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 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 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  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下册  出师表  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吴玲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课设计了四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2.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上的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句。(2)在第一课时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层次脉络。(3)重点学习文章第一段。

(三)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第二课时的重难点是:背诵第一段;理清第一段的表述思路,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之一,即广开言路。

二、说教法

(一)班情分析

九年级四班是典型的“活跃分子”,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氛围很浓,可谓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这只是外在的表象。实则90%的学生懒病很重,只有10%的学生对课前预习、资料搜集、熟读课文等活动用心。

(二)学情分析

九四班学生:

1.近50%语文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拼音胡乱写,错别字较多,字迹潦草辨,作文语意零乱等。

2.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3.从小学到初中,阅读量较小、阅读面不广,因此语文素养较低。如问起课外知识时,只有很少的几名学生能回答得上,大部分学生一脸茫然。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合作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将学生自主解决与小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强调相结合,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交流探究法:【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

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点拨归纳法:【设计说明】全班学生交流环节,出现模糊不清或争论不休时,教师予以适当的点拨或强调,最后明确归纳较为较为合理的结论。

5.“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文言文学习较难这一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效果。

6.教具准备:三国形势图,音响及mp3朗读资料,小黑板。

7.课时安排:4课时。

本节课进行的是第二课时,学法指导主要是:合作讨论法、交流探究法、点拨归纳法;利用小黑板这一传统教具,做一次小小的课前复习检测活动。

三、说学法

1.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自学障碍。

2.朗读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

3.借助经验和文下注解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疑难。

4.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合作统一结果。

5.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用诗人陆游《书愤》中的一句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和杜甫的《蜀相一首诗导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本文的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3.听mp3朗读资料,听准字音和停顿;再听范读,教师强调多音字和重难点字的读音。

4.师生共读课文,明确要点、重点。

5.综合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点拨归纳。

6.课堂抽查与课后检查相结合,督促学生完成背诵全文这一重点;积累通假字、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7.比较学习,拓展延伸。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于日记练笔中,主题不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是:第一,由朗读全文和检查文言字词引入新课学习。第二,翻译和文言字词的复习巩固,已达到继续积累文言字词的目标。第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第四,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

○1—○5段三条建议〈叙述形势:不利条件(思危)——有利条件(希望仍存)

目的(“光”“恢弘”)

——建议:广开言路﹛规劝(“不宜……之路也”)〉

○6—○7段追忆往事

出师表

○8段明确责任

○9段表文结束语

六、说教后反思

1.虽然在当天早自习和课前进行了多次朗读,但在课中还是需要朗读的,比如在划分层次时或学习第一段时,再次朗读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但只是让学生速读和默读了。

2.我平时上课是这样做的:学生知道的不再讲,学生说到的不再说,学生会写的不再写。所以,对学案中“概括段落大意”这一项,我只是口头一说、与同学们的一对比而已,没有详细板书。不过,课后想想也有不妥,没有照顾基础差的学生。

3.没有做到当堂达标,六个问题中剩下一个没有解决,只能留在下一节课完成。

4.就整堂课而言,较好地贯彻了“初中语文30+10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

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教师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控制、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一新课程理念。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热门-《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通用3篇)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24课《出 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 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 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大意及 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

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出师表》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24.《出师表》教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活用字等。 2.了解诸葛亮的建议及思想感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是三国时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帅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兴复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愚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 确实) )先 ibó), ),不宜偏 漏, 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询问)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形→名能力好的人和能力差的人)得所。 5、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tuí)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对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为节而死)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表修饰)待也。 6、臣本布衣(平民),躬.(gōng)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在)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降低身份)自枉屈,三顾(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拿)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通“又”还有yòu)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把)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以致)伤先帝之明,故(所以、因此)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草、苗指人烟稀少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nú),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到)旧都。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表并列)忠陛下 8 9 2. 六、找出下列通假字,幷解释: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意为:挑选) 2.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意为:缺点)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意为还有) 七.小结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注释.】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出师表》诸葛亮--原文及其注释

《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创立。业:统一中国的大业。未半:没有完成一半。(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文章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过程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听读——训练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听”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 (一)听读,正确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学生赛读。 (二)听读,整体阅读 1.一男生读全文,学生带着问题倾听。 ①诸葛亮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哪一条为主?②文章抒发了诸葛亮的什么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三)听读,精品精读 1.一女生读第六段,学生倾听思考: ①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③用原句回答下列问题,并作简析: 写作者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写刘备知人求贤的句子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出师表》课文全解

28.出师表课文全解 一、写作背景 蜀汉后主刘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又懦弱又糊涂的皇帝。他小名叫阿斗,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扶不起来的阿斗”,比喻极没出息;“把别人当成阿斗”,比喻极其糊涂。 公元223年刘备讨伐吴国失败得了重病,在白帝城托孤,把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为报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光复汉室,恢复中原为己任。公元227年,诸葛亮平定了西南方之后,要出兵北伐。他要离开国都,对这样一位是非不辨,好歹不分的皇帝该怎么办?用讽谏的言辞,他可能听不懂;直言教导又失君臣之礼节。诸葛亮以老臣的身份对他“晓之以理”,使他理解所告诫的内容,并具体指出如何去做;并“动之以情”,以自己为报先主之恩和对蜀汉无比忠贞之情来打动刘禅。因此这篇《出师表》一字一句都是从肺腑流出,真切感人,可称为天下之至文。 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二、难句例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2、引喻失义。 “引喻”是两个词,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喻”是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不合时宜。 3、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希望在乱世之中姑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是“低微鄙俗”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来看我。 6、察纳雅言。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24课《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B整体感知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的重点段落; 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大意及内容要点; 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 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

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 (一)以组全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 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学习时,还应该结合文章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A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 知识;B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文章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 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 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 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

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过程 【创新方案一】 教学角度:听读——训练学生听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听” 中逐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主要教学步骤: (一)听读,正确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读——教师纠正——学生赛读。 (二)听读,整体阅读 1.一男生读全文,学生带着问题倾听。 ①诸葛亮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哪一条为主?②文章抒发了诸葛亮 的什么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三)听读,精品精读 1. 一女生读第六段,学生倾听思考: ①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作者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③用原句回答下列问题,并作简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 沁园春雪PPT课件3.rar 1. 沁园春雪PPT课件 2.rar 1 沁园春雪PPT课件.rar 2. 雨说PPT课件 3.rar 2. 雨说PPT课件2.rar 2 雨说PPT课件.rar 3.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3.rar 3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rar 3 星星变奏曲PPT课件2.rar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PPT 2.rar 4.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 PPT 3.rar 4. 外国诗两首夜PPT课件.rar 4 外国诗两首PPT课件.rar 5. 敬业与乐业PPT课件2.rar 5. 敬业与乐业PPT课件3.rar 5 敬业与乐业PPT课件.rar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2.rar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3.rar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rar 7. 傅雷家书两则PPT课件2.rar 7. 傅雷家书两则PPT课件3.rar 7 傅雷家书两则PPT课件.rar 8. 致女儿的信PPT课件2.rar 8. 致女儿的信PPT课件3.rar 8 致女儿的信PPT课件.rar 9. 故乡PPT课件2.rar 9. 故乡PPT课件3.rar 9 故乡PPT课件.rar 10. 孤独之旅PPT课件2.rar 10. 孤独之旅PPT课件3.rar 10 孤独之旅PPT课件.rar 11. 我的叔叔于勒PPT课件2.rar 11. 我的叔叔于勒PPT课件3.rar 11 我的叔叔于勒PPT课件.rar 12. 心声PPT课件2.rar 12. 心声PPT课件3.rar 12 心声PPT课件.rar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rar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内容:诸葛亮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意义: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蜀汉忠诚不二的品质。 写作手法: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写作特点:1)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2)语言质朴、恳切而凝练。 人物形象:诸葛亮: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人善任,高风亮节,公正公平,赏罚严明。 成语: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小看自己。形容自轻自贱。 )计日而待:等待的时日很快就要到来。指为时不远。也作“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实意再邀请。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不毛之地:不长五谷、草木。指贫瘠、荒凉的地方。 对《出师表》的评价: )唐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宋文天祥《正气歌》,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宋陆游《病起抒怀》,《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一表千载无。一表何人继出师。《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文体:表。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一个基本特征。 重要问题: )段中诸葛亮说的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陟罚臧否”中“臧”和“否”各指什么? )第六段中表明作者品格高远的词语分别是哪些? )第八段中作者归纳了哪几个方面的责任? )课后习题。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以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忠心耿耿。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诸葛亮是在向后主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出师表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着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设计说明】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知识讲解人教版新课标

《出师表》知识讲解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奏表的特点,积累重点实虚词,背诵课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知识汇总 1、解题 表也叫做疏,“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上书言事”,相当于今天的“打报告”陈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出师表”意思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2、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他极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著作有《诸葛亮集》。 3、写作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这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吴玲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课设计了四课时,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2.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上的第二课时的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字词句。(2)在第一课时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层次脉络。(3)重点学习文章第一段。 (三)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第二课时的重难点是:背诵第一段;理清第一段的表述思路,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之一,即广开言路。 二、说教法 (一)班情分析 九年级四班是典型的“活跃分子”,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氛围很浓,可谓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这只是外在的表象。实则90%的学生懒病很重,只有10%的学生对课前预习、资料搜集、熟读课文等活动用心。 (二)学情分析 九四班学生: 1.近50%语文基础较差,主要表现在:拼音胡乱写,错别字较多,字迹潦草难辨,作文语意零乱等。 2.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出师表》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背景常识。 1.《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二、字词。 1.生字识记。 疲弊(bì) 陛(bì)下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bì)补阙quē)漏行(háng)阵和睦夙(sù)夜忧叹崩殂(cú) 妄自菲(fěi)薄陟(zhì)罚臧否(pǐ)以彰其咎(jiù) 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③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3.一词多义。 ①效:a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b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道:a路途:中道崩殂 b方法:咨诹善道 ③所以:a.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用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④于:a.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给:欲报之于陛下也 c.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⑤以:a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以致:以伤先帝之明 c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e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4.古今异义。 ①卑鄙:a.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今义:品质低下、恶劣 ②痛恨:a.古义:痛心遗憾,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今义:深切地憎恨

③开张:a.古义:扩大,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b.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一天第一次成交 5.词类活用。 ①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例句:此皆良实 ②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例句:有所广益 ③亲、远:亲近,疏远,例句:亲贤臣,远小人 ④奸凶:奸邪凶恶之徒,课文指曹魏集团,例句:攘除奸凶 ⑤恢弘:扩大,例句:恢弘志士之气 三、重点语句解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只希望在动乱的时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表达了诸葛亮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之意。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兵败之时我接受了委任,在危难之中我奉命出使,从那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个年头了。这一充满感情的话,既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临危受命,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旺发达的原因。这是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须知到察纳雅言。 四、课外知识拓展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2、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说课稿《出师表》

容说课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表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但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诵读、理解水平,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水平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水平。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准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准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2.讨论法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3.探究法提供相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VCD及光盘、三国形势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背景资料介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并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思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以背景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千古至文。 设计(二)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

29、《出师表》教学设计 绿岭初中熊晓曼2012.12.19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课后练习[新人教版]

23 出师表 ,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1)语法推断法,可根据前后文判断出词性,再推断其含义;可根据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2)语境推断法,可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3)联想推断法,即联想课内所学、联想现代汉语、联想双音节词等。(4)语言结构推断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修辞,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5)代入检验法,选择题可将题干所给的义项代入句中,通过句意通顺与否判断解 释是否恰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zhì) 臧否 ..(zānɡ pǐ) 猥.自枉屈(wěi) 裨.补(bì)阙.漏(quē)行.阵(hánɡ) 夙.夜(sù)庶.竭(shù)驽.钝(nú) 攘.除(rǎnɡ)咨诹.(zōu)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存亡之秋.(时候) (2)先帝之殊遇 ..(特殊的礼遇) (3)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4)恢弘 ..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5)陟.罚臧否 ..(提拔、晋升)(赞扬和批评) (6)先帝简拔 ..(选拔) (7)悉以咨.之(询问) (8)躬.耕于南阳(亲自) (9)猥.自枉屈(辱。谦辞) (10)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 (11)斟酌损益 ..(损害)(益处) (12)以彰.其咎(揭示) (13)咨诹.善道(询问)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 ..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出师表》说课稿新人教版

《出师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位于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选录的都是名篇。本课在初中教材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学的重点。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 2.熟练朗读课文。 3.掌握一至五段重点词句含义。 4.理解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朗读法、归纳法、讲解法。 学法指导:质疑讨论法、自学法、批注法、识记法、朗读法。 四、说教学流程: 1.引入。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运筹帷幄,才智超群,后来成了智慧的化身。他就是三国吋期的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出师表》。 :以作者超人的才智引出本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课堂。 2.了解作者。 :不管是从名著考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名人的角度,本文作者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让他们借助手中资料自行进行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需要识记的重点,是本文第一课时学习中不可少的环节。 3.自读课文,及时标注。 :让学生先依据自己能力通读课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注,以增强下步学习的目的性。 4.师生共读课文。 :在共读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朗读 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并能在节奏、停顿、情感等方面给予指正。 5.小组合作,疏通文义。

:本文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字词含义变化较大,疏通文章含义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由于课下注释标注比较全面,学生手中又有齐备的工具书,有能力解决翻译问题。这一环节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互相提醒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6.师生讨论,解决疑难。 :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注释和资料中都没有显示,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可能无从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以求解决彻底。 7.反馈检测,强调重点。 :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其以文章词句含义的掌握程度,教师设置一些习题,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适吋向学生强调词句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8.口头翻译 :在多角度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课文独立复述其含义,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9.合作探究。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出师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章中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 10.小结本节内容。 :从作者到朗读,再到词句翻译和课文内容,学习内容相当零碎,但要点也较明晰,所以课堂小结必须进行,用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再次明确学习重点。 11.布置作业。背诵并翻译,完成相关练习。 :这篇文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当堂消化。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其课下及时巩固,利于下节课的学习。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介绍: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

《出师表》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①背诵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设计说明】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四、教学难点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