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

心得体会: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

心得体会: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强化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是加强和规范党内监督的基本遵循。能不能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组织观念的检验。在青干班开班仪式上,苏茂林副主任要求,党员干部要强化被监督意识,主动接受监督,真心实意接受监督,对组织、同事和群众指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党和人民的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监督,真正让《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落地生根,推动治黄事业发展,需要做到以下3个方面。

一要正确认识监督。监督并非是对工作的束缚,而是做好各项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习总书记的讲话可谓语重心长,体现出党对干部的关爱之情。党员干部一定要走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同级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下级监督是给自己‘找麻

烦’”的思想误区,清醒地认识到党内监督是对干部的保护、督促和帮助,保护干部的工作不犯错误,督促干部的事业不断发展,帮助干部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以感激之心,欢迎监督,希望监督,真正树立起“监督是爱、放任是害”的理念,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适应在阳光下运用权力,时刻以事业为重,努力工作,锐意进取,这样才能不辜负党的信任和重托。

二要自觉接受监督。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是一项素质、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胸怀,更是每个党员干部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说:“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就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在被监督的位置上,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中,自觉地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不给自己留有任何犯错误的机会。从近些年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例看,许多领导干部是因为没有自觉接受监督才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从“好干部”沦落为“阶下囚”。因此,失去监督容易导致腐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是血的教训。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引以为戒,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自觉养成一种在监督下工作的良好心态,让监督成为自己的“安全阀”

和“护身符”,防止腐败侵蚀,净化身边环境,做到闻过则喜、有过则改,真正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行得端、走得稳,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工作业绩。

三要强化自我监督。能否主动进行自我监督是考验领导干部党性觉悟和自身修养的试金石。和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一个干部腐化变质基本都是从不看重小节开始的,认为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最终如温水煮蛙,难以自拔。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警惕并消除各种潜在错误的发生和滋长,防止小恙诱发大病、小节走向失节、小患引发大害,强化自我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木受绳则直,人守规则正”,领导干部只有学会自我约束,主动给自己立规矩、给自己定框框,才能不让自己产生半点邪念,不给他人半点可乘之机;才能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即使在缺少监督或无人监督时,也能主动给自己打预防针,告诫自己不越雷池半步,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做到慎独、慎欲、慎友、慎权。同时,强化自我监督,还要时刻反省自己,常思己过、常思不足,及时检查和纠正自己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自我纠偏勘误、自我校对航标,最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