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品分析知识-基础

油品分析知识-基础

油品分析知识-基础
油品分析知识-基础

燃料油分析

水分

1.石油产品中水分的来源和存在状态有哪几种?

(1)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

(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汽、煤油几乎不与水混合,但仍可溶有不超过O.0l%的水。把这为数极少的溶解水要完全除去是较困难的。

2.水在石油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主要有下列三种:

(1)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2)浮化状指水分以极细小的水滴状均匀分散于油中。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水分更难自石油中分出。

(3)溶解状水分以溶解于油中之状态存在。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决定于石油产品化学成分和温度。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越多。一般汽、煤、柴油和某些轻润滑油溶解水的数量很少,用GB260-64无法测出,可忽略不计。

3.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中加入溶剂的作用是什么?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 260 -64)中规定加溶剂的作用

(1)降低试样的粘度,免除含水油品沸腾时所引起的冲击和起泡现象,便于将水蒸出。

(2)溶剂蒸馏后不断冷凝回流到烧瓶内,可使水、溶剂、油品混合物的沸点不升高,防止过热现象,便于将水全部携带出来。

4.测定水分主要应注意哪些事项?

测定油品水分时,应注意事项主要有如下几点:

(1)试样必须有代表性,测定前要混台均匀。

(2)溶剂必须脱水。仪器必须干燥。

(3)蒸馏前应往烧瓶中投入儿粒无釉磁片,以便存瓶中液体热至沸腾时能形成许多细小的空气泡,保证液体均匀沸腾,不致发生突沸。

(4)对于含水置多的油品,蒸馏时,不能加热太快。否则,可能产生强烈的沸腾现象,造成冲油,引起火灾。

(5)加热过大或塞子漏气使部分蒸汽不经冷凝而逸出时,试验必须重做。

(6)当试样水分超过10%时,可酌情减少试样的称出量,要求蒸出的水分不超过10毫升。但也要注意到试样称量太少时,会降低试样的代表性,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测定石油产品水分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供计量油品数量。检尺后减去水鼍,可得知整个容器中油的实际数量。

(2)测出油品水分,根据其含量多少,确定脱水方法,防止造成如下危害:

1)石油产品中水分蒸发时要吸收热最,会使发热量降低

2)轻质油品中的水分会使燃烧过程恶化。并能将溶解的盐带入汽缸内,生成积炭,增加汽缸的磨损,

3)在低温情况下,燃料中的水会结冰,堵塞燃料导管和滤清器,妨碍发动机燃料系统的燃料供给,

4)石油产品中有水时,会加速油品的氧化和胶化;

5)润滑油有水时不但会引起发动机零件的腐蚀,而且水和高于100 ℃的金属零件接触时会形成蒸汽,破坏润滑油薄膜。

密度与比重

1.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密度和比重?

单位体积内石油产品的质量称为石油产品的密度。以希腊字母“ρ”表示。由实践知道石油产品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若v 立方厘米内石油产品的质量为m 克,则其密度为: m V

ρ= 从上式可知,如果V =1,则m=p 。即石油产品的密度是用单位体积内石油产品的质量来表

示,单位为克/厘米3。

由于石油产品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其体积,使其密度发生变化。因此,石油产品密度的测定结果要注明测定温度,用ρ表示。其中ρ为测得的密度值,t 为测定时的温度。例如,ρ20、ρ15就是表示石油产品在20℃、15℃时的密度。

我国统一规定测定石油产品密度的标准温度为20℃。因此.石油密度计都是在20℃时进行分度的。在使用时也只有在此温 度下,密度计的示值才是正确的。在其它温度下测得的密度值,应换算为标准温度下的密度。

一定体积的石油产品在某温度时的质量m 与同体积纯水在某温度时的质量m’之比,称为石油产品的比重。

比重=m/m’

根据密度定义,m=v×p;m=V 水×p 水。因为体积相同(v =v 水),所以,比重实际上也就是某温度时油品的密度和某温度时水的密度之比。

比重=某温度时油品的密度/某温度时水的密度

由于水在3.98℃时密度是最大,其值为O .99997克/厘米3。一般测定比重时常把近

似4 ℃的水作为比较的标准物质。当测 定比重的精度低于O .0001时,可把4℃时水的密

度近似地等于1克/厘米3。在此情况下,比重与密度在数值上是相等的,所 不同的是比重

一般没有单位,而密度具有单位。

在我国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中,不论用密度计法或是比重瓶法测得的均是石油产品的密度。虽然习惯上称为“测比重”, 但实际上测的是密度,而不是比重。由于两者概念不同,注意 不要混淆。

2.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石油产品密度和比重单位有哪几种?

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石油产品密度和比重单位有如下几种:

(1)ρ4 20这是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采用的相对密度单位。是在标准温度下(20℃)的石油

产品密度,并采用水在4 ℃ 时的基本密度单位(1.O 克/厘米3。)作为计量单位。

(2)15 ℃密度这是英美等国采用的密度单位,以15℃作为密度的标准温度。表示在15℃时石油产品的密度。

(3)比重60 60F 这是英美等国采用的一种比重单位。其 意义是指一定体积的石油产品

在600F 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在600F 时的质量之比。

(4)API 度这是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制定的一种类似波美度

的石油产品的比重单位。通常称为比重度。其范围从 l ~101度,标准温度是采用600F 。

它和比重60 60 0F 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060060141.5131.5API F

=-比重 60

060141.5131.5F =+0比重API

通常是比重减小,API度增大。例如,比重6060F为0.6112时,API度为100,比重6060F为1.0760时,API度为0。

3.测定石油产品密度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经修订后的部颁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包括密度计法和比重瓶法两种。密度计法是以阿基米德定律为基础的。当密度计沉入液体时,封排开一部分液体,并受到自下而上的、等于其所排开液体重量的浮力的作用。依照阿基米德定律,当被石油密度计所排开的液体重量等于密度计本身的重量时.密度计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即漂浮于液体石油产品中。

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愈大,则漂浮于其中的密度计直立得愈高。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愈小,则沉没愈深。当石油产品密度不同时,它下沉的程度也不同。

密度计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分度:在标准温度(20℃)下,把密度计放入恒温到20℃:已知密度(用高一级密度计测得)的液体中,当平衡时,在液体与密度计干管的上弯月面相重合的地方,标出密度计的密度值。

由此可知,密度计分度标尺上密度较大的分度位于该标尺的下部,密度较小的分度,位于上部。

比重瓶法导源于密度的定义,即p=M/V。要测定密度,就要测定比重瓶的容积,以及测定充满上述容积的石油产品的质量。比重瓶法规定试验在标准温度20℃下进行。测定比重瓶的容积,先称量空比重瓶,然后称量用水充满至规定标线的比重瓶,这样就可以求出比重瓶内水的质量(试验方法中称为“水值”),用水的质量(水值)除以水在20℃时的密度,即得出比重瓶的容积。测定时将被试验的石油产品充满至该比重瓶的同一标线,并进行衡重,即可求出石油产品的质量,而油品的体积为已知,自然可以算出石油产品的密度了。

4,用密度计测定粘度大的石油产品密度时为何要用稀释法?

由于石油产品过于粘稠,当放下密度计时,造成密度计不能自由沉浮。同时在密度计读数标尺上粘有深色产品,影响读数,造成分析结果不准,或根本不能进行测定。所以测定时必须用煤油进行稀释。

5.为什么用煤油而不用汽油作为稀择油呢?

这是因为汽油的馏分太轻,在常温下或在加入热重油时受热,其轻馏分就会蒸发,不但减少了稀释油的体积,而且由于轻质组分蒸发,稀释溶剂本身的密度就会增大,这样使测定结果不准。煤油馏分比汽油重,不象汽油那么容易蒸发,密度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常用煤油做稀释溶剂,而不采用汽油。

6.稀释法密度计算式P=2P1-P2是怎样采的?

测定在50℃时粘度大于200厘斯的石油产品密度,是用等体积的已知密度(p2)的煤油稀释,并测出混合油密度(p1)后,按P=2p1-P2的公式计算出试样的密度p。这一公式是基于石油产品密度带有相加性质而来的。

设所取粘稠的石油产品的体积为125毫升,稀释的煤油与试样体积相等,也是125毫升,混合后测得的混合油密度为p1煤油的已知密度为P2,求试样的密度p。按照其相加性质得下式:

(125+125) 1=125P+125P2

移项: 125p=(125+125)p1一125P2

公式两边同除125:125/125p=(125+125)/125p1-125/125p2

p=2P1一p2

7.用稀释法测定试油密度时,为什么要求所量取的试样和稀释用煤油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混合?

因为石油产品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其体积,温度升高时,它就膨胀,温度降低时,它就缩小。如果两种油的温度相差很大,虽然同是量取那么多毫升,但混合后温度相同时,两者

的体积就变成不一样了。那么,也会相应地影响测得的密度值,使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故要求混合前要量取试样和稀释油的温度,力求两者的温度一致。

8.和稀释油混合不了的试样为什么不能用稀释法测定密度?

有些重质油加入稀释油后即发生沉淀,无论怎样搅拌也混合不均匀。这样的油和稀释油混合后已无法测得带有相加性质的密度数值,故不能用稀释法测定密崖,而应改用比重瓶法进行测定。

9.使用密度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密度计在使用前必须全部擦拭干净,擦拭后不要再握最高分度线以下各部,阻免影响读数。

(2)测定密度用盛试油的量筒,其直径应较密度计扩大部分躯体的直径大一倍,以免密度计与量筒内壁擦碰,影响准确度;其高度应适当,以避免由于量筒过短,使比重计沉至底部,不能测出读数。

(3)将密度计浸入试油时,不许用手把密度计向下推。应轻轻缓放,似防止密度计一下子沉到量筒底部,碰破密度计。

(4)读数位置无论是测定透明和深色油品,均按液面上边缘读数,在读数时眼睛与液面上边缘必须成同一水平。

(5)切匆横着拿取密度计的细管这一端,以防折断。

(6)如发现密度计的分度标尺位移,玻璃有裂纹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7)试样内或其表而存在空气泡时,会影响读数,在测定前应先消除气泡。

(8)测定混合油密度时,必须搅拌均匀。

(9)记完密度计的读数应立即把当时的温度记下。

10.用tE重瓶测定石油产品密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1)比重瓶的磨砂塞应研磨得很好,使瓶塞始终达到瓶颈中的一定深度,保证比重瓶容积为一个常数。

(2)比重瓶使用前应用铬酸洗液、蒸馏水和乙醇仔细洗净并干燥。

(3)测定“水值”的水必须用新煮沸并经冷却至1 8~20 ℃的蒸馏水。

(4)比重瓶放入恒温器内,恒温器中的水面应稍低于比重瓶颈,不得浸没其上端t

(5)用比重瓶测定石油产品密度应在标准温度20℃下进行测定,恒温器应能保持20±0.1℃的精确度。

(6)将比重瓶内的液面调定到规定标线是极其精细的工操作时应特别小心细致。要尽可能做到迅速称量,以免因称量时液体的蒸发而影响准确度。

11.用比重瓶测定石油产品密度应注意哪些事项?

(1)比重瓶的磨砂塞应研磨得很好,使瓶塞始终达到瓶颈中的一定深度,保证比重瓶容积为一个常数。

(2)比重瓶使用前应用铬酸洗液、蒸馏水和乙醇仔细洗净并干燥。

(3)测定“水值”的水必须用新煮沸并经冷却至1 8~20 ℃的蒸馏水。

(4)比重瓶放入恒温器内,恒温器中的水面应稍低于比重瓶颈,不得浸没其上端t

(5)用比重瓶测定石油产品密度应在标准温度20℃下进行测定,恒温器应能保持20±0.1℃的精确度。

(6)将比重瓶内的液面调定到规定标线是极其精细的工作,

12.测定石油产品密度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对于容器中的石油产品的计量,都是先测出容积V和密度p,然后根据容积和密度的乘积,计算石油产品的重量。

(2)在炼油厂控制生产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热裂化装置的高压蒸发塔底

油的密度可以反映裂化反应深度,加氢生成油的密度可反映加氢反应深度e

(3)密度值的大小可说明石油产品的纯度。例如:铂重整装置的产品苯、甲苯、二甲苯通过测定它们的密度,可得知它们的纯度。

(4)密度与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组成有关。在碳原子数相同的情况下,各种烃类的密度有显著的差别。环烷烃的密度比烷烃大,芳香烃的密度比环烷烃大。故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密度可大致判断产品的成分和原油的类型。含烷烃多的原油,其密度常比含环烷烃及芳香烃多的原油小;原油中含硫、氨、氧等有机化合物越多,含胶状物质越多,密度就越大。

(5)喷气燃料密度的大小影响到飞机油箱中燃料的储备量,燃料的密度越大,在油箱的相同容积中装入的燃料量就越多,续航能力就越l火。在规格中,喷气燃料的密度都有要求。

(6)石油产品在贮运及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密度与原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别时,可帮助我们判断 1)汽油的密度增大,意味着轻馏分蒸发了。2)当混油时,与轻质石油产品混合,密度变小;如与重质石油产品混台,密度变大。

馏程

1.石油产品蒸馏有关术语如何解释?

气态化指物质经过吸热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指气态化只是从液体的表面产生的过程。

沸腾指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的压力时,气态化不仅在液体的表面,而且在整个液体内部发生的过程。

冷凝指物质经过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冷却物质温度降低但不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

蒸馏基于液体的蒸发,加热使之沸腾,并把蒸气导出使之冷凝冷却。分馏用精馏方法从油品中分离出沸点范围不同的馏分的过程。

馏程指在专门蒸馏仪器中.所测得液体试样的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之间以数字关系表示的油品沸腾的温度范围。常以一定蒸馏温度下馏出物的体积百分数或馏出物达到一定体积百分数时读出的蒸馏温度来表示。

初馏点蒸馏开始后,第一滴馏出物从冷凝管束端落下时的蒸馏温度。

终馏点(干点)指被蒸馏的试样在蒸馏末期即将蒸干,蒸馏温度计的水银柱停止上升并开始下降时温度计所指示的最高温度。

残留量指停止蒸馏后,存于烧瓶内的残油的量。

损失量蒸馏过程中,因漏气、冷却不好和结焦等造成油品损失的量。

2.馏程测定法的原理是怎样的?存在哪些优缺点?

现行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是间歇式没有精馏作用的渐次气化蒸馏的典型代表。油品受热而产生的蒸气全部作为馏出物。

蒸馏是在标准化的石油产品馏程测定装置(GB51 5- 65)中进行。类似的方法早在1912年就有了,经过若干重要修正,现在世界各国都采用作为标准方法,只是某些细节不同。

这种测定方法的原理是:按照规定速度蒸馏100毫升试油,将所生成的蒸气从蒸馏瓶中导出,并确定其馏出温度与馏出物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数字关系。此种蒸馏不发生分馏作用。油中的烃类不是按照各自的沸点逐一蒸出,而是在温度从低到高渐次气化的整个蒸馏过程中,以连续增高沸点的混合物的形式蒸出,也就是说,当蒸馏液体石油产品时,沸点较低的组分,蒸气分压高,首先从液体中蒸出,同时携带少量沸点较高的组分一起蒸出,但也有一些沸点较低的组分留在液体中,与较高沸点的组分一起蒸出。所以,初馏点、干点以及中间馏分的蒸气温度,仅是粗略确定其应用性质的关系。此外,没有其它意义。

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迅速,结果易重合。缺点是;1)用以测量蒸气温度的水银温度计有很大的惯性,读数并不相应于冷凝器进口处蒸汽的温度; 2)该法无精馏作用,只能给出近似的试油馏分组成的概念}3)终馏点不易测准,因为在馏出终了前,只剩下极其少量的未气化的液体,因而液体的温度和所形成的蒸气的温度升高极快,往往因过热现象使终馏点偏高。

3.为什么测定不同石油产品馏程时冷凝器内水温不同?

冷凝器中的水调节至一定温度,是为使油品沸腾后的蒸气在冷凝管冷凝为液体,并使其在管内能正常流动,以冷凝液流入量筒的速度来检查及控制蒸馏速度。汽油的初馏点低,轻馏分多,蒸发性大。为保证蒸馏时气化的蒸气全部冷凝成液体,不致于呈气态而逸出,就必须控制冷凝器的温度为0~5 c。煤油等油品的馏分较汽油重得多,初馏点一般在150 C以上,为使蒸气冷凝,水温控制不高于30 C就可以了。凝点高于5℃的含蜡液体燃料,在蒸馏时随温度逐渐升高会蒸出蜡分,这些蜡分随化学成分不同,其熔点在1 0~60℃的

范围内变动,某些硬蜡成分的熔点竞高达71℃。若水温在蒸出石蜡成分后不适当控制,就会使蜡分在管内凝结,使冷凝液不能顺利地流入量筒,从而破坏了正常的蒸气温度与馏出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检查不了流速,造成操作错误和读数不准确。所以蒸馏温度在250℃前,要求控制水温在30~40℃之间。超过250~℃时,要加热水,控制水温在60~75℃之间。这样既使油蒸气能冷凝为液体,又使蜡分不致于在管内凝结,保证冷凝液在管内能自由流动。使馏程测定能正常进行下去,达到试验方法所规定的精确度。

4.为什么冷凝器规定要让水经过进水支管流入水槽,再经排水支管流走?

因为只有这样,冷凝器的水槽才能为水所装满,才能实现必不可少的对流作用。如反过来安装,让水经过上面的排水支管进入水槽,则水就立即从下面的支管流走了,便起不到上述两方面的作用。

5.测定汽油馏程时,量筒口都用棉花塞住的目的是什么?

GB 255-64上规定,量简的口部要用棉花塞好,才进行蒸馏,目的是为了防止冷凝管上凝结的水分落入量筒内和减少馏出物的挥发。

6.造成馏出液体积过多或过少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馏出液体积增多的原因有:1)量取试油时液而高于100毫升的标线,也就是油量多了;2)量取试油时,试油温度比室温低;3)测定前冷凝管未擦净;4)冷凝管的凝结水流八量筒;5)所用的蒸馏瓶不干燥。馏出液体积过少的原因有;1)量取的试油少了,不到100毫升刻线;2)量取试油时,试油温度比室温高;3)注入试油时洒在蒸馏瓶外面;4)注入试油时,轻质馏分挥发损失;5)仪器连接处密封不好,造成油蒸气漏气损失,使馏出液体积减少。馏出液体积过多或过少,均会显著地影响90%以后馏出温度的高低。

7.为什幺试油中有水时,试验前应进行脱水?

其原因如下:

(1)某些油品和水会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当加热时,乳浊液传热极不均匀,分散在油中的水滴达到过热后,会产生突沸冲油现象。这种现象还会发生在试油含水较多及在石油产品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情况下。这是因为随着试油的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升至接近水的沸点时,水蒸汽即上升至蒸馏瓶之颈部,有一部分是往支管去了,但有些因颈部温度低,而冷凝于颈壁和温度计水银球。油品温度愈高,水继续汽化,冷凝下来的就愈多。从小滴积成大滴,最后水滴自温度计上落下。由于这时油温已比水的沸点高,当水落入油中,便迅速汽化,使瓶内压力突然增大(水从液体变成汽体,体积可扩大1725倍)。分馏瓶支管口径小,来不及排除瓶内蒸汽,易造成瓶内蒸汽压力冲开温度计术塞,把油一起带出,发生冲油现象。这很容易引起着火和烫伤事故。

(2)油中含水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在蒸馏含少量水的试油时,在一定温度下,

油的蒸气压力还低子外界压力,本来油还不会沸腾,但由于从温度计水银球滴下的水滴形成的蒸气,使油品蒸气分压和水蒸汽分压之和恰好超过外界压力时,油就开始沸腾,油蒸气就开始从蒸馏瓶支管逸出,这样测出的初馏点就不准确了。若冲出的蒸气带走了油中若干重馏分,还会影响到中间某一点馏出温度和馏出百分数之间的关系数值。所以测定前的试油脱水,可保证试验安全及结果准确,是必不可少的试验准备工作。

8.为什么测定馏程要严格控制加热速度?

石油产品馏程的测定是条件试验。根据蒸馏油品馏分轻重的不同,所规定的加热速度也不同。比如蒸馏汽油时,规定从开始加热到初馏点的时间为5~10分钟,航空汽油为7~8分钟,煤油、轻柴油为10~15分钟;重油为10~20分钟。这些都是所必须遵守的条件。此后,蒸馏速度还要保持每分钟馏出4~5毫升,这是测定馏程操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一般说来,在一定容积的蒸馏瓶中,气体的压力随气体的克分子数增多而增高,随气体克分子数的减少而减低。在蒸馏操作中,如因蒸馏瓶受热过大,加热速度过快,会产生多量的气体,来不及自出口管逸出时,蒸馏瓶中的气体分子增多,可使瓶中的气压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在这种情况,读出的蒸馏温度,并不是在外界大气压下油品沸腾的温度,往往要比正常蒸馏温度偏高一些。若加热速度始终比较大,最后还会出现过热现象,使干点提高而不易测准。当开始加热至初馏点的时间延长,即加热速度减低时,初馏点降低,10%温度降低,50%与90%温度和终馏点,都降低。若整个测定过程加热速度过于慢,以至加热强度不足,则各馏出温度均显著降低。

上述现象,说明加热速度对测定油品馏程的结果有很大影响,故有关加热速度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9.为什么蒸馏不同石油产品时要选用不同孔径的石棉垫?

按GB255-64上规定,蒸馏汽油的蒸馏烧瓶要安装在30毫米孔径的石棉垫上;煤油、轻柴油用孔径50毫米的石棉垫,重柴油及其它重油则用孔径为40及50毫米的特别石棉垫。之所以作出此规定,主要是控制蒸馏瓶下面来自热源的加热面。一方面基于油品的轻重,保证其升温使油品在规定时间内能沸腾达到应有的蒸馏速度;另方面又考虑到最后被蒸馏的油品表面应高于加热面。因为在油品沸腾过程中,液体和蒸汽的温度虽然是处在不断加热的情况下,但因热量全部用来使液体分予变为气体分子,故升温不会造成过热。等到液体全部汽化完了,这时只有蒸汽分子存在,继续加热,就易过热。如汽油一般都做干点,若用50毫米孔径的石棉垫,烧瓶圆底进入加热器较深,加热面高于瓶内残存的液面过多,易造成过热,用30毫米孔径的石棉垫较为合适。至于轻柴油,主要看300℃、350℃馏出量,不用测定干点,同时它的馏分重,所以选用50毫米孔径的石棉垫。重油测定馏程,一般加热到340~360℃就会发生裂化,而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瓶内往往剩下一半以上未汽化的液体油品,用40~50毫米孔径的石棉垫,加热面扩大了,但最后油面仍高于加热面。

10.发动机燃料的蒸发性在使用上有何意义?

液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特性称为蒸发性。发动机燃料蒸发性由馏程,即选初馏点、馏出10%、50%、90%(97%~98%)及终馏点来表示的,在使用时有下列几方面的意义;

(1)初馏点可判断汽油中有无保证发动机在低温下易于起动的轻馏分(但不能提出有关轻馏分数量的概念)。

(2)10%馏出温度可判断汽油中轻馏分(被认为是汽油的起动馏分)的数量,可看作发动机起动性和形成气阻倾向的指标

(3)50%馏出温度可判断汽油中影响气化式发动机加温速度的较轻馏分的数量。表示其影响发动机暖车,加速性和燃料分配均匀性的平均蒸发度。

(4)90%馏出温度可判断影响汽油充分蒸发和燃烧的所谓尾部重质馏分的数量。此

数量的多少影响到未燃尽之汽油稀释润滑油,产生润滑不良的故障。

(5)97~98%馏出温度和90%馏出温度有同一意义,并进一步判断在汽油中进入了多少该牌号汽油中不应有的重质的、有时是胶质馏分。

(6)终馏点(干点)和90%馏出温度同样可判断汽油对润滑油稀释的影响。终馏点越接近90%的馏出温度和终馏点、90%馏出温度越低,则汽油中不易蒸发的馏分越少,因而其稀释作用也越少。

11.测定石油产品馏程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在决定一种原油的用途和加工方案时,必须先知道其中所含轻、重馏分的数量,测定馏程可大致看出原油中含有汽油、煤油、轻柴油等馏分数量之多少。

(2)石油炼制过程中,控制炼油装置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塔内波面、侧线拨出量、蒸汽用量等)是以馏出物的馏程结果为基础的。如按航煤馏程来确定塔顶温度,若得航煤干点高于指标,一般加大回流量,以降低塔顶温度,炼得的航煤便轻起来,但航煤量相应减少;若得航煤干点比指标低,则又需减少回流量,以升高塔顶温度,则航煤变重,油量也会增加。所以,定期作馏程控制分析,准确及时与否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关系很大。

(3)测定发动机燃料的馏程,可鉴定其蒸发性,从而判断其在使用时的适用程度。

(4)灯用煤油的馏程,控制270℃馏出量不小于70%,干点不高于310℃,是限制煤油中的轻重馏分有适当的量,不至于过多或过少,以达到照明光度大,火焰均匀、灯芯结灯花少、耗油量省的要求。煤油中轻馏分过多,因挥发性大,耗油量也大。重馏分过多,使用时会使灯芯毛细孔堵塞,造成灯芯吸油困难,影响照明光度,且灯芯易结灯花。

水溶性酸碱

1.何谓石油产品水溶性酸碱?

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或碱是指加工及贮存过程中落入石油产品内的可溶于水的矿物酸碱。矿物酸主要为硫酸及其衍生物,包括磺酸和酸性硫酸酯。水溶性碱主要为苛性钠和碳酸钠。它们多是由于用酸碱精制时精除不净,由其残杂物所形成。

2.石油产品水溶性酸碱测定法的原理是怎样的?

GB259法测定油品的水溶性酸碱,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用经过检查呈中性反应的蒸馏水,加入同体积的试油中,经摇荡后,可溶于水的酸碱即溶入水中,然后分别用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加入抽出的水溶液中,从抽出液颜色的改变情况,判断有无水溶性酸碱存在。试验所发现的水溶性酸碱,无需鉴定其属哪一类酸碱,而只是笼统地判断有无水溶性酸碱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人把此种定性试验,简称为“反应”。

3.石油产品水溶性酸碱试验法中加入溶剂的作用是什么?

GB259法的附注中,规定在50℃时粘度大于75厘斯的试样,可用中性直馏汽油稀释,对于与水混合不能分离出水层的重质燃料油,可用中性的汽油、乙醚和苯稀释。其作用有下列两点:

(1)降低石油产品的粘度和密度,有助于水溶性酸碱的抽出,并促使油水分离。

(2)重质燃料油经搅拌后,很易与水乳化。原因在于含有胶质、沥青质等促使形成乳化液的物质。这些物质能使油和水形成乳浊液——即乳化。加乙醚、苯等溶剂进去,可以消除这种乳浊现象,达到油水分离的日的。

4.测定水溶性酸碱应注意哪些事项?

(1)试样必须充分摇匀。

(2)所用的试剂、蒸馏水、乙醇等必须呈中性反应。

(3)所用仪器必须确保清洁、无水溶性酸碱等物质存在。

(4)所加入的酚酞、甲基橙不能超过规定的滴数。

(5)用1:1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时,最好不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因为甲基橙在乙醇水溶液中变色范围比在水溶液中的pH值3.1~4.4还要低,且酸在醇液中离解减弱,当抽出液呈微酸性时仍不变色。

(6)用溶剂(如乙醚、苯等)稀释重油,并加热到一定温度,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粘度和密度,以便能和水分离。但加热的温度必须比溶剂的沸点低。例如:乙醚的沸点为34.48℃,只能加热至30℃,苯的沸点80.1℃,则热至70~75℃。虽末到沸点,但溶剂的挥发性大,应注意防火。

5.测定石油产品水溶性酸碱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油品中检出有水溶性酸碱,表明经酸碱精制处理后,酸没有完全中和或碱洗后用水冲洗得不完全。这些矿物酸碱在生产、使用或贮存时,能腐蚀与其接触的金属构件。水溶性酸几乎对所有金属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碱只对铝腐蚀。汽油中如有水溶性碱,在它的作用下,汽化器的铝制零件会生成氢氧化铝的胶体物质,堵塞油路、滤清器及油嘴。

(2)油品中存有水溶性酸碱会促使油品老化。因为油中存有水溶性酸碱,在大气中的水分、氧气的相互作用及受热情况下,天长日久就会引起油品氧化、胶化及分解。所以在出厂的成品分析中,哪怕是发现有极微弱的水溶性酸碱,都认为是不合格,是不能出厂的。酸度(值)

1.何谓石油产品的酸度和酸值?通常石油产品中含有哪些有机酸?

石油产品的酸度和酸值都是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中和100毫升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氧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度。中和l克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

所测得的酸度(值),为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总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油品中没有无机酸存在,因此所测定的酸度(值)几乎都代表有机酸(凡含一COOH基团的化合物,统称为有机酸)。油品中所含有的有机酸主要为环烷酸,是环烷烃(主要是五碳环)的羧基衍生物,通式为CnH2n-1COOH。此外,还有在贮存时因氧化生成的酸性产物。在重质馏分中也含有高分子有机酸,某些油品还含有酚、脂肪酸和些硫化物、沥青质等酸性化合物。

2.酸度(值)测定方法的原理是怎样的?

石油产品酸度(值)的测定方法有: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GB258-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26 4-64),己基液汽油酸度测定法(GB379-64),这三种方法都属酸碱滴定法。其原理是:

(1)用非水溶剂---95%乙醇在沸腾情况下将试油中的酸性物质抽出,然后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

(2)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

RCOOH+KOH——RCOOK+K20

(3)事先将指示剂(酚酞、甲酚红、碱性蓝或溴麝香草酚蓝)加入被滴定溶液中,通过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来确定终点。

(4)记录反应时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5)油品中的酸性物质(如环烷酸等),并不是单体化台物,而是由酸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所以不能根据反应中的等当量关系,直接求出某一被测物质(如环烷酸)的量。而是以中和1 00毫升或一克试油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3.为什么测定石油产品酸度(值)采用95%的乙醇而不用水作为溶剂?

(1)因为油品中某有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乙醇是大部分有机酸的良好溶剂。

(2)乙醇属于“两性溶剂”。酚酞等指示剂在乙醇中的变色范围与在水溶液中相差不远。

(3)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等,用己醇作为溶剂.终点比水溶液敏锐清晰,部分原因是由于弱酸盐的醇解比水解慢的多。

(4)在水溶液中起干扰的某些化合物如水解的酯等,在乙醇中可降低或避免它们的干扰。

(5)采用95%乙醇,其中含有5%的水,有助于矿物酸的溶解。

4.测定酸度(值)时,规定两次煮沸五分钟、趁热滴定时不许超过三分钟的原因是什么?

(1)为了驱除二氧化碳干扰物对酸度(值)的影响。因为在室温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极易溶于乙醇中(二氧化碳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在水中大三倍),不煮沸赶走它会使测定结 果偏高。

(2)在室温情况下,某些油品和乙醇一水混合液会产生乳化现象,乳化液妨碍了滴定时对颜色变化的识别,趁热滴定可避免这种现象。

(3)煮沸五分钟有利于将油品中有机酸抽出。

(4)作为溶剂的乙醇一水溶液同样必须趁热滴定。因为若待冷却后才滴定,又有二氧化碳溶入其中,在中和碳酸时,无形中要多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当加入试油后重新煮沸五分钟,排除了二氧化碳后,原消耗多的碱液必然要中和一部分油品中的酸性物质.使所测得结果偏低。

(5)测定酸度用的指示剂都是酸性指示剂,趁热滴定对变色范围影响不大。故试验方法规定两次煮沸五分钟和趁热滴定,对提高测定结果的精确度是有好处的。

5.测定酸度时,为什么规定汽油、煤油的试油量为50毫升,柴油为20毫升?

这主要是根据油品酸度的大小和试样颜色的深浅而定。汽油,煤油的酸度小、颜色浅,试样就多取些,为50毫升。柴油酸度一般比汽油、煤油大,颜色也深一些,故适当减少为20毫升。又因测定酸度所用的微量滴定管最大容量为2毫升或5毫升,在规定试油量时,以所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不超过2毫升或5毫升为宜。

估计测定酸度滴定时所消耗氯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V)可按下式计算: 1X V V ?=?100T

式中X -试油的酸度,毫克氢氧化钾/100毫升;

V -试油的体积,毫升;

T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滴定度,毫克/毫升。

例;某柴油的酸度为25.5毫克氢氧化钾/100毫升,滴定所用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T 为2.55毫克氧氧化钾/毫升,测定时取试油20毫升,求所需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毫升数。

解:按上式得: 25.5202(V ?==?毫升)100 2.55

从算出的结果可知,当柴油酸度为25.5时,取20毫升试油恰好消耗滴定度为2.55毫克氢氧化钾/毫升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2毫升。

6.加入的指示剂量为什么不能过多?

GB258规定加入的指示剂量:碱性蓝溶液为0.5毫升,酚酞为数滴。如用量太多时,往往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因为测定酸度的指示剂,都是弱酸性有机化合物,本身会消耗碱,同时变色较慢而不易察觉终点。

7.测定酸度(值)为什么要选择酚酞、碱性蓝作指示剂?怎样判断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决定于测定物的滴定曲线,一般选择原则是使指示剂在突变范围内变色。油品中的有机酸,多属弱酸,在用强碱(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中和时生成弱酸盐。由于盐

的醇解使溶液呈弱碱性。存接近等当点时,加入最后一滴强碱溶液后,被滴定溶液的pH值将大于7。因酚酞和碱性蓝均可在8·4~10PH值的范围内变色,故可选择作为测定酸度(值)用的指示剂。由于观察者对颜色的辨认能力不同,理论推算的变色范围与实际应用的会有所差异。

通常,使用碱性蓝6B作指示剂的滴定过程是:加入指示剂后油品呈蓝色,逐渐加入碱液至快到终点时,在蓝色中出现红色,随着滴入碱量加大,红色增多,使油品呈蓝紫色,最后变为红色。在判断时,应以蓝色刚消失恰显全红色为终点。这对于直馏及经过精制的浅色油品是行之有效的。但对某些裂化及未经精制的中间产品,因干扰物多,常破坏指示剂的结构,使滴定终点变色不明显,往往在蓝色消退后就不再显示红色,使终点难于判断,给结果带来很大误差。如要求不高,只作为控制分析参考数据的话,只好以滴至蓝色明显消退时为终点。不然就需改用电位滴定和其它方法来检定终点。特别是油品颜色很深时,更需如此。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至呈现浅玫瑰红色为终点。

8.测定乙基液汽油的酸度为什幺采用85%乙醇溶液和以溴麝香草酚蓝作指示剂?

主要目的是为了易于判别终点,使测得结果更可靠。因为乙基液汽油总是带有颜色的(根据所加入的乙基液种类而异,有橙色,蓝色或红色)。85%乙醇较95%乙醇的密度大,采用85%乙醇溶液煮沸抽提后,滴定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带色的汽油,下层为含指示剂的85%乙醇水溶液,故滴定时,容易由下层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终点。溴麝香草酚蓝在滴定液中由黄变蓝绿,可不受乙基液汽油所带颜色的干扰,有助于正确削断终点。

9.测定石油产品酸度(值)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测定石油产品酸度(值)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所用乙醇的纯度要合乎要求,必要时应加以提纯处理,以除去所含的酸、醛和其他干扰物。

(2)滴定时动作要迅速,尽量缩短滴定时间,以减少二氧化碳对测定的影响。

(3)各次测定所加指示剂的量要相同,不能加太多,以免引起滴定误差。

(4)滴定至终点附近时,应逐滴加入碱液,在估计差一两滴就要到达终点时,改为半滴半滴加。以减少滴定误差。

(5)为了便于观察指示剂的变色,可在锥形瓶面衬以白纸或铺有白色瓷板,使滴定在白色背景下进行。

(6)油品颜色很深时,往往不适用指示剂测定酸度(值),必须改用电位滴定或其他方法确定终点。

10.测定石油产品酸度(值)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根据酸度(值)的大小,可判断油品中所含的酸性物质的量。一般来说,酸度(值)愈高,在油品中所含的酸性物质就愈多。油品中酸性物质的数量随原料与油品精制程度而变化。

(2)按酸度(值)可概略地判断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性质。油品中有机酸含量少,在无水分和温度低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但当含量多及存有水分时就能腐蚀金属。有机酸的分子量越小,它的腐蚀能力越大。当存有水分时,即使是微量的低分子酸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石油馏分中的环烷酸虽属弱酸,在有水分情况下,对于某些有色金属也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铅和锌,腐蚀的结果是生成金属皂类。这样的皂类会引起润滑油加速氧化。同时,皂类渐渐积集在油中成为沉积物,破坏机器正常工作。汽油在储存中氧化所生成的酸性物质,比环烷酸的腐蚀性强,它们的一部分能溶于水中,当油罐中有水垫或有水落入时,便会增加其腐蚀金属容器的能力。当酸度(值)相同时,油品的腐蚀性可能不相同,它随酸性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3)柴油的酸度对柴油发动机工作状况有非常大的影响。酸度大的柴油会使发动机

内的积炭增加,这种积炭是造成活塞磨损和喷雾器喷嘴结焦的原因。

(4)由酸值太小可判断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品受到氧化逐渐变质,表现在酸值增大。当酸值超过一定限度,就应更换新油。

闪点

1.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闪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油品加热,随油温的升高,油蒸气在空气中(液面上)的浓度也随之增加,当升到某一温度时,油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气含量达到可燃浓度,若把火焰拿近这种混合物,它就会闪火,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闪点。

闪点测定器分为闭口和开口两种型式。用闭口闪点测定测得的闪点,称为闭口闪点,用开口闪点测定器测得的闪点,称为开口闪点。

在闪点的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气与空气所组成的混合物燃烧,而不能使液体油品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油蒸发速度慢的缘故。这时蒸气混合物很快烧完,来不及蒸发出一批燃烧所必需的新蒸气,于是燃烧也就停止。

实质上,闪点不是别的,而是微小爆炸。可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混合物,当火焰靠近它时就发生爆炸。但不是所有的混合物都能够爆炸,在混合物中可燃气体过少或过多都不会爆炸。过少时由于过剩的空气吸收爆炸点放出的热,因此没有使热扩散到别的部分及引起其他部分气体燃烧的可能,过多时,因为混合物内含氧不足,混合物也不会爆炸。按物理本质,闪点相当于加热油品使空气中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的温度,也就是说,油品通常在爆炸下限时闪火。除汽油外,所有其它油品在室温条件下,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所需的蒸气浓度,必须对油品加热才引起闪火。

2.石油产品的闪点和哪些测定条件有关?

(1)与测定所用仪器的型式有关。通常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结果总比闭口闪点测定器的结果高。这是因为开口闪点测定器内所形成的蒸气能自由地扩散到空气中,使一部分蒸气损失了。

(2)与加入试油量有关在闭口闪点测定器的杯内所盛的试油量多,测得的结果低;油量少,测得的结果比正常的高。因为油量的多少会影响液面以上的空间容积,影响油蒸气和空气混合物的浓度。

(3)与点火用的火焰大小、离液面高低及停留时间有关。点火用的球形火焰直径较规定的大,则所得结果偏低。火焰在液面移动的时间愈长、离液面愈低,则所得结果偏低。反之,则较正常时高。

(4)与加热速度有关。加热速度快时,单位时间给予油品的热量多,蒸发快,使空气中油蒸气浓度提前达到爆炸下限,测定结果偏低。加热速度过于慢时,测定时间长,点火次数多,损耗了部分油蒸气,推迟了使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达到闪火浓度的时间,使结果偏高。

3.试油含水对测定闪点有何影响?

闭口闪点测定法规定水分大于0.05%、开口闪点测定法规定水分大于O.1%时,必须脱水。这是由于加热试油时,分散在油中的水会气化形成水蒸气,有时形成气泡覆盖于液面上,影响油的正常气化,推迟了闪火时间,使测定结果偏高。水分较多的重油,用开口闪点测定器测定闪点时,加热至一定温度,试油很易溢出杯外,使试验无法进行。

4.闪点测定器用防护屏围着的作用是什幺?

闪点测定器用防护屏围着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明亮光线和空气流动,使测定结果准确。

5.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为什么要分成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之所以要分成闭口杯法和开口杯法,主要决定于石油产品的性质和使用条件。

通常蒸发性较大的轻质石油产品多用闭口杯法测定。因为用开口杯法测定时,石油产品受热后所形成的蒸气不断向周围空气扩散,使测得的闪点偏高。对于多数润滑油及重质油,尤其是在非密闭的机件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使用,就算有极少量轻质掺合物,也将在使用过程中蒸发掉,不至于构成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所以这类产品都采用开口杯法测定。在某些涧滑油的规格中,规定有开口和闭口闪点两种质量指标,其目的是以开、闭口闪点之差值,去检查润滑油馏分的宽窄程度和有无掺进轻质成分。有些润滑油在密闭容器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常由于种种原因(如高速或其它原因引起设备过热,产生电流断路、电弧作用…·等)而产生高温,使润滑油可能形成分解产物,或从其它部件掺进轻质成分。这些轻质成分在密闭容器内蒸发并与空气混合后,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但当用开口杯法测定时,可能发现不了这种易于蒸发的轻质成分的存在,所以规定要用闭口杯法进行测定。属于这类油品的有电器用油、高速机械油及某些航空润滑油等。在轻质石油产品中也有用开口杯法测定的,如溶剂煤油。这完全是为了适应使用条件,使所测得闪点与使用时的实际情况相似。

6.测定石油产品闪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从油品闪点可判断其馏分组成的轻重。一般的规律是:油品蒸气压愈高,馏分组成愈轻,则油品的闪点愈低。反之,馏分组成愈重的油品刚具有较高的闪点。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生产过程中,若发现某一侧线出来的油品闪点低于指标,这是该馏分中含有轻馏分之故。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大该侧线汽提量,以便汽提出其中所含的轻质馏分。

(2)从闪点可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因为闪点是有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闪点愈低,燃料愈易燃,火灾危险性也愈大。所以易燃液体也根据闪点进行分类。闪点在45℃以下的液体叫做易燃液体,闪点在45℃以上的液体叫做可燃液体。接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送,贮存和使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3)对于某些润滑油来说,同时测定开,闭口闪点,可作为油品含有低沸点混入物的指标,用于生产检查。

通常,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20~30℃,这是因为开口闪点在测定时,有一部分油蒸气挥发了。但如两者结果悬殊太大时,则说明该油混有轻质馏分,或是蒸馏时有裂解现象,或是脱蜡过程中用溶剂精制时,溶剂分离不完全等。

铜片腐蚀

1.铜片腐蚀试验法的实质是什么?

铜片腐蚀试验法的实质是:把一块一定规格的铜片磨光,用溶剂洗涤晾干后,浸入试油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取出铜片,根据其颜包变化,来定性地检查试油中是否含有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或游离硫。

活性硫化物包括;元素硫、硫化氢、低级硫醇(例如CHzSH)、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磺酸和酸性硫酸酯等。二氧化硫多数是用硫酸精制及再蒸馏时,残留的中性及酸性硫酸酯分解生成的。

铜片腐蚀试验对硫化氢和元素硫的存在来说,是一个非常灵敏的试验。铜片浸于含有元素硫为0.0015%的汽油中,在50℃下经过3小时即覆盖上黑色薄层,而在含元素硫0.0018%的汽油中会得出深黑色的薄层。硫化氢的腐蚀在50℃下3小时的试验条件下会更强烈。铜片在仅含O.0003%硫化氢的汽油作用下就呈有紫红斑点的青铜色。在更高温度下,铜片的灵敏度更高。含O.00001%元素硫的汽油对铜片作用时,在100℃下经3小时,铜片的表面就盖上淡灰的斑点,含0.00003%硫化氢的汽油对铜片的作用时,在100℃下经3

小时,即留下淡灰色斑点和颜色(淡紫色、紫红色)。

在油品中所含有的其它非活性硫化物,如二硫化物,噻吩、多硫化物等,在温度50℃下对铜片的腐蚀很小,几乎没有颜色的变化。

2.铜片腐蚀试验用哪种牌号的铜片?

铜片腐蚀试验所用的铜片是一种纯铜(也有人称为电解铜),因呈紫红色,故又称紫铜。常用的工业纯铜有T1、T 2、T3、T4四种牌号。其中以T1的纯度最高。铜片腐蚀试验规定用T1或T2两种牌号。其纯度见表5—1。

3.铜片腐蚀试验应注意哪些事项?

(1)所用的试剂应经铜片试验合格方能使用。

(2)应正确判断发动机燃料中的活性硫化物或游离硫对铜片腐蚀所形成的颜色变化。只有呈现了黑色、深褐色或钢灰色的薄层或斑点,才判为不合格。除此之外,呈其它颜色,应认为试油合格。

(3)铜片一经磨光擦净,不许用裸手触摸,应用镊子夹持。

(4)应确保工作地点周围无硫化氢气体。

(5)不许将试油预先经过摅纸过滤。

(6)试验温度应按规定,不许超出允许范围。到时间就取出铜片,观察颜色有无改变,不应拖延。

4.铜片腐蚀试验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通过铜片腐蚀试验可判断燃料中是否含有能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在对粗汽油精制时,此试验可定性检查这类硫化物的脱除是否完全。如某些高硫分原油炼出的粗汽油,把铜片浸入后很快就覆盖上黑色薄层。为了脱除其中所含的硫化氢和低级硫醇,通常在管线里打碱液或用酸、碱精制法,使活性硫化物生成胶质叠合物而除去。

(2)可预知燃料在使用时对金属腐蚀的可能性。燃料在运输、贮运和使用过程,都同金属接触。它所接触的金属当中,除钢铁之外,尚有铜和铅合金、铝合金等。尤其对内燃机汽化和供油系统中的金属接触关系更火,故要求铜片试验合格,这是燃料的重要指标。

凝点

1.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凝点?

石油产品的凝点,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盛于试管内的试油冷却并倾斜45度经过一分钟后,油面不再移动的最高温度。

石油产品是多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每一种烃类都有它自己的凝点。因此它不象均匀的

单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凝点。当温度降低时,油品并不立即凝固,要经过一个稠化阶段,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油品凝点只是油品丧失流动性的近似的最高温度。是测定石油产品力学特性变化温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受条件局限性很大。特别是残渣重油,往往同一种产品,由于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不一样,所得结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油品凝点从科学观点来看,不是一般意义的物理常数,而是一种条件试验所得的相对数值。为此,不得不在严格的试验条件下测定油品的凝点。我国的标准方法,是GB510—77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2.石油产品在低温时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石油产品在低温时丧失流动性一般有下列两种原因:

(1)油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粘度增大,当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油品便丧失流动性。

(2)由于溶解在油品内的石蜡发生结晶所引起。油品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时,石蜡开始形成小结晶体。再进一步冷却时液相中析出石蜡的现象加剧,并使各单位微粒的结晶体聚合起来,形成所谓“石蜡结晶网络”。在凝固过程中,这种网络延展到全部液体,逐渐地吸住液体,最后完全控制住液相。这样的油品凝固,严格说来,只是油品中所含百分之几的石蜡凝固,大部分油品依然是液体。然而这种析出的石蜡结晶是如此均匀地分布于液体中,完全牵制着全部液体微粒,以致使全部油品失去流动性。

3.测定石油产品凝点,在试管外再套以玻璃套管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作用是控制冷却速度,因为隔一层玻璃套管,传热就不象把试管直接插入冷却剂那样快,保证试管中的试油较缓和均匀地冷却,能更好地保证测定结果准确。

4.为什么每看完一次液面是否移动后,试油都要重新预热至50±1℃?

主要目的是将油品中石蜡晶体溶解,破坏其“结晶网络”,使其重新冷却和结晶。而不至于在低温下停留时间过长。

5.为什么控制冷却剂的温度要比试油的预期凝点低7~8℃?

因为只有保持这一温差,才能使试油在规定冷却速度下冷却到预期的凝点。若冷却剂温度比预期凝点低不到7~8℃时,往往会拖长测定时间,使结果偏高。若温差太悬殊,低得太多,使冷却速度过于快,而且在倾斜一分钟之内,温度还会继续下降,这样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6.测定凝点的温度计在试管内的位置为什么要固定好?

因为若固定不好,使温度计在试管内能活动,会搅动试油,从而阻碍了石蜡“结品网络”的形成。往往当石蜡”结晶网络”的个别部分正在形成时,温度计一搅动,就会被破坏了。从而使测得结果偏低,故试验方法中规定了在试管中固定温度计位置的方法,即在温度计下部(接近中部),套上一只易插进试管中的软木塞。

7.影响石油产品凝点的因素有哪些?

(1)油品的凝点与油品的化学成分有关。由石蜡基石油制成的直馏重油,其凝点要比以环烷一芳香基石油制成的重油高;正构烷烃的凝点随链长度的增加而升高;异构烷的凝点较正构烷的要低;不饱和烃的凝点较饱和烃的凝点为低。

(2)油品的凝点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太快,有些油品凝点偏低,因为当迅速冷却时,随着油品粘度的增大,晶体增长的很慢,在晶体尚未形成坚同的“石蜡结晶网络”前,温度就降低了很多,但也有凝点偏高者,要看油品性质而异。

(3)含蜡油品的凝点与热处理作用有关。所谓热处理是指使油品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冷却到某温度的过程。经过热处理,大部分含蜡油品的凝点均起变化。这种变化的性质及程度决定于热处理时油品加热温度的高低。逐渐提高热处理温度时,含蜡油品凝点通常要升高到某一最大限度,然后开始下降当热处理到达某一最适宜温度时,油品凝点即具有最小数值。例如;某油品凝点为0℃,当其逐渐加热到40℃时,凝点提高到5℃,即达到最大限度。热处理温度提高到57%时,凝点又重新下降到0℃。进一步将热处理温度提高到70%时,则

凝点下降到一10℃。凝点作为衡量石油产品在低温下的工作效能的参考指标。

热处理后含蜡油品凝点起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进行加热时溶解于油品中的石蜡起了变化,因而在油品冷却时,石蜡结晶过程改变了自己的特性,改变了开始结品温度,结晶体形状及其形成连续结构(促成石油产品凝固之石蜡网络)的能力。在用现行标准方法测定凝点时,常发现有误差,这可用热处理的影响来解释。在测定前,油品在罐中加热、分析前脱水加热和先预热等均会有使凝点改变的热处理作用。

在多数情况下油品中石蜡状态的变化是很不稳定的,过了一段时间,受过了热处理的油品又恢复其最初的凝点。

热处理后凝点的改变,还决定于油品的化学成分,胶状物质多、石蜡含量少的油品,经热处理后,因为胶状物质阻止了熔化的石蜡结晶,所以凝点降低了。石蜡含量多、胶状物质少的油品,在热处理后,凝点增高,这是由于冷却的油品中,一部分石蜡处于分散状态,因而液相中含有少量已溶解的石蜡,而当温度较高时,便形成了石蜡的“结晶网缎”。

8.测定石油产品凝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凝点对于含蜡油品来说,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估计石蜡含量的指标。油中的石蜡含量越多,越易凝固。如在油中加0.1%的石蜡,凝点约升高9.5~13℃,如果从油中除去部分石蜡,则油的凝点可降低。

(2)用以表示轻柴油的牌号。如0号柴油的凝点要求不高于0℃。-10号柴油的凝点要求不高于一10℃。

此外,凝点还关系到柴油在发动机燃料系统中能顺利流动的最低温度,低温时析出的固体石蜡颗粒,会堵塞燃料过滤器,终止燃料供应。

(3)列入规格作为贮运、保管时作质量检查之用。由于石油产品凝点和使用时实际失去流动性的温度有所不同,故凝点只作为衡量石油产品在低温下的工作效能的参考指标。浊点和结晶点

1.什么叫做轻质油品的浊点和结晶点?轻质油品在低温下变浑浊及析出结晶的原因何在?

轻质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开始呈现浑浊时的最高温度,称为浊点;用内眼看出有晶体析出的最高温度,称为结晶点。轻质油品在低温下能呈现浑浊和析出结晶的原因,主要是油品中存有能结晶的固态烃类(如固体正构烷烃,固体的结晶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其次,跟油品中存有的微量溶解水有关。

轻质油品中溶解水的数量,取决于油品化学组成和温度。芳香烃的吸水性比其它烃类约太9~14倍。烷烃、烯烃和环烷烃的吸水性较小。温度愈高,吸水性也愈强。油品的分子量增大,其吸水性就降低。

从石蜡基原油制得的喷气燃料,往往浊点、结晶点较高的原因就是由于固态石蜡烃类在低温下易析出结晶的缘故。某些轻质油品用脱水试样测定浊点,则呈现浑浊的原因是

由于油品中还存有石蜡同态烃的缘故。

2. 喷气燃料为什么规定要按未脱水法测定结晶点?

这是由于喷气燃料尽管可以达到质量指标上无机械杂质及水分的要求,但实际上不能防止燃料从空气中吸收的率溶解水这种溶解水用一般的过滤方法不能将其除掉,只有象脱水法测定浊点那样,用新煅烧过的粉状硫酸钠或无水氯化钙这样的脱水剂,才可以除去燃料中的溶解水。但是,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难以实现的。就算是能够完全脱除溶解水,但燃料从空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很快又吸收了这部分溶解水。所以,使大量使用及储存中的喷气燃料达到完全脱除溶解水往往是徒劳的,为了使测定符合实际情况,加上喷气燃料化学组成中所含的高熔点石蜡烃类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规格上规定,采取未脱水试样测定喷气燃料的浊点和结品点。

3. 为什么用脱水法测定浊点时试样要预热至50±1℃?

因为脱水法测定浊点的试样是经过脱水的,造成其在低温下浑浊的因素,主要为油品中存在固态烃结晶(某些从含蜡原油制得的油品则主要为石蜡基烷烃)。预热至50±1℃的目的和测定凝固点一样,是为了在故入冷剂前将油品中固态烃的结晶预先溶解。以便在统一规定的相对条件下再经冷却,而达到至现浑浊,以利于获得可资比较的测定结果。

4. 测定喷气燃料的浊点和结晶点的意义是什幺?

浊点和结晶点是喷气燃料使用时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因为轻质油品中存有在低温下能结晶的固态烃和溶解水都会恶化油品的耐寒性。在低温时,它们便从油品中分离出来,开始呈现浑浊,继续冷却则析出结晶、破坏油品的均匀性。而且发动机经常在高空低温条件下工作,滤油器的堵塞和供油的减少,常常是在比燃料浊点高很多的温度下开始的。在低温时,尽管燃料中的固态烃类的结晶现象不很严重,危害性却很大,因为这时产生的结晶一方面积聚在油管内和滤油器上,另方面还会成为冰结晶的核心,使烃结晶和冰结晶积聚于油管内及滤油器上,从而破坏正常供油,甚至使发动机完全停车。

为使燃料能保持原有的均匀性,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情况下能正常工作,要求喷气燃料的结品点应达到质量指标。

lO.苯胺点

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苯胺点?

石油产品与等体积的苯胺混合,加热至两者能互相溶解成为单一液相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苯胺点。

石油产品苯胺点测定法的原理是怎样的?

苯胺点的测定,是基于油品中各种烃类在极性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当在油品中加入同体积苯胺时,两者在试管内分为两层,然后对混合物加热至层次消失,呈现透明,再冷却至透明溶液刚开始呈现混浊并不再消失的一瞬间,此时的温度即为所测得的苯胺点。

影响测定石油产品苯胺点的因素有哪些?

(1)所采用的苯胺的纯度,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苯胺应为新蒸馏过的干燥的苯胺,因为这样可减少其氧化产品。而当有水存在时则能使溶解温度增高。例如,在苯胺中混

有1%的水时,便能使苯胺点升高5~6℃。

(2)仪器安装不正确会引起误差,特别是温度计的水银球中部应位于苯胺层与试油层的分界线处,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3)加热升温及冷却速度应控制好,特别是不要过快。因水银温度计有一定惯性,会产生误差。

(4)含水试油应预先脱水过滤,含蜡油在过滤前赢微热使之熔化后再过滤,免得损失油中的蜡分,使测得结果不准确。

(5)所量取的试油及苯胺量应等体积,这是本方法的主要测定条件,体积不等,溶解温度也不同。

测定石油产品苯胺点有何意义?

油品中各种烃类的苯胺点是不同的,各种烃类的苯胺点高低顺序是:芳香烃<环烷烃<烷烃。烯烃和环烯烃的苯胺点较分子量与其接近的环烷烃稍低。多环环烷烃的苯胺点远较相应的单环环烷烃为低。对于同一烃蜒类(除某些例外的)其苯胺点均随分子量和沸点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各主要烃类的苯胺点有显著差别这一特点,在测得油品的苯胺点的高低后,可大大致判断油品中含那种烃类的多少。通常,油晶中芳香烃含量越低,苯胺点就越高。此外根据苯胺点的数据,还可以计算柴油指数和十六烷指数。某些轻质油品,预先切割成几个窄馏分,并测得用硫酸处理前后的苯胺点,还可计算出各单独馏分中的芳香烃含量。

饱和蒸气压

1. 有关饱和蒸气压的术语如何解释?

饱和蒸气指在气液两相达到动平衡时的液面上的蒸气。动平衡在一定温度下,把一液体放置于密闭容器中,由于蒸发的缘故,液面上空间的蒸气分子逐渐增多。蒸气分子在不

停地运动,由于分子与分子或分子与器壁相互碰撞,使一部分蒸气分子又返回到液体中。因此,在同一时间内,一部分液体分子蒸发变成气体,一部分气体分子碰撞后又凝成液体。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变成气体的分子多于凝成液体的分子,随后凝成液体的分子数逐渐增多,到某一阶段,当蒸发变成气体的分子数与返回变成液体的分子数恰好相等时,容器中的液体与液面上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气液相平衡,就叫做动平衡。

不饱和蒸气指在气液两相未达到动平衡时的液面上的蒸气。

饱和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气所显示出来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雷德饱和蒸气压指在雷德式饱和蒸气压测定器中燃料与燃料蒸气的体积比为1: 4及38℃时所测出的燃料蒸气的最大压力。

2. 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的特点及原理是怎样的?

用雷德法测定发动机燃料的饱和蒸气压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它是属于静力法类型中已被标准化了的一种,作为考查油品饱和蒸气压的粗略的工业测定方法。其特点是:饱和蒸气压的测量是在比较大的气相容积下进行。空气室的容积约为500厘米,燃料室约为125厘米,也即气相对于液相的比为4:1。这是该方法的主要条件之一。因为油品的饱和蒸气压是各种烃类复杂混合物的饱和蒸气压,测定结果与气相跟液相之间容积关系极大。另一特点是:此法规定了测定温度是在38℃±O.3℃下进行,即相当于lOO。F左右,这也是该法的主要条件之一。因为油品的饱和蒸气压虽随温度的增高而增高,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与温度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此函数关系既没有理论公式,也没有稍微正确的实验公式。所以,只有在严格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测得的结果,才有比较的意义。

又因为雷德饱和蒸气压测定时,空气室容积内包括空气、水蒸汽及油蒸气三种气体,而雷德式饱和蒸气压测定器最初在室温下安装时是显示不出压力的,但当放入38℃的水浴中时,由于前后温度的不同,引起原先在室温安装时空气室内空气和饱和水蒸汽压力的变化(压力加大),故最后应减去此加大的值,即修正数AP,才是试油的饱和蒸气压,故测出的结果称为束修正的试油饱和蒸气压。

3.计算修正数ΔP的公式是怎样来的?

修正数ΔP是从开始温度t℃升至38 ℃时,空气室内的空气和水蒸汽压力变化的修正数之和。设由t℃升至38℃的空气室空气压力变化的修正数为ΔP1,水蒸汽压力变化的修正数为ΔP2,则:

ΔP=ΔP1+ΔP2 (1)

因为空气室固定体积内的压力包括空气和水蒸汽的压力,所以求t℃时的空气压力应减去t℃时的水蒸汽压力,即(Pa—Pt)。一般地说,温度上升,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力会增大。所以从t℃升到38℃时的空气压力要大于t℃时空气压力,求其修正数aP,则:ΔP1=P b-(p2-p1) (2)

式中Pb--在38℃时的空气压力,毫米汞柱;

Pa--试验时(室温)的实际大气压力,毫米汞柱;

Pt--t℃(开始温度即室温)时水的饱和蒸气压,毫米汞柱(查表)。

同样,38%3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也大于t℃(室温)时水的饱和蒸气压。所以,求aP2。即:

ΔP2=Pc-pt (3)

式中Pc--在38℃时水的饱和蒸气压,毫米汞柱(查表)。

根据查理定律(也有人称为盖吕萨定律),如果体积固定不变,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式是:

p1/t1=p2/t2

或 p1/p2=t1/t2 (4)

式中 P1一原来的压力,毫米汞柱,

P2一后来的压力,毫米汞柱;

T1一原来的热力学温度。K;

T2——后来的热力学温度,。K 。

热力学温度(通常也称为绝对温度)用符号T 表示,摄氏温度用t 表示。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间的关系是:

T=273+t

今把空气室开始温度t 时的空气压力作为原来的压力,把升至38℃时的空气压力作为后来的压力,代入(4)式,则得t

27327338

a t

b P p t P -+=+ 27338()273b a t P P P t

+=

-+ 1()100V V T I G

-?=再将求Pb 所得之式子代入(2)式求 ΔP 1,得: 127338()()273a t a t P P P P P t

+=---+ 27338273()()273273a t a t t P P P P t t

++=---++ 27338(273)()273a t t P P t

+-+=--+ 38()273a t t P P t -=--+ 最后,将求△P。所得的公式与(3)式一起代入(1)式,求修正数aP ,得:

()(38)()273a t c t P P t P P P t

--?=+-+ (5)

这里所推导出来的修正数AP 的计算式(5)和GB257 64所载的计算式(2),所求得的绝对值是一致的。不同的是:(5)式所求得的数为正值,GB257-64中的汁算式(2)求得的是负值。所以求试油的饱和蒸气压P 时,计算公式应改为:

'P P P =-?

式中'P ——实测的未修正饱和蒸气压,毫米汞柱。

标准方法上是:P=P+AP ,因为其求得的AP 是负值,所以实际上也是将试油未修正饱和蒸气压减去P ?的绝对值。故两个式子实质上是一致的。应用(5)式,对理解修正数AP 的来源、对实际运算上更为方便。

为帮助计算,特将0~40℃的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列表如下,以供查阅。

影响测定饱和蒸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1)与测定器的气相及液相的容积比有关测定器的空气室(气帽)与燃料室(液相)的容积比,应预先检查,不能超过1:4±0.2。用以连接u形压力计和空气室的橡皮管也不能超过规定的内径及长度,因它也包括气相容积的范围内,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2)与试油轻质馏分的损失有关为此,应严格遵守试验方法中有关采样、冷却试油、把试油装入燃料室及保证测定器不漏气等规定,尽量避免轻质馏分的损失。否则,所测得结果的误差很大。

(3)与测定温度有关水浴应始终保持38±0.3℃,超过或低于此范围,会造成结果偏高或偏低。

(4)与摇动测定器的猛烈程度有关方法中规定须用力猛烈摇动,如不用力,每次只轻轻摇儿下,所得结果电有不同。

(5)与测量空气室温度和大气压是否准确有关因为所测出的试油未修正饱和蒸气压要引进修正数。而计算时此两个读数是很主要的。测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测定发动机燃料饱和蒸气压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用以判断发动机燃料挥性发的大小通常,发动机燃料的饱和蒸气压愈大,则挥发性也愈大,含的低分子轻质烃类也愈多。

(2)用以判断发动机燃料在使用时有无形成气阻的倾向通常,发动机燃料的饱和燕气压愈大,用于发动机时,形成气阻的倾向就愈1人。车用汽油的蒸气压超过规定数值时,易在输油管中形成气阻,从而因进不去油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3)用以估计发动机燃料贮存和运输时的损失当贮存、灌注及运输汽油时,轻质馏分总会有损失,根据汽油饱和蒸气压可估计轻质馏分的损失程度。通常,汽油的蒸气压愈大,在贮存时的蒸发损失也愈大。

液体燃料饱和蒸气压U形管测定法的原理是怎样的?

用U形管法测定发动机燃料的饱和蒸气压足我国创立的属于静力法类型的新方法(SY2107-75S)。其特点是:测定时气体空间的容积为40毫升,液体试样为10毫升,使气液相的体积比保持为4:1,测定温度为38℃。此两个主要条件与雷德法相同,但比雷德法有下列优点:1)用玻璃u形管做成的测定器,结构紧凑简单、便于使用。2)测定时仪器能全部浸于水浴中,不受室温影响。3)需要的试样数量少,测定时间短。4)可测定较宽的蒸气压范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 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按密度与度分类 类别 20℃密度(3)度(60℉) 轻质<0.851 >34 中质 0.85—0.93 34—20 重质 0.931—0.996 20—10 特稠>0.996 <10 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按含硫量分类 类别百分比 低硫<0.5% 含硫>0.5% 高硫— 3、按含蜡量分类 类别百分比 低蜡 0.5—2.5% 中蜡 2.5—10.0% 高蜡>10% 二、油品分类 498—87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 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生产燃料产

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苯类产品。 4、延迟焦化:焦化是使减压渣油、二次加工尾油等重质油进行深度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的过程,其特点是除了生成气体、汽油、柴油、蜡油,还要生成石油焦(可制成电极或作冶炼工业燃料)。延迟焦化是指先在加热炉中加热,然后再延迟到焦炭塔中生焦,从而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5、尿素脱腊:尿素脱蜡是生产低凝点油品的一种方法。他利用尿素与正构烷烃形成络合物。从石油馏分中将高凝固点的石蜡分离出来。经过处理的油品凝固点可低达零下40℃—60℃,并副产高纯度液体石蜡。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炼制工艺技术 四、常用油品种及性能 1、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馏程:在一定外界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着气化率增大而不断升高,油品的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馏程。馏程反映了油品的组成,从油品馏程之间的相互比较,可大致判断油品中轻、重组分的相对含量。 沸点范围馏分 <200℃汽油馏分或低沸点馏分 200℃—350℃煤、柴油馏分 350℃—500℃润滑油馏分

加油站油品知识

加油站油品知识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同时也是“非再生能源”(在短时期内不能形成的能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消费量不断增大,石油将会逐步变为稀缺资源。因此,珍爱资源,保管和使用好每一滴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一、石油产品分类及特性 (一)石油产品分类 我国在1987年发布了石油产品及润滑剂总分类的国家标准,定名为《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498-87),将石油产品分成六类。见表4-1。 表4—1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加油站经营的汽油、柴油属于燃料类产品,内燃机油、车辆齿轮油、润滑脂属于润滑剂类产品。 目前不同地区加油站销售的汽柴油品种略有不同:汽油主要包括车用

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符合地方标准的车用汽油等;柴油主要包括轻柴油、车用柴油、符合地方标准的车用柴油等。 加油站销售的润滑油脂主要包括:汽油机油、柴油机油、车辆齿轮油、液压油、液力传动油、汽车制动液、汽车防冻液、润滑脂等。 (二)石油产品特性 1.易流淌、易蒸发 由于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是液体,容易流动,在加油过程中易出现“溢、滴、漏”油现象,因此在加油前,要熟悉加油机操作规程,掌握加油动作要领,了解顾客盛油容器(油箱)的容积大小和是否渗漏等,在加油过程要精力集中,以免出现“溢油”、“滴油”和“漏油”现象。 由于汽油、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容易蒸发产生油蒸气,并且油蒸气比空气重,因此,在加油时如出现“溢油”、“滴油”和“漏油”现象,在加油现场易出现油气积聚,油气刺鼻等情况。 2.易燃烧、易爆炸 石油产品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大量C和H 是油品易燃烧和易爆炸的内在原因,空气和火源是油品燃烧和爆炸的外部条件。 油品及其蒸气点火所需要的能量很小,如点爆汽油蒸气所需要的能量为0.1~0.2(相当于1枚大头针从1米的高度自由落体所产生的能量),同时爆炸极限很窄,如车用汽油的爆炸极限为1.4%~7.6%,柴油为0.6%~6.5%,汽油、柴油的燃烧与爆炸所必备的条件比较容易达到。因此,在加油站要做到尽量减少油气蒸发,杜绝一切火源,以防油品燃烧、爆炸事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 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按密度与度分类 类别20 C密度(3)度(60 T ) 轻质v 0.851 > 34 中质0.85 —0.93 34 —20 重质0.931 —0.996 20 —10 特稠> 0.996 v 10 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 —0.95 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 、按含硫量分类类 别低硫 含硫 高硫 3、按含蜡量分类百分比v 0.5% > 0.5% 类别 低蜡0.5 中蜡 2.5 高蜡 二、油品分类百分比 —2.5% —10.0% > 10% 498 —87 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 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生产燃料产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苯类产品。 4、延迟焦化:焦化是使减压渣油、二次加工尾油等重质油进行深度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的过程,其特点是除了生成气体、汽油、柴油、蜡油,还要生成石油焦(可制成电极或作冶炼工业燃料)。延迟焦化是指先在加热炉中加热,然后再延迟到焦炭塔中生焦,从而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5、尿素脱腊:尿素脱蜡是生产低凝点油品的一种方法。他利用尿素与正构烷烃形成络合物。从石油馏分中将高凝固点的石蜡分离出来。经过处理的油品凝固点可低达零下40C —60 C,并副产高纯度液体石蜡。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 油炼制工艺技术四、常用油品种及性能 1、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馏程:在一定外界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着气化率增大而不断升高,油品的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馏程。馏程反映了油品的组成,从油品馏程之间的相互比较,可大致判断油品中轻、重组 分的相对含量 沸点范围馏分 V 200 °C汽油馏分或低沸点馏分 200 °C —350 C 煤、柴油馏分 350C—500C 润滑油馏分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基础知识28526

油品基础知识 一、石油及石油产品 (一)石油 1、石油 按用途上说是指原油、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按化学组成上说,是含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及沥青质。 2、原油 从地底或海底开采出来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我们通常所说的石油,也就是狭义的石油就是指原油。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早在公元初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现并加以利用。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暗绿色,也偶有黄色。一般情况下,原油的密度大部分为0.77~0.96克/厘米3。在原油的组成中,含碳量约为84~85%,含氢量约为12-14%,还有少量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此外,在石油中还发现了少量极少的铁、镍、铜、铅、钒、砷、镁、磷、钾、硅、钙、锰等元素。

(二)石油产品 1、什么是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 2、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产品按照国标GB498-87可分为如下几类: 1)燃料类(F):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按GB7631-87又分为19个组别。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等; 3)溶剂油及化工产品(S):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 4)蜡及其制品(W):石蜡、高溶点石蜡、工业用石蜡、提纯地蜡等; 5)石油沥青(B):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等; 6)石油焦(C): 二、油品的几个常用技术指标 1、油品的馏程 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围。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2、辛烷值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1、沸腾:一种液体在升高温度时,饱和蒸汽压不断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其饱和蒸汽压和外界压力相等,此时蒸汽不仅在液面上进行,液体内部也都在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低于沸点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 2、什么叫油品的粘温特性? 答: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油品的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这种性质称为油品的粘温特性。 3、油品粘度与组成的关系是:油品的粘度随烃类的沸点升高和分子量的增大而 增大,在烃类中烷烃的粘度最小,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粘度较大,胶质的粘度最大。 4、蚀点是在试压条件,开始出现微石蜡结晶而使油品变浑浊的最高温度,测出 蚀点后,继续降温,直到油品中出现肉眼可辨的结晶此温度称为强晶点。5、测定馏程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答:馏程能大体表示该汽油的沸点范围和蒸发性能;1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含低沸点馏分的多少;5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的平均蒸发性能;90%馏出温度表示汽油中重馏分含量的多少,该温度过高说明汽油中重馏分过多,不易保证汽油在使用条件下完全蒸发和完全燃烧。 6、汽油的抗爆性是用辛烷值来表示的,它是在标准试验用可变缩比单缸汽油发 动机中,将待测样和标准燃料试样进行对比试验测得。人为的抗爆性极好的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抗爆性极差的正庚烷的辛烷值为0。 7、简述汽油中含有水溶性酸或碱的危害? 答:正常生产出的汽油本不应该含有水溶性酸或碱,但是如果生产中控制不严,或在储运过程中容器不清洁,均有可能混入少量的水溶性酸或碱,水溶性酸对钢铁有强烈腐蚀作用,水溶性碱对铝或铝合金能强烈的腐蚀。因此汽油的质量指标中规定不允许含有水溶型酸或碱。 8、柴油产品的牌号是如何划分的? 答:柴油产品分为轻柴油和重柴油。轻柴油适用于高速柴油机,重柴油适用于中、低速柴油机。轻柴油按凝点划分为、10#、5#、0#、-10#、-20#等牌号;重柴油机则按其50℃运动粘速(m m2/s)划分为10#、20#、30#三个牌号。 9.什么叫铜片腐蚀? 答;铜片腐蚀实验的实质是把一块一定规格的铜片磨光,用溶剂洗涤晾干后,侵入试油中加热到50℃并保持3小时取出铜片,根据其颜色的变化,来定性的检查试油中是否含有腐蚀金属动的活性硫化物或游离硫。如果铜片不变色,认为试油腐蚀合格;若铜片有斑点或变色,则试油腐蚀不合格。 10.除出油品中硫化物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脱硫醇或氢精制。 11.石油产品抵抗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其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油品的抗氧化安定性。 12.一般转速为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使用轻柴油作为燃料 转速低于1000r/min的中、低速柴油则以重柴油作为燃料 13.选择石油柴油; 10#轻柴油适用于夏季,0#适用于全国4-9月份以及长江以南地区冬季使用。 -10#适用于长江以南地区冬季和江南严冬季节使用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一、原油的组成 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气味 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 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

(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 →15℃的密度→吨桶比 →计算出API (注API=141.5/15℃密度-131.5) (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 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 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 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石油行业油品安全常识

石油行业油品安全常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石油行业油品安全常识石油商品是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和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的物品。油品的安全性质见下表。由于油品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储存和使用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有关操作规程,以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防火和防爆 1、控制可燃物 ①杜绝储油容器溢油。对在装卸油品操作中发生的跑、冒、滴、漏、溢油,应及时清除处理。 ②严禁将油污、油泥、废油等倒入下水道排放,应收集放于指定的地点,妥善处理。 ③油罐、库房、泵房、发油间以及油品调和车间等建筑物附近,要清除一切易燃物,如树叶、干草和杂物等。 ④用过的沾油棉纱、油抹布、油手套、油纸等物,应置于工作间外有盖的铁桶内,并及时清除。

2、断绝火源 ①、不准携带过火柴、打火机或其他火种进入油库和油品储存区、油品收发作业区。严格控制火源流动和明火作业。 ②、油库内严禁烟火,修理作业必须使用明火时,一定要申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动火。 ③、汽车、拖拉机入库前,必须在排气管口加戴防火罩,停车后立即熄灭发动机,并严禁在库内检修车辆,也不准在作业过程中启动发动机。 ④、铁路机车入库时,要加挂隔离车,关闭灰箱挡板,并不得在库区清炉和在非作业区停留。⑤、油轮停靠码头说,严禁使用明火。禁止携带火源登船。 3、防止电火化引起燃烧和爆炸 ①油库及一切作业场所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都必须是防爆型的,安装要合乎安全要求,电线不可有破皮、露线及发生短路的现象。 ②油库上空,严禁高压电线跨越。储油区和桶装轻质油库房与电线的距离,必须大于电杆长度的1.5倍以上。

原油和油品基础知识.doc

原油和油品基础知识 信息来源: 作者: 时间:2008-12-04 14:13:25 访问次数:7803 一、原油和油品的性质和分类 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1、原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 ~0.95 之间,少数大于 0.95 或小于 0.75 ,相对密度在 0.9 ~ 1.0 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 0.9 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1 ~ 100mPa·s 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 -50 ℃~35 ℃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

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原油分类使用的是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l)的评级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比重而建立的。液体的比重是相对水而言的。在 API 体系中,水是 API10 ,阿拉伯轻油是API34 ,这表明同样体积的阿拉伯轻油比水轻。 原油的硫含量也很重要。 ?脱硫原油的硫含量相对较低,比重相对较高,可以被提炼成更轻的高价值产品,如汽油。 ? ?酸性原油的硫含量相对较高,比重相对较低,在提炼后可生产更多的比较重的煤油和柏油。

2020新版加油站基础知识培训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加油站基础知识培训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新版加油站基础知识培训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第一章牷镜陌踩? ? 第一节牥踩煞ü婧突镜陌踩贫? 一、安全生产法 (一)总则 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阻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2、《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施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都有效; 3、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从业人员的权利 1、从业人员享有工伤保险和获得伤亡赔偿的权利,因生产安全

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2、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及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4、享有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三)从业人员的义务 1、遵章守法,服从管理的义务; 2、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现不安全因素报告的义务,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报告。 二、安全教育制度 牋安全生产教育的主要形式有“三级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等形式。 牋三级教育:在工业企业所有伤亡事故中,由于新工人缺乏安

油品的基础知识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一、油品的基本构成 二、油品基本特性 三、燃烧特性 四、爆炸特性 五、火灾 六、消防灭火 七、事故理论及事故统计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 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柴、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①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②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开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③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以下两种情况。(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三)易爆性 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叫做爆炸极限。 其中,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上限与下限的间隔,叫爆炸范围。 各种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都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测定出来,常见的汽油的爆炸下限是1.3爆炸上限是6.0;轻柴油的爆炸下限是1.5爆炸上限是4.5。 有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此、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汽油的爆炸下限是1.3爆炸上限是6.0;轻柴油的爆炸下限是1.5爆炸上限是4.5。 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两级: (1)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如煤油等 汽油的闪点:-50℃;煤油的闪点:43~72℃:轻柴油的闪点:48℃-120℃;重柴油的闪点:大于120℃。 爆炸极限:汽油1.3~6%,煤油0.7~5%,轻柴油1.5~4.5%,重柴油无数据。 楼主可上网查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相关危险数据较全。

石油产物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 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工业燃油:性能与柴油近似,主要用作锅炉及工业炉的燃料,其凝固点在+5~20℃之间,按粘度分为1#燃油和2#燃油两种标号。 燃料油(重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

燃料油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燃料油(Fuel Oil) 发表于2011-03-15 阅读:127347 虽然绝大部份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欧洲对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残余物,或它与较轻组分的掺合物,主要用作蒸汽锅炉及各种加热炉的燃料或作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为各种工业燃料。 但在美国则指任何闪点不低于37.8℃(100o F)的可燃烧的液态或可液化的石油产品。它既可以是残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Oil,亦称Heavy Fuel Oil),也可是馏分燃料油(Distillate Fuel Oil),后者包括煤油(Kerosine)和民用取暖油(Domestic Heating Oil)。馏分燃料油不仅可直接由蒸馏原油得到(即直馏馏分),也可由其它加工过程,如裂化等再经蒸馏得到。 按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的规定,燃料油分为六级,其中No.1属煤油型燃油,No.2为民用取暖油,相当于柴油馏分,这两级均属馏分燃料油,以沸程分级,No.5及No.6则为残渣燃料油,主要用作工业、发电、锅炉及船用燃料,以粘度分级。No.5又有轻、重之分,前者38℃之运动粘度不超过65厘沲(cSt)后者50℃时不超过18厘沲(cSt)(相当于100o F之雷氏粘度600秒),主要用作工业燃料。No.6,

50℃运动粘度大于92厘沲(cSt),小于638厘沲(cSt),主要用作轮船及发电厂等燃料。至于No.4实为No.5或No.6与No.2或No.1的调合油,基本属重柴油级燃料。No.3燃料油1948年取消,需要时一般以No.2顶替。 而日本标准JIS K2205燃料油分为三类AFO、BFO及CFO。 燃料油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油本性以及加工方式,而决定燃料油品质的主要规格指标包括粘度(Viscosity),硫含量(Sulfur Content),倾点(Pour Point)等。供发电厂等使用的燃料油还对钒(Vanadium)、钠(Sodium)含量作有规定。 对于高粘度的燃料油,一般需经预热,使粘度降至一定水平,然后进入燃烧器以使在喷嘴处易于喷散雾化。 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180cSt、380cSt这样的分类。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cSt为Centistoke(厘沲)的缩写,cSt是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单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简写cSt。 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目录 一、油品的基本构成 二、油品基本特性 三、燃烧特性 四、爆炸特性 五、火灾 六、消防灭火 七、事故理论及事故统计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 (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此、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①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②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开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③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以下两种情况。(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三)易爆性 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叫做爆炸极限。 其中,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上限与下限的间隔,叫爆炸范围。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参考文本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 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 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 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 (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目录 一、油品的基本构成 二、油品基本特性 三、燃烧特性 四、爆炸特性 五、火灾 六、消防灭火 七、事故理论及事故统计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 (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此、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①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②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开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③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以下两种情况。(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三)易爆性 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叫做爆炸极限。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油品指标基础知识介绍 对于燃料油,我们经常会见到诸如180cSt、380cSt这样的分类。这里我们对所有油品经常会用到的各项指标做简单的介绍。 cst为Centistoke(厘沲)的缩写,cst是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单位“沲”(Stoke)的百分之一,简写cSt。 粘度(VISCOSITY)是油品流动性的一种表征,它反映了液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强弱,作用强(粘度大),流动难。石蜡基型原油含烷烃成份较多,分子间力的作用相对较小,粘度较低,环烷基原油含脂环、芳香烃较多,粘度一般较大。但需注意的是油品的流动性并非单决定于粘度,它还与油品的倾点(或凝点)有关。 流体的粘度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压力也有一定影响,但一般可忽略不计),这种影响也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实施的:通常的概念是温度升高流体体积膨胀,分子间距离拉远,相互作用减弱,粘度下降;温度降低,流体体积缩小,分子间距离缩短,相互作用加强,粘度上升。由于粘度与温度关系密切,因此任何粘度数据都需注明测定时的温度。通常在低温区域温度对粘度的效应尤其显著。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 粘度对于各种油品都是一重要参数。内燃机及喷气发动机燃料的汽化性能、锅炉用燃料雾化的好坏均直接与各油品的粘度相关,而油品的输送性能亦与粘度有密切关系。由于粘度在油品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重要性,因此不少油品,诸如残渣燃料油、某些润滑油等往往以粘度作为其分级的依据。此外通过对使用过程中的润滑油的粘度的测定更可提供该油品是否已经变质而需加以更换的信息。 运动粘度(KINEMETIC VICOSITY)υ是油品的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η与同温度下的油品密度ρ之比: υ=η/ρ 单位,沲(Stoke)= 厘米2/秒,通常以其百分之一——厘沲cSt表示。 具体是测定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如40℃,50℃)流过运动粘度计之毛细管所需要的时间“秒”,然后乘以该粘度计之标定常数即得该试样粘度cSt。 运动粘度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小,测试速度快,更主要是准确度大大高于其它测定法(雷氏、赛氏等),因此应用日趋普遍。 动力粘度是面积各为1厘米2并相距1厘米的两层液体,当其中一层以1厘米/秒的速度与另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单位“泊”(Poise),其百分之一即厘泊(CP)。 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OF,122 OF或210 OF)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的60毫升所需要的时间,单位秒。 赛氏粘度有赛氏通用粘度(Saybolt Universal ,常用SSU表示)及赛氏重油粘度(Saybolt Furol ,常用SSF表示)之分,两种粘度计的差别主要在于试样流出孔的口径上,赛氏通用粘度计之孔口径较小,重油粘度计较大。一般当以赛氏通用粘度计测得之流出时间超过2000秒时,则改用赛氏重油粘度计。数值上SSF约等于SSU的十倍。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第一节石油简述 一、认识石油 石油是天然存在的,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 产品的总称。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在常温下,大都是呈流体或半流体的状 态。其颜色多为黑色或深棕色,少数为暗绿、赤褐或黄色,并具有特殊的气味。它的比重绝大多数在0.8-0.98之间。凝点的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C以上,也有的却低于一50C。原 油,从化学组成成分来讲,是一种包含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它的化学组成十分繁杂,不同产地,甚至同一产地而不同油井在化学组成成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石油的组成。 非烃类化合物: 主要有硫、氧、氮 烃类化合物: 主要含碳、氢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和氢。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 96-99%。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这3种元素合计含量约1-4%)以及极微量的钾、钠、钙、镁、 铁、镍、钒、铜、铝、碘、磷、砷、硅、氯等10种元素。上述种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 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的含硫、含氧、含氮等的化合物和胶质、沥 青质等。这些非烃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影响,所在炼制过程中都要尽 可能将它们除去。 三、石油的炼制 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总称为石油产品” 成品油范围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润滑脂等五大类。 汽油、柴油是石油的主要产成品。 石油的加工工艺: 原油必须经过加工(炼制)才能得到各种燃料油、润滑油、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产品,这些产品称为石油产品。原油加工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过程是将原油用 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 原油常减压蒸馏流程示意图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编号:SM-ZD-41245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 (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此、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①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