从事渔业生产活动时间全年累计达到或超过3个月者,或者虽全年累计不足3个月,但渔业纯收入占纯收入总额比重超过50%者;

三、渔业户中被赡(抚)养的人口;

四、在既有渔业劳动者又有非渔业劳动者的家庭中,根据渔业与非渔业纯收入比例分摊的被渔业劳动者赡(抚)养的人口。

第34条渔业劳动力

凡从事渔业生产活动时间全年累计达到或超过3个月,且年龄在16周岁以上者(不包括16周岁以上的在校学生),均统计为渔业劳动力。

其具体划分标准见下页附表。

十一、固定资产投资

第35条投资总额

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以及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所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即年初至年末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

第36条投资总额(按资金来源分)

一、国家预算内资金:指国家预算、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家专业投资公司拨给或委托银行贷给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和中央基本建设基金,拨给企业单位的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

二、国内贷款:指报告期企、事业单位向银行借入的各种国内投资借款(扣除“经营性的中央基本建设基金”)。国内贷款包括:银行利用自有资金及吸收的发放的贷款、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国内贷款、国家专项贷款,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贷款、国内储备贷款、周转贷款等。由银行代理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和建设债券视同国内贷款,计入“国内贷款”。

附表:渔业劳动力划分标准

三、利用外资:指报告期收到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无偿捐赠等。其中,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是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订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四、自筹(自有)资金:指建设单位报告期收到的,用于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和本单位自筹(自有)资金。

五、其他资金:指报告期收到的除以上各种拨款、借款、自筹资金之外,其他用于固定

资产投资的资金。

第37条 投资总额(按构成分)

一、按构成内容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三部分:

(一)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这部分投资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

动才能实现。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

价值。

(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是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

新建项目、扩建项目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

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三)其他费用:指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以外的构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

各种费用。

二、计算方法

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实际完成工作量,实际已开始安装的设备和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工

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其他费用的实际发生数计算。没有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

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

(一)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

一般是按照编制工程预算所用的方法、单价和各种取费标准计算,即根据已经完成的分

部分项工作量乘以各自相应的预算定额单价,汇总得出工程的全部直接费,再乘以间接费率

和利润率,即得出该工程的投资完成额。将所有分部分项工程投资额相加,可得出建筑安装

工程的全部投资。用公式表示为:

∑+?+??=)1()1()(计划利润率间接费率预算单价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建筑工程投资额

∑+??+?=)1()]()[(计划利润率间接费率人工费预算单价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安装工程投资额 或:

])()()[(∑???+?=计划利润率人工费间接费率人工费预算单价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安装工程投资额

(二)设备工器具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

需要安装设备的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应当在设备正式安装以后才能计算设备投资完

成额。不需安装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一般应以设备、工具、器具

到达建设项目的仓库或指定地点,经验收合格即可计算投资完成额。购置的船舶,因制造期

较长,其投资可按合同规定分期付款分期报投资完成额。

(三)其他费用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

一般按财务实际支出数计算,如果财务支出结帐较晚,可先用预计完成数,待年报时再

行调整。

第38条 投资总额(按建设性质分)

一、新建项目: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项目。有的建设项目原有的基

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

上的也算新建项目。

二、扩建项目:是指现有企业在厂内或其他地点,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效益)或

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总厂之下的分厂的项目;事业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病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的项目。

三、改建或更新改造项目(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称改建项目,列入技术改造计划的称更新改造项目):是指现有企、事业单位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的项目。

四、其他项目:包括迁建、恢复建、单纯建造生活设施和单纯购置项目。

第39条新增固定资产

是指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价值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及有关的应摊入的费用。它是以价值形态表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的条件,与计算新增生产能力的条件是相同的,即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单项工程,在符合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条件时,就应同时计算新增固定资产。

十二、主要国有海洋渔业公司基本情况

第40条渔捞营业收入

是指企业经销海洋捕捞水产品的销售总收入。

第41条渔捞营业成本

是指企业在海洋捕捞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直接支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如钢材、木材、绳网、冰块、燃料、动力、包装物等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包括企业直接从事捕捞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捕捞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制造费用:包括为组织和管理海洋捕捞生产所发生的渔捞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物和渔船渔机仪器等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旅差费,运输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等。

第42条渔捞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经销海洋捕捞水产品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保管费、广告费、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用等。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

第43条渔捞营业税金及附加

是指企业不列入渔捞营业成本,从经销海洋捕捞水产品收入中直接列支的各种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第44条渔捞营业利润

是企业在报告期(通常为一年)的经营成果。其计算方法为:渔捞营业收入减去渔捞营业成本、渔捞营业费用和渔捞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第45条工业和其他业务利润

是指企业(即国有海洋渔业公司)从事水产加工、渔船渔机仪器修造、渔用绳网制造等工业生产和从事第三产业活动获得的利润之和。计算公式为:

工业和其他业务利润=工业和其他业务收入—工业和其他业务支出(包括工业和其他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

第46条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其净额按两者的差额计算。

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

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等。

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季节性和非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款、赔偿金、违约金、防汛抢险支出、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项目等。

第47条 全公司利润总额

是企业在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实现盈亏的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全公司利润总额=渔捞营业利润+工业和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第48条 全公司利税总额

是指全公司利润总额和渔捞营业税金及附加以及工业和其他业务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之和。不包括企业计入生产成本的各项税金。

第49条 全公司年末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使用的土地、公路、堤坝、养殖池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值:是指企业购买和建筑各种固定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金额,以及以后改建或扩建所追加投资金额的合计。

第50条 全公司年末固定资产净值

是指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已提折旧后的净额。

第51条 年末实有渔船

是指年末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的生产渔船和辅助渔船。包括:一、出港作业和停港歇业渔船;二、失去生产能力,准备报废但尚未批准,停泊在港的渔船;三、本单位不适用而尚未办妥转退手续的渔船;四、新建并已正式验收转入固定资产,但尚未使用的渔船;五、出租或借出外单位的渔船。不包括:一、已办好报废手续,但尚未处理的渔船;二、已批准让给外单位,但尚未调出的渔船;三、向外单位租入或借入的渔船;四、新建的不论投产与否,凡尚未正式列入固定资产的渔船。

第52条 平均实有生产渔船

是指按报告期日历天数计算的本企业实际拥有使用权(无论产权是否归属本企业)的生产渔船的平均数。

实有生产渔船统计范围包括:一、出港作业的渔船;二、进行修理或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港的渔船;三、申请报废或转让但尚未批准的渔船;四、已正式验收列入固定资产尚未使用的新船;五、借入或租入进行生产的船只。但不包括:一、已办好报废或转让手续并已停止使用但尚未处理的船只;二、不兼搞捕捞生产的各种辅助船只;三、借出或租出外单位使用的船只。此外,利用生产渔船执行各种非生产任务满1个月以上的,应按实际占用扣除。

报告期日历天数:年度按365天计算,月份按实际天数计算。

?+报告期新增生产渔船数初实有生产渔船数平均实有生产渔船=期

?-报告期减少生产渔船数)

报告期日历天数(或有天数(或月数)报告期新增生长渔船实12 )

报告期日历天数(或有天数(或月数)报告期减少生产渔船实12 第53条 平均出渔船

生产渔船凡是在报告期内出过海作业并在本埠或外港卸过港的,无论出海航次多少,在海上作业时间长短,均统计为出海渔船。

报告期日历天数

海总天数报告期全部出海渔船出之和=报告期日历天数海天数报告期每一出海渔船出平均出渔船=

计算渔船出海天数时,必须注意:一、出海天数从渔船离开码头的当天算起,到返港靠码头止的全部天数(包括首尾天数),上午出船或下午返港算一天,下午出船或上午返港算半天。二、出海天数包括出海作业过程中由于气象变化等原因在海上或附近岛屿避风抛锚停泊的天数。

第54条 年末全部职工

是指在企业本部(即公司管理部门和捕捞部门)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的年末在册数,不包括企业下属的各独立核算工厂的职工人数。全部职工分为: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和其他职工(如临时工和计划外用工)。

全部职工中:船员。包括:一、生产渔船和直接为捕捞生产服务的辅助船的正式船员和预备船员及未转正的练习船员;二、处业船队的大、中队兼职顶岗位的船队干部。但不包括:

一、援外船员、派出外单位工作人员、6个月以上脱产学习及病伤假人员;二、未办理调;离手续但已经离开船队6个月以上的船员。

第55条 平均职工人数

是指企业本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职工人数。

2

报告期月数末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期内各月月初及月或=报告期日历天数和报告期每天职工人数之平均职工人数=

计算时应注意:报告期每天职工人数之和是每天职工人数的逐日加总,不论是否出勤都应包括在内。节、假日的人数按节假日前一天的实有人数计算。

其中:船员平均人数计算公式同上。

第56条 航次

每艘生产渔船出海作业往返一次并在港卸过鱼者,作为一个航次。各生产渔船报告期内出海航次之和为全公司出海总航次。上期出海于报告期内返港的计入本报告期航次内,报告期内出海到报告期末尚未返港者,则不计入本报告期航次数内。因事故或避风返港而未卸鱼者,不作为一个航次计算。

船上的水产品在海上扒载时,统计航次按以下原则:一、大渔汛期间,有些船被扒载相当于平常一个航次的产量时,可作斗个航次计算;二、有些船在海上作业时间长,其产品由其他船进行零星扒载,如该船在海上时间相当于一个航次的天数(约15天)时,也可作为一个航次计算。三、围网船不论是否扒载,均按出海作业往返一次计算航次。

第57条 出渔日数

同《解释》第53条中“出海天数”。

第58条 作业天数

是指海上实际作业的天数。计算时,应从每航次出海日数中减去出海返航和因事故或避风(未卸鱼)而停泊的天数以及其他原因未作业的天数。实际作业天数以一昼夜为一日,在一昼夜内,无论投网次数多少,均计一日。

第59条 投网次数

生产渔船在作业过程中每投一网为一网次,各生产渔船投网次数之和为全公司投网总次

数。

第60条 平均每千瓦小时耗油量。

是指企业渔捞生产渔船和辅助渔船主机(包括副机)每一千瓦开车一小时耗用的柴油量。 千瓦开车小时

报告期柴油消耗量=平均每千瓦小时耗油量 千瓦开车小时是指报告期各出海渔船的主机(包括副机)的功率数(如有增压应按增压后的功率数),乘开车小时数之和

例如:某公司年内出海渔船3艘,其功率及各开车小时如下:150千瓦一艘开车200小时;295千瓦一艘开车150小时;130千瓦一艘开车250小时,则:

千瓦开车小时=150(千瓦)×200(小时)+295(千瓦) ×150(小时)+130(千瓦) ×250(小时) =106750(千瓦小时)

十三、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调查

第61条 渔民家庭

同《解释》第32条中“渔业户”。

第62条 全年经营总收入

是指渔民家庭当年从事渔业和非渔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到的收入。不包括借贷性收入,也不包括非借贷性收入(即户口在外人口寄回带回的收入,国家职3232资收入,从国家财政得到的收入如开会补贴、乡村干部劳动补贴、各种救济金、助学金,亲友赠送等收入)。

第63条 渔业收入

包括渔民家庭独家经营或向集体单独承包渔业生产的收入(为毛收入),和渔民家庭成员参加集体或经济联合体的渔业生产、投资的分红收入(为纯收入)。在计算独家经营渔业毛收入时,对生产的全部水产品(包括出售和自用)都要作价计算,出售的产品按实际售价计算,自用产品按产品大量上市时市场平均售价计算。

第64条 其他经营收人

包括渔民家庭单独从事渔业生产以外的各业(如种植业、牧业、工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所创收入(为毛收入)和渔民家庭成员参加集体或经济联合体的非渔业生产、投资所获报酬收入(为纯收入)。

第65条 全年经营总支出

是指渔民家庭全年用于生产经营的开支,包括生产费用、缴纳税款和杂费、上交承包金等支出(不含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和生活消费支出)。不包括借贷性支出和非借贷性支出(即寄给带给户口在外人口,赠送亲友,交纳党团费、各种罚款赔偿和承包亏损等)。

第66条 渔业生产费用

是指独家经营渔业过程中所支付费用,如鱼苗种费、饲料费、材料费、燃料费、化肥农药费、小型鱼具购置费、维修费和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大型网具摊销费。

渔民家庭购置的渔业固定资产,每年按一定比率提取折旧费,购置大型网具(按规定网具不列为固定资产)也按比例每年分摊计入渔业生产费用中。

第67条 其他生产费用

是指渔民家庭单独从事渔业生产以外的各业所支付的生产费用。

第68条缴纳税款

是指渔民家庭从事生产经营向税务部门实际缴纳的各种税款。

第69条 上交承包款

是指渔民家庭按承包合同规定向集体上交统筹提留或包产任务,或缴纳承包金,按实际上交数填写。

第70条缴纳其他杂费

是指渔民家庭年内向有关部门实际缴纳的各种杂费。

第71条全年纯收入

是指全年经营总收入减去全年经营总支出后剩余的可用于进行生产和非生产建设投资,满足生活消费的那部分收入。

第72条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

是指渔民家庭当年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开支,固定资产按购进时的帐面价值计算,其标准一般定为①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②使用期限一年以上。

第73条生活消费支出

是指渔民家庭年内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开支。其中:用于物质生活包括衣着、日用品、文娱用品、医药用品、住房建房、生活燃料、其他用品等的消费支出,用于文化生活包括学杂费(但不包括购买书籍、文具用品支出)、保育费(但不包括伙食费)、医疗费(但不包括药费)、文娱费(不包括购买文体用品支出)、交通邮电费、旅游费用等。

第74条家庭人口数

是指常年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且经济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在外作业虽超过6个月但其收入主要带回家中,故仍应计算在内。参军和在外居住的职工等,不应计入家庭人口数中。

第75条家庭劳动力人数

是指家庭人口中符合劳动力统计标准的人数。

第76条渔民收入调查数核定

是指为了校正选点调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偏差,使渔民收入数更具代表性而采取的一种办法。一般由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根据家庭调查数以及所掌握的全面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地区的渔民收入情况,由统计调查、生产业务和政研经管等方面共同研究核定。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 1、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三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增加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筹建单位按建成投产(营业)后活动性质填写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 2、从业人员: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

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如:建筑业整建制使用的人员。 女性从人员:指从业人员中为女性的人员数。 3、控股情况: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的实际投资情况,或出资人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支配程度进行分类,填写相关类型代码。具体分为1:国有控股;2:集体控股;3:私人控股;4:港澳台商控股;5:外商控股;6:其他。本项限企业法人填写,分支机构不填。 (1)国有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

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2)集体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集体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集体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集体协议控股。 (3)私人控股:包括①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私人绝对控股;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间不能预料到什么值的变量。 2.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3.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 6.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 7.概率:某一事物或某一情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8.观测值: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9.参数:又称为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的线条绘制,并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要求整理、归类、排列、填写在内的一种表格形式。一般由表号、名称、标目、数字、表注组成。 2.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通常横轴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自变量x,称为分类轴。纵轴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因变量,称为数值轴。一般由图号及图题、图目、图尺、图形、图例、图组成。 3.简单次数分布表:依据每一个分数值在一列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或总计数资料编制成的统计表,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小的时候用。 4.分组次数分布表:数据量很大时,应该把所有的数据先划分在若干区间,然后将数据按其数值大小划归到相应区域的组别内,分别统计各个组别中包括的数据个数,再用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合数据个数和分布范围比较大的时候用。 5.分组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1)求全距 (2)定组距和组数 (3)列出分组组距 (4)登记次数 (5)计算次数 6.分组次数分布的意义: (1)优点:A.可将杂乱无章数据排列成序,以发现各数据的出现次数及分布状况。B.可显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和差异情况等。 (2)缺点:原始数据不见了,从而依据这样的统计表算出的平均值会与用原始数据算出的值有出入,出现误差,即归组效应。 7.相对次数分布表: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数来表示次数 8.累加次数分布表:把各组的次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加在一起。最后一组的累加次数等于总次数。 9.双列次数分布表: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9.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10. 误差(error):统计上所说的误差泛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主要有以下二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1.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12.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13. 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由于观察单位通常即为观察个体,故变异亦称为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6. 平均数(average):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等。 17.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 表示。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不规则分布资料和开口资料。所谓“开口”资料,是指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值。当n 为奇数时,M=X (n+1)/2;当n 为偶数时,M=[X n/2+ X n/2+1]/2。 18.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 x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 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 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 。 1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亦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00%X s/CV ?=, 变异系数没有度量衡单位,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20.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在n 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 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 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p 就称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 来表示。 23.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总体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而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取值范围均为[-1, 1]。 25.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直线回归方程Y ?= a+b X 的系数b 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6.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也称为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99%等等,最常用的是95%。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又称参考值范围,是指特定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28. 统计推断(statistic inferenc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29.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 σ称为标准误。 30.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又称置信区间。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区间估计。 33. 95%可信区间含义:如果重复若干次样本含量相同的抽样,每个样本均按同一方法构建95%可信区间,则在这些可信区间中,理论上有95个包含了总体参数,还有5个未估计到总体均数。 34.Ⅰ类错误(type Ⅰerror):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35.Ⅱ类错误(type Ⅱerror):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6. 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37.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38.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 、u 检验、方差分析。 39.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0.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1.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 为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 统计学(Statistics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 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 ):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 ):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公式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一、学习指导 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概念: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的其他应用领域。 概念: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不同数据的特点。 概念:观测数据,实验数据。 概念: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手数据的特点。 概念:抽样调查,普查。 数据的间接来源。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方案的内容。 概念。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统计数据的质量。 概念:总体,样本。 概念:参数,统计量。 概念:变量,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 型变量,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二、主要术语 1.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12.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四、习题答案 1.D 2.D 3.A 4.B 5.A 6.D 7.C 8.B 9.A 10.A 11.C、12.C 13.B 14.A 15.C 16.D 17.C 18.A 19.C 20.D 21.A 22.C 23.C 24.B 25.D 26.C 27.B 28.D 29.A 30.D 31.A 32.B 33.C 34.A 35.A 36.A 37.D 38.B 39.B 40.C 41.C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A 49.C 50.D 51.A 52.C 53.D 54.A 55.B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卫生统计学名词解释

1.总体: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的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变量值)的集合。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能够标识者为有限总体,反之为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结果的集合称为样本(sample)。样本应具有代表性。所谓有代表性的样本,是指用随机抽样方法获得的样本。 2.随机抽样: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是指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总体中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到样本中),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随机抽样是样本具有代表性的保证。 3.变异: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测量结果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变异是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严格的说,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两个患者或研究群体间都存在差异,其表现为各种生理测量值的参差不齐。 4.计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计量资料亦称定量资料、测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某一患者的身高(cm)、体重(kg)、红细胞计数(1012/L)、脉搏(次/分)、血压(KPa)等 计数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数资料亦称定性资料或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调查某地某时的男、女性人口数;治疗一批患者,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无效的人数;调查一批少数民族居民的A、B、AB、O 四种血型的人数等。 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测量结果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ordinal data)。等级资料又称有序变量。如患者的治疗结果可分为治愈、好转、有效、无效或死亡,各种结果既是分类结果,又有顺序和等级差别,但这种差别却不能准确测量;一批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分为 +、++、+++等。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属性分组有程度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 等级资料与计量资料不同: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故亦称为半计量资料。 5.概率:概率(probability)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P(A)﹤1。频率: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重复做n 次试验,事件A 出现了m 次,则比值m/n 称为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freqency)。当试验重复很多次时P(A)= m/n。 2.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表示。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与1之间,P越接近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习惯上将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视为不发生。 6.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random error)又称偶然误差,是指排除了系统误差后尚存的差。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而随机的变化。误差变量一般服从正态分布。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处理来估计。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别。在总体确定的情况下,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7.系统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指由于仪器未校正、测量者感官的某种偏差、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值不是分散在真值的两侧,而是有方向性、系统性或周期性地偏离真值。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完善技术措施来消除或使之减少。 8.随机变量: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是指取指不能事先确定的观察结果。随机量的具体内容虽然是各式各样的,但共同的特点是不能用一个常数来表示,而且,理论上讲,每个变量的取值服从特定的概率分布。 9.参数:参数(parama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通过随机抽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10.统计量: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是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11.频数表(frequency table)用来表示一批数据各观察值或在不同取值区间的出现的频繁程度(频数)。对于离散数据,每一个观察值即对应一个频数,如某医院某年度一日内死亡0,1,2…个病人的天数。对于散布区间很大的离散数据和连续型数据,数据散布区间由若干组段组成,每个组段对应一个频数。 12.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描述一组数据在数量上的平均水平。总体均数用μ表示,样本均数用X 表示。 13.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用以描述对数正态分布或数据呈倍数变化资料的水平。记为G。 14.中位数(median)Md将一组观察值由小到大排列,n 为奇数时取位次居中的变量值;为偶数时,取位次居中的两个变量的平均值。反映一批观察值在位次上的平均水平。 15.极差(range)亦称全距,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于资料的粗略分析,其计算简便但稳定性较差。 16.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再把它们的位次依次转化为百分位。百分位数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统计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总体:指在同一组条件下所有成员的某种状态变量的集合;或者说是某一变数的全部可能值的集合;或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个集团. 样本:从总体中取出来用作分析、研究的个体称样本。 随机样本:总体中的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由这种方法抽得的样本叫随机样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出一个部分;等概率抽取的样本。)随机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体在每一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取为样本。 复置抽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在每次抽样中都有同等的概率被取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包含的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样本中变量的个数.) 观察值: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测定值叫做观察值。 变数:若干有变异的观察值叫随机变数,简称变数。 连续性变数:指在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只有微量差异的第三个变量存在,这样一类变数称为连续性变数. 间断性变数:只能取整数的一类变数。 参数:由总体获得的代表总体的特征数.(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如μσ .)统计数:由样本获得的代表样本的特征数。(描述样本的特征数。) 数量资料(数量性状资料):以测量或称重的方式获取的试验资料称为数量资料。 计量资料、质量性状资料 次数资料:凡是试验结果以次数表示的资料称为次数资料。 算术平均数、众数 几何平均数:变量对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对数, (lg) lg Y G n = ∑ 调和平均数:变量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反倒数, 1 () n H Y = ∑ 中位数:将变量顺序排列,处在中间的变量称中位数,计作M d。极差:一组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极差. 方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对于总体 ()2 2i Y N μ σ - = ∑ ,对于样本 2 2 () 1 Y y s n - = - ∑ 。 (描述变量平均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定义为 2 1 2 () 1 n j j Y y s n = - = - ∑ 。) EMS:期望均方,是对均方MS的期望值。 标准差:变数变异程度的度量,总体标准差: () N Y ∑- = 2 μ σ ,样本标准 差: () 1 2 - - = ∑ n y Y s .(变数的平均变异量.) 标准误:统计数变异度的度量,12 y y y s s - == 。(统计数的标准差。)

统计名词解释

1.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正态分布:以均数u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的分布,记为X~N(u, ) 标准正态分布:以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记为u~N(0,1) 3.平均数: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等。 标准差S:将方差开方,得到标准差,它是最常用的变异指标,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变异程度越大。 标准误S X: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S p(样本率的标准差):率的标准误,用来描述样本率的抽样误差。 4.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u检验、方差分析。 非参数检验: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用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称为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 5.率(rate):强度相对数,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是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实际数与可能数的比例关系。 构成比(proportion):结构相对数,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为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6.相关系数: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 复相关系数:是决定系数的平方根,相对系数的绝对值,用来度量应变量与多个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决定系数:是反映回归贡献相对程度的指标,是回归平方和与总体平方和之比。无单位,取值在0到1之间。 回归系数:直线回归方程= a+bX的系数b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偏回归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标准偏回归系数:将原始数据实施标准化变换后的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偏回归系数,反映各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大小。 零相关:指两个变量间没有直线相关的关系。 7. 统计描述:指选用恰当的统计指标,选用合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 统计推断: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8.X检验:以卡方分布为理论依据,用途颇广的假设检验方法。 秩和检验:推断一个总体表达分布位置的中位数M和已知M0,两个或多个总体的分布是否有差别。 9.生存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病人中,经若干年的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统计学名词解释汇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类2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按采取计量尺度,分类、顺序、数值型数据;按统计数据收集方法,观测、实验数据;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关系,截面、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3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4什么是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举例说明 有限总体指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如若干个企业构成的总体,一批待检查的灯泡。无限总体指总体包括的元素是无限不可数的,如科学实验中每个试验数据可看做是一个总体的一个元素,而试验可无限进行下去,因此由试验数据构成的总体是无限总体 5变量可分为哪几类? 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完整版)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统计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国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气候--指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状态,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既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环境要素之一,又是供给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多年平均值是用来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状况的主要参数,而各种气象要素某年、某月的平均值(或总量)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天气气候状况的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自然资源一般可以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非再生资源指在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地热能源。 土地资源--土地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它主要由岩石、岩石的风化物和土壤构成。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可以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建筑用地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滩涂、荒漠、戈壁、冰川和石山等。 耕地面积--指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耘的土地面积。包括种有作物的土地面积、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三年的土地面积。 林业用地面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等林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 草地面积--指牧区和农区用于放牧牲畜或割草,植被盖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面积。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种植或改良的草地面积。 森林资源--指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木指树木和竹子。森林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植物群落,是集生的乔木及与共同作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气候等的总体。 活立木总蓄积量--指一定范围内土地上全部树木蓄积的总量,包括森林蓄积、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和四旁树蓄积。 森林面积--指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林地或冠幅宽度10米以上的林带的面积,即有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天然起源和人工起源的针叶林面积、阔叶林面积、针阔混交林面积和竹林面积,不包括灌木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森林面积上存在着的林木树干部分的总材积。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也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衡量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 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水资源--水在自然界中以固体、液体和气态三种聚集状态存在,分布于海洋、陆地(包括土壤)以及大气之中,通过水循环形成水资源。水资源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表水和地下水--陆地上的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指分别存在于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冰盖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又称陆地水。地下水指储存在地面以下饱和岩土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 内陆水域总面积--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库等各种流水或蓄水的水面占地面积。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洋为地球表面上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的主体部分。海为地球表面相连接的广大咸水水体被陆地、岛礁、半岛包围或分隔的边缘部分。 海水可养殖面积--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进行鱼、虾、蟹、贝、藻等海水经济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的水面面积。 径流--指陆地上接受降水后扣除损耗外,从地表和地下向流域出口断面汇集的水流。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壤中流。地表径流指沿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水流;地下径流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集的地下水水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用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计算公式为: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矿产资源--矿产指由地质作用形成,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矿产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界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 流域--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干流和支流,干支流共同组成这条河流的水系。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集水区域,这个集水区域就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外流河--指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外流区域。 内陆河--指在陆地内部干燥地区,河水沿途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泊的河流。供给内陆河河水的区域称为内陆区域。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

统计学名词解释超级大全第一章导论 统计学: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教育统计学: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如何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数学推论,找出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描述统计:对实验或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如制表、绘图),并计算其各种代表量数(如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等),其基本思想是平均,如在集中量数中将原始数据进行平均,在差异量数中将离均差进行平均,在相关量数中将积差进行平均等等。 推断统计:又称抽样统计。它是根据对部分个体进行观测所得到的信息,通过概括性的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去推测相应团体。换言之,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情况。 实验设计:研究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如何更正确、更经济、更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以揭示试验中各种变量关系的实验计划。 统计常态法则: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样本,差不多可以保持总体的特征。这种样本特性保持着总体特性的现象叫做统计常态法则。 小数永存法则:第一个样本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在其他样本中也会存在,这就是小数永存法则。此处“小数”是指小数量的意思。 大量惰性原则:某一事物的某一性质或状态,在反复观察或试验中是保持不变的。

有效数字:指能影响测量准确性的数字。 变量:又称随机变量。具有变异性的数据。三个特性,离散型,变异性,规律性。 数据:某个数值一旦被取定了,则称这个数值为随机变量的一个观察值。即数据。 总体: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 样本:总体抽出的部分个体。 参数: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 统计量:直接从样本计算出的量数,代表样本的特征。 名称变量: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类别上不同。 顺序变量: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顺序排列起来的变量。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等距变量:只具有相等的单位,而没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比率变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的零点的变量。 连续变量:指取值可以是某区间内任一数值的随机变量,它是指测量单位之间可以划分成无限多个细小单位,其数字形式多取小数。 离散变量:指测量单位之间不能再细分的数字资料,其数字形式常取整数。 计数数据:计算人或物的个数所获得的数据。 度量数据: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测量时所获得的数据。 指标: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又称统计指标,它是把各个个体的特征加总起来的综合结果。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