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对无损检测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无损检测(包括RT、UT、PT、MT )的质量控制及无损检测分包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无损检测责任人负责对无损检测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无损检测分包方的选择、评定及分包过程质量控制、报告审核确认等;

3.2 检验人员负责对无损检测工件表面质量控制;

3.3 无损检测记录及报告由质管部负责汇总归档。

4. 工作程序

4.1人员资格

4.1.1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进行,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检测方法及等级相符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射线工作人员证》。

4.1.3 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条例》、《管理办法》、《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确保无损检测工作质量。

4.2 无损检测控制

4.2.1 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按《射线检测工艺规程》、《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渗透(着色)检测工艺规程》执行。

4.2.2 产品无损检测的技术要求、图样及工艺文件在投产时送无损检测责任人。特殊要求的无损检测由设计部提出,并征得检测部门的同意。编制能满足所制造产品的要求的无损检测的工艺卡,以指导无损检测人员对产品进行准确无误的检测。

4.2.3 要求无损检测的产品或零部件,检验人员必须先进行规定形状和外观质量的检查,合格后由检验员填写《无损检测报验单》,报验单应列明产品工号、名称及编号,材料牌号(包括母材及焊材)、厚度、焊缝编号、检测部位、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执行标准、合格级别、焊缝总长(或外径)和检测长度及报验日期

等,并有检验员签名认可。

4.2.4 无损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送检部门,需要返修的产品或零部件应填好返修报批单并及时交由送检部门办好报批手续后按返修工艺进行返修,返修后经检验员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重新检测,并按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的扩探数量进行扩探,直到该产品或零部件无损检测合格,并由检测人员在相应部位打上该项目合格的标记。

4.2.5 被检产品或零部件的表面质量或不规则状态,影响到无损检测评定结果时,无损检测人员有权提出表面修整的要求,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4.3 无损检测过程

4.3.1 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应严格按《工艺规程》或相关《工艺卡》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艺规范和选择正确的检测参数。

4.3.2 无损检测评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不错检、漏检,确保评定质量。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应交由无损检测责任人进行裁决。

4.4 资料及底片管理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无损检测的原始记录,正确填发报告,报告内容及射线检测底片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程》的要求,检测报告应由具备相应无损检测资格的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签发。检测记录、报告和底片(包括原返修片)应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15 年。

4.5 设备管理

4.5.1 无损检测设备必须建立设备台帐、设备档案,并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周期检测,经检测合格才允许使用。

4.5.2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6 无损检测分包管理

4.6.1 对分包方的提出和评价

a. 无损检测责任师根据公司产品要求,提出相应的分包方名单,同时提供分包方以下资料:

①分包方的经营范围;

②分包方是否取得国家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及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③分包方具备的经营资格证书项目;

④分包方所具备的无损检测能力和设备状况;

⑤分包方无损检测方面的业绩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