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手工浮雕对现代浮雕的影响概论

唐代手工浮雕对现代浮雕的影响概论

唐代手工浮雕对现代浮雕的影响概论
唐代手工浮雕对现代浮雕的影响概论

河南工程学院《中外工艺美术史》考查课

专业论文

唐代手工浮雕对现代浮雕的影响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任课教师:

2014 年06 月16 日

摘要

当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思想、言论开放活跃的时代。纵观历史,每一个时代的特殊背景都会在当时的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每一件出色的艺术品都反应时代的语言特征。因此艺术家的创作在审美形态、创作源泉、表现手法等各方面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达对历史、文化、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代雕塑前后几千年发展从秦汉形成发展时期到魏晋的成熟期隋唐鼎盛时期,再到宋元明清停滞和衰落期。艺术风格不断包容外来文化,民族化、世俗化。中国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风格。唐代在经历了战争和动荡以后,在一次得到统一和安定,达到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历史时期,也就带动其中浮雕这门艺术的发展和转折。浮雕在隋朝和初唐进入转折阶段,在融汇了西域艺术之后到了盛唐时期雕塑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高峰,制作了许多不朽佳作。这一时期设有专门的机构,可以集合全中国的人力,物力来建设石窟,庙堂,陵墓等大型工程,在这些工程中浮雕当然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唐代因社会风气开放,人们思想活跃,精神相对开放,浮雕艺术因此十分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及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政治长期稳定,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间的文化艺术频繁交流,相互融合,使唐代浮雕艺术风格能够在不失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丰富优秀的经验,不断的丰富自己。浮雕艺术的发展由此而获得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现代设计;技艺;装饰;浮雕

目录

摘要 (2)

目录 (3)

一、引言 (4)

二、唐代手工浮雕的源流 (4)

(一)中国各个朝代浮雕技艺特点 (4)

(二)唐代浮雕的特点与锻造方法 (4)

三、现代浮雕对唐代浮雕特的应用 (5)

四、现代浮雕设计与唐代浮雕的质感对比 (6)

(一)手工艺人浮雕锻造方面的工艺特点 (6)

(二)现代浮雕设计的应用 (7)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浮雕艺术发展至今,在意涵上已经拓展了无穷空间,浮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诠释和表达。受到现代设计理念及各种设计思潮的影响,艺术家在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的同时,开始关注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关注人性和心理的问题。

二、唐代手工浮雕的源流

(一)中国各个朝代浮雕技艺特点

原始先民崇拜自然,原始的雕塑艺术是祭祀、信仰、崇拜的体现方式或表达形式。他们在岩石等硬质材料上进行刻线,最初的浮雕便产生了。随着制作工具的发展,浅浮雕性质的岩刻受到相应的促进。后来在陶器制作的实践中,浮雕艺术逐渐走向繁荣。浮雕这种表现形式,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浮雕在商周时期获得突出的成就,并繁荣在两汉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魏晋以后佛教造像与陵墓建筑之中。魏晋的浮雕上承秦汉,下启隋唐。隋唐时期的中国雕刻艺术更为成熟,成就也最高,对我国和邻近的各国多产生了十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晚唐逐步驱向世俗化。五代两宋的浮雕艺术沿着晚唐世俗化的方向发展,无盛唐的大气奔放,多有精致细腻的情调。元明清三代的浮雕艺术总的说来缺乏生气和力量,朝向世俗审美趣味发展。

在中国的金属工艺史上金属浮雕的成型方法以青铜铸造法和金银錾刻法为最,前者利用了金属的可熔性,后者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唐代金银器用双层金属片制成,浮雕处理成内片浅纹、外片深纹的形式,既保温、隔热,外片的浮雕图案又能体现出当时的装饰手法。汉代北方游牧民族铜饰浮雕常选用马、牛、驼、虎等图形,表露出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二)唐代浮雕的特点与锻造方法

唐代期间,西域的錾刻工艺技术的引进刺激了金银业的发展。

唐代的錾刻工艺十分复杂,工具有几百种之多,根据造型需要随时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錾头或錾刀。錾头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錾头不锋利的,可錾刻较圆润的纹样,另一类是錾头锋利如凿子,可錾出较细腻的纹样。同时随着槌、雕镂、

錾刻等技术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錾花工艺。錾刻是錾花主要工艺,用各种形状的小錾子在金、银器上錾刻以线为主的花纹,底面常用錾鱼子底纹加以糙化。錾花另一利,工艺是敲凸和敲凹法,可在器物表里同时錾刻使花纹凹凸呈浮雕状。镂空工艺也是一种錾刻技法,要錾刻掉设计中不需要的部分,形成透空的纹样称镂空或透雕。錾刻技术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在金银器使用了锤碟技术之后錾刻一直作为细部加工手段而使用,运用在铸造器物的表面刻画上,贴金、包金器物的纹样部分也采用此法。唐代金银器上流行的珍珠地纹是在器物表面用圆錾刀錾出细密的小圆圈,排列整齐,需要熟练的技术,使银器表丽更为斑斓,珍珠地纹是唐代创新的特殊工艺。

近代化学与电能的出现,用整流器与电解槽的组合使浮雕制作又多了一种新工艺、新方法。使铜离子通过化学电解的原理使阳极的铜离子逐渐向阴极带有电极的模板上聚集,这种翻制工艺我们称为电铸法。以立体定型、纳光纳阴、以凹代凸为主要表现手法的多高点现代浮雕若采用电铸法制作就会非常得心应手。

三、现代浮雕对唐代浮雕的应用

手工制作的不确定因素,依据传承与手法仍然是不确定人工因素占主体,如白族工匠制作一个铜盆器皿,有经验的技师往往是全身协调工作,錾刻工艺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作品艺术表现力的好与坏,敲模首先要有好体力,特别是臂力与腕力,金工工艺技法:包括铸、敲、锤等。錾刻工艺—金工艺术中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錾刻技法与藏族近似,大致有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工艺表现方法。阳錾与阴錾是凹凸高浮雕的主要表现方法。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社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共同影响并决定着心灵的外在状态,艺术家有着自己的思维和要求,这也决定了艺术创作只有根植于时代变化、根植于本民族文化才会有发展的可能和存在的空间。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应始终把中国民间艺术的图式和语言作为创作的源泉。在保持民族传统的同时也注入了时代的审美特征,力求使作品能透射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意境。

浮雕是一门独立的造型艺术,它既包括了绘画的形态特征,也具备雕塑艺术所特有的立体语言的特征。

苏姗·朗格指出:“艺术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就是情感的意象。”对于创造者而言,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源于现实的形象与心理图式,这就使艺术融入了丰富

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尝试了浮雕常用的各种材质的试验,包括漆板雕、泥板雕、石板雕、木板雕、瓷板雕、铜板雕等等,最后把目光落在铜板上,从视觉的角度上看,铜板的质地具有的特殊的文化特质和审美品质,十分匹配创作主题的表达,用来实现创作,它是最理想的材料。在选用紫铜板的同时,也确定用锻打这一工艺来完成我的浮雕创作。

铜象征富贵、豪华、庄重、温馨的文化特质,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金属,耐腐蚀、不易受损,化学活性排列的序位很低,仅高于银、铂、金,因而性能非常稳定。铜暴露在大气中,还能自行产生氧化铜膜的保护层。铜材料在理论上的寿命是三千年以上。中国的錾刻、锻打技艺在唐代受到波斯、印度和西域游牧民族的影响,日益发展。在各个时期,都是一些小型器物,大部分都是以錾花装饰为主。锻打铜艺在传统的技术上有一定的局限。现代随着金属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锻打的工艺技术有了很大飞跃,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创作空间。

四、现代浮雕设计与唐代浮雕的质感对比

(一)手工艺人浮雕锻造方面的工艺特点

在鹤庆的调研表明,由于需求量的锐减,而从事该行业的制作者也已渐趋老龄化,敲模与锤揲技术已经走到今日其实已弱到了应该加以关注的民间工艺行列。

锻打铜的工艺技术主要的地域在河北易县、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广西苗族地区、西藏等地,其中河北易县的锻铜工艺最为出名。当然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现实状况就是锻铜工艺同许许多多的传统手工艺一样,正在面临着相当严峻的传承问题。

目前浙江省杭州市的铜雕技艺,四川省白玉县、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拉孜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共同申报的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藏刀锻制技艺),都已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对传统金属手工艺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锻铜浮雕的工艺技术也快速地发展,原材料铜板合金的配比上的革新、焊接材料和技术的提高,这些都对锻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值得一提的是铜表层着色技法,目前的表层着色方法十分丰富,大约有26种

之多,它能让铜表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相,极大地丰富了锻铜浮雕的色彩,为创新提供了资源。

工匠有手无心,艺术家有心无手,既有艺术家本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对这个行当的隔膜。没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注入这个行当,没有出色的艺术家与经营者来关注,应该是现代锻铜浮雕工艺技术拓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锻铜浮雕既是艺术作品,又带有很强的工艺性,通过纯手工锻打,作品具有很强的“亲和性”,这种“亲和性”通过材料和工艺美来愉悦观众。

锻铜浮雕同时可以与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相结合,在这种多样空间形式的载体中,锻铜浮雕得到了更多的思维空间,就可能有更多突破和创新,反过来它也为这些艺术领域带来更强的艺术效果和视觉审美的震撼。

(二)现代浮雕设计的应用

现代浮雕工艺注重材质的自身美感,屏弃了传统工艺的功利观念,赋予材质更多的精神内涵,扩展了金属质感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笔者的系列浮雕工艺作品的设计理念即鉴于此。将金属的自然特性与构成结合,穿插了物性与个性。笔者就此作品展开分析,借此串联、比较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在造型上作品的装饰语言以抽象为特征,采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主要形态采用开放、透空的手法,把虚空的空间作为有形的实体来处理。虚实互动,形成交融的象征意义。

在技法使用上打作、鎏金、焊缀、錾刻、镂空、铆接等基本传统技法都被使用。这些技艺在当代的金属工艺创作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见,传统的技艺是现代创作的基础。然而现代的创作更为自由和率性。例如,熔化本是金属的一种自然属性,流淌是一种在金属加工工艺中的偶发表现。无论传统或现代制造,一般在技术中是要完全屏弃这种偶然性,因为突发的状态是不容易把握的,无法组织批量化生产。然而作为现代金属工艺艺术家则需要利用这些偶然性来创作。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对浮雕工艺产生巨大影响,以前无法实现的工艺效果如令都能实现。如:利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技术可以作金属薄板的

镂空花纹效果,现代金属焊接和研磨技术的运用也为金属工艺造型产生新的效果。浮雕工艺造型的创新设计表达需要通过金属材料的物质载体实现。金属材料除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延展等实用功能外还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层次上与人发生深刻的联系。

继承是对传统的顶礼膜拜,也是对传统的发展。对传统的继承并不是一味地复原,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工艺及风格特征。从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艺术就在不断的回归中找寻文化的根源。传统就是“根”,是文化的脉络。尤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手艺的继承和对现代设计的探索,成为金属工艺发展的重要课题。

中国金属浮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实物出土,其中精品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博大浑厚的精神气质和高超的工艺手法。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浮雕的塑造手法、装饰瓶!律和工艺技巧,同时还要开创新的工艺、新的技法,使传统艺术得到发扬。

参考文献

[1]苏姗·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2]路甬祥.谭德睿.孙淑云.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属工艺[M].大象出版社,2007

[3]魏峰.心摹手追——对锻铜浮雕创作与工艺的思考[M]

[4]冯守国.谈中国金属浮雕工艺[M]

[5]唐绪祥.西藏藏族金属工艺纪实[M]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后习题大全

思考题汇编 1. 什么是科学?结合自己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了解,想一想中国有没有科学。一般地讲,在传统中,对于究竟何为科学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生产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4)科学是一种文化。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创造性、逻辑性 2谈一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古代,科学起源于哲学家,而技术起源于劳作的工匠。二者基本上是分离的。 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商业发展,科学和技术才密切结合。 到了19世纪,技术才渐渐以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制度化。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见表格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手段;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技术对科学提出课题;科学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变可能为现实。 3近代科学的发展就方法论角度体现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被实验检验。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分析和归纳分类。 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1. 力学成为主导学科2. 科学方法的确立。科学中的具体应用:(1)伽利略的数学+实验方法:直观分解-数学演绎-实验证明。 ⑵牛顿的“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通过数学演绎获得的结论必须回到实验 3. 科学社团与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 4比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不同,并谈谈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影响是:A.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B.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后,为争夺地位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推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无产阶级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C.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D.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一方面导致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为了商品市场和原料而拓展殖民地,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A.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发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 B.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而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资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2019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dancer 质子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按照研究过程的不同可将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开发研究。 2. 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亚历山大时期的___________,他的不朽著作_____________,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用公理化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______、印刷和______。 4. 近代科学革命是以________创立的日心说为开端,宣告了神学宇宙观的破产,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里的___________一书,揭开了医学领域的革命序幕。 5. 拓扑学是用________研究几何图形在_____________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6.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础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和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分别于1925年和1926年创立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量子力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和______,揭开了原子能时代的序幕,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9. 广义相对论表明:在引力场中,空间的弯曲程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物质密度大的地方,引力场也大,空间的弯曲也__________。 10. 计算机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1. 迄今为止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匈牙利数学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思想设计而成的。 1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方式,较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总线结构、环形结构、___________和树形结构。 13. 对应于研究的种基本类型可以将科学分为基础科学、_________和_________。 14. 古希腊成就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被誉为“力学之父”,他在静力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逻辑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发现浮体定律、提出计算物体重心的方法等,这在当时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 15.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_____________发现了圆周率,比欧洲早近1000年。明代时的李时珍著有_____________一书,记载有1892种药物,方剂11000个。 16. 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技术是指陶瓷技术、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牛顿是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______________,使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近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18. 法国的科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_________学说,牛顿和___________发明了微积分。 19. __________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意大利的___________发明了电池。 20. 1755年,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___________。第一个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动物学家___________。 21. 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他提出种质选择论,19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的科学家_________发现了遗传定律。 22. 突变理论主要以_________和奇点理论为工具,通过对稳定性和_________的研究,提出系列数学模型,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中所发生的不连续的变化过程。 23. 化学键主要有_________、共价键和_________。 24.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 25. 生殖细胞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 (132)

语言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第四章语法 一、概念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词类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2.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4.复合词 复合词就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25分,每空1分)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注意:有些同学解题答案是单纯词、合成词,这两个概念是从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单位。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38900020 【英文译名】:Generalit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理、工、文、管、农类各专业。 【学分数】:2 【总学时】:32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学会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现代高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从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从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适当加以课堂讨论,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建立网络教学、交流、辅导系统。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后续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科学技术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 1.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1.1科学与技术概论 1.2古代科学技术 1.3近代科学技术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2.现代科学技术 2.1生物技术 2.2现代信息技术 2.3激光技术 2.4新材料技术 2.5新能源技术 2.6 空间与海洋技术 1

工程技术中心 2 2.7 环境科学技术 3工程技术基础 3.1工程图学基础 3.2 工程力学 3.3 工程材料 3.4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 3.5先进制造技术 4.科学技术与社会 4.1科技的社会功能 4.2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创新 4.3科教兴国 4.4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4.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 五、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 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性,关注科学技术前沿的动态变化、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教学内容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坚持教学双向互动,设计了许多专题,供师生讨论、辩论,提倡质疑,培养探索精神,将科学探索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中,注重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声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学信息多途径传播,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直观性和课堂元素的丰富性。通过研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化静为动,变难为易,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教学情境,寓教于乐,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 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40%)+ 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以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作为考查依据,考查合格者可以参加期末考试;考试实行笔试,百分制记分。 七、其它说明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2、参考书

现代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心得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心得 中国,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五千年的文明繁衍至今形成了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魂!中国的生命中蕴含着两百年前的辉煌,一百年前的耻辱与一百年后的奋争百年前的炮火轰开了这片古老大地的国门,持有先进武器的列强在我们的土地上纵横驰骋,使我们的民族濒临灭亡。我们依靠民族的意志与精神战胜了苦难,重新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昔日的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今日的十五国联军退守三八线,历史的瞬间让我们为百年战火的耻辱划上了句号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惧怕武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梦幻。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掠夺与侵占的内涵变得深远。经济手段的蚕食是一种无形的掠夺与侵占,它虽没有战争那样残酷,但仍会导致一个民族从物质到精神上的逐渐消亡。一个失去民族工业、失去民族文化的国家,在当今的世界里,同样意味着遭受殖民统治似的损失。麦当劳、奔驰汽车、松下电器等等,在带给我们世界先进的产品、先进的管理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民族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列强在疯狂掠夺之余嘲笑我们的无知、无能,大量倾销劣质产品,大力宣传所谓的西方文明,在物质与精神上逐渐使我们丧失反击的能力。这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耻辱,一种比武力侵占容易让国人忍让、接受的耻辱。中国人何时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中科人清醒的意识到:竞争的成败在于效益的高低,效益的高低源于现代化管理、领导者的思维及全民素质的提高。中科人自喻为拓荒者,选择了一块提高民族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土壤,并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多年的辛劳换取的是为社会贡献出的一种现代化管理工具,她的应用可以使国家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她的推广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加入我们共同的事业与我们携手认同,用我们共同的智慧创造我们民族的未来? 科学发展观唤醒创新基因的特征,创新是一种观念,观念没有理性。创新是博弈中的常数。文化创新是大自然中的无性繁殖,文化创新又类似嫁接,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独特形式进行文明的创造,当最终看到创新的结果时,那已经不是原来的文明了。人与他物的合成都属于未来,人的生存道路就是与他人一起创造未来。 《博弈圣经》中说:“博弈的结构,不仅需要自己,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和一个观众,这是博弈存在的三条件。”任何文化思想的传播都是除自身条件之外,还有两个条件才能构成,因此创新的文化基因也一定是一个三元结构,这样才能构成遗传与生态的文化遗传基因。任何被优先唤醒的科学与博弈的基因模式,都是一种观念思潮,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 科学发展观就是被唤醒的大自然的基因模式,它不是一个人的文化,里面不存在个人理念,它是大自然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我们的观念一定符合科学与发展,沿着大自然铺设好的这条无形的道路前进,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做,从人们首次仰望科学发展观开始,就把这个命题错误地当成了理论进行猜测、评估。社会上一些聪明人开始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起源、本质、内涵、核心等等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结果是众说纷纭。人们凭个人的主观想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更遥远的猜想,好像人人都在谈宇宙的大爆炸、星系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基因的排序、生命的合成等等。一个世纪性命题,是刚刚开始的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一个文化进程也不可能突然被高端人物的智力所理解,也不可能被几句话所解释。 《博弈圣经》里《博弈文化盛宴》一文中说:“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只有竞赛,人心才会振奋,并被命题统一;只有竞赛,才能显示出文化命题引起壮观的生物秩序。 其实,很多人仍处于一个低级竞争的认识阶段,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行为还是很简单的,大多数人见到利益的时候,本能地表现出原始竞争的自私,用战略的长远眼光看待这种赤裸裸的竞争行为,好像直接扑向食物。或许人们还不能真正简单地认识这些词的意思,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汇总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 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 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 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 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

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C、科学与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D、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 科学研究的目标有较大不确定性,往往难以预见在未来会作出什么发现,也难以计算出作出某种新发现需要多少时间,付出多大代价;技术开发虽然也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新产品的研制、新工艺的开发还是有既定的目标的,有较明确的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开发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强。 E、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 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技术开发活动虽然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但是,其活动的集体性较强。 F、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它的价值主要在于深化人类认识,增加人类知识宝库;技术开发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方案、技术装置,它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科学研究及其类型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姓名:王城佳 专业:12机设3班 学号:201214240326 日期:2013/5/25

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最本质的含义是”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教育,经济,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教育,经济和文化前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反之,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的革新,同时促进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变革。接下来对科技对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具体的论述。 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教育,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发展。 人类由于使用了科技,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工艺趋于

现代化,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它低污染、低消耗、低能耗,技术含量高,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科学技术为一个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摆脱了衰退和危机,继续保持繁荣。 第二,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 首先,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道风景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科技密切相关,科技产品已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现代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大大提高了运行的速度,使人们不仅旅途舒适,而且节约了许多宝贵的时间;电视、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科技家用电器的使用,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其次,提高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人类基因工程的业已完成,使得科学家对于人类的遗传基因人类借助生物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技术生产的药品,可以治疗许多常规疗法不能治疗的疑难疾病甚至过去被认为无法治疗的不治之症;治愈疾病,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 再次,极大地开阔了人类的视野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科技是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最高成就。例如,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研制成功,可以使人们看到几十亿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是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入学资格之专业基础课考试。 二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全日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具备“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两门课程的基本概念,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简单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的事实。 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四考试内容 “语言学概论”部分 第一部分语言的性质,包括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其他派生功能、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 第二部分语音,包括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音素、音位、音位的组合。 第三部分语法,包括语法的性质和单位、构词法、构形法、句法。

第四部分语义,包括词汇、词义、词聚、句义、歧义。 第五部分语言的发展,包括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 题型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 示例:洋泾浜不是自然语言。 答:对。洋泾浜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人在某些特定场合临时把各自的语言混合在一起而造成的交际工具,不当作母语使用,离开特定的交际场合双方都不再使用它,所以不是自然语言。 三简答 示例:两个同义词可以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答:同义词之间的差别:a语体色彩或风格色彩、b感情色彩、c 形象色彩。 四分析 示例:指出下面每个词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还是派生词: 剪刀克隆 taller 绳子棕色菠萝氧吧 dancer 质子 actually 答案:单纯词有“克隆、菠萝、taller”,复合词有“剪刀、棕色、氧吧、质子”,派生词有“绳子、dancer、actually”。 五论述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代码61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2年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代码613)真题及详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面词语后一音节读轻声的是()。 A.上头 B.棉花 C.意义 D.瓜子 2.普通话里,能跟j、q、x相拼的一组韵母是()。 A.开口呼、合口呼 B.开口呼、齐齿呼 C.开口呼、撮口呼 D.齐齿呼、撮口呼 3.从字的结构方式看,属于指事字的是()。 A.家 B.亦 C.女 D.从 4.全是成词语素的一组是()。

A.美、梦、真、言 B.绿、圆、阿、苹 C.机、语、写、憾 D.水、又、不、吗 5.“肺”字在形音义关系上是属于()。A.一形一音一义 B.一形一音多义 C.一形多音一义 D.多形一音一义 6.下列结构中宾语属于受事的是()。A.我写钢笔 B.我一直吃食堂 C.烟囱冒着黑烟 D.修理钢笔 7.属于特指问的句子是()。 A.你不会不来吧? B.你来还是他来? C.究竟谁来? D.你来不来?

8.“他喝了了一杯苦酒”用的是()。 A.比喻 B.比拟 C.移就 D.拈连 9.“现代语言学之父”是()。 A.丹尼尔·琼斯 B.索绪尔 C.布龙菲尔傯 D.乔姆斯基 10.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日常见面的寒瞭不仅可以维持人际关系,更传达山一些实质性的信息,如“已经吃过饭了”、“天气下错”等. B.身势等伴随动作也能传递信息,所以它也是一种语言,称为“身体语言”。 C.人自言自语的时候,不存在交际对象。这时的话语体现不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D.人说出来的话,不仅传递客观信息,也传递主观态度和情感。 11.有的方言区的人不能区分[n]和[l],这两个音在这些方言区的语音系统里一般都属于()。

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选择题练习

1.(C)发现了星系红移。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 2.现代科学四大基本理论是(ABCD) A.相对论 B.量子力学 C.基因理论 D.系统理论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是(D) A、原子论和分子论 B、热力学和相对论 C、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4.近代科学技术泛指(B) A、15-19世纪的科技 B、16-19世纪的科技 C、17-19世纪的科技 D、18-19世纪的科技 5.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l年确定为365天的国家是(B) A.中国B.埃及C.印度D.古巴比伦 6.浮力原理的创立者是(C)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7.(D)誉为药王,著《千金方》,主张医生要博学、要有高尚的品德。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 8.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C) A.《论杠杆》 B.《几何原本》 C. 《天文学大成》 D. 《希波克拉底文集》 9.《论浮体》的作者是(A) A.阿基米德 B.欧几里德 C.泰勒斯 D.亚里士多德 10.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与科学的诞生条件有(ABC) A.惊异 B .闲暇 C .自由D .平等 1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C ) A.开普勒 B.牛顿 C. 哥白尼 D. 亚里士多德 12.《心血循环运动论》一书的作者( B ) A.维萨里B.哈维C.塞尔维特D.达芬奇 13.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 ) A.伽利略B.牛顿C.哥白尼 D. 开普勒 14.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者是( A ) A.开普勒B.伽利略C.牛顿 D. 哥白尼

2017年青岛大学考研试题651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A)

青岛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51科目名称: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A)(共3页) 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填空(15分) 1.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_________,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2.在汉语中,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_______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能区别意义。 3.只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是____________。 4._______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5.“疆”的造字法是________。 6.________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7.“天空”是______型复合式合成词。 8.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辞格叫______。 9.传统语言学时期主要是指语文学和两个时期。 10.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11.语言符号的特点是、。 12.语言这个装置是依靠、运转的。 13.音位变体可以分为两类。 14.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________。 15.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 二、术语解释(10分) 1.联绵词 2.标点符号 3.组合关系 4.音位 5.异根

三、判断正误(对者打√号,错者打×号)(15分) 1.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多由4个音素组成,如shuāng。() 3.c是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4.普通话的送气音有5个。() 5.据统计,《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共用不同汉字3136个。() 6.“乘”的笔画共有9笔。() 7.“红通通”是主谓型复合式合成词。() 8.“希腊首都雅典”是4个语素,3个词。() 9.语言中的语音具有生理的、物理的自然属性,所以语言是自然现象。 () 10.“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阶级说什么话”,这说明语言有阶级性。 () 11.语音具有生理和物理属性,而且不少语言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如 鲜卑语,所以语言同生物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12.语言的混合和语言的融合不是一回事。() 13.平常说,文学作品塑造人物要用个性化的语言,例如:阿Q有阿Q的 语言、祥林嫂有祥林嫂的语言,这说明语言具有个人特点。() 14.目前语言的混合包括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两种语言现象。() 15.词义的概括性是针对事物的类或关系而言的,对于个体事物来说也有 概括性,如指人的专名“杜甫”。() 四、用从大到小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10分) 1.他能不能来报道还是个问题 2.从大海上吹来湿润而新鲜的风 五、谈谈汉字的特点。(15分) 六、简述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并谈一下对网络热词duang的看法。(15分) 七、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目前汉语词类划分还存有哪些问题?(15分) 八、举例说明汉语和你所学的一门外语的语法范畴。(20分)

最新科学技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资料

(第一章)一、填空题 1. 14 ——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手工业的兴起,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和东方文明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 1543 年出版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人体结构》,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3.开普勒通过长期从观测和计算发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他们分别是等面积定律、椭圆轨道定律和公转的周期定律。 4. 伽利略对科学做出了许多贡献,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地面物体的研究。 5. 牛顿力学包括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6. 17 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7. 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8. 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1785 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静电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9. 林耐创立了对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并用双名命名法为植物命名。 10. 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伽利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二、简答题 1. 哥白尼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是什么? (1)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科学的天文学诞生的标志,也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 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神学宇宙观,成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宣言书。 (3) 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革命性作用不在于强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在于指出了地球在宇宙中没有任何特殊地位。这正是宇宙论原理的精神,也称为哥白尼精神。 2. 简述培根关于运用归纳法必须记住两条规则。 ①放弃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而重新开始; ②暂时不要企图上升到一般的结论。 3. 简述笛卡尔的演绎法要遵守的几个原则。 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 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 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 (第二章)一、填空题 1. 18 世纪60 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2. 英国产业革命的源头是纺织业机械化,技术变革的原因是垄断地位的传统毛纺织业的排挤而产生的;另一产业是钢铁产业,冶金工业的变革是因化学发明而推动的。 3. 1709 年,英国的达比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4. 18 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二、简述题答案 1. 蒸汽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大规模地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推动了科学、热力学和能量转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推动了纺织、采矿、冶金、机械等各类技术科学;也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的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简述法国的科学之所以能超过英国成为近代科学的中心,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 ①任命一大批科学家为革命政府的重要官员,提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 ②发展科学教育。创办了一系列的新军事院校、医学院校、技工学校和一些新的大学,包括巴黎综合工艺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③改造旧的皇家科学机构使之从宫廷走向社会。 (第三章)一、填空题 1. 19 世纪下半叶,康德, 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和太阳的自行,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2. 19 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3. 能量守恒定律有不同国籍的10 多个科学家的工作有关。其中有突出贡献的3 位科学家是迈尔、焦耳、亥姆霍兹。

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经验分享

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经验分享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迫切需要考研过来人的指导,中国有句古话“姜还是老的辣”,但并不是所有考研的同学都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自己的前辈指点一二,天津考研网每年服务上万名考研学子,汇聚优秀考研学员经验,针对各个专业及科目分类成册,现将我们已有的一些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下面为大家分享南开大学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经验。 专业课的复习个人用的是三轮复习法,直接拿A4纸来做笔记,做成活页的话,随时增删添改都OK的。第一轮,整体复习,3-6月份,对于专业课本有个整体感知,详细做笔记,不懂的一定要弄懂。 第二轮,7-9月份结合真题,分专题逐个击破。从图书馆拿到了历年真题,完全要靠自己去找答案,自己去总结。现代汉语这一块,主要分语音、语法、词汇、语义、修辞这几大块;古代汉语考的分数比较少,也可以分为文字学,文献学和词义理解之类的;语言学概论参考现代汉语的复习方法。我个人是把每一部分的真题集中起来一起解决的,用最笨的方法把每一年真题里面相关专题的题目抄在一起,然后一一寻找答案。 同时,这轮复习也可以配合相关的阅读,最好在每个部分都做一些扩展阅读,这样也有利于日后的复试。第三轮,就是查漏补缺了,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基本上可以有个不错的基础了,这一轮复习就是把各个专题进行排查,看一下有没有可以延伸的部分。 经过三轮的复习,反反复复的看啊看啊,上考场就可以胸有成竹了,至少自己心里有点底气。文科的东西,南开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考研红宝书是由天津考研网组织多名一线大学老师及过去几年在南开大学研究生初试中专业课取得高分的考生共同编写及整理的一套复习材料。本套材料对考研指定教材中的考点内容进行深入提炼和总结,同时辅以科学合理的复习规划,使得同学们只要使用我们这套材料便可以掌握南开大学此门课程几乎全部的考点、帮助同学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全面而有深度的复习。容易得分,但是不容易得高分,最后成绩出来之后,会发现前几名的成绩相差无几。肯下工夫的话,还是会有收获的。 列一下我看过的部分专业课的书: 《现代汉语》邵敬敏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重点重点重点看) 《现代汉语》胡裕树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对比参考)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150)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概要理论。本课程的任务: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语言学理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认识新事物.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自觉地科学地认识和使用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演课为主,辅以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能够正确解释和评说语言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的能力; 3、具有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标题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8 第二章语音 6 第三章语义和词汇 6 第四章语法 6 第五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4 第六章语言学的发展 4 合计36 四、大纲内容 绪论 第一节语言学概论的性质.作用和分类(2学时) 1.1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2 语言学的功用 1.3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语言学的分类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人类语言(2学时) 1、世界上的语言 1.1 世界语言概况 1.2 语言的亲属分类和结构分类 2、中国的语言

2.1 汉藏语系的中国语言 2.2 阿尔泰语系的中国语言 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3.1 人类语言的遗传性和学习性 3.2 人类语言的创造性 第二节语言的功能(2学时) 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 语言是负载信息的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1 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2.2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3、语言的文化功能 3.1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种 3.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第三节语言的结构(2学时) 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1 语言的符号性质 1.2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四节语言符号系统的特征(2学时) 1、任意性和强制性 2、线条性和层次性 3、自足性和开放性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 1.1 语音的自然性 1.2 语音的社会性 2、语音单位的分析 2.1 音节.音素和音征 2.2 元音和辅音 3、音标 3.1国际音标的作用 3.2 音标和音素的关系 3.3 国际音标的使用 第二节音位和音系(2学时) 1、音位 1.1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2 音位和音位变体 1.3 音位归纳 1.3.1 对立和不对立 1.3.2 互混和互补 1.3.3 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3.4 音位归纳的原则 1.3.5 音位归纳的操作过程 2、音系 2.1 音系的定义 2.2 音系的内容 2.3 汉语普通话的音系 2.4 温州话的音系 第三节语音组合(2学时) 1、音节的切分 1.1 切分的依据 1.2 音节的结构要素分类 1.2.1 音峰和音谷 1.2.2 起音.领音和收音 2、音位组合的类型 2.1 同类音素是否连用:单.复辅音和单.复元单 2.2 音节收尾是否辅音:开音节和闭音节 2.3 元音和辅音的配置

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复习

复习资料 第一篇1-4章复习要点 1、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家族的一员,距太阳平均距离为多少 答:据太阳平均距离为×108km。 2、恒星的演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恒星的结局是什么 答:恒星的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亚稳阶段、周期性收缩膨胀阶段、引力坍缩阶段。恒星的结局:1.白矮星→黑矮星(质量≤倍太阳质量) 2.中子星 3.黑洞。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 答:细胞。氨基酸。 4、谁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谁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递变规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答:玻尔。门捷列夫。 5、太阳大气层可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是什么 答:光球、色球和日冕。 6、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 答:太阳中心区的氢核聚变。 7、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地壳,地幔,地核。 8、地球的外部圈层的组成。 答: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9、电子、质子和中子分别是谁发现的 答: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发现质子。莫塞莱发现中子。 10、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什么半径是多少 答:太阳。半径为7×105km。 11、自然界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是哪些 答: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12、地球表面的变化。 答:外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水的运动、冻结、化学作用。2.大气的运动(风)、降水、气温的变化。3.生物: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生物的生长和死亡。内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1.地壳运动。2.火山活动。3.地震。 13、高技术的特征。 答:高增值,高竞争,高资金,高风险,高驱动和高智力。 14、现代科学具有的特征。

答:1.客观真理性。2.可检验性。3.系统性。4.主体际性。 15、微观粒子有哪些 答: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中微子、介子、超子、夸克。 16、DNA分子中有哪四对碱基 答:A=T、G C、T=A、C G。 第二篇 第一章生物技术 1.克隆羊多莉产生的过程。(P99第二段) 答:科学家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从一只六岁的芬兰母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 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 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 2. 基因的结构和定义。 答:结构:编码区,前导区,尾部区,调控区。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特定区段,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3.基因工程的定义,内容。 答:基因工程又称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拼接技术把我们需要的基因(DNA片段)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人工进行分离、剪切、重组、拼接,然后植入某种细胞的DNA中去,使后者具有用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新的遗传性,从而改造或组建生物的现代技术。 4.酶工程的主流技术。 答:酶工程的主要技术有酶的开发与生产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酶的分子改造和修饰技术、酶的抑制剂的开发研究技术,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是酶工程的核心。 5.基因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答:基因工程药物、基因疗法、器官移植、转基因食品、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工业生产。 第二章 1.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答:1.快速的运算能力。2.足够高的计算精度。3.超强的记忆能力。4.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5.按程序自动工作能力。 2.计算机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答:硬件:1.输入设备。2.输出设备。3.存储器。4.运算器。5.控制器。软件:1.系统软件。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