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案)

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强化学生通过画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体会百分数、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

应用价值。

3、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自主预习案

一.划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然后写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舞蹈队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60%。

()×()%=()美术组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20%。

()×()%=()六(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5%。

()×()%=()一件衣服现在打八五折销售。

()×()%=()今天卖出苹果质量的75%等于卖出的梨质量。

()×()%=()

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了40%。

()×()%=()

小组探究案

探究点一:典型例题

一堆黄沙,已运走了40%,还剩下3.6吨。这堆黄沙原有多少吨?(1)(作图解答区)

(2)思考1: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可以试一试吗?

(3)思考2:

(1)比较这些解法与书上的解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其基本思路都是什么?

(2)这些解法中,谁更好?

探究点二:对比题组

题组一:①一条路还剩下1000米没有修,已经修的是剩下的40%,已经修了多少米?

②一条路已经修了400米,已经修的是剩下的40%,剩下的是多少米?

题组二:③一条路全长是1400米,已经修的是剩下的40%,剩下是多少米?

④一条路已经修的比剩下的少600米,已经修的是剩下的40%,剩下是多少米?

展示质疑案

一.题组一、二书写过程展示区

二.核心问题的引领

①单位是谁?②哪些题目需要画线段图,怎么画线段图?

③数量关系是什么?④题组间有哪些相似性和差异性?

三.组内的疑问及设想解决的方案

检测练习

变式一:①一堆煤,第一天用去全部的15%,第二次用去全部的35%,两天共剪去800千克,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②一堆煤,第一天用去全部的15%,第二次用去全部的3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了320千克,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变式二:③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400米,已修的与全长的比是1:2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④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400米,已修的与剩下的比是1:2.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归纳反思】

【课堂小结】数学知识方面

数学方法方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设计

第14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84~85 “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学生通过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加深理解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和函数思想,提高分析、判断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联的变换关系,感受比和比例的应用价值,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说明判断正、反比例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二、回顾梳理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怎样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怎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提问: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例子吗?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交流,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2.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问:每张表里有哪两种量?每张表里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反比例,还是不成比例?先独立分析每张表的数量变化过程,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的? 3.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判断结论。 指名学生说说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结合交流板书相应的关系式。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1)学生练习。 出示第9题,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第(1)~(3)题,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2)学生交流。 ①提问:这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理由。 ②让学生说说问题(2)判断的方法。 结合图像说明:可以先在横轴上找到表示75千米在图像上的对应点,再通过图像上的对应点找出和确定耗油升数。 ③出示学生根据第(3)题画出的图像。 提问:怎样描出路程和耗油量对应的点画出图像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表中的信息。 (1)出示问题(1),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 ②议一议:哪一杯中纯酒精与蒸馏水体积的比和其他几杯不一样?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和理由。 学生独立操作后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像,说说是怎样画的。 让学生判断结果,并说出理由。 (2)出示问题(2)(3),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解答结果及思考方法。 四、课题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涟水县外国语小学荀升亮 223400 [课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一课时,和反比例都是刻画某一现实背景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虽然学生在四、五年级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从常量到变量,使学生真正用函数的观念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本单元开始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大突破。教材从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和路程的变化入手,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感知两种量的相依互变关系;进而通过计算、交流发现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商(比值)不变的规律。进而理解正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结合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数学思考: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获得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初步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观念; 问题解决: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学会在生活中体验、运用知识;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努力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为学生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学生探究新知识,创新求异能力。[设计思路]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二)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二)教学设计Problem solving exercises with percentages (2) teaching design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练习(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15是20的()%,15比20少()%,20比15多()%。 2、篮球有30个,足球有40个,篮球比足球少()%。 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也就是说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比女生多()%,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4、一根电线长20米,用去它的75%,还剩()%。 5、图书室有2500本书,其中20%是科技书,科技书有 ()本,有35%是故事书,故事书有()本。 6、打字员打一份2000子的稿件,已经大了45%,还剩 ()字没打。 7、甲数是7.2,是乙数的80%,乙数是()。 8、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25%,那么另一个数就比这个数少()%。 二、判断

1、一个不为零的数增加10%后又减少1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2、5吨的和4吨的同样重。 () 3、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0%。 () 4、百分数的分子不能大于100。 () 5、一个鸡蛋大约重0.05kg,我们也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kg。() 四、解决问题 1、饲养场养鸡760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5%,鹅的只数是鸭的60%,这个饲养场养鹅多少只? 2、李大伯在一块地里种小麦,去年收了850千克,今年收了1160千克,今年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工人叔叔修一条水渠,前4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600km的水渠还要几天就可以修完? 4、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售出44%,第二天售出160本,还剩120本。这批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六年级数学下:百分数应用题(一) 教学设计资料

六年级数学下:百分数应用题(一) 教学设计资料 1.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和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某工厂的一车间有男工51人,女工40人。男工是女工的百分之几?女工是男工的百分之几? 2.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3.小丽19xx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xx年1月1日,小丽从银行共取回105.22元。小丽现在取回的钱比存入银行前多了百分之几? 板书:(105.22-100)100 =5.22100

=5.22% 问:这道题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师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储蓄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师述: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问:谁去银行存过钱?那你知道储蓄都有哪几种方式吗? 存款主要分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大额存款等。 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问:在刚才那道题中,哪个数是本金?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问:哪个数是利息?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问:哪个数是利率? 师述: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制定。银行会按照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调整利率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称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月利率。 2.出示例1。 例1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3年,年利率是5.22%。到期后,张华可得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学生默读题。 (2)年利率 5.22%是什么意思?是怎样得到的?(用利息除以本金等于5.22%。)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 怎样求利息呢? 板书:本金利率=利息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过渡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指名回答。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你认为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它。 二、导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拿出第一组表格,每个小组的同学试着把每个表格都填完整。并讨论每一个表格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表格1:骆驼的体温变化表 表格2: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4:长方形的长6厘米,那么面积和宽的变化表如下: 1、如果把两个互相依赖的量叫做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分别把上面4张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点做成4张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分别猜猜这4张图分别表示那一个表格相关联的量。…… 三、探索新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组的两张表格。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格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形式的路程和时间如下,把表格填写完整表表格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c a x) 2、填完表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表格作对照,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 (3)、谁是定量? (4)、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比较上面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再复述一下以上两个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2、回头看看第一组表格。找找在这一组表格中,那一个表格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为什么?如果让你用关系式表示的话,可以怎样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自来水每吨2元,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 ()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的()相同, 所以()和()成正比例。 2、根据第1题的回答,说说下面的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东东和爸爸的年龄 (3)、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还没看的页数 4、从下面的公式中,把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公式找出来 C=2(a+b) (a一定) C=4a C=∏d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综合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假设法,使学生能掌握“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增强应用意识,体会百分数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类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 单位“1”的不断变化。 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以前学过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引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一)只列式不计算: 1.180米增加20%是多少米? 2.图书馆有故事类书籍2000册,历史类书籍1500册,历史类书籍比故事类书籍少百分之几? (二)找出下列题目中表示单位“1”的量: 1.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数本数的37.5%; 2.果园里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多50%; 3.冰箱售价1800元,十一商场搞活动,降了10%。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与理解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有哪些困惑? 问题2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二)分析与解答 教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学生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学生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教师:非常好,每个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案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 84~87(苏教版) 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 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对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 运走一批货物的25% 提问:看到这个带有分率的条件句,你知道了什么?你

还能联想到什么?还有吗? 三、新课教学 1、教学例题 (1)出示线段图 水彩画:蜡笔画:师:看到这幅线段图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分数的问题? ①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板书:(80-50)÷50= ②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 板书:(80-50)÷80= (2)归纳小结 师:同学们提的这两个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它们都表示求什么? 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这样的题我们用什么方法解答?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就是相差量除以单位“1 ”的量。 2、教学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用已知条件和问题编应用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题应该怎样解答,下面就让我们把求出的两个分率运用在实际中来练习一下吧! 蜡笔画有80幅水彩画有50幅 水彩画比蜡笔画少3/8蜡笔画比水彩画多60% 水彩画有多少幅?蜡笔画有多少幅?师:同学们请你从蓝、红两组条件中各选择一个条件,配上一个合适的问题,编出4道不同的分数应用题,并说说它们应该怎样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 学生编,屏幕显示: ①蜡笔画有80幅,水彩画比蜡笔画少3/8,水彩画有多少幅? ②水彩画有50幅,蜡笔画比水彩画多60%,蜡笔画有多少幅? ③蜡笔画有80幅,蜡笔画比水彩画多60%,水彩画有多少幅? ④水彩画有50幅,水彩画比蜡笔画少3/8,蜡笔画有多少幅? (2)对比4道应用题。 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①、②两道题,它们都是用什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_教案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补充(点评) 第一课时 活动(一)铺垫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4)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活动(二)相互合作,探究问题: 1、根据复习题第3题的题意,除了可以求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出示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 题》教学设计 课本第91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感受探索问题的成功,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件 1.激活旧知 解答下列问题。 一根铁丝长6米,一根铜铁丝长8米。 ①铁丝长是铜丝的几分之几? ②铜丝的长是铁丝的几分之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提问:解决这类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是怎样想的?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其中要找准单位“1“的量,单位”1“的数量是除数。 一根铁丝长10米,剪下3米。 剪下的占全长的,也就是%; 剩下的占全长的,也就是%; 学生口答。 提问:怎样求剪下的和剩下的各占全长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得到剪下的和剩下的各占全长的百分之几的? 指出: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把分数改写成百分之几,就得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引入新课 引入:这里问题的结果都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果几分之几改写成百分之几,就能表示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这几科我们一起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提问:怎样求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呢?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是怎样计算出%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当除不尽时,商要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提问:这两个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在问题

正比例意义教案

正比例意义教案 【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教师】何金鹤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正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揭示课题 二、目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法指导 1 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高度怎求? 2 出示例1,学生把表格填完整 观察图中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前面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水的体积和高度有什么规律?

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用式子怎样表示?小组交流讨论 3 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扩大,体积随着扩大;体积缩小,高度也随着缩小。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4 出示例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例1的实验结果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 度是 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225cm3的水 有多高? 四、目标检测:1 做一做,学生先尝试练习再订正 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形式,下面是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1)你能写出几组路程和相对应的时间的比?比较这些比值的大小,说一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在下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然后把它们按顺序连

(六年级数学教案)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上课时间:____年__月__日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 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 种应用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相同,但程度上有所加深。这是因为, 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分数应用题 大致相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既可以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教材还在例2之后列举了小麦的出粉率、产品的合格率、职工的出 勤率等几个工农业生产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数 的例子。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又能通过练习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同时也渗 透了概率统计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学习本节知识时只要引导 学生发现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分析过程一致的地方,即明确以谁作单位“1”,确定 了谁和谁比,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仍用除法计算,只是结果要 化成百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这些百 分率的含义。 2、能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对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参考的有关数据: 稻谷出米率约72% 小麦出粉率约85% 棉子出油率约14%花生仁出油率约40% 油菜子出油率约38% 芝麻出油率约45% 蓖麻子出油率约45%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 oblem of a little complicated percentage by m aking equations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精典例题: 例1:xxx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1,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意. 问:你怎样理解"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3,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谈话:我们用画线段图来表示九,十月份的用水量,你认为先画哪个月份为什么表示十月份的用水量的线段应怎样画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线段图. 4,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5,列方程解答. 提问:你认为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合适怎样设未知数先设哪个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6,检验 谈话:用列方程的策略解决完实际问题后,一定要检验,要养成习惯.你准备怎样检验 学生检验后交流: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7,提问:回顾这一题的解题过程,你认为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学生简单交流,如:要抓住带有百分数的那句话认真分析;正确找到单位"1"的量;弄清两个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设未知数时先设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1、变化的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学习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二、合作交流: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三、汇报点评: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第1--3题 五、拓展延伸: 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随着()变化而变化。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教学效果好。 2、正比例 正比例(一) 学习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重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习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谢培培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1页例1一例3、“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

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l。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 (1)表里的两种量是所行时间和所行路程。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板书: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因为路程和时间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0。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题。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枝数比的比值一定)你是怎样发现的?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仙桃市剅河中心小学吴少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85、86页例一(1)(2)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理念: 1、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利用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你喜欢哪个篮球明星? (课件出示篮球比赛游戏,每投一次投篮总次数和命中的次数会出现相应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玩一下这个投篮比赛,老师先示范一下怎么玩,后请生玩。激励学生:掌声在哪里? 【设计意图:投篮比赛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始学生就兴趣盎然。同时游戏中又蕴含着本课的数学知识,为课前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分组比赛 刚才我们进行了篮球比赛的热身,现在我们开始正式的比赛,我们先分组,这样吧,一二组叫姚明队,三四组叫科比队。每组选个代表来比赛。 根据现场比赛的成绩来板书; 姚明队:投篮总次数8 命中次数5 科比队:投篮总次数10 命中次数6 2、提出问题产生冲突 看到两个队的成绩,你想知道什么? 到底谁的成绩好些呢? 为什么科比队投中的次数还多些,反而成绩还差些呢? 顺势引出命中率 师:命中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百分率,也是我们这节课主要要弄清的一个问题之一。 3、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学习提纲,小组讨论交流。 ①说一说,命中率指的是什么? ②想一想,怎样求命中率? ③算一算,两队的命中率各是多少? 汇报时,师反复问命中率指的是什么? 讨论:为什么要乘100%?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命中率的探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学生参与度极高。提出问题后产生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因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探究的能力,老师在命中率的求法上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抽丝剥茧似的提炼让学生对问题本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

《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页例5和“练一练”,第94~95页第4~8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探索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理解百分率的含义,会求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百分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 【设计说明:课一开始,就进行把分数、小数改写成百分数的练习,既是针对学生解决求百分率问题过程中用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而设计的准备性练习,又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5。 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中要求“星期一的出勤率”。 提问:你知道出勤率的含义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谈话:想一想,求出勤率就是求什么?怎样求出勤率?先自己试一试,再与

同学交流你的算法。 交流:你是怎样求出勤率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 指出:因为出勤率表示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计算结果要用百分数表示。 2.从例5的统计表中再选择两天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出勤率。 学生按要求完成解答后,讨论: (1)哪天的出勤率最高?哪天的出勤率最低? (2)为什么星期三、星期四的出勤率都是100%出勤率是100%表示什么? (3)出勤率会不会高于100%?为什么? 3.小结。 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说说你对百分率的理解。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率?这些百分率分别表示什么?怎样求百分率? 指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遇到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为了方便表达和交流,人们根据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含义,为它取了特定的名称。如出勤率、合格率、近视率,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它们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设计说明:解决有关百分率的实际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百分率的含义。因此,组织教学时,先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释出勤率的含义,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认识,再引导学生运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算出出勤率。这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学生解答之后,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数量关系,提炼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引导学生再选择两天的数据计算出勤率,并对出勤率会不会高于100%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出勤率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中的两个百分数,让学生分别说说“学龄儿童入学率”和“森林覆盖率”表示的意思,并通过交流明确认识。 2.做“练一练”第2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00 温志旺() 【教材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新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里的重要内容之一,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想】: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激发学生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热情,在不断探究两种相关联量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导航】: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了刺激消费,会宁县“凯尔亮”超市对购物达到500元者,可以享受10次的摸奖机会。请咱班购物达500元的同学汇报一下你摸奖的情况,你摸了几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亲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熟练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 难点: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等术语的含义。能够比较有条理的叙述判断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判断,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它的具体内容是 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电视机厂生产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生产300台,可以生产42天;如果每天生产420台,可以生产30天,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比是(),他们所用的工作时间比是(),因为()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答:300:420、42:30、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反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学习宝典》是一种同学们喜爱的工具书,现在有两种版本,如果买4.8元一本的,能买90本;如果买5.4元一本的,能买80本,那么它们的单价比是( ),它们的数量比是( )。 答案:、(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面积一定的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它们的乘积一定。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1)巩固新知: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不能直接与新知发生作用,建立实质性的关系。 学生先建立起新知的上位概念——“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以此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参与把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从而过渡到下位概念——正、反比例意义的学习。 (2)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答:树的高度与它的生长年数不成比例,因为它们的总数量不一定。 四、习题检测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成( )比例。 2.如果那么和成( )比例3.面积一定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判断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4.8 5.4: 9080:57 x y x 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