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_李耀明

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_李耀明

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_李耀明
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_李耀明

2007年8月

农业机械学报

第38卷第8期

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

*

李耀明 徐立章 杨秀景 王智华

【摘要】 在自行研制的轴流式脱粒分离试验装置上,对钉齿、短纹杆和纹杆-板齿3种不同结构的轴流脱粒滚筒进行了油菜脱粒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结构轴流滚筒的脱粒损失率、功耗、脱出物沿滚筒轴向的分布、脱分特性、脱出物各成分比例以及对后续清选的影响等。

关键词:油菜 脱粒滚筒 性能 试验中图分类号:S 225.4

文献标识码: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Axial Threshing Cylinder of Rape

Li Yaom ing Xu Lizhang Yang Xiujing Wang Zhihua

(J iangsu University )

Abstract

The threshing cy linder is a key part of rape combine .But at pr esent ,the part ’s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rototype of rice threshing cy linder so there are m any pro blems such as high loss r ate and impur ity percentage,poor adaptability and so on.On the self-designed test equipment of the threshing separation perfo rmance ,the ex perim ents of the threshing separation perform ance w ere conducted for rape,and the correlatio ns among the structural and mo tion param eters of the threshing separation devices and the threshing separatio n perfo rmances w ere also analyzed.The ex perim ental results show ed that on the same conditio n,the short rasp bar cy linder had low er lo ss rate and low er pow er consumptio n ,and there were little shore stalk and so me other lighter m atters in rape seed-tailings mix ture to the short rasp bar cylinder.

Key words Rape,T hreshing cylinder,Perform ance,Experiment

收稿日期:2006-03-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047512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K 2004060)和江苏省农业重大攻关项目(项目编号:BE 2005302)

李耀明 江苏大学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授 博士生导师,212013 镇江市徐立章 江苏大学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杨秀景 江苏大学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硕士生王智华 江苏大学江苏省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硕士生

引言

脱粒分离装置是联合收获机的核心工作部件之

一,种类较多,其性能影响到清选装置的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整机的性能[1]。油菜脱粒分离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是由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脱粒分离装置改进的,对油菜自身特性考虑不充分,故存在夹带、未脱净损失率及破碎率较高、脱出物中果荚及碎茎秆较多、作业适应性较差等问题[2~5]。因而有必要对油菜联合收获机的脱粒分离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钉齿、短纹杆、纹杆-板齿3种不同结构的脱粒滚筒工作性能的对比试验,探索不同结构形式的脱粒滚筒的特点及其适应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1 试验装置

在自行研制的DF- 1.5型轴流式脱粒分离试

验台上进行油菜脱粒分离性能试验,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试验台主要由输送带、喂入装置、脱粒分离装置、数据采集测试装置等组成,输送带的线速度、喂入输送链的转速、脱粒滚筒转速与功耗等均

可在线记录在计算机中。

图1 轴流式脱粒分离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Fig.1 T est equipment of ax ia l thr eshing and

separ ating unit

1.输送带

2.喂入口

3.喂入输送链

4.挡草圈

5.脱粒滚筒顶盖

6.脱粒滚筒

7.分离凹板

8.机架

9.草口 10.接粮箱11.活门机构 12.接草箱

 

试验采用相同结构形式的栅格凹板筛和顶盖,凹板包角220°,而脱粒滚筒为钉齿式、短纹杆式、纹杆-板齿组合式,滚筒直径570mm ,长度1580mm ,其中短纹杆长110mm,纹杆-板齿组合式的纹杆长500mm ,板齿长1080mm ,短纹杆和钉齿呈螺旋排列在滚筒上。3种轴流脱粒滚筒结构如图2~4

所示。

图2 钉齿式脱粒滚筒结构示意图

F ig .2 Structure o f spike -teeth thr eshing cylinder

 

图3 短纹杆式脱粒滚筒结构示意图

Fig.3 Str uct ur e of sho rt-rasp-bar threshing cy linder

 

图4 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结构示意图Fig.4 Str uct ur e of r asp-bar and bo ar d-t eeth

threshing cy linder

 

2 试验用油菜的特性

试验采用镇江地区人工移栽油菜,人工收割后,当天进行室内台架试验,收割时油菜已到黄熟后期,

80%~90%已成熟,油菜(甘蓝型)部分特性见表1。

表1 试验油菜基本特性参数值Tab .1 Rape characteristics in experiment

参数

数值株高/mm

1550~1930

主茎秆直径最大值/mm 28主茎秆直径最小值/mm 12植株分枝处离地高度/mm 290~790底层角果层离地高度/mm 510~870角果层直径/mm 440~720籽粒含水率/%24.8~42.6果荚含水率/%44.2~50.7茎秆含水率/%50.6~66.4籽粒千粒质量/g

4.4~

5.2

3 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以喂入量、脱粒滚筒转速、脱粒间隙为影响因素,在室内进行了油菜脱粒分离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见表2。根据试验分析的需要,沿脱粒滚筒轴线方向分成7个测试区,每组试验重复3次。

由表2可以看出,相同试验条件时大部分情况下,短纹杆脱粒滚筒总损失率(包括夹带损失和未脱净损失)较小,钉齿脱粒滚筒次之,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较大;而短纹杆脱粒滚筒功耗较小,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次之,钉齿脱粒滚筒较大。

3.1 杂余、籽粒和脱出物轴向分布规律

籽粒和杂余沿脱粒滚筒轴向分布规律以及杂余沿滚筒轴向分布的累计量如图5~8所示(由于每次试验中各脱粒分离系统的籽粒和杂余分布相似,限于篇幅,仅以第一组试验为例)。

图5 钉齿脱粒滚筒杂余和籽粒轴向分布规律F ig.5 Distr ibutio n o f residues and r ape seed alo ng

the ax ial directio n of spike-teet h cy linder

 

从图5~8可得:1籽粒和杂余沿滚筒轴向分布差异明显。从分离出籽粒的量和变化规律可以看出,短纹杆脱粒滚筒曲线下降较快,前端籽粒量较多,表明其脱粒分离能力较强。短纹杆脱粒滚筒的杂余沿轴向分布较均匀,这对清选有利。o不同结构脱粒滚筒的杂余沿轴向分布的累计量差异明显,大小依次为:钉齿、纹杆板齿、短纹杆,表明钉齿脱粒滚筒对油菜打击较大,短纹杆脱粒滚筒较小,从后续的清选

87

 第8期李耀明等: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

表2 油菜脱粒分离装置试验结果

Tab.2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ape threshing and separating unit

试验号

试验因素钉齿滚筒短纹杆滚筒纹杆-板齿组合式滚筒喂入量

/kg?s-1

脱粒滚筒转速

/r?min-1

脱粒间隙

/mm

总损失率

/%

功耗

/kW

总损失率

/%

功耗

/k W

总损失率

/%

功耗

/kW

1 1.485025 1.457 2.8510.886 1.91

2 2.115 2.118

2 1.685030 1.565 2.912 1.622 2.02

3 2.353 2.206

3 1.885025 1.55

4 3.113 1.023 2.286 2.189 2.423

4 1.495030 1.019 2.979 1.474 1.986 1.946 2.175

5 1.695025 1.062 3.1820.90

6 2.202 1.776 2.368

6 1.895025 1.181 3.3860.979 2.400 2.150 2.552

7 1.41050250.916 3.2580.370 2.136 1.220 2.369

8 1.61050250.997 3.4330.582 2.368 1.091 2.495

9 1.81050300.796 3.5030.784 2.423 1.358 2.

661

图6 短纹杆脱粒滚筒杂余和籽粒轴向分布规律

F ig.6 Distr ibutio n o f residues and r ape seed alo ng the

ax ial dir ect ion o f sho rt-r asp-bar cylinder

 

图7 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杂余和籽粒轴向分布规律F ig.7 Distr ibutio n o f residues and r ape seed alo ng the

ax ia l dir ect ion o f rasp-bar and boar d-teeth cylinder

 

图8 各滚筒杂余沿轴向分布的累计量Fig.8 A ccumulativ e weight o f residues of differ ent

cy linder s a lo ng the ax ial direction

 

作业看,过多的杂余容易造成清选负荷较大,影响清洁度。

3.2 脱粒滚筒脱分特性曲线对比

把脱分率定义为沿滚筒轴向一定长度上脱粒并从凹板分离出的籽粒质量占籽粒总质量的百分数,

用来表示脱粒滚筒的脱粒分离能力[6]。不同结构脱粒滚筒脱分特性曲线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脱粒滚筒的脱分特性曲线

F ig.9 R elat ions betw een thr eshing and separ ating rate

and cylinder leng th o f differ ent cylinder s

 

由图9可得:1短纹杆脱粒滚筒脱分能力较强,钉齿脱粒滚筒次之,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较弱。o各脱粒滚筒的脱粒特性曲线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脱出物分布规律。同时,在性能指标要求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结构和参数不同,脱粒滚筒的长度可有所不同。

图10 不同脱粒滚筒脱出物中杂余各成分比例示意图

Fig.10 Pr opor tio n o f component in ex tr actio ns o f

differ ent cy linder s

 

3.3 脱出物中各成分比例

脱出物中各成分的比例直接影响后续清选性能。图10为第8组试验接粮箱中脱出物中杂余各成

88农 业 机 械 学 报2007年 

分的比例分布(由于其他组试验中脱出物中杂余各成分的比例相近,限于篇幅,仅以第8组试验为例)。

从图10中可以看出,不同结构脱粒滚筒的脱出物中杂余各成分比例差别较大,钉齿脱粒滚筒脱出物中茎秆和轻杂余的比例较大,且从试验现场观察,可知其脱出物中茎秆的破碎程度较另外两种结构的大。这表明钉齿脱粒滚筒对油菜的打击作用较强,从而破碎严重。短纹杆脱粒滚筒脱出物以果荚壳为主,短茎秆和轻杂余较少,茎秆破碎程度最轻,表明其打击作用不如钉齿强,揉搓作用起主导作用,适合油菜脱粒与分离。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介于两者之间。

4 结束语

对钉齿、短纹杆和纹杆-板齿3种不同结构的轴流脱粒滚筒进行了油菜脱粒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的脱粒损失率较大,钉齿脱粒滚筒次之,短纹杆脱粒滚筒较小;钉齿脱粒滚筒的功率消耗较大,纹杆-板齿组合式脱粒滚筒次之,短纹杆脱粒滚筒较小;短纹杆脱粒滚筒脱分能力较强,其杂余沿轴向分布比其余两种要均匀,脱出物中杂余较少;试验表明,短纹杆脱粒滚筒的综合脱粒性能指标最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油菜脱粒分离装置。

1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下册[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 吴福良,刘建政,李长兴.油菜联合收割机的研究[C]∥2005年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I):169~173.3 陈翠英,王新忠,何增富.谷物联合收获机油菜收获割台的设计[J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5):54~60.4 李建国,卞丽娜.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J ].农业装备技术,2004(2):4~6.5 季海清,曹振东.油菜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的改进设计[J].江苏农机化,2003(2):12.

6 李耀明,周金芝.水稻复脱分离装置脱粒分离性能的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1~4.7 M ar tens K ,De Baerdemaeker J .Flow r ate based pr ediction o f threshing pr ocess in combine har vester s [J ].A pplied Eng ineering in A gr icult ur e ,2003,19(4):383~388.8 梅田

雄.自动脱

机N 脱粒机构N 解析(第3报)——脱粒过程N 解析[J].农业机械学会

,1992,54(3):43~52.

9 李耀明,徐立章,陆林.油菜脱出物清选性能的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6,37(11):63~66.

(上接第77页)

6 陶雷.弧型罩盖减少药液雾滴飘失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7 杨雪玲.双圆弧罩盖减少雾滴飘失的机理与试验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8 O zkan H E,M ir alles A ,Sinfo rt C,et al.Shields to r educe spr ay dr ift[J].J.A gr ic.Eng ng.R es.,1997,67(4):311

~322.

9 F ehring er R J.Spray dr ift reduction w ith shro uded bo om spray er s[C].ASA E Paper 90-1008,1990.

10 Fur ness G O .A co mpar iso n of a simple bluff plat e and ax ial fa ns for air -assist ed ,hig h -speed ,low -v olume spra y

application to wheat and sunflow er plants[J].J.A gr i.Eng ng.Res.,1991,48(1):57~75.

11 Sidahmed M M ,Aw adalla H H,Haidar M A.Sy mmetr ical mult i-fo il shields for r educing spray drift[J].Bio systems

Engineer ing ,2004,88(3):305~312.

12 M o keba M L ,Salt D W ,L ee B E ,et al .Simulating the dy namics o f spray dr oplet s in the at mospher e using ballistic

and r ando m w alk mo dels co mbined[J].J.Wind.Eng.Ind.A ero dy n.,1997,67~68:923~933.

89

 第8期李耀明等:油菜轴流脱粒滚筒性能对比试验

油菜品种资源记载标准

油菜品种资源记载标准 一、田间观察记载项目 (一)物候期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以全区75%的幼苗出土,子叶平展为标准。 (3)五叶期:以全区75%植株的第五片真叶平展为标准。 (4)现蕾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剥开2~3片心叶可见绿色花蕾(白菜型油菜可直接见到花蕾)为标准。 (5)抽薹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cm为标准(北方春播油菜以5cm为标准)。 (6)初花期:以全区25%植株开花为标准。 (7)盛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开花为标准。 (8)终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为标准。 (9)成熟期:以全区75%以上角果呈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为标准。 (10)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1)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1、苗期 (1)子叶形状:一般分心脏型、肾脏型和杈型三种,于2~3片真叶时观察。 (2)幼茎色泽:指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子叶下轴的色泽,分绿、微紫和紫色三种。 (3)心叶色泽:指3~4片真叶时,尚未展开之心叶的色泽,分黄绿、绿和紫色三种。 (4)刺毛:分多、少、无三种,于4~5片真叶观察。 (5)基叶:甘蓝型于7~9片真叶,白菜型于3~5片真叶,芥菜型5~7片真叶时观察以下各项: ①叶型:分完整型、裂叶和花叶三种。 完整型——叶身完整无裂片,形状分椭圆、匙型、卵圆形、倒卵圆形和披针型五种。 裂叶——分浅裂叶和深裂叶两种。浅裂叶的叶身下部之缺刻不达中肋,未形成侧裂片。深裂叶的叶身下部有深至中肋的侧裂片,一般成对着生,对数不等。上部叶面积较大的称顶裂片,形状分长、圆、扁三种。 花叶——叶身呈不规则深缺裂。 ②叶色:分黄绿、浅绿、油绿、深绿、兰绿和紫色七种。 ③叶脉色泽:分白、绿、紫三种。

油菜品种的选择

油菜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夺取油菜高产稳产的基础,进行品种选择时,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生育期适中、产量潜力大、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1.了解品种特性,选择优质油菜品种。 根据育种方式不同,习惯将油菜品种分为常规油菜、杂交油菜两大类型。杂交油菜由于存在杂种优势,产量相对较高,但因其制种困难,种子价格相对较贵。近年来我省推广应用的杂交油菜品种较多,主要有湘杂油系列、沣油系列、华湘油系列、中杂油系列、华杂系列等。常见的常规油菜品种主要有中双9号、中双11号、湘油17号等。 根据油菜品种的品质特性,又将其分为优质油菜与普通油菜两大类。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行业标准规定:优质杂交油菜种子芥酸含量不得高于2.00%,亲本硫甙含量平均值不得超过30.00μmol/g饼,F2代硫甙含量不得超过40.00μmol/g饼。优质常规油菜品种良种芥酸含量不得高于1.00%,硫甙含量不得超过30.00μmol/g饼。优质油菜不仅其菜油品质好,且其饼粕可直接用于饲料,其菜苔可做蔬菜,其直接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显著高于普通油菜。目前我省推广的油菜品种主要为优质油菜品种。 根据农业行业标准规定:杂交油菜种子纯度应不低于85.0%,净度不低于97.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9.0%。常规油菜品种良种纯度不低于95.0%,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9.0%。在市场上进行种子选择的时候,可参照此标准排除假种子与不合格种子。 2.选用经过当地试种且表现优良的油菜品种。 气候、土壤和栽培习惯不同,农作物品种表现可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选择经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试验示范,表现良好的已审定的主推品种,特别是在当地高产创建中表现优异的品种。 3.根据耕作制度与播种方式选择适宜品种 湘北棉地移栽油菜或稻油两熟制移栽油菜宜选择耐肥、耐稀植、株型高大、单株产量潜力较大、抗倒性好的品种,如华油杂系列、中油杂系列等。秋发栽培宜选用冬性、半冬性的中晚熟油菜品种。稻油两熟直播油菜可选用产量潜力较大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沣油系列、湘杂油系列等。稻稻油三熟制地区或在适宜播种期内茬口偏晚的直播油菜,则宜选用迟播早发、冬前不早薹、春后花期整齐的早熟或早中熟油菜品种,如沣油730等。但应注意,早熟油菜品种不宜播种过早,否则会导致早苔早花,易受冻害影响产量。稻田套直播(谷林套播)宜选用耐迟播、耐荫蔽、株型紧凑、耐密植、抗病、抗倒的品种。机播机收则宜选择株高适宜、株型紧凑、耐迟播、耐密植、抗倒性好、抗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一、生育期: 播种期:实际播种时间,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75%幼苗出土并子叶张开展平。 移栽期:实际移栽期,以月/日表示。 抽苔期: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厘米。 初花期:25%植株开花。 终花期: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 成熟期:75%以上角果显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 收获期:实际收割时间,以月/日表示。 全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生长动态:一般在苗期、越冬期、抽苔期、始花期各进行一次测量,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考查以下项目。 叶龄:指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进行标记)。 绿叶数:指调查时主茎上已展开的绿叶数(不包括子叶)。 最大叶片长宽度:长度,从叶片着生处量到叶片的顶端;宽度,测量叶身最宽处。(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的测量要求见附图) 根颈粗:子叶节至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cm)。 单株鲜重、干重: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可将根、茎、叶等分别测定鲜重。将称量的样本置于105℃烘箱中,烘30min,然后降至80℃烘至恒重时的重量为干重(单位:g)。

叶面积:测定方法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也可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开展度:指越冬期单株叶片展开的最大宽度。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记载标准(每区或品种(系)取样10株)。 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根颈粗:指子叶节处直径,以厘米表示。 分枝位高度:指子叶节至第1个一次有效分枝的间距,以厘米表示。 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着生的分枝,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二次有效分枝数:指一次分枝上着生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主轴有效长度:指主花序上第一个有效角果至顶端有效角果之距,以厘米表示。 结角密度:指主花序长度,与总有效角果数之比,以个/厘米表示。 全株有效角数:指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上具有1粒以上的角果总数。 角果长度:即果身长度(不包括果柄和果喙)。见附图 角果宽度:指角果最宽部位的宽度。见附图 每角果粒数:在典型植株上,按比例分段,随机摘取20个正常角果,计算平均种子数。 千粒重:用晒干纯净种子,随机取样3份,分别称重取差异不超过3%的平均值,以克表示。 单株生产力:考种的单株分别脱粒称重,求其平均值(单位:g)。 产量:以区实收产量为准,晒干后扬净称重,以公斤表示,折合亩产量。产量计算时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或以测定水份含量后折算) 种子品质: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

油菜新品种试验

油菜新品种试验 作者:和一民奚俊玉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10期 和一民,奚俊玉 (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玉龙674100) 摘要:鉴定国家油菜新品种组合长江上游A组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逆)性,试验结果表明,上A1906品种产量最高,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宜在试验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国家油菜品种;长江上游A组;区域试验;经济性状;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按生态区分长江上、中、下游区进行,上游区A组试验品种共12个,编号为上 A1901至上A1912,由国家油料所提供,试验由中国科学院油科作物研究所下达,由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实施。 1.2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方形,试验小区净面积为2 m×10 m(不包括沟和走道),即每米4行,每小区40行,四周设1 m以上的保护行,小区间走道0.5 m,重复间走道0.7 m。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黄山镇长水村委会三社和向东农户的承包田内,地处北纬26°34′~27°46′,东经99°23′~100°32′,海拔2400 m,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总面积 0.08 hm2,前作玉米。 1.4 试验过程 1.4.1 底肥 每亩施油菜复合肥(N∶P∶K = 10∶8∶12)40 kg、普钙50 kg、尿素8 kg、钾肥8 kg、 硼肥1.5 kg、硫酸锌1.5 kg混合施入沟内。 1.4.2 追肥 苗肥于2018年11月14日结合第2次浇水每亩追施尿素9 kg;薹肥12月24日结合第3 次浇水每亩追抽薹肥6.5 kg。 1.4.3 灌水、间定苗及中耕除草 2018年10月15日灌第1次水。2018年11月14日灌第2次水,12月24灌第3次水,2019年1月18日灌第4次水,2月15日灌第5次水,3月29日灌第6次水,4月18日灌第7 次水。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轴流脱粒滚筒功耗模型的研究_张认成

第15卷第4期1999年12月农业工程学报T ra nsactio ns o f the CS AE V ol.15 N o.4Dec. 1999轴流脱粒滚筒功耗模型的研究 张认成①(合肥经济技术学院) 桑正中 (江苏理工大学) 摘 要:将联合收割机的脱粒空间等效成一个单输入双输出系统,用变质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轴流脱粒滚筒的功耗模型,并从理论上解释了Cz.卡那沃依斯基的实验系数a 的物理意义。 关键词: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功耗;数学模型收稿日期:1999-07-19 ①张认成,博士,副教授,合肥市 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30052 脱粒系统是联合收割机的核心,它决定着其它各工作部件的性能。建立合理的脱粒系统功耗模型历来都是联合收割机脱粒理论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 切流滚筒工作时的功率计算一直沿用郭略契金院士三点基本假设建立起来的基本公式[1]。由于前提的粗糙性[2],公式计算与实际相差甚远。谷物在脱粒装置中挤压、搓擦、冲击和 滑移并存,因其作用极其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其进行定量计算的报道。Cz.卡那沃依斯基根据实验,用一个系数a 对基本公式进行修正[3],使实验与理论有了比较好的吻合,但他并 没有给出ξ的物理意义和理论依据。国内学者[4]利用轴流滚筒的试验系数代替郭略契金的搓擦系数,将基本公式推广至轴流滚筒,但最终也没有摆脱郭略契金的三个假设。在以往的研究中,都默认一个前提:谷物在脱粒空间中由入口到出口运动时,质量保持不变。轴流脱粒中,占谷物重量很大比例的籽粒从凹板分离出去,对系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忽略这一质量变化是很不合理的。本文用变质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将挤压、搓擦、冲击和籽粒分离综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滚筒功耗模型建模方法,建立了与试验模型基本一致的滚筒功耗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卡那沃依斯基系数的物理意义,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1 建模基本思想 1.1 基本假设 脱粒空间内谷物的动力学问题极其复杂,谷物层相对滑移和谷物湿度对脱粒质量和脱粒功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关系目前还没有真正搞清楚。为避免纠缠于复杂的数学力学问题,着眼于脱粒空间整体谷物的动力学特性,可以假设[2]: 1)正常脱粒过程中,谷物连续均匀喂入,忽略谷物湿度的影响; 2)谷物紧贴凹板或盖板表面作定常连续流动,谷物层间无相对滑动; 3)脱粒出来的籽粒在脱粒的瞬间从凹板分离出去,其速度等于滚筒的圆周速度。 1.2 脱粒空间的等效系统 将脱粒空间等效成如图1所示的单输入双输出系统,输入端口是谷物喂入口,输入量是喂121

油菜品种介绍

沣油737 发布日期:2009-12-2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浏览次数:1910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8 品种名称:沣油737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6150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31.8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3天。平均株高152.6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483.6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9克。菌核病发病率16.69%,病指8.55;病毒病发病率5.93%,病指3.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20.3微摩尔/克,含油量44.86%。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5 公斤,比对照增产5.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4.9公斤,比对照增产16.9 9%;两年区试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7.7公斤,比对照增产10.56%。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7公斤,比对照增产9.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移栽宜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直播宜10 月中旬播种。 2.合理密植:移栽密度每亩0.8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2.0万株左右。 3.科学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播后施好追肥,每亩底施硼肥1公斤。 4.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菌核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沣油5103 发布日期:2009-12-2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浏览次数:1995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2

油菜品种青杂5号

油菜品种青杂5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1 品种来源:105A×1831R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审定情况: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青杂1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花瓣黄色,花冠 椭圆形,花瓣侧叠。株高171厘米左右,分枝部位62厘米左右,匀生分枝。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角粒数25.7粒, 千粒重3.9克。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5.05%,病指6.47%,抗性优于青杂1号和青油14号。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心检测: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18.56微摩尔/克, 含油量45.23%。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春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52.75公斤,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4.92%,比对照青油14号增 产18.46%;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52.45公斤,比对照青杂1

号增产12.25%,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3.4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52.6公斤,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8.46%,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0.9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8.77公斤,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条播,每亩播种量0.35~0.50公斤。(2)合理密植:播种深度3~4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保苗1.5万~2.5万苗。(3)田间管理:每亩底施磷酸二胺20公斤、尿素4~5公斤。及时间苗、定苗。苗期(4~5叶期)追施尿素每亩6~8公斤。(4)防虫治虫: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油菜籽品种知识

油菜籽品种知识 一、品种概况 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开裂,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3.9%-5.2%,蛋白质24.6%-32.4%,纤维素 5.7%-9.6%,灰分 4.1%-5.3%,油脂37.5%-46.3%。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会影响油菜籽及菜籽油的质量。油菜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以亚洲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但单产过低,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其次为欧洲,种植面积较亚洲小,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37%以上。 世界上主要生产油菜的国家除我国以外,还有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法国、波兰、瑞典等国。加拿大40年代开始种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油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年出口近100万吨。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量,年平均约150万吨。波兰、瑞典、丹麦、法国、民主德国等国,年出口几万吨到几十万吨。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是进口油菜籽(油)的主要国家。我国出口油菜籽的品质与加拿大相似,瑞典质量略好。 二、油菜籽的分类 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1、白菜型油菜: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植株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被有蜡粉,匍匐生长。这种油菜春性特别强,生长期短,耐低温,适宜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地区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另一种是中国南方的油白菜,它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主要特征是染色体2n=20,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是小白菜的油用变种,株型较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茎叶发达,叶片较宽大,呈长椭圆或长卵圆形(叶全缘或呈波状),茎叶全抱茎着生,叶面蜡粉较少,半直立或直立,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种子有褐色、黄色或杂色三种,含油率38%~45%,中国南方各地的白油菜、甜油菜、黄油菜均属此类。这种油菜生育期短、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

国内外油菜育种概

第一节国内外油菜育种概况 一、世界各国油菜育种概况 1.油菜的类型:油菜是一个农艺学名词,不是分类单元。油菜按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特性,大体上可把世界范围内栽培的油菜品种分为三大类型: 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2n=20) 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Coss L.,2n=36)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2n=38) 前两者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和邻近国家,后者则原产于欧洲。 2.三大类型油菜的传统分布和生产(1) 欧洲: 欧洲各国油菜以甘蓝型油菜为主,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次之。(2) 中国:中国油菜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作调料利用)。(3) 印度和南亚:印度和南亚以印度以芥菜型油菜为主,白菜型油菜次之。(4) 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北美各国则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5)大洋州(主要是澳大利亚):大洋州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6) 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以芥菜型油菜为主,用作生产调料和芳香油。欧洲部分有少量甘蓝型油菜。 一油菜育种概况 科学的油菜育种工作开始较迟。(1)中国的油菜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孙逢吉,1948;Singh,1958)。 (2)欧洲的油菜育种工作也始于20世纪30年代。且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前期最早在欧洲开展油菜育种,Lembke种子公司最早在北德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Lembke是当时欧洲的主栽品种,也是欧洲油菜育种的最基础材料。1938年瑞典Sv?lov 种子协会(现为Sv?lov AB)育种实验站系统开展了油菜育种工作,由引进的Lembke 品种中通过系统育种育成甘蓝型冬油菜品种Matador (Andersson,1950)。此后,丹麦、法国、波兰、英国等国都相继开展了油菜育种工作。 (3)加拿大油菜生产发展较迟,1941年起才由波兰引进白菜型春油菜(称为Polish type),由阿根廷引进甘蓝型春油菜(称为Argentine type)。到50年代后期才系统开展了油菜育种工作,50-60年代以低芥酸育种为主,60年代前期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无芥酸品种Oro,此后又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甘蓝型双低(低芥酸和低硫甙)品种Tower。至70年代双低品种相继问世,从80年代到现在,生产上不论白菜型和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都是双低品种,因而在加拿大油菜已成为仅次于小麦的一项重要外销产品。这是由于产品品质改良使一个作物发展到处于垄断地位的典型事例。 到70年代在加拿大油菜中甘蓝型油菜的种植面积只占1/3,到1989年品种调查结果,甘蓝型油菜的种植面积上升到56.4%,其中Westar一个品种就占50.2%(约达144.73万hm2);白菜型品种Tobin占42.6%。这两个品种遍布全国各地。 (4) 印度油菜育种工作也开始于30年代(Singh,1958)。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油菜主要分布于印度北部恒河流域,以北方邦(Uttar Pradsn)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印油菜的1/2,印度把油菜(rape,Brassica campestrisL.)和芥菜(mustard,B.junceancea Coss.)相提并列,油菜育种工作也是同时并进的。油菜品种则以芥菜型油菜为主,白菜型油菜次之。白菜型油菜有三种变种:托里亚(toria,B.campestris,var.toria),褐籽沙逊(brownsarson,B.campestris,var.brown sarson)和黄籽沙逊(yellow sarson,B.campestris,var.yellow sarson)。中国以白菜型油菜为主,芥菜型油菜次之。印度以芥菜型油菜为主,其它次之。 (5)日本:在亚洲,日本是开展油菜育种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日本本地油菜来源于中国汉代,由朝鲜半岛引进,自30年代以来,由欧洲引进一批甘蓝型油菜品种,加上当地原产的甘蓝型油菜(命名为B.napella Chaix),就以甘蓝型油菜为主开展油菜育种研究,40余年间育成了农林系统的甘蓝型油菜品种40余个(详见刘后利主编的《油菜的遗传和育种》,1985)。

最新国审油菜品种汇总

2013年国审油菜品种

2013年国审油菜品种审定公告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3001 品种名称:油研57 选育单位: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D0848A×YD57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18天,比对照南油12号晚熟2天。幼苗半直立,叶绿色,顶叶长圆形,叶缘锯齿状,裂叶3~4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蜡粉,无刺毛;花瓣黄色、复瓦状重叠排列;籽粒黄褐色。株高193.3厘米,上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7.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47.9个,每角粒数19.9粒,千粒重3.51克。菌核病发病率3.78%,病指 2.04,病毒病发病率0.95%,病指0.39,低抗菌核病;抗倒性强。籽粒含油量46.44%,芥酸含量0.35%,饼粕硫苷含量25.86微摩尔/克。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参加长江上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油量81.56千克,比对照增产10.4%;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油量93.78千克,比对照增产15.0%;两年平均亩产油量87.67千克,比对照增产12.7%。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油量87.81千克,比对照南油12号增产22.0%。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9月18日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10月上中旬播种。2.亩种植密度,移栽6000~8000株、

直播20000株以上。3.有机肥作底肥,亩施纯氮15千克以上;氮、磷、钾肥按1:0.5:0.9比例配合施用,追肥注意苗肥重、苔肥轻,花期看苗根外补肥;特别注意施用硼肥,亩用硼砂0.5~0.8千克作基肥沟施,或者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期、苔期、花期根外追施。 4.注意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安康冬油菜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3002 品种名称:德5油319 选育单位:四川正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33A×HR19 特征特性:甘蓝型核不育两系杂交品种。全生育期216天。苗期叶片半直立,子叶肾形,叶柄中长,裂叶3~4对,顶叶椭圆形、较宽大,叶缘锯齿状,叶面蜡粉较多。花瓣黄色、侧叠,角果较粗,中偏长,籽粒黄褐色。株高189.9厘米,中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7.5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9.3个,每角粒数17.4粒,千粒重4.19克。菌核病发病率3.94%,病指1.76,病毒病发病率 0.20%,病指0.11,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籽粒含油量 45.62%,芥酸含量0.35%,饼粕硫苷含量29.42微摩尔/克。

适宜“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筛选

适宜“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筛选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9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摘薹与未摘薹的产量?产值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增12.52%,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124.08%,初步分析油菜摘薹后二次分枝及每角粒数普遍增加是菜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供试品种中,中油112菜薹?菜子产量高,菜薹口感甜脆爽口,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天下农3号菜薹产量及总产值高,浙油28菜薹口感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菜子增产潜力大,二者可以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关键词:“双低”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品种;Delphi法;筛选 湖北是“双低”油菜的优势种植区域,近年来随着油菜生产效益的降低,油菜种植面积严重下滑,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成为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 研究者发现“双低”油菜中甘蓝型油菜既可以作为油料作物,又可以作为食用蔬菜[1,2],即“油蔬两用”,是指在油菜生长的薹期摘取主薹作蔬菜,成熟时收获菜子供榨油用[3]?大量研究和应用表明,“油蔬两用”油菜栽培在采收菜薹增加收入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二次分枝,从而稳定甚至增加菜子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是一项高效高产的油菜栽培新技术[4-8]? 目前“油蔬两用”油菜高效高产栽培新技术在重庆?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已普遍推广,近年来湖北地区也开展了“油蔬两用”油菜的试验示范[9,10],但该技术目前还没有广泛推广应用?研究拟通过“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筛选试验,从菜薹?菜子产量?总产值?菜薹口感等方面综合考查,并初步分析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普遍增产的原因,以期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栽培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从而正确引导和促进湖北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0号?中双11?中油112?沣油5103?浙油28?中油杂12?华油杂62?天下农3号,以湖北省生产主导品种中双9号为对照?9个油菜品种均由武汉市种子管理站提供?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柏泉生态园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前作为西瓜,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黏性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采取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品种设摘薹区与未摘薹区,种植面积均为67.5 m2(宽2.5 m×长27.0 m),四周设保护行并以同品种延伸,田间顺序排列,

油菜基本知识

油菜基本知识 一、油菜的生长特性和生长期 油菜(rape or rapeseed or canola)是以采籽榨油为种植目的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饼粕可作肥料、精饲料和食用蛋白质来源。油菜在轮作复种中也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之一。 油菜有两个起源中心。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芥菜型油菜B.juncea Czern.et Coss.的起源中心主要在中国和印度;甘蓝型油菜B.napus L.的起源中心在欧洲。 在亚洲,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自70年代后期起,两国种植面积都扩大到300万公顷以上。至1985年中国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超过了印度。 油菜一生可以分为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等四个时期。 1、苗期油菜从出苗至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现蕾是指揭开主茎顶端1-2片小叶能见到明显花蕾的时期。冬油菜苗期较长,一般占

全生育期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为120多天。春油菜苗期较短,大约40—50天。油菜苗期通常又分为苗前期和苗后期。 2、蕾薹期油菜从现蕾至初花称为蕾薹期。我国冬油菜蕾薹期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时间迟早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油菜一般先现蕾后抽薹,但有些品种,或在一定栽培条件下,油菜先抽薹后现蕾,或现蕾抽薹同时进行。油菜在蕾薹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在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油菜蕾薹期一般为25—30天。 3、开花期油菜从开始开花到开花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开花期,花期长约30—40天。开花期迟早和长短,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而有差异,白菜型品种开花早,花期较长,甘蓝型和芥菜型品种开花迟,花期较短。早熟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反之则短;气温低,花期长。油菜开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4、角果发育成熟期从终花到角果籽粒成熟的一段时间称为角果发育成熟期,具体又可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二、油菜的分类 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 1、芥菜型又称高油莱、苦油莱、辣油莱或大油莱。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有浓厚辣味,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

油菜及我国油菜种植简介

油菜及我国油菜种植简介 中国是油菜的起源地之一,种植油菜的历史已有几千年。油菜生产分布在全国各地,已经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现达一亿亩,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其总产量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我国是世界食用油第一消费大国,国内油料生产严重不足,约60%依靠进口,故应扩大油菜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与增加产量。 油菜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种子中的油和饼粕。油菜种子含油丰富,现在品种含油量都在40%以上。菜油是很好的食用植物油,含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富于营养,而且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榨油后的菜饼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大豆饼相近,是良好的精饲料。现在我国推广的油菜品种都是低芥酸和低硫苷(简称“双低品种”),因人体不易消化吸收芥酸,而饼粕中硫苷的分解产物对动物有害。油菜花期较长,花部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作物。故油菜可以促进农、牧、副业的发展。 油菜是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其他粮食或经济作物实行复种轮作,便于利用土地,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发展粮食和油料生产。油菜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很广,较耐寒,根能深入土中,在有积雪覆盖的地区也能安全越冬,也可以作为盐碱地或新垦红壤荒地的先锋作物和绿肥作物。我国各省除了极度荒漠干旱或长期积水的地区外,均可以种植油菜。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水稻区,油菜和水稻轮作。黄河流域及黄淮地区通常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大部分地区是旱作。西北及北方、东北春油菜区则是旱地一年一熟。由于种植油菜可以改良土壤,特别适宜和谷类作物轮作。油菜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酸,溶解土壤中难溶的磷素,提高磷素的有效性。因此油菜是用地养地、改良土壤的良好作物。 栽培的油菜包括白菜型(Brassica rapa)﹑芥菜型(Brassica juncea)和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三类。在起源上芥菜型油菜由白菜型油菜与另一亲本黑芥(Brassica nigra)杂交后演化而来,而甘蓝型油菜则由白菜型油菜与我们熟悉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杂交而来。我国为白菜型油菜的起源地之一,历史上我国的油菜主要是白菜型油菜为主,西部地区为芥菜型油菜,,作为蔬菜和收获种子榨油。芥菜型油菜则由国外传入我国后演生出多种类型,除油用外还可作蔬菜用,如榨菜和大头菜等。现在全国主要栽培的是原产于欧洲的甘蓝型油菜,解放后才从国外引进,因其产量高且抗病虫而广泛推广。 白菜型油菜一般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原产陕西、山西冬油菜区的品种冬性强,表现叶色浓绿,苗期生长缓慢,呈匍匐生长,也厚而组织致密,主根膨大,越冬期间心叶内茎生长点明显低于地面,越冬抗寒性强。花芽分化迟,冬前不现蕾,现蕾也不抽薹。原产长江流域、西南和华南的品种多为春性和半冬性品种,也色较淡,苗期生长迅速,根系不发达。花芽分化早,冻害严重。白菜型品种一般耐旱性差。白菜型油菜一般对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等抗病性弱,发病较重。霜霉病的发生与春雨造成的渍害密切相关。白菜型油菜品种生育期较短,能迟播早收,在高寒山区,有些适应性很强的品种,在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芥菜型油菜一般主根较深,叶面具有茸毛,并密被蜡粉,故抗旱性和耐瘠性都很强。我国北方冬性强的芥菜型品种株型匍匐,越冬时生长点下陷,能耐低温。芥菜型油菜的生育期一般比白菜型油菜长,成熟期偏晚,但分枝部位高,适于密植。就抗病性来说,介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之间。即不及甘蓝型油菜抗病,但比白菜型油菜感病轻。芥菜型油菜种子较小,一般千粒重1.5~2.5g。种皮暗褐、红褐或黄色。有辛辣味或辛辣味很重,故称辣油菜或苦油菜。 甘蓝型油菜在我国栽培油菜中所占比例最大,一般植株高大,茎粗叶茂。苗期株型因品种特性不同而异。我国甘蓝型油菜品种一般株型半直立,生育进程较快。甘蓝型油菜抗霜霉病能力强,耐寒、耐湿、耐肥,产量高而且较稳定。而且对病毒病、菌核病等的抵抗力比芥菜型和白菜型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