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西双版纳州的人民

三.调查方式:观察法和资料法

四.调查时间:2012-2-5至2012-2-15

五.调查内容:西双版纳州的人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类才能生存”,傣族人民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影响着西双版纳州各族群众,使得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雨林得以保存,也使得西双版纳享有着一个个美誉: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经过我的观察与对几年前家乡资料的调查,发现家乡的人民生活水平渐渐好转,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巨大转变。西双版纳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装,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都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都是穿起了像汉族一样的休闲,运动等服饰。偶尔在自己民族的特大节日中,才穿起自己的民族服饰。在吃的方面,不再是偶尔下馆子,而是经常下馆子吃饭,对于本民族的特色美食,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了。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还看到更多的城市化痕迹,这里售卖的蔬菜和农产品,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地的生态特性,在品种和品相上面,趋同于大城市的超市产品。而西双版纳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气候条件,本来可以发展一个一年四季不重样的绿色饮食。同时,沿着饭店、酒吧区、按摩院、KTV和卖场等物质空间,一个平庸的城市的形制已经定型。

在住房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傣族为例。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泐大佛寺一带、曼弄枫村落进行考察,同时走访了一些傣族村民,曾经是“万里平畴”的农耕地,目前都已经开发成或者即将开发成鳞次栉比的楼盘,村庄里的旧式傣楼已经非常罕见,全部代之以钢筋混凝土的半洋半傣的新式能耗楼。旧式傣楼,或许房间

采光不好,但从材料来说,基本上都是环保的,房屋保养所需要的材料更换也不会带来新的污染,由于巧妙利用竹木、砖瓦和各种热带植物,围绕着旧式傣楼,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农家植物园,人的许多自然需求可以通过生态环保的方式得以解决。而现在的西双版纳新区,使用的是常规的城市化模板,整齐划一的硬化设计,绿地的消失,水循环的破坏,它基本上朝着北京市石景山式的破败、沉闷、灰色城市调子里走去。从大佛寺的橡胶林底下,回望整个景洪城,满眼都是建筑脚手架和盖了一半的高楼。如果从另一面也就是前往昆明的老山路上俯瞰景洪,这个城市基本上没有任何热带和雨林特点…

以前的傣族人民出门都是自行车,拖拉机或者摩托车,而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小轿车,使得景洪市内的交通变得拥挤不堪,无奈之下将市内几个有着绿化植物的大转盘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红绿灯的等待。

从以上结果来看,西双版纳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城乡的环境也迅速恶化。人民的生活日益美好,最主要的原因是种植业。但是西双版纳在橡胶、香蕉、麻类、甘蔗、茶叶、澳洲坚果等单一作物种植的蚕食之下,已经处于一种严酷的生态挑战当中。在2007年,曾经有许多媒体连续报道这里的橡胶种植已经突破了600万亩,远远超过了这个地区的生态极限,一时间各种专家的声音参与这场论战。由于大量种植橡胶,西双版纳的气候越来越干燥,似乎已经和热带雨林相形渐远。到底人民的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该如何取舍?

3.为改变州内现状而做出的行动

如今,州内的领导们也开始重视生态的发展,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州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热带雨林是西双版纳的招牌,是西双版纳的形象。让雨林常绿比GDP更重要,保护雨林就是最大的政绩。

(1)深入开展“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

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西双版纳州2010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重点,相继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污染源专项检查、绿色护考专项督察和各类污染源综合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年共对450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审批,完成了96个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将审批和竣工验收的重点项目在《西双版纳报》和云南省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公开网站、州环保局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和公告。

(2)积极推进生态州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州、县(市)、区、乡(镇)、村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全州省级生态乡镇建设工作会;邀请国家级专家对“创模”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勐罕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勐海镇曼袄村委会申报“国家级生态村”通过了省级审查和公示;勐宋、景讷、象明等7个乡镇荣获第五批“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至此我州省级生态乡镇达29个,占全州乡镇总数的93.5%。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进一步传播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加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生态州建设等宣传。

(3)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工程减排方面。勐腊、勐捧、景真3家糖厂的PSB液态肥污染减排工程2009/2010年榨季正常运行。景洪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截止11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217.45万元,并于9月底建成试运行;勐海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于7月动工建设;勐腊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了项目的土地调规及初步设计招标和审

查工作,可研、环评已批复。结构减排方面。景洪市普文糖厂2008/2009年榨季开始停产,2009年申请破产,现已进入司法程序,正在清产核资。黎明淀粉厂已于2009年全厂关闭转产。

七.调查体会:经以上结果我得知,领导对州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人民生活的富裕不能建立在毁坏生态的基础上,人民经济固然要发展,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西双版纳一定会更加美丽。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 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回收问卷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回收率 97.5%,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

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XX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

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文明办《关于报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的通知》要求,我乡积极组织力量,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对本辖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对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面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1、美化和标语广告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乡风文明为 着力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以建设文化广场为重点,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全乡总计投资XXX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7652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XXX个,安装健身器材130余件,均已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建设文化墙,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针政策、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新鲜的时代感带入农村,使文化墙寓教于乐,让墙体成为建设美丽乡村、培育新农民的一个阵地和窗口。除此之外,在全乡范围内对广告标牌、标语进行彻底清除,对全乡各村临街建筑立面统一粉刷,净化村容,全乡共绘制文化墙1112平方米,粉刷墙面94730平方米,有效的整治了沿街商业广 告和标语,净化了人居生活环境。 2、村民中心建设。我乡从每个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各 村两委办公场所进行整合,高标准建设村民中心,夯实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健全规章制度,配置较为完善的活动室,使村民中心成为

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纠纷调解、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村民中心便民服务项目“全覆盖”,并筹划对村民中心标牌进行统一制作安装。 3、乡规民约建设。乡规民约建设是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我乡充分发动村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全乡XXX 个村均成立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等,讨论撰写文明节俭婚丧事宜承诺书,并成立民调会充分参与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与服务,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作用。 4、农村志愿者组织建设。我乡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作用,按照各村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帮扶志愿者等志愿组织,实现了包片、包村、包户,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户,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并利用义务巡逻队建立巡逻微信群,实现群防群治的同时,加强应急处置,弘扬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村风。 5、家风家训建设。把家风家训作为民风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宣传教育,让好家风好家训代代相传。全乡开展寻找任丘好人活动,征集文明事迹,弘扬文明新风。 6、《功德榜》、《功德录》建设。在乡机关和有条件的村设立了功德榜、功德录,大力宣传善行义举,纪录好人功德,弘扬核心价值,让好人好事得到弘扬,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提升我乡村民整体文明素质。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 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 月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 份,回收问卷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117 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4篇

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 .56万亩,农田防护林 .5万亩,林木种苗1. 1万亩,人工种草 .4万亩,人工造林31. 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 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 台,水源工程75 处,节水灌溉4 9处,小流域治理5. 7万亩,生态移民 64户413 人; 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 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 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 个牧户1. 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 %,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 4 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 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最好的亮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年的16 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 %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 %—5 %,其中:森林覆盖率由 .74%提高到2.67%。全旗草牧场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由年的23.2厘米、41.7%、 1.2公斤/亩提高到年的35.1厘米、54.7%、 . 公斤/亩,分别提高了11.9厘米、13%、7.6公斤/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自年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我旗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始终将该项工作放在全旗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实施“围封转移”和“两转双赢”战略,落实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 ——坚持科学的指导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坚持“三生结合”(生态、生产、生活),“三效”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坚持以工程建设为支撑,以科技为动力;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布局;转变畜牧生业产经营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牧业增产,牧民增收。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开展广泛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忧患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鼓励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建设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坚持“谁建设、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投入,使生态项目建设发挥具大的现实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种草质量。积极推广科研成果,把生产适用技术落实到

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和意义: 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类,意义在于在此基础上了解居民对环保意识的深浅,好进一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乡。 调查过程: 在寒假的这段时间里,我实地考察过家乡的河道,也去了村委会询问。在与村委会领导的交谈中,我得知前几年,县里加大对乡村的经济建设,村委会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资工作,村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流经村里的一条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厂向河里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里倒。从前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垃圾四处漂浮,边缘仿佛污秽的水沟一样。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于前几年单方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污染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导致环境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相反还使部分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基本情况与分析: 1、平林开扩土地,绿态严重遭到破坏,由于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资源缺乏,为了开扩 更多土地空间,从而进行了平山伐林,导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批树木被伐,绿地呈现指数上升减少人口的增多同时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国家在很早之前就颁布了保护环境条

令,同时也实施了许多措施,禁止人们随地扔垃圾,废品回收利用,城市还设有专门的收垃圾场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清理垃圾,然而在农村,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头支票,没有专门的回收垃圾场所,人们为了方便,都是会随地找个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为人们倒垃圾最“关照”的场所,积堆成山的垃圾引来了喜爱垃圾的动物,散发出阵阵臭味,河水在人们的照顾之下,清澈之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从此望不到里,街道上散布着的是人们不自觉随手扔的垃圾,没有人扫,这些垃圾就像到处漂流的浪子,没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废品重新利用的不够全面,在这些生活垃圾里,有许多塑料袋,纸袋,旧衣服,旧玩具,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别是塑料袋,塑料袋属于一级污染品,人们购买东西的商品袋用过一次之后都会随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随着人们经济的发展,旧衣服、旧玩具已被人们远远抛之而去,有些以捡垃圾为生的就会捡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环保。 调查结论: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首先,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东王集镇委员会 根据县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近期我们东王集镇组织有关人员就乡风文明建设有关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动力。我县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当前,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一。 近十几年来,我们东王集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强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乡(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育人“德”为先,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实施“好人工程”行

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初步确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已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社会主流。我们东王集镇近几年来能够创新创优这方面工作,并取得显着成效。韩圩村早些年首创的“一碑四谱”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模式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典型案例”、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百家优秀经验;该村近年又创立的“中华美德教育展览馆”和“三史”教育展览馆,对提高镇村两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合兴村的“三史一观”教育有效改善了乡风民风,被中宣部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元邦、伊东等村开展的未成年“八礼四仪”“三字经”教育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金点子方案等。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借助近几年省、市星级文体馆、站创建等,市、县领导联系和部门结对帮扶的机遇,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全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已有80%的村安装健身路径、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类体育设施、晚间全民健身点发展到近70多个;60%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市两级建设标准;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每年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竞技、卫生、法律等各种活动达到数百场次。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树立良好乡风民风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毛概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分析报告

毛概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我们小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收回成品137份。数据显示约76%的大学生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余的认为有一些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 会偶尔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另外高达81%的同学表示偶尔会为了操近路而践踏草坪,能做到经常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只有18.92%,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环保意识,但是在践行方面能做到的就很少了。这说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只停留在意识方面,未能落实到行动上。大学生了解生态环保知识的渠道最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其次是书本杂志报刊、学校的宣传活动,通过学术讲座报告或与同学、老师交流了解的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由此说明面对学生群体,网络传媒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宣传手段,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学校的宣传活动也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环保活动,既体验乐趣,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其增强环保意识,在生活中注意环保。另外,学校应增加相关讲座,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当重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包括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科技建设,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不清楚“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具体是哪一天,当电视报纸中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只有约30%的同学会认真看,而做 到经常向身边的人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同学只有约19%。可见同学

们对环境保护的关心程度较低,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仍然比较匮乏。 对于我校生态环境和文明建设的满意度方面。80%以上的学生 表示基本满意,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也有少部分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学校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校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乱扔垃圾、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破坏花草、水电浪费等。而约84%的学生认为绿色消费方式就是一种适度节制的消费,可见,当代大学生还没有做到绿色消费。而且学校没有对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过度使用、水电浪费、乱扔垃圾等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惩措施,也没有进行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教育。 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约90%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参与生态环保社团组织感触或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而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约92% 的学生认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措施是提高个人意识自觉维护,其余都认为需要靠一些奖惩措施。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说明同学们都能够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关键,另外,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高校更加应该做好校内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荆镇第三中学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为了了解大荆三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推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展开,我们进行此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5年3月,运用问卷的形式对大荆三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45份,回收问卷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440。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60%,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30%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50%左右,50%以上认为环保与学生有关但只有10%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汇报 合川区委宣传部 2018年4月2日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区委宣传部牵头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承担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宣传部成立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课题组,抽调了3名同志具体承担调研任务,组织召开了3次调研工作会议,本着找准问题、厘清原因、精准施策的原则,讨论制定了调研提纲。先后去到太和镇晒经村、渭沱镇白湾村、古楼镇摇金村和南津街街道白鹿山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村委班子座谈会、村民院坝会、宣传委员座谈会和部分文化管理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共5次,个别访谈21人次。调研组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用、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村民的需求、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村民俗文化宗族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移风易俗与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与文化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16个问题进行调研,着力找准乡村文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乡村文化设施配置滞后,“建、管、用”体系不完善。一是现有文化阵地被挤占挪用严重,有的选址不当,作用发挥较差。个别镇文化站被社会服务中心占用;有的镇文化站挂有标识牌及活动室标识,但房间被挪作他用;有的文化站位置远离群众居住集中区,有的建在政府大楼内,开放效果不佳,利用率较差。二是大量文化阵地闲置,设施设备缺乏。很多村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电子阅览室电脑被机关干部挪用,有电脑但未联网等。特别是村农家书屋,缺少专门人员指导阅读,作用发挥较差。三是村民需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偏少。村民希望能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二)村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喜欢的“广播”通响率太低。由于农村普遍为留守老人、妇女或儿童,加上农村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一般业余时间都只是在家看电视。加上居住分散,乡村电影放映不再受欢迎,有时一场电影只有十来人观看。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喜欢听广播的村民占到留守村民的87%以上。而我区“村村响”普遍存在“故障高、成本高、维护难”等突出问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区“村村响”能运行喇叭只有2101组(2010年建设系统配备镇街前端喇叭30个,终端喇叭3567组),通响率下降到55%左右,其中狮滩镇、渭沱镇通响率为0,土场、大石、盐井、官渡等4个镇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

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式版

20xx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XX年5月1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问卷容量为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的亮点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 2.67%。全旗草牧场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由XX 年的23.2厘米、41.7%、81.2公斤/亩提高到XX年的35.1厘米、54.7%、88.8公斤/亩,分别提高了11.9厘米、13%、7.6公斤/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揭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并提出可以有效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实现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第一章绪论

一、调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尽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离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和扭转,这些问题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广泛调查各界人士,不再局限于学生范围,结果更具普遍性,更加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 二、概念介绍在广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为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新编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_---乡集镇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_***乡集镇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乡集镇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XX年6月一、集镇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全乡村镇规划,集镇区规划范围四至界限为:西至金泉村六组居民点,东到金泉村一组居民点,南到金泉村五组居民点,北至公路排碱沟,集镇规划控制用地89.3公顷,其中规划用地为45公顷,其余用地为乡镇发展用地和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目前初步形成“一带、二轴、二区”的集镇布局结构。 一带:是指集镇外围种植的经济林田园风光带。 二轴:是指贯穿东西向道路的集镇发展轴和贯穿南北向道路的文化、商业发展轴。 二区:是指以集镇区为核心的行政、办公、居住区与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的商业区。 目前建成区内主要建成有集商贸、休闲、娱乐、健身、集会为一体的东乡文化活动广场9970平方米(主要配套设施有太阳能路灯20盏,假山1座,旗坛1座,篮球场2个,健身器材12套,垃圾箱8个;柳树、刺梅、胡杨等风景树350余棵。);文化广场南侧建成有楼聚式三层小康住宅楼一栋,总建筑面积2976.9平方米;广场东西两侧建成有“上宅下店”楼聚式新居90套;乡中心小学、卫生院、供电所、水管所、信用社、汽车站、邮政所、派出所、幼儿园、集中供热公司等为农服务网点初步形成;坐落农技服务中心、移动通讯网点及各类商业门点近200余个。同时集镇3.6公里主干道的铺油罩面,3000平方米人行道硬化,1.2公里排污主管线、3.1公里供暖主管线、

32公里自来水供水主管线架设相继完成(但分支管线入户率低)。 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集镇各项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但总体来看,我乡集镇建设与其他乡镇相比还比较落后,集镇整体面貌不统一,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没有实质性转变,集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集镇规模小,难以发挥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集镇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目前乡集镇常驻人口在800人以下,因此很难产生聚集效应。 2、集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商业铺面业主门前“三包”责任的落实不到位。二是对住户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 3、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2)开发建设方式落后,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3)缺乏一支过硬的集镇“物业管理”队伍。集镇管理人员不足、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4)由于集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集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集镇功能的提高。 4、集镇建设初期修建的部分商业门店建设质量低,大部分已经成为危旧房,但业主经济收入低无力改造,极大地影响集镇面貌。 5、乱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不仅违反了《城乡规划法》,还存在安全隐患、侵占他人权益、扰乱城市风貌等危害性,因此依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