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普及化难点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及现状,阐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优势,结合国内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未来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前景及应用难度。提出了未来预制装配式建筑普及方向。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农村房屋改进方向;建筑工厂化。正文: 0.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的是现场施工的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现场完成人工完成。这造成了巨大的劳动强度及巨大的施工风险,此外对环境的破坏较大,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现场施工带来的工程质量与精度不高也亟待解决。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组成建筑的部分构件或全部的构件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拼装就位而建成的建筑形式[1] 1.国内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二战使欧洲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建筑尤其是住宅急需大量的重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欧洲采取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建造了大批的房屋,并因此建成了标准的、完整的的住宅体系,并延续至今。同样在上世纪70年代能

源危机期间美国开始推行配件工厂化机械式的生产。美国的城市发展部颁布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并且沿用至今。美国城市的建筑结构基本上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其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编制的《PCI设计手册》中就包括了与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仅是在美国,更是在整个国际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2-3] 久远的发展历史下产业化住宅的比例在瑞典占80%,英国、美国、日本都在70%以上。[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起步时间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配化建筑的概念,期望可以发展出集高质高效高速及低成本为一体的建筑形式。80年代,已有不少工程中采用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等构件,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虽然预制构件得到不少应用,建成的建筑质量普遍不太高,并存在构件跨度小、承载力低、整体性延性差等的缺点。楼屋面板由于密封胶的质量问题及防水措施不完善,使用两三年后就开始出现了渗水漏水现象,保温隔热隔声的效果也不好,使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90年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5]而到了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人工成本又大幅度上升,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被提及,并有了快速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 程与趋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

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装配式建筑发展浅析

装配式建筑发展浅析 发表时间:2019-08-07T09:33:19.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冯马骥 [导读] 摘要:就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而言,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必然的,它所具有的环保、质量优、效率高等优点是传统建筑模式无法匹及的,但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等。 陕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陕西 717403 摘要:就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而言,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必然的,它所具有的环保、质量优、效率高等优点是传统建筑模式无法匹及的,但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例如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生产技术不成熟、成本高等等。要想装配式建筑模式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加强市场培育、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提高专业生产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 1装配式建筑简单概述 有人会问,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呢?装配式建筑是预制建筑部件在工地完成装配的建筑,按预制部件的形式及方法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及升板升层建筑五种。简单说就是可以进行批次建造,把需要的房屋部件准备好,在工地进行装配即可,所以它有建造效率高的优点,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更加普遍,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采用的装配式建筑形式,例如伦敦于1851年建造的水晶宫,它是用铁骨架嵌入玻璃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大型装配式建筑。我国也有很多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的建筑,例如,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杭州来福士广场、北京万科假日风景紫苑、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中国南极长城站等等。2015年以来我国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规划相继出台,明确了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区域、目标及重点发展城市。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具有发展节能环保建筑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特点的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安全、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模式来逐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 2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现状 装配式建筑早在上世纪就在国外盛行,此处以日本和美国为例,日本的住宅厂家比较普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他们不断开发新型的住宅模式,但都大相径庭,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创新。在市场中站领先位置的是一家叫积水房屋株式会社的建筑公司,他们的专利产品住宅 B 型是他们的“主心骨”,B 型建筑体系具有多样化、可自由设计的特点,为日本民众不同的需求带来了不同的建筑方案。美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更加完善,具有更加专业化、商品化的住宅构件及建筑部件,建筑使用的设备也是非常先进发达的,同时建筑行业的工人的专业技能也是相对较高的,相关部门对于工业化住宅的管理也更加先进。他们一般很少在现场进行湿作业,都是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再运到工地与其他房屋构件、部件进行组合,在工厂就能完成一栋建筑的建造,这对于世界各国建筑业来说都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建筑模式了。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发展阶段,初步实现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建筑模式,在住宅集成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上,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发展,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的比例还不足5%,目前已有的装配式建筑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很多建筑存在着形式单一、抗震性低的缺点,且局限于一些较为基础的例如阳台、楼梯楼板的房屋构件,并未真正实现建筑的整体装配。所以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加强和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和推广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3.1提高技术水平 不论是传统建筑模式还是装配式建筑模式,都需要生产技术的保证,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性技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积极研发,加大研究力度,为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技术支持,对目前所欠缺的构件节点连接、组合安装位置的精确、抗震性能进行针对性研究,并及时用于实际操作中;加大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力度普及专业生产设备的使用,并确定明确的管理技术体系;企业积极配合落实装配式建筑规范的落实;积极运用BIM技术,它不仅可以在前期设计中使用,甚至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阶段都可以使用,BIM 技术可以提供多个数据端口,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了协同工作的平台。 3.2组建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 整个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不管是最初的建筑设计,还是建筑构件在工厂的生产制作,亦或是后期的在施工现场的组装,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援,不过,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完善的人才体系,对于装配式建筑的专职人员也极为缺乏,因此为了满足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建筑设计师应积极进行学习,深入对装配式建筑的全周期设计,并加强与用户和厂商的交流沟通。不管是政府还是装配式建筑相关集团公司,都应出台人才鼓励机制,促进人才的进修和锻炼,进而完成人才储备,并逐渐组建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 3.3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标准规范体系 装配式建筑行业因为还不为更多人所知,也没有很广泛地使用起来,所以对应的法律规范只是碎片化,因为法律是上层建筑,没有行业的广泛发展法律难以完善,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在行业内自行建立起装配式建筑领域的规范法规。装配式建筑本身就是一种颠覆,是认知的颠覆和意识的颠覆,还应该以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规范体系的主要指导理念之一,要建立起能维持行业运行的完整体系。 3.4建筑企业注意建筑成本的优化 装配式建筑虽然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方面,以及后期构件制造和后期施工组建方面,由于对技术的要求,进而增加建筑企业的建造成本,而较高的建筑成本,也会压缩建筑企业的利润,在市场中也很难进行推广。可见,如果想要实现未来装配式建筑的良性发展,必然要对其进行建筑成本优化,让社会大众更容易接受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并不会采取现浇施工模式,更是更多的选择PC构件,因此应对PC构件成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另外,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建筑,设计模型即使只是出现细微的偏差,生产出的构件也无法进行使用,必须要求模型零误差,进而减少因为误差而造成的浪费,而这某种程度而言,也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化。 3.5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技术大面积使用 建筑房地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拥有着不计其数的数据和信息。时至当下,建筑业、互联网三者并没有有效结合起来,很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情况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 化发展情况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情况 目录

一、装配式建筑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015年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动计划,在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 2015年,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全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全部使用产业化方式建造,并对存量土地(含城市更新项目)符合要求的项目则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和放宽预售要求等优惠政策。上海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同时对装配式住宅项目的预售进度以及分层、分阶段验收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等,均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新规。 2015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完成的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出台,意味着我国推行产业化建筑首次有了国家标准设计体系。该体系第一次完整而系统地构建了适合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为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从今年1月1日起,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编制的另一部业内重要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也已正式实施,该标准作为我国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如何衡量与定义工业化建筑,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评价,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装配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10年前的试点探索期,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二是2011年到2013年的试点推进期,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三是2014年到2015年,进入面上推广期,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论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6:54.1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谭海明邓铭熙[导读]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528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工厂进行预制并现场实现装配的建筑,该建筑当中的各个部分运用的都是最先进的冷压轻钢结构和轻型的材料,会使该建筑具有很多的功能。在我国,装配式建筑有很多缺点,但国外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的工业化,因此,对装配式建筑的一定普及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1 国外发展状况 欧洲是最早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开发新大陆时期,17世纪欧洲向美国移民时,在移民过程中,所用木架来拼装房屋,这就属于一种最简单的装配式建筑。欧洲以法国为代表,经过30多年,法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美国和加拿大地区,装配式建筑被广泛推广,以致在这两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被普遍应用。北美的预制建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预制构件具有相同的特点,其特点是大型化可以结合预应力,可以使结构配筋及连接构造有所优化,使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技术经济性的特征有所体现。 瑞典研究装配式建筑较早,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较快,在60年代,瑞典就基本上实现了有关部件规格方面的建筑工业化标准。同时,瑞典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规范制度。目前瑞典已有80%的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并将其工业化生产的模式传播予其他国家。 1.2 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预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许多城市都得到广泛使用。比如,北京、上海地区,许多相关政策被建立,配套装置也相当齐全,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也有所提高并逐渐成熟。北京颁布了关于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的设计、质量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文件。上海出台了5项同时正在编制4项地方标准和技术管理文件。深圳是发展装配式建筑较早的城市,所以工程实践项目相对其他城市较多,并且构件质量也比较高,对产业化住宅方面编制了与此相关的11项标准和规范。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会逐渐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每个城市中使用。 二、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多样化 目前所设计的住宅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住宅楼所需求的,大多数住宅楼的承重墙较多,以致分隔较多,开间较小,房内空间不能被有效分隔。而装配式建筑,可以灵活随意进行分割,满足住户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来进行分割。配套的轻质隔墙,可以使住宅采用灵活大空间,而轻质隔墙的材料一般都使用钢龙骨配以石膏板,或使用一些轻板。 2.2功能科技化 ①节能效果良好:由于外墙设置了保温层,冬天可以降低对暖气能源的消耗,夏天可以降低对空调能源的消耗。 ②隔声效果好:墙体设置了保温层,保温材料具有较好的吸声功能,墙体与门窗之间空隙较小,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噪音,为室内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防火: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不燃或难燃,所以火灾发生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④抗震:材料的轻质性可以降低建筑物的重量,这样有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充分连接,抗震效果好。 ⑤外观不奢:外观立面比较清晰,不会轻易变形、裂缝及褪色。 2.3施工装配化 在生产厂生产好各种相应的构件,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安装和拼接。装配式建筑施工比传统建造施工有很多优势:施工速度快,可以缩短工期;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减少,施工作业更加方便有序,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施工现场废物、废水、噪声减少,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进行每道工序时都可以安装设备一样,要求精度,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2.4生产工厂化 装配式建筑中的外墙板在生产厂通过模具进行生产,通过为外墙板进行喷涂、烘烤可以使外墙板美观,不褪色。塑钢门窗逐渐代替了传统建造中的木窗、钢门窗,在生产厂具有很先进的生产工艺,都是通过机械生产出各种金属及连接件。石膏板、涂料等一些室内材料都可以在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控材料的防火性、保温性、隔声等性能。 三、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3.1砌块建筑 砌块建筑是在生产厂提前预制好块状材料,用块状材料来砌成墙体的建筑,这种建筑适用于3至5层的房屋建筑。砌块建筑有很多优势,比如,生产工艺不复杂;施工也相对比较简便;造价成本较低。按砌块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大型砌块。由于小型砌块较小,可以直接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和砌筑,比较灵活而且也比较方便,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对于中型砌块采用小型机械来进行吊装,可以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成本;大型砌块已不被使用,由大型板材所代替。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 读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2017年11月,省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7〕151号),2017年2月,省住建厅、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环保厅、质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在新建建筑中加快推广应用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的通知》(苏建科〔2017〕43号),均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国家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城乡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提升建筑业现代化水平,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各单位、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实施意见》。 二、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30%以上;抗震设防7度地区单体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应达到30%以上,8度设防地区单体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应达到15%以上。 2019年1月1日起,全市各类国有投资项目,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新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积极引导各类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示范区、农村住房连片改造建设等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扶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基地发展,在起步阶段,本着总量控制、做大做强的原则,市内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不超过3家,各县分别建成1家。 三、强化责任落实 1.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园区)政府(管委会)是落实所辖区域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的责任主体。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 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 1月 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 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 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 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 低于 20%的预制率,基本上 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 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 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 盛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1号)、《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造、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以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促进全市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落实阶段发展目标。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广装配式建筑示范。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示范引导,其他投资类型项目积极跟进,建成2-3个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适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示范。 (三)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培育2-3家钢结构、3-4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产业基地。X年,将我市建成自治区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产业链。X年,装配式成为我市建筑业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形成一批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式建筑水平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及与之相应的具有专业化技能的产业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重点推广和应用领域。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办公楼、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旅游景区、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林场等低层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农牧民自建房屋可根据家庭实际,选择轻钢结构、木结构等适宜技术建造。 (二)全面提升装配式建造水平。 1.标准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先导作用。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将设计模式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施工的新模式。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

《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沪建交[2013]1243号)

《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沪建交[2013]1243号 为贯彻实施《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办[2013]52号)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各区(县)结合所辖区域当年土地供应计划的编制、面积落实比例要求以及重点发展区域推进情况等,编制本区(县)装配式建筑年度实施计划方案并提供给市建设交通委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建设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结合各区(县)的装配式建筑年度实施计划方案编制年度实施计划,经市政府同意后下达给各区(县)政府。 第二条(土地供应意见征询)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商品住宅项目在用地招拍挂出让前,由规划土地部门组织前期出让征询,房管部门在反馈征询意见时,除原有的保障房住房比例、配建保障房方式、配套条件等内容外,还应将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反馈规划土地部门,规划土地部门在编制出让文件时应当注明,并在土地出让合同的特别约定中增设这一内容,明确由受让人按照执行。 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商业、办公等项目在用地招拍挂出让前,由规划土地部门组织前期出让征询,建设管理部门在反馈征询意见时,除原有的要求内容外,还应将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反馈规

划土地部门,规划土地部门在编制出让文件时应当注明,并在土地出让合同的特别约定中增设这一内容,明确由受让人按照执行。 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的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房,由房管部门在项目认定文件中明确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用地单位在向规划土地部门申请办理划拨用地批文时,必须提交房管部门的认定文件。 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的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由发展改革部门在立项文件中明确是否实施装配式建筑的意见,用地单位在向规划土地部门申请办理划拨用地批文时,必须提交发展改革部门的立项文件。 第三条(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认定)对于采用除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外的其他结构体系的装配式住宅项目以及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的认定,需经过本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评审。对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未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但项目建设单位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且申请享受建筑面积奖励政策的住宅项目,需经过本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评审。 第四条(规划方案审批)对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划拨决定书未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但项目建设单位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且申请享受建筑面积奖励政策的住宅项目,房管部门应根据本市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出具审核意见,规划土地部门在审批项目规划方案、核定建筑面积时,应依据上述审核意见,核定的建筑面积应扣除按规定可不计入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对不计入的面积予以备注说明。表示为在核定的建筑面积后加上“(不包含按规定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面积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要求,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府办发〔X〕25号)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现结合我县装配式建筑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技术创新、发挥特色,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倡导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 (二)工作目标。到X年,全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0%;力争在X年底,全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建成XX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建造产业基地以及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 (三)实施标准和要求。从X年10月1日起,全县建筑规模2万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货币化安置除外),以及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适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建设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对以土地招拍挂方式取得地上建筑规模

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不少于建筑规模30%的建筑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中,装配式建筑专项发展规划中明确区域及相应建筑规模的新建项目,应按规划要求采用装配式建造;鼓励桥梁、管廊、轨道、人行天桥等市政设施积极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 二、重点任务 (一)编制专项发展规划。每年制定X县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及实施项目等具体内容,落实责任主体,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 (二)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布局,落实政策措施,促进X县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以点带面,不断扩大X县装配式建筑规模,以XX循环经济装配式建筑建造产业基地厂房工程项目、X电子商务二期建设项目、X县利民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等项目为先行推进示范项目,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为全面推进我县装配式建筑积累设计、施工、监督等方面经验。(牵头单位:县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责任单位:县直相关部门) (三)合理布局产业基地。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园区,鼓励具备条件的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上下游配套产业,促进我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做大做强;加强对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规划选址、土地供应、企业备案及工商注册的管理工作,引导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实现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提高产业聚集度,提升产业层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国内建筑普通的做法是现场制作,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难免有费时费力、污染环境、效率不高等缺点,而国内外的建筑较多的是工厂预制现场拼装,这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本文就中国建筑业现状,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概况,结合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对中国建筑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优缺点;前景 1、概述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应用逐渐升温。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成本较低,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缩短了施工工期;产品质量更好地得到保障,流程化生产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得到控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各种材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使得产生的废料、废水等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一部分结构构件甚至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 1.2国内发展状况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没有得到快速发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唐山大地震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大量的破坏,为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得人们存在一种保守思想,以致不能被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能力不高等问题,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开始慢慢流传,装配式建筑的观念也在慢慢传播;80年代,预制屋面梁、制屋面板等构件在一些工程中也开始使用,由于当时没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所以也不能拥有很高的建筑质量。比如,楼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声效果不好等现象。所以装配式建筑没有得到很大进展;到了90年代,施工技术得到一定的改善,管理水平也有了長足的进展,预制装配式建筑被提及,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 市场方向的正确引导-政府建设 (1)传统的市场观念会促使很多使用者认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使公众在内心能够接受这样的新型住宅。 (2)标准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以企业自身的标准体系作为全行业的通用标准,不具备广泛普及性,应该由政府引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

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具有效率高、精度高、质量高、工业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高、建筑抗震性能高、节能性能高、使用面积大等优点。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30%,2017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1.39万亿,这意味着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将有至少6万亿以上的产值。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四大转变:①生产工艺由传统的手工作业为主变为以机械作业为主;②生产地点由传统的以工地现场为主转变成以工厂生产为主;③施工方式由传统的现场施工变为现场组装;④施工人员由传统的施工现场农名工为主变为产业工人、技术操作工人为主。 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仍存在一些问题:①造价相对较高。费用的增加主要在预制构件的预制和构件的安装运输;②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③专业人才短缺,预制构件的安装对运输、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而普通的施工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经验。 2.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情况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7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2018年1月住建部公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并废止原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 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完善产业链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需要完善产业链,把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整合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施工、后期运营与维护一体化,并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不断整合各企业的优势资源,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完善技术标准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研究装配式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统一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依据。 (3)提升技术水平 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需提高构件制作水平,保证构件制作质量,降低构件制作成本;施工企业需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队伍建设,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水平,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 (4)提高政策支持 政府应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对相关企业与相应的技术人才实施土地、财政、税务、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植培育相关企业的发展。

关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 方案

关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方案 装配式建筑包括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单体预制装配率是建筑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方案,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利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来建造的居住建筑和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结构形式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建筑包括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和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单体预制装配率是建筑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我市鼓励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预制装配率。 一、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科学制定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近期,依托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等具有标准化特点的建筑群,进行装配式建筑建设试点,初步形成适合本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标准,探索解决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政策、设计、生产、建造、监督等环节的衔接问题,建立产业链框架;中长期,形成完善的适应我市特点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体系,从设计模数化、材料部品化向产品个性化过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优秀企业,形成产业链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二)政策扶持与企业推动相结合。在发展初期,注重产业链培育,加快制定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规划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龙头,调动实施主体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中长期,注重市场培育,引导企业自主发展,建立合适的市场准入制度,降低建设成本,保障产业链利润,激发企业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三)行政监管与市场激励相结合。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培育与产业链协调发展的建设市场,加强建筑监管,保障施工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