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工艺学思考题作业

制造工艺学思考题作业

制造工艺学思考题作业
制造工艺学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一

1.什么叫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工位和走刀?构成工序和工步的要素各有那些?

3.模具零件的毛坯主要有哪些类型?哪些模具零件必须进行锻造?

4.模具零件的工艺分析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5.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6.锻件下料尺寸如何确定?

7.什么是基准?基准一般分成哪几类?

8.粗、精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9.工艺尺寸链有哪些特征?在什么情况下要进行工艺尺寸计算?

10.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的含义是什么?它们在工艺规程设计中起什么作用?

11.编制工艺规程时,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

12.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各有什么特点?

13.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是什么?

14.试述机械加工过程中安排热处理工序的目的及安排的顺序?

思考题二

l.在模具加工中,制定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导柱的加工过程中,为什么粗(半精)、精加工都采用中心孔作定位基准?

3.导柱在磨削外圆柱面之前,为什么要先修正中心孔?

4.拟出图2.1所示导柱的工艺路线,并选出相应的机加工设备。

图2.1可卸导柱

5.导套加工时,怎样保证配合表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6.在机械加工中,非圆形凸模的粗(半精)、精加工可采用哪些方法?试比较这些加工方法的优缺点。

7.成形磨削适于加工哪些模具零件?主要的磨削加工方法有那些?

8.对具有圆形型孔的多型孔凹模,在机械加工时怎样保证各型孔间的位置精度?

9.对具有非圆形型孔的凹模和型腔,在机械加工时常采用哪些方法?试比较其优缺点。

10.拟出图2.2所示凸模和凹模的工艺路线,并选出相应的加工设备。

思考题三

l.简述数控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

2.简述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的分类方法。

3.电火花成型机床由哪几部分组成?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由哪几部分组成?

4. 什么是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的极性效应?加工时如何正确选择加工极性?

5.电火花成型加工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

6.电火花加工要具备什么条件?

8.电火花加工型腔与其它型腔加工的方法相比有何特点?

9.何谓电规准?电规准一般怎样进行选择?

10.在电火花加工中,根据型腔的结构和要求,可采用哪些加工方法?

11.在电火花加工中怎样协调生产率和加工表面粗糙度之间相互矛盾的关系?

12.在用电火花加工方法进行凹模型孔加工时,怎样保证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

1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思考题四

1.述模具研磨与抛光的目的。

2.简述研磨与抛光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3.何选择研磨工具和确定研磨余量?

4.确定是否选用抛光工艺的依据是什么?

5.抛光方向如何选择?抛光中可能产生的缺陷是什么?简述产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思考题五

1.简述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

2.快速成形的工艺原理与常规加工工艺有何不同?其具有什么特点?

3.简述快速制模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4.试对常用的快速成形工艺作一优缺点比较。

5.成型零件批量小,同是要求生产周期很短,应选用什么制模技术?

6.电铸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思考题六

1.大型冲压模具各模板上的孔及孔系采用何种方法能保证装配的位置精度?为什么要用该方法?

2.配作加工及配钻配铰加工有哪些要求?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成型零件的固定装配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4.冷冲模的模架装配时,主要有哪些技术要求?模架上导柱、导套的装配应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

5.冲裁模装配时,凸模与凹模间隙控制方法有哪些?

6.如何选择冲模的装配基准?装配基准与装配顺序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7.小型冷冲压模模板上的紧固螺钉和定位销钉的装配应遵循怎样的工艺路线?

8.冲裁模试模时,发现毛刺较大、内孔与外形的相对位置不正确,是哪些原因所造成的?如何调整?

9.弯曲模与拉深模有哪些装配特点?

1O.型芯有哪些装配要求?简述各种结构形式的型芯的装配方案?

11.型腔装配时,可采用哪些工艺方法确保装配的位置精度要求?

12.滑块抽芯机构装配主要包括哪些步骤及内容?

13.推出机构装配过程中,有哪些部位需要进行补充加工及修磨?如何进行?

14.塑料模试模时发现塑件溢边,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调整?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符号√,错误的打符号×。(每题2分,共20分)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2、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 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3、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序。 (√) 4、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封闭环。(×) 5、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6、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7、周磨加工精度较高,适用于精磨。(√) 8、铰孔是对中小直径未淬硬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9、成形磨削中,凸模必须设计为镶拼结构。(×) 10、电火花成型加工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C ) 第 0 页,共6页

A、相同的; B、相似的; C、不同的。 2、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D ) A、刨削 B、磨削 C、铣削 D、铰削。 3、对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当精度要求为IT6,Ra=0.4μm时, 它的终了加工方法应该采用( A ) A、精车; B、精磨; C、粗磨; D、研磨。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 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D、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5、以下适合线切割加工的对象是(C ) A、阶梯孔、阶梯轴; B、型腔; C、成型刀、样板; D、非导电材料。 7、电火花加工凹模型孔是利用(C )之间脉冲放电产生电腐蚀现象的 原理而进行的。 A.工作液与工件; B.工作液与工具电极; C.工件与工具电极。 8、用坐标镗床加工孔系,其表面粗糙度可达(B ) A、Ra= 0.8; B、Ra=0.4; C、Ra=1.6。 第 1 页,共6页

机械制造工艺学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指把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2.工艺过程:机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物理、力学性能等使其成为成 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热处理工艺过程:在热处理车间,对机器零件的半成品通过各种热处理方法,直接改变它们的材料性 质的过程,称为热处理工艺过程。 4.装配工艺过程:将合格的机器零件和外购件,标准件装配成组件,部件和机器的过程,则称为装配工 艺过程。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用机械加工方法逐步改变毛坯的形态,使其成为合格零件所进行的全部过程。 6.生产纲领: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 7.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8.生产类型: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13年、14年) 9.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14年) 11.基准: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时所依据的点、线、面。 12.设计基准:零件工作图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3.工艺基准: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基准。(13年) 14.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的基准。 15.定位基准:加工中用于定位的基准。(14年) 16.测量基准:工件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17.装配基准: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机器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18.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 个约束点来限制。 19.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 20.装夹: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21.定位误差: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 22.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所引起的定位误差。 23.基准位置误差:由于工件的定位表面或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 24.六点定位原理:用六个支承点来分别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从而使工件在空间得到确定定位的方法。 25.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14年) 26.不完全定位:按加工要求,允许有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的定位。(13年) 27.欠定位:按加工要求,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28.过定位:工件的同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29.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13 年) 30.安装: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定位并夹紧的过程。 31.工位:工件在一次安装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于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 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2.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33.行程:有些工步,由于余量较大或其它原因,需要用同一刀具,对同一表面进行多次切削,这样刀具 对工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行程 34.走刀:攻坚的每一次切削称为一次走刀。 35.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13年、14 年) 36.精基准:使用已经机械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卷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0×1分=10分)(×)⒈工件在夹具定位中,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凡是超过六个定位支承点就是过定位。 (×)⒉钻床夹具也简称为钻模板。 (√)⒊夹具的对定就是夹具定位表面相对刀具及切削成形运动处于正确的位置。 (×)4. 粗基准因为其定位精度低,因此绝对不允许重复使用。(×)5.对普通机床来说,其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忽略。(×)6.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就是加工精度越高越好。 (×)7 辅助支承只限制一个不定度,一般常用作第三基准。(√)⒏圆偏心的升角是变化的,故夹紧力也是变化的。 (√)⒐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应尽量避免过定位及欠定位。(√)⒑加工表面层产生的残余压应力,能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二、填空题(36×0.5=18分) 1.表现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对__耐磨性_的影响,对_耐蚀性___的影响,对__疲劳强度_的影响,对__零件间配合性质_的影响。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常用_表面粗糙度_和表面微观几何形貌来衡量。 3.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尽可能集中在少数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集中,将零件加工全部工步分散在较多工序内完成,叫做工序分散。

4.选择粗基准的出发点是为后续工序提供合适的__定位基准_____,保证各加工表面的__相互位置精度__并__保证加工余量的均匀分配。 5.对于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应选毛坯上__不加工_____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___正确的相互位置精度____。6.选择加工方法时要考虑被加工材料的性质,例如:淬火钢必须用___磨削____的方法加工,有色金属则必须用__车削_____的方法加工。 7.排列切削加工工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_、_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_、_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_和_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8.最终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__强度___、__耐磨性__ 和__硬度_ 等力学性能,常用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__正火__、_退火_ 、__回火__ 和 __淬火__。 9.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减小_____,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_增大___,增大砂轮粒度号数,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减小____,提高砂轮修整时工作台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___增大____。 10.若主轴轴承为滑动轴承,影响车床主轴径向跳动的主要因素,为__轴颈____的圆度误差,影响镗床主轴径向跳动的主要因素,则为__轴承孔___的圆度误差。 11.成批生产中,零件单件时间定额包括__基本时间_、_辅助时间_、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3-1 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3-80a、b、c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答: a) 误差原因: 1)由于细长轴工件的刚性差,在加工过程中因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工件刚度最大,变形最小,切去的金属层厚;中间工件刚度最小,变形最大,切去的金属层薄。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提高工件的刚度,比如改为反向进给,使工件由轴向受压变为轴向受拉。 b) 误差原因: 1)机床的刚性较差。随着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在两端,机床变形较大,切去的金属层薄;中间机床变形较小,切去的金属层厚。因此因工件受力变形而使加工出的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 2)误差复映 减小误差的措施:

1)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2)减小误差复映系数或减小毛坯形状误差 c) 误差原因: 1)机床导轨与主轴不平行 2)主轴回转误差中的倾角摆动 3)尾座偏移(前后顶尖连线与导轨扭曲) 减小误差的措施: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给以充分冷却和润滑,以减少切削热。提高导轨副的导向精度。 3-2 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 D:工件直径;ΔDy,ΔDz工件直径误差;Δy:导轨在水平面内的弯曲;Δz: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因此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A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 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 (√) 2、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 向上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 (×) 3、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 分工序。??????????????????? (?√?) 4、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封闭环。?? (? ×?) 5、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 6、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 × ) 7、周磨加工精度较高,适用于精磨。(? √?)

8、铰孔是对中小直径未淬硬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9、成形磨削中,凸模必须设计为镶拼结构。(×) 10、电火花成型加工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 C ) A、相同的; B、相似的; C、不同的。 2、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D ) A、刨削 B、磨削 C、铣削 D、铰削。 3、对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当精度要求为IT6,Ra=0.4μm 时, 它的终了加工方法应该采用( A ) A、精车; B、精磨; C、粗磨; D、研磨。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 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

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D、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5、以下适合线切割加工的对象是( C ) A、阶梯孔、阶梯轴; B、型腔; C、成型刀、样板; D、非导电材料。 6.哪一种材料是电火花线切割高速走丝电极丝所用的材质(A) A.钼 B.黄铜 C.石墨 D.铸铁 7、电火花加工凹模型孔是利用( C )之间脉冲放电产生电腐蚀现象的 原理而进行的。 A.工作液与工件; B.工作液与工具电极; C.工件与工具电极。 8、用坐标镗床加工孔系,其表面粗糙度可达( B ) A、Ra= 0.8; B、Ra=0.4; C、Ra=1.6。 9、模具电火花穿孔加工常用的电极结构形式有( A )。 A、整体式 B、多电极式 C、镶拼式 D、组合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精加工阶段 精密、超精密或光整加工阶段 2.工人 工作地点 3.基本 辅助 4.封闭性 5.铰孔(或浮动镗刀块镗孔) 6.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7.定心 偏心 8.5 4 9.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10.工件 机床 11. ±3σ 12.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13 拉 14.金相组织 残余应力 15 增大 16 越小 17 回火 退火 18 较好 19 最差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简答题 1.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精基准,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大多数(或所有)其它表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可以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2.成批大量生产中采用调整法加工, 若毛坯硬度不均匀将造成切削力的变化较大,使工艺系统变形变化较大,将造成加工后尺寸不一。 3.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因为:1)刀具刃口表面粗糙度会“复印”在工件表面上,所以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2)在低、中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或鳞刺,提高切削速度有利于抑制积屑瘤或鳞刺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4.“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是由修配装配法发展成的。“误差抵消法”是由调整装配法发展成的。 四、分析题 1.b 结构工艺性好。 槽与沟的表面不应与其它加工面重合,这样可以减少加工量;改善刀具工作条件;在已调整好的机床上有加工的可能性。 2.b 结构工艺性好。 孔的位置不能距壁太近。图b 可采用标准刀具和辅具,且可提高加工精度。 3. x ρ y 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

1-1.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 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1-3.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 量生产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 道工序的加工。 1-4.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工序基准(2) 定位基准(3) 测量基准(4) 装配基准 1-5. (1)零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2)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3)生产类型 –(4)具体生产条件 –(5)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1-6. 1. 粗基准的选择 1.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作业

第一次 1. 2. 如下图所示为某航空发动机油泵齿轮轴,齿轴端面粗糙度为Ra=0.8,淬火后用看火花磨削法,磨削端面1和端面2,设磨削余量Z 1=Z 2=0.1±0.02mm ,求磨削前的车削工序尺寸A 1和A 2。 3. 作业三:如图所示,终加工时铣缺口须保证尺寸 和 mm,按调整法加工:试计算调整尺 寸(铣缺口时的工序尺寸 0.20010+00.05 5 -φ

第二次 1. 何谓加工精度?何谓加工误差?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2. 一批工件的内孔(0.025045mm φ+) ,加工后测得尺寸为45.01~45.023mm φφ,试问该批工件的加工误差及大小和最小加工误差为多少? 3.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4. 普通车床主轴前端锥孔或三爪卡盘夹爪的定心表面,出现过大的径向跳动时,常在刀架上安装内圆磨头进行自磨自的修磨加工,修磨后的定心表面,其径向跳动量确实大为减小,试问:(1)修磨后是否提高了主轴的回转精度?为什么? (2)在机床主轴存在几何偏心的情况下,以精车过的轴套工件的外圆定位,来精车轴套内孔时,会产生怎样的加工误差? 5. 中心距为2000mm 的M131外圆磨床的导轨,经过测量其水平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此项误差影响吗,试分析计算磨削1000mm 长的光轴将产生的最大圆柱度误差?又如何调整机床可以使产生的圆柱度误差为最小?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原理误差?试分别举出三种近似加工运动和近似刀具轮廓的例子。 2.近似加工运动原理误差与机床传动链误差有什么区别? 3.简述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的特点、应用和各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实际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时能说明什么问题?又σ6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符号√,错误的打符号×。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 ( √ ) 2、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 ( × ) 3、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 ( √ ) 4、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封闭环。 ( × ) 5、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 × ) 6、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 × ) 7、周磨加工精度较高,适用于精磨。 ( √ ) 8、铰孔是对中小直径未淬硬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 √ ) 9、成形磨削中,凸模必须设计为镶拼结构。 ( × ) 10、电火花成型加工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 √ ) 11.工件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称做定位。 ( × ) 12. 在进行产品图样的工艺分析时主要对零件的结构和零件的品种进行分析。( × ) 13.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使金属内部变形,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叫冷作硬化。( √ ) 14.模具的生产成本包括材料费,外购件费,外协件费,设备折旧费,经营性开支等。 ( √ ) 15. 电火花成型加工放电通道中心温度可达2000℃以上 ( × ) 16、电火花成型加工应用于穿孔、型腔加工、强化金属和磨削平面和圆柱面 ( √ ) 17、电火花线切割的尺寸精度达不到01.0 mm 。 ( × ) 18、3B 编程时,对于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直线、当X 或Y 为零时、X 、Y 值均可不写、但分隔符号必须保留。 ( √ ) 19、模具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 √ ) 20、绿色产品的特征是小型化、多功能、使用安全和方便、可回收利用( √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

1-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 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什么是工序,安装,工步和工位)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加工余量的概念: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之分。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加工总余量:从毛培变为成品的整个加工过程中某表面切除的金属层总厚度,即毛培尺寸与零件图设计尺寸之差。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1上下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层H2a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3上工序的尺寸误差4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 时间定额的定义: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完成一定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时间定额的组成:1基本时间tj 2辅助时间tf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fw 4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tx 5准备终结时间tzz 1-3.(生产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常用的有哪几种生产类型?他们各有哪些主要工艺特征)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 量生产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 道工序的加工。 1-4.(什么叫基准?工艺基准包括哪些方面)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工序基准(2) 定位基准(3) 测量基准(4) 装配基准 工艺基准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包括: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1.设计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是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工艺过程必须满足 优质、高产、低消耗要求。 2.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3.为保证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关系,应选择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4.铸件、锻件、焊接件毛坯须进行时效处理。 5.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全过程。 6.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7.生产类型一般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查表法、估计法和分析计算法。 9.机械零件常用毛坯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等。 10.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11.选择精基准时,采用基准重合原则,可以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与 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较容易地 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采用自为基准原则,可以使加工面加工余量小而均匀。 12.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3.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4.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15.以工件的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目的是为了__保证重要加工面均匀___。 16.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7.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18.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和夹紧的过程算为装夹。 19.在工件上特意加工出专供定位用的表面叫辅助精基准。 2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21.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按应用目的可大致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22.调质处理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23.渗氮常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之前。 24.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其装夹方式常常是一夹一托。 25.加工轴类、套类零件上的深孔时,单件、小批生产常在卧式车床上加工、大批量生产则在专用深孔加工机床上加工。 26.磨削轴类零件时、中心磨削的定位基准中心孔,无心磨削的定位基 准外圆表面。 27.与纵磨法相比,横磨的生产率高,表面质量低。 28.单件、小批生产花键常在卧式铣床上加工、批量生产在花键铣床上加工。 29.定位销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内孔面定位。 30.夹具尺寸公差一般取相应尺寸公差的 1/2—1/4 。 31.定位误差包含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32.菱形销安装时,削边方向应时垂直(垂直或平行?)于两销的连心线 33.偏心夹紧机构一般用于被夹压表面的尺寸变化小和切削过程 中振动不大的场合。 34.定心夹紧机构是一种工件在安装过程中,同时实现定心和夹紧作用的机构。 35.V型块定位元件适用于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定位的最大优点是对中性好。V形块以两斜面与工件的外圆接触起定位作用,工件的定位基面是外圆柱面,但其定位基准是外圆轴线。 36.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7.主轴箱常用的定位粗基准是重要孔(主轴孔)。 38.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个方面 39.丝杠加工过程中为了消除内应力而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40.轴类零件最常用的定位精基准是两中心孔,粗车时常用 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 41.中心孔的修研方法有铸铁顶尖、油石或橡胶砂轮加少量润滑油、 用硬质合金顶尖修研及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 42.同轴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摸法、导向法、找正法。调头镗法为保证同轴度,要求:①镗床工作台精确回转180度,②调头后镗杆轴线与已加工孔轴线位置重合。 43.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有:镗模法、找正法、坐标法 44.中心孔的技术要求:足够大的尺寸和准确的锥角、 轴两端中心孔应在同一轴线上、中心孔应有圆度要求及同批工件中心孔的深度尺寸和两端中心孔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 45.有色金属件的精加工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细车的方法。 46.滚压使表面粗糙度变细,强硬度较高,表面留下残余压应力,但仅宜于加工塑性金属材料的零件表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台/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的六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位置。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在六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 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机械制造工艺学 复习知识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一、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机械产品的全部劳动过程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互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 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 工作称一个工步。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一次安装。 4.工位:为了完成一定的工序,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 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 二、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 ·生产纲领:(N)某种零件的年产量称为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生产 成批生产 大批大量生 三、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及基准 ●工件的定位: 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 装夹 夹紧:工件定位后的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工件的三种装夹方法: 1.直接找正法:用千分表、划线盘等工具,找正某些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再夹紧。 2.划线找正装夹:按图纸要求在工件表面划出位置线、加工线及找正线,装夹工件 时先在机床上按找正线找正工件位置,然后再夹紧工件。 3.夹具装夹:用通用或专用夹具装夹工件。 ●定位原理 1.六点定位原理定义:物体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可用按一定规则布置的六个约束 点来限制。 2.用定位元件限制自由度 3.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完全限制了物体的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限制了物体六个自由度中的其中几个自由度。 ●欠定位和过定位 (1)欠定位定义:根据工件加工面位置尺寸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限制。 (2)过定位定义:工件定位时,同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限制。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09答案

试卷九答案 -:、(10分)是非题 1.辅助支承起定位作用,而可调支承不起定位作用。 (x ) 2.菱形销用在一面双销定位中,消除了垂直于连心线方向上的过定位。 (V ) 3.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X ) 4.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X ) 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X ) 6.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V ) 7.粗基准定位时,一般正在加工的表面就是零件的精基准。 (X ) 8.过盈心轴定位一般用于精加工,此时可保证工件内外圆的同轴度可利用过盈 量传递扭矩。 (V ) 9.V形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形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V ) 10.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而绝对不在零件上。 二、(20分)填空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

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三、(10分)解释概念 1.基准统一(统一基准)原则 零件在同一次安装中,方便地被加工多个表面,而且多个加工工序一致采用的一组定位基准。 2.工艺能力系数 表示所要求加工的公差范围^与实际工序加工误差(分散范围65)之比。 3.原理误差 由于釆用了近似的刀具形状和近似的加工运动而产生的误差。 4.过定位 定位中工件的一个不定度同时被多个定位元件所限制的情况。 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A、B、C面已加工好,现以C面定位加工D面,尺寸要求如图,试问以C面作为定位基准时,D到C的工序尺寸是多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 题及参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用。 将零件装配成套件的工艺过程称为套装。

机械制造工艺学

题型: 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5分 问答题:5x6=30分 分析题:1x10=10分 计算题:(3个)35分

填空题: 1.常用的安装、装夹方法:夹具中装夹(成批、大批和大量生产中)、直接找正装夹(单件小批生产中)、划线找正装夹(单件小批生产中的复杂铸件和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工工序)(p12) 2.工件以平面定位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哪些?支撑钉和支撑板。有什么特点,用在什么场合下?一个矩形支撑板限制三个自由度,一个条形支撑板限制两个自由度,一个支撑钉限制一个自由度。(p14) 3.基准的含义和分类:从设计和工艺两大方面来分析,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p20) 4.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基准位置误差(由于工件的定位表面或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而引起的定位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工件的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p106) 5.误差复映系数:误差复映系数是为了衡量加工后工件精度提高的程度,值越小表示加工后零件的精度越高。k /C =ε(p184) 6.分布图分析法(缺点)、点图分析法(优点)有什么不同?分布图分析法(缺点):没有考虑一批工件加工的先后顺序,故不能反映误差的变化趋势,难以区别变值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影响;必须等到一批工件加工完毕后才能绘制分布图,因此不能在加工过程中及时提供控制精度的信息。采用点图分析法,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7.比较两种互换法(完全互换法、大数互换法) 名词解释: 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细分为安装、恭维、工步和走刀。 2.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开始大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包括主要劳动过程和辅助劳动过程。 3.机械产品的工艺过程:机械产品的主要劳动过程都使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形状和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即与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称为工艺过程,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4.年生产纲领:计划期为一年的,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5.生产类型:按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 6.误差的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称为误差的敏感方向。 7.误差的不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切向)称为误差的不敏感方向。 8.机械加工过程中的震动:震动主要有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类型。 9.强迫振动:含义,由于外界(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周期性干扰力的作用而引起的振动。 特点:振动频率与干扰力的频率相同;振动幅值即与干扰力的幅值有关,又与工艺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 10.自激振动:含义,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特点:是在没有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干扰下所产生的振动运动;频率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不会因有阻尼存在而迅速衰减。 11.工艺尺寸链:在工艺过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与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称为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