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弹元勋邓稼先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两弹元勋邓稼先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夯基达标优化训练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蓦地(de)妥善(tuǒ)

B.凌晨(líng)轮廓(guō)

C.元勋(xūn)故障(zhàng)

D.阻挠(ráo)胆怯(qiè)

提示:A项中“地”应读“dì”;B项中“廓”应读“kuò”;D项中“挠”应读“náo”。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来源:学_科_网]

A.《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头晕。

B.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

D.在筹办这次艺术节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提示:A项中“惨不忍睹”是悲惨得不忍心看的意思。

答案:A

3.填空组成成语。

()马功劳()刀()剑任人()()

()()大海诚诚()诚()含辛()苦

答案:汗马功劳风刀霜剑任人宰割石沉大海诚惶诚恐含辛茹苦

4阅读下面语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与加点句子相似的语句。

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浓郁苍翠的竹林?___________?人们在社会中同样需要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因此,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有表现。

提示:要注意抓住例句的特点来仿写,例句采用反问的句式,假设了一种现象,然后再写出

其结果。

参考答案:假若鲜花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姹紫嫣红的花园假若袁隆平不表现自己怎么会有“中国水稻之父”的美称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这里就是战场”一部分中的第5—8段(即从“冬去春来,年复一年”至“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了现场”),完成5—8题。

5.邓稼先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是___________。

提示: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

答案:亲临第一线

6.“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这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环境描写往往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环境描写;描写了戈壁滩上恶劣的气候条件,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对表现邓稼先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烘托作用。

7.在核试验过程中,当实验出现故障时,出现了哪两种意见分歧?邓稼先是如何做的?

提示:认真研读该段落,可以从“有人主张”“有人认为”“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这些提示中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一种主张把核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一种认为这样做太危险,主张就地解决后继续下井。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到现场查看后妥善处理。

8.在核试验研制过程中,邓稼先他们有过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你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成功和失败,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50字左右。)

提示:能结合成功或失败写出真实的感受即可。

参考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的临时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人们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的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巍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9.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的说法是()

A.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

B.对当年在昆明时生活的怀念。

C.寄托了对邓稼先的怀念。

D.烘托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辛。

提示:从全文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怀念邓稼先。A句“揭示战争的残酷”偏离了主题。B、D两句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准确。

答案:C

10.“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话表现的是什么?

提示:分析的时候注意关键的词语——“关键性的方案”,这说明他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表明邓稼先从事工作的重要,表现他身负重大责任。

11.邓稼先简短的一句话“我不能走”,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提示:言为心声,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他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走的原因,便可以得出答案。参考答案:表现邓稼先坚守工作岗位,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

12.结尾处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首歌是对邓稼先的高度评价和歌颂。

参考答案: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二、语言运用

13.调整下列语句顺序,使语句连贯。

①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②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③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④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句子中能够体现时间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词语。

答案:④①③②文章来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思维导图.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透 镜 凸透镜 边缘薄、中间厚 凹透镜 边缘厚、中间薄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主光轴、光心 焦点、焦距 f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2f >u >f 倒立放大的 实像 u=f 不成像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 2.经过焦点的入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3.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凹透镜成像 总是成正立缩小 的虚像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仪 2f >u >f v >2f 照相机 u >2f 2f >v >f 放大镜 U <f 眼睛与眼镜 近视眼 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用凸透镜矫正 望远镜 观测星空 研究宇宙 发现不明飞行体 物镜目镜 显微镜的组成 物镜目镜 望远镜的组成 显 微镜与望远镜

第一节:透镜 一、透镜一节主要内容导学 1.透镜: (1)知道透镜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区别(要求会辨认); (2)知道透镜的主轴和光心的概念(要求能找到)。 2. 透镜对光的作用: (1)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知道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 知道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的概念。会用光路图反映出焦点和焦距。 二、透镜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 1. 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区别: (1)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叫做。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透镜。如:近视镜片。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用CC/ 表示;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2. 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透镜,凹透镜又叫透镜。 3. 焦点和焦距概念: (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用“F”表示。(2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叫做,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透镜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运动第一关:基础关展望高考 基础知识 一、自由落体运动 知识讲解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 ①初速度v0=0. ②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③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3.运动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①方向: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②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计算中取g=9.8m/s2,题中有说明或粗略计算中也可取g=10m/s2. 在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到两极,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地球表面上方越高处的重力加速度越小.在其他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不可简单认为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种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公式得出 活学活用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选项加速度不一定为g,故A 错.B 选项中物体的初速度不一定为0,运动方向也不一定竖直向下,不符合自由落体的定义,故B 错.加速度g 与质量无关,则运动规律也与质量无关,故C 对.自由落体的位移:x=12 gt 2,x 与t 2 成正比,故D 错. 答案:C 二、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讲解 1.概念: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去,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2.基本特征:只受重力作用且初速度竖直向上,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g. 3.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v 0-gt 位移公式:x=v 0t- 12 gt 2 速度—位移关系:v 2 -2 0v =-2gx 4.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特点 ①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v 0/g. ②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从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利用其运动的对称性解决问题有时很方便. ③上升的最大高度H=20 v .2g 活学活用 2.在h=12m 高的塔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上抛出一个物体,经t=2s 到达地面,则物体抛出时初速度v 0 多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离地面的高度)(g 取10m/s 2 ) 解析: 方法一:把物体看做匀减速上升和自由下落两个过程.设上升时间为t1,下降时间为t2.则物体抛出的 初速度v 0=gt 1,物体上升到达最高点时离地面的高度H=2 21gt 2 ,同时20v H h 2g =+,又t 1+t 2=t=2s,联立以上四

盈亏问题(经典例题)

盈亏问题(经典例题) 1、某校安排新生宿舍,如果每间住12人,就会有34人没有宿舍住;如果每间住14人,就会空出4间宿舍。这个学校有多少间宿舍?要安排多少个新生?练习 1、学校组织同学去划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则少3只船;如果每只船坐6人,还有2人站在岸边,共有多少条船?有多少人去划船? 2、小朋友分糖果,每人分10粒,正好分完;若每人多分6粒,则有3个小朋友分不到糖果。问: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粒糖果? 3、某校组织学生活动,分成若干组,每组8人,后来改为每组12人,这样就减少每个组,有多少组?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4、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王强上学去,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可以提前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走50米,可以提前8分钟到校。问:王强什么时候离开家?他家离学校多远? 5、一个学生从家到学校,如果用每分50米的速度走,他会迟到4分;后来他改用每分60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5分。这个学生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练一练 1、学校发铅笔给三好学生,每人8支少15支,每人6支少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个?铅笔有多少支?

2、三(1)班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则少1条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则多出4条船,公园里有多少条船?三(1)班有多少学生? 3、某校给学生分宿舍,如果每间住6人,则有70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8人,则少一件宿舍,问宿舍有多少间?学生有多少人? 4、李师傅通过查询得知手机还剩下一些话费。他算了算,如果每天花费20元,到月底就欠24元;如果每天花费16元,到月底就欠8元。到月底还有几天?还有多少元话费? 5、王老师从家去学校开会。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要迟到2分钟;如果每分钟走80米,就可提前1分钟到学校。离开会还有几分钟?王老师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6、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坑没人挖;如果其中2人各挖4个,其余的人各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树坑。少先队员一共挖多少树坑? 7、体育老师和一个朋友一起上街买足球,他发现自己身边的钱,如果买10个“冠军”牌足球,还差42元;后来他向朋友借了1000元;买了31个“冠军”牌足球,结果多了13元。每个足球多少元?体育老师原来身边有多少元? 8、某小学学生乘汽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5人,就会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一共有多少辆车?有多少个学生?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 1.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直尺一边所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 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 (1)如图1,线段AB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 (2)保证点A始终在直线MN上,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θ(0<θ<90°),过点 B作BF⊥MN于点F. ①如图2,当点O、B两点均在直线MN右侧时,试猜想线段AF、BF与OE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3,当点O、B两点分别在直线MN两侧时,此时①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呢?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 ③当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到如图4的位置时,线段AF、BF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 【答案】(1)AB=2OE;(2)①AF+BF=2OE,证明见解析;②AF﹣BF=2OE 证明见解析;③BF ﹣AF=2OE,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 (2)①过点B作BH⊥OE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 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 ②过点B作BH⊥OE交OE的延长线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 ③同②的方法可证. 试题解析:(1)∵AC,BD是正方形的对角线, ∴OA=OC=OB,∠BAD=∠ABC=90°, ∵OE⊥AB,

最新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 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小 C.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D. 若用一张纸遮住水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缺失了下半部分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是,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小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正确; C、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且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当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3)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即可判断;(4)凸透镜成实像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像点,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则凸透镜其它部分仍然能够会聚光线,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照射到像上的光线数量减少,像比原来变暗.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15cm的圆形的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5cm,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是() A. 6cm B. 12cm C. 18cm D. 24cm 【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

竖直上抛运动例题精选

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例1、一个物体从高度h处自由下落,测得物体落地前最后1秒内下落了25米,求:物体下落的高度h. (g取10m/s2) 例2、一铁链其上端悬挂于某一点,将悬点放开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铁链通过悬点下3.2m的一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5s,试求铁链的长度L. (g取10m/s2 ) 二、竖直上抛运动 例3、以20m/s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求经过1s后的速度是多少? (1)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从开始3s后的位移是多少? (3)从开始5s后的位移是多少? (4)从开始5s后的速度是多少? 例4、一石块从一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刚离开气球时离地面高度为495米,求石块从气球上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练习题 1、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个 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米处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阻 力,g 取10m/s 2 ) ( ) A. 1s B. 2s C. 3s D.)s 7(2 2、以V0=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两秒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以小球,则两小球相碰出离出发点的高度是_____m 3、一个小球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受到一个冲击后,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为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为t B ,试求A 、B 之间的距离。 4、在地面上以初速度 3v 0 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后,又以初速度 v 0 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 ,若要使两物在空中相遇,则抛出两个物体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A B A B

学而思第4讲盈亏问题教师版

第4 讲盈亏问题 教学目标本讲主要学习三种类型的盈亏问题: 1. 理解掌握条件转型盈亏问题: 2. 理解掌握关系互换性盈亏问题; 3. 理解掌握其他类型的盈亏问题,本节课要求老师首先上学生理解盈亏问题其本公式的含义,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答应困问题的其本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经典精讲盈亏问题,故名思意有剩下就叫盈,不够分就叫亏,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会产程这种盈亏现象。盈亏问题的关键是专注两次分配时盈亏总量的变化。我们把盈亏问题分为三类:“一盈一亏”、“两盈” “两亏”。 1. “盈亏”型例如:学而思学校四年级基础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 粒就多9 粒,如果每人分5 粒则少6 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没人分4 粒就多9 粒,,第二种每人分5 粒则少6 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理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15 1 15 (位),糖果的粒数为: 4 15 9 69 (粒)。 2. “盈盈”型 例如: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 个桃,就多出9 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 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 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综合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 1 7 (只),老猴子有7 10 9 79 (个)桃子。 3. “亏亏”型例如:学而思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9本,第二次就只差2本了呢?因为两次分配数量不一样,第一次分配时每人少发一本,也就是共有7 1 7 (人)书有7 10 9 61(本)。根据以上具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 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条件转化型的盈亏问题这种类型的题目不能直接计算,要将其中的一个条件转化,使之成为普通盈亏问题。 【例1】军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3 人,则多出20 人;如果每间住6 人,余下2 人可以每人住一个房间,现在每间住10 人,可以空 出多少个房间? 【分析】每间住6 人,余下2人可以每人各住一个房间,说明多出两个房间,同时多出两个人,也就是第二次分配少6 2 2 10 (人),那么两次分配方案人数相差20+10=30(人),即可以空出10-50 10 5 (间)房间。 【铺垫】学校给一批新入学分配宿舍。如果每个房间住12人,则34 人没有位置;如果每个房间住14人,则空出4 个房间。求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进步之星数学几何题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经典四边形习题50 道(附答案)A _ D _ O _ E _ A _ D _1.已知:在矩形 ABCD 中,AE?BD 于 E,∠DAE=3∠BAE ,求:∠EAC 的度数。 B _ C _2.已知:直角梯形 ABC D 中,BC=CD=a 且∠BCD=60?,E、F 分别为梯形的腰 AB、 DC 的中点,求:EF 的长。 E _ F _B _ D _ C _C _3、已知: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D=BC,E、F 分别为 AD、BC 的中点,BD 平分∠ABC 交 EF 于 G,EG=18,GF=10 求:等腰梯形 ABCD 的周长。 E _G _ F _A _B _ E _4、已知:梯形 ABCD 中,AB∥CD,以 AD,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ACED,DC 延长线交 BE 于 F,求证:F 是BE 的中点。 D _C _F _A _B _D _C _5、已知:梯形 ABCD 中,AB∥CD,AC?CB,AC 平分∠A,又∠B=60?,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 的长。 A _ B _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 AE、BF、CG、DH,垂足分别是 E、F、G、H,求EF∥GH。 D _ E _ O _ H _ A _ A _ D _ G _ B _ F _C _线的垂线证:https://www.doczj.com/doc/cc8857184.html, E 度教育网 E _1B _C _F _ 1/ 9

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2课时) 蒋中初三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 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4、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二、知识回顾 1、______ 叫做光源。光源分为______ 禾廿___ 。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 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________ 。 3、光的三原色是指________________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________________ 。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________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_______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___ 色光决定 5、光具有的能量叫____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____________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 它能 ______________ 。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说明光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②像的大小 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__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_______ 。⑤像与物以镜面_____________ 的。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 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 ;平面镜成的是 ______________ 像。

2020届高考物理计算题复习《竖直上抛运动》(解析版)

《竖直上抛运动》 一、计算题 1.如图甲所示,将一小球从地面上方处以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 气阻力,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不变,g取,求: 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点所需的时间; 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需的时间t; 在图乙中画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的图象。 2.在竖直井的井底,将一物块以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块在上升过程 中做加速度大小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上升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内物块的位移求: 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此竖直井的深度. 3.原地纵跳摸高是篮球和羽毛球重要的训练项目。已知质量的运动员原地 摸高为米,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米,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米的高度。假设运动员起跳过程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求:

该运动员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多少时间? 4.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面40m高处,从气球上落下一个物 体.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落到地面时速度的大 小. 5.小运动员用力将铅球以的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 方向推出,已知铅球出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 求: 铅球出手后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 铅球运动的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H; 铅球落地时到运动员投出点的水平距离x.

6.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处时, 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空气阻力不计,g取则求: 绳断后物体还能向上运动多高? 绳断后物体再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落地时的速度多大? 7.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 8.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 球便以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

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操作与证明:如图1,把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ECF和一个正方形ABCD摆放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正方形的顶点C重合,点E、F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CD上,连接AF.取AF中点M,EF的中点N,连接MD、MN. (1)连接AE,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猜想与发现: (2)在(1)的条件下,请判断MD、MN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得出结论. 结论1:DM、MN的数量关系是; 结论2:DM、MN的位置关系是; 拓展与探究: (3)如图2,将图1中的直角三角板ECF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参见解析;(2)相等,垂直;(3)成立,理由参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证明出CE=CF,继而证明出△ABE≌△ADF,得到AE=AF,从而证明出△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位置关系是垂直,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成立,连接AE,交MD于点G,标记出各个角,首先证明出 MN∥AE,MN=AE,利用三角形全等证出AE=AF,而DM=AF,从而得到DM,MN数量相等的结论,再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以及角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DMN=∠DGE=90°.从而得到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C=CD,∠B=∠ADF=90°,∵△C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CE=CF,∴BC﹣CE=CD﹣CF,即BE=DF, ∴△ABE≌△ADF,∴A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DM、MN的数量关系是相等,DM、MN的位置关系是垂直;∵在Rt△ADF中DM是斜边AF的中线,∴AF=2DM,∵MN 是△AEF的中位线,∴AE=2MN,∵AE=AF,∴DM=MN;∵∠DMF=∠DAF+∠ADM, AM=MD,∵∠FMN=∠FAE,∠DAF=∠BAE,∴∠ADM=∠DAF=∠BAE, ∴∠DMN=∠FMN+∠DMF=∠DAF+∠BAE+∠FAE=∠BAD=90°,∴DM⊥MN;(3)(2)中的

透镜及其应用经典课后练习题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1、光能够透过的镜子叫 。透镜对光是 作用。 2、透镜可分为 透镜和 透镜。 3、凸透镜是中间比边缘 的透镜,表示符号为 或 。 4、凹透镜是中间比边缘 薄 的透镜,表示符号为 或 。 5、透镜的中心叫 。 6、主光轴是通过透镜两个球面所在球的 的 。 7、凸透镜的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 后,一定会会聚于 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 点,用字母 表示;(2)从凸透镜焦点处或者说相当于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经凸透镜 后,将成为一束 于 的光;(3)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8、凸透镜有 个 焦点,因为它是 光线的会聚点。 9、凹透镜的性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 后,会成为发散光线,但其反向延长线也会聚于 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 点,用字母 表示;(2)一束会聚光线射到凹透镜上,如果其延长线相交于凹透镜的焦点处经凹透镜 后,将成为一束 于 的光;(3)凡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 10、凹透镜有 个 焦点,因为它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折射线的 会聚点。 11、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字母 表示。 12、 透镜的焦距为正,因为它的焦点是 焦点。 透镜的焦距为负,因为它的焦点是 焦点。 13、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又叫 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 ,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选填:长、短)。 14、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把光线向透镜 的那边折射。(选填:厚、薄) 15、只有 透镜才能够把主光轴上方的光线折射到主光轴下方来。 16、如何凸透镜的焦点:把凸透镜面对 ,移动凸透镜到地面的 ,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光亮的点,这个点就是 点。这个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 。 第一节 透镜 夯实基础 1.一些透镜的横截面如图所示,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 , (2)属于凹透镜的是: 。 2.把一个透明的玻璃球切成a 、b 、c 、d 、e 五块,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能使光线会聚的是 。 3.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 4.如图5,小明拿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5cm 处的白纸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该透镜的 。该透镜 的焦距是 cm 。 5.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则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焦距较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B.甲的焦距较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C.乙的焦距较长,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D.乙的焦距较短,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 6.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主光轴就是透镜绕着转动的直线 B.通过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C.制作透镜的材料一定是透明物体 D.透镜的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薄厚一定不同 7.如图一个玻璃砖内留有一个饼形气泡,当一束平行光垂直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被发散 B.被会聚 C.还是平行光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几幅光路图中,错误.. 的是( ) 9.完成下图所示光路图。 A B C D E e c b a F A F B 甲 乙 C D

2020届高考物理计算题复习《竖直上抛运动》(解析版)

《竖直上抛运动》 计算题 在竖直井的井底,将一物块以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块在上升过程 中做加速度大小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物块上升到井口时被人接住,在 被人接住前1s 内物块的位移 求: 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此竖直井的深度. 原地纵跳摸高是篮球和羽毛球重要的训练项目。已知质量 的运动员原地 摸高为 米,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 重心下降 米,经过充分调整后, 发力跳起摸到了 米的高度。假设运动员起跳过程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 力影响,g 取 求: 1. 如图甲所示,将一小球从地面上方 气阻力,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不变, 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点所需的时间 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需的时间 t; 在图乙中画出小球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的 处以 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 g 取 ,求: 图象。 2. 3.

该运动员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多少时间? 4. 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离地面40m高处,从气球上落下一个物 体.不计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到地面需要的时间;落到地面时速度的大小. 5.小运动员用力将铅球以的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 方向推出,已知铅球出手点到地面的高度为 求: 铅球出手后运动到最高点所需时间; 铅球运动的最高点距地面的高度H ; 铅球落地时到运动员投出点的水平距离x.

6. 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处时, 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空气阻力不计,g取则求: 绳断后物体还能向上运动多高? 绳断后物体再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落地时的速度多大? 7.气球下挂一重物,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度 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长时间落 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g取。 8.气球以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 球便以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 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

2021年盈亏问题的经典例题

盈亏问题 欧阳光明(2021.03.07) 课时一 一.理解盈亏问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1“盈亏”型 例如:学而思学校四年级基础班的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分析】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没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每人分5粒则少6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理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有盈亏问题公式得:人数:15115 ?+=(粒)。 ÷=(位),糖果的粒数为:415969 2“盈盈”型 例如: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桃,每只小猴10个桃,就多出9个桃,每只小猴分11个桃则多出2个桃,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老猴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老猴子的第一种方案盈9个桃子,第二种方案盈2个,所以盈亏综合是9-2=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猴子:717 ÷=(只),老猴子有710979 ?+=(个)桃子。 3.“亏亏”型

例如:学校新近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9本,还差9本,每人发10本,还差16本,那么一共有好多位老师,好多本书 分析:第一种方案亏9本书,第二种方案亏16本书,所以盈亏综合是16-9=7(个),两次分配之差是10-9-1(个)有盈亏问题公式得,人数:717 ÷=(位),书有7×10-9=54本书。 根据以上具体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二、练习 1、“盈亏”型 (1)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2“盈盈”型 (1)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3.“亏亏”型 (1)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课时二 一.复习盈亏问题的三种基本类型

四边形经典试题50题及答案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1.已知:在矩形ABCD中,AE?BD于E, ∠DAE=3∠BAE ,求:∠EAC的度数。 2.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BC=CD=a 且∠BCD=60?,E、F分别为梯形的腰AB、 DC的中点,求:EF的长。 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AD=BC,E、F分别为AD、BC的中点,BD 平分∠ABC交EF于G,EG=18,GF=10 求: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 4、已知:梯形ABCD中,AB∥CD,以AD, A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DC延长线 交BE于F,求证:F是BE的中点。 5、已知:梯形ABCD中,AB∥CD,AC?CB, AC平分∠A,又∠B=60?,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的长。 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BF、CG、DH,垂足分别是E、F、G、H,求证:EF∥GH。 7、已知:梯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_B_C _A_B _A_B _E _A _B _B _B

使S ABC ?=S EBF ?,求证:DF ∥AC 。 8、在正方形ABCD 中,直线EF 平行于 对角线AC ,与边AB 、BC 的交点为E 、F ,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AD , 若EG 与DF 的交点为H , 求证:AH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 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10、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AD 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AE=AF=AC ,EF 交BC 于G ,交AC 于K ,交CD 于H ,求证:EG=GC=CH=HF 。 11、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取BE=AB , 若过E 作BD 的垂线EF 交CD 于F , 求证:CF=ED 。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D 的平分线相交于 E ,AE 、DE 与DC 、AB 延长线交于G 、F ,求证:AD=DG=GF=FA 。 13、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任取一点E , 延长BC 到F ,使CF=CE , 求证:BE?DF _C _B _F _B _C _F _C _D _B _F _ F _G _B _D _A _E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知识讲解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

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 凸透镜凹透镜 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 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 凸 透镜 u=∞ (平行光) v=f 像与 物异 侧 成一点测定焦距u>2f 2f>v>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 u=2f v=2f 等大、倒立、实像 2f>u>f v>2f 放大、倒立、实像投影仪 u=f v=∞ 同侧 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 v>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 同侧缩小、正立、虚像 2、口诀记忆: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3、凸透镜成像应用: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经典例题及其详解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经典题 1.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取g=10m/s 2.若第1s 内位移大小恰等于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 9 5倍,求物体的初速度. 2.摩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25m/s ,为使其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而在2min 内追上前方1000m 处以1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行驶? 3.质点帮匀变速直线运动。第2s 和第7s 内位移分别为2.4m 和3.4m ,则其运动加速度? 4.车由静止开始以a=1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后相距s=25m 处的人以υ=6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而追车,问:人能否追上车? 5.小球A 自h 高处静止释放的同时,小球B 从其正下方的地面处竖直向上抛出.欲使两球在B 球下落的阶段于空中相遇,则小球B 的初速度应满足何种条件?

6.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两次经过A 点的时间间隔为t 1,两次经过A 点正上方的B 点的时间间隔为t 2,则A 与B 间距离为__________. 7.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s 内位移为10m ,停止运动前最后1s 内位移为2m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 2,初速度大小为υ0=__________m/s. 9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取g=10m/s+2,若在运动的前5s 内通过的路程为65m ,则其初速度大小可能为多少? 10 质点从A 点到B 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s ,经历的时间为t ,而质点通过A 、B 中点处时的瞬时速度为υ,则当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时,υ______t s ;当质点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时,υ_______t s .(填“>”、“=”“<”=)

盈亏问题计算公式+例题分析(打印版)

数学运算:盈亏问题计算公式 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对象,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 如果物体还有剩余,就叫盈; 如果物体不够分,就叫亏。 凡是研究盈和亏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就叫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的常见题型为给出某物体的两种分配标准和结果,来求物体数量和参与分配的对象数量。由于每次分配都可能出现刚好分完、多余或不足这三种情况,那么就会有多种结果的组合,这里以一道典型的盈亏问题对三种情况的几种组合加以说明。 注意:公司中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也就是大分减小分 一、基础盈亏问题 1. 一盈一亏(不够)【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9 个苹果,就剩下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2 个苹果,就少20 个苹果。 2. 两次皆盈(余),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96(人) 45×96+680=5000(发)或50×96+200=5000(发)(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8 个苹果,就剩下2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7 个苹果,就剩下30 个苹果。 3. 两次皆亏(不够),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解:(90-8)÷(10-8)=82÷2=41(人)10×41-90=320(本)(答略) 测试:如果每人分11 个苹果,就少10 个苹果;如果每人分13 个苹果,就少30 个苹果。

竖直上抛运动例题精选版

竖直上抛运动例题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竖直上抛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例1、一个物体从高度h 处自由下落,测得物体落地前最后1秒内下落了25米,求:物体下落的高度h.(g 取10m/s 2) 例2、一铁链其上端悬挂于某一点,将悬点放开让铁链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铁链通过悬点下3.2m 的一点所经历的时间为0.5s ,试求铁链的长度L.(g 取10m/s 2) 二、竖直上抛运动 例3、以20m/s 竖直向上抛一个小球,求经过1s 后的速度是多少? (1)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从开始3s 后的位移是多少? (3)从开始5s 后的位移是多少? (4)从开始5s 后的速度是多少? 例4、一石块从一以10m/s 的速度匀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刚离开气球时离地面高度为495米,求石块从气球上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练习题 1、某人在高层楼房的阳台外侧以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 一个石块,石块运动到离抛出点15米处所经历的时间是:(不计阻力,g 取 10m/s 2 )() A.1s B.2s C.3s D.)s 7(2 2、以V0=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两秒后以相同 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以小球,则两小球相碰出离出发点的高度是_____m A B A B

3、一个小球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受到一个冲击后,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 的时间间隔为t A ,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 的时间间隔为t B ,试求A 、B 之间的距 离。 4、在地面上以初速度3v 0竖直上抛一物体A 后,又以初速度v 0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 ,若要使两物在空中相遇,则抛出两个物体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不计空气阻力) 5、在楼房的阳台外以初速度20m/s 竖直上抛一物体,求抛出5秒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6、一个从地面上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最高点C 点下方一个比较低的A 点的时间间隔为T A ,两次经过最高点下方一个比较 高的B 点的时间间隔为T B ,试求AB 之间的距离。 7、在离地20m 高处有一小球A 做自由落体运动,A 球由静止释放 的同时,在其正下方地面上有另一个小球B 以初速度v0竖直上 抛,(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1)若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B 球上抛的初速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若要使B 球在上升阶段与A 球相遇,则初速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3)若要使B 球在下落阶段与A 球相遇,则初速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B 0 C A 15m 15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