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民诉系统强化班提纲(郭翔)

2013年民诉系统强化班提纲(郭翔)

2013年民诉系统强化班提纲(郭翔)
2013年民诉系统强化班提纲(郭翔)

2013年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

郭翔

专题一重点理论

(一)必读法规

1.民诉部分

(1)《民事诉讼法》(2013年1月1日施行);(2)《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2.仲裁部分

(1)《仲裁法》;(2)《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诉的理论

1.诉讼标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与诉讼标的物相区别:有争议的具体东西,如汽车。

(2)与诉讼请求相区别:作出特定判决的要求。

2.诉的分类

(1)确认之诉:只求确认,不求给付。

(2)给付之诉:先行确认,以求给付。

(3)变更之诉:现有关系,加以变更。

3.反诉

(1)概念:独立的诉。

(2)反诉的构成要件:

①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出。

②反诉与本诉有牵连关系。

③在本诉进行中提出。注意:只有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才合并审理。

④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受诉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注意:牵连管辖。

⑤反诉应与本诉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3)法院对反诉的处理

①在一审过程中:只能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可以合并审理。

②在二审过程中: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③考法:再审用二审程序时的反诉:按照二审方式处理

专题二基本原则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二)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1)同等原则:外国主体与中国主体有同样的待遇。

(2)对等原则:我国法院对该外国主体加以同样的限制。

(三)辩论原则

1.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2.可以是实体方面的,可以是程序方面的,也可以是证据方面的;

3.贯穿审判程序的始终。但特别程序、非讼程序和执行程序无法辩论。

4.辩论权是当事人的权利,证人没有辩论权。

(四)处分原则

1.判决内容不能超出原告的请求范围。

2. 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五)诚实信用原则《民诉》第13条

(六)检察监督原则《民诉》第14条

1.行使主体:人民检察院

2.行使方式

(1)抗诉:生效裁判

(2)检察建议

①生效裁判

②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

③对执行活动法律监督

专题三基本制度

(一)合议制度

1.独任制的常见考点

(1)适用案件:①简易程序;②特别程序,但是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案件应适用合议制;③督促程序;④公示催告阶段。

(2)组织形式:审判员一人;

(3)适用法院: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

(4)适用审级:①一审案件;②被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时,尽管适用一审程序,却必须实行合议制。

2.合议制的重点问题

(1)第一审合议庭:①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②也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③选民资格案件或特别程序中的重大、疑难的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2)第二审合议庭:必须由审判员组成。

(3)二审发回重审或再审程序:原审合议庭成员或独任审判员不得参加重审或再审合议庭。

(4)审判长:①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②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1人担任。

(5)合议庭评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二)回避制度

1.适用范围《民事诉讼法》第44条

(1)对象: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

人。

(2)阶段:民事诉讼。

2.法定原因《民事诉讼法》第44条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4)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

①不仅要回避

②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3.回避方式:

(1)自行回避

(2)申请回避:口头或者书面方式

4.申请回避的期间:①通常:开始审理时提出。②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5.申请回避的效果:①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②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6.回避的决定权

(1)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含陪审员)的回避: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审判长决定。

7.回避决定的复议

(1)回避决定可以复议一次。

(2)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

8.决定回避的法律后果:诉讼程序继续进行。

(三)两审终审

1.含义:

2.例外:

(1)最高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审理的案件。

(2)人民法院按照特别程序以及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

(3)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得上诉的裁定。

(4)调解书。

(四)公开审判制度

1.审理公开:《民事诉讼法》第134条

(1)通常公开审理。

(2)一律不公开审理的案件:①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②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③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

(3)经过当事人申请才不公开审理的案件:①离婚案件:②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2.合议庭评议一律不公开

3.判决一律公开

专题四当事人

(一)谁有资格成为民诉当事人

1.自然人和法人

2.可以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其他组织

(1)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①私营独资企业能作为当事人。对于个体工商户(也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则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

②能作为当事人的合伙只限于合伙组织,即依照《合伙企业法》成立的合伙企业。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

(3)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关联知识:法人作为当事人,法人的分支机构不是当事人:

条件:①法人非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②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引起的诉讼。

(4)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5)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

(二)谁是本案的真正当事人(正当当事人)

1.通常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适格当事人。

2.例外:

(2)第一类:根据当事人的意思或法律的规定,依法对他人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民事权利享有管理权。①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②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依法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根据著作权人的书面授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③破产管理人(《企业破产法》第25条);④清算组(《公司法》第185条);⑤清算人《合伙企业法》⑥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股东(《公司法》第152条);⑦遗产管理人;⑧遗嘱执行人;⑨为保护死者名誉权而提起诉讼的死者的近亲属。

(2)第二类:在确认之诉中,对诉讼标的有确认利益的人。

(三)具体案件中常考的当事人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

①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②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③被推选的代表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

(2)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

①有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②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3)直接责任人为当事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是当事人:

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登记而未登记即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义进行民事活动;②他人冒用法人、其他组织名义进行民事活动(表见代理除外);③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后仍以其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

2.行为人对他人的行为负责

(1)雇主作为当事人,雇员不是当事人:《侵权责任法》第34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不再适用

(2)企业合并分立,合并分立后的企业是当事人:

①企业法人合并的,因合并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②企业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对比:在第二审程序中,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将分立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列为共同诉讼人;合并的,将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列为当事人。不必将案件发还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意见》第189条

3.名誉权和精神损害赔偿案件

(1)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注意:①适用的案件类型:②当事人有顺序要求。

(2)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

①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②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③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

4.因担保法律关系引起的诉讼

(1)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为他人提供保证的:

①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提供保证的:只以分支机构作为被告。

②其他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他人提供保证的,可以将该企业法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③注意该分支机构是否可以作为当事人。

(2)一般保证中的被告:

①债权人仅起诉被保证人(债务人)的,可只列被保证人为被告;

②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人(债务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③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强调:应当在判决书中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3)连带责任保证中债权人有权选择被告:

①可以将债务人或者保证人作为被告提起诉讼;

②也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

5.侵权责任法规定的案件

(1)机动车使用人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9、50、52条

①由实际使用人作为被告。因租赁、借用、买卖、盗窃、抢劫或者抢夺。

②但租赁、借用时,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使用人与所有人是共同被告。

(2)校园事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0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

①通常侵权人,作被告。

②学校与侵权人作为必要共同被告,必须一并诉讼。条件: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

(3)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7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①通常管理人或组织者,作被告。

②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作被告。

③第三人与管理人作共同被告,条件:第三人侵权,并且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6. 公益诉讼《民诉》第55条

(1)案件类型: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2)原告范围: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四)诉讼代理人

1.法定诉讼代理人的确定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2)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间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3)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2.委托诉讼代理人的确定

(1)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民诉》第58条

①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②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③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2)以下人员不能作为委托代理人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③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

④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

3.一般授权与特别授权

(1)特别授权: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意见》第93条:调解

(2)一般授权:授权委托书仅写“全权代理”而无具体授权的,不是特别授权。

4.离婚案件的特殊问题

(1)在离婚诉讼中,即使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本人仍然需要出庭诉讼。

(2)如果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出庭的,必须要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3)本人不能表达意志,不需要出庭诉讼。但他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到庭。

(五)第三人

1.第三人的特点

(1)第三人(有独三和无独三)参加诉讼的时间:被告应诉时起,到法庭辩论终结止。

(2)第三人不能提出管辖权异议。

2.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1)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有独三)参加诉讼的依据:对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民诉》第56条

①有独三既对抗本诉的原告,又对抗本诉的被告,即有独三的权利主张将否定原被告之间的权利争议。

②常考:有独三基于物权或者继承权,对原被告争议的标的物提出独立请求。

(2)有独三参加诉讼的方式:提起诉讼。《民诉》第56条

(3)有独三的案件中有两个诉:本诉与第三人之诉。

(4)有独三的诉讼地位:有独三相当于原告。

3.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1)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无独三)参加诉讼的依据:对本诉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无独三的判断:两个法律关系;原告与被告之外的人。

(3)无独三参加诉讼的方式:自己申请参加;由法院通知他参加。

(4)无独三的诉讼地位:《意见》第66条

①不是完全独立的当事人,因此不享有与当事人相等的诉讼权利: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

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三有权提出上诉。

4.第三人撤销之诉《民诉》第56条

(1)原因:①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

②原因: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

③并且损害其民事权益

(2)有证据证明

(3)时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

(4)管辖: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

(5)处理:①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

②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六)共同诉讼

1.普通共同诉讼

(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

(2)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1)诉讼标的为2个以上;(2)2个以上诉讼标的同类。

(3)同一法院管辖,并且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4)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5)当事人(通常是指起诉方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

2.必要共同诉讼

(1)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以上。

(2)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3.挂靠与借用类案件

(1)基本考点:

①挂靠方与被挂靠方作为共同诉讼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挂靠集体企业并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该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或私营企业与其挂靠的集体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②借用人与被借用人作为共同诉讼人:借用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银行帐户的,出借单位和借用人为共同诉讼人。

(2)关联考点:

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两者作为共同诉讼人。

②个人合伙涉诉时,其全体合伙人作为共同诉讼人。

③法人合并、分立的,其权利义务承受人作为当事人。

4.继承遗产类案件

(1)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2)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仍应列为共同原告。

(3)应当追加的原告,已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可不予追加为共同原告。

5.共有财产类案件

(1)共有人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共有财产权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权人起诉的,其他共有权人应当列为共同诉讼人。

(2)共有人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6.赡养费诉讼应当追加所有的义务人为共同被告

7.共同侵权:原告可以选择起诉部分侵权人或者全部侵权人,对未起诉的侵权人,法院不追加。《侵权责任法》第13条

(七)诉讼代表人

1.代表人诉讼的特点

(1)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一般指10人以上。

(2)代表人为2至5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托1至2名诉讼代理人。

2.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1)起诉时当事人人数已经确定。

(2)多数当事人之间具有同一的诉讼标的或具有同一种类的诉讼标的。

(3)人数确定的诉讼代表人的产生

①推选方式:全体当事人推选共同的代表人;部分当事人推选自己的代表人。

②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必要共同诉讼由自己参加诉讼;普通共同诉讼可另行起诉。

3.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1)起诉时当事人人数尚未确定。

(2)多数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同一种类。

(3)人数不确定的诉讼代表人的产生

①推选代表人。

②法院提出人选与当事人协商。

③可以由法院在起诉的当事人中指定代表人。

4.诉讼代表人的权限

(1)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

(2)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专题五主管与管辖

(一)主管

1.民事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1)可以不经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

(2)不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民事诉讼与仲裁的关系

(1)有仲裁协议,法院不受理;

(2)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选择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者选择裁决的事项超越仲裁机构权限的,可以起诉,法院有权依法受理。

(3)仲裁协议失效,法院有管辖权:

①当事人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又应诉答辩的,视为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②一方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二)中级法院的管辖

1.重大的涉外案件

(1)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形:①争议标的额大;②案情复杂;③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即属于重大。

(2)以下任何一个因素涉外:①当事人;②法律事实;③诉讼标的物,即属于涉外。

2.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诉讼标的额大或诉讼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

(1)海事海商案件

(2)专利纠纷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对于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法院作出裁决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4)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由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三)其他级别法院的管辖

1.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2)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2.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由基层法院管辖。

(四)一般的地域管辖

1.被告或原告住所地的确定

(1)公民

①经常居住地为所在地: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②住所地为所在地:公民的户籍所在地

③没有经常居住地和住所地且户籍迁出不足1年:其原户籍所在地法院管辖。

④没有经常居住地和住所地且户籍迁出超过1年:其居住地法院管辖。

(2)法人: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2.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1)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即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

①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不到一年: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法院管辖。

(3)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关联考点:非军人(原告)对军人(被告)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被告)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一方(原告)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关联考点:①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一方(原告)起诉离婚的案件,且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②夫妻一方(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另一方(原告)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3.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5)被告一方被注销城镇户口的。

(6)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五)专属管辖

1.国内案件专属管辖

(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涉外案件专属管辖

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这是对外国法院管辖的排斥。

(六)合同纠纷的管辖

1.合同纠纷通常的管辖法院

被告住所地或者是合同履行地法院。

2.合同履行地的特殊问题

(1)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发生纠纷的管辖

①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并且②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注意:约定的合同履行地无管辖权。

(2)购销合同:以实际履行地作为合同履行地

(3)加工承揽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以约定履行地作为合同履行地

3.协议管辖问题《民诉》第34条

(1)适用案件:财产类

①国内与涉外

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只能以书面合同形式

(3)从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法院选择一个。

(4)选择必须确定,并且必须惟一。既协议管辖,又协议仲裁,仲裁无效,但管辖会有效。

(5)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4.保险合同案件的管辖

(1)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七)侵权纠纷的管辖

1.侵权纠纷通常的管辖法院

(1)通常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2.产品质量纠纷的管辖

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八)运输案件的管辖

1.运输合同纠纷的管辖

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运输侵权纠纷的管辖

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第29条3.没有被告住所管辖

(1)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第31条

(2)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九)其他的管辖规定

1.公司诉讼管辖《民诉》第26条

(1)案件: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

(2)法院: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 应诉管辖《民诉》第127条

(1)案件:

①国内与涉外

②各类案件,包括财产与人身

(2)条件:

①未提出管辖异议

②并应诉答辩

(3)例外: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十)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1.因密切联系而取得管辖权

(1)案件:财产权益纠纷,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条件: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

(3)牵连关系: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

(4)管辖法院: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我国法院专属管辖

(1)案件类型:在我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

(2)违反后果: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者当事人请求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本案作出的判决、裁定的,不予准许;除非双方共同参加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

(十一)移送管辖

1.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

(1)本院已经受理了案件;

(2)本院对受理的案件没有管辖权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已经先立案受理该案;

(3)受移送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

2.不能适用移送管辖的情形

(1)受移送法院不能再行移送。

(2)共同管辖中,先立案的并有管辖权的法院不能将案件移送。

关联知识:管辖权异议

1.提出异议主体:本案当事人。

(1)通常为被告;

(2)第三人(包括有独三和无独三)不能提出异议。

2.提出异议的时间: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民诉》第127条

3.对异议的处理:

(1)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异议。《民诉》第127条

(2)逾期后果: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4.审查管辖权异议时原告撤诉:

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诉裁定的,对管辖权异议不再审查,并在裁定书中一并写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

(十二)管辖权转移

1.具体情形《民诉》第38条

(1)由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转移

(2)由上级法院向下级法院转移

①确有必要

②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管辖权转移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1)管辖权转移:转移的是管辖权;(2)移送管辖:移送的是案件,管辖权没有转移。(十三)指定管辖

1.指定管辖的适用情形:

(1)受移送的法院认为对受移送的案件没有管辖权。

(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

(3)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解决不了。

2.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

(1)有关人民法院均应当立即停止进行实体审理,并协商解决。

(2)协商不成,报请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

(3)法院均不得对案件作出判决。对抢先作出判决的,应当以违反程序为由撤销其判决,并将案件移送或者指定其他人民法院审理,或者由自己提审。

专题六证据

(一)证明对象

1.无需证明的事实

(1)无需要证据的事实范围:

①众所周知的事实;

②自然规律及定理;

③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④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⑤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⑥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民诉》第69条

(2)②不能推翻,其他的事实,当事人可以用相反证据推翻。

2.自认制度

(1)自认的概念:①诉讼中;②对事实的承认。

(2)自认的方式:

①明确承认:

②默示承认: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③代理人承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

(3)自认的效果:当事人免于举证。

(4)自认的撤回:

①撤回时间: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

②撤回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

(5)自认的范围:掌握不能够自认及不构成自认的事实。

①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不能自认。注意:身份关系诉讼中不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事实可以适用自认

②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③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

1.侵权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1)通常的侵权案件:①受害方证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②加害方证明免责事由。

(2)《证据规定》第4条规定的侵权案件:①法条规定的事实由加害方证明;②其余由

(3)《侵权责任法》

①动物致害,第三人过错不再是免责事由:受害人可以选择向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83条: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

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②医疗机构是否有过错,由患者证明。《侵权责任法》第54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③建筑物限于脱落、坠落,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证明自己有无过错,注意倒塌是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5、86条

④校园事故责任

2.合同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据规定》第5条

(1)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2)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4)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3.劳动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1)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证据规定》第5条

(2)如果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按照合同案件分配证明责任。

(三)证据的分类

1.证据的法定分类

(1)法定证据有八类:《民诉》第63条

①当事人的陈述;②书证;③物证;④视听资料;⑤电子数据;⑥证人证言;⑦鉴定意见;⑧勘验笔录。

(2)书证与物证的区别

①证据清单不是书证。

②证据分类看原始证据。如损坏的设备拍摄的照片属于物证。

(3)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关联知识:证人问题

1.证人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1)未能成人可作证人: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民诉》第72条

(2)证人优先:律师作证人时,不能再作为诉讼代理人。

2.出庭原因《民诉》第74条

(1)当事人申请证人作证的:由该当事人先行垫付

(2)法院通知证人作证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垫付

3.出庭费用:先行垫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

4.证人不必出庭《民诉》第73条

(1)情形

①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②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③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④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2)替代方式: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4)视听资料的考点

①视听资料的判断:高科技。

②私录证据原则上可以采纳,但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5)鉴定意见

关联知识:鉴定程序

1.鉴定的启动《民诉》第76条

(1)当事人申请鉴定

鉴定人产生方式:①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②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2)法院委托鉴定:依职权确定鉴定人

2.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民诉》第77条

(1)权利:

①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

②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

(2)义务:

①提出书面鉴定意见

②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③出庭义务。

3.鉴定人必须出庭《民诉》第78条

(1)原因:

①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

②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

(2)不出庭的后果

①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②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4. 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民诉》第79条

(1)法院通知:依当事人申请

(2)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5)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的制作主体是审判人员,也包括审判人员指导下的人。

2.证据的理论分类

(1)本证与反证:对证据所证明的事实,提出方是否承担证明责任。

(2)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该证据是否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3)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是否源于案件事实。

(四)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1.法院主动调查收集的证据

(1)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

(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

2.依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

(1)可以申请的证据范围:

①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③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2)申请的方式

①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可提出申请。

②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即申请书)。

(3)申请的期限: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

(4)对不予准许的通知书,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五)证据的保全

1.诉讼证据保全

(1)适用条件:①证据可能灭失;②以后难以取得。

(2)启动方式:①诉讼参加人(即当事人)申请;②法院主动采取。

(3)当事人申请的时间: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

(4)管辖:受案法院

(5)担保不是必需提供的: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

2.诉前证据保全《民诉》第81条

(1)适用条件:①证据可能灭失;②以后难以取得。

(2)启动方式:利害关系人申请

(3)管辖: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

(4)应当提供担保

(六)举证期限

1.原因: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2.确定主体:法院确定

3.举证期限延长

(1)依申请

(2)法院必须延长

4.逾期提供证据的后果

(1)责令其说明理由;

(2)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

①不予采纳该证据

②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5. 提供证据收据《民诉》第66条

(1)原因: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

(2)内容:证据名称、页数、份数、原件或者复印件以及收到时间

(3)签章: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七)证据交换

1.证据交换的启动:有的案件没有证据交换阶段

(1)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法院依职权组织

(2)其余的案件:依当事人的申请启动。

2.证据交换时间与举证期限的关系

(1)交换证据开始之日是举证期限届满之日。

(2)举证期限延期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八)质证

1.质证的作用: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2.质证的对象

(1)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证据。

(2)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的证据。

(3)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不属于质证对象。但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3.公开质证问题

(1)原则上都当公开质证。

(2)公开质证的例外:

①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

②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九)认定

1.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2)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3)存在疑点的视听资料。

(4)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5)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2.证明力大小排序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2)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3)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4)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

(5)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3.持有证据不提供,即推定以其不利的主张成立:

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专题七诉讼保障制度

(一)诉前保全

1.适用条件

(1)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

(2)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3)利害关系人申请

(4)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2.诉前财产保全类案件的管辖

(1)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

(2)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后没有在法定的期间起诉给被申请人造成财产损失引起诉讼的,由采取该财产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①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②否则,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3.对申请的裁定期限: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二)诉讼中保全

1.适用条件

(1)时间:诉讼中

(2)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

(3)启动:①当事人申请;②法院依职权

(4)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2.管辖

(1)向受案人民法院提出。

(2)上诉案件:在二审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前,由一审人民法院采取。

3.对申请的裁定期限

(1)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

(2)通常,没有规定。

(三)保全的范围、担保及解除

1.财产保全的范围

(1)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民诉》第102条

(2)对抵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债务人的财产不能满足保全请求,但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法院可以裁定该第三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该第三人要求偿付的,由法院提存财物或价款。

2.解除

(1)申请人没有在法定时间内起诉:

(2)被申请人提供担保。

(四)先予执行

1.适用案件范围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2)追索劳动服酬的;

(3)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

(4)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

(5)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

(6)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

2.适用条件

(1)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2)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3)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4)先予执行必须依当事人的申请适用,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适用。

(5)受理案件后终结判决作出前采取。

3.程序要求

(1)担保:不是必需的。

(2)范围:限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范围,并以当事人的生活、生产经营的急需为限。

(五)对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裁定的救济

1.赔偿主体

(1)当事人:申请时。

(2)法院:依职权时。

2.复议与审判监督程序

(1)可以申请复议,但复议不停止执行。

(2)可再审:但不服,不能再审。

(六)对恶意诉讼的处理

1.诉讼调解中《民诉》第112条

(1)主体:当事人之间

(2)方式: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3)处理:①驳回其请求,②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③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执行中《民诉》第113条

(1)主体:被执行人与他人

(2)方式: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3)处理:①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1.拘传的适用条件:

(1)针对必须到庭的被告。《意见》第112条、第157条;《执行规定》第97条

小学生走进军营活动方案.教学提纲

一年级三班“学习军人精神 从小树雄心”走进军营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各位家长: 为培养孩子纪律意识,锻炼自理能力,拓宽孩子视野,助力孩子品格发展,北二分一三班大家庭走进军营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学习军人精神从小树雄心”为主题,结合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娇气,怕苦,上学父母接送;生活节奏慢,自我约束能力差,比较自私,做事效率不高等现状。通过本次走进军营活动,学生不仅能磨炼意志,还能让学生了解部队严格的管理,亲身感受到战士们生活的简朴、训练的热情、思想的坚定、作风的顽强。在参观之后能

够充分体验到军人纪律的严明,以及内务整理的熟练与规范,增强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意识。 二、活动时间、地点 1、时间:2016年11月12日9:00时。 2、地点:中国人民解放军93962部队(百米大道延安小学东侧集合) 三、活动内容 1、观看警卫战士队列、军体拳、刺杀操、格斗演示。 2、孩子体验军姿练习。 3、参观警卫战士内务、学习整理内务。 4、参观营区。 5、观看空军国防教育视频。 本次活动整体时长约两小时。 四、活动前准备工作 本次活动是家委会在老师倡导下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增强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意识。 1、班级组织部负责活动的总体策划及与部队的接洽。 2、宣传部负责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信息采集、文化宣传工作。 3、后勤部负责活动过程中的整体后勤工作。 五、注意事项 1、因军队属于涉密单位,故本次活动除经部队批准进入的学生、带队老师及组织人员外,其余家长不能进入军营。 2、进入军营前请老师对学生做好教育,入营后一切行

动听指挥。 3、因家长不能参与此次活动,请家长注意掌握本次活动的时间,按通知要求准时接送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并对孩子提前进行安全教育。 北二分一三班家委会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遵纪守法教育

遵纪守法教育 授课人:齐伟国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依靠法律来维护一种安定的社会秩序,来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学习法律知识,自觉的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要以遵纪守法为荣,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荣誉。 “法律”可以说是黑色的,因为它在犯罪人面前,意味着判决、处罚;“法律”亦可以说是红色的,因为它在无辜者面前,代表着正义,公平。当某人被证据确凿地证明有罪或无罪的时候,法律就得到了体现,正义就得到了伸张。“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律”是具体的规则,条文。“法”、“律”结合起来,组成了这个社会中神圣的词语。古罗马的西塞罗曾在《论法律》中说道:“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法律在这个社会中是一种权威,人们需要参照它来

生活;法律是一扇屏障,是那些弱小的人温暖的家,他们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保障,他们权利在这里得到了自由;法律更是一条粗大的铁链,它紧紧地绑住犯罪分子,让他们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胡作非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同样也会进一步完善,因为整个世界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稳步的前进。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需要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才能像法国的泰〃德萨米在《共有法典》中说的那样:“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铭记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我们的神经里,灌注在我们的血液中,并同我们共呼吸;它们是我们的生存,特别是我们的幸福所必需的。”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框架,普法教育也搞了多年,但实事求是地讲,“遵纪守法”四个字还远没有成为所有公民的自觉行动。应该说,我们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虽然距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尚需时日,但却并不缺少建立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道德传承。

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国防的概念:国防,即指国家的防务。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 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低于外敌入侵而组 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二是战争的广泛性。凡是具备这两个特征的战争都可称作人民战争。而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群众性更广泛,革命性更彻底,组织性更严密。 3.多级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 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相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这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 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5.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 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类。 6.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指充分利用速度、隐身、情报、远程打击等 优势,采取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办法,在远离敌人即不与

对手直接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远程的连续火力突击打败对手。 7.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 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8.预警机:它是航空侦察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活动雷 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由载机和电子系统组成。 二、填空题: 1.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 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2.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 鸦片战争,历经4000多年、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3.《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 鸡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学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国防教育。 4.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 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武装警察、后备部队、群众武装等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使国家的常备军。 5.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 基础,按照军队统一的体制编制组成的武装力量,实行军队与地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提纲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 开规则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维护秩序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思考: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提示: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一)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P23第一段。 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教师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②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二)社会秩序的作用 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

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 提示:1.交通堵塞,易引发交通事故,耽误每个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也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2.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家长遵守交通规则、在路边等候孩子,学生们有序排队出校门等。3.(1)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2)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教师总结:社会秩序的作用:(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教师过渡: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 目标导学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三)规则的种类、作用及含义 活动三:小组讨论——感受规则的力量 (展示材料及问题)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1.讨论:材料中有哪些规则? 2.如何理解规则? 小组讨论,让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种类:人们约定的原则、劳动合同、纪律、法律、道德等。(2)含义: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活动四:“一米线”的提醒 “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不要紧跟或围拥。这一规则有其心理学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越过这个安全距离,人们就会感到紧张,觉得个人安全和隐私受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军事理论教程/ Military Theory Course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 适用范围:专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1学分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2)使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3)使学生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使学生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5)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本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整体把握

遵纪守法专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教案 遵纪守法专题教育 授课人: kk 部职别:kkkkk 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授课时间: kkkk

严格执行纪律规定维护部队集中统一 备课时间: kkkkkkkkkkkkkkkkkkkkkk 审核时间: kkkkkkkkkkkkkkkkkkkkkk 审批人: kkkkkkkkkkkkkkkkkkkkkk 目的: 通过学习,使同志们深入了解纪律对部队建设的重 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强化法纪观念,以实际行动维 护部队的集中统一和高度稳定。 内容: 一、纪律的科学含义 二、部队加强纪律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三、军人严格执行纪律的基本要求 时间:2个课时 地点:学习室 保障: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

授课提纲 一、纪律的科学含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大到国家、政党、军队,小到工厂、乡村、连队,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和正常秩序,都需要纪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军队要贯彻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三化建设”更离不开纪律,必须大力加强纪律建设。 纪律,是社会各种组织为维护利益和保证各项活动正常进行,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部队加强纪律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一)加强纪律建设,是古今中外治军的通则。 古今中外一切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是军纪严明的劲旅。 (二)加强纪律建设,是未来战场赢得胜利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纪律建设,是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有效措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和平环境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执行非军事任务多,接触社会、接触群众的机会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容易淡化国防观念、战备观念,滋长和平麻痹思想,部分官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艰苦奋斗精神有所减弱,组织观念淡化。

国防教育超清晰复习提纲

第一章 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 1、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 2、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 3、大国较量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4、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 5、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 1、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力量在不断增长且自主意识日趋发展; 3、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 4、日本加快有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与地位也在增长; 6、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节我国周边 我国陆上接壤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海上与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去相连接: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最好时期之一的表现: 1、全面战争的危险降至历史的最低点; 2、我国与所有的领国都保持正常的国家交往; 3、我国周边的热点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4、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5、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挑战: 1、美国将在较长时期内对我国保持现实的总和压力; 2、日本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北部强大军事压力基本解除,睦邻关系已经建立; 4、我国与周边国家尚存在复杂的领土、领海、海洋权益的争议。 第二章 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1、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 2、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3、发展时期:秦汉至五代时期 4、体系化时期:宋至鸦片战争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1、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2、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3、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4、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5、固有的缺陷: 偏重谋略,轻视战术;消极防御,不思进取;关注政治,忽视经济。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教学提纲

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 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 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 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 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6.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生产资料归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17.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18.“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内容):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习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体会和意义教学提纲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意义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

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二、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

教育法律法规讲座教学提纲

教育法律法规讲座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讲座 第一章教育法规导论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作用:1.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2.教育法规具有评价作用;3.教育法规具有教育作用;4.教育法规具有保障作用。 教育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3种:即条例、规定和办法。 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7月1日起施行。 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并于当年9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8月29日通过,自1999年1月1日施行。 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律规范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一)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1.义务性规范在表述

形式上通常采用“必须”、“应当”、“义务”、“禁止”、“不准”、“不得”等字样。在教学法规中,义务性规范的数量较多。2.授权性规范在表述形式上通常采用“可以”、“有权”、“不受……干涉”、“有……的自由”等术语。(二)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三)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他智力成果)等。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实现权利义务的作为与不作为。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这里所说的条件或根据,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事实。 第二章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稿教学提纲

2018小学生法制教育讲稿 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下坝小学法治副校长,根据街道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这天由我来那里进行法律宣传课程,期望对你们知法、学法、守法有所帮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天的青少年学生既是将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礼貌的建设者,和中华民族礼貌传承的生力军。因此,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法律素质,不仅仅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进程,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化、观念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尤其是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碰撞,由此带来的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向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18小学法制教育讲稿2018小学法制教育讲稿。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身体及心智等各方面并不成熟,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也正在建构之中。因此,加

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建设刻不容缓。同学们透过学法律、讲道德能够约束自己,也能够保护自己。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资料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务必要有贴合小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小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小学生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培养同学们分辨是非的潜力,让你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辨别美丑、善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为你们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让同学们学习法律是法制教育的首要工作。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同学们在学校要遵守校规校纪,例如:在校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吸烟、喝酒等等。一旦违反,学校则会对你们进行批评教育。回到家中,父母同样也会你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法律则是约束我们行为的最高准则。不管是在家或者是在学校,法律都无时不刻地陪伴在我们身边。首先,你们一生下来,法律便赋予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当你们步入少年时,依据《义务教育法》你们能够获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当你们步入成年时依据《婚姻家庭法》你们务必在贴合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状况下才能登记结婚,且务必遵守一夫一妻制,和对子女尽抚养的义务;当你们步入

军事训练课程大纲

军事训练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国防教育和军事课程是军事化管理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二、课程目标 军事训练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增强自身体质,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体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今后参军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要求 1、军事体育课(含基本军事技能和体育训练)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 案,按照《大纲》组织实施军事课教学,严格考勤考核制度。 2、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18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举办军事化管队 列队形会操表演。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掌握好深度和广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3、基础军事技能训练时间至少为34学时,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在组织军 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 四、课程内容;1、国防教育(含军事训练)2、体育运动(常规体育锻炼) (一)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1、《内务条令》教育 2、《纪律条令》教育 3、《队列条令》教育与训练 4、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练 5、班队列动作训练 (二)武术 1、基本步法(扑步、马步、弓步) 2、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3、二十八式太极拳 (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1、侧身跑、往返跑,小步跑。 2、蛙跳、台阶跳、纵跳摸高; 3、俯卧撑,高抬腿, (四)田径: 1、短跑,加速跑;50米、100米跑;接力跑; 2、跳跃:蹲踞式跳远;三级跳远。 (五)棋类: 1、象棋、围棋、五子棋、军旗、跳棋。 (六)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教学大纲

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为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法制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根据《若干意见》依法治校精神,特制定本大纲。 一、教学思路 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法律素质是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普法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 (一)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二)中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三)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三、基本要求 (一)实行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制教育进课堂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为教材,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都能接受一次系统的法制教育,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四落实”。 (二)在课时安排上,要与有关学科相结合,要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同时,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 (三)在法制课师资配备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班主任教师以外的教师担任法制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都能为人师表。 (四)要不断完善和规范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新课程改革之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学校要定期组织法制宣传月(宣传周)活动、法制夏令营、法律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组织“法律兴趣小组”、“模拟法庭”,以及参观和旁听法院公开审判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增强中小学生依法进行自我保护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要继续推广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积极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要参加研究制定法制教育计划和法制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使校园法制教育真正收到实效。要积极开展电化法制教育,不断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国防教育班会教案教学提纲

四三班《国防教育伴我成长》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从小树立热爱国家,保护国家的心愿。 2了解国家的国防、军事武器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活动准备:课件,音乐,电子琴,排演节目 活动过程: 甲:同学们,我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我们的母亲, 乙: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 甲:是啊!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没有战火和硝烟,从小生在甜水里,长在蜜罐中,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一切一切的幸福,都源于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甲:今天我们母亲的安危,同每一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乙: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稳定,我们要多学一些国防知识。 合:我们宣布四(3)班《国防教育伴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五千年的文明 甲: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 乙:我们的祖国地灵人杰,英雄辈出。 甲: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他的文明从未间断过。 乙:从青铜器、甲骨文到秦代兵马俑; 甲:从仰韶文化、河母渡文化到《聊斋志异》《红楼梦》 甲:从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到京杭大运河

乙:从火药、指南针、造纸到印刷术。 合:五千年的文明,辽阔壮丽的山河,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炎黄子孙的凯歌。 二、近代史的屈辱 男: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可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她曾经也饱受屈辱。女:打开中国近代百年史册,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血迹斑斑、屈辱挨打的悲惨画面。 男: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野蛮侵略,使一个好端端的中国山河破碎,遍体鳞伤。 女:曾经的中国因为贫穷落后,受尽欺负,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杀死了无数的中国同胞,以其血腥之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永世昭雪的滔天罪孽。 男:你们想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血腥史实吗?请我班的同学来告诉大家吧。(讲南京大屠杀,边展示大屠杀的图片) 女:这些血迹斑斑的罪行,还仅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几百年侵华历史的一小部分。 男:同学们,历史不能就这样被忘记!!! 甲:这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呀!因为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强健的军队,没有强大的国防,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多少磨难呀!请欣赏诗朗诵《祖国,我为你歌唱》。 乙:回首昨天,一部写满血与泪的近代史依然在记忆深处,尽管我们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饮冰河,尽管已经用不着再醉里挑灯看剑。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教学提纲

题库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单选题 1.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上天神的旨意 B.社会关系 C.劳动 D.动物的本能行为 C 2.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际交往扩大 B 3.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分别形成了()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D 4.以下哪个行为不属于引领社会风尚的范围?() A.讲正气 B.知荣辱 C.树文明 D.促和谐 C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 A.为人民服务,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B.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 D.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服务 C 6.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 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B.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C.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D.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B 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因此要求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反映了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即( )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夫妻和睦 D.邻里团结 A

8.陶行知先生说:“爱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这体现了爱情的() A. 生物本能性 B. 专一排他性 C. 平等互爱性 D. 强烈持久性 B 9.道德不具有() A.阶级性 B.相对独立性 C.全民性 D.普遍性 D 10.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他的意思是说,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应:( ) A. 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B. 把个人纵欲作为爱情的目的 C. 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D. 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纯精神”关系 C 二.多选题 1.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 A.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B.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C.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D.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ABCD 2.下列不是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 A.团结忠诚 B.服务群众 C.吃苦耐劳 D.诚实守信 AC 3.道德的定义() A.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B.对人类的一种内在约束 C.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D.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 AC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大纲 一、基本信息 名称:军事理论 课时数:32 学分: 二、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知识点 教学目的: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一、中国国防 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国防基本内容和我国国防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当代国防法规和武装力量体制,掌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四、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述,侦察与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把握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及主要特点,理解军事高技术给现代战争所带来的新变化。 五、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四、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自觉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观念。 2、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3、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生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 4、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5、养成坚定地爱国主义精神。 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 考核要求: 1、学期考核内容、方法、标准按照本教学大纲规定执行。 2、严格按照我校本科学习考核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进行学期考核工作。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版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国防教育课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为加强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大纲〉(修订)的通知》(教体艺2007〕1号)以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是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组织实施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第二条国防教育课程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2—3周),以及国防教育其他活动。全省各普通高等学校要按照必修课开设国防教育课程。 第三条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注重实际效果,实施分类指导,为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服务。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国防理论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磨炼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省教育厅负责对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指导检查,确保国防教育课落到实处。每3年至4年对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估。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是组织实施国防教育课程的具体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国防教育课程发展规划,定期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推动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置军事教研室,主要负责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组织与保障、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与职称评聘、军事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其他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考核与成绩认定等工作。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研室人员配置由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具体人员配备应与本校其他公共必修课人员配置相同。 第三章教学管理 第八条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学校组织实施国防教育课程建设,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督导的依据。 第九条国防教育课程(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下同)是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籍管理,必须按照必修课管理办法进行授课和技能训练,并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按教学课时数设定学分,学生考试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第十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活动三部分,其内容以《大纲》规定为主。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 个学时,设2学分;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至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设2-3学分(若训练3周,按课时应设3学分);国防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