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or与of的句法功能比较

For与of的句法功能比较

For与of的句法功能比较
For与of的句法功能比较

2009年第3期总第240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 i gn Languages and The ir T eaching 2009, 3

Ser i a l 240

版权所有 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穆后方,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吴明军,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收稿日期:2008-11-12(修改稿)

For 与of 的句法功能比较

穆后方 吴明军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摘 要:本文首先对for 与o f 的语类进行分析与界定,认为二者不仅具有实义语类介词的特征,而且具有功能语类的特征,for 为标句词,of 为格标记。然后,运用格理论和题元理论对for 与o f 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发现它们虽然都能保证相关名词短语在句中合法存在,但是for 是给不定式分句的指示语指派宾格,而o f 则是作为所有格的标记,在名词或形容词给内主目语授予所有格时插入的。二者这种句法功能的差异在It i s ad.j f o r /of sb .to do st h .结构中得到具体体现。

关键词:标句词;o f 插入;题元理论;格理论

A Co mparison of the G ra mmatical Functions of for and of

MU H oufang ,WU M i n gjun

(Hua i y in T eachers Coll e ge ,H ua i an 223300)

Abstrac t :This paper anal yzes t he syn t actic category of for and o f .It i s d i scovered thatb oth for and o f can act not on l y as con tenti ves ,.i e .prepos i ti on s

but als o as fun ctors ,.i e .a co mp le m enti zer and a C ase m ark er respecti vely .Th en ,Theta Theory and Case Theory are e m p l oyed t o co m pare and contrast t he gra mm ati cal f unctions of for and of .These t w o f unctors guarantee t h at perti nen t noun ph ras es are l egal i n the senten ce ;how ever ,t hey differ i n t hat t he co m p l e m en tizer for ass i gns accu s ati veC as e to the s pecifier of the i n fi n iti ve clausew h ile t he C ase m ark er of is i nserted to t h e sen tence to i ndicate t hat t he i nternal argum en t of t h e n oun ph rase or ad j ecti ve phrase is assigned geniti ve Case .Th is ana l ysis can be u tili zed to el u ci dat e t h e struct u re It is ad.j for /of sb .to do s t h .

K ey W ords :co m ple m en tiz er ;of i n s erti on ;Thet a Th eory ;C ase Th eory

中图分类号:H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9)03-0009-05

1.引言

语言学中生成语法理论在语言现象描写基础上发现了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原则及参数,例如题元理论、阶标理论、格理论、约束理论等,它们或单一,或联合,较好地解释了很多语言现象。本文试图运用生成语法理论来区别for 与of 的句法功能,进而对 It is ad.j for /of sb .t o do st h. 句型中f or 与of 的选择作出解释。

2.问题提出

在传统语法里,f or 与of 是两个常用的介词。它们的词汇意义(l ex i ca lm ean i ng)几乎没有相同之处。for 的常用意思有 为 目的 、 由于 、 赞成 等;of 常用来表示 空间、时间等距离 、 原因 和 来源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在句型 It is ad.j for /of s b.to do st h. 中比较of 与for 的不同:

(1)It w as careless ofTo m t o lose t he key .

(2)It i s necessary for h i m t o get t here before l unch .

张鸣(1985)、赵玉民(2003)等都把It is ad.j for/of s b .to do st h.句型中for 与of 的区别归因于二者之前的形容词,认为当形容词表语表示人物特征、心理活动、脾气及表现时,其后用o,f 如cl ever ,k i nd,

foolis h 等;当形容词表语是表示事物特征、性质、状态时,其后用for ,如possi b le ,necessary ,d iffi cu lt 等。钱歌川(1984:119)也对该句型中for 与of 的区别持类似的观点:如果形容词是指一种行为的性质(t he nature of an acti on),就用f or ;如果形容词是指行为的性质,同时又指行为的人(t he doer of an action),就用of 。这类句型中for 与of 的选择标准是:如果能用sb .替换it ,句子仍然成立,则形容词的后面用o,f 如(1)中,可以用To m 来代替it ,得到和(1)同义且合法的句(1 ),所以,carel ess 后用of 。

(1 )Tom w as carel es s to l ose the key .

如果用sb .替换it ,句子不能成立,则形容词的后面用f or ,如(2)中的h i m 不能替换句中的it ,否则句(2 )不合法:

(2 )*H e is necessary t o get t here before l unch .如果(2 )不合法,为什么(3)-(6)却正确的?(3)H e is i m portan t t o you .

(4)That old m an i s d i fficult to reach .

(5)H e is i n f act s o radioacti ve t hat he is dangerous t o those around

h i m .

(6)You are necessary for the ra i d ,for a ra i d w i thou t you w ill have troub les .

第3期穆后方 吴明军 Fo r与of的句法功能比较 10

若要解释It is ad.j for/of s b.to do s t h.中的for与of的差异,仅从形容词表语是否表示人物特征或事物特征来区别,显然还不够全面,需从for与of本身的词法特征(m orphol ogical prop ert y)和句法特征(syn t actic p ropert y)进行分析,才能揭示它们表面不同的背后所隐藏的本质差异。

3.For和of的语类再认识

词属于不同的语类(s yn tactic category)。生成语法根据词的句法特征和词汇特征,把词分为两大类:实义语类(con tenti ve or conten t category)和功能语类(f unct or or functi on category)。实义语类在句中不仅具有句法特征,同时也具有词汇意义,它们基本都属于开放性语类,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功能语类在句中主要表示语法功能,是保证句子合法必不可少的成分,不具有词汇意义,它们都属于封闭类语类,如限定词、助动词、代词、标句词和连词。

3.1For的语类

首先,我们来探讨for的语类。请看下面含有for的例句:

(7)They w ere w ork i ng hard for t h e co mm on good and not for selfis h

i n t erests.

(8)I m ob li ged to you for telli ng m e t h e tru t h.

(9)W ere t h ey f or or aga i nst the proposa?l

(10)For you to go there on your o w n w ou l d be unthink ab l e.

(11)Th ey w ere anx i ous for S enat or Pa l m er t o k eep h i s coo.l

(12)Is it reall y n ecess ary for t h ere to be a sho w do w n?

在(7)-(9)中,for的句法特征都和及物动词一样,后接名词性短语(NP),而且也都具有词汇意义,分别是 为 目的 、 因为 、 对 赞成 ,因此,f or是实义语类中的介词。在(10)-(12)中, f or尽管都没有任何词汇意义,但都不能去掉;如果去掉了它们,这三个句子就不合法:

(10 )*You to go t h ere on you r o w n w ou l d be un t h i nkab le.

(11 )*They w ere anxious S enat or Pal m er t o keep h i s coo.l

(12 )*Is it rea ll y necess ary t here to be a sho w do w n?

所以,(10)-(12)中的f or只表示语法功能,是功能语类中的标句词(co m p l e m en tizer)。标句词在生成语法中指分句的引导词,相当于传统语法中引导名词性分句、形容词性分句和状语分句的从属连词,但标句词只包含名词性分句和不定式分句的引导词。一般认为,标句词除for外,还有that和if。标句词for虽然没有词汇意义,但它具有语法功能,它的存在是(10)-(12)合法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for既是实义语类中的介词,又是功能语类中的标句词。我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依据,可以证明f or不是一个语类,而是兼属两个不同语类。

第一,用作介词的f or和其他介词一样,因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所以常常可以在前面加ri ght(意为 完全 )或s trai gh t(意为 径直 )进行强调,例如我们可以对下面(13)、(14)中的介词for进行强调,表达为(15)、(16):

(13)She left f or her cl assroo m.

(14)Th e ti ger w en t f or h i s throat.

(15)She left strai gh t/ri gh t for her classroo m.

(16)Th e ti ger w en t strai gh t/ri ght for h is t h roat.

其他语类不能采用这种强调方式。我们不能对下面(17)和(18)句中的f or进行强调,否则得到(17 )和(18 )这样的句子不合法,因为(17)和(18)句中的for是标句词,没有任何词汇意义,只是个纯粹的功能词 标句词,不能进行强调。

(17)It i s es sen tial f or there t o be econ o m ic gro w th.

(18)H e w as anx i ou s f or nobody to l eave.

(17 )*It is essen ti a l ri gh t/straight for t here to be econ o m ic grow t h.

(18 )*H e w as anx i ous ri ght/strai gh t f or nobody to leave.

第二,标句词f or与介词f or的分布特征不同:介词f or与其他介词一样,后面只能接NP做补语,不能接不定式分句做补语,所以下面的(19)合法,而(20)不合法:

(19)H e w as anx i ou s f or her s afet y.

(20)*H e is anx i ous f or to en ter t h e co m petition.

标句词f or后只能接不定式分句,不能接NP,所以(21)合法,而(22)不合法:

(21)I w ou l d li ke f or h i m t o be ab l e to s h o w t h e proof that he has.

(22)*I w ou l d li ke f or h i m.

此外,介词f or短语不能做句子主语,而标句词for引导的不定式分句可以做句子主语,所以(23)不合法,而(24)合法:

(23)*For you w ill be d ifficu l t.

(24)For you t o acco mp lis h t he job on you r o w n i n s u c h a s hort ti m e w ill be d iffi cu lt.

标句词f or引导的不定式分句,还可以和标句词that引导的时态分句转换,f or在此扮演的角色与that在时态分句中的角色一致。

(25)It i s reall y i m possi b le for there to be a d e m on strati on.

(26)It i s reall y i m possi b le that t here s hou l d be a d e monstrati on.

介词f or后只接名词性短语,不接不定式分句,当然它后面的NP 也就不能和t hat引导的分句进行转换:

(27)W e are head i ng for a general stri ke.

(28)*W e are h ead i ng t h at there(w ill/s hou ld)b e a gen era l stri ke.

第三,在对介词f or的补语提问时,for既可以和w h 短语一起移动,前置于句首,称为介词并移(p i ed p i p i ng),也可以留在原位,称为介词留守(prepos iti on strand i ng),所以(30)、(31)都合法;当for为标句词时,如果对其后的NP提问,f or既不可以和w h 短语一起移动,前置于句首,也不可以留守在句中,所以(33)、(34)都不合法。如果一定要对NP提问时,只能采用其他方式来表达。

(29)I w ill vote f or Senator Pal m er i n t he p ri m aries.

(30)Forw h ich senator w ill you vot e i n t h e p ri m aries?

(31)W h ich senat or w ill you vot e for i n t he p ri m aries?

(32)They w ere anx i ou s f or Senator Pal m er to keep h i s coo.l

(33)*W h ich senator w ere they anx i ou s f or t o keep h i s coo?l

(34)*Forw h ic h s en ator w ere they anx i ou s t o k eep h i s coo?l

既然f or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标句词,那么下面的(35)这类句子的歧义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35)It i s very i m portan t f or you to l earn E nglis h w el.l

如果f or是介词,那么it只代指t o learn Engli sh w el,l(35)可以转换为(36):

(36)To l earn Englis h w ell is very i m port ant for you.

由于不定式分句的主语是空主语(PRO),在没有上下文或一定的语境情况下,不定式分句中学好英语的人可以是you,也可以是an

11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

yone els e,所以,(36)的意思是 (无论谁,你还是别的任何人)学好英语对你来说很重要 。如果for是标句词,那么it代指f or you t o l earn

E nglis h w el,l(35)可以转换为(37):

(37)For you to l earn Englis h w ell is very i m portant.

You是不定式分句的主语,意思是you(and on l y you,not anyone else)学好英语这件事情很重要,重要可以是对你本人而言,也可以是对别人、对国家等,即For you t o learn Engli sh w ell i s very i m portan t(f or yours elf/ot h er peop l e/t h e coun try).

3.2O f的语类

魏志中(2001)认为英语介词of因其在句中所处位置及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意义。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完全准确,因为在下面(38)-(40)句中,of都具有词汇意义,分别为: 距离 、 来源于 和 因为 ,而(41)、(42)句中的of都没有任何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功能,只具有语法意义,倘若此时去掉o,f这两个句子都不合语法。

(38)J ack li ves on l y five m iles ofh ere,so he w ill arri ve at10m i nutes of t wo.

(39)M ary is a g i rl of hu m b l e ori g i n.

(40)H i s fat her d i ed of cancer l ast year.

(41)Th e destru cti on of t h e ancient cit y i s a great loss.

(42)I a m very proud of you r ach ieve m en t.

(41 )*The destruction the ancient cit y i s a great loss.

(42 )*I a m very p roud you r ach ieve m en t.

(41 )和(42 )不合法,是因为the anci en t cit y和your ach i eve m en t 这两个NP都缺少所有格标记。使它们得到这个标记的办法是插入of(of i nserti on)。因此,of有时是实义语类的介词,有时是起所有格标记作用的功能词。

4.For和of的句法作用分析

句法研究的 个基本方法是对比法(contrasti ve study),即建立最小差异对(m i n i m al pair),对合乎语法和不合语法的结构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速地找到语言材料的关键特征,进而提出合理的假设与解释。我们建立(43)、(43 )和(44)、(44 )最小差异对,对比(43)、

(43 )和(44)、(44 )后,发现(43 )、(44 )中的不定式分句因为缺少

f or而不合法。

(43)For t h e g i rls to co m e t ogether w ou l d be s afe.

(43 )*The g i rls to co m e t ogether w ou l d be s afe.

(44)It s dangerous for ch il d ren to p l ay w ith fire.

(44 )*It s dangerous ch il dren to p l ay w it h fire.

如果把(43 )和(44 )中不定式分句的主语中c h ildren和the girls 也去掉,则又得到了合法的(45)和(46):

(45)T o co m e t ogether w ou l d be s afe.

(46)It s dangerous to p l ay w ith fi re.

如果把前面不合法的(41 )、(42 )中of后的名词短语the an ci en t city和your ach i eve m en t一起去掉后,则(47)和(48)也合法了:

(47)Th e destru cti on is a great l oss.

(48)I a m very proud.

可见,of和for的句法作用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都是保证(41)、(42)、(43)和(44)中的t h e ancient ci ty、you r ach i eve m en t、t h e girls和ch il d ren等NP在句子中有合法地位。

既然功能词f or和of都对句中NP的合法存在起关键作用,下面我们简单地探讨一下NP在句中出现需要的条件。题元理论(参见G ruber,1976;J ackendof,f1972;H iggi nbothan,1985;Ouhall a,2001)认为作主目语(argum ent)的NP在句中必须具备语义条件,即承担题元角色(t heta ro l e)。题元角色由实义语类的动词、介词、名词和形容词分派。如destroy需要两个主目语,在句(49)中,这两个主目语分别为外主目语t he ene my承担施事角色和内主目语t h e ancient city承担受事角色:

(49)The ene m y destroyed t he an ci en t ci ty.

M u rder也需要两个主目语承担施事角色和受事角色,在下面(50)的不定式分句中,m urder外主目语为J ohn承担施事角色,内主目语t hat wo m an承担受事角色,然而这个句子不合法:

(50)*J ohn tom u rder t hat woman is unbelievable.

如果去掉John,句子就合法了。

根据C ho m s ky(1981/1986:74)的观点,每一个有语音体现的NP 都必须被赋予格。 个NP得到题元角色只具备了在句中出现的语义条件,如果它要在句中合法存在还必须满足形式上的要求,即得到格。因此,可以把格视为NP在句中出现的允准条件(li censi ng condi tion)。温宾利(2002:126-127)形象地把格比喻为 通行证 ,如果NP没有得到这张通行证,它在句中出现属 非法居留 。

德语和俄语是格形态十分丰富的语言,它们的代词、名词等都普遍具有格的标记。与这两种语言相比,英语属于格形态不太丰富的语言,只有当人称代词在主语、宾语和定语位置上才体现出来,即必须分别用代词h e/she,h i m/her,h i s/her这样的形态格来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的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以名词为中心语的短语只有一种形态格 所有格,如the back cover of the book。但如果我们用人称代词来代替(51)句中的名词,只能用she来代替the w o m an,而不能是h er,只能用h i m来代替the boy,而不能是h e。

(51)The w o m an hel ped t he boy.

(52)She hel p ed h i m.

(53)*H er hel ped h i m.

(54)*She h el ped he.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名词除了形态所有格外,还具有无形态变化的格:主格和宾格,(51)句中的the w o m an具有主格,t h e boy具有宾格。这种普遍存在的,但又没有外在形态变化的格通常被称为抽象格(ab stract case或C ase)或结构格(stru ctural Case)。格理论(Rouver et&V ergn aud,1980;Cho m sky,1981/1986)认为句中NP的结构格是由动词、介词和时态分句屈折词(In fl ecti on,I NFL或I)赋予的。C ook (2000/1996:227)把格的授予情况归纳如下:

1)主语在表层结构(S str u cture,S 结构)中被AGR授予主格;

2)宾语在S 结构中被V授予宾格。

在(55)中,屈折词的AGR成分给其指示语(即传统语法的主语)位置上的t he g i rls赋予主格,这点我们可以用t h ey代替the girl s来证明t he g i rls得到的是主格。(56)合法,说明名词短语t he g i rls也得到了格,但这个不定式分句主语得到的不是主格,我们用代词来替代t he

g i rls,发现they不合法,而t he m合法,说明the girl s被赋予的是宾格。

(55)That t he g i rls are co m i ng toget her w ou l d be safe.

(55 )Th at they are co m i ng t oget h er w ou l d be s afe.

第3期穆后方 吴明军 Fo r与of的句法功能比较 12

(56)For t h e g i rls to co m e t ogether w ou l d be s afe.

(56 )*For t hey to com e together wou l d b e saf e.

(56 )For t he m to co m e toget her w ou l d b e saf e.

那么the girls的宾格是谁赋予的呢?时态分句(55)中的I NFL具有[+AGR]特征,所以可以给位于指示语位置的NP授予主格。和时态分句的屈折词不同,不定式分句中的屈折词to具有[-AGR]特征,无能力给(56)中其指示语位置上t h e girl s授主格。具有介词性的不定式分句引导词f or乘虚而入,赋予the g i rls宾格。因此,for是一个能给不定式分句中处于指示语位置上的名词授格的标句词。

C ho m s ky(1981/1986:194)认为授格成分如果能给NP分派题元角色,就能给NP授格。(41)中的名词destruction由动词des troy派生而来,它继承了d estroy的题元结构,也可以有内主目语t he an ci en t cit y,并给它分派题元角色。然而,the d estructi on t h e an ci en t ci ty这样的NP不合法,合法的表达是:t h e destruction of t he ancient ci ty。据此可以推断,虽然动词和名词都能给其内主目语分派题元角色,但两者的授格类型不同:前者给其内主目语授予结构格,而后者授予内主目语所有格。上面(41)、(42)均合法,因为of是句中的t h e ancient city和your ach i eve m ent得到了所有格的标记。宋国明(1997:125)把这个现象概括为 所有由及物动词衍生而来的名词在词性选择上都是把名词补语变为介词of补语,而且介词都是无意义的of 。

形容词的授格类型与名词相同,例如proud和afrai d后的t h e a ch ieve m en t和t h e dog也是得到了所有格,插入的of是它们得到了所有格的标记:proud of the ac h ieve m ent,afrai d of the dog。

5.It is ad.j..sb.to do s t h.句型中f or与of的比较

在It is ad.j f or/of sb.t o do s t h.句型中,不仅形容词有相同之处,都只能是表示 观点 或 评价 的形容词(good,sill y,ri d icu l ous,n eces sary),不能是表希望或情感的形容词(afrai d,happy,con tent,),而与形容词表人、物的特征没有什么关系:

(57)It i s good of you to hel p m e.

(57 )It i s good for you to hel p m e.

(58)*Itw as con tent of h i m to step down aft er four years as chief ex ecuti ve.

(58 )*It was con t en t for h i m t o step down after f ou r years as c h ief executi ve.

而且for和of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相似,都可以是没有词汇意义的功能词,但for和of仍具有如下的区别。

其一,在It is ad.j for s b.to do st h.中,for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标句词。在(35)中,如果f or是介词,则不定式分句的主语为PRO。形容词i m portant有一个题元角色分派。句中的i t是在 句末中心(end focus)和句末重心(end w ei ght)的原则 (黄国文,1988:64)作用下,不定式分句to do st h.被外移置于句尾后,又因为 扩充的投射原则 要求句子必须有主语,而作为一个虚主语插入在外置的to do st h.原位,用来指代外置的不定式分句的;如果不考虑句末中心和句末重心原则,则可以直接用不定式分句或时态分句做主语,无须插入这个虚主语it:

(59)For chil dren to play w it h fire i s dangerous.

(60)Th at ch il d ren p l ay w it h fire is dangerous.

虚主语由于没有实在意义,无能力承担题元角色,形容词i m por tant的题元角色只能由不定式分句PRO to learn Englis h w ell承担, PRO t o learn E nglis h w ell是i m port an t的评价对象,其中,PRO i/j可以和you i同标,也可以不同标。

(61)It i s i m portant for you i P RO i/j to lear n Englis h w el.l

如果f or是标句词,则f or引导you t o learn Eng li sh w el,l构成结构完整的不定式分句。形容词i m port ant有一个题元角色分派,it是虚主语,无能力承担题元角色,题元角色仍只能由不定式分句f or you to learn Engli sh w ell承担,所以i m port an t的评价对象还是不定式分句,但句意有所不同(歧义参见(35)句)。

在Bob w as stup i d not to f oll o w your advi ce.中,张克礼(2001:257 -8)认为形容词通过不定式的行为说明主语的特征。其同义结构是不定式为后移主语、it为先行主语的外位结构,即:Itw as st up i d of Bob not t o f oll o w you r adv i ce.不定式主语由of引出。由于of与形容词的关系更紧密,所以在(62)中,of不能和不定式及其主语一起移至句首。但是他没有说明为什么of与形容词的关系更紧密。

(62)It i s foo li sh ofM r.W h ite to agree t o t h e proposa.l

(62 )*O fM r.W h ite to agree t o t h e proposal is f ooli sh.

在It is ad.j of s b.to do sth.中,因为of没有词汇意义,不可能是介词,只能充当形容词所有格的标记,所以of与形容词的关系更紧密。在(63)中,所有格标记of位于NP t he b oy前,表明t h e boy得到了形容词clever的所有格。C l ever只有一个题元角色可分派,i t是虚主语,没有能力承担题元角色,the b oy得到了clever的所有格,必须承担cl ever分派的题元角色,所以也是clever的评价对象。

(63)Itw as clever of t h e boy t o s olve t h e prob le m so qu ic k ly.

因为clever题元结构规定,承担它分派题元角色的主目语必须具有[+an i m ate]性质,而不能是具有[-an i m ate]性质的主目语:

(64)The dog is clever.

(65)*The pen i s cl ever.

不定式分句the boy to sol ve the proble m so quick l y或PRO to s olve t he p rob l e m s o qu ic k l y表事件,不具有[+anm i at e],所以clever的题元角色不可能分派给不定式分句,cl ever评价对象也不可能是不定式分句。

尽管It is ad.j f or sb.to do st h.句有歧义,但形容词都是对整个不定式分句进行评价,不是单独对不定式分句的主语s b.或PRO进行评价,而It i s ad.j of s b.to do sth.句没有歧异,并且形容词是对s b.进行评价,而不是对不定式分句进行评价。

其二,f or和of的省略时所受的限制不同。在It i s ad.j for s b.t o do st h.中,f or sb.没有省略限制。因为不定式分句承担ad j的题元角色,不定式分句的主语以隐性形式PRO出现时,不需要得到格,无论何时省略f or sb.,都不违反题元理论和格理论,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在上面的(44)句中,我们可以省略掉f or chil dren,(46)仍然合法,其深层结构(D-结构)可表示为(66)。

(66)It i s dangerous PRO to p l ay w ith fire.

不定式分句P RO to p l ay w i th fire承担dangerou s唯一的题元角色,隐性的不定式分句主语PRO不需要得到格,可以指任意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语篇或特定的语境中,PRO才定指,如(67)中,PRO定指c h ildren。

(67)K eep ch ildren far away fro m fi re.It i s dangerous PRO to play w it h fire.

在it is ad.j of sb.to do s t h.中,of s b.无论何时都不能省略。在

13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

(68)中,如果省略了of you,剩下的句子不合法。

(68)It i s k i nd of you t o have helped m e s o m uch.

(68 )*It is k i nd t o have helped m e s o m uch.

理由和前面一样,不定式分句you t o have h el ped m e s o mu ch或PRO to h ave hel p ed m e s o m uch不具有[+hum an]性质,无法承担k i nd 分派的题元角色,k i nd的题元角色只能分派给you。如果省略了of you,则没有主目语承担k i nd分派的题元角色,违反了题元准则:每个主目语都必须承担一个题元角色,每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给一个主目语。

6.结语

For与of不仅具有实义语类的介词特征,还具有功能语类的特征,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保证相关名词或短语在句中存在的合法性,不同之处在于for为标句词,是给不定式分句的指示语指派宾格的授格成分,of为格标记,是作为所有格标记在名词或形容词给内主目语授予所有格时插入句中的。明白了它们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在 It is ad.j for/of s b.t o do sth. 的句型中,形容词后用for和of的差别。

参考文献:

[1]Ch o m s ky,N.L ect ures on G overnm ent and B i nding[M].Dord rech t:Fo

ris,1981.K no w le dg e of L anguage:Its Na t ure,Ori g i n and Use[M].

Ne w York:Praeger,1986.

[2]Cook,V.&New s on,M Chom sky s Un i versa lGramm ar:An In troduc ti on

[M].B eiji ng:Forei gn Language Teach i ng and Research P ress/B l ack w ell Pub lis h ers L t d.,2000/1996.

[3]G ruber,J.S.Lexic a l S t ructure s i n Syn t ax and S e m antics[M].Am ster

da m:Nort h H o ll and,1976.

[4]H i gg i nbot han,J.On S e manti cs[J].L i ngu istic Inqu iry,1985(16).

[5]J ackendof,f R.S.S e m an ti c In t erpret a tion i n G enera ti ve Gramm ar[M].

C a m bri dgeM A:M I T Press.,1972.

[6]Ouhalla,J.In t roducing T ransfor m a ti ona l Gramm ar:Fro m Princi p les

and Pa ram eters t oM i n i m alis m(second ed ition)[M].Beiji ng:Forei gn Languages Teach i ng and Research Press&Edw ard A rnol d(Publi sh ers)L i m ited,2001.

[7]Rouveret,A.&V ergn aud,J.Sp ecif y i ng Reference t o the Sub ject:

French Cau s ati ves and Cond itions on Rep resen t ati on s[J].L i ngu istic Inqu i ry,1980(11).

[8]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钱歌川.翻译的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10]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1]魏志中.浅释英语介词of的用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1(1).

[12]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13]张克礼.新英语语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4]张鸣.I T S+ADJ+FOR/OF+SB+TO DO STH结构中形容词分

类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5(1).

[15]赵玉民.简析用 of 还是用 for [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2003(2).

(上接第3页)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NP(人)+VP(非 给 )+ 他 +NUM+NP是不同于NP+VP+NP1+NP2的另一个构式。

(3)高层级的下向因果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代表了系统行为对下层的成分和要素产生制约,包括对其选择、认定,对这些成分和要素进行分解和整合,使整体系统得以涌现。例如,英语 双及物构式 不但有像J ohn gave J ack a book这样直接用g i ve这一类动词的句子,还可以让看起来不具备 给 的词典义的pour、b ake之类的动词进入构式:John poured Jack a dri nk/J ohn baked J ack a cake,也是基本上表示双及物构式的 给予 义。在这里,作为系统的构式对诸如pou r、bake之类的动词的选择和认定起决定性的作用(参见徐盛桓);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些动词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里是由这个系统整体生成的。

7.结语

我们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对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作了初步的审视,分析了语言作为复杂整体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在语言系统中对语言运作的深层机理产生重大影响的三种因果力,并从中抽象出一些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原理。我们希望这样的思考能对语言研究方法的研究有点启发。

参考文献:

[1]徐盛桓.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双及物句再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

究,2007(4).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英汉句法歧义共性探讨 李爱华 陈 桦 (南通医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1) 摘 要: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语中的句法歧义之间存在的共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句法歧义 共性 树形图 概述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长期以来,语言学家们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曾试图对歧义进行探讨,但由于其回避以致排斥语义的深层分析而碰了壁(宋协立, 1985)。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提出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说,认为歧义是发生在深层语义与表层句法之间的现象,即同一表层句法结构有两个或多个深层语义。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语言学家们(Ruth.M. K enpson,1977;Parlmer,1981;R.G.Simp2 son,1989;etc)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宋协立,1985;沈家煊,1985;张法科,1995,周言人,1997;袁晓宁,1998;林洪志,2001;尹富林,2002,等)也开始探讨英语歧义成因、类型及其排除方法等。同时,汉语界权威语言学家们也开展了汉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熙, 1980;吕叔湘,1984;徐思益,1985)。但对英汉歧义的对比研究却很少。虽然英汉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通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差异的背后很多相近或相同的特性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也就是说,语言是有共性的(程工,2001)。不同语言特点的研究和语言的普遍现象的研究,都是语言研究的方向,当前,基于不同语言特点寻求某种共性似乎是一种重要的倾向(赵世开,1999)。本文以英汉某些典型的句法歧义结构之间存在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综合 运用现代句法理论的一些分析方法,针对歧义的类型、表现形式及内在结构作一番探讨。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又称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或结构歧义(struc2 tural ambiguity),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徐烈炯, 1988)。句法歧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第一,层次;第二,语法关系;第三,语义关系;第四,粘合程度;第五,语义辖域和焦点(沈家煊,1985)。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英汉句法歧义句的共性进行探讨。 一、多项式定义结构中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定心结构(modification)是指一个名词性中心项和一个或几个修饰项构成的语言结构。定心结构因修饰项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偏项前置型定心结构(premodification)和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post modification),由于汉语中偏项后置型定心结构并不常见,本文只比较英汉前置型定心结构中的歧义现象。 在多项式定心结构中,由于一个名词中心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语,因修饰的层次不同,语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释。如: 1.the deep blue sea 从树形图1a中可见,deep和blue是并列修饰语,都修饰中心项sea,该短语可以理解为“深的蓝色海洋”。从树形图1b中可见,deep是副词,首先修饰形容词blue并构成形容词短语 7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2 英汉语言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译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时就可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重视一切难译的地方,认真研究同一思想内容如何用不同语言形式来表达的问题。 从英译汉的角度来看,两种语言的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上的不同;在语法现象方面则有句子结构、句序和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上的各自特点。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对比英汉词汇现象主要是从英语的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方面来看他们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看它们的对应程度如何,并在使用时看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词的意义方面 语言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以英语bird一词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近年来,随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现在我们常用的短语set sail (起航),在当初确有扬帆起航之意。但二十世纪的今天,帆船已被用煤、用柴油、甚至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可是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它已不再在我们脑中引起“帆”的联想罢了。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或潜艇指挥台围壳)”的含义。许多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家吸毒猖獗,sail这个词又可作吸毒后“变得飘飘然”的意思解。从“鸟”的本意转义成“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意转义成“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对英汉语的词义作对应考察时,应该明确它们之间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意义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1)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它们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等。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如: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uberculosis 肺结核 helicopter 直升飞机 minibus 微型汽车 2)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如: marriage 娶、嫁 gun 枪、炮 sister 姐、妹 morning 早晨、上午 3)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里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英语中一些新词,包括专用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反映英美社会特殊风气及事 物的词。如: mascon (mass concentration)(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积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英汉句法对比和翻译 摘要:句子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而不同语言之言句法现象的差异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因此,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现象差异充分地了解。本文从语序,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方面对英汉句法进行了对比,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译。 关键词:句子对比翻译 一引言 英译汉或汉译英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英汉句法的对比,从而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比,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在翻译是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这些特点,还可以使我们重视一切难译之处。英语和汉语在句法方面差异很大。所有的英语句法规则,并不适合于汉语。同样,所有的汉语句法规则也不都适合于英语。本文从语序、意合与形合、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句法对比,从而使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语序 英语中由于有动词的形态变化,加上各种关联词语,分句的安排比较自由,多数可前可后;而汉语分句的位置则不然,尽管有关联词语标示分句间的关系,但位置仍然比较固定,仍然要遵循时序先后,逻辑事理的规律安排顺序。对比英汉语的语序实际上就是比较英汉语复合句中按时间和逻辑关系的顺序。

(一)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1、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例:1)After I had my dinner , I went out for a walk. (前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 2)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后置) 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前置)3)Jake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原译:杰克先生明显地是被目击者相信开了三枪中的第一枪击中的。 改译:据目击者说,凶手共开了三枪,杰克显然是被第一枪击中的。 2、当句子里既有叙事部分,又有表态部分,英语通常是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表态部分较短,叙事部分一般比较长。 例:I am worried that I will be looked down upon by taking a job serving others. 我担心这份工作是伺候人的,要被人瞧不起。 (二)英汉语复合句中的逻辑顺序 1、在表示因果关系的英语复合句中,因果顺序比较灵活,表 示原因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汉 语中多数情况为先从句后主句,先因后果。 例1)She did no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she was ill .(后置)因为她生病了,所以她昨天没去学校。(前置)

英汉句法构造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摘要]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翻译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

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

英汉句法对比

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都经历过漫长的发展,都处于高度完善的状态,词汇分类非常相似,语句结构在表面上也大致相同,从表面上看许多英语语言学理论应该适用于汉语语法学的学科建设,特别是汉语语句的解析是完全可以套用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汉语语法化不应受英语语言学理论过多的影响,因为汉语与英语相比在构词造句方面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我们暂时认定英语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翻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句子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认定这两个句子的结构都为SVOC,其中S为主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可能是因为本质不同而带来的不同之处。 第一,在英语语句结构中人群与其他事物一样,在主语结构中可以被任意划分,如,some of us, any of us, all of us,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people。而汉语则不同,人群一般都作为整体充当主语,在谓语中用“完全”、“大都”等副词来履行英语中的“some of ”、“all of ”等成分的职责。在汉语中我们一般不会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做主语,而用“我们大多——”、“我们当中多数人——”等结构代替。“我们当中有一些人不同意你的看法。”这样的句子才是典型的汉语语句。 第二,英语的动词有词形的变化,汉语的动词则没有。例如,在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相信”一词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因此我们单从这个句子来看可以认定“现在,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但是在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由于“believed”为动词“believe”的过去形式,我们只能认定“过去,我们都相信他诚实。”是正确的理解。因此,可以相信,汉语中的动词根本不具有许多英语中的动词在语言表达中担当的语法功能,所以英语的句法解析模式和规则,甚至其他语法范畴中的某些规则、解析方法可能不适合于汉语语法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 第三,在英文句子中“All of us believed him honest.”中,“honest”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但在相应的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诚实”一词就不应该作为宾语补语成分存在,因为那样会使汉语的语法规则复杂化。为了说明这一点,再取一个英文句子“All of us believed that he was honest.”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虽然它也可以直译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把它译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这是因为汉语具有一个英语语法根本不具有的语句特征,汉语的句子中可以没有动词而只有形容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只要有形容词便可以构成完整的句子,如“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一样,都是完整的句子。因此,既然汉语的语句具有这一特征,那么依据简化的原则,在汉语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和句子“我们都相信他是诚实的。”就应该具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其中“他诚实”和“他是诚实的”都应视为完整的句子、相同的成分存在于各自的复杂句中,而且“他诚实”中的“诚实”一词是谓语成分,而不是宾补成分,“他”一词也应视为主语,而不是宾语。这样的解析才符合汉语的特点。相反,如果受英语句法解析模式过多的影响而认定汉语句子“我们都相信他诚实。”中的“诚实”作为宾语“他”的补语,那么汉语语法就会因为英语的特点而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总而言之,在汉语中单独一个形容词就可以作为完整的谓语,就因为这个英语语句不具有的特征,完全可以把汉语中SVOC这样的句法结构变为“主语+动词+简单句”的句式而使汉语语法尽量简化。英语之所以具有SVOC的句式,是因为英语句子只有在存在动词的情况下才能被视为完整的句子。因此,英语具有SVOC的句式是适应了英语的特征,但汉语不具有这个特征,我们采用这种句式可能并不适合汉语自身的特点。 第四,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用“S、V、O、C、A”这些句子成分为汉语句子做句法解析。那么有些句子我们将很难分析其句法结构。例如: (1)老王太极拳打得特别好。 (2)我们中有一些人赞成你的看法。 在第1句中,我们把“老王”一词当作主语,那么“太极拳”一词应该是何种句子成分呢?在第2句中,如果“我们中”是状语,那么“有”和“赞成”哪一个是主要的动词呢?我们没有任何线索来判断,因为汉语的动词只有一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汉句法中的体现对比 摘要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研究,因为许多例子和语言现象可以显示区别。本文有意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便于他们从更深的程度区别这两种语言,也便于今后他们更地道地掌握外语。 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模式英汉句法对比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全世界语言学家和学者们之间一直是共同关心的话题。目前,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观点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语言决定论和J.Piaget的思维决定论。无论是思维决定语言还是语言决定思维,不可否认,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通过对比英汉句法中体现的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挖掘其文化差异根源,可以对目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中式英语错误,提出建议和改正方法。 一、国内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国外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1)语言决定论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Wilhelm von Humboldt 认为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内在体。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声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是了解某一文化各个方面的必要条件”(Slobin,1996)。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也指出人不是孤立的活在客观世界里,也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社会活动中,而是很大程度上受某一语言的支配,这种语言是他们所处社会的表达媒介……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建立在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上的。没有哪两种语言相似到可以表达同样的社会实体(Sapir,1929)。Sapir-Whorf的假设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没有语言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2)思维决定论 有许多其他情形,人们可以不用表达任何语言就可以迅速、明确的思考。这似乎是一个弹钢琴的钢琴家。人们还可以不使用任何语言仅通过观察就可以学会技能。因此,有些语言学家认为,思维决定语言。瑞士心理学家J.Piaget 就是代表之一,认为在人类的大脑中思维先于语言存在,一个人的思维觉定其语言(Piaget,1970)。在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J.Piaget提出思维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儿童思维来源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合作行为。 2.国内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 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方面,中国语言学家的观点跟西方学者的不大相同。大多数的古代学者都论辩过语言是否能表达人的想法和思维。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 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 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 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 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 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 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 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 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 nding ano 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 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 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 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引言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英汉对比研究》的作者连淑能,主要从语法和修辞方面比较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本文将从意合与形合、主题与主语、被字句与被动语态、动态与静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比较。 1.英汉句法的结构差异的具体表现 根据世界语言谱系划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a-Tibetanfamily)。汉藏语系拥有最多的讲话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且分布较为集中,以东亚的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family)中的日耳曼语族(Germanicgroup)中的西部语支,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澳、新西兰和南非等国。所属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和英语在句法表达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下面将针对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简单的探讨。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摘要 ]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 ,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 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 ,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1 ]这 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因此 ,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 (一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 ,词化程度相当高 ,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 点 ,就可以使译文简洁。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 +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英语一个动词 ,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 ,就简洁多了。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 或形容词派生来的 ,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c115286280.html,整理 提供词的运用上” [ 3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 ,表现力极强。沈家煊认为 ,汉语在句法上遵循 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 ,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 ,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 ,汉语往往借助动词 ,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给人以舒缓 明快的感觉。从使用方法上来看 ,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 ,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例如:他出去迎接妈妈。He went out t o meet hismother . (汉语后一个动词在英语中变成不定式 )英语句子中 ,主要采用主谓结构。由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受动词形态变化的约束 ,句子中一般只能有一个谓语 ,它是句子的轴心。然后借用名词来表达 ,而名词之间 则使用介词加以串通。所以英语中名词与介词等词类占优势。下例中英语中的名词、介词等只能译成相应的汉语动词:He cried at the news . 听到这个消息他哭了。此外还有搭配方面的差异等。 (二 ) 英汉句法现象对比 1 .句型差异英语表达常呈“ 浓缩性现象” ,汉语表达常呈“ 展开性现象” 。“ 由于英民族常取…浓缩型? 的思维方式 ,喜欢将众多的信息靠多种手段集中于一个单位加以思考 ,因而表达时往往倾向于取较低的句法单位。” “ 而汉民族往往更趋向于把问题层层铺开 ,用节节短 句逐点交代。” [ 6 ]因此 ,英语多用长句 ,而汉语中短句占优势。例如:We have achieved an extraordinary technol ogical capabil2ity which enables us t o seek out uni maginably distant civiliza2ti on even if they are no more advanced than me .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使我们搜索到无比遥远的文明世界 ,即使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先进。 )英语表达复杂的意思时 ,偏爱借助连接词 (如上句中的 which、 even if )用长句连贯地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 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 3.词序的不同。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汉语可以将“非常”直接置于动词前,于是不少学生在口语甚至作文中犯“1 very like it"这样简单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不熟悉very这个词的用法。或者说对英语词序不够了解,于是便想当然地套用汉语的思维习惯。 4.还有一些其他细徽的差别。(1)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要比英语简单一些。英语的完成式有现在完成式和过去完成式,各自的构成义有所不同((has/have done, had done),而汉语则无需在动词本身作复杂的变化,也并无现在完成和过去完成之分,只是在动词前添加表示完 成含义的副词“已经”就可以了。(2)汉语多主动句,英语多用被动。被动语态方面,英语是be done的形式(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boy >,而汉语同样不需要对动词做任何变动,只添加表被动含义的“被”字即可(这个男孩砸坏了窗户l窗户被这个男孩砸坏了)7 (3)英语的主谓一致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比较繁琐,指的是谓语动词和主语在人称、时态、数、格上保持一致。如一般现在式里,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动词后加枯着语素(bound morphemes或es。而汉语在这方面则简单得多,因为汉语可以说从不或者很少考虑一致的问题。“一个孩子爬树”和“三个孩子爬树”只是在限定词上不同,其它都是一样的。 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 从词类方面讲,英语和汉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如英汉语言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 容词、副词、介词等。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如英语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单词的词形会发生变化,而汉语则不会。另外,词类的差异还反映在词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